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你写教案: 浮力教案范文网页版

时间:2022-09-22 浮力说课稿 浮力教案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你写教案: 浮力教案范文网页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相关概念和受力分析。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的比较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师生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m.JK251.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受力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策略

三、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

四、教学设计

一、浮力的知识回顾

问题1:关于浮力,你能回忆起哪些知识点?

1.自主思考

2.分组讨论

3.小结归纳

4.当堂巩固1.哪些物体受到浮力?

2.浮力的方向?

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称重法测浮力?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的浮与沉?

二、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演示)

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A,水,烧杯

问题2:你有哪些方法测量物块(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思考实验思路

2.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

jk251.cOm扩展阅读

[教案范本] 安全教案范文网页版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本] 安全教案范文网页版》。

活动目的:

1、通过“文明交通,安全出行”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日常出行的交通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素质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交通事故的残酷无情,要预防车祸,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列举交通安全事故 :

1、列举中国20xx年各地的交通安全事故的数据。

2、老师小结:

交通安全,一个关系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让我们珍惜生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二、列举不良交通行为:

1、马路上追逐打闹

2、跨越隔离墩

3、不满12周岁骑自行车

4、在大街小路上踢足球、捉迷藏很危险

5、在马路上跳绳、跳方格,单脚行走

6、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一定要靠右边走,不要几个小朋友横着走,以免妨碍他人行走和车辆行驶。

7、骑车上下学一群并排行驶,这样既妨碍交通,又不文明,互相挤道,也容易摔跤或撞人。

8、在马路上,有的同学喜欢骑着自行车闹着玩,这都是不安全的。

9、隔着马路相互喊话、问候,也容易被往来的行人、车辆碰撞。

10、当走路只顾着谈天说地,没有留意地面的情况时,很容易发生意外。坐车时,能把头、手伸出车外,这样很容易在两车相会时出现意外事故。

三、安全行走与乘车:

1、安全走路

(1)分道行走,自觉靠右。在城区或其他有人行横道线的地方,横过道路一定要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因为这是法律赋予行人绝对通行权的地方,一定要充分利用,并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通行。如有车辆要强行闯向人行横道线时,你可伸出左、右手示意它减速慢行,千万不可犹豫不决。

(2)过马路时要加以小心。横过公路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汽车不是说停就停得下来的,所以我们可要特别小心。一定要做到 “一慢二看三通过”看清路况才能通过。

(3)不要边走边看书,不在马路上相互追逐,不在马路上玩耍和长时间停留。公路是非常危险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遗憾终身。机动车是高速危险工具,它可以给人们造福,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这就需要我们取其利,避其害。只要我们用心掌握车辆运动规律,学会避让方法,就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

2、安全乘车

(1)乘坐车辆的选择。

乘坐车辆首先要选择车况良好,驾驶员有从业资格证的;千万不可乘坐违规经营的社会黑车;更不能乘坐三卡、改装后的三轮车或电瓶车,因为这种车的刹车装置根本达不到安全要求,乘坐他的车等于是坐在炸弹上。其次,对驾驶员也有个选择问题,大家尽可能不要乘坐饮酒驾驶人开的车,更不能乘坐醉酒人开的车。另外,如果你的父母会开车,你应该积极劝导父母,为了家庭安全、幸福,千万不可酒后驾车。

(2)乘车途中的安全。

乘坐汽车后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以防车辆与车辆交会时发生危险。不要向车外抛洒物品和吐痰,不要在车辆行驶途中与驾驶员闲谈,不要在车上嬉笑打闹。在大人后面乘坐二轮摩托车时要戴好安全头盔,坐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都要正向骑坐而不要侧坐,不要把脚往轮胎里面伸,以防跌落或轧伤。

小结:同学们,“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关爱生命,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你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同学们一定要把交通安全牢记心中!

[教案借鉴] 美术教案范文网页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借鉴] 美术教案范文网页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课题的生成: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设计娃娃”,这是一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美术活动,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漂亮的娃娃。

来源一:活动区角中,让幼儿准备娃哈哈瓶、易拉罐、可乐瓶等废旧材料,

课余活动中,发现有许多幼儿给娃哈哈瓶上画上头发、眼睛、衣服,幼儿的兴趣很浓。幼儿生活中,娃娃是他们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小的时候最爱抱娃娃,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娃娃。

来源二:手工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在撕撕、贴贴、折折、剪剪中幼儿获

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各种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做成娃娃当装饰品,简便又美观,及时感受制作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符合幼儿思维直观现象的心理特点。

对于制作娃娃幼儿非常想亲身体验,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抓住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满足幼儿的愿望。因此,选择这个主题内容。

