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历史教案

时间:2023-06-02

历史教案。

为了使您更加满意我们特别编辑了“历史教案”。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做好教案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历史教案 篇1

赫拉是乌云、霹雳、雷电之神,宙斯的第七个妻子,也是奥林匹斯山的天后。她拥有和宙斯一样的权力。她的女仆是时序女神和彩虹女神伊里斯。赫拉与宙斯的结合被看作是使土地丰饶的阳光和雨露的结合,因而人们常向崇拜宙斯一样,向赫拉祈求恩赐。

赫拉是女神之王,她有时又被视为婚姻神、妇女的庇护者、孕产妇的救助者。她的圣物是石榴、布谷鸟、孔雀和乌鸦。伯罗奔尼撒是赫拉崇拜的发祥地,随着奥林波斯教的统一,她被希腊各地所接受,迈锡尼等地有她的神庙,在阿耳戈斯有纪念她的天后节。赫拉与宙斯生有赫柏、阿瑞斯、爱勒提亚。

赫拉还生有赫淮斯托斯,据说是赫拉生气时所生。由于宙斯常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和许多女子恋爱,赫拉非常嫉妒,用各种手段来残害宙斯的情人。如她把伊俄变成母牛,后又派大牛虻叮咬她,使她受尽苦难,逃离希腊。又如赫拉听说塞墨勒怀上了其丈夫的孩子,便化作塞墨勒的老乳母去诱骗,最后将塞墨勒烧死,怀中的胎儿后被宙斯救出,被缝进宙斯的髀肉中,足月后生出狄俄倪索斯。

赫拉还迫害过阿波罗的母亲勒托,不让她在大地上分娩,所以阿波罗是生在宙斯新生的岛——得罗斯岛上的,为此赫拉常被说成是“好嫉妒的”赫拉。传说有一次,赫拉因仇恨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想把他置于死地,为此被宙斯用金链缚住双脚,挂在空中,惨遭鞭打,所以后来她就不那么霸道了,有时宙斯生气,她只好抑制愤怒。对赫拉的崇拜在罗马时代与朱诺合流。

宙斯在仙女墨提斯调制的草药帮助下,被克罗诺斯吞下的五个孩子得救了。其中就有一个女孩赫拉,她的母亲瑞亚害怕克罗诺斯再次加害这个孩子,就把赫拉藏到了自己的三个姐妹——时序女神们的领地赫斯佩里德斯。因为远离暴君的统治,这里就像天堂一样美。时序女神们像母亲一样把赫拉养大,她们教她无数的有关神、自然和世界的事情。

赫拉长成一个漂亮的少女,她的美丽将森林中的鸟兽都惊呆了,可她并没有因为美丽而冲昏头脑。她酷爱探究和学习,期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神和人都有用的、当之无愧的女神。她缠着时序女神追问世上所有的问题,她不厌其烦地听女神们的各种讲解。慢慢的,赫拉掌握了宇宙的所有奥秘,有时她会对着天空大声宣布:“我多希望能做天后啊!”

在赫拉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所有动物中她最喜欢一种尾巴酷似星空的鸟,这鸟就是日后与她形影不离的孔雀。后来,赫拉一见钟情于坐在鹰背上的少年宙斯,于是他们俩一起飞回了希腊。赫拉一直陪在宙斯的身边,帮助宙斯打败邪恶的克罗诺斯。

当宙斯胜利后,赫拉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天后,她跟宙斯共同统辖天空、云彩、骤雨、雷电和暴风,无论在女神中还是在人间的女性中她都是第一位的。她掌管着婚姻和生育,是忠实尽责的妻子的典范;她是妇女的保护神,是权力的象征。但天后并不是保护所有的妇女,有个叫赫洛涅的仙女因为不愿参加赫拉和宙斯的婚礼,故意在路上拖延时间。赫拉知道后立即把这个倒霉的仙女变成希腊人称之为“赫洛涅”的动物(乌龟)。还有赫拉因为宙斯的“泛爱”,对阿尔戈斯的美丽公主伊娥的报复更是残忍……

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悄悄地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

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姿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历史教案 篇2

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学案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战,学术氛围浓厚,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孔子和老子起了先锋带头作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诸子百家,奇花绽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要求学生培养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以及影响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讲出孔子的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2)难点:“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主张,“百家争鸣”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五、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享有绝对的权威,但是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了西周末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间势力增强,纷战不休,社会动荡不安。而社会上的动荡不可避免的促进了当时学术思想的解放和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是如何让百家齐放的。现在同学们先把书翻到46页,浏览一下全文,大致了解一下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二)开始讲课

