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优秀模板

时间:2022-03-02 人生加减法 胎教加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05~106页。教学目标:1、探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能主动地参与探究,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教学过程: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生2:小明吃了这蛋糕的,妹妹吃了这个蛋糕的,弟弟吃了这块蛋糕的。生3:里面有2个。生4:2个是。生5:里面有3个,3个是。……〔设计意图:从身边的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复习旧识,为知识迅速迁移做好准备。〕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小明和妹妹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生2:小明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生3:妹妹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生4:小明比妹妹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生5:小明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生6:妹妹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生7: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生8:蛋糕还剩几分之几?---……师:大家能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吗?〔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让学生把算式进行分类,为新课的研究指明方向。〕二、猜想在探究中验证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选择:+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然后再想一想为什么?(提示: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涂上红色,再把它的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汇报。⑴从图上看结果是。⑵是3个,是2个,3个加上2个是5个,也就是。请你来总结:你认为简单的分数加法要注意什么?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选择:-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理由。从上面的算式中选择1、2道,并算出结果。〔设计意图: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利亚曾经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课堂上适时让学生合理猜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本节课教师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是多少?再进行合作讨论验证猜想。学生经历了从“合理猜想”到“小心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三、知识在练习中刷新1、口算:+=-=+=-=-=+=2、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分组比赛,看哪组挑得多。每组选一名代表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卡片上)(,,,,,,,,,,,,)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并改正。⑴+==⑵-===1⑶--==18⑷+==14、据统计,我班在校民乐队中演奏各类乐器的人数在民乐队总人数的情况如图。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分数加法或者减法算式,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并计算出结果。5、考考你:下面的题有几种填法?+

jk251.cOm扩展阅读

以内的加减法复习优秀模板


课题

总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课时教学目标

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

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一步计算复习

1、口算(先让学生完成书上p98页的口算)

14-516-913-412-811-615-7

25+347-534+2025+847-968-50

其中挑选出典型的口算要求学生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以后要注意什么?

2、游戏:跷跷板(让学生用手臂当跷跷板)

34+54056—303028+925+435—535—6

每做一题,问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3、是哭是笑:55+7=5224+5=3987-9=8832-10=22

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4、第7题要求:(1)指名一位学生读题,全班做题。

(2)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同桌两人你问我答或者说我问你答。

师小结: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之前我们复习的是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接下来我们要复习二步计算的题目: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

二、两步计算复习

1、第6题(生先做)

83-20+560+14-748-9-923+9+10

要求:独立计算,算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2、解决问题:

1、小刚,小明和小芳在跳绳,小刚跳了40下,小明跳了30下,小芳跳了30下,三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2、一本书有98页,小红第一天看了30页,第二天看了20页,还剩多少页没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的?要注意什么?

3、小老师:

停车场上有45辆汽车,先开走了5辆,后来又开走了8辆,一共开走了几辆汽车?

4、聪明题:

1,奶奶57岁,妈妈34岁,我6岁,请问再过几年三人的年龄加起来是100岁?

2,一根木棒长60厘米,另一根长40厘米,如果把两根木帮套接起来(如下图),接起来后长多少厘米?

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简单计算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式题。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交流简便方法时帮助学生理解“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

二、复习引入新授

1、出示试题

我国有两栖动物274种,爬行动物399种。

(1)估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计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学生读题,谈算理

(1)提出第(1)题,学生进行估算时重点交流估算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生1:274大约是300,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700种。

生2: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670种。

生3:两类动物不到700种。

(2)提出第(2)小题,学生进行计算

思考: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

我班学奥数的同学会想到加上400后在减去1,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减去1?

2、学生讨论问题

3、汇报交流

因为第一步多加了1所以第二步要减去1。(多找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所悟出的道理)

4、出示减法题:371-98

要求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加上2。

理由:因为第一步多减了2所以第二步要加上2。

师小结: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是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板书:简便算法

通过上面的两道简便算法题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

二、练习巩固

1、提问题,并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大家解答。

2、先估算,在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简便算法。

以内加减法复习优秀模板


练习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复习计算顺序

2、复习计算方法,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3+1+46+1+21+3+610-3-7

7+2-18-3+45+2+33+0+7

10-2-510-3-68+2-35+1+4

3+2+28-1-49-3-210-7+2

4+4+14+1+52+3+210-5-5

二、练习

1、每天早上上班老师要坐车,在车上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咱们去看吧。

课件出示:公共汽车图

一辆车上坐了4人,先上了3个人,又上了2人,现在有几人?