二、课题的实施:

(一)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娃娃,感受活动的乐趣。

2、难点: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制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教师的教具:布置小熊商店,制作好的娃娃五个,半成品一个。

2、幼儿用的材料:双面胶、剪刀、筐子若干。

做头发的材料(毛线、皱纸、布等);做帽子的材料(果冻盒子、蜡光纸);

做衣服的材料(布、塑料花纸、毛线等);做眼睛的材料(布、钮扣等)

(四)活动过程:

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进入“小熊商店”,引导幼儿自由欣赏娃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观察,讨

论,发现娃娃的漂亮和不同之处。

1、师:小熊开了一家娃娃商店,店里有漂亮的娃娃。看看,这些娃娃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

2、师:小动物最喜欢来买小熊商店里的娃娃,可是,娃娃太少了,怎么办,呢?

3、师:太好了,我们就来帮小熊做娃娃吧!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1、幼儿观察讨论材料,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材料。

师:(1)做娃娃的材料真多,有些什么材料?(幼儿自由说)

(2)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娃娃的头发、帽子、衣服?

2、引导示范。

师:(1)老师帮小熊做了个娃娃,看看娃娃缺了什么?(头发)找找看,哪些材料像娃娃的头发?

(2)谁来教我做娃娃的头发呢?怎么做快一点?

(3)你们猜猜看,孙老师做娃娃的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鼓励独创,制作娃娃:

师:(启发幼儿当小设计师)我们来当小设计师,比比谁设计的娃娃最漂亮,小熊最喜欢,幼儿教案《美术教案-美术活动:漂亮的娃娃》。小熊还说,我们每个小朋友做的娃娃要不一样。

1、提出要求:

(1) 要求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头发、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2)引导动作快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学会收拾整理。

2、指导要求:

(1)教师及时发现、鼓励幼儿在材料使用、造型、颜色匹配等方面的新创意。

(2)帮助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装饰造型。

(3)启发幼儿给娃娃取个名字。

展示评价:

1、幼儿向小熊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小设计师们真能干,把你设计的娃娃取个名字去告诉小熊,说说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习评价。

师:娃娃真多,你们猜猜看,小熊会喜欢哪个娃娃?为什么会喜欢?

3、幼儿和小熊一起做游戏,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们,动动小脑筋,想想这些娃哈哈瓶还可以做什么呢?(除了娃哈哈瓶能做娃娃,还有什么材料能做娃娃的身体?)

三、活动的特色: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幼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幼儿,使活动充满乐趣;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营造幼儿快乐创造的氛围。

(二)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这一点上本次活动尤为突出。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想法,让幼儿制作不同的玩具娃娃;在材料上,让幼儿自由选择;评价同伴的作品,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幼儿们的参与权,同时给他们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另外,在本次活动中还渗透环保教育,活动的准备,让幼儿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瓶子、毛线、碎布等,让幼儿了解这些材料还可以做玩具,变废为宝。

四、 课后反思:

(一)体现了活动性的原则

活动对于幼儿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主动参与,充分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性的原则。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多种废旧物品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娃娃,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制作出不同的娃娃;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二)体现了相互渗透的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在本次活动中就渗透了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内容。如:让幼儿大胆动手,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让幼儿用语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娃娃的头发、衣服、帽子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制作不同的娃娃,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让有、幼儿搜集布、毛线、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在贯彻新《纲要》精神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从幼儿中生成,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第三是音美结合,力求发挥艺术手段的综合作用。

活动的组织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还请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推荐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网页版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推荐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网页版”。

学习目标:

一、积累知识

1.作者:李汉荣

2.词语:湛蓝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二、审美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抓住重点语句,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品味体会,感受作者的心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操。

三、拓展知识

想象训练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贾岛在>中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说的是诗人在山中没有遇到朋友,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友,咱们今天来看一下他的结果如何?

(投影课题、作者及制作人)

二、出示目标(投影显示)

三、检查预习(投影显示)

1.注音:湛蓝唱和禅心犬吠

2.解释词语: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逝川

四、整体感悟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显示问题及画面)。

①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有什么特点?

②他带着什么礼物去的?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让学生从朗读及画面中感受美。(投影显示)

1.作者拜访的朋友及特点: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2.作者的礼物:面对面送给朋友亲切、真诚的问候。

3.作者的感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品读探究(投影显示)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是“山中访友”?

2.在作者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在文中画出并朗读,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并画出朗读,师生明确:

1.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用的是拟人化的法。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景物看成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说即使行文生动,又为下文与景物对话作铺垫。

2.学生找出并朗读,各抒己见,只要说出喜欢的理由即可.