1.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板书)

春秋时期

(师)好,同学们,大家看完课标下面的卷轴里的内容,说说你们觉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生)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师)嗯,老师也这么觉得。这就说明啊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德。现在我们来看看最后提的两个问题,怎样评价孔子,以及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

你们看46页右边的这幅图,这幅图是孔子的画像,看他的手势是双手交合于胸,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礼”,体现了孔子的精神“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已复礼。”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子,他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9年9月11日,享年72岁,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啊可是“人逢七十古来稀”,是很长寿的哦。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在古代呢,一般人是不会叫人家的姓的,而是叫字,比如三国里的曹操,别人都会叫他的字孟德,而表蔑视的时候才会叫姓,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哦。

刚才我们看标题知道孔子是一个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武力才是获取成功的捷径,所以孔子的想法是不受当时的统治者的重视的,也就注定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直到晚年才重回故土。

其次孔子还是个教育家,主要有四点基本主张:第一个是“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最主要的有子路、颜回等等。

(师)第二个是因材施教,相传子路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子路问:“听到一件事,是不是应该立刻去做呢?”孔子说:“父兄尚在,怎么能听到了就立即做呢?”冉有问:“听到一件事,是不是立即去做呢。”孔子说:“听到就做吧。”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说要与父兄妹商议;冉有问听到一件事是否立即做,您说可以立即做。这令我觉得迷惑,请问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他进取;子路勇于作为,所以要他慎重。”

第三点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也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后有不懂的就要问,虚心求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

第四点是时常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就是学过的知识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么,你们愉快么?

(生)不愉快。

(师)看来你们还得好好练练功夫啊,在这里老师要补充一点,很多人都觉得《论语》是孔子写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生前的言语集结起来的,《春秋》才是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的。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褒贬都有。可以说孔子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但是也有他的局限性,以及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

而对于孔子思想的影响,老师给同学们念一遍,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师)大家觉得孔子厉不厉害吗?(生)厉害。(师)在春秋时期啊,还有一个人被孔子夸为“能上天入地一般的人物。”大家想不想了解他啊?(生)想。(师)他就是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老子的传说,最可信的就是他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那么老子有哪些思想呢?其一,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其二,他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小国寡民,也就是国家小,人口少,和邻国老死不相往来。如果当时的诸侯都信奉老子的黄老无为,也许就不会又春秋战国的争霸,不过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师)同学们,你们是喜欢孔子的入世呢,还是老子的出世啊?(生)有饭吃就老子,没饭吃就孔子。

(师)这想法倒实在,但是有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比物质上的更让人觉得有价值。因为物质上的东西,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以后大家就会明白了。

战国时期

前面我们讲了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而战国时候争战更加激烈,领导者想获得成功就必然需要人才,所以这个时候著书立说的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浮出水面。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看看里面出现了哪些人物? 大家可以看到里面出现一个标题“百家争鸣”,大家觉得这是什么意思?(生)一起争着说话。

(师)恩,差不多,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战国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接下来,老师会重点讲其中的儒·墨·道·法·兵。大家先看看书的P48,然后帮助老师完成表格。墨家:战国初期,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谴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如果现在的仕途任人为贤,我想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所以同学们都应该好好学习,以后为祖国做贡献。儒家:孟子和荀子

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仁者爱人。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不要过分的索取自然资源,也就是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先人的智慧。大家看P49的小字,荀子

“知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道家:庄子

大家对庄子应该不陌生吧,庄周晓梦迷蝴蝶,他发展和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做任何事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批评孔子在鲁国想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劳而无功。

法家: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这里同学们要分清秦国和秦朝的区别,秦国只是一个小诸侯国,而秦朝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国家,以后考试谁写错了,老师可是要生气哦!

兵家:春秋晚期的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和金庸小说中的《武穆遗书》可是又异曲同工之处,这里老师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个东西,以后谁知道了可以告诉老师哦,老师虚心求教。

孙膑 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提出了“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与战国争雄的形势相适应。

现在我们可以把书翻到46面,回顾书卷里的问题,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自己先回答,老师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既然有原因必然就有影响,那大家觉得影响是什么啊?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后练习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历史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关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c、读一读曹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4)火攻一战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a、理解“锣鼓震天”“丢盔弃甲”。b、说说曹操逃跑的原因

(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战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

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思想感情的。准备开三国故事会。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

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

二、领会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习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习《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历史教案 篇4

通史概要:

