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时间:2025-07-11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优选八篇)。
儿歌因其轻快、简单易懂且富有节奏,能够有效推动儿童的语言表达与词汇积累。以下是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的推荐,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
(2)师说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3)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呢?(幼儿说说理由)
2、欣赏儿歌,理解学习
(1)出示角色,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A、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B、儿歌中听到些什么?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念得不准的字音。
(3)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3、相互讨论,提升情感
(1)小白兔一不高兴就哭,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2)讨论:那么,怎样才能做个懂事的乖宝宝呢?
(3)小结: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要说出来,眼泪没有用,嘴巴才有用,这样才是懂事的乖宝宝。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清晰的说出儿歌。
2、能用固定音型敲打出儿歌的节奏,感受儿歌的欢快。
3、感知各种颜色,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鱼儿进行涂色。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手摇铃、响棒若干、彩笔。
2、《鱼儿鱼儿水中游》挂图。
3、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1、复习儿歌。
2、根据固定音型的节奏,边拍手边念儿歌。(1-2遍)
二、直接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听,它是谁(放音乐)?在幼儿说出是“小鱼”后,出示小鱼的挂图。
三、引导幼儿探索小鱼的特征,能大胆的用肢体动作变现小鱼。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小鱼有什么秘密呢?(小雨生活在水里)
2、教师放《水族馆》让孩子们做小鱼在教室里游来游去。
四、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师:小鱼在水里,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看看小鱼在水里是怎么生活的。(听录音)
2、再次欣赏2-3遍,乐意跟着录音一起念儿歌。
师:会念的小朋友可以大声的念,不会念的宝宝可以轻轻的,边听边念。
五、用固定音型敲打儿歌节奏。
1、教师示范边拍打手摇铃边念儿歌,让幼儿感知儿歌的节奏。
2、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打出儿歌节奏。
3、分发幼儿人手两根响棒,用固定音型敲打儿歌节奏。
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对鱼儿进行涂色。
1、师:小鱼听了我们的儿歌,特别的开心,它想送我们没人一个鱼宝宝,让我们帮鱼宝宝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边听音乐《水族馆》,边涂色。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
2、通过儿歌能掌握"你"、"我"等词。
3、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能说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
3、欢快的背景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活跃气氛教师随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出示手偶,讲述故事
1、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时是怎么在一起的?
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小结:像猴哥哥和猴弟弟那样,整天呆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你关心我我关心你,这就是好朋友。我们小(3)班的小朋友每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这也是好朋友。
三、学习儿歌,合作表演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二遍。第二遍朗诵时加入动作。
2、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做动作数遍。
3、儿歌第四句"我们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儿自己创编,如:"我的小脸碰小脸""我的小脚碰小脚"等,并根据创编内容改变动作。
4、请掌握较好的幼儿到前面带领小朋友们表演,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5、可以采取小组或俩俩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结伴,在轻松的音乐下边念儿歌边表演。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样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丰富经验。
2、课件和电教设备。
3、故事《豆宝宝》。
4、在活动室的场地上粘贴四个豆荚的形象(黄色的轮廓,里面有若干个豆豆,分别是7粒黄豆、8粒红豆、9粒黑豆、10粒绿豆,豆豆上分别标有数字)。
5、音乐《豆荚曲》(《幽默曲》和《弹簧协奏曲》)。
【活动过程】
1、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
2、观看课件《豆荚裂开的过程》。
3、讲故事《豆宝宝》。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变成豆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蹦出来……滚到地上……一系列动作。播放音乐。
4、尝试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1)提问:豆子是怎样从豆荚里出来的?
