学习导航1.学习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2.学习建议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涉及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调节剂应用的事例很多,应结合实例进行学习,深入思考,探讨其理论基础。应将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列表学习。理解植物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理解“植物的激素调节”重在“调节”二字上,尝试以科学辩证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结合上一章知识,总结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区别:(1)植物激素无专门的分泌器官,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动物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2)植物激素的运输和分布易受重力、光等因素影响,动物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3)植物激素不作用于特定器官,动物激素则作用于特定器官。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的是()。a.向日葵的花盘跟着太阳转b.在光线明暗刺激下酢浆草的叶片昼开夜合c.在几个雨点的刺激下含羞草的小叶合拢起来d.在触摸等刺激下紫薇(痒痒树)的枝条微微抖动2.下列各项中,能促进柿子脱涩变甜的是()。a.生长素b.脱落酸c.细胞分裂素d.乙烯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b.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c.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d.乙烯有催熟果实和延迟开花的作用4.在啤酒生产过程中,用于代替大麦芽完成糖化过程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5.恶苗病是由下列哪种激素引起的植物疯长现象?()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6.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7.自然状态下,秋季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激素是()。a.吲哚乙酸b.2,4-d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8.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脱落酸d.乙烯9.除根尖以外,下列各项中还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的是()。a.导管b.筛管c.叶片d.茎尖10.不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④由专门的器官分泌⑤对植物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⑤12.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抑制杂草生长d.高浓度促进小麦生长二、非选择题13.植物激素的种类很多,其中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_________,经鉴定知道这种化合物是_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_实验发现的。此外,目前公认的其他4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乙烯通常是一种气体,在生产中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但可从乙烯利的分解中获得乙烯。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液体化合物,在ph大于4.1时就会分解。当乙烯利的水溶液被植物吸收后,由于植物体内的ph一般大于4.1,这样乙烯利将会分解,释放出乙烯。请你用所给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验证乙烯对香蕉的催熟作用。材料用具:若干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蒸馏水、塑料袋。(1)实验步骤:①:②:③:(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人们成功地合成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们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你能举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吗?(2)这种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上有何应用呢?(3)我们利用这种化学物质的原理是什么?参考答案【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a2.d3.d4.b5.a6.d7.c8.d9.d10.d11.d12.b二、非选择题13.生长素吲哚乙酸胚芽鞘的向光性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14.(1)①将若干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浸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中,乙组浸在同等体积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1min);②取出香蕉,分别放入两只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置于25℃左右的阴暗处;③每日观察香蕉的颜色和成熟程度的变化(2)甲组比乙组先变黄,成熟得早(3)乙烯对香蕉有催熟作用15.(1)萘乙酸(或2,4-d)(2)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控制性别分化等。(3)这种化学物质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相似,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幂的运算性质.
(1)理解n次方根,n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相应的根式计算.
(2)能认识到分数是概念由整数向有理数的一次推广,了解它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能正确进行根式与分数幂的互化.
(3)能利用有理运算性质简化根式运算.
2.通过范围的扩大,使学生能理解运算的本质,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认识到符号化思想的重要性,在抽象的符号或字母的运算中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对根式与分数幂的关系的认识,使学生能学会透过表面去认清事物的本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分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教学难点是根式的概念和分数幂的概念.
(2)由于分数幂的概念是借助次方根给出的,而次根式,次方根又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概念,也是比较陌生的.以此为基础去学习认识新知识自然是比较困难的.且次方根,分数幂的定义都是用抽象字母和符号的形式给出的,学生在接受理解上也是比较困难的.基于以上原因,根式和分数幂的概念成为本节应突破的难点.
(3)学习本节主要目的是将从整数推广到有理数,为函数的研究作好准备.且有理幂具备的运算性质还可以推广到无理幂,也就是说在运算上已将范围推广到了实数范围,为对数运算的出现作好了准备,而使这些成为可能的就是分数幂的引入.
教法建议
(1)根式概念的引入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感到根式的学习是很自然也很必要的,不妨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①先以具体数字为例,复习正整数幂,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及运算的本质是乘方,让它与学生熟悉的运算联系起来,树立起转化的观点.
②当复习负幂时,由于与乘除共同有关,所以出现了分式,这样为分数幂的运算与根式相关作好准备.
③在引入根式时可先由学生知道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入手,再大胆写出即谁的四次方根等于16.指出2和-2是它的四次方根后再把换成,写成即谁的次方等于,在语言描述的同时,也把数学的符号语言自然的给出.
(2)在次方根的定义中并没有将次方根符号化原因是结论的多样性,不能乱表示,所以需要先研究规律,再把它符号化.按这样的研究思路学生对次方根的认识逐层递进,直至找出运算上的规律.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根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次方根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根式计算.
