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7

幼儿园数学教案四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关键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我们需要精心编写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起到引导和辅助学习的作用。我们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关于“幼儿园数学教案”的资料,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新颖的观点与见解,在这个页面上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数学教案 篇1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2、师幼讨论:谁能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6组答案中,那两组是相像的?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幼儿园数学教案 篇2

幼儿园小班水果宝宝找家数学教案

引言:

如何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教幼儿数学,是每一个幼儿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数学教学对幼儿五大发展领域(肢体协调、感知觉发展、社交能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将针对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学进行详细探讨,主要以“水果宝宝找家”为例,从知识点讲解、教学流程、活动方案多个方面展开。

一、知识点讲解

基础的数字和计数学是孩子的未来数学思维基础。幼儿园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教会幼儿如何数数、加减法基本运算符号以及进行四则运算等等,还应该注重提升幼儿数学想象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课程中,数的认知和计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要教授孩子如何数数,还要培养孩子对计数的敏锐性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流程

1、前置知识启蒙

教师应该在开始授课前,对幼儿进行前置知识启蒙。通过课堂海报或图片展示,让幼儿对水果进行认识,并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孩子知道水果都是一类物品。

2、游戏环节

教师可以将每个孩子都打扮成不同的水果宝宝,然后将所有的水果宝宝放置在教室或教学场所中。接着,教师为孩子分发不同颜色的贴纸,并让孩子找到自己水果宝宝所在的位置。

3、教学扩展

通过上述游戏环节的引导,让幼儿对水果宝宝的认知和计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借助类似于国际象棋棋盘的概念,让孩子在水果寻找过程中熟悉数字和网格化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想象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三、活动方案

1、有奖竞赛

在教学中加入小型的奖励机制,让孩子们对游戏更有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提高了知识的积极性。

2、家长参与

邀请家长参与到游戏中,并结合家长正在讲的数学概念,在寻找水果宝宝的游戏环节,进行交流和沟通。

四、可行性分析

“水果宝宝找家”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认识到了不同的水果,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的想象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并且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较少的师生互动,适用于大班级的教学环境。如果将其与数学课程中其他概念结合起来,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结:

对于幼儿园中数学教学,一定要以游戏为载体,在教学中注重兴趣、活动和互动,提高孩子们对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游戏本身也逐步提高孩子的基本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案 篇3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让幼儿尝试重复使用同一物品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记录的方式,掌握物品长度测量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难点:学会以记录单的方式来进行对测量结果的记录。

铅笔、记录单、金箍棒(人手一份)、孙悟空手偶一个、故事书、积木(长方形、正方形)、一根筷子。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西游记的大师兄孙悟空(出示手偶)。我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我的金箍棒有多长(出示金箍棒),今天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我,可是我的测量工具只有一根筷子(出示筷子)。

2、(1)请个别幼儿尝试用一根筷子对金箍棒进行测量。(注重幼儿的体验性)

结果:用一根筷子测量金箍棒长度的时候,筷子不够长。

(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根筷子不够长,我们该怎么办呢?

(3)可以重复使用筷子进行金箍棒的长度测量。

(4)请个别幼儿尝试如何重复使用筷子进行对金箍棒的长度测量。

小结:一根筷子的长度看作被测物体的一部分,并且能将这根筷子沿着金箍棒的长度重复地摆放,不留白、不重叠地覆盖整个长度,并对这些重复进行计数。

3、孙悟空只有一根筷子,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来当作测量的工具。我们的教室里面也有:铅笔、故事书、积木(长方形、正方形)等。

(1)重复使用一支铅笔测量,并做好记录。

(2)重复使用一本故事书测量,并做好记录。

(3)重复使用一块积木(长方形或正方形,幼儿自由选取),并做好记录。

小结:测量本身就需要特定物品来对它测定结果,而在测量中的方法是多样性的,结果也是多样性的。

七、活动结束:【m.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有利于同伴间的互相学习。

2、幼儿有序收拾学具,活动结束。

八、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重复使用测量的,请幼儿根据活动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自己尝试在家中寻找,对某一样物品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并记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量和数具有同构性,但是儿童对量的认识要明显地晚于数;相比与5岁的儿童已能很好地掌握数数技能。

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理解长度可以分割为若干个单位量,可以重复使用一个单位量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这时幼儿已经能在头脑中建构单位量与长度之间的等量替换关系,表现为重复使用一根小棒来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

幼儿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 么办呢?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幼儿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尝试用AABB、ABB、AAB等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2、知道灯会是元宵节特有的活动,体验挂彩灯过元宵的快乐。

学习重点: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学习难点:能用间隔的方法自创排序规律。

活动准备:

教师教具:彩灯排序图例、半成品范例、PPT

幼儿学具:不同颜色的彩灯纸片若干、画有钩子的纸片人手一张、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有过元宵节的愿望】

1、讨论:再过几天,我们又要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除了吃

汤圆以外,还可以怎样欢庆元宵节?