古代希腊、罗马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在学习本专题内容前,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或者让学生去收集一些自己了解的有关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相互交流,以激发其探究这一专题的兴趣。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代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本专题分三节内容详细介绍了这一政治文化遗产:教材第一节主要介绍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条件、希腊城邦特点和希腊公民的素质表现;第二节主要介绍希腊民主最为完备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表现和评价;第三节主要介绍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及作用影响。学习本单元,要求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重点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第三节 罗马人的法律

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的基础知识有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罗马法的发展过程,认识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统一性;理解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会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采用资料研读与问题探究法;对罗马法的内容采用情境再现与历史对比法;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问题探究与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认识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认识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终肯定法制在现实社会中是一种最合理的国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教学建议:

(1)、制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收集资料(网络、图书馆等)、讨论、编排课本剧、师生互动与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

(2)、设问:如果某个古希腊公民与他人发生债务或财产纠纷,那么他将向什么机构提出诉讼请求?这种方式的效率如何?如果古罗马公民遇到同样事情将会采取何种方式?解决起来效率怎样呢?由此导入新课。

(3)、教师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古罗马恢弘的历史,并解释罗马法的含 元前6世纪塞尔维乌斯改革至公元7世纪中叶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

(4)、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罗马法的资料:

①、引导学生梳理罗马法演进的线索(城邦时代——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罗马帝国——形成体系的万民法、《民法大全》)。

②、引导学生详细了解“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万民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作用。

③、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它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

(5)、课前引导学生研读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模拟罗马法庭开庭的情景

编排课本剧,深入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构成、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保护的对象以及遵循的原则。

(6)、投影资料,引导学生讨论:罗马法律对罗马帝国乃至后世都有哪些影响?它有哪些缺陷?

历史教案 篇5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朝代名

一、目标

1,对中国古代朝代名有大致印象

2,熟记中国古代朝代名

3,基本掌握了解中国古代朝代名及历史大事

二、过程

1,引入 武侠剧 古装片

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作为冷场的提示)啊?~~那大家还记得西游记里面那位皇帝是叫什 么名字吗?(唐太宗)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西游记里面所说的唐僧和唐太宗是出自哪个朝代 的呢?(唐朝)好~~除了唐朝以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朝代呢??那你们喜欢哪个朝代呢?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

红楼梦 清朝

水浒传 北宋

倚天屠龙记 明朝

天龙八部 北宋末年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女 南宋

笑傲江湖 明清之间

鹿鼎记 清朝 好~这些都是历史朝代,那么除了这些朝代,大家还听说过别的朝代么?

2,列出朝代名

黄帝 炎黄子孙

尧舜禹(大禹治水:变堵为疏,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提醒同学们要抵抗网吧诱惑)

夏(4000 多年前 有了历法 又叫夏历 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复习月亮运行周期}制定 又叫阴 历 也就是现在的农历)

商(封神榜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妲己 哪吒 二郎神)

周(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卧薪尝胆

百家争鸣 孔子 儒家

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治中国的“皇帝”,兵马俑,万里长城)

汉:(西汉和东汉)项羽和刘邦打架,然后刘邦打赢了,刘邦就做了皇帝,建立汉朝

三国:提问 大家都知道哪些三国时代的人物啊? 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过五关斩六将

两晋:王羲之 墨池

南北朝:提问:知道圆周率么?知道几位?祖冲之 数学家

隋:隋唐英雄传

唐朝:唐诗 大家都认识什么唐代的诗人呢??(小白,小甫)

五代十国: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朝:宋词

元:元曲

明:郑和下西洋

清:甄嬛传

3,记忆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朝代至此完。

历史教案 篇6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本课时讲述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沟通与理解,它对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人与人交往的事例,了解和体验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沟通与理解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自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使学生基本掌握沟通与理解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好朋友,猜猜猜”和情景表演,使学生领悟和体验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表演、领悟与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友情与沟通、理解的重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

难点突破:通过游戏“好朋友,猜猜猜”领悟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沟通与理解的方法,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游戏“好朋友,猜猜猜”的问卷,每人一份。

【活动】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朋友,猜猜猜”。

首先请全班同学两两自愿“结盟”为好朋友,并彼此不再与其他同学“结盟”。然后发给每人一张小问卷。问卷内容如下:

1.最喜欢的动物是:___________1.我最喜欢的动物是:____________

2.最喜欢学习的科目是:_______2.我最喜欢学习的科目是:________

3.最大的爱好是:_____________3.我最大的爱好是:______________

4.最大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4.我最大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

5.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5.我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6.最爱看的书是(类型、书名):6.我最爱看的书是(类型、书名):__________

