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

时间:2024-03-13 幼儿以内减法教案 幼儿减法教案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10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若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教案课件,相信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浓郁。那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10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1)

主题: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数字0-5,并将其用于减法运算中。

2.掌握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式,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数字0-5的认识和写法。

2.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式。

3.减法的应用和实际情境练习。

三、教学方法

1.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参与教学,与老师互动成为学习的主角;

2.游戏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3.儿歌唱跳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歌唱和跳动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1.导入环节:

老师拉手指,数数,让孩子们认识数字0-5。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有几颗牙齿,然后问孩子们减去两颗牙齿后还剩下多少。

2.正文环节:

(1)教授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式。

老师用图形或具体物体向孩子们演示减法,引导孩子们认识减法的运算方式。

(2)教授减法的应用和实际情境练习。

老师出示实物物品,在孩子们身边环境中找到应用的情境,让孩子们思考其中有多少个物品可供减去,让他们练习减法。

3.总结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减法的定义、应用和运算方式,让孩子们有所收获。

五、教学评估

老师采用小组互动形式,让孩子们现场口算,测试孩子们掌握减法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老师采用了互动式、游戏式和儿歌唱跳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授数字0-5的认识和减法的概念、应用和实际情境练习等方式,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资源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成长。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使幼儿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幼儿获得扎实的计算能力。


3.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十个数字卡片(1-10)。


2. 少量各种形状的小玩具(如动物、水果、车辆等)。


3. 数字拼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向幼儿展示数字1-10,让幼儿快速数数。


2. 游戏活动(20分钟):


2.1 将幼儿分成小组,为每组准备一堆小玩具。


2.2 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加法或减法问题,例如“给你们5个玩具,再加上2个,一共有多少个?”或者“给你们8个玩具,减去3个,剩下几个?”


2.3 让幼儿用玩具来模拟计算过程,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


2.4 每个小组完成后,让幼儿互相交换问题并解答。


3. 认知活动(15分钟):


3.1 教师出示一张数字拼图,拼图上有从1到10的数字。


3.2 让幼儿用拼图拼出题目要求的数字(如“拼出等于7的数字”)。


3.3 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这将有助于幼儿理解10以内的数字。


4. 练习活动(20分钟):


4.1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幼儿做口算或用纸笔计算。


4.2 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如手指计数、使用计算器等。


4.3 每个幼儿完成练习后,让他们交换答案并互相检查。


5. 综合活动(20分钟):


5.1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例如“2 + 3 = ?”,让幼儿用拼图或计算器找出答案。


5.2 让幼儿将正确的答案放在对应的数字上,并解释他们是如何得出答案的。


5.3 引导幼儿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组合数字快速得出答案。


六、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通过实物操作和多种方法的练习,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和综合活动,幼儿们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继续巩固和扩展10以内的加减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和实物操作,使幼儿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直观的理解。练习活动和综合活动让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关注。下节课,我会结合更多的游戏和实际生活情境,来加深幼儿对10以内加减法的认知。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2、培养运算的准确性、灵敏性和逆向思维。

3、学习9的加减法,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列式计算8+1=9或1+8=9。

2、教学难点:运用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花2、小的红花3、小的紫花4、小的蓝花5、蛋形剪纸6、心形剪纸7、圆形剪纸8、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8的加减法式子,如:“小朋友,7+1=?”幼儿个别或集体回答:“7+1=8。”如此反复练习。

“同学们都学会8的加减法,非常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的加减法,好不好?”

二、学习9的的加减法。

1、学习8+1=9和1+8=9。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图中有几朵花,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大的红花大的红花大的红花大的红花大的红花

小的红花

小的紫花小的紫花

小的蓝花

(以上各种花均在小朋友手中或多媒体中展示)

(2)教师提问:“蓝色的花有几朵?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回答,教师明确后表扬)

(3)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8朵不是蓝色的花,有1朵蓝色的花,老师一共有几朵花?”(幼儿思考)

(4)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1=9,让幼儿运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出1+8=9。

2、学习9-1=8和9-8=1。

(1)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9朵花,其中有1

朵蓝色的花,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思考)

(2)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9-1=8,让幼儿计算9-8=?

三、请幼儿做练习,巩固对9的的加减法的认识。

蛋蛋蛋蛋蛋蛋蛋蛋

+

=蛋蛋蛋蛋蛋蛋蛋蛋蛋

8+1=?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9

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

9-1=?

