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将进酒教案

时间:2024-03-06

将进酒教案实用8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制作完整的教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的“将进酒教案”相关的信息,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启示请将它好好收藏起来!

将进酒教案【篇1】

将进酒语言教案:探索李白《将进酒》的意境与修辞手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李白《将进酒》的意境与主题;

2.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通过朗读、合作探究与讨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将进酒》的意境与主题,并掌握相关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与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与修辞。

三、教学准备

1. 李白《将进酒》的诗歌原文与翻译;

2. 各种修辞手法的例子与解释;

3.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与预习 (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述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李白与他的诗歌创作;

2. 提问学生对“将进酒”这个词组的理解与联想;

3. 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呈现他们对诗歌主题与意境的预测。

步骤二:诗歌欣赏与分析 (20分钟)

1. 提供《将进酒》的诗歌原文与翻译,由学生轮流朗读;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并探究诗歌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修辞手法解析与案例分析 (20分钟)

1. 给出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例子;

2. 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并在诗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3. 每组呈现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互相讨论与评价。

步骤四:诗歌意境讨论与展示(30分钟)

1. 分组探究与讨论《将进酒》的意境与主题;

2. 要求每组选择一个意境并用诗歌中的词句展示;

3. 每组呈现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互动分享。

步骤五:综合训练与小结 (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与分析;

2.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将进酒》的意境与修辞手法;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强调学生的收获与提高。

五、教学特色与评价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修辞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将进酒》这一经典诗歌,帮助学生领略李白的豪情壮志与艺术造诣。通过合作探究与讨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与修辞,并通过展示与分享的方式提升其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课后的进一步阅读与分析,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与诗歌鉴赏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并提高他们的修辞技巧与文学素养。

将进酒教案【篇2】

一、导入 新课。

在中国文学,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 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 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将进酒教案【篇3】

客 中 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临路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 ——《东武吟》

将进酒教案【篇4】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能朗诵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题解背景

1、作者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 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

②拿

③扶持

④带兵的人

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四、听朗读,正音

五、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七、诗歌赏析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愤慨

4、作者表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偏偏选陈思王为例?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5、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八、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九、《将进酒》测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

3、与君歌一曲。歌:唱。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诗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表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三)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四)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

A、诗人怀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十、拓展延伸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这是谁的诗,他们对李白饮酒过度持何态度?

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和李云龙见面时的第一句话。

出自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两人虽然相差11岁,且性格炯异,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仅《李太白全集》中就收录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1首。《不见》中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又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现世学者郭沫若由“腐胁疾”得到启发,从医学角度进行研究推测,认为李白六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决计从军,可惜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归。此为“腐胁疾”之初期,当是脓胸症。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涂。

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背诵这首诗

2、鉴赏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将进酒》就是其 中的一首。

天宝年间,李白初到长安,唐玄宗闻其诗名,曾召李白进宫赋诗赞美杨贵妃,但李白鄙视杨贵妃、高力士的为人,两人以李白诗中有“飞燕”故,谗害李白,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在河南安微一带游历,此诗当写于那个时候。

二、题解: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怀。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自创新意,跳出了前人的窠臼,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三、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四、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五、整体把握:

1、第一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① 起兴:思考: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 这两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慷慨悲伤)

③ 入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中“得意”指的是什么?(“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好友相聚,这种感情是真实、高尚豪放的)

④ 在饮酒欢乐中,表现出李白的什么心理品质?(豪迈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学生朗读背诵这一段。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抽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理清第二段的结构、大意。

1、举杯劝酒。

2、劝酒辞:歌一曲。

①“与君……”:脱口而出,可见豪放不羁。

② 提问:劝酒辞可分为几层意思?

三层:⑴

主旨句: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⑵ 列举古往今来贤才不得用的现象,表达作者的愤激之情。

思考:① 圣贤指的是哪些人呢?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孟子、屈原、贾谊之流。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屈原、贾谊,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②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什么?

(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③ 李白为什么单单点名写曹植?

(才华、遭遇相同,用以自况。)

⑶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3、小结第二段:对权贵的鄙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4、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并抽查。

1、举杯劝酒

① 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蔑视、否定

三、鉴赏:

① 对豪门权贵的鄙视,以及对他们营私结党、排斥贤能,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1、思想内容:

② 流露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有积极用世的想法,又有借酒浇愁的消极行为。感情上大起大落:悲→欢→愤激→狂放→豪放飘逸

2、夸张的写法:三百杯、万古愁、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3、跳出前人窠臼,把饮酒与批判黑暗现实结合起来,赋旧题以新意。

4、句式多变,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

四、.总结全诗,学生集体背诵全诗。

五、解答课后作业。

六、课外引伸、拓展:

讨论李白的饮酒:

① 思想性格使然:儒、道、侠三家兼有。杜甫《饮中八仙歌》曾言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更是俯拾即是,如: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将进酒教案【篇6】

君不见⑵,黄河之水天上来⑶,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⑷明镜悲白发,朝⑸如青丝⑹暮成雪。

人生得意⑺须⑻尽欢⑼,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⑽散尽还(huán)复来⑾。

烹羊宰牛且为乐⑿,会须⒀一饮三百杯。岑(cén)夫子⒁,丹丘生⒂,将进酒,杯莫停⒃。

与君⒄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⒅听。钟鼓⒆馔(zhuàn)玉⒇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①。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②昔时宴平乐③,斗酒十千恣(zì)④欢谑(xuè)⑤。