7.最讨厌怎样的人:___________7.最讨厌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

请一对好朋友两两结合核对答案,并统计答对多少。

教师统计全答对的同学有几人,答对6个的有几人,直到一个也没答对的有几人。

【总结】为什么好朋友之间有一些答案一致,而另一些不一致呢?因为好朋友之间相互比较理解、平时交流较多,所以比较了解。但就一些细致问题两个人没有针对性地彼此沟通过,因而从主观上分析对方,往往会出现偏差。

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我们有着不同的大脑,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思考方式,对方所思所想我们不可能全知道,对方的做法我们不可能全都理解,即使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双胞胎、父母与孩子也需要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

【提问】请大家举例说明沟通与理解有什么作用?

【总结】沟通与理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也是随时随地都存在的。不沟通就不能传递信息,不沟通就不能理解和了解他人。而有些人不会与人沟通和交往,害怕与他人打交道甚至成为一种病态。课本第12、13页中列举了社交恐惧心理的表现:课堂上不敢举手、站起来发言;躲避家里来的客人;对异性过于羞涩;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

如果缺乏沟通与理解还会产生种种误会。因为大家考虑问题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和感受出发,而对于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缺乏认知,这样就容易产生误解。那么怎么与人沟通与理解呢?我们来做一个情景表演。我扮演一位生气走进教室的男生,需要找一个同学扮作我的一个好朋友,与我交流,并理解安慰我。大家在观察我们表演的时候,注意总结如何能与他人很好地沟通与理解。

【情景表演】我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将书本重重地扔在桌子上。

“气死我了!”我说。

好朋友走过来,

“怎么了,干吗生这么大气!是谁惹了我们的李大公子呀?”

“你说我今天多倒霉,我和七班几个男生在教室前面刚踢了两脚球,没想到就让黄容(班主任的名字)给看见了,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学校有校园内不能踢球的规定,你知不知道?’我说:‘我知道,但我们会注意安全的。’他说,因教室前场地小,以前有过因为踢球造成伤害的事件,以后不能再踢了。还说:‘你看,咱们班谁在教室前野跑呀,还有五分钟就该上课了,准备一下课上用品,就该打铃了。’你说他不是跟我找茬吗!气死我了!”

──学生表演。点评并总结学生的表演。

“黄老师在办公室里这么批评你,你肯定心里不好受,换了我,我也会挺难接受的。”──(表示理解,换位思考)

“但是,你想,确实是快上课了,他不让你回来,你也玩不了多一会儿了。”──(积极思维)。

“再说,黄老师也是负责,平时就喜欢你,要是换了别人,他也不一定管,或者都不认识你,才懒得管你呢!”──(积极思维)

“咱们班最近因为纪律问题好几件事,黄老师心里肯定烦着呢,他也不容易,为了咱们班,每天中午都不能休息,最近身体又不好。虽然对咱们有时候严厉了点,也是为了咱们好,还得理解他。”──(客观分析,换位思考)

【总结】通过情景表演我们不难看出,真正做到有效地沟通与理解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客观地分析事件,婉转表达。与他人有效地沟通与理解是一种能力,其中有技巧,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与锻炼。总结四点原则与要点,供大家参考。

【讲解】就是要让对方把事情、原因、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妄下结论。

【讲解】就是要对他当时的心情表示真诚的理解。

【讲解】就是将一件事的另一方面展现出来,全面认识事件本身,挖掘积极意义。

【讲解】就是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总结】今天大家对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沟通与理解协调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可能对大家也有一些启发,大家也有自己的思考与感触。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沟通与理解的基本方法,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

1.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学生一般容易理解,关键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缺少应用,也不知该如何应用才能达到好的沟通效果,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达到沟通与理解的目的则自然成为本课时的重点。

2.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道理,创设情景让学生学着将原则与道理转化为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然后让学生感悟与反思,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一切深刻的认识或者敏锐的感觉,一切博大的智慧或瞬间的感悟,都是由理解造成的。理解太阳的人,自然不会因为背对太阳时所看到的阴影而埋怨它的光明;理解炉火的人,自然不会因为贴近炉火时所受到的炙烤而怪罪温暖;理解生活的人,就不应该想着走现成的宽阔而平坦的大道,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条走着才能向前延伸的小路;理解生命的人就不应该想着要欣赏自己的脚印,因为生命本身就是靠把脚印留在身后表示它的存在。