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

9-8=?

(注:以上蛋、心、圆在教学中均用实物图形代替)

四、小结。

五、作业。

指导幼儿完成《科学乐园》第3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幼儿百科: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4)

Title: Teaching Plan for Subtraction within 5 for Preschoolers

Introduction:

Subtraction is an important mathematical concept that allows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s and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is teaching plan focuses on teaching subtraction within 5 to preschoolers. Through various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activities, children will not only learn how to subtract numbers but also develop a solid foundation in numeracy.

Objective: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preschoolers will be able to:

1.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subtraction.

2. Recognize and use the minus (-) sign.

3. Perform subtraction within 5 accurately.

4. Apply subtraction skills to solve simple word problems.

Materials Needed:

1. Counters or other manipulatives.

2. Flashcards with numbers 0-5.

3. Whiteboard or blackboard.

4. Markers or chalk.

5. Worksheets with subtraction problems.

Lesson Plan:

1. Introduction (10 minutes):

- Begin the lesson by asking children if they know what subtraction means.

- Encourage responses and explain that subtraction is taking away or removing objects or numbers from a group to find the difference.

- Show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with counters or manipulatives to help children understand visually.

2. Subtraction Song (10 minutes):

- Teach children a subtraction song to engage their auditory senses.

- Use catchy tunes and simple lyrics to help children remember the concept of subtraction.

- Practice singing the song a few times together.

3. Mini-Exercise (10 minutes):

- Carry out a mini-exercise to ensure children grasp the concept.

- Use flashcards with numbers 0-5 and ask children to pick two cards.

- Demonstrate subtraction by removing the smaller number of objects from the larger number, using counters or manipulatives.

- Ask children to count the remaining objects and state the answer.

- Repeat the exercise with different numbers until children feel confident with simple subtraction.

4. Using the Minus Sign (10 minutes):

- Introduce the minus (-) sign as the symbol used for subtraction.

- Write a subtraction problem on the board, using the minus sign.

- Explain how to read and solve the problem.

- Encourage children to practice writing the minus sign on the whiteboard or blackboard.

5. Interactive Activities (20 minutes):

- Divide the children into pairs or small groups.

- Distribute worksheets with subtraction problems within 5.

- Instruct childr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using counters, manipulatives, or by drawing pictures to represent the objects being subtracted.

-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to check individual progress and provide assistance if needed.

- Encourage children to discuss their solutions with their peers.

6. Word Problems (15 minutes):

- Present simple word problems related to subtraction within 5.

- Read the problems aloud, allowing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 Encourage childr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using the strategies learned during the lesson.

- Discuss the answers as a class, allowing children to explain their thought processes.

7. Conclusion (5 minutes):

-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covered in the lesson.

- Review the concept of subtraction and the use of the minus sign.

- Allow children to ask questions or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lesson.

- Provid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praise for their efforts.

Extension Activities:

1. Play subtraction games using dice or number cards.

2. Create a subtraction scavenger hunt around the classroom or outdoor play area.

3. Reinforce learning through online interactive subtraction games and apps.

Note: The timing for each activity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pace and engagement of the children. It is important to adjust the lesson plan accordingly to sui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5)


1.同爸爸妈妈在人群中(商场或游乐场所等),突然发现找不到妈妈了。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惊魂的几秒钟,孩子在瞬间就可能从你的视线里消失,要训练孩子不要惊慌哭泣,不要随便向陌生人求助,尽量站在原地等待;如果附近有警察可以找警察求助,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能正确分辩警察的制服;如果在商场,同父母失散,就去找最近的收银台;如果是在海滨浴场,向救生员求助比较安全。

2.独自一人在家时,有人敲门。

一般来说,不要留下儿童独自在家,但是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告诉孩子,决不能为任何陌生人开门,不管他是警察,还是熟悉的人,只要爸爸妈妈事先没有交代,就不要开门。但也不能在门铃响起时不去理会它,因为小偷有时会按门铃试探是否有人在家。你可以隔着门告诉他,爸爸在睡觉或者在洗澡,让他过一会再来,或者留下电话,让爸爸一会打过去。如果门外的人依然在,就给家长或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外,请他们不要挂断电话,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3.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人一直在尾随着你。

