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实验小学三年级音乐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
课时
一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方法设计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1、直接导入新课(初听)(1)猜一猜这是什么的声音?(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3)师总结2、复听3、欣赏唢呐独奏《打枣》(1)初听(2)复听,宁静的森林早晨,轻盈的舞蹈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在水车主题出现时全体学生模仿车轮转动。在欣赏过程中虽不必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回旋曲结构,但应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最重的水车主题,间隔地出现了三次,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1、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1)猜一猜这是什么的声音?(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3)师总结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2、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4、小结本节收获出示唢呐的图片或实物,并作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唢呐的认识。并能过教师的讲解打枣的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开拓学生的思维主。①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初步记住。②复听,要求学生说出水车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乐曲大致的结构,教师归纳: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水车主题----尾声。③情景表演。
请几位擅长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3、(1)生谈对唢呐的认识(2)师总结并介绍打枣作品(3)复听体会人物对话的情景。(4)再听,可即兴动作。
板书设计
森林水车打枣
课后反思水车,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陌生的,更别说是国外的水车。所以我在课前就搜集了一些关于水车的图片和介绍,首先给了孩子直观的感受,再让学生猜一猜水车的功能。这样通过对水车一步步认识的加深,在欣赏乐曲《森林水车》的时候,学生就能结合对大森林的想象听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同时在聆听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森林里除了水车还吸引来了很多的动物小朋友,使水车变的突然生动起来,然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创造出来自森林的不同的声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二册p93—94页例1、例2及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使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注重体现以下几点:
1、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简单数据进行整理,以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2、注意学生情感的个性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化倾向,当讨论如果只买一种水果,该买哪种水果时,这就形成真实的两难问题.学生既要考虑到个体对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喜好,真是左右为难.
3、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结果,六种水果该各买多少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认识新知。
1、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种水果,记录在统计表里。同桌讨论:如果六种水果都买,哪些水果要多买,哪些水果要少买?
2、绘制统计图。
(1)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相互评价.
(2)看统计图表提问题。
三、应用知识。完成书95页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统计?
五、课后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把喜欢下面几项活动的人数统计出来。(游泳、跳绳、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人们常说:冬去春来,春回大地。春天来了,草儿青了,花儿红了,大家都喜欢春天,你们喜欢吗?
春天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季节(出示挂图)她给大地带来美。从古到今,许多文人,诗人都赞美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春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学:晓
问:是什么意思?那”春晓”是什么意思?
那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一种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样写的。
2、范读古诗,再让学生试读。
3、教学:眠闻觉蹄
4、自读,猜猜是讲什么?哪些你懂了,哪些你还不懂?
5、创设情景,体会诗的意思:
春天的早晨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充当一下诗人,好吗?
老师描述:
在这样美的春天,你看到许多美丽的花儿,当夜晚来临,你这样诗人读书写诗累了,就睡了,好,现在就请你伏下,双手合在旁边,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外面刮风,呼呼地,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坐起睁开眼一看,啊!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的唱歌,你这位诗人可高兴了,哼出了两句诗: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时候,你又想到了什么?从昨夜的风雨声,你又想到了什么?
(请一个同学当诗人,把3、4行读一下)
6、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先写早晨,天亮了春天早晨的美景,后回想夜里的风雨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
7、齐读。
8、进一步从诗的语言中体会诗的意境,问:
⑴春天早晨你在睡觉,哪个字告诉我们你是在睡觉?
⑵春天早晨你在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哪个字眼告诉我们天亮了?
⑶当你醒来了,听见了叽叽的鸟叫声,哪个字告诉我们是听到了?
⑷你仔细听鸟叫声,发现是好几处同时有鸟叫声,谁能说说“处处闻啼鸟”?
⑸这两行写了春天睡觉的香甜,悦耳的鸟啼声,春天的早晨,处处充满了生机,也可看出诗人喜爱之情,所以应读出喜悦,兴奋的语气。(指导朗读)
⑹诗人又想到昨夜的风雨声,想到许多的花儿,不知道要落下多少,这两行应该怎么读?
(担心,对花木的担忧)
⑺指导朗读:
齐读全诗。
⑻这首诗你懂了吗?(指名说诗意,同桌互说)
⑼请小朋友回家向奶奶讲述一下诗意:
师:哦!我们班已经有一位小朋友等不及了,那我就先来充当一下你的奶奶。
生:奶奶,我们今天又学了一首诗。
奶奶:什么题目?
生:是《春晓》。
奶奶:你会背了吗?背给我听听。
生:(背古诗)
奶奶:什么意思?什么不觉“小”什么“大”啊?
生:(说前两行的诗意)
奶奶:说了鸟的叫声,怎么又说风啊雨啊的?
