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时间:2022-03-04 资本主义读后感

课标要求: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首先让学生回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指出发展曲折,设问:为什么中国民资发展曲折缓慢呢?由民族资本主义受双重压迫的漫画导入新课。

(2)“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目,教师需要讲述两方面问题: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然后结合教材,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压迫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斗争中求发展”一目,则需要依据教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具体的一些表现。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有充分地发展。

JK251.com延伸阅读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

(2)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3)主要企业:

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兴起,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2)鸦片战争后,列强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造就中国民族工业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3)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对民族工业起了诱导作用。

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4.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又称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背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短暂春天”时间:一战期间

(3)概况:

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纺织业中心:由上海变为上海、天津、武汉三大中心。

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謇(南通大生纱厂)、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无锡面粉厂)

(4)结果: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7年抗战前夕)

(1)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概况:1935年以后,工商业发展创历史最高纪录。

3.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1)抗战时期:(1937~1945年)

状况: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原因:侵略战争的摧毁、官僚资本压迫,使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被吞并)

(2)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概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原因: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使美国商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苛捐杂税使民族受到沉重打击。

三、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这是它未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虽然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但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与近代化进程。{如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的爆发}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小编推荐)


(一)了解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影响,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兴起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主要原因),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概况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投资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德英)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一战爆发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原因: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

(3)代表:张謇(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保兴面粉厂)、周学熙(“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二)了解民国初年的大办实业潮、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1)时间:一战期间(民国初年,1912-1919)

政治环境: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原因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等运动)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3)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迅速

2.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教案

一、领土扩张(19世纪上半叶)

1、背景:①美国独立后,由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经济和社会获得很大发展。②伴随着国家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

③以及世界各地移民纷至沓来,美国领土也迅速扩张。

2、过程:见地图

3、方式:美国借助移民拓荒,以强占、购买和侵略等手段

4、结果: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自己的地域空间,最终成为一个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两洋国家”。

5、影响:在领土扩张中,美国政府对土著印第安人采取了驱赶和杀戮政策:(表现为)1830年,国会授权总统把所有印第安人赶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后又强迫其迁入荒僻的“保留地”。印第安人为了争取生存权利,同扩张者进行了殊死的抗争。

美国政府组织上千次的“征伐”,使得印第安人人口剧减。

美国的工业革命

1、(美国独立以来经济的发展):美国独立初期,商业资本占据统治地位,制造业不发达,对英国产品依赖严重。

2、背景:①19世纪初的美英战争刺激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②大量移民涌入以及城市地区人口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国内市场的扩大。③商业活动特别是对外贸易,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本,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④美国劳动力短缺,发明机器以便节省人力,比其他国家更加迫切。这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时间、范围:美国的工业革命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展开。

4、特点:初期以棉纺织等轻工业为主,主要仿制英国机器,

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新机器。

南北战争

1、背景:①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

②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等一系列重大利益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

2、过程:战争爆发: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战争初期,形势对联邦政府不利。

战争转折:①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这决定了民心所向,也鼓舞了北方军队的士气,扭转了战局。

②1863年7月,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此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战争结束:1865年4月南部联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3、意义:①从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南北战争的结果,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

②从土地问题的角度看: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③从人权角度看: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60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