马上走到人多的地方,不要与尾随者接触。如果这个人仍然跟着你,或者强迫你跟他走。要大声尖叫并跑向人群,比如商店或者行人多的十字路口。不要往你看见的某一所建筑跑,因为你不确定这能给你提供安全;如果这时家里没人,也不要往家里跑。

4.失火的时候该怎么办。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有消防演习,老师会训练孩子如何应付这种状况。如果你首先发现失火了,要大叫“失火了!失火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沿安全通道迅速离开房子,到达户外的安全地带。如果房间里充满了烟,应尽量让身体贴近地面,护住口鼻,爬出屋外。如果发现门是热的,火源在门外,不要轻易开门。失火时如果在楼上,不能从窗户逃生,可以打开窗户,用鲜艳的物体向楼外的消防人员发信号,然后,尽可能地贴近地面,等待救援。

5.如果有人受伤了,流血不止,怎么办?

马上用干净毛巾将伤口包紧。如果情况非常严重,拔打120急救中心的电话,清楚地告诉他们你的位置,等待救援。

6.你和小朋友在玩耍时,同伴不小心掉入水中,并且他不会游泳。

一定不要跳入水中希望能救他,而应该将救生圈或者木杆,木棍,绳子等,可以让他漂浮在上面的东西,或者是他能抓住的东西,扔给他,将他拉向岸边,或者大叫找人帮忙。

7.如果男老师让你同他单独在一起做什么事情,怎么办?

尽可能找一个同学同行,进入房间后要站在靠近门边的位置,不要关上房门,领取任务后,争取回到同学们中或在家里完成,不要呆在老师办公室完成。此外,如果有人有任何不正常的举动,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8.如果有陌生人对你赞不绝口,怎么办?

礼貌感谢对方,然后迅速离开,不要与其攀谈,尤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以及家里的情况。此外,家长自己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夸奖,而心生好感,开始攀谈,甚至泄露过多自己的信息。

9.有陌生人给你食物,或要带你去找爸爸妈妈,或去好玩的地方,怎么办?

小孩子,常常容易被食物所吸引,从小就训练孩子拒绝别人的给予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孩子,无论谁说要带你去干什么,都要经过妈妈的同意,否则坚决不能去。从父母的角度来说,让孩子知道会有固定的人来接送他,可以降低孩子轻信别人的几率。

10.如果有人要抚摸你,怎么办?

首先,不是所有的亲吻和抚摸都代表对你的爱和喜欢,只有父母才可以亲吻和抚摸孩子,别人不能这样做。接触可分为善意的接触,有害的接触和秘密的接触。善意的接触可以是拥抱、拉手等不让人反感的行为;恶意的接触是冲撞等行为,会使人受伤或不舒服;秘密接触就是有人要抚摸秘密的部位,一定要拒绝。如果对方的举动使你觉得不舒服,要抵抗对方,大声叫出来,说不。

11.遇到各种危险,要知道求救电话,110,120,爸爸妈妈的电话,地址等。

每个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也不一样,父母在游戏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具体生活环境,把危险场景及应变方法告诉孩子,为他的安全成长提供一道自我保护的安全屏障。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6)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0-5的数字

2.能够使用实物模型理解减法运算

3.能够简单地进行5以内的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实物模型的使用

2.数字0-5的认知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

1.把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字计算

2.答案中出现负数

四、教学准备

1.减法卡片

2.5个扣子和一个袋子

3.计数板和计数球

五、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热身

教师拿出计数板,并且让学生猜测计数板上有多少个球。之后,教师进行计数让学生朗读数字。最后,教师用扣子和袋子对学生进行数数游戏。

2.引入新知

教师拿出减法卡片,对学生进行阐述减法的意思。之后,老师用实物模型教导学生进行减法计算。当实物模型被减少后,老师教导学生朗读减法的答案。

3.练习

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物模型模拟减法运算。并且,教师让学生完成减法卡片上的计算。

4.拓展应用

老师用真实的事例来展示减法的计算。比如,如果一个小朋友有5个糖果,其中2个被别人拿走了,那这个小朋友还有几个糖果呢?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回答。

5.巩固知识

将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对于理解不足的知识进行更加详细地讲解。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减法卡片上的计算,并且让学生解答减法问题。

六、教学评价

老师可以通过写下数字向学生进行考察,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朗读数字。同时,老师能够观察学生在实物模型和数字计算过程中能否做到准确和快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状态,看学生对于减法的学习有没有足够的兴趣。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7)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3.训练幼儿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包括减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让幼儿明确减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设计互动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减法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

1.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通过参与活动和游戏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概念:

(1)师生共同创设减法的情境,比如:售货员卖了3个苹果,还剩下4个苹果。那么售货员卖了多少个苹果?

