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示例: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位。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皂荚树的照片。
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到的这棵树是皂荚树,它属于落叶乔木,枝上有刺,叶子呈卵形,开淡黄的花,结荚果,扁平,褐色,可用来洗衣,也可入药。
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一定很想进一步了解皂荚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高大的皂荚树》。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它带给同学们的欢乐与方便,赞美了皂荚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正音。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从读生字。帐(zhàng)、遮(zhē)是翘舌音、皂(zào)、曾(céng)暗平舌音。
3.指名说一说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这和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四)讨论,给课文分段
1.根据我们学校前面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和一年四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两个意思,给课文分段。
2.课文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第二段(第5至10自然段):讲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2.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皂荚树生长在什么位置
3.指名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皂荚树的样子?
作者是怎样写树干、树枝和树叶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朗读第一段。
(六)总结
第一段写了皂荚树的位置和它的样子,使我们认识了皂荚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回忆一下,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第二段
1.想一想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这和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2.根据上述问题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课文结尾那句话的含义。
4.作者写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方便和对同学们的启示。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作者怎样从树干、树叶、果实等方面,联系一年四季生长的不同特点,来观察和描写高大的皂荚树?
(四)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卡片。篷的部首是竹,不是辶,曾下面是一横。
(五)指导用格外、曾经造句
1.指出带有格外、曾经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2.指名用格外、曾经造句,选想好再说。
(六)布置作业
1.把用格外曾经造的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2.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篇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探究实践,了解本文抓住皂荚树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感悟作者借皂荚树抒发的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高大的皂荚树》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无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应该把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有关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因材施教。
2、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读文章的感情上,在对文章的理解上,都不求绝对的统一。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描写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皂荚树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2003年7月
教学地点:
长春市安达小学
教学班级:
四年七班
教学准备:
电脑软件幻灯片
授课类型:
一类课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准字音
1、字音:采取师生换位法处理清楚字音。
皂荚帐篷空地一串串打旋儿轻烟袅袅曾经盛水
2、词义:简单词即可当场解决,复杂词可设为悬念,留在课文中解决。
二、读清课文
1、自由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自然,力求熟练。
2、互相听读:想读给谁听都可以,听者给予正确评价。(5分制)
三、了解内容
1、初步了解:谈知道了哪些内容?什么地方感觉良好?
2、质疑问难: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争取下节课自已解决。
第二课时
引入: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学生提问)敢想敢问是个好孩子,如果你们能自已钻研,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更好了。
敢干吗?(敢!)老师提示一点方法:多认真读,多设身处地想。
学习24自然段。
(一)读课文。
1、自由读,语感听起来要令人舒服。
2、听读,教师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每个人在小组中交流自已欣赏的地方。
(三)各组选代表在班级交流。
1、教师出示本部分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词语: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程序关系较为难理解。看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一串一串串;一层一层层。把这些意思合起来就密密麻麻。从而体会作者用词有序、准确的特点。此部分意思作者出色的描写乃归功于他平时细心的观察。
(对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读写训练落实得水到渠成。此处教学教师还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让他们尝受到成功的愉快,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精讲,采用画图和实际演示配合的方法。
皂荚树好大呀!它的主干粗得六个小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它的枝叶很茂盛,整个小操场差不多都被荫盖住了。具体看,叶片很小,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看上去向绿色的大帐逢。这棵皂荚树你喜欢吗?
(五)教师引读。
(六)带感情朗读。
(七)背诵你喜欢的地方。
三、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学习58自然段。
(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棵高大的皂荚树能为同学们提供哪些方便?
1、如果下小雨,那密密的皂荚叶子会遮住雨水,同学们会照常活动。
2、炎热的夏天,皂荚树能为同学们遮荫,同学们在树下乘凉舒服极了。
3、冬天如果下雪的话,皂荚树的叶子掉到地上,很多很多,又很碎小,多难扫啊!对于以上想法,教师要及时地小结:敢想敢问很好,你的想法是实际的问题,多而小的叶子给同学们的清扫方面是带来了不便,但作者的想法是要赞美皂荚树,故这些问题就不写在文中了,以便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明白了吗?
(二)读文,体会作者如何表达的;汇报,哪些地方表达得好。
词用得好:.
