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减法教案

时间:2023-11-10

减法教案集合。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教师对编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通过了解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诊断课堂问题。那么,如何编写好教案课件呢?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我们特别编辑了“减法教案”,希望这个小技巧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实用,请不要犹豫,将其分享给身边的人吧!

减法教案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关0的加减法》,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环节来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的内容。课题是“有关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及掌握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的认识的拓展,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见过0,知道0表示没有,但对0的其他一些含义了解甚少,有关0的加减法要结合加减法的意义进行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为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境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选择了“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进程的不断进行,我采用了“数学课件、”等直观教具。学法可归纳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1.2.3.4.5这些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之前我们学习了1--5的数字的加减法运算,那么我们的0也是数字,当然也应该参与到加减法的运算当中来,从而引出新课《有关0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有关0的加、减法,利用两只小鸟飞走了、一只小馋猫吃3条鱼、鸟窝图、荷叶上的青蛙情景图引出有关0的加、减法。

1、出示两只小鸟飞走了和一只小馋猫吃3条鱼以及鸟窝图,让学生能列出算式2-2=03-3=0,让学生知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

2、出示荷叶图,让学生能列出算式4+0=4,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加0还等于这个数。

3、设置情景,让学生列出算式5-0=5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看图列式题,教材31页练习六的第2题和第3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

减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A、B、C三类都会),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A、B两类能清楚流利地表达,C类能表达。)。

2.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养成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识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A、B、C都会).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50根小棒(5捆),计数器(2人1个),课业本。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B类学生汇报3道,C类学生汇报6道)13-9= 17-8= 15-9= 14-7= 11-2= 12-6= 72-9= 27-8= 32-5= 2.用竖式计算板书:47-26=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A类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50-26=,这道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观察,个别汇报)’

生1:个位上0-6不够减

生2:前面的是不退位的,后面是退位计算。(板书:退位)怎样计算这道减法算式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50根小棒中减去26根?反馈:

A.用小棒摆一摆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从50根小棒里拿走26根的。(A类学生)上台演示:先摆5捆小棒,表示50,(追问:从5捆小棒里拿去26根,没有单根怎么办?)当演示“拆开1捆时”,(追问: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拆开1捆是几根?)

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和4根,得数就是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还可以怎样算?(演示课件)B.用计数器拨一拨(A类学生)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现在要减去26,(提问:个位上没有算珠,怎么办?)就拨去十位上一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个位上要拨上10个算珠?强调1个十是10个一。)现在就可以拨去十位上的2个算珠和个位上的6个算珠。剩下的算珠就表示50-26的得数,得数是多少?(24)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演示课件)追问:比一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是相同的?(C类学生)C用竖式计算

(1)谈话: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根据刚才的演示,我想,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谁来说说。 (2)板书:演示竖式计算退位减的过程。生:从十位上退1是10。(C类)

可以在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的“·”。(板书:·)你知道这个小点有什么用吗?

然后个位上10减6等于4,4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5退1是4,4再减去2,等于2,2写在十位上。最后的答案就是24(板书:24)集体轻声跟老师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3)这样,我们就通过竖式计算出了此题的得数是24,单位名称是~?口答。(4)提问:你觉得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先减十位,再减个位方便不方便?(如果从十位减起,遇到退位,要将十位上刚写的数擦掉再写比较麻烦)

2教学“试一试”43-27=学生独立完成。抽查两本并反馈。(B类一本,C类一本)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计算过程,B类先说,C类再说)(板书竖式)引导学生明确:从个位算起,个位上3减7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10和个位上原有的3和起来是13,13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十位上,4退1是3,再减去2,等于1,写在十位上。所以最后的答案是16 3)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C类两名学生板演)2.用竖式计算。“想想做做”第2题后四题。(1)独立完成,反馈。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C类)。 3.判断题,下面的竖式对吗?错得改正过来

师: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l)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是十几减几,要细心算对.

(2)从十位上退1后,不要忘记在十位上减去1.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减法教案 篇3

1.用竖式计算。

346-123=423-311=355-89=

356-58=328-124=

2.请把表格填完整。

故事书

文艺书

科技书

图画书

共有/本

257

125

393

221

借出/本

139

174

135

还剩/本

3.草地上有长颈鹿315只,梅花鹿78只。长颈鹿比梅花鹿多多少只

4.(1)一辆自行车比一盏台灯贵多少元

(2)一个电饭煲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答案:

112266298204

2.21986

=237(只)

4.(1)368-67=301(元)(2)337-295=42(元)

减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剪纸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一比谁最聪明了。”

教师和同学们玩猜拳游戏。

“你猜得真不错,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还有这些星星,给谁呢?