看看下来了几个人?是从哪里下来的?又上了几个人?

2、你能说出完整的图意吗?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原来咱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啊,以后你们要更仔细地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3、你会列算式吗?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排第()

2、94

□5□□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4、()、()、()、8

(2)8、()、6、()、()、()

(3)2、4、()、8、()

(4)1、3、()、()、9

四、游戏

出示纸牌,3人一组,各出一张牌,或加或减算出得数为14,即赢。看谁赢的牌多

回顾整理万以内数加减法优秀模板


课型

复习课

1、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32+47546+217497+139580-200912-804603-205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说:●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二、比较深化加深理解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837—205329+182306—97(指3名同学板演)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可能说: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2、开放题: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342-12=21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习,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导学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彩笔、正方形纸片(同样大的)、练习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激趣:

师:“玩过折纸吗?在折纸当中我们也可以学到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大家把你们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拿出来,取出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折一折,涂一涂

生折纸涂色,师巡视。

3、生汇报折纸与涂色情况及表示的分数是多少?(及时表扬奖励)

4、幻灯片显示学生折纸与涂色情况(老师这收集了一些同学们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请一个同学快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

4、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

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任意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师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想一想,根

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同分母与异分母两类)

5、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这些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加

出示例题: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小红用了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学生提出问题)

(1)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生自主尝试(先估,再计算,板演)

(2)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生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汇报质疑:(生生互动)

在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师:(站出来提示)能不能用你们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来折一折,先拿一张折1/2,再拿一张折1/4,两张合起来看看。

生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用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总结:一种用折纸的方法算,一种用通分。

2、异分母分数相减

例题出示: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师:异分母分数相减你们会计算吗?

(同样用能通分的方法)

3、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方法。

4、师小结:(出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看图填一填

2、小小神算手

3、火眼金睛(连线)

4、解方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如果给同学一个温馨小提示的话你想说点什么?

五、课后延伸:(作业)

1、学生一开始列的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

2、小红与小明在相同的时间内阅读一张少儿报纸,小红看了这张报纸的3/5,小明看了这张报纸的13/20,谁的阅读速度快一些?多看了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优秀教案推荐


课时:1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信息窗一

课型

新授课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出示信息图]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2、师: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估算:179≈180364≈360179+364≈540(棵)2)口算:100+300=40070+60=1309+4=13130+13=143143+400=543(棵)3)笔算:179+364=543(棵)179+364543让学生板书竖式,通过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出算理及算法。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3、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全班交流做法。4、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的总结。5、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师: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1)估算:435≈440276≈280435-276≈160(棵)2)用学具摆一摆3)笔算:435-276=159(棵)435-276159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6、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学生汇报做法。师: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活动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2、看图填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位互相商量一下,弄懂图意再做题。然后全班交流做法。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265+45=310(块)350-178=172(米)265-45=220(块)3、自主练习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根据学生整理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独立解决。全班交流。3、找规律,填一填。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填写,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做法。活动四:归纳总结,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第二课时活动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今天我们用新学的知识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活动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1、师: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出在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师:今天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这些方面的错误。2、用竖式计算234-267=564+342=168+743=657-489=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师:在做题的时候,你都注意了什么?3、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弄懂题意,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比较估计结果和准确结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估计的用途,最后小组内交流。4、小游戏:1)每个人掷三个骰子,根据掷出的数字写出一个三位数;2)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进行加减法计算。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长分好工,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任务完成的好。小组汇报,并进行评价。5、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先让学生自己分类整理图中的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自己解决,最后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活动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的策略,就是要找出到珍禽馆一共有几条路,每条路是多少米,然后通过比较再回答问题。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进行解决。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案精选篇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61-30+15

75-46+31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课后反馈:

加减法估算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

(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小结: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391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