寓意深刻:皂荚树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这种精神是作者赋予的,是他平时多看和多想的结果。
四、讨论学习着深理解
学习910节。
(一)讨论学习。
针对学习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争取自问自答,估计以下三句学生不易理解,讨论时,教师要注意。
1、对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已淋着这两句的理解,采用联系前文的方法。曾经指过去,这里指前文的春夏秋冬,皂荚树是如何为别人服务。启迪是由物所思,向皂荚树学习助人为乐,舍已为人的精神。
2、对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的理解,采用联系全文的方法。一颗种子就是一种精神。生根发芽就是这种精神要发扬光大。
(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二)情境处理。
1、读情境铺垫的语句:轻烟袅袅,褐红色的火苗升起来,映在,引起了我的沉思。通过朗读及想象体会引作者入境,也引读者入境的感人语句。
2、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协助他们,帮他们进行艺术加工,也就是配上适当的音乐,使其效果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艺术感。
五、增加积累注重延伸
(一)积累:好词佳句一
写作方法留心观察描写具体
学习方法联系前文联系全文
自我教育助人为乐舍已为人
(二)练习:
仿文中描写皂荚树外形的部分,练说一段话,内容是自已熟悉的一种植物。
(只说片段,目的是让大多数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着实完成读写训练点。)
(三)作业:
1、把说好的片段回家后写下来。
2、选自已喜欢的好词佳句记载下来。
板书设计:
春天遮阴
高大的皂荚树夏天挡雨
秋天奉献枝叶
冬天取暖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它给同学们的欢乐与方便,赞美了皂荚树无私奉贤的精神。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的阅读探究实践为主,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本文蛛蛛皂荚树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感悟作者借皂荚树书法的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的小朋友活泼聪明好奇心强。本节课学生们大都敢于也善于提问。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固定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应该提高。
四年级上册《高大的皂荚树》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无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应该把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有关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因材施教。
2、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读文章的感情上,在对文章的理解上,都不求绝对的统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描写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皂荚树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2003年7月
教学地点:长春市安达小学
教学班级:四年七班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幻灯片
授课类型:一类课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准字音
1、字音:采取师生换位法处理清楚字音。
皂荚帐篷空地一串串打旋儿轻烟袅袅曾经盛水
2、词义:简单词即可当场解决,复杂词可设为悬念,留在课文中解决。
二、读清课文
1、自由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自然,力求熟练。
2、互相听读:想读给谁听都可以,听者给予正确评价。(5分制)
三、了解内容
1、初步了解:谈知道了哪些内容?什么地方感觉良好?
2、质疑问难: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争取下节课自已解决。
第二课时
引入: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学生提问)敢想敢问是个好孩子,如果你们能自已钻研,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更好了。
敢干吗?(敢!)老师提示一点方法:多认真读,多设身处地想。
学习24自然段。
(一)读课文。
1、自由读,语感听起来要令人舒服。
2、听读,教师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每个人在小组中交流自已欣赏的地方。
(三)各组选代表在班级交流。
1、教师出示本部分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词语: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程序关系较为难理解。看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一串一串串;一层一层层。把这些意思合起来就密密麻麻。从而体会作者用词有序、准确的特点。此部分意思作者出色的描写乃归功于他平时细心的观察。
(对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一读写训练落实得水到渠成。此处教学教师还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让他们尝受到成功的愉快,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精讲,采用画图和实际演示配合的方法。
皂荚树好大呀!它的主干粗得六个小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它的枝叶很茂盛,整个小操场差不多都被荫盖住了。具体看,叶片很小,一串串、一层层、密密麻麻,看上去向绿色的大帐逢。这棵皂荚树你喜欢吗?
(五)教师引读。
(六)带感情朗读。
(七)背诵你喜欢的地方。
三、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学习58自然段。
(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棵高大的皂荚树能为同学们提供哪些方便?
1、如果下小雨,那密密的皂荚叶子会遮住雨水,同学们会照常活动。
2、炎热的夏天,皂荚树能为同学们遮荫,同学们在树下乘凉舒服极了。
3、冬天如果下雪的话,皂荚树的叶子掉到地上,很多很多,又很碎小,多难扫啊!对于以上想法,教师要及时地小结:敢想敢问很好,你的想法是实际的问题,多而小的叶子给同学们的清扫方面是带来了不便,但作者的想法是要赞美皂荚树,故这些问题就不写在文中了,以便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明白了吗?
(二)读文,体会作者如何表达的;汇报,哪些地方表达得好。
词用得好:.
寓意深刻:皂荚树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这种精神是作者赋予的,是他平时多看和多想的结果。
四、讨论学习着深理解
学习910节。
(一)讨论学习。
针对学习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争取自问自答,估计以下三句学生不易理解,讨论时,教师要注意。
1、对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已淋着这两句的理解,采用联系前文的方法。曾经指过去,这里指前文的春夏秋冬,皂荚树是如何为别人服务。启迪是由物所思,向皂荚树学习助人为乐,舍已为人的精神。
2、对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的理解,采用联系全文的方法。一颗种子就是一种精神。生根发芽就是这种精神要发扬光大。
(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二)情境处理。
1、读情境铺垫的语句:轻烟袅袅,褐红色的火苗升起来,映在,引起了我的沉思。通过朗读及想象体会引作者入境,也引读者入境的感人语句。
2、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协助他们,帮他们进行艺术加工,也就是配上适当的音乐,使其效果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艺术感。
五、增加积累注重延伸
(一)积累:好词佳句一
写作方法留心观察描写具体
学习方法联系前文联系全文
自我教育助人为乐舍已为人
(二)练习:
仿文中描写皂荚树外形的部分,练说一段话,内容是自已熟悉的一种植物。
(只说片段,目的是让大多数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着实完成读写训练点。)
(三)作业:
1、把说好的片段回家后写下来。
2、选自已喜欢的好词佳句记载下来。
板书设计:
春天遮阴
高大的皂荚树夏天挡雨
秋天奉献枝叶
冬天取暖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它给同学们的欢乐与方便,赞美了皂荚树无私奉贤的精神。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的阅读探究实践为主,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本文蛛蛛皂荚树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感悟作者借皂荚树书法的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四年级的小朋友活泼聪明好奇心强。本节课学生们大都敢于也善于提问。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固定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应该提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