“那看谁的表现最好,我就送给谁。”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我们看银幕。”

展示第4张幻片(5+1=6)

展示第5张幻片(1+5=6)

展示第6张幻片(5+1=6,1+5=6)

“现在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根计算棒,然后用你的左手拿1根,右手拿6根,举起手来。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然后放低左手,你还有多少根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根小棒,如果去掉左边手的1根,就剩下右手的6根,所以7-1=6”

“是不是?”

学生说,教师板书:7-1=6

“好,再来,我们把右手放低,还有多少根?谁想到算式?”

学生:“我看到本来(总共)有7根,如果去掉右手的6根,就剩下左手的1根,所以7-6=1”

教师板书“7-6=1”

“好,我们来看影片。”

展示第7,8,9张幻片。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

“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我发现7可以分成1和6,也可以分成6和1。”

(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鼓励,奖星星。)

四、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可以重复展示课题)

“同学们,金色的秋天来到了,树上的叶子飘下来,小海豚在海边看到一些落叶。它在计算有多少张呢?”

展示第10张幻片。

“谁来说一说图意思?”(指名说图意)

“谁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4+2=6,2+4=6

哦,一阵风吹来,把一些树叶吹走了......

展示第11张幻片。怎样列式子?

学生说算式(6-2=4,6-4=2)

好,大家再来看看下面的图画,您能想出两道算式吗?

展示第12张幻片。

展示第13张幻片。

奖星星。

“小朋友们,请你们把书翻到45页,先看图,然后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问:“说愿意把你做得给大家看?”(可以把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及时给予表扬)

通过展示,教师做小结。

“刚才老师看到大家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老师感到很骄傲,那么我问大家,是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或者说,每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呢?”

展示第14张幻片。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问:“还有吗?”(学生可能还说3+3=6,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你说得真好。”奖一颗智慧星。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板书:6-3=3

问:“还有吗?”(可能还说6-3=3,或者说没有了。)

再问:“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做引导)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同学得到了智慧星,请得到星的同学上台来,我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好吗?大家鼓掌。”

“大家看上台的同学和他们得到的星星,你们也想得到智慧星吗?”

“那么,我们翻开书本46页,学写算式,看谁写得好”

(有空余时间,做练习,展示第15张幻片)

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好,请一位同学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说得好,奖你一个星星。好,看中午作业。(投影)

减法教案 篇5

一、背景

5以内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意义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省编义务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这样的: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老师问:5—2=?怎样算?然后师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5可以分成2和3,得出5—2=3。相对来说,由于省却了课堂讨论和多次指名的时间,所以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再经过不同层次的口算练习,达到正确口算的教学目的。但学生在计算时是按老师的方法完成运算,老师向学生提供只有一种可能或一种答案,一题一解,拉着学生按单一的思路进行算法的探索,长期这样训练则容易导致思维僵化,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教材关于5以内减法的教学是另一种形式,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倒数法,5的组成知识和数数法,虽比省编的教学思路有所发散,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和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案例

“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甲:看图数数1,2,3

乙:倒数法:4,3

丙: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丁:因为2+3=5,所以5—2=3

戊: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己:5—3=2,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

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又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毫无疑问肯定要到课后去补,要给学生“开小灶”。而学生由于当堂知识没有当堂消化,做起作业来,也肯定质量不高,交上来批改后又要订正,又要“开小灶”,引起恶性循环。

三、反思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我认为: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

或许同仁们会有更好的办好,我只想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以期抛砖引玉。

减法教案 篇6

《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于海燕(初稿)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金英(修改)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李燕燕(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掌握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图意的过程中,将图意转化成语言表述,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抽象成算式,重点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理解符号意义的能力,对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5各数和加法的基础上,依据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掌握减法的含义及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边打手势边复习2~5的组成。2.填一填

4+□=5□+2=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的组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学习减法的含义1.初步感知减法含义。(1)教师边演示边问:有4个气球,飞了1个,还剩几个?