患过病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病痛,受过难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苦难。同情心、怜悯心的产生必须唤起人们对自身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某种感受的回忆或迁移;同病者之所以相怜,正在于互相理解对方的心清;两个垂死的人最容易互相求助,原因正在于对对方处境的理解。人的起码的本质,其实才是优秀的品质。人的优秀的品质,其实都是理解培养的。

尊重父母的前提是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报答父母的基础是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向别人认错的前提是理解别人在受到无辜伤害时的委屈,原谅别人的基础是理解对方前来道歉时的自责心情。理解是相互的,否则便无意义。想得到别人理解的人,首先要全力理解别人。

本课时讲述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与平等,它对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事例分析与讨论,体会尊重与平等的含义,认识尊重与平等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尊重与平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自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父母对自己教育抚养的良苦用心,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平等待人,引发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难点突破: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在评论他人的时候,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是否有不尊重他人、不平等待人的.事情。

【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理解的技巧。其实,能够沟通与理解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

○你觉得父母尊重你吗?为什么?

○你觉得你尊重父母吗?为什么?

○你觉得你的同学(老师、家长)是平等对待你吗?举例说明。

○谈谈不被尊重、不能被平等对待的感受与心情。

【总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举了很多事例,谈了自己的观点与感受,都非常好。我只想告诉大家,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要求、渴望他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要求他人平等对待自己,自己就要平等对待他人。课本第14页上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了父母尊重、信任孩子,孩子也会尊重、信任父母。

【举例】有位妈妈为了上学的儿子,每天早晨要早起为孩子做早餐。有一天。妈妈见儿子睡得香,晚叫醒了他三分钟,儿子就跟妈妈大吵。拿起汉堡包一咬,因为刚从微波炉中取出,很热,他就生气地将汉堡包扔在了一边,对妈妈说:“这么热,让我怎么吃呀!”说着背起书包就走了。望着辛苦准备的早餐,妈妈心里难过极了。

【提问】为什么妈妈难过极了?

【总结】不被理解,不被尊重,儿子的语言尖刻令人伤心。

【提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总结】要理解父母,与父母坦诚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宽容彼此的过失。请大家看课本第15页的楷体字。

父母是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与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是我们培养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基础,是我们拥有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理解与尊重父母,不但要明确自己的权利,更要懂得自己的义务。

【问题】你最看不起什么人?为什么?

【总结】我发现,大家看不起的人身上都存在很多缺点、不良品质甚至是恶习。大家看不起和摒弃的是这种观念、作风、行为习惯等,而不是这个人的全部。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及受教育程度和个人修养的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缺点与毛病,有的人甚至会危害社会与他人,会犯罪。但是社会中每一个人,在法律的范围内都应有独立的人格和相应的权利,没有哪个个人可以剥夺这种合法权利,可以藐视、污蔑他人的人格。

看课本第15页第一段。

一个社会不应因为职业的不同而产生等级,也不应因为他人身上有缺陷而加以嘲笑和不尊重。

【总结】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不同的,思想的不同、职业的不同、观念的不同等等,正是这些不同的人们,形成了色彩纷呈的人类社会。怎样才能在社会中健康、快乐、充实地生活呢?这是个人生大课题,答案复杂,需要我们每个人寻找。但可以肯定的是学会尊重与平等地与他人相处,是其中一点。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与平等,收获豁达与平和。

1.尊重与平等是相互的,同时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尊重与平等。很多学生有过不被尊重的经历与感受,同时对于平等的理解也过于狭隘,根据学生思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是必要的。

2.课本中以举例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以说明尊重与平等的真正含义与所包含的内容。但并不全面,教师在讲解时有必要进行明确与归纳,使得学生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本课时讲述的是诚实守信、发展真挚友谊,它在第二课学习中起到一个升华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对小到人际交往,大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什么是真挚的友谊。

(1)让学生明确诚信是友谊的基础。

(2)通过对典型事例、社会生活的探讨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以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讨具体问题,通过事例起到警醒作用,引发学生自发思考,加深认识。

【叙述】教师讲述或者幻灯片放映事例:

小明与小波是好朋友,周五小波约小明在周日下午一起去图书大厦看书,小明欣然允诺。周日下午小明按照约定时间在图书大厦外等候,等了一个半小时也没见小波来。星期一上学,小明见到小波就询问昨天的事情,小波一拍头笑笑说:“昨天我爸带我去看《哈利波特与密室》了,我把去图书大厦的事忘掉了!没事,咱们下周日再去吧!”小明……

【提问】如果你是小明,你将会对小波说什么?你将会怎样做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了解交诤友的重要性,要敢于给朋友指出错误,并努力用友情的温暖帮助其改正,而不是因为友情而包容朋友的过错,或是由于不能接纳犯错的朋友而轻易断绝友谊。交友要讲原则,同时也要珍惜友谊。

【承转】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好朋友之间,不讲信用的做法也会伤害到友情,可见诚信对友谊有重要意义。从我们大家小时候开始,学校、家长、社会就教育我们要诚信,但是在我们身边的人际交往中、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不讲诚信的事情发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诚信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叙述】阅读课本第18页的事例:“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

【提问】如果大家是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会有什么感受?