2.通过对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认清各种运算间的联系,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根式的化简,使学生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次方根的概念及其取值规律.
难点是次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算根据的研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一节.与其说它是一个概念,不如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运算,且这种运算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今天只不过把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的复习开始.能举一个具体的运算的例子吗?
以为例,是运算要求学生指明各部分的名称,其中2称为底数,4为,称为幂.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回顾运算的由来,是从乘方而来,因此最初只能是正整数,同时引出正整数幂的定义..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回忆零幂和负整数幂的定义,分别写出及,同时追问这里的由来.最后将三条放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整数幂的概念
2.5(板书)
1.关于整数幂的复习
(1)概念
既然是一种运算,除了定义之外,自然要给出它的运算规律,再来回顾一下关于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找一个学生说出相应的运算性质,教师用投影仪依次打出:
(2)运算性质:;;.
复习后直接提出新课题,今天在此基础上把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分数范围.在刚才的复习我们已经看到当在整数范围内时,运算最多也就是与分式有关,如果推广到分会与什么有关呢?应与根式有关.初中时虽然也学过一点根式,但不够用,因此有必要先从根式说起.
2.根式(板书)
我们知道根式来源于开方,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所以谈根式还是先从大家熟悉的乘方说起.
如
如果给出了4和2进行运算,那就是乘方运算.如果是知道了16和2,求4即,求?
问题也就是:谁的平方是16,大家都能回答是4和-4,这就是开方运算,且4和-4有个名字叫16的平方根.
再如
知3和8,问题就是谁的立方是8?这就是开方运算,大家也知道结果为2,同时指出2叫做8的立方根.
(根据情况教师可再适当举几个例子,如,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式子的含义,I再说出结果分别为和-2,同时指出它们分别称为9的四次方根和-8的立方根)
在以上几个式子会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即一个数的次方等于,求这个数,即开次方,那么这个数叫做的次方根.
(1)次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次方等于(,那么这个数叫做的次方根.
(板书)
对定义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能把上述语言用数学符号表示,请同学们试试看.
由学生翻译为:若(,则叫做的次方根.(把它补在定义的后面)
翻译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翻译的不够彻底,如结论中的的次方根就没有用符号表示,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可引导学生回到刚才的几个例子,在符号表示上存在的问题,并一起研究解决的办法)最终把问题引向对的次方根的取值规律的研究.
(2)的次方根的取值规律:(板书)
先让学生看到的次方根的个数是由的奇偶性决定的,所以应对分奇偶情况讨论
当为奇数时,再问学生的次方根是个什么样的数,与谁有关,再提出对的正负的讨论,从而明确分类讨论的标准,按的正负分为三种情况.
Ⅰ当为奇数时
,的次方根为一个正数;
,的次方根为一个负数;
,的次方根为零.(板书)
当奇数情况讨论完之后,再用几个具体例子辅助说明为偶数时的结论,再由学生总结归纳
Ⅱ当为偶数时
,的次方根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
,的次方根不存在;
,的次方根为零.
对于这个规律的总结,还可以先看的正负,再分的奇偶,换个角度加深理解.
有了这个规律之后,就可以用准确的数学符号去描述次方根了.
(3)的次方根的符号表示(板书)
可由学生试说一说,若学生说不好,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总结,当为奇数时,由于无论为何值,次方根都只有一个值,可用统一的符号表示,此时要求学生解释符号的含义:为正数,则为一个确定的正数,为负数,则为一个确定的负数,为零,则为零.
当为偶数时,为正数时,有两个值,而只能表示其中一个且应表示是正的,另一个应与它互为相反数,故只需在前面放一个负号,写成,其含义为为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分别为和.
为了加深对符号的认识,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表示一个正数吗?中的一定是正数或非负数吗?让学生来回答,在回答中进一步认清符号的含义,再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总结.对于符号,当为偶数是,它有意义的条件是;当为奇数时,它有意义的条件时.
把称为根式,其中为根,叫做被开方数.(板书)
(4)根式运算的依据(板书)
由于是个数值,数值自然要进行运算,运算就要有根据,因此下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根式运算的依据.但我们并不过分展开,只研究一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依据.
如应该得什么?有学生讲出理由,根据次方根的定义,可得Ⅰ=.(板书)
再问:应该得什么?也得吗?
若学生想不清楚,可用具体例子提示学生,如吗?吗?让学生能发现结果与有关,从而得到Ⅱ=.(板书)
为进一步熟悉这个运算依据,下面通过练习来体会一下.
三.巩固练习
例1.求值
(1).(2).
(3).(4).
(5).(
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简要步骤.
四.小结
1.次方根与次根式的概念
2.二者的区别
3.运算依据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2.5(2)取值规律(4)运算依据
1.复习
2.根式(3)符号表示例1
(1)定义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214.html
上一篇:推荐:高中教案【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