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
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会用耸
立隐隐约约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利用网络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渎课文。思考:作者抓住颐和园那些景物来描写的?
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耸立、掩映、神清气爽、隐隐约约、葱郁等词的
含义。
四、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详)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小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已经领略到了颐和园的美。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学生复述,教师电脑演示)
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
三、学生自读课文,摘抄优美词句,体会课文的美。
1.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
2.电脑输入,感情朗读。
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
四、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讲: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五、聘请小导游。
1、分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师: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电子简报,
向游客解说!(电脑出示制作步骤)(请学生读)
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六、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颐和园网
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七、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二、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一)团长介绍(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组员补充。
4.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5.理解课文内容:
①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
②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怎样朗读才能体会到长廊的
长?(学生读)教师指正:哪些音要重读?(电脑出示语句品读)
③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④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
看向两旁看)
⑤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
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写作方法: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⑥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
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三)第三自然段。(万寿山)
⒈导游解说。(山上景物)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
怎样的美?请你用书上的语言回答。
4学生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出示佛香阁图片帮助理解)
5过渡:那琉璃瓦光滑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结合图片演示)
(四)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
景呢?
1学生按照:读看讲的方法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方法)
⒉质疑品读。(电脑出示优美语句进行品读)
①品读: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葱郁是什么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复朗读)
②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
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静、绿、比
喻)这样描写你觉得怎样?(美)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的美吧!(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电脑出示相关资料)
③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结合视频理解)
3师:在万寿上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看看
小导游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
4导游解说。
5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镜,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四)学习第五段
⒈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和小岛
⒉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结合视频理解)
(五)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归纳:物多景美)
八、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在电脑中完成)
九、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第三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练习。二、朗读训练。三、指导背诵。四、听写。
附录: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教案示例: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颐和园--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n),后鼻音(廊l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案--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0n)啼啭(zhu4n)倾吐(t()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板书设计
附:
教案点评: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配乐朗读比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句、段,在美的享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案:动物园的晚上
动物园的晚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流利地说出动物睡觉的情景。
2、图文结合,体会有关动作词语的准确精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了夜晚的(生齐:动物园)你觉得动物园的晚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概述课文)
师板书:
狗
长颈鹿
蝙蝠
大猩猩
非洲象
亚洲象
二.授课
过渡: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看这动物园的晚上,想不想读一读?好,打开课本,注意,读完了你就应该有话可说,谈谈你的理解,你的感想,你的疑问,行不行?
那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还有应该不动笔墨不读书。(生自读)
三、学习狗
1、过渡:下面我们先去看看狗吧!(出示媒体狗)
2、指读1、2节。其他思考:狗是怎样睡觉的?先画出狗睡觉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如有什么不懂的,请在旁边打个?。
3、交流
师:你看见的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呢?
生答,师板书:趴紧贴一下子
过渡:我们一块儿做回小狗好吗?把桌子当地面,做耳朵贴地的动作,再作紧贴的动作。(边读边做)
激趣:哦,我明白了,这一定是只笨狗,睡觉还要花这么大的力,多累呀!
反驳:它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远处的脚步声,你现在还认为它是一只笨狗吗?(不是)它是一只灵敏、尽职的狗。真的?你怎么知道的?分角色读好爸爸的话和小明的话。原来这是只又尽职又灵敏的狗呀,好的,让我们再一起看看这只狗是怎样睡觉的吧。(齐读)
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吗?
4、师:谁能看着图,用上这几个词说说狗是怎样睡觉的。(练说个别说联系爸爸的话或你的感受说得具体生动些)
5、小结学法。
师:刚刚我们跟着小明一起去看了小狗睡觉的样子,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的吗?在这里老师归纳了一下,我们大家来看看。
出示:观察画面默读批注(画句子、圈词语、说感受、打?)交流所得熟读练说。
四、学习长颈鹿、蝙蝠、大猩猩、大象。
1、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以下四种动物。媒体田字出示。
2、先请大家对照图,自学312节(默读),
出示:默读要求: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感受,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3、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发现有些同学碰到了一些困难,还有一些地方有疑问,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试着解决,需要老师帮忙的请举手。
4、大堂交流。
你喜欢说哪种动物就交流哪种吧!
