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
(3)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
(4)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活小鱼。
[教学方法]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或视频(美丽的地球家园和人为破坏情况),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及佛像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三)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根据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
(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教师以多媒体提示实验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评价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展示实验前、后材料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组的原始实验记录表。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其他同学可对各组的探究报告提出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每组发言之后,教师及时对该组的探究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进一步认识危害性,环保从我做起
酸雨危害的视频资料加深了学生对酸雨的成因及酸雨给生物造成的危害的了解;通过一组关于“环境的报复”的图片,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给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教师提示的问题“回想你和你周围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曾经或正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七)环境保护,从现在做起
提示学生慎重处理实验中用过的材料用具,环保从日常的身边事情做起。并播放一组经过人类的环保护卫活动而使环境得到改善的图片及废电池的污染数据(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鼓励学生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八)关注全球环境
此为本节课拓展环节。通过观看一组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使学生领悟到酸雨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由来已久,遍及全球。加强了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生物圈的紧迫感、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将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学探究中。
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教学过程: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实验探究结果交流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布置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教学反思: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但这节课还得上。只能利用课内十分钟让他们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没找到,这个实验只能通过画图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尽量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园寻找,既可以了解到它们生活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捉鼠妇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出查阅生物检索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尝试根据生物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编制分类检索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学习生物分类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尝试根据生物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
2、难点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编制分类检索表。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一)尝试检索
先让学生自己摸索去查阅苔藓或者桃是属于哪一类生物,是否能够发现规律,如果不能教师再提示、引导。
检索表
1、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
2、能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门
3、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3、裸子裸露…………………………………………………….裸子植物
2、不开花结果,用孢子繁殖
1、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异养
2、身体被鳞片,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鱼纲
2、身体不被鳞片,不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3、身体被羽毛,卵生…………………………………………鸟纲
3、身体被毛,胎生…………………………………………….哺乳纲
(二)给农贸市场的生物分类
1、让学生课前分小组到农贸市场进行调查和统计;(要注意安全,卫生、礼貌等问题)
2、客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编制检索表;
3、每个小组再把自己的成果在班上发表!(教师应该多鼓励)
4、讨论题:
(1)你们组对各种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可以是生物的来源,可以是加工的方法,还可以是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等。
(2)在你调查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属于国家级保护的生物?如果有,该怎么处置?
答:向有关部门(例如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举报。
(三)看书p119图片,根据叶片的特征,编制检索表(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给四张叶片编好字母,分别为a、b、c、d)
单叶
2、有叶裂
2、无叶裂……………………………………………………b
3、叶扇形……………………………………………………c
3、叶掌状…………………………………………………….d
复叶………………………………………………………..a
五、教学后记
教案
课题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体会规律之美。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2、正确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准备教材分析:通过学习,感情地认识人体的各种变异现象,进一步理解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动画及影视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有关内容。板书设计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1、变异的概念2、遗传——相对变异——绝对二、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的变异2、不可遗传的变异3、意义
教学后记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畅,举例多,易于学生理解,但是课外拓展部分可以介绍一些,介绍的简单一些。这部分要多做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变异可遗传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变异的意义及应用述: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讲的是生物界的遗传现象。述:但是我们也知道虽然父母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子女,子女和父母也不是完全一样,这种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什么?述: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亲兄弟亲姐妹,甚至是双胞胎都会在性状上有差异。(图片:生物界的变异现象)述:同样是变异,但是原因各有不同,请大家阅读课本45页1、2段的内容,思考一下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可以传给后代。例如:镰刀型红细胞盆血症。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例如:兄弟俩,一个生活在城市,一个生活在农村,造成了肤色上的差异。述:由此可见,可以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动画:变异)练习:自我评价题1、3(2)(4)述:对于生物体来说,有些变异是对自身有利的,而有些是对自身不利的。问:你能举例子吗?举例有利:小麦矮杆、抗倒优不利:玉米白化菌血友病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问:生物体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各种变异,变异对于生物体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使生物体适应环境,产生新类型)述:大家现在来看一下课后的思维拓展,生物的变异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人工育种)课外拓展无子西瓜的培育答:变异阅读思考回答练习思考回答思考交流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①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布置课下作业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教学目标:1、能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探究不同的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3、学会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探究不同的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2、学会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电教手段实验教具:电视
教学过程:
引言: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投入巨额资金,实行退耕还林计划呢?
(提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退耕还林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这个行动中去。
师:植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提示:有)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阅读第十页的资料,一起讨论:
1.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是用人工的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说说其中的道理。
3.根据上述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地方的湿度进行了测量。四个小组各派一个同学来填写表格,请填上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教师展示小黑板上学生设计的表格)
植被状况
裸地草坪灌木丛
早中晚早中晚早中晚
第一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
平均值
学生活动:(略)
师:能说出你们的假设内容吗?
(第一、二、四小组假设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第三小组假设草地湿度最大,裸地湿度最小;四个小组都假设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
师:我们来分析四个小组的数据。
学生分析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沉浸在讨论和分析中)
师:根据四个小组对裸地、草地、灌丛的数据平均值,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师:根据四个小组早、中、晚的数据平均值,你们又得出什么结论?
师:四个小组的假设怎样?
师:四个小组测量都准确吗?
师:请第三小组的同学分析原因。
学生活动(略)
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作业:完成练习册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505.html
上一篇:高校教师个人教育工作心得感悟五篇
下一篇: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