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大家会吃汤圆、挂花灯,真快乐。

(二)感知理解

【这环节根据小班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不够强,在自主操作中比较容易随意,及小班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的特点,因此引导幼儿在理解排序基础上模拟尝试,理解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的方法】

1、观察: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挂灯笼的?

小结:有顺序地间隔排排队挂灯笼,挂出的灯笼整齐又好看。

2、出示AABB半成品范例:我也学着他们的方法来挂灯笼,看看我挂的灯笼和

哪一串灯笼的方法是一样的?接下去该怎么挂?(请一幼儿上前示范接着挂灯笼,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挂得对吗?为什么?再接下去该怎么挂?)

幼儿可能:关注灯笼的大小、颜色等,但不能发现间隔排序的规律。

教师预处理:从前往后边点边说,如,“1个2个、1个2”等,提示幼儿发现并理解。

小结:这串灯笼是2个2个、2个2个挂的。

3、出示ABB半成品范例:这串灯笼是怎么挂的?接下去挂什么灯笼?

小结:这串灯笼是1个2个、1个2个挂的。原来,虽然都有规律,但方法是不一样的。

4、设疑:如果你挂,你准备怎么挂?

(1)请个别幼儿先说再挂(引导幼儿想好后操作)

(2)根据幼儿操作,集体边点边说,了解其间隔排序的规律,如2个1个、2个1个等

(三)操作实践

【这环节引导幼儿在模拟尝试基础上尝试创造,两个环节铺层递进,共同为目标服务。】

过渡: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这里有许多灯笼需要挂起来,小朋友们来帮忙吧!

1、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关注幼儿用了什么间隔规律来挂灯笼的?提示幼儿坚持一种规律排到底?

(2)指导幼儿对自己用的排序方法,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幼儿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把灯笼挂挂好,不掉下。

2、集体讨论:

(1)你是怎么挂灯笼的?(引导幼儿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谁和他用了一样的办法?

(2)假如接下去还可以挂,应该挂什么灯笼?

(3)有没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序列不一样和用的灯笼不一样均可)

小结:原来只要动脑筋,还能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

3、再次操作:你们想不想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那就试试吧!

(1)引导幼儿用和刚才不一样的规律挂灯笼,并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加强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先想好方法再挂灯笼。

(3)对于挂得快的幼儿引导幼儿边点边唱边检查。

4、讨论

(1)你这次用了什么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集体验证看看是不是和这个小朋友说的一样?

(2)还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吗?看看是什么?(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发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拓展回忆:除了挂灯笼是间隔排排队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间隔排排队?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出去玩的时候找一找会间隔排队的东西,到幼儿园里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数学教案 篇6

1、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性质或用途进行分类,并能用语言简单的描述出来。

1、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篮球、足球、铅笔的图片。

(2)今天篮球来到了火车站,要接她的好朋友。你们看看他的好朋友来了,你能看出谁是篮球的好朋友吗?

2、引导幼儿分组操作,初步感知按照物品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1)教师出示苹果、香蕉、句子、黄瓜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将图片进行分类。

(2)教师出示筷子、碗、盘子、勺子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将图片进行分类。

(3)你知道这些物品里谁和谁是好朋友吗?请帮助他们找一找吧。

(4)请幼儿展示分类的结果,并用语言描述分类的原因。你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

3、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按照物品的性质或用途分类。

教室里好乱啊,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把图书和玩具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来吧。

4、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联系按照物品性质或用途进行分类。

(1)教师将苹果、香蕉、句子、黄瓜、筷子、碗、盘子、勺子的图片发给幼儿,幼儿每人手持一张站好。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找朋友。

(3)请大家找一找跟自己性质或用途相关的.好朋友吧!

(4)教师总结幼儿的活动表现并进行评价。

5、教师指导幼儿操作《趣味数学》,巩固本次活动的内容。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寻找性质和用途相同的物品。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分类活动本是锻炼幼儿的思维判断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结合手脑发展的情况下,有而去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而在分类的时候,要分清物品的性质和用途,然后将性质或用途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活动过程中还体验找朋友的游戏快乐,感受同伴之间的友情。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345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