(2)在情境上引导幼儿找到解题的关键,例如售货员一开始有多少个苹果,售出了几个,还剩下几个等等。

(3)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减法的含义有初步的认识,比如“拿走”、“减去”这些操作性的动作。

2.通过活动和游戏练习幼儿的计算能力:

(1)猜数游戏: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想一个小于5的数字,然后挨个猜这个数字。如果老师猜的数字比幼儿所想的大,那么幼儿就可以说:“5减去几等于我所想的数字”。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数字意识,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

(2)减法练习: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一些小活动来练习减法,例如:“有3个玩具,我们拿走1个,还剩下几个呢?” 通过这些游戏和小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最初的减法的技巧和认知。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减法的生活场景,建立对减法的初步认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轻松愉悦地进行减法的练习,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兴趣。

六、教学手段:

1.黑板、白板、马克笔。

2.各类游戏道具、玩具。

3.口型板。

4.生动形象的图片和PPT。

七、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在情境创设时的参与度,了解其对减法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考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情况和计算能力。

3.检测幼儿对减法相关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八、教学时间:

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3节课,每课时约为30分钟。

总结: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减法的概念和技巧,培养其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兴趣,为幼儿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8)

幼儿园大班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小白板、数字卡片、计数棒等;


2.课前准备:制作教案、教具准备、准备好相关教材。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加法或减法的口算练习,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引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并进行简单的计数,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教学重点(1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小白板和计数棒让幼儿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操作,让幼儿通过感知与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过程。


4.活动设计(15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复习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9)

主题: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5以内的减法计算。

2.能够通过活动和游戏来巩固和强化减法的学习。

3.激发幼儿学习减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过程。

2.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减法有较强的抽象性,幼儿较难理解。

2.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幼儿对数学技能和数字概念的掌握程度不同,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有所不同。

四、教学过程

1.制定教学计划,让幼儿对减法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教师的简介和故事来渐进式地引导幼儿建立减法的概念和感觉。如通过给幼儿分三个巧克力,第一个吃了2块,第二个吃了1块,第三个还剩多少块等情境来让幼儿对减法有初步的了解。

3.教授减法的基本方法,分成逐位减法与变化加法两种方式进行讲解。

4.减法的口诀练习,通过多种适合幼儿口感的教材,来帮助幼儿记忆减法口诀,并给予良好的激励。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使幼儿学习更能理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强幼儿减法的学习,使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能享受游戏的乐趣,还能更为深入的理解减法运算的过程。

3.问答教学法。通过提问、回答的形式来加强幼儿对减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评价和笔试评价两种方式来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能够反映幼儿学习的实际水平。

3.应及时、客观地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家长对幼儿的支持和关心。

幼儿5以内的减法教案(篇10)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礼品商店图(见教学挂图2)。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即算式)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如我用10元钱在礼品超市买了1件礼品,还剩下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10-8=2或8+2=10)

师:谁愿意把自己猜的结果告诉大家?你能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吗?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后,请全班幼儿猜测并列出算式,再请几名有着不同猜测结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猜测过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屈老师 )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1、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6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玩具狗)?为什么?(因为玩具狗3元钱1个,3和3合起来是6)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3=6)

2、师:买了玩具狗和另外1件礼物,用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3和5合起来是8,8减去3等于5)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5=8或8-3=5)

3、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XX)?为什么?(因为XX4元钱1个,4和4合起来是8)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请幼儿将接龙卡片按得数进行归类,分别放在分类盒里。

活动延伸:

开展“礼品商店”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10以内的加减练习。

Jk251.coM编辑推荐

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2+9=3+8=4+7=5+6=

3+9=4+8=5+7=6+6=

4+9=5+8=6+7=7+6=

5+9=6+8=7+7=8+6=

2.()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5+()=114+()=125+()=14

4+()=112+()=11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11-2=9

12-3=9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十几减5、4、3、2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11-4=7→11-7=4……

11-3=8→11-8=3……

11-2=9→11-9=2……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5、4、3、2”),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20246以内减法教案分享


