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木兰辞教案

时间:2023-08-01

木兰辞教案。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教学质量控制和保障的重要手段,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教师范文大全为您准备的“木兰辞教案”让您眼前一亮,感谢您的收藏和阅读也请不吝帮我们传播这篇有用的文章!

木兰辞教案【篇1】

一、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视频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对,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而现在,花木兰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 ,并制作了动画片。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又不是真实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其中通人性的小龙、蟋蟀)。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是什么样的?好,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

第二环节:朗读,读准字音

1、让学生将课本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读课文三遍。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

3、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生僻字,齐读。

4、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

5、以小组为单位分段齐读诗歌。

第三环节:默读,整体内容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2、学生有疑难在小组内提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3、教师投影显示重点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解释、翻译,加深理解。

4、让学生复述各节内容,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第四环节:朗读,读出韵律

1、独立思考:各节内容不同,朗读时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速、语气、语调?

2、小组讨论并试读。

3、抽取二个小组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师生一起讨论并明确朗读要领:

第一段:代父从军——沉郁舒缓。

第二段:准备、出征——紧张急促。

第三段:十年征战——慷慨悲壮。

第四段:还朝辞官——轻松恬淡。

第五段:还乡团聚——活泼欢快。

第六段:双兔为喻——诙谐风趣。 (多媒体显示)

5、各组按照上面归结的要领再行阅读。

第五环节:朗读,读懂人物

1、听名家朗读录音,同时学生思考: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让学生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 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3、师生共同概括木兰形象: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贪图名利而热爱和平生活,有责任、敢担当等。

第六环节:精读,读透技法

1、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①再读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作品详略安排的用意。

②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学生全班展示,师生共同明确:任何文章在剪裁上详略的处理都是以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同样,《木兰诗》在刻画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同时,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核心构思,更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诗歌泼墨如雨般的详写木兰战争前的忧思、孝顺、思亲,和凯旋后归乡的迫切、团聚的欢乐、对闺房、女妆的的喜爱以及再见战友时的俏皮、娇媚。而对十年征战生活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种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把一位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有勇士的刚健又有女儿娇美的木兰刻画的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而这也正是一千多年来木兰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①仍以第三、六段为例,明确:详写就是行文中大量运用铺陈、渲染、烘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思考: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

②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示例归纳:

复沓: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

互文: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以上手法都很好地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效果。

④请学生齐读以上句子,再感受一下他们的表达作用。

⑤除了上述修辞以外,诗歌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们举例并赏析。

顶真: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

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

⑥师生共同明确:以上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

第七环节:齐读,畅谈感悟

1、齐读一遍。

2、思考:学完本文,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

3、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4、学生展示,畅谈感想。

5、教师综合学生所谈,概括引导:自然,木兰的勤劳勇敢、淳朴智慧、淡泊名利、爱家报国的优秀品质都是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她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发扬广大。作为你们这一代的孩子,享受着祖国发展带来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享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呵护与关爱,因而更应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担当的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对自己负责;体谅父母,分担家务——对家庭负责;关心集体,同学互助——对学校负责;遵规守纪,热心公益——对社会负责……只要有了这样的责任感,那你就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将来也必定是一名有益于国家的好公民。——让我们努力!

第八环节:默读,尝试背诵

第九环节:布置作业

1、背熟全诗。

2、以“学木兰 能担当”为题,结合老师的概括引导,将自己的学习感悟整理成不少于300字的一段话。

木兰辞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3、背诵全文。

4、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一读诗歌。

1、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3、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四、二读诗歌。

1、诗歌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明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铺排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5、第四段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明确:“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6、分析第三部分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7、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五、三读诗歌。

小结木兰形象。

明确: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六、4读诗歌。

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明确: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七、主题

明确: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课外延伸: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八、布置作业: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木兰辞教案【篇3】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

情境法、合作法

教具准备:

挂图 生字卡 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4、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

(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

“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如:将来、将要、将军。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3、教师范些,学生描红。

4、自由练写生字。

木兰辞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3、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4、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重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前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阅读《学法大视野》“课前预习”,了解作家作品,完成“基础梳理”部分。

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伤口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感情朗诵,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诵:

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明确:

(1)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个人展示,师生点评。纠正错误之处。

③全班齐读。

2、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将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小组解决。

②师生共同释疑。

③教师补充:请同学们观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这两句该如何翻译?你还能在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吗?找出来,并解释和翻译。

3、通读全文,概括各段的内容。并根据各段内容口头复述课文内容。

4、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品味诗歌的语言。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

木兰辞教案【篇5】

一、以“导读”切入课文教学

(屏幕显示)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二、朗读课文,明确段意

1、把重要的字词发音读准确

机杼(zhu)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朔气 金柝 策勋 赏赐 溅溅

啾啾 霍霍 旧时裳

2、第一次朗读。要进入情境。

3、第二次朗读,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是写什么呢?

4、师:我发现了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马上就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学生朗读第一节。老师概括段意:“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学生朗读第二节。老师概括段意:“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学生朗读第三节。老师概括段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学生朗读第四节。自己概括段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学生朗读第五节。自己概括段意:“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学生朗读第六节。自己概括段意:“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学生朗读第七节。自己概括段意:“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大家的聪明在哪儿呢?聪明在发现规律了,从规律里面能够提炼出段意。这首诗几乎每一段的最后一句,都是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

三、选段品析,介绍写作手法

(屏幕显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这节诗分几个层次?——三个。

你们要品析这一段写出了哪些内容,还要品析哪些字用得特别的美,特别的精致……

(学生思考 做批注 发言评点)

(屏幕显示)

表现了:

征途之遥

征战之勇

军旅之苦

百战之烈

十年之艰

——字字千金,惜墨如金

师:1、请大家积累一个“戎”字。“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就是军队、军事,由于这个含义,就有了“兵戎相见”这个成语,就是打战。“投笔从戎”,指的是文人不写文章了,去打战。“一身戎装”写的是军人穿的军服。“戎马生涯”指的是一辈子就是在打战里面过来的。“戎马倥偬”这一辈子就在战斗了,感觉忽然就过去了。“戎机”就是战争、战斗、军事。大家看,“戎”字很古老,但是并没有远离我们。

2、还要积累一项修辞——互文。大家做笔记。上下句或若干句,它们的意思是互相交错、兼顾、补充的,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句子句与句之间,彼此交错,互相补充。

3、还要有一个积累,四字词语:惜墨如金。

(屏幕显示)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几个层次?——三个

(屏幕显示)

例说这一节语言表达的传神之美。

(学生思考 发言评点)

(屏幕显示)

传神的动作描写把爷娘的“疼爱之心,阿姊的“喜悦之态”,小弟的“快乐之情”,以及木兰的“闺中情怀”“女儿本色”和伙伴们的“惊讶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1、继续积累:一个“阁”

字。“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就是楼阁。《木兰诗》中的阁,特指女子的卧室。“闺阁”是指女孩子的房间。有的地方,小木头房子也叫阁。还有许多美好的词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诗里有“亭台楼阁”“仙山琼阁”“束之高阁”,还有“空中楼阁”,现在用它来比喻不切实的想法或美妙的幻想。

2、还要积累一对成语:“磨刀霍霍”,现在把它解释为“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地活动”。“扑朔迷离”现在用它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

3、刚才讲了一个词语叫“惜墨如金”,现在再积累一个带“墨”的成语——挥毫泼墨,就是不惜用繁笔来描写。

(屏幕显示 学生齐读)

《木兰诗》有时惜墨如金,极其简练;有时泼墨如水,尽力铺排。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塑造既有英雄气又有儿女情的木兰形象,传达出美好的意蕴。

师: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云鬓花环,楚楚动人,这就是花木兰;“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萦女儿情”,这也是花木兰。《木兰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的画册上,再也找不到诸如此类的第二人了。

木兰辞教案【篇6】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二年级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前诵读《木兰诗》

教学课题:12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共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曾经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师背诵《木兰诗》第一段)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师:看完视频,想必你们对木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了?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生齐读课题)

2.从课题知道这位大英雄的名字叫:木兰。讲了她一件什么事情呢?什么叫“从军”,谁能来说说。再读课题。

3.据我了解,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男子承担的的,不信你们看看,“男”字怎么写的?(出示:男)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是啊,连农田里干力气活的都是男子,从军打仗这么危险应该男子承担了。

