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棋不定成语造句
举棋不定成语造句(合集七篇)。
举棋不定成语造句 篇1
成语释义:
举起棋子不知下哪一着好,比喻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来源追溯: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奕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亡,可哀也哉。
故事链接: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骄横粗暴、滥杀无辜,朝中许多大臣敢怒不敢言。卫大夫宁惠子联合孙文子等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王位。卫献公在国内无处安身,就流亡到了齐国。
赶走了卫献公,宁惠子就立卫殇公为国君,自己把持朝政。临死时,宁惠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卫献公,就嘱咐儿子宁悼子,让他有机会就把卫献公从国外接回来。
流亡在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死了,就积极活动,准备复国。他派人告诉宁悼子,自己复位后,不会管理朝政,只掌管一些宗庙、祭礼之类的事。宁悼子有些心动 了,但是大臣们却一再反对,认为卫献公一旦复国,肯定会进行报复。有一位大臣说:“做事要保持前后一致,你父亲驱逐了卫献公,现在你又打算把他请回来,就 像下棋一样,举棋不定肯定要失败。对待国君的.立废问题,一定要慎重啊!”
宁悼子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结果卫献公一回国,就把他杀了。
学以致用:
即使是性格果断的人,在遇到一些棘手麻烦事的时候,也常常会举棋不定。
举棋不定成语造句 篇2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是个骄横粗暴的国君。
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五五九年),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用军事政变的手段把卫献公赶下了台。卫献公只好带着母亲和弟弟逃到齐国,过着流亡的生活。
驱逐了卫献公以后,孙文子和宁惠子把持了朝政,并新立了卫殇公公孙剽为国君。
但是,宁惠子临死之前,他却领悟到驱逐国君一事是自己的一个耻辱,便叮嘱儿子宁悼子要把卫献公接回来。
不久,卫献公也开始了复国活动,他派人回国与宁悼子联系,并让人向宁悼子许诺:复国后,决不干预国政大事,只掌管宗庙、祭祀等一类的事。
但是,不少大夫反对献公复位。大夫右宰觳见了献公以后,回来劝宁悼子说:“献公虽在外流亡十二年,但粗暴的脾气一点没有变,要让他回来,大家的`死期就到了。”
另一位大夫大叔仪也警告宁悼子说:“做事情要前后一贯,你们宁家一会儿参与驱逐国君,一会儿又要接回来,这还不如下棋。棋手下棋如果举棋不定就要失败,何况在对待国君的废立问题上,如此轻率,一定会有灭族之祸。”
可是宁悼子独断独行,以“先父遗命”为借口,不听劝告,一心要独揽大权。后来他灭了孙氏,杀掉了卫殇公公孙剽,迎回了献公。
最后,卫献公却利用大夫公孙免馀,除掉了宁悼子,消灭了宁氏势力,报了自己被宁氏驱逐之仇。
举棋不定成语造句 篇3
举棋不定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 必不免矣。”
举棋不定释义
举起棋子不知下哪一着好。比喻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的典故
卫献公是个骄横粗暴的.国君。公元前559年,他被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用军事政变的手段推翻,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等一帮人逃到齐国,从此便在齐国过着流亡的生活。
驱逐卫献公后,孙文子、宁惠子两大夫把持着卫国朝政,新立的国君公孙剽只不过是傀儡。
但是,宁惠子在病得快死的时候,又后悔驱逐献公的行动,对儿子宁悼子说:“诸侯史册上都记载着‘孙林父(孙文子)、宁殖(宁惠子)出其君’,真是终身的大辱。你把献公接回来,才洗掉这个耻辱。”悼子答应办到这件事。
因为齐国收留卫献公,卫国便跟齐国对抗,与对齐不和的晋国作盟友。后来,齐国崔抒杀国君庄公,另立景公,与晋国讲和,晋国就让卫国划出夷仪这块地方给卫献公住。
举棋不定成语造句 篇4
举棋不定
典故
“今甯(nìng)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春秋时,有一次卫献公宴请孙文子、甯惠子。两人早早身着盛装,前往赴宴。可是他们等了很久,从早上等到太阳落山,卫献公一直没有现身。这时,一个随从走过来告诉他们,卫献公还在苑囿里打猎呢。
孙文子、甯惠子听了当然很生气,无奈之下只好跟着这个随从前往苑囿去见卫献公。而卫献公听说俩人来了苑囿,竟然衣服也不换,穿着猎装就出来见他们。这是非常不合礼仪的行为。两人被这种轻视激怒。
孙文子的儿子,之前一直侍奉卫献公饮酒。他知道,前两年,有个乐师得罪过卫献公,被卫献公笞打了三百下,对卫献公怀恨在心。这时,孙文子的儿子趁此机会,拉拢这个乐师,在孙文子面前演唱《巧言》的'最后一章。这首歌的内容让孙文子非常反感,还以为是卫献公故意派这个乐师来的。
于是孙文子和甯惠子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把卫献公赶出了卫国,另立一个卫殇公。但是没两年,孙文子和甯惠子开始争权夺利,甯惠子博得卫殇公的信任,排挤孙文子,甚至出兵攻打孙文子。孙文子只好去了晋国。
另一方面,卫献公被赶出卫国,去了齐国。此时发现有机可乘,就与甯惠子接触,想要重回卫国。就在甯惠子犹豫不决时,齐国把卫献公送到了晋国。在晋国的支持下,孙文子和晋献公联合起来,谋求复位。
最终,甯惠子同意了卫献公回国。对此,孙文子评价道:“现在甯子看待国君还不如下棋的人,他怎么能免于祸难呢?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击败对手,而何况安置国君这样的大事?九代相传的卿族,就这样走向了灭亡,可悲啊!”
很快,卫献公回到卫国复位,第二年,就杀了甯惠子。
释义
比喻做事多有顾忌,犹豫不决。
- 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推荐举棋不定成语造句专题,欢迎访问:举棋不定成语造句
上一篇:中考知识点归纳语文(精品十篇)
下一篇:生日天秤座祝福语(经典15句)
- 乡镇宣传办主任述职报告(汇编八篇)03-16
- 父亲节祝福叔叔的祝福语(范例89句)03-16
- 结婚祝福语(汇编56句)03-16
- 举棋不定成语造句(优选32句)03-16
- 2025青年节主题演讲(集锦十二篇)03-16
- 检讨书怎么写才深刻(必备10篇)03-16
- 瓷砖试用期工作总结(热门十二篇)03-16
- 举棋不定成语造句(合集32句)03-16
- 2025五一劳动奖章发言(优质十篇)03-16
- 微商的文案(汇集51句)03-16
- 2025体育运动会简报(集锦4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