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并分享了一个关于“6以内减法教案”的主题,希望这篇文章对你的工作或个人成长有所帮助。教案是老师在课前必须准备好的课件,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策划教案课件。在上课时,老师会根据教案课件进行教学。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

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1.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师:游戏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你看,这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上下两题的关系。

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由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所题写的算式,说说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

学生汇报。

6以内减法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 16-4 16-9-4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 。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3)16-9-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图提取信息,尝试列式 引发思考。初步感知解决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条件,明确与问题无关的条件是多余条件。】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明确条件后,再次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图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法的意义,同时为列式计算提供表象支撑。】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你能看懂这些图吗?画图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的意思,现在解决“还有几人没来”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 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 ,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选择2道习题都是教材上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思考,脱离直观画图或操作,具体到抽象,掌握这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6以内减法教案 篇3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54+5=26+9=

20+40=15+30=

47+42=

师:前面4个加法算式利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就能够进行口算,那最后一个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类似47+42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页例1.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客车马上就要来了,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呢?大家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首先要知道一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已知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也就是求35和34的和,那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进行汇报。(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师: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方法求解。方法一中通过将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两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和;方法二中通过将两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使问题转化为求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而这些都是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那么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要买多少张车票呢?联系前一个问题中的两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都掌握得不错。39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你还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方法三:39+1=40 40+43=83

(3)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师:问题(2)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的十位上为什么是8而不是7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35+36=71(张)

(2)36+38=74(张)

(3)(答案不唯一)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例1:35+34=69

方法一:35+30=65 65+4=69

方法二:30+30=60 5+4=9 60+9=69

39+44=83

方法一:39+40=79 79+4=83

方法二:30+40=70 9+4=13 70+13=83

方法三:39+1=40 40+43=83

教学反思

1.注重规范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都会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然而要他们说出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不会表达。如35+34=?学生有的会说成是3+3=6,5+4=9,所以35+34=69。正确的表达是30+30=60,5+4=9,60+9=69,所以35+34=69。要让学生清楚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应该说成是30。

2.注重知识梳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转换到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上。小部分学生似乎对口算并不感兴趣,仍然使用笔算,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49+45。

分析: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观察算式发现49+1就是50了,用50加45计算比较简便,再把所得的结果减1就是49+45的答案。

解答:49+45

=(50-1)+45

=50+45-1

=95-1

=94

解法归纳: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并小于某个整十数,可以先计算这个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的和,再减去整十数和这个两位数的差值。

相关知识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横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6以内减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十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6以内减法教案 篇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佳木镇中心小学:库尔邦。苏力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掌握“凑十法”,“算减整法”等方法来算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使用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四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1.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草地上有6个鸟,鸟窝里有飞出来9个鸟。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共有几个鸟? 教师提出问题:

一共有几个鸟?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要求:一共有几个鸟,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1,2,3,4,5,6???.原来有6个,以后加了9个??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6+9=15

2.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苹果树上有15个苹果,一只猴子拿走了6个苹果。小朋友!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教师提出问题: 还剩了几个苹果?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要求:原有几个苹果?现在剩了几个苹果?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1,2,3,4,5,6???.15 原来有15个,以后拿走了9个??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15-9=6 3.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池塘里有一群鸭子游泳。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鸭子? 教师提出问题: 有几只鸭子? 学生数一数图中的鸭子

1,2,3,4,?????12 4只鸭子游走了,还剩了几只鸭子? 教师提出问题: 现在有几只鸭子?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要求:原有几只鸭子? 4只鸭子游走后,还剩几只鸭子?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1,2,3,4,????.12 原来有12个,4只有走后剩了8个??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12-4=8 4.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用你喜欢方法计算

13-9=();17-9=();12-7=()12-9=();15-9=();14-8=()18-9=();14-9=();13-6=()11-9=();16-9=();15-7=()10-9=();19-10=();14-3=()

连线题:找自己的书包 把正确的答案连接起来。

12-4=(); 8+1=(); 11-2=(); 15-9=(); ;17-8=();

; ; ; ;

能力练习: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5.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三,第四问题。

全课小结,质疑问题

这节课你什么体验或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6以内减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12朵小红花(学具卡片)、14个圆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9+59+39+4

9+99+89+6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出示例1左图、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9+2=11、

(2)出示例1右图、(先出示11个苹果的集合图,然后用虚线圈起9个)

①指名说出图意、

②要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1-9、

(3)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幅图和算式、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1减9该怎么想?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有几种情况:

①9加2得11,11减9得2、

②11可以分成9和2,11减9得2、

③10减9得1,1加1得2、

④11减1得10,10再减8得2、

(4)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想法计算比较快?

