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时间:2025-06-01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重阳节的来历故事(精选8篇)。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1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此在每年的9月9日我都要回乡探望。
今年,我又照例回到了家乡。下了车后,便看到爷爷奶奶又照例出门迎接,奶奶还是一脸喜气,精神饱满。而爷爷也是依旧英姿飒爽,一直穿着他那件早已褪了色的衬衫。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依旧没变,可是今年的我却变了,因为在爷爷奶奶急急忙忙地放下手中事情,跑来抱我的时候,我却躲闪了,并且气急败坏地说:“我现在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一回到家就要抱抱的小孩子了,我长大了!”奶奶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难过,但仍是轻声细语,并且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道:“是啊,乖乖长大了,不要抱抱了!”说罢,便留给我了一个伤心的背影。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依旧和爷爷奶奶疏远,坐在离爷爷奶奶远的距离。可这却让我的爸爸异常愤怒,爸爸猛的一拍桌子,对我吼道:“你今天怎么回事!也不坐在爷爷奶奶旁边,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快点,坐到爷爷奶奶的旁边来!”
我当时先是一愣,眼前立即浮现出以前的画面:以前,我只要是一回老家,就总会粘着爷爷奶奶他们。帮爷爷奶奶炒菜、端菜,给爷爷奶奶说一些有趣的事,吃饭时又抢着坐在爷爷奶奶的旁边,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夹到爷爷奶奶的碗里。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是先给爷爷奶奶。但是今天我却变了,和爷爷奶奶疏远?随着年龄增长我更应该好好孝顺他们,而不是产生隔阂。我默默地又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
是啊,我又明白了一句话:孝,一定要坚持,不可以因年龄而中断,我们一定要每时每刻尊重孝道。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3
国庆节的第二天就是重阳节,又称敬老节。相比昨日欢度国庆的鞭炮齐鸣,彩旗飞舞,重阳节更显出一种萧瑟的气氛来,人们要么登高,要么吃重阳糕,要么遍插茱萸,更有甚者直接便回到了老家与亲人团聚,何人还在乎这点凄清。
然而我家则不同。之前团支部发下通知来说每个学生都要为父母洗脚,并且还要拍照写心得。为父母洗脚的差使似乎历史很是久远,自小学便听说了这样弘扬孝道的方法,大概都是受了尤浩然那条著名的公益广告的影响。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嘲,就是不屑:难道如今的风气是区区一次洗脚的经历就可以改变的吗?
九月三十号晚上,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我和他关系并不很亲密,因此在提及时也选了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他先是愣了愣,然后笑起来,说你还是给你妈妈洗吧,我生怕把脚伸出来时熏到你们。我不置可否。洗脚——无论为了谁都没有多大区别。
只是我分明见到了父亲眼中那道一闪而过的光。
那天晚上,倒水,拖鞋,洗脚,拍照,一气呵成。我不断地笑,从许多小事中找寻着笑点,仅仅是为了掩盖心中的尴尬。我慢慢地擦着,听着那咔擦声,仿佛在抚摸一座落满灰尘的雕像。父亲也在笑,笑得像个弥勒,笑得像个孩子。
水溅了一地。
终于结束了,我带着余留下的笑意,最后为父亲倒去那盆水。盆磕到了水池边缘,又溅出几点。我终于颤抖着触上那平静的水面,又迅速地缩回,一层涟漪荡起,沾湿了一地情。
水很烫。没有白气。但真的很烫。烫得灼心。
我似乎懂了什么。重阳节……这原就不是给子女们过的节日,所谓洗脚,也本就不是为了让正处于叛逆期的子女们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回头是岸的工具,这纯粹就是一次为了饱经沧桑的父母们精心排演的舞台剧,让他们第一次品尝来自子女的成长的硕果,让他们充满希望,相信未来会更好,从而坚持坚持坚持。
即使今后子女的回归带来的落差会将他们压垮,即使明知这仅仅是一抹强颜的虚假的欢笑,但至少,已然收获过。
父亲心中的泪终于淌下来了。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4
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我国古代一、三、五、七、九代表阳数,所以双九重叠是两阳相重,因此叫“重阳”。重阳节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这天,人们头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高游玩。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描写重阳佳节,登高思亲的情景。现今的重阳节已被定为我国的老人节,是敬老尊老的节日。敬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要尊敬老人。她说,有了妈妈的妈妈才会有妈妈,有了妈妈才会有了我,我将来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人们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尊敬长辈。每个人为了子女和后代们都会付出很多很多,当他们渐渐老去,换来的是晚辈们的茁壮成长。他们是多么值得尊敬啊!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奶奶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她特别疼我。好吃的好喝的,她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留给我。我也很爱奶奶,尊敬奶奶。我经常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她捶捶腿捶捶背,拿药送水。有了好吃的,我也总是让奶奶先吃,看着她吃了,我心里可甜了。我也会尊敬所有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在公共汽车上,还为老人让过座呢!