师:交流时要求:他交流时,同学们仔细听,说得精彩处,给点掌声,说得不到之处,欢迎补充,有疑问处,随时提问。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谁的脑子最活。
A长颈鹿。出示画面。
(指读)长颈鹿趴在地上,长长的脖子绕了个弯,把头搁在自己的背上,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你认为哪几词用得比较准确、形象?板书:趴、绕、搁、闭。哪个词用的最好?(绕)
师:谁想表演一下,转过去,绕个弯行吗?为什么?那你能从绕字上体会到什么?长,困难。(读好4、5节)这个词用在长颈鹿身上多贴切呀。
师:请喜欢长颈鹿的同学一起向大家介绍它睡觉的样子吧!(齐读句子)看图用上关键词说话。
B蝙蝠。出示画面。
听:啪啪,啪啪是什么声音?(生:蝙蝠飞了过来)。通过刚才的默读,谁来先向我们介绍一下蝙蝠是怎样睡觉的?
(指读)师板书:倒挂钩住
师:蝙蝠一般是白天睡觉,可现在是晚上,那么,小明是怎么知道蝙蝠睡觉的样子的呢?(爸爸介绍的),小明的爸爸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动物学家,今天,也让我们来做一回有学问的动物学家吧!(自由朗读69节,分角色读,指读)看图,齐说蝙蝠睡觉的样子。
小结:今天晚上,听了你们这些动物学家的介绍,我仿佛已经亲眼看见蝙蝠睡觉的样子了。
C猩猩。出示画面。
师:看,那边枕着胳膊打呼噜的是谁呀?(大猩猩)聪明的动物学家们,谁来向我们介绍一下大猩猩睡觉的样子啊。
(指读,师板书:侧枕)
大猩猩像人,所以睡觉的样子也像人。
D象
师:小明一边看,一边听爸爸讲述动物的趣闻,不知不觉中和爸爸来到了-----(象宫)这时候小明看见了什么?(只见)
又问了什么?爸爸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师:叙述生:对话)
小结: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们知道,非洲象爱---(站)着睡觉;亚洲象爱---(躺)着睡觉。板书:站躺
5、角色表演。
A、过渡:今天,我们跟着小明再一次看到了动物睡觉各自的特点,同学们真是会学习、会动脑、会说话。为了奖励大家,下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新生小学的红领巾电视台正要录制一档介绍动物睡眠的节目。目前正在招聘小主持人,我想在我们班邀请5位同学做嘉宾主持,任务是:每人自选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动物随着画面向观众朋友们介绍它是怎样睡觉的。当然作为主持人怎样开头,怎样说得吸引人那可是大有学问啊,比如可以这样开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看这图,大家肯定知道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说起大家一定喜欢,其实它睡觉的样子也是很讨人喜欢的下面先请大家在下面作好准备。
B、推荐5位同学上台主持,其它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评出最佳主持人。轻轻提示开头。各位观众大家好,我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狗睡觉的情况(如上)最后,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
C、表演。师: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红领巾电视台》为大家隆重推出一档特别的节目《动物园的晚上》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我们邀请了5位嘉宾主持为大家解说动物睡觉的有趣情景。(出示相关画面播放音乐,表演)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猫他们的睡觉也各有特色,请大家回去仔细观察,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来我们红领巾电视台作客。
D、评出最佳主持人。
四、讲读末段。
1、谈话:刚才,我们随小明去动物园,了解了有关动物睡觉的知识,观看了有关动物睡觉的情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小结:小明的爸爸是个动物学家,从爸爸的话中,也能了解到好多动物睡觉的学问。由此可见,观察事物,除了用眼睛仔细看之外,多问、多听,同样十分重要。
2、小明的感受和我们一样。读小明的话。
五、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睡觉的知识,你们开心不开心?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书本外,得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多看,多想,多问,还可以查资料。
六、作业。
课后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睡觉的知识,将资料整理一下,办份小报。
语文教案示例: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学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n),后鼻音(廊l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六)
教案点评:
学习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案:《山雨》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雨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凡最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作者赵丽宏笔下的山雨却优美动听,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天我们来学习《山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自主自悟:
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山雨的?重点写什么?
三、探究释疑: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在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中的山雨优美动听,生活中的雨有什么作用?
五、巩固练习:
通过仔细观察,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的雨。
板书设计:
雨前
山山林鲜
雨中喜爱
雨雨声美
雨后
语文教案示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语文教案:说勤奋
13.说勤奋(使用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旗下教案网article/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6、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指导朗读
8、齐读这一段
9、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
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
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
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语文教案示例: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