计算11减9,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所以11减9得2、教师板书、

(5)指名复述想的过程,再请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6)读算式、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教学例2左图、

①引导学生摆出左图,先摆12朵红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红花?怎样列式?板书:12-9、

②12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

(计算12减9,想9加几得12,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

③读算式、

(2)教学例2右图、

①出示例2右图,让学生动手去摆,摆后指名说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14-9、

②14减9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先同桌议论,再指名回答并填数、

3、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1)分别出示例3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讨论如何列式,然后独立列式填数、

(2)汇报交流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4、反馈练习:

5、教学例4、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9”

让学生独立填写例4的3道题,然后订正,指名说出想的过程、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计算有困难,可让他们用学具摆一摆、

6、学生、

三、巩固发展、

1、17-9=()12-9=()15-9=()

想:9加()得17想:9加()得12想:9加()得15

2、9+()=129+()=11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游戏、

先摆出11~18等数字卡片,表示几位小朋友分别拥有的图书本数,一同学手拿一张“-9”的卡片,任意在某个数下面停一下,表示借9本书,同桌列式口答,如:当“-9”的卡片停在卡片“15”下面时,同桌应马上答“15减9得6”、

四、全课、

请同学们向教师汇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11-9=14-9=17-9=

12-9=15-9=18-9=

13-9=16-9=19-9=

六、板书设计

6以内减法教案 篇7

一、口算练习

34+832-103+761-60

42-2015+3060+488-80

二、新知学习

例1、二年级有二1、二2、二3、二4,四个班,它们各班的人数分别为23人,31人,32人,39人。现有一艘船最多只能坐68人。

1、二1、二2班都坐这一艘船,能坐得下吗?

2、二3、二4班都坐这一艘船,能坐得下吗?

小结计算: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加法后位满十向前位进1,减法后位不够前位退。

例2、船有没有坐满?没有坐满的话,那二3班还能上多少人?

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26+4119+4156+2883+32

45-2475-2157-2148-3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3=6774-()=2857-()=18

()-46=3857+38=()

1、买一个25元的闹钟和一个37元的书包一共要多少钱?(列式计算)

2、一个37元的书包比一个25元的闹钟贵多少钱?(列式计算)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希望下去以后大家多练一练。

自问自答:

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答:会用数的组成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并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6以内减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15-9=617-9=818-9=9

5、、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

2、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139+()=16

13-9=()16-9=()

9+()=159+()=129+()=17

15-9=()12-9=()17-9=()

3、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6以内减法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 14+50 38+27 36+19

减法: 82-40 41-7 30-16 59-46

方法二: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

(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复习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

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计算,再连线。

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材第23、第2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会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黄色、红色花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我们学校每周三都要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纪律卫生大评比活动,看,二年级卫生评比表已经出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情景图)

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我们只知道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你想知道什么啊?

生:我想知道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

师: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自主探究

师:面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那就是在一班的基础上多加3面小红旗,也就是12+3=15(面)。

生2: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就是说二班比12面再多3面,就是12+3=15(面)。

生3:我觉得“二班比一班多”是关键,因为只要二班的多,那就要在一班的基础上加上多出的部分。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摆12个黄色的花片表示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然后我们用红色的花片表示二班的小红旗数。因为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所以在摆红色花片的时候就要比黄色的多摆出3个,那么求二班的小红旗数就要用加法,也就是12+3=15(面)。同学们,自己一边说一边再摆一遍试试。

学生尝试操作讲解,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想法,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领悟思路,理解算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算出三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试试看,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说说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说清想法:三班比一班的小红旗少4面,就是比12少4,即12-4=8(面)。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扶”到“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新发现和新收获?