我们尊老敬老,不仅仅是在老人节这天,要让这一美德成为我们的做人准则。我一定要做一个尊老敬老的好少年。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5
秋天也变了。往年那沁入心脾的凉意,还未到来。天空烦躁,不住的翻滚着那嘶哑的气息,车流滚滚的世界更是不安。我把收音机打开,播音员的新闻,却似一阵风在车内回旋:很远的城市飓风来了,一个芝麻官的鞋子差点打湿了。满城的百姓在冷水中奔跑,他们没有鞋子,鞋子丢失了。那是个过分的城市,这是个过分的秋天。
副驾驶座的女孩伸手按动一下,音响里响起一首很少听到的《梭罗河》,女孩居然随之哼唱起来。很老的歌,很老的时光。我恍然看见窗前的车阵,在漂浮,在升起各色的帆,在河流上远航。女孩唱完歌,歪头灿然一笑。“你说我像极你的曾经的女友, 等会真的能见到她吗?”
我斜睨着她,答非所问:“相对而言,你摸起来白。”
女孩咯咯的笑,媚眼流盼。“你就一个是说也坏,做也坏的家伙!”
车启动了,向着郊外驰驱。车阵渐渐散开,宽阔的大道伸展开来;那一轮夕阳在前方慢慢下沉。往事还挂在在远方的天空,噼噼啪啪的缓缓燃烧;许多逝去的爱情故事,永远停泊在那些青春的小道。那些小道铺满一地金黄落叶,我也不能再感觉到它的芬芳,它的蜿蜒,再不能。
包房里歌声震荡, 她没有来,她的同学嘉嘉来了。
嘉嘉一首握着一瓶啤酒,一手指着我俩惊呼:“啊!这不是她小时候吗?”
女孩立即走到她身边坐下,二人叽叽喳喳说不完,笑不停。满屋的哥们姐们在一番遇到鬼的诧异后,纷纷起身举杯,恭贺重阳,今又重阳,满屋黄花分外香。
狂呼乱唱,酒酣耳热。
“我知道她不会来的,可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现在到底在哪儿呢?”我的表情肯定很卑微。
嘉嘉看看女孩,狠狠的说:“她不让我告诉你!她说再见你,对她是更大、最大的伤害!”
我弯下腰,用手按住肚子,却像是握住一把刀在刺进内脏。
嘉嘉爬上沙发,坐在高高的沙发背脊上,高高的举杯,爽朗的大叫:“老家伙!祝你和你的小花分外香!”她的眼睛很大,似乎是调侃,似乎是鄙夷的光芒在闪烁。
我抬头指着女孩说:“你唱首歌,看香不香?”
“我来点歌。”女孩跑到点歌器上鼓捣几下。
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
嘉嘉高擎酒杯,晃动着身子,随着节奏左右摆动,杯中的红酒,在灯光里金光闪闪......满屋的朋友都在舞动着忧伤.......
那年秋天,我告诉她:我要乘船杨帆,我要去做商人.......分别时,她就是唱的这首歌。商人们乘船远航,在美丽的河面上......
我忍不住喧嚣,独自走到歌城大厅窗下。坐在沙发上,扭头看着窗外,却看不见,室内的灯光在立地玻璃上镀上一层白银,反映着大厅的影像。我想外面的秋夜,虽然不是那么凉爽,却似这手中的白葡萄酒,喝下去,有甜有涩。那一天,也是秋夜,也是在这城市,这样的广场。她仰起脸庞,泪珠和星星一起坠落;那一阵风轻轻吹过,带走我心中的懊悔和叹息.....我忍住泪,告诉她:秋天不是分手的季节,下一个秋天,我们再来收获。她摇摇头,说:“你守不住冬天,我不能经历冬天。不会再有灿烂的秋天了。”
可她居然还是来了,她独自一个人朝我走来,还是那秀丽的面孔,还是那笑盈盈的模样,她还是习惯的甩着黑发,走过来。我顿时满脑浆糊,全身抽搐,我大叫她的名字,站起,向前扑去------猛的撞在大玻璃上。我跌倒在地,推翻椅子,甩掉了酒杯。
女孩蹲下,摸着我的额头,脸庞。悄声说:“你已经第二次撞玻璃了。”
女孩不住的擦着我的满面泪水,揉着我的额头。
“我们走吧,你醉了。”女孩挽起我。我知道我没醉酒,我醉在秋天的情绪里;醉在虚幻的日子里.......
女孩驾车,把我送到重阳的后半夜。这是没有过去的,没有爱情的秋夜,只有躁动不安的世界,这是一个空荡荡的,即将老去的夜。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6
重阳节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继承了母亲的圣旨。给爷爷奶奶做好吃的东西。回忆往年的重阳食谱。蛋糕?不行玉米淀粉和糖不见了,像蛋糕界的非洲黑人一样生动,味道也很奇怪的重阳蛋糕?没有想要的原料也想做那就是白米饭吧!