【承转】刚才很多同学提到,如果自己是主人公,会觉得很失望,会生妈妈的气,有可能很难再相信妈妈的话了。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大家已经体会到,失信于人会带给别人很多不良的感受,彼此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破坏,即使是与父母之间也不例外,那么不够诚信会给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

【叙述】1.315消费者协会知识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朔城区部分群众,春节前后因饮用不法分子制造和贩卖的含有过量甲醇的散装白酒,有19人中毒身亡,另有一些人住院治疗。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组织人力全力抢救中毒群众,查处不法分子,目前制造、贩卖毒酒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春节前,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批发给朔州市一个体户。经山西省技术监督局事后测定,这些勾兑的散装白酒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这些散装白酒流向社会后,从1月26日开始有人中毒,平鲁区、朔城区因饮用此酒中毒住院治疗的人员累计161人,其中有19人死亡。

【叙述】你知道盗版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吗?

人人都知道假钞的危害,都支持对于制售假钞行为的查处和打击。但不是人人都支持对于盗版软件的查处和打击。其实,这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

假钞在物理成本上与真钞相差不大,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背后所代表的价值不同。货币作为一种符号,它的价值代表性是人们所共同约定的。社会的经济秩序就建立在这种约定之上。而使用假钞无异于破坏了这种约定,也就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盗版光盘和正版光盘在物理成本上也差别不大,但正版光盘作为一种软件、音像制品的发行形式,实际上也是软件商、影片发行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约定。双方约定以这种形式建立交换关系。盗版光盘正是破坏了这种约定。它使得盗版者可以无偿占有软件编写者、影片公司和演艺人员的劳动去赚取巨额利润,就像制售假钞者可以无偿占有他人财富一样。

如果市场交换关系不能建立和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也就不存在了,市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盗版软件不仅侵犯了具体软件商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软件市场秩序。

如果没有软件市场,我们就会没有软件可用。中国软件业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国产软件的种类很少、水平不高,盗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提问】在听过上面两个事例后,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在经商中不讲诚信,会给社会、给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

【归纳】很多同学思考得很深入,指出经商中不讲诚信,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还会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干扰社会的发展等等。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讲诚信,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证。

【总结】从今天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两个好朋友之间没有诚信,那么友谊会随之土崩瓦解;在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会带给人们不良的心理感受,破坏人际交往的和谐;如果不讲诚信形成一种社会风气,那么它的危害就会波及到社会秩序、公民素质等,后果更为严重。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在与好朋友、亲人的相处中,或是与其他更多的人的交往中都要重视诚信这一美德,并努力与他人一起营造讲诚信的社会风气,使我们生活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和谐。

由于在初一政治课教学中有关于真挚友谊的一课教学,其中关于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交友要讲原则,友谊的作用等内容探讨比较详细,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对诚信的探讨,将友谊问题作为探讨诚信品德的一个环境、载体。基于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及诚信品德在社会上的被关注,本课在教学中跳出小范围人际交往的圈子,探讨诚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开阔学生眼界,打开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书中的事例多是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交往中发生的诚信的事情,可以适当补充学生之间交往的诚信事件,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同伴间的影响越来越大,适当地列举他们自己交往中的事例可能更贴近他们,更具有现实意义。

历史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课后作业

历史教案 篇8

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1.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1.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抽几名同学完成。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在填完表格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知识比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注意整理知识框架,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结构。最后给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9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

1.“五代”和“十国”有哪些含义?它从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局面?

2.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

演示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称为后梁(讲明加“后”的原因)。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候,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可以看出,这时的政权四分五裂,更迭频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换了5个朝代,也就是说,谁兵强马壮,拥有重兵,谁就当皇帝,那么,这种政权的实质是什么呢?

教师总结:正因为如此,军阀之间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渴望统一,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统一的进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

周世宗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安抚流民,(2)减免赋税,(3)惩治贪官,(4)整顿军队。经过改革,经济得到了恢复,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那么,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又是怎样结束的呢?

教师提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1.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2.能否说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就是统一中国?