学习词:蹦。
请幼儿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2)看课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
(3)介绍四个大豆荚,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豆宝宝的家?数数这个家里可以住几个豆宝宝?请幼儿自选喜欢的豆荚住进去。
(4)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创编的动作。
(5)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豆子们蹦出来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荚裂开时,豆子们连续蹦出来的动态。
听指挥,教师随乐说数字,“豆子”依次从豆荚中连续蹦出来。M.jk251.coM
(6)交换,再次游戏。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5
指导要点:
1、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演唱与动作创编相结合,用歌词前置的方法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进行动作的探索与创编,多通道的进行歌曲的学习与感受。
2、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要强化幼儿的听完间奏就要找到同伴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小猪睡觉》,并与同伴结伴进行歌表演。
2、根据歌词创编小猪吃的饱饱、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各种表演动作。
3、在间奏处迅速找到朋友,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猪的胸饰1个,毛线编的小尾巴1根。
2、录有《小猪睡觉》歌曲的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
教师带上猪的胸饰,让幼儿明确教师是猪妈妈,自己是猪宝宝,并知道猪妈妈和猪宝宝今天要共同进行游戏。
2、按歌词创编前半段的动作。
猪妈妈逐句念出〔1—8〕小节的歌词,猪宝宝为其创编动作。
3、学习后半段的动作。
(1)猪妈妈念〔9—12〕小节的歌词,并随机与某一个猪宝宝玩点鼻子的游戏,猪宝宝自然跟学。
(2)猪妈妈和猪宝宝共同念歌词并做出〔13—14〕小节的动作。
4、自然的跟唱,并按音乐有规律的做动作。
(1)听猪妈妈歌唱,猪宝宝坐在椅子上根据音乐做律动。
(2)猪宝宝走到中间,边歌唱边表演。
5、找朋友进行歌表演。
(1)尝试在间奏处找朋友进行歌表演。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两次。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知道金属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管,纸,毛线等材料不能导电。
3、简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铜丝,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纸绳,电灯泡,电池。
2、记录表,笔,橡皮。教师自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
1、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电池
2、电池的两端一样吗?介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
二、实验
1、出示铜丝:它是什么?铜丝铜丝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出示纸绳:它是什么?纸绳纸绳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2、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电线,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请小朋友实验。哪种材料能是小灯泡亮起来?
3、介绍记录表:在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在不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
4、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观察。
5、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和幼儿总结:金属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毛线纸等材料不能导电。
三、结束部分
出示两根电线(一根两边露出铜线的,一根两边没有铜线的。)
1、它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请幼儿实验
2、教师总结:电线外面的塑料外衣是不能导电的,他是保护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不容易触电。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因为平时生活正的用电,电压很高是很危险的。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干电池、电珠
铜线、铁丝、钢丝、铝线、橡皮管、棉线、塑料管、纸棒
手电筒、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1)出示手电筒
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
电珠、电池、铜片
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铜片是可以通电的导线。
2.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
(1)问题:除了铜片,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导电材料?
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
(3)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金属都是可以导电的吗/非金属都是不可以导电的吗?
3.电池与电珠发亮的系列实验
(1)现象: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
a.幼儿实验展示
b.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2)第一次验证: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三节电池做实验,其中一节放反,电珠反而变暗。
b.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c.第二次总结: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3)第二次验证: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根据第二次的总结,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b.实验结果:电池电压超过电珠负荷电压,电珠会烧坏不亮。
c.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4.延续问题:电对人体的伤害
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 篇8
活动目标
1.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电动玩具电池拆装的方法。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塑料盒,因各种原因不会动的玩具、若干个电池:电池回收箱一个:电池安装示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玩具厂的叔叔阿姨为了表示他们的爱心,让小朋友过个快乐的节日,特意给你们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跳舞吗?”这些玩具全是电动玩具。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呢?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二、操作探索(一)
1.拆电动玩具。
(1)师:现在教师给每人发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么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会动的秘密,你也可以把它拆开,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玩玩具,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拆,并把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里。
(3)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玩具里有电池、弹簧、开关。
2.装电池。
(1)师:小朋友拆开了玩具,还发现了许多秘密,那你们能不能再把它装好,让它变得和原来一样会自己动呢?
(2)幼儿装电池(肯定会有幼儿因电池装反等原因使玩具动不起来)
三、讨论
1.为什么刚才会自己动的玩具现在不会动了呢?
2.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一”标志。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示意图,要求幼儿按示意图安装电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师:这里有几件小弟弟玩过的电动玩具,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玩具不会自己动了,等一下请你们拆开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它们动走来,你可以和旁边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
(1)你发现玩具是什么原因不能动吗?你怎样又使它动起来的?
小结:玩具不能自己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有的因为没有弹簧。
(2)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乱染会污染环境)
五、玩电动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种各样,你们可商量开一个“玩具表演会”,让大家一块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活动延伸
1.在班里设立“电池回收箱”,鼓励幼儿从收集废电池开始,争做“环保小卫士”。
2.在操作区提供电池、各种电动玩具,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3.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
- 我们精彩推荐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专题,静候访问专题:幼儿园声音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