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练习五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12×578÷2270÷903×1557÷3
200÷5027×396÷12280÷404×19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五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练习十三第8~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集体口答,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不同。
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巡视指导。
完成后交流,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4、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独立完成计算。
观察每组中的三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扩大,除数不变,商随着扩大;被除数缩小,除数不变,商随着缩小。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课件出示表格。
从统计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界碑村去年楼房的户数是前年的多少倍?应该怎样列式?
其余两个村呢?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从计算的结果你可以看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3、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出示表格。要求平均体重,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训练
1、出示思考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根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乙数是甲数的多少倍?
4、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乙数就是多少份?
5、甲乙两个数合起来,就是这样的多少份?
6、每份是多少怎么求?
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16.5 11=1.5甲数1.510=15乙数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关小数的除法计算是经常要用到的,大家掌握好方法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后面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一、复习:二、巩固练习口算练习11-6=14-6=13-7=12-8=11-9=12-5=13-4=12-9=13-8=11-5=13-6=12-3=14-8=15-7=16-9=练习四:第3—7题第3题:要求都算对,计时比赛第4题:用数学第5题:加减法题放在一起,混合练习,巩固“想加算减”的口算方法第6题:在○里填上””或“=”第7题:只给画面,要求可以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学生独立完成,或印在纸上,及时收集学生计算情况,纠正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广泛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生评价,学生应学会自我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用线连的形式进行提高练习,同位互评。及时纠正错误。学生独立完成,针对情况进行评价,提高计算效率。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可能提出加法、减法多种问题。分组内讲想法,提问题,算得数,并组织全体汇报这道题借助学生的对话提供信息,要求学生解答的“知道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完备的应用题。多补充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规律从而找到这类用数学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提高练习四、小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生:有13个圆,其中黑圆有6个,白圆有几个?生:有13个圆,其中白圆7个,黑圆有几个?生:有7个白圆,6个黑圆,共有几个圆?13-6=713-7=66+7=13教后记:有部分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成了加法算式,应该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每个数个代表什么数,或者什么意思,问的问题就是要求的数,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自己体会一下,让不会的学生多说,多做。
第六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应知应会】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怎么观察的。
【重点难点例析】
重点是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难点是理解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
在这里以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物为例。文中只讲了两种:装卸吊车和海轮。装卸吊车有什么特点呢?从“钢铁巨人话恪笨闯鏊母叽螅印坝腥缑芰帧笨闯鏊氖慷啵印笆痪〉木薇墼谏舷禄佣笨闯鏊拿β怠:b钟惺裁刺氐隳兀看印捌鸥魃熘摹焙汀懊苊懿悴恪笨闯鏊氖亢芏唷w靶兜醭岛秃b值恼庑┨氐悖硐至撕8鄣男送泵γ从沉宋夜缁嶂饕褰ㄉ栊佬老蛉佟w髡呓枥嘶ǚ山γ荡蠛!俺呕独值母琛保泶锪俗髡呖吹胶8垡黄泵跋笫钡幕独中那椤?lt;br>
【课课练】
a组
一、在加粗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吊车(di1odi4o)
瞭望(li2oli4o)
钻探船(zu1nzu4n)
旗帜(zh9zh@)
二、看拼音写汉字。
t#ngzh9h3ig3ngm7ngli8hu9d^ngs%ngl@
()()()()()
三、多音字组词。
四、区别组词。
五、查字典,解词。
1.猛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耸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展现——猛烈——
2.反义词:朦朦胧胧——
七、按原文填空。
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有如密林,()巨臂上下挥动;飘着()海轮有如卫队,()排列在码头两边。
八、照样子写句子。
b组
一、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组词。
三、填空。
本文是按____顺序写的,先写在____看见的____;再写在____看见的____;最后写在____看见的____。全文歌颂了____。
四、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60×2080×40400×7012×30
12×4044×20230×270×3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33×3143×1211×25
23×3454×1339×27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p20——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
能力目标:能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并能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1.第20页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候要时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2.第20页第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思考如何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动手画一画,然后计算。
3.第20页第4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可知小羊吃草的区域是一个圆,然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4.第20页第5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5.第21页第6题
让学生理解图意可知根据树干的周长可以求出树干的直径,然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6.第21第7题
本题是计处车轮的周长就是自行车车轮转动1圈后经过的距离,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7.第21页第8题
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8.第21页第9题
先引导学生估计哪个面积大,再让学生比较。然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9.家庭作业
第21页第10题,第22页第11,12,13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
课题六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11-6=513-7=6
课后小记: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663.html
下一篇:运用公式法初中教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