生答师总,: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禁军的将领,掌握着军事大权,此时后周皇帝年幼无知,赵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宫内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君臣正欢度新年。突然,边关告急,慌乱之中忙派赵匡胤出兵迎敌,赵匡胤率军到达陈桥驿却按兵不动。晚上,赵匡胤假装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将士密谋来到他的卧室,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故意推辞,众将士早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随后跪倒,高呼“万岁”,这样,赵匡胤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赵匡胤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继续。

北宋建立后,又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箭头指明北宋消灭了十国)。这样,北宋就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这里,我们只能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说是统一了全国。因为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还有强大的辽等少数民族政权。请看屏幕,教师演示幻灯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对于垂手可得的皇权最明白不过,怎样才能把这个皇位坐稳呢?于是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归纳有几个方面。

教师总结: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赵普是如何建议的?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材料。

所以,宋太祖一上台就着手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长叹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当上了皇帝又睡不着觉。”大将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大将忙问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废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欢乐一世,君臣无猜,岂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将领会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可以说,宋太祖不费一兵一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消除了“陈桥兵变”这种事情再发生的隐患。

板书:杯酒释兵权(箭头指向)陈桥兵变,写上“消除”两字。

那么,宋太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样,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

板书:b、C、d(箭头指向)藩镇割据继续扩大,写上“防止”两字。

刚才大家归纳得非常好,我们把这几项措施综合在一起,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反复读一读,过一会,请一位同学起来复述。

大家进一步考虑,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有没有好处?(有)有什么好处?(加强了中央集权)应该说,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给国家带来了极大弊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财政,无疑增加了官的人数,再加上每年科举人数的增加,就慢慢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多,国家的财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军队不断扩充,(放幻灯片《禁军人数激增》)为了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每年国家要支出财政收入的50%—70%。这样,政府人不敷出,财政出现了危机。再加上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另外还有辽、西夏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王安石的插图,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事迹:王安石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他很早就显示出政治才能。年轻任知县时,为当地兴修水利,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任地方官多年,锻炼了才干,对社会现实有深刻了解。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上皇帝的万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是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宋神宗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变法期间,由于遭到大地主等的坚决反对,宋神宗罢了他的官,虽然后来又重新当政,但无法贯彻自己的主张,又辞去职务。1086年,在江宁去世。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几项?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王安石变法变的到底是什么?

4.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把农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制,两个以上的出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教师逐条分析内容(与旧制相比较)、作用,然后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教师总结:虽然王安石变法给政府带来利益,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a.用人不当,b.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给我们以启迪。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从王安石变法的得失中总结)

学生们结合所学的知识,按座位分成四个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在学生间巡回指导,观察学生,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随时应变。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地激励与控制。如果有的发言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应给予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者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入正题,并能从问题中总结经验,给学生以启迪。

(2)措施:变法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维护了北宋政府的利益,对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贷者不利。

(3)成就:新法推行后,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4)败因: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新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几乎全部被废除。

的确,分析完了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一种制度或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时候,那就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在改革的过程中,新生事物必然要遭到旧势力的阻挠,道路是艰难的。只要有益于社会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坚定立场,加大力度,这样才有可能把改革进行到底。

询问同学对每一个问题有无补充或新想法,还有什么疑问。教师解难释疑。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了解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而北宋的建立又是五代的继续,北宋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为加强统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防止了陈桥兵变的重演,又消除了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又导致了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膨胀,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王安石变法,变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还是被废除了。

分小组讨论:你怎样评价后周世宗和王安石这两位历史人物,并把讨论的结果写成短文,从而掌握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历史教案 篇9

波塞冬(希腊语:Ποσειδ?ν)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希腊神话中的海皇、大地的震撼者,他的威严与大地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及洪水相匹敌,被称为是大海的宙斯,其地位和力量之高,以致支配力遍及全宇宙,是仅次于天父宙斯的强大掌权者。

波塞冬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也是天帝宙斯和冥王哈迪斯的兄弟,较宙斯年长,较哈迪斯年少。波塞冬与兄弟年轻时团结一致,推翻了他们父亲,也就是前任神王克洛诺斯的残暴统治,然后通过抓阄划分势力范围,波塞冬由此成为海洋之神,掌管所有水域,地位仅次于宙斯,可谓是权倾天下。

