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今日教案: 《狼》教学设计范本

时间:2022-07-31 《狼》教案设计 《狼》课件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教案: 《狼》教学设计范本”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对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

2.教学难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与他们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

2.头饰两个:狼、小羊。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一则寓言,题目是什么?(指名让一学生回答:《坐井观天》)它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指名让另一学生回答:讲的是小鸟和青蛙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狼和小羊。张挂教学挂图。

3.请同学们读一遍这篇课文的题目。

4.哪个同学能告诉我,从题目上看,这则寓言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答:是在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故事)

5.那么,在狼和小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两个问题:2.课文里写谁找谁的碴儿?为什么?

三、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完成下面要求: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句子内容解词。

3.想一想,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

4.找出狼和小羊三次对话的有关语句。

四、检查效果

1.指名让学生回答思考题。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叫“找碴儿”?(答:找碴儿就是故意挑毛病)

(2)课文里写的是谁找谁的碴儿?(答:是狼找小羊的碴儿)找了几次?(答:三次)(3)狼为什么要找小羊的碴儿?(答:因为狼想吃小羊)

2.认读生字。

(1)板书:狼 脏 站 伙 怜 先 再 争 辩 扑

(2)指名要学生认读生字。

3.课堂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指名提问:什么叫“找碴儿”?课文中谁找谁的碴儿?找了几次?结果怎样?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

(2)这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答:是说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喝水)(3)从这段课文中,我们能不能看出来是谁先到小溪边的?(答:是小羊先到小溪边喝水,狼是后来的)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叫找碴儿、狼为什么找小羊的碴儿?现在,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答略)

(3)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狼怎么样找小羊的碴儿,它要吃掉小羊的第一个借口是什么?(答:狼指责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问小羊安的什么心)

(4)从狼说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狼不但是凶恶的,(想吃小羊)而且是阴险狡猾的。(明明自己想吃人家,还要指责别人弄脏了它的水,问人家安的什么心)(5)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狼和小羊所处的位置。那么小羊是怎么回答狼的呢?(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6)从小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羊是单纯、善良、温和而又聪明的。(“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从水流的方向和各自所处的位置说明自己不可能弄脏狼要喝的水)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小羊善良、聪明的申辩戳穿了狼的第一个借口。那么狼的态度怎样,它会不会到此为止,不再找碴儿了呢?我们看下面的课文。

(2)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3)从这两段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狼在它的第一个借口被小羊驳回后,并没有放弃要吃小羊的险恶用心,它的态度变得蛮横起来,又找了第二个借口。请哪位同学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狼的态度变得蛮横了?(答:“狼气冲冲地说”、“你总是个坏东西”)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狼第二次又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呢?(答:指责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

(4)小羊又是怎么回答狼的呢?请一位同学有表情地朗读一遍第五自然段。

(5)可怜的小羊为什么喊起来?(答:因为狼蛮不讲理地又一次找借口,小羊着急了)

(6)什么地方说明小羊根本不可能说狼的坏话?(答:“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呢!”)

4.讲读第六自然段。

(1)小羊又一次以事实驳回了狼的借口,狼会不会到此罢休呢?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课文。

(2)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

(3)狼为什么不想再争辩了?(答:因为狼的两个借口都被小羊驳回,它实在找不出新的借口了)(实用文书网 M.WEi508.coM)

(4)狼最后对小羊的态度怎样?(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向小羊身上扑去)(5)狼第三次又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答:“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6)“反正都一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狼的蛮不讲理,它已经不再给小羊申辩的机会了)

5.小结。

(1)狼三次找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而小羊始终是那样温和、善良、有礼貌、讲道理,狼为什么还要向小羊身上扑去?(答:因为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是不讲道理的)

(2)小羊该怎么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答:不光要讲道理,而且要勇敢抵抗狼的进攻)

(3)小羊最后会不会被吃掉呢?请大家课后自己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听写课文后的词语。

附:板书参考

7.狼和小羊

《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围绕“这是一只怎样的狼?怎样的小羊?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且找出根据。”这一专题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专题漫谈。学生围绕专题漫谈,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到联系上下文的句子,直至朗读处理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他们的漫谈既有专题,但又不受专题的限制,显得宽松而又自在,有一定的深度。

1、漫谈满足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二期课改的改革要点。学生很想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告诉别人,不善抑制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给予学生较多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由漫谈”。学生能围绕某一专题畅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认识,满足了他们想说的愿望。也不会对老师的提问显得拘谨而不敢举手。学生不那么害怕,自然话也就多了。

2、通过漫谈相互促进,相互启发。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因,外因只是起促进和催化作用。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自身,只有自己想学、要学、有兴趣学,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启发下,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会本领。本堂课教学,给学生安排较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漫谈式教学,学生“说”的能力有所提高。为了要积极参与漫谈,必须认真阅读课文和课外读物,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因此,“读”和“听”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进步。我想三方面的提高一定会促进“写”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通过漫谈总结学法,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漫谈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先谈自己的看法,再谈这样说的依据。体现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突破。不再象刚入学时,回答问题表达简单。而且学习的方式也有多样化的趋势,如:有的看图来理解,有的用动作来理解,有的读句子的方法来理解,有的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还有的读句子,找关键词来理解。通过上述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的恰到好处,说明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真正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法宝----学习方法的运用。

不足之处:

本堂课,学生漫谈他们对课文某一方面的认识和看法,在相互交流、互相启示、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学生由于在谈的过程中,受到了课件制作的影响,不能很自由地把小羊和狼穿插在一块儿谈。作为教师的我,由于运用漫谈式教学的尝试刚刚起步,对于学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课堂上怕他们讲不出,有时接下话头继续帮学生讲,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到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教案范文: 狼教学设计怎么写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狼教学设计怎么写”。