所以,我哼着自己编的曲子,在米篮里倒了米,学会了母亲的样子,就像淘米一样。左转寻找石头,右转寻找胤谷,前转寻找稻壳,后转寻找露网之鱼,最后洗两次我的净白三斤米新鲜出现。我马上加鞭马不停地把锅放进电饭锅里。突然,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出来对我说:小家伙,别太着急,把锅擦干净再说。所以,我突然意识到我匆匆把锅擦干净,倒上我的纯白三斤米和我的纯白三斤水,盖上我的纯白三斤盖,按下我的煮菜键,等我好吃的锅出来。
米饭完成了,你想做什么?我又想了想。反正今天厨房的冰箱承认了我的管理,美食的珍贵菜肴承认了我的选择。所以,我要做两个荷包蛋,这时再考虑一下,吃荷包蛋,他们不吃我。
后来,我又拿了两个鸡蛋,用力一敲,放进油锅。油锅与鸡蛋发出沙嗤嗤的声音,后来接着又是大鼓一般又沉又响的咚咚声它俩声音和起来,成了首动听的交响曲。我高兴地哼着歌听着交响曲,不要说心里有多高兴。眨眼之间热油差点飞到我手上,吓了我一跳。然后听到咚咚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不小心把毛巾放在了电饭锅的蒸汽嘴里。手忙脚乱的荷包蛋差点糊在锅里,这真是惊人。
我用了九牛二虎的力量,终于拿出了菜。爷爷奶奶一家人看了,欣慰的笑了笑。我知道花这么。
时间做出来,还能得到长辈的大姆指和笑容,得到他们的认可,心里真的如喝了蜜一样甜。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篇8
秋菊开,重阳来。今年重阳节,天气格外晴好。我受保健养生食品“无限极”公司,垣曲总代理惠备良邀请,到历山镇神后村看望一位百岁老人。
听说这个村的人高寿,有位老寿星108岁。她生活在怎样的环境,有何养生秘诀?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随着村长的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农家小院,还未进院我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院墙外有盏个性特制的节能灯罩:一根长竹竿挑着半截色拉油壶。石头夯起的院墙外的大杮树上,一只喜鹊在鸣唱。大树上叶儿已经落光,只剩招人眼球的红彤彤的“小灯笼”,通过半人高的院墙,探头向院里望,柿叶为院子铺就了彩色的地毯,若不是门帘高挑门开着,老掉牙的太师椅放在石塄上。一定感到这院子没住人。
无限极公司众多拜访者,在惠备良的带领下提着慰问品,走进院子。进屋子半天都没找见人。莫非老人今天不在家?
此时,一位老太太从厕所出来了。大家一下围住了她。细细打量,她的一双缠过的小脚格外引人注目,也许已没人会做与她合脚的鞋了,买来的鞋穿上很不协调。她走起路来精神还算硬朗。
大家扶她坐在太师椅上,问寒问暖,她高兴得合不拢嘴,笑盈盈的脸上,露出已无一颗齿的牙床。岁月的年轮已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一只眼睛已深陷成眼眶。那么多美女众星捧月般围着,老太太幸福得笑成一朵山菊花。
村干部告诉我,她的年龄应该是108岁。身体好着呢。村上年年组织老年人体检,她的心脏还和年轻人一样,吃饭穿衣都能自理。她最小的孩子也近七十岁了。来参加公益活动的年轻人,有的为老人捶背,有的和老人拉家常,有的在院子里大扫除,老人激动得无以言表,只是乐呵呵地看看这个人的脸,摸摸那个人的手。
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老人生活的院子。一座老式土丕房座北朝南。院子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小菜园,西边的菜园里南瓜蔓儿爬在架上,上边还结了两个像碗口那么大的南瓜,从架子上枯了的豆角蔓儿可想象到,豆角当时长得有多旺盛。还有几苗西红柿新抽出的枝儿上,结了几嘟噜绿西红柿。右边的菜园里种了黄白萝卜,大葱香菜。我低头看看院子,院子里的落叶被大家扫成了一堆,露出了松软有弹性的泥土,院子中间铺着间距很小平平的搭石。
不用问老人平时活动范围,就在这座院子里。她与泥土同呼吸,与树木蔬菜同沐阳光。一切的一切都是纯天然的,无公害的。我想起一首歌词: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这位老寿星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过战争的硝烟,经历过缺吃少穿的岁月,如今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不缺吃,不缺穿,有病就医有人管。生活保证金都化不完,在家待够了还能进敬老院。她不仅享受子孙满堂的孝顺,还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敬重。幸福幸不完。
出了农家院,走在阳光里,我又一次被眼前田园风景惊呆了。不仅各家门口有垒起玉米棒子大囤,若大的场院也被金黄的玉米棒子填满,一柱柱用铁丝网围起的大囤里,玉米闪着金光。明媚轻柔的阳光与一丝不挂的玉米娃娃,交相辉映。太有诗意了!
我把目光投向远处,紧挨村庄的菜园里,白菜大腹便便,胡箩卜翘着绿尾巴……村庄背靠着的山上秋菊黄灿灿,红叶似一堆堆火在燃烧,加上那一树树红灯笼般的柿子,喜庆和谐又富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舜井就在这个村子中间,难怪这村里人高寿,原来他们住在仙境里,吃的是纯天然的粮食蔬菜,喝着神泉里的水,加上党的富民政策好,天时地利人和,那真是不长寿都难呀!
- 更多精彩重阳节的来历故事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重阳节的来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