他坐在铜蹄金髦马驾的车上,经常手握提坦之战时独眼巨人所赠的三叉矛,这成了他的标志,使用这个武器的话不但能轻易掀起滔天巨浪引发风暴和海啸、使大陆沉没、天地崩裂,还能将万物打得粉碎,甚至引发震撼整个世界的强大地震,由于过于强悍,就连冥王都惧怕会不会令宇宙裂开导致冥界暴露。此外,还曾经为渔民和海员将山脉一劈二而创造方便的水路。

当波塞冬愤怒时会天崩地裂,但象征他的圣兽海豚则显示出海的宁静和波塞冬亲切的神性,所以波塞冬温柔时可以带来风调雨顺的气候,他的臣民都对他极为的崇拜。

波塞冬的三叉矛并非只用来当武器,也被用来击碎岩石,从裂缝中流出的清泉浇灌大地,使农民五谷丰登,所以波塞冬又被称为丰收神。波塞冬也给予了人类第一匹马,他乘座的战车就是用金色的战马所拉的,当他的战车在大海上奔驰时,波浪会变的平静,并且周围有海豚跟随。尽管他在奥林匹斯山上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深海华丽夺目的宫殿中。

波塞冬的神性广泛,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极大的野心,时刻想夺取宙斯天帝的宝座,但被宙斯发觉,把他放逐到地上界受刑,帮助拉奥墨多王修建特洛伊城。此外他还常与诸神交战,在雅典和特罗森城就有过他和雅典娜的争霸战。

波塞冬野心勃勃,而且好战。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权力,他密谋夺取宙斯的王位,但阴谋没有得逞,他被贬下人间服侍一位凡人。在阿波罗的帮助下,他替拉俄塞冬国王修筑了著名的特洛伊城墙。有一次他和雅典娜就新城雅典起名之事争吵,最后被迫向智慧女神让步。另一次他因科林斯的国王之故与阿波罗激烈争吵,最后以胜利告终。

他的妻子安菲特里忒在成为王后之前是海河中的美丽仙女。有一天她和姐妹们在纳格索斯岛上舞蹈,波塞冬一见钟情,像大鲨鱼一样猛扑过去。仙女惊恐之际潜入海底,波塞冬立刻派一只海豚追逐,海豚是游泳健将,安菲特里忒不是对手,最后疲倦至极,只得乖乖坐在海豚的背上,成了波塞冬的新娘。

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是波塞冬的合法妻子。赫西奥德在《神谱》中写道,这位女神是一位涅瑞伊得斯(海中仙女),是海神涅柔斯和多里斯(Doris)所生育的7个女儿中的一位。而阿波罗多罗斯曾写道,安菲特里忒是一位奥克阿尼得(水仙),是大洋之神俄克阿诺斯和多里斯的女儿,而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则写道,安菲特里忒是巨神阿特拉斯的一个女儿。

历史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显著对比中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提高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放成龙从小到大照片,请学生发现照片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教师小结:你们想了解成龙小时候到现在这期间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变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服饰的变化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图片,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特点,并进行对比。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前颜色非常单调、单一,改革开放后名牌服装争奇斗艳,而且服装不但成为人们穿着、用的东西,还是显示人们个性、风格的一种亮丽的风景线。

2、饮食的变化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粮票、油票和厨房的图片,教师讲解粮票、油票的用途:油票和粮票就是当时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时间的钱,只有用这个才能买到吃的、喝的,实行着统分统配的政策,规定了你一个人一个月能有多少规定量,油有多少斤,粮食有多少斤。学生总结改革开放前物资非常紧缺。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谈现在饮食的特点。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之前匮乏单调,甚至温饱都困难,之后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粗细搭配。

3、居住条件的变化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和现在的居住条件图片,学生观察居住条件循序渐进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并引入“四大件”的知识。

教师总结:外部:改革开放前就是看看哪边的风水好就在哪边建,现在要整齐规划,粉刷漂亮。内部:从旧“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到新“四大件”(汽车、手机、电脑、数码相机)。

4、出行方式的变化

询问学生的出行方式,引入改革开放前,人们是怎样出行的。幻灯片放改革开放前后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蒸汽火车使学生联系已学过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和现在的出行图片,学生总结变化趋势。教师总结:道路设施逐渐完善,出行方式多样化。

教师提问:从这些图片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有哪些原因?给学生2分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改革开放后是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丰富、城乡居民收入极大增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5.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学生自主探究,看教材、互相讨论,完成改革开放前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比的表格。

教师最后总结。

教师提问:就业制度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自主择业带来个问题是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弱势群体呢?

学生思考,互相讨论回答。

(三)巩固提升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深理解。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教师引导小结,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学生完成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化

服饰;饮食;居住条件;出行方式。

2.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反思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0222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