设计思路:

第一次读这本书,就哑然失笑:这只小狗莫卡分明就像我们的幼儿,幼儿分明就像这只向往狼的生活的小狗莫卡。

故事讲述了小狗莫卡和小主人一起看书后,由羡慕狼的生活到埋怨自己的现状,进而离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回家的经历。故事表达了大家都应该珍惜各自拥有的生活的主题。

其实,故事情节在顺应幼儿心理特征的同时,主题思想的表达比较含蓄,难以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直接阐述。所以,在设计活动中,我以与幼儿几近相同的小狗的行为过程为教学线索,开展关于集体规则的教育活动。

活动除观察绘本封面,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阅读故事中,幼儿和小狗莫卡感同生受--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由自在的。

第二环节:在游戏玩耍中,幼儿体验集体规则--没有规则无法进行游戏。

第三环节:在感受结尾中,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回归原来有序的生活。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规则"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条件。

活动准备:

绘本《像狼一样嚎叫》的幻灯片、彩虹伞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1、这个故事的名称是:像狼一样嚎叫。

2、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教师讲述p1-31、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这里的提问不仅要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还要注意幼儿的倾听质量。】

在活动中:

还可以提示幼儿仔细阅读画面中的细节,作必要的追问,如:

幼儿:莫卡为什么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字题的答案是"5"3、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家里,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设计意图:提问能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故事里的莫卡一样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

在活动中: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彩虹伞。"我带来了彩虹伞,孩子们,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设计意图:游戏中幼儿玩彩虹伞的场面可能会乱作一团,但老师要允许他们自由"发泄",让幼儿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3、自由自在的感受怎么样?

在活动中: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应。(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4、好,我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玩,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彩虹伞里藏着一些小动物。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设计意图:这里要设定游戏时间为20秒,如果时间太长,会有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

在活动中:

幼儿可能又乱作一团。

5、怎样才能找到秘密呢?

【设计意图:这里可以让幼儿边游戏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后续理解"规则"打好基础。】

在活动中:

幼儿:我们要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师:怎么做?你来指挥。

幼儿:大家站在彩虹伞周围,拿住(伞)边,听我喊1、2、3,一起把彩虹伞举起来。

幼儿: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时,要有一些游戏规则才会玩得有劲。大家一起做事情时,也要有一些规则,事情才能做得有条有理,容易成功。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1、看看莫卡在干吗?

【设计意图: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师讲述最好一气呵成】

在活动中: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幼儿先前对成人的埋怨和不满,在危急的慌不择路中得到安抚。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画面中有《猴子》《鱼》等书的细节,为幼儿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活动中:

幼儿很乐意地想象:莫卡去学爬树了。。。莫卡开始学游泳了。。。

活动建议:

规则教育。对于缺乏自控能力的幼儿来说是最不可理解的。所以,借助绘本的情节开展教育,可以减少规则教育的说教成分。

活动中幼儿跟随着故事中的人物情绪,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历练过程,最终自然而合理地获得认知上的发展。

活动中游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媒介作用,在玩耍中幼儿不知不觉地认同了教师传递的理念。应该说,任何游戏都可以完成这个使命,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游戏,不必拘泥于方案的游戏设计。

热门教案: 狼教学设计壹篇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该怎么写?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教案: 狼教学设计壹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教学目标

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思想教育内容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对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íng 隧suì 尻ā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今日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设计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设计”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内容:

学唱《彩色的中国》

二、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词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少年打开地地图册时所产生的联想这一题材,寥寥数笔,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曲作者采用了大调式、3/4拍的创作手法,更赋予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好似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地表达着热爱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彩色的中国》,在演唱、聆听中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爱国主义思想;

2、过程与方法: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用“声断气(情)不断”的方法学唱歌曲中碰到的休止符。并用线条或简单图形在谱中画一画,然后再唱一唱。

3、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难点:对气息的控制,准确而巧妙地唱好休止符,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模式:用ppt展现彩色的中国,一步步完成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

2、细化歌曲:再从歌词去理解旋律的感情,感受轻快与舒展的两种情绪对比。

3、延伸环节,采用对唱形式演唱,融入指挥,丰富歌曲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参与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美丽的神州大地上处处洋溢着朝气和希望!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的是黄河,啊,彩色的中国!

学唱歌曲《彩色的祖国》

1、欣赏《彩色的祖国》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歌唱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歌唱的基本要求和姿势)

3、发声练习:3/4 5 3 1 | 5 3 1 |

u a

4、节奏练习: ×× × 0×|×× × 0|

5、学习三拍子指挥图式,

6、听琴轻唱歌曲第一部分。

7、解决难点:

歌曲中的休止符有什么作用,应该怎样演唱?

8、练习休止符的演唱。(可以采用跟唱法纠正)

9、教师范唱第二部分。

10、跟琴学唱歌曲第二部分的第一声部。

11、视唱第二部分的二声部曲谱。

12、随琴填词演唱第二声部。

13、合唱歌曲第二部分(教师随时示范、指导)。

14、边唱边指挥,体会乐句的动力感。

15、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指挥(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表现歌曲

1、 师:歌曲中旋律、力度有细腻的变化,你认为该怎样演唱?

2、 试着有感情演唱。(教师随时指导、纠正)。

八、创作比赛

1、 歌曲可以采用哪些演唱形式演唱(学生讨论)并试着唱一唱。

2、 分组比赛演唱歌曲(每组选一名学生指挥)。

九、总结

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文明古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我们应该发奋读书,长大后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314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