可是课文第一节却这样写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心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A.谁来读一读?想想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理解放到朗读中告诉大家。

B.师:听出来了,他强调了女英雄。加点:女英雄)

集体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呀,怎么花木兰一个女子也去从军呢?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女英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2.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然后介绍时代背景

介绍花木兰的年代: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叫北魏,魏就是花木兰的祖国,当时,魏魏的北部有一个柔然的部落,势力不断扩张,逐渐威胁到木兰的祖国——魏,于是朝廷就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要和柔然展开一场战争。木兰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年代。(介绍完拉黑幕)

三、初读指导

……

第一关:后鼻音的字

名字 征兵 朝廷 年龄

(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征,第一声。征的两个意思,选择)

第二关:轻声字多音字

燕山 燕子

将军 将士

(yan作为第一声时,是特定的名称)

第三关:难点字

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注意读好四个动词)

焦急万分 替父从军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理解:替 赫赫)

第关:朗读课文,指名分节读课文

(出示要求)

经过五关的挑战,我看的出来,同学们都已成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我宣布,我们胜利了,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礼花和掌声送给你们。

3.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这时,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吗?

(用上“因为……所以……”)

找到书上一句句子,指名生来读。

齐说

视频感知当前的故事

播放视频,师配上解说

南北朝时期,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魏国派兵驱逐侵略者,但是将士死伤严重,继续补充兵力支援前线。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听到了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第二天一早,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决然地替父从军。

“将”师范写,生描红

四、完成习题

1、描字帖

2.选择词语

紧急 焦急

上级下达了( )的任务,要求战士们立即出发。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读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知道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那么木兰走上从军道路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木兰辞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课时安排: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研讨赏析

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六、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题。

2、默写。

3、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10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 (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情怀)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木兰辞教案【篇8】

教学目标:

分析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文章详略安排的巧妙用意。

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

学生日记中想象的画面朗读法背诵法讨论法

教学思路:

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并让两位学生谈自己的背书心得;再分享学生日记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学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实现个性化阅读;最后,解决本课的问题——“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为解决此问题,先让学生归纳故事情节,从中体会文章表现了木兰怎样的优秀品质;接着,让学生找出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从而,得出文章的主题:赞美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怀。

在教学的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思考自己爱国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抽查背诵:

请学生举手背诵,并请两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背书心得。

二、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

展评学生日记。

按照段落顺序,依次展示七位学生的日记,并点评其想象的优点,如加入“心事重重”的心理,突出了思念之情,体现了人物品质,运用了对话、动作描写,添加了人物神态等。

三、分析文章详略安排的剪裁特色:

(一)请一生朗读后概括故事情节。

(二)思考:

你喜欢本文塑造的木兰形象吗?你特别欣赏她的哪一点?请结合诗中描述,用下面句式来发表你的意见。

“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你看____。”

由此,归纳出木兰的优秀品质:机智勇敢、忠孝两全、勤劳朴实、热爱生活、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等。

(三)讨论:

对木兰的描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除“征战沙场”略写外,其余详写。

(四)探究: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用意何在?

明确:1、围绕“木兰是女郎”安排详略,以丰富女英雄形象。

2、突出主题:赞美了木兰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爱家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一)你还知道哪些知名女性?与大家交流。

学生发言。

木兰辞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地进行详略叙述的作用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详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1.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2.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

一.作品及人物介绍

1.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字词注音及解释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解释句子含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互文)“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四.朗读全诗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五.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2、熟读并背诵1-3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1、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

2、人物形象及详略叙述的恰当。

一、复习第一部分二、分析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有何作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由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三、分析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是怎样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的?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2、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如何?这样写有何作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是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五、木兰形象分析

——木兰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六、疑难解析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七、诗歌主题

——诗歌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八、拓展练习

学生查阅资料,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完成《三级训练》上的《木兰诗》习题。

3、做好《语文周报》上的阅读理解题。

十、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详)母问女答表明缘由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

反复烘托思亲情切奔驰遥远征途

(略)夸张对偶坚强勇敢长期激战凯旋

(详)夸张衬托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亲欢伴惊喜剧高潮结束

(略)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谨慎机警

木兰形象:(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略)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001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