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新航线
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
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葡萄牙向东1492年
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西班牙向西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从美洲传到世界的作物有:烟叶、玉米、可可、马铃薯(二)了解“海上马车夫”荷兰兴起和在美洲、亚洲的扩张、了解英国的崛起和在北美、印度的扩张;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①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掠夺②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②影响: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北美阿姆斯特丹(即后来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①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②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大财富③通过发动商业战争夺取殖民优势,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3、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贩卖黑奴4、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三)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了解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影响,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①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一系列发明
(1)进程②工厂制的出现
③动力: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④交通运输业:汽船、火车(2)影响: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列强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不断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能源: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
(2)成就②交通: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汽车,飞机)
③石油化工:内燃机的问世,直接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④电信: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电话,电报)(3)影响: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
1.目的: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西方国家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巩固、扩展已获取的侵略权益,使其产品真正占有中国市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遂为列强千方百计获取的目标。
2.过程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趁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列强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要求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④《天津条约》规定海关值百抽五的原则。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3.危害: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海关是国家的大门,中国海关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外贸易中国逆差局面的形成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倾销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如海关管理权、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才逐渐实现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3.1865年,中国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逆差,中国门户已经被打开,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贩卖华工
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广东,《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后更为猖獗。
四、早期的资本输出
主要有四种形式: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一阶段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开始进行资本输出。
课标要求: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掌握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摧残;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难点: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学建议:
(1)首先让学生回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指出发展曲折,设问:为什么中国民资发展曲折缓慢呢?由民族资本主义受双重压迫的漫画导入新课。
(2)“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目,教师需要讲述两方面问题: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然后结合教材,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压迫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斗争中求发展”一目,则需要依据教材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补充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具体的一些表现。最后教师需要总结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可能有充分地发展。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