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飞回来了--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3.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朱鹮。
朱鹮:鸟类的一科,身体大,嘴细长而弯曲,腿长,生活在水边。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光和伙伴们带领科学考察队的叔叔们寻找朱鹮并精心养护的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先讲小光遇到几位寻找朱鹮的考察队员,然后和小伙伴们带领叔叔们寻找来鹮,最后讲他们终于找到了朱鹮并认真观察,精心养护它们)
2.朱鹮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3.小光和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4.讨论: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从保护里野生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方面来谈感受)
(五)总结、扩展
经过小光的小伙伴们以及考察队员叔叔们的努力,使得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朱鹮得以生存、繁衍下来,那么在当今的社会中,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应做点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野生动物的资料,图片、向人们宣传并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它们,保护生态环境。
(七)板书设计
16朱鹮飞回来了
一、巧遇考察队员
二、寻找朱鹮
三、养护朱鹮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教师能培养学生通过查阅图书、网络等搜集有关朱鹮的信息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再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阅读顺序,并引导学生抓住发现并保护朱鹮这一重点内容,从而体会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珍爱之情。
《朱鹮飞回来了》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鹤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鹩的经过,培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一组数字:1=1;1=8760;1=?
1=l,表示每一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1=8760,告诉我们一年里有8760种物种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消失。l=?你们知道一只熊猫的价格吗?猜猜?(学生自由发言)熊猫是无价的。在我国陕西秦岭一带,有一种鸟,它的数量比熊猫还要少,它比熊猫还要珍贵,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谈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3.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投影出示)
(1)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幸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提醒学生可以找有关时间的词语。)
先介绍了小光巧遇科考队员,并得知他们此行是为了寻找珍稀的朱鹩;再讲在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科考队员发现了朱鹩,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最后讲陕西省洋县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朱期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词句概括。(板书)
(1)积极发动
(2)耐心寻找
(3)全力保护
3.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鹩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谈?
指导朗读。
(1)积极发动部分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抓住小光和小胖子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他们的天真可爱和热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2)耐心寻找部分要读出他们的忍耐和发现朱朝后的喜悦,体会他们对朱鹩的珍爱。
(3)全力保护部分,品味描写他们对小朱鹩悉心照顾的句子,体会他们对朱鹊无比珍爱的感情。
(五)、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已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交流查找的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他们找到的有关资料。
(七)、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巩同生字。
2.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热门教案】 朱鹮飞回来了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
教材分析:
《朱鹮飞回来了》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支科考队在秦岭山脉的大山里,依靠当地群众寻找到濒临绝迹的朱鹮,并想方设法保护朱鹮,是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内顺利繁衍,健康成长的事,表达了人类渴望濒临绝迹的珍稀动物能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内容浅显,中心意思不难把握;虽然表面上似乎与大多数人无关,实际上却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有较强的质疑能力,愿意参与讨论,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鹤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鹩的经过,培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一组数字:1=1;1=8760;1=?
1=l,表示每一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1=8760,告诉我们一年里有8760种物种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消失。l=?你们知道一只熊猫的价格吗?猜猜?(学生自由发言)熊猫是无价的。在我国陕西秦岭一带,有一种鸟,它的数量比熊猫还要少,它比熊猫还要珍贵,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谈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3.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课件出示)
(1)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幸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提醒学生可以找有关时间的词语。)
先介绍了小光巧遇科考队员,并得知他们此行是为了寻找珍稀的朱鹩;再讲在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科考队员发现了朱鹩,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最后讲陕西省洋县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朱期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词句概括。(板书)
(1)积极发动
(2)耐心寻找
(3)全力保护
3.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鹩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谈?