六.体会感悟

通过学习,你觉得作者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呢?

学生思考.回答,只要能抓住其中一个景物的特点,展开来谈,并言之有理即可.(投影显示)

a.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b.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c.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

d.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e.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七.拓展训练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请发挥你的想象,介绍你所看到的这个朋友。

[教案系列] 《游戏公平》教案范文网页版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教案系列] 《游戏公平》教案范文网页版》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想想做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⒈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⒉能在具体的游戏中,通过认真的观察及相应地记录数据,辨别游戏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⒊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会用数据、图表、描述等方式表达统计的结果。

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转盘2个;红、绿小球各30个,七个骰子,扑克牌7套,硬币一枚,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新课

你们平时比较喜欢玩什么游戏?这节课老师和你们来做游戏,通过做游戏我们来玩出许多数学问题,好吗?首先做第一个游戏:“摸彩球”!

1、第一次摸球

请看游戏规则:口袋里有2种不同颜色的球(红球和绿球)共8个,每人轮流摸一个,摸后放回。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绿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比一比看谁能赢。(一生读题)

哪两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摸球?其余小朋友画“正”字统计,为了公平起见,男生记红球次数;女生记绿球次数!(请2生板演)

(游戏统计)好,停!

我们来观察统计结果,红球——次,绿球——次。统计结果一样的请举手!(还有一些同学统计有误,下次可要细心了!)我宣布:本次比赛女生获胜,男生失败!

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板书:不公平)

想验证一下吗?(板书:6红2绿)

现在你知道女生为什么会获胜了吗?红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大;绿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小!(板: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做了这个游戏后你有什么想法?

对,用这些球来做游戏,赢或输的可能性不相等,所以男生感到很不公平,看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相当重要的!(板书课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那怎样调整规则就能使游戏公平呢?(板书:公平4红4绿)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板:可能性相等)好的,我们就用公平的游戏规则再玩一次摸球游戏!

2、第二次摸球

屏幕出示游戏规则: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4个绿球,每人轮流摸一个,摸后放回。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绿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比一比看谁能赢。

听清要求:组长拿好口袋给组员摸,摸完后放回口袋搅动一下再继续往下摸,副组长负责记录。音乐停游戏停!准备好了吗?开始!

(游戏统计。)

记录数据:第一小组红球几次?绿球呢?第二小组……

谁来把各小组的输赢宣布一下?男生赢了几次?女生呢?

这个游戏规则设计得公平吗?既然公平,那结果男(女)生怎么还会赢那么多次呢?

对了,由于游戏规则变公平了,所以双方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结果还是会有输赢的!

选典型组,提问“我们来看这一小组共摸了——次,——红——绿,如果老师允许他们再摸一次,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也有可能呢?为什么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再摸一次呢?为什么?

对了,因为两种颜色的球一样多,所以每次摸到红球和绿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结:从这个游戏中我们认识到了等可能性游戏的公平性。游戏是否公平,取决于规则的公平设计,在有了公平的游戏规则之后,双方输赢的可能性是完全相等的。而结果只能有一方赢。数学真是奇妙,一个小小的游戏里还蕴涵着这样的知识,你们还想继续玩其他游戏吗?

二、边玩边学

那好,老师这里有3个游戏,屏幕出示:掷骰子、摸牌、抛硬币,你想先玩哪一个?

意见不统一!那我们请大转盘来为我们作出公平的决定吧!(转)你同意吗?为什么?

怎样才能使转盘变公平呢?(换)这样行吗?

转到哪个游戏就做那个游戏。

预设一:抛小正方体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当正方体朝上的数大于3时,甲方得1分;小于3时,乙方得1分,等于3时,两人都不得分。每人轮流掷,共掷30次,谁会赢?

想一想,你愿意当甲方还是乙方?当甲方的请举手!为什么都想当甲方啊?(板书:4、5、61、2)

那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把它改为公平的游戏规则!

方法1……方法2……方法3……(板书:4、5、61、2、3)

(5、61、23、4)

方法这么多,要使规则公平的关键是什么?对,只要双方数字的个数相等。

那请各小组从中选一种喜欢的方案来做游戏,副组长把方案填入表中!

听清要求:组长准备骰子每人轮流抛一次,副组长负责记录。音乐停游戏停!准备好了吗?开始!

(游戏统计。)

各小组交流统计结果

第一小组:甲方()分,乙方()分,谁赢了?——方有可能赢吗?为什么?(板书)

…………:甲方()分,乙方()分,谁赢了?