(2)请全班同学用小圆片代替气球,和老师一起表演。

(3)同桌互相表演一遍。

小结: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初步建立减法概念。

(1)通过点子图和实物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含义。

(2)将实物图和点子图抽象出减法算式。5-1=4

(3)识减号和减法算式。

(4)学习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小结:我们在写减法算式时,从几个里去掉一部分,就在减号前面写几,去掉了几就在减号后面写几,还剩下几个,就在等号后面写几。

3.体会图意与减法算式的一致性。

教学第26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1)有5把铁锹,拿走了1把,还剩4把。(2)有4块饼干,拿走2块。还剩2块。(3)有3只纸鹤,拿走了2只,还剩1只。有3个学生,跑走了2个,还剩1个。有3个学生,有2个男生,有1个女生

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三幅图,都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所以都是用减法来计算的。【设计意图】在减法含义的教学活动教学中,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与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法的含义。

(三)探究减法的口算方法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

(1)课件出示第27页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图意。(2)要想知道还剩几只松鼠怎么列式?

(二)探讨5-3=的口算方法。

(1)讨论:5-3等于几?你怎么算出2的?预设一:从被减数开始倒着数3个。预设二:根据数的分与合。预设三:用加法想减法的方法。(2)小结算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掌握看图说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的方法。探究5-3等于几的口算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选择不同的口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

1.划一划、填一填。(教材第27页做一做2)

2.依据算式涂一涂,填一填。(教材第27页做一做3)

3.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教材第27页做一做1)(1)

①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②谁能列式计算?(2)

①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②谁能列式计算?

(3)对比两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练习,完善5以内的口算减法。设计不同的口算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个练习不但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列式计算的方法,而且用对比的环节让学生感受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那个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今天学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说一说在生活中有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减法教案 篇7

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中卫九小张艳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2.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4面小红旗,圆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4面小红旗)今天老师要把其中的1面小红旗奖给昨天写作业最认真的小红同学。

请小红上台领取小红旗。

师:根据刚才的情境,同学们能提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老师手上还剩几面小红旗?二.探究新知1.减法的认识。

老师课件演示“4个气球飞走1个”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两句?

生答:老师手上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问:“飞走”还可以怎样说?生:“飞走”还可以说“去掉”。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问: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怎么知道的?全班汇报交流。

生: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还剩3个。

师: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个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教师用手势配合“去掉”)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减法也有它的运算符号(教师介绍减号),那么这道算式怎样写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一共有4个气球,“4”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1个,“1”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即4-1=3。

问:这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一试?读作:4减1等于3。

问:根据之前的演示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用4-1=3表示呢?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显示:有5只小松鼠在一块儿玩耍,后来跑了3只。老师引导:你能根据课件显示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问:要求还有几只?用什么计算?为什么?怎么列式?生说师板书:5-3想一想: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不同算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学具,并让学生看着算式,边摆边说过程。2.教材第27页“做一做”。

第1题: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算出得数。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第2题:是借助操作进行计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照着例子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画线的。

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4-1=3读作:4减1等于35-3=2减号

减法

(5可以分成3和2)3

减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页例9、例10

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习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10个一是(),13个十是()

10个百是(),3个千是()

(学生口答)

2、观察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1000、20xx、3000、4000、5000。

第二组100、200、300、400、1500。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数字是整千整百数。我们今天就去学一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好不好?(揭入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五一,乐佳广场搞特价,张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xx元。你们帮他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好不好?

(课件出示电冰箱20xx元,电视机1000元)

1)要算出张爷爷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1000+20xx=()元

1个千加2个千是()个千,就是()。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再得数。

[(鼓励学生用其它的算法,课件出示:例如:10个百和20个百相加是30个百,也就是3000。)]

2)那你对这幅图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呢?

谁会列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出示:20xx-1000=1000元。

2个千减1个千是()个千,就是()。

20个百减10个百是()个百,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例10

1)老师有50、80和130这三个数字,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数字,编上一个加减和一个减法,并且每个算式都必须有这三个数学,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同桌讨论,想想应该怎么算?然后给学生分发50、80、130数学卡片,让他们自己上台来组成算式,并说出算法。)

2)课件出示: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

三、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900+600=1500-600=

(学生自己完成,并说算法,集体校正)

2、做一做

课件出示82页第1、2题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抽部分题让学生讲讲“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2、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整千整百的加减算式。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课本83页,练习十七、1、2题。

减法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

四、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卡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常规训练(口算)

11—6= 16—8= 12—5= 13—7= 17-8= 16—9=

8+20= 7+30= 35-20= 76-40= 46-5= 36—4=

(师:46-5= 36—4=这两题边口答边让学生说算理,并把这两题贴在黑板上)