指导朗读。
(1)“积极发动”部分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抓住小光和小胖子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他们的天真可爱和热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2)“耐心寻找”部分要读出他们的“忍耐”和发现朱朝后的喜悦,体会他们对朱鹩的珍爱。
(3)“全力保护”部分,品味描写他们对小朱鹮悉心照顾的句子,体会他们对朱鹮无比珍爱的感情。
(五)、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已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交流查找的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他们找到的有关资料。
师课件出示文字及朱鹮的图片资料,做以补充。
(七)、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毁灭了动物,终将毁灭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课堂练习:复习巩同生字。
作业安排:
1、抄写文中或课外收集的描写朱鹮的有关句子。
2、据文中描写画一幅朱鹮的画,旁边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附录:
朱鹮: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
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 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 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自我问答:
如何激发学生对朱鹮的喜爱之情?
通过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朱鹮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朱鹮有个不错的印象,接着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小光他们对朱鹮的保护,从他们的行动中中再次感受朱鹮的美丽可爱,惹人喜爱。最后在交流资料中,从图片中直观感受朱鹮的美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朱鹮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朱鹮飞回来了*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3.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朱鹮。
朱鹮:鸟类的一科,身体大,嘴细长而弯曲,腿长,生活在水边。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光和伙伴们带领科学考察队的叔叔们寻找朱鹮并精心养护的事)
(四)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先讲小光遇到几位寻找朱鹮的考察队员,然后和小伙伴们带领叔叔们寻找来鹮,最后讲他们终于找到了朱鹮并认真观察,精心养护它们)
2.朱鹮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
3.小光和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4.讨论: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从保护里野生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方面来谈感受)
(五)总结、扩展
经过小光的小伙伴们以及考察队员叔叔们的努力,使得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朱鹮得以生存、繁衍下来,那么在当今的社会中,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应做点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野生动物的资料,图片、向人们宣传并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它们,保护生态环境。
(七)板书设计
16朱鹮飞回来了
一、巧遇考察队员
二、寻找朱鹮
三、养护朱鹮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教师能培养学生通过查阅图书、网络等搜集有关朱鹮的信息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再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阅读顺序,并引导学生抓住发现并保护朱鹮这一重点内容,从而体会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珍爱之情。
四年级上册《朱鹮飞回来了》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鹤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鹩的经过,培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一组数字:1=1;1=8760;1=?
1=l,表示每一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1=8760,告诉我们一年里有8760种物种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消失。l=?你们知道一只熊猫的价格吗?猜猜?(学生自由发言)熊猫是无价的。在我国陕西秦岭一带,有一种鸟,它的数量比熊猫还要少,它比熊猫还要珍贵,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谈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3.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投影出示)
(1)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幸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提醒学生可以找有关时间的词语。)
先介绍了小光巧遇科考队员,并得知他们此行是为了寻找珍稀的朱鹩;再讲在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科考队员发现了朱鹩,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最后讲陕西省洋县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朱期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词句概括。(板书)
(1)积极发动
(2)耐心寻找
(3)全力保护
3.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鹩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谈?
指导朗读。
(1)积极发动部分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抓住小光和小胖子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他们的天真可爱和热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2)耐心寻找部分要读出他们的忍耐和发现朱朝后的喜悦,体会他们对朱鹩的珍爱。
(3)全力保护部分,品味描写他们对小朱鹩悉心照顾的句子,体会他们对朱鹊无比珍爱的感情。
(五)、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已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交流查找的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他们找到的有关资料。
(七)、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巩同生字。
2.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朱鹮飞回来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鹤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鹩的经过,培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一组数字:1=1;1=8760;1=?
1=l,表示每一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1=8760,告诉我们一年里有8760种物种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消失。l=?你们知道一只熊猫的价格吗?猜猜?(学生自由发言)熊猫是无价的。在我国陕西秦岭一带,有一种鸟,它的数量比熊猫还要少,它比熊猫还要珍贵,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谈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3.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投影出示)
(1)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幸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提醒学生可以找有关时间的词语。)
先介绍了小光巧遇科考队员,并得知他们此行是为了寻找珍稀的朱鹩;再讲在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科考队员发现了朱鹩,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最后讲陕西省洋县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成群的朱期在那里快乐地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鹩都做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词句概括。(板书)
(1)积极发动
(2)耐心寻找
(3)全力保护
3.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鹩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谈?