在各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发现结果有哪几种可能?(甲方赢乙方输,乙方赢甲方输,双方打平)出现这几种结果合理吗?为什么?

预设二:摸牌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从打乱的a~10这些牌中任意摸一张牌,摸后放回,拿到比“5”大的甲方得一分,拿到比“5”小的乙方得一分,拿到“5”不得分。(“a”看作1)

想一想,你愿意当甲方还是乙方?当甲方的请举手!为什么都想当甲方啊?(板书:6、7、8、9、101、2、3、4)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

交流:方法1……方法2……方法3……(板书:6、7、8、9、101、2、3、4、5)

(7、8、9、101、2、3、45、6)

方法这么多,要使规则公平的关键是什么?对,只要双方数字的个数相等。

那请各小组从中选一种喜欢的方案来做游戏,副组长把方案填入表中!

请听清要求:小组长准备好扑克牌给组员摸,摸后放回,倒乱之后下一位再摸,副组长负责记录。音乐停活动停!

(游戏统计。)

第一小组:甲方()分,乙方()分,谁赢了?——方有可能赢吗?为什么?(板书)

…………:甲方()分,乙方()分,谁赢了?

在各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发现结果有哪几种可能?(甲方赢乙方输,乙方赢甲方输,双方打平)出现这几种结果合理吗?为什么?

预设三:抛硬币游戏

同学们,看!(师抛硬币)猜哪个面朝上?

提问:你知道哪个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抛硬币实验,现在请你把结果告诉老师!

分析数据:看他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这个抛硬币实验必须有严格要求的,它必须在同一条件下,把这个试验独立重复多次,我们的科学家就曾经做过成千次、上万次这样的试验,看看他们的试验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不管是同学们的实验,还是科学家的实验,都可以证明:如果反复多次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趋于相等。由此可以证明,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看了科学家的实验,你想说些什么?

此时,老师也想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学习数学既要有坚强的毅力,更要有敢于挑战的决心!

好,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抛硬币的现象吗?

他们抛硬币干什么?这样做公平吗?

预设四:摸牌游戏

1、仔细读游戏规则,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如何改,才能使它变为公平的规则?比比谁的办法多!

3、交流(板书)

4、猜想一下,结果会有哪几种情况?

5、不管结果有多少种可能,他们只要是在公平的游戏规则下,各方输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结果只能有一方获胜!你们说对吗?

三、巩固练习

学到这儿,老师相信你们完全有能力来辨别一些事情公平还是不公平了,就像以下这个题目它会难倒你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屏幕出示题)

(1)认真读题:“规则中有哪一句话是要我们特别留心的?”

(2)“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2、考考你:鞠老师和潘老师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鞠老师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潘老师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点明主旨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内容,它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一些事情的规则是不公平的,那我们就不要报存侥幸心理,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的规则是公平的,那我们就要作好准备,去迎接挑战!

热搜教案: 水教案范文网页版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你推荐《热搜教案: 水教案范文网页版》,希望您喜欢。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初步知道盐溶入水后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鸡蛋浮起来

2、懂得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操作

3、初步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贴上标记的烧杯两个,一次性杯子,鸡蛋每人一个;

2、糖、盐、味精、水、小脸盆毛巾。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鸡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啊 ?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

引导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坐表示沉。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杯水中会浮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其实,这杯水有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里面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猜放了什么啊?

三、讨论解释原因:鸡蛋沉浮的秘密

1、幼儿以分组的形式,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放了什么?放了几勺?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1)水中放入盐,慢慢加

(2)进行搅拌(让盐溶入水中后才能增加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浮力定义:将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按下去,与水和泡沫板相抵抗的力)

(3)放入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

3、幼儿回答观察结果

师:刚才老师放了什么东西进去呢?你们看到了吗?

4、引导幼儿通过味觉器官寻找原因

请幼儿尝一尝放下去的东西是什么?(盐)

5、进一步深化问题

师:加了几勺盐后鸡蛋浮起来了,少加或多加行不行?

实验结论:盐溶入水中后,水变的越来越浓,就增加了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了

四、幼儿操作实验

1、探索鸡蛋的沉浮

幼儿根据指示,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学会操作

2、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鸡蛋在其他液体中(如糖水)的沉浮现象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活动前,做了大量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用温水做实验,让盐溶入水中,冷水只能让少量盐溶化

2、在实验中,生蛋熟蛋都可以,实验结果没有多大影响,但不能使用咸蛋,因为在淡水中也能漂浮

3、活动第四环节中教师要提供一个篮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儿放入淡水中的鸡蛋拿出放入篮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认为的东西,以免鸡蛋滚落地上后发生碎裂等情况。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071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