2、揭示课题:教师指着46-5=41 36—4=32 说这是我们昨天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问:做这些题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会答:应该用个位上的数去减一位数,所得的差再加整十数。)对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应该用个位上的数去减一位数,所得的差再加整十数。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加法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新旧知识的迁移,特别是复习两位数的减一位数的方法,为学生学习两位数的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退位”做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

(1)教师谈话:请看大屏幕(出示67页的情境图),上节课同学们解决了小明和小红在买玩具中遇到的部分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解决他们在买玩具中遇到的问题。课件出示68页的情境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一辆小汽车15元,一辆赛车36元)我们来听一下小明在说什么?小明已经有了8元钱,他想买一个36元的玩具赛车,他还要再攒多少元钱?攒是什么意思?并夸小明把平时的钱存起来,是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怎么列算式?

(2)请你说怎么列算式。你说,是这样想的请举手,要求他还要再攒多少元钱就是用36—8=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设计意图:从教师的谈话中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并从问题中很自然的引出36—8的减法算式,还进行了德育教育。)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1)观察算式特点,构建认知冲突。

师:36—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这也是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么减呢?(学生答:用个位上的6减8)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咦个位上的6减8真不够减怎么办呢?你们可以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请小棒帮帮忙。

(设计意图:学生发现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既反映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和关键,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

(2)教师先说操作要求,再让学生摆一摆、拿一拿、算一算、说一说。

(3)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多种算法。

36-8得多少?谁能上来把你的摆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摆法,并结合学生的摆法整理出算法。

①从6根里拿走8根不够拿,从3捆里拆开一捆是10根,先从10根里拿走8根还剩2根,再和剩下的26根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先算10-8=2,再算2+26=28。

②从6根里拿走8根不够拿,从3捆里拆开一捆是10根和6根合在一起是16根,从16根里拿走8根还剩8根,再与2捆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8+20=28。

……

(4)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小结两位数减一位数方法:实际上这些方法,都是因为从6根里拿走8根不够拿,都是从3捆里拆开一捆是10根,也就是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从3个十里退一个十还剩2个十,只是有的是从10先从10根里拿走8根还剩2根,再和剩下的26根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先算10-8=2,再算2+26=28,有的是从16根里拿走8根还剩8根,再与2捆合起来是28根,也就是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8+20=28。

(5)引导观察,感知退位,并再次揭示课题(退位)。

①观察36—8计算出结果后,十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十位上为什么减少了1?(学生会说: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从3个十里退一个十还剩2个十,所以十位上减少了1)

②教师说明:像这样的两位数的减一位数是和昨天学的不一样(指着46-5=41 36—4=32),昨天学的是个位上的数够减,而今天学的不够减,像这样的两位数的减一位数是退位减法(在36—8=28的旁边板书退位)计算这样的题时,要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退一当做十,可以先用10减一位数,再加剩下的数,也可以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一位数,然后加剩下的整十数,同时要记住十位上的数必须少一。

(设计意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关键点入手,引导学生在“摆一摆、拿一拿、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感受其与不退位减法的差别,特别是通过对算式的前后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退位”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巩固应用。

1、拿小棒的游戏。

在课件上摆出42根小棒,问:拿走5根还剩几捆几根?你是怎么想的? 在课件上摆出53根小棒,问:拿走9根还剩几捆几根?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从拿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注重了从直观到抽象。)

2、完成教材6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独立做,反馈时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3、对比练习。

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反馈时对其中的一列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 41—1=

35—6= 41—6=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体现算法的不同,强化退位减法的算理与算法。)

4、游戏:摘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27、46、19。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你学的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呢?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69页的第5题。

减法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张饼平均切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其中的1块,妈妈吃了张饼。

1.自主探究。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性地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列式解答。

2.沟通旧知。

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关系?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

3.揭示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出示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板书:

1.探究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请试一试。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在学具上涂一涂、画一画验证计算结果。

(2)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教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为什么分母没发生改变?分子又是怎样得到的?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发现: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都是。所以,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它们的和等于4个,也就是。

方法二:。

教师:观察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计算。

引导: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适用性方面不如上述的方法。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3)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深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进行了铺垫。同时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理解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

2.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出示问题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板书:

思考:和可以直接相减吗?为什么?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反馈,分析算理。

教师:计算时为什么分母不变?计算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

(3)引导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3.归纳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1)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同时,总结归纳出计算法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1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第2题。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3.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变式题,无论思维方式、解题角度、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同时,再次沟通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如何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五)随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3、4、5题。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1905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