生:是诗人看到早晨的美景想到昨夜的风吹雨打的声音,想到这一阵风雨,不知道又吹落多少美丽的花儿,这就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奶奶:好!学的不错。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教学要求: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点难点: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与别人交流时要感情真挚,语言得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1、同学们,最近老师在与部分同学聊天时,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说,憋在心里十分难受,这如何是好?请大家帮他出出主意。2、对,人们可以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在交流。那怎样写呢?今天我们这一节课就学习写想对别人说的心里话。二、学习例文,领悟写法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请您原谅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2)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作者的感受?(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他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2、学生自由读例文后,以小组进行讨论。3、集体交流。4、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的作者能把事情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真情实感,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文章开头小作者点明这件事“一直埋藏在心底”,自然、恳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与真情,使人感受到这是非讲不可的心里话;然后小作者将隐瞒老师误判给的100分,企图保持虚假第一的事的原委写得清楚具体、态度诚实真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活动,传达了真情与改错的诚意;结尾则表明心愿,一吐为快,这样的内心表白令人感动。三、明确要求,指导习作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中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爸爸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挚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心中的委屈,或提出合理的建议……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和谁说说心里话,说些什么呢?2、学生思考。3、可以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4、提示。(1)写心里话应根据自己确定内容,不可无中生有。(2)尽量打开思路,倾诉的对像很多,表达的形式也很多,回忆思索的时间与空间也很广。(3)注意根据不同对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要真实自然。四、学习自由练写草稿五、修改评议1、出示学生习作。2、指名读文(或学生自己读文),其余学生对照要求共同评议。3、指导修改。4、学生自改、同桌互改评议。六、誊写习作
学习内容:教材p36买饮料
学习目的: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买饮料”挂图。
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①把24听看成25听,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听看成20听,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③3×(2×24)④3×(24×2)
=72×2=3×48=3×48
=144(元)=144(元)=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板书课题:连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班级:二年级四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沿等三个生字,会写信等8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成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能运用新学的八个生字组词。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坐井观天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学习和做事都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
二、教学重点认识3个字,会写8个字,并组词。
三、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若干张。
2、自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3、准备人手一张田字格的书写纸。
4、课前布置学生带字典。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并提示课题意思:坐在井里看天。)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学生齐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
(三)、教师指导,认读生字
1、出示井的插图,了解井沿指得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通过查字典,理解成语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3、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四)、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巩固认读生字。
(教师提示并板书写好字的五个秘诀:看、描、写、评、改。)
2、让学生看:前六个生字有何共同特点(左右结构)?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3、教师讲解并范写。
1)、写沿字,注意右上方与几字不同。
2)、写际字,左边要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耳朵要写得高而窄;右边是二、小。
3)、写还字,要注意是半包围结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公开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同时指出哪个字没写漂亮。
7、学生仔细修改。
(五)、巩固生字:给八个组词。
(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生字,会写了八个字,并学了八个生字的组词;理解了成语坐井观天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七)、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八个生字。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给向家长请教:为什么做人不能坐井观天?
八、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沿际信抬蛙错答还
井沿天际相信抬头青蛙错误回答还有
写好字的秘诀:看、描、写、评、改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
1、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三、细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⒉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⒈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一、引入
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引导观察、了解图意。出示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⒉提出问题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
⒊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
⒋教学试一试: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
⒌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一、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2~7节,概括小标题。
二、学习2~3节
1、在2~3节中提到的是社会困难,也可以说是人为的困难。在人为的困难之前,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板书:
毅然受命。在4~7中,詹天佑主要做了什么?
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提前竣工。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任务?自读2、3两节,说说感受。
2、自读课文2~3节,出示:读着课文2~3节,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因为()。
生交流读后感受。
师补充介绍帝国主义轻蔑中国、侵略中国的事例。
三、学习第4节
引读第4段第一句,再读读第4节。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深深地打动了你?
1、生读第4节,谈感受。
2、让我们再次感受这片热忱之心。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
3、生:“詹天佑经常勉励……之口。”
4、师:感受到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想想他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勉励工作人员?读这句话。
5、指名读、齐读。
6、师小结。
四、学习第5节
1、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居庸关隧道开凿采取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取用这种方法?八达岭呢?为什么?
3、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4、看着画的隧道示意图,说说这样开凿的好处。
5、为什么詹天佑会大胆地尝试这两种开凿方法?师小结。
五、学习第6节
1、师:“人”字形线路是怎样设计的呢?指名读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句子。
2、看插图,火车是怎样行驶的?请生指着图讲解。
3、师画示意图、讲解,帮助生更清楚地理解。
4、这是詹天佑设计的,如果是你,你将如何设计?
感受詹天佑这种设计省时省力的好处。
5、小结。
六、学习第7节
1、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师: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读。
3、读了这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京张铁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有扬眉吐气、奔走相告。
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4、京张铁路默默无言,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
让我们深情呼唤这让人深深怀念的名字──詹天佑。
让我们崇敬呼唤这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詹天佑。
让我们自豪呼唤这让人扬眉吐气的名字──詹天佑。
七、作业
续写:当看见詹天佑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
毅然受命
詹天佑勘测线路
杰出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提前竣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qing导入。
1、激发想象:
2、揭题
3、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8720.html
上一篇:音乐教案上册秋 小学教案范例
下一篇:碰铃响板优秀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