主人何为言少钱⑥,径须⑦沽(gū)⑧取对君酌。

五花马⑨,千金裘(qiú)⑩,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⑹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⒇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①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③平乐:平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将进酒教案【篇7】

(六)链接相关,触类旁通。

1. 学生齐背李白《行路难·其一》(见本册教材13页),比较在情感变化上与本诗的相似点。

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寻求教学的突破口。诗歌部分和散文部分的教学,先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和《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散文发展的历史,了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平时接触到零散的古代诗文作品,与文学史的相关知识对接,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具体作品的研读鉴赏时,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来把握作品。

2.认真研读文本,把握教材体例结构。教材仍按单元进行编排,每个单元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等构成。

在进行以单元为单位的学习中,首先引导学生研读《赏析指导》,从《赏析指导》中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重点,学习欣赏方法,获取古诗欣赏的具体指导。

其次,对《赏析示例》精研细读。《赏析示例》所选的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文作品,通过对“示例”作品的学习,让学生品味古代诗文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既要借助教材中的赏析帮助自己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文作品的方法,学会能够独立赏析古代诗文作品。

再次,《自主赏析》的作品,大胆放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在《赏析示例》所学的方法,结合文后的“探究·讨论”和“相关链接”进行独立赏析,写出赏析短文。

3.在诵读中“披文入情”。语文课堂应当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古诗文的鉴赏评价更不能离开诵读。古诗文的诵读教学中,要靠教师的示范带动,要靠教师的诵读指导,要靠师生共同进入古诗文的境界中,“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诵读诗文,能够培养对古典诗文的良好语感,能够深切体会诗文的情感,聆听作者的心音,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与作者发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升华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

4.抓好课堂的读写训练。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是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课堂训练与高考接轨,在学生阅读、研讨、揣摩、品味的基础上,我常常要求学生拿起笔来,巩固自己的思维成果,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写出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成果机会,并现场给予指导和鼓励。

5.和学生一同享受“下水”的快乐。古诗文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块读,一块写,一起展示。既摸准了课堂教学的脉,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我感到:老师,其实就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一同成长。

6.充分发挥临沂市编《高中课程新学案》的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实际教学中,临沂市编《高中课程新学案》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大方便,几年来,临沂市编《高中课程新学案》不断充实新鲜材料,始终与教学同步,帮老师备课,引导学生学习,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整合,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已经成为我市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辅资料。运用临沂市编《高中课程新学案》,老师们可以进行课前语言知识预习、课堂拓展训练、相关资料延伸,也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对临沂市编《高中课程新学案》进行进一步整合,进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使之更有利于课堂教学。临沂市编《高中课程新学案》已成为语文课堂训练的重要材料,成为语文课堂训练成果展示的平台。

将进酒教案【篇8】

《将进酒》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气求生,吟咏诗韵”中的“赏析示例”。在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教材明确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朗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因此学习本文,诵读就应该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诵读能力.

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初读—精读—悟读—美读”的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鼓励学生大胆倾吐,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3品读鉴赏,体味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诗人形象。

1走近李白的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感受全诗恢宏的气魄。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已基本掌握,这节课的设计主要在诵读和感悟上,学生比较有兴趣,对过程与方法的开展有一定基础。同时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在理论指导之下,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1以诵读带动体悟;2启发与讨论为主;3品读与探究结合;4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诗歌诵读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诵读入境:“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投影展示)

精读涵咏:教师就诗歌内容进行提问,李白怎样喝酒,劝朋友喝酒的方式、原因,他有那些愁并说明理由,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诵读。教师必要时给出相应的提示。

投影展示:人生苦短 怀才不遇交流研讨诵读引导学生从诗句入手,疏通诗意,把握情感

悟读探究:提问,李白如何排解内心之愁,李白又提到“乐”了吗?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体会诗歌的最后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鄙视富贵与追求功名对峙交流研讨诵读引导学生从诗句入手,疏通诗意,把握情感

美读体味:让学生再次齐声朗诵诗歌,通过这首诗歌去感受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投影展示: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豪放诗风的集大成者。奔放的激情,昂扬的格调,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诵读在朗读中将读者体悟到的'诗歌情感意蕴表现出来,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课堂总结:尽管愁苦,但李白从不沉郁、压抑,他总是那样豪放、率真,让自己的情感由着性子,毫不掩饰不加节制地尽情抒发。他总是那样乐观自信,把冲天的愁情 化作豪放之举,纵酒放歌。希望学生今后多读李白,多读诗歌,多读经典,用优美的文学涵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倾听领悟总结调动

1、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

2、学生普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

3、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会倾听、思考、表达。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会倾听。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会思考。

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强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能发现问题,俣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参与意识不够积极主动

4善于观察分析事实,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和证明①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他事物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②(同左①)理解较浅③(同左①)理解模糊①未理解

3自觉养成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综合应用能力能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技能一般解决实际能力较差

诗词鉴赏能力认知水平的发展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学习态度、认知水平有些提高无明显发展特征

这节课本着“诵读与鉴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通过“初读 -精读 -悟读-美读”四个环节层层深入,是整节课贯穿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诵读教学”“鉴赏教学”“情感教学”等古典诗歌教学理念,其中“诵读教学”贯穿始终。从一开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到通过分析文本加深对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老师读和学生读,再到最后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透过文本,更深一层地理解李白诗歌风格之后的全体同学诵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同时这节课还注重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重点教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内容、手法、感情)通过学生个体思考质疑,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377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