指导朗读。
(1)积极发动部分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抓住小光和小胖子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他们的天真可爱和热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2)耐心寻找部分要读出他们的忍耐和发现朱朝后的喜悦,体会他们对朱鹩的珍爱。
(3)全力保护部分,品味描写他们对小朱鹩悉心照顾的句子,体会他们对朱鹊无比珍爱的感情。
(五)、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已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交流查找的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他们找到的有关资料。
(七)、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巩同生字。
2.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西瓜皮回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几段话。
2.懂得遵守公共道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揭示课题。(3分)
(1)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一篇看图作文《西瓜皮回来了》。(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西瓜皮是怎么回来的;为什么说西瓜皮回来了。)
2.整体感知。(5分)
(1)出示三幅图,看图思考:这三幅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说。
(一天放学回家,芳芳走过一幢房子的窗口时,被窗内扔出的西瓜皮砸到了头上。于是,她把西瓜皮放进塑料袋里,放在门口,并写了一张纸条,帖在门上,敲了敲门走了。小强打开门看到了西瓜皮和纸条,知道了不能乱扔东西。)
3.学习课文。(3分)
(1)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指名说。
(3)出示要求,齐读。
4.分组看图,说说图意。(20分)
(1)出示第一幅图。
看图,同桌讨论:芳芳走过一幢房子的窗口,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说。
(2)出示第二幅图。
看图,讨论:芳芳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指名说。
(3)出示第三幅图。
看图,讨论:扔西瓜皮的小强发现了什么?他又会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指名说。
(4)出示三幅图。
连起来说说三幅图。
分小组说。
推荐一名说的较好的同学说。
交流,评议。
5.学生开始写作文,教师巡回指导。(9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作文,对作文的难点进行重点交流和评议。
教学过程:
1.学生完成作文。
2.指名读作文。
(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一名。)
3.交流,评议。
评议的要求:是否按要求发挥想象,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写完整。
4.学生修改作文。
5.抄写作文。
《西瓜皮回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并发挥想像,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几段话。
2、懂得遵守公共道德。
二、教学重点
想像芳芳被西瓜皮砸到后的想法、做法,以及小强发现西瓜皮回来以后的想法、做法。
三、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理解图意后想像的内容。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要求,看图观察和思考,明确作文的内容,理清思路,开始作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课件中的3幅图画(可用投影片展示),请同学仔细观察图画,思考图画主要讲了什么事;
(2)学习教材一部分,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导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
怎样把图画上反映的这件事写清楚呢?首先要细心观察图画内容。
(1)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画中芳芳的动作、神态,以及从窗口扔出来的西瓜皮。想一想,芳芳走过一幢房子的窗口,发生了什么事?
(2)仔细观察第2、3幅图上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画面上背景的变化。想一想,芳芳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又是怎么做的?
(3)仔细观察第3幅图上小强的神态、动作,想一想,扔西瓜皮的小强发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3、指导口头作文。
(1)学生准备口头作文;
(2)教师再次强调这次作文的要求;
(3)指导优等生口头作文,集体评议:是否理解图意,语言是否通顺,意思是否连贯;
(4)同桌互说,相互评议。
(5)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基本完成作文,对作文的难点进行重点交流和评议。
(二)教学过程
1、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导当堂书面作文。
(1)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写写芳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碰到一件什么事?
第二部分:写写芳芳做了哪些事情,以及小强发现西瓜皮回来以后的想法、做法。
(1)芳芳被西瓜皮砸到后,怎么想;
(2)根据想的内容,写写芳芳做了哪些事;
(3)小强发现回来的西瓜皮的神态、动作以及心里的想法。
第三部分:写结尾。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有条件者,指定一学生写在电脑上)。
(4)指名一学生读作文(或看电脑上的作文),集体评议。
(5)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雪猴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雪猴与边防战土友好相处的描述,展示了雪猴的聪明、可爱,反映了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的高尚情操。
具体、细致描写雪猴的特点和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故事,并在字里行间表达边防战士对大自然、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根据课文特点,从对聪明、可爱的雪猴以及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应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自己体会和在合作学习中交流体会,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借助阅读提示学习课文,也可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的方式学习课文。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检查学生是否抓住了重点语句,是否理解了思想内容。
2.在自读和讨论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时,老师应提示学生既要从课文描述的具体事实中找原因,也要展开想象,从其他方面找原因。雪猴聪明、可爱,和边防军人友好相处,课文描写了下面的事实。
(1)热情、好客、有礼貌。每当边防哨所来了客人,雪猴当天就送来了小礼物。
(2)模仿性强。模仿边防战士出操、洗脸刷牙、上课。雪猴也按号音起身,攀枝欢跳,飞身跃林,开始做早操。猴儿也一齐拥到水边,用爪手捧水抹抹脸,把脚趾伸到嘴里掏掏。战士们上课,它们也会不远不近地学着战士们席地而坐,凝神听讲。
(3)懂得体贴。一次,一个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首先奔上去的竟是猴儿。它们把那个战士围得严严实实,又蹦又跳,用它们特有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同情。
(4)有灵性,能预报天气。一次,我们采访归来在途中休息,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催我们快。
在比较充分地感知雪猴对边防战士友好的基础上,想想、议议边防战士对雪猴的态度:假如边防战士厌烦它们,驱赶它们,甚至捕杀它们,雪猴仍然会那么友好吗?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边防战士爱护雪猴的情景,让同学们认识到,雪猴的友好,源于边防战士对它们友好,从而认识到要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3.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开拓思路:(1)你想对雪猴说什么?(2)你想对边防战士说什么?(3)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你受到什么启发?
4.课文写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的基调应是轻松的、活泼的,朗读雪猴预报天气的部分,语气上要有变化,让人感受到暴雨前的紧张气氛。
5.课后,可布置学生找一些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
教学设计示例
11.雪猴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述:在我国云南边境,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动物雪猴,它是边防战士的好朋友。
2.板书雪猴
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雪猴有哪些特点?
2.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借助工具书,自己读通课文,针对自学提示,边读边想边勾画,为小组合作研讨作准备。)
三、合作研讨
1.组内交换看法,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组长加以归纳、整理。
2.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意见
(1)短文写了雪猴哪些特点:
①文中二、三自然段中桌子上多了一小把香蕉,回头看了我一眼,点点头,闪进,蹿到等词句,写出了雪猴通人性,行动灵活、迅速的特点。身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形象地描绘出了雪猴的外形特点。
②文中四、五自然段中,通过早操,捧水抹脸,用脚趾在嘴里掏掏学军人洗脸刷牙,操练时蹲在枝头观赏,咧嘴龇牙地为军人鼓劲叫好,在一旁摹仿以及学着战士席地而坐,凝神听讲,只有身上不舒服时才搔一搔等特有的动作,生动地描绘了雪猴善于摹仿,通人性,有感情。
③文中第六自然段中,作者采访归来在草地上聊天,突然,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它们有的有的有的左蹦右跳,扯着嗓子乱叫的描述,写出了雪猴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的特点。
(2)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
(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进行归纳,然后完成表格的填写,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友好感情。)
(3)点拨:除了这些描写,课文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文第六自然段中写我在草地上聊天,雪猴在暴雨、冰雹到来之前向我报警这一事例,也反映了雪猴对边防军人的真挚情感。)
军人
雪猴
出操
洗脸刷牙
操练
从单杠上摔下来
上课
(4)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
(5)结合课文内容谈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教育、表达方法等方面畅所欲言。)
(如:学习边防军人自觉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尚情操。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生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延伸拓展
课余时间,找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雪
语文教案示例--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过程,尝试写一篇游记。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游记,感受作者的写法及感情。
教案点评:
教师由课题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合作解决,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搜集有关介绍金华双龙洞的资料,可阅读课外书刊,也可上网浏览。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担当小导游。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