[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可以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1.启发、引导学生,只要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过去解答这类问题一般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通过分别摆花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猜猜我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能力要求:会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B类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2)裤子比裙子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考查知识点: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8-29=2978-59=1965-26=39

B类:(1)50-37=13(元)答:上衣比裤子贵13元。

(2)65-37=28(元)答:裤子比裙子便宜28元。

(3)答案不唯一,如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50+37=87(元)

教材习题

第24页“做一做”

鸡蛋:25+8=33(个)鹅蛋:25-12=13(个)答:鸡蛋有33个,鹅蛋有13个。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2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6以内减法教案


希望这份“6以内减法教案”能够解决您的问题并带来帮助。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工具。我们提供的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

1.通过按图意找减法算式题配对的活动,使幼儿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减法算式题所表示的意思,并学习5以内减法算式题的较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及积极思维能力。

1.喝饮料卡、车到站卡、开窗卡及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若干。

2.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3.每人一份写有减法算式题涂色用的动物图及蜡笔若干。

1.看图找算式题配对并讲述算式题所表达的意思。

(1)教师出示喝饮料卡和车到站卡,请幼儿在桌上寻找可以与图片做朋友的算式题卡。

1)读一读找到的卡片上的算式题。

2)讲讲算式题所表达的图片的意思。

小结:我们看懂了图片的意思,找到了可以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知道要从原有的饮料里去掉喝掉的几杯,从原来乘车的人里去掉下车的人。要算算还剩下多少时,都可以用减法算式题表示并算出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关于吃的、用的、玩的、发生的事中是否也能用3-1=2或5-2=3来表示。

小结:有的图片只能表示一种意思,也就只能找一道算式题来和它做朋友;有的'图片能表示几种意思,那就可以找几道不同的算式题和它做朋友。以后看图片要更仔细,尽量把能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全部找出来。

2.玩送信的游戏。

(1)出示游戏材料――4个邮箱和许多信,让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游戏玩法规则。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打开4个信箱,按游戏规则检查“信”都送对了吗?

3.算算涂涂。

出示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算算减法算式题,按答数涂色。答数是1的涂自己喜欢的颜色,答数不是1的不能涂色。

步骤三:自由编题。

教师不提供任何编题的条件,让幼儿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编题。这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编题形式,同时,自编应用题能唤起幼儿头脑中有关加减情景的表象,起到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幼儿抽象能力的提高。

6以内减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

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口算

9+65+56+88+6+18+2+16+5+1

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爬行类9825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1)a.列出算式。

b.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c.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d.讲评:

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e.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8+56+79+9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6以内减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98页复习6-10。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6。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方法不惟一,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自习7。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同一组的上下两题也可以比一比)

3、完成期末复习8。

(1)出示第8题的教具图,全班同学集体练几遍。

(2)同桌同不合作,朴互算,相互评。

4、完成期末复习9。

15题口算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做完后请学生自查一遍,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订正时统计全对人数,了解学生错题情况,及时订正。

5、完成期末复习10。

(1)出示第9题看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男孩有8张邮票,小女孩有12张邮票,求小女孩比小男孩多多少张?)

(2)学生自己解答第1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集体口答。

(3)第2题同桌同学先讨论,再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反思

6以内减法教案 篇4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P5052例1、2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初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方法。

2、培养和发展生动手操作的能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让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乐趣,让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及计算过程。

教具准备:10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4728+1526+2

3+57+41+68492

2、对口令

两人一组,一人出小棒(如:3捆小棒说30里有3个十

另一人接3个十是30

二、合作探索

1、40+20

(1)创设情景(出示例1图)

师口述:3个小动物到熊猫爷爷的文具店买文具,熊猫爷爷笑眯眯地说:我要考考你们,看看谁最聪明,左边有4盒铅笔,右边有2盒铅笔,每盒10支,一共有多少支?

(生口答并列式:40+20)

(2)提出问题

40加20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再数一数,算一算,看谁先算出答案?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3)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摆学具,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和交流,想好的同学再开动脑筋,有别的方法吗?

(4)交流启发,师生互动

(5)点拨,提高

对每种算法作出适当的点评,对岩石出不同算法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梳理生的不同算法。

2、探索6010

(1)创设情景,出示例2图

师口述:小白兔到熊猫爷爷的文具店买铅笔,熊猫爷爷笑眯眯地问:我一共有6盒铅笔,每盒10支,你买走了10支,还剩多少支呢?

生列式:6010

(2)提出问题

6010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一摆,再数一数,算一算看谁先算出答案,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分小组相互交流,启发,师巡视,与各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指导

(4)分组汇报

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3、试一试

50+309040

生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是怎样算的?

4、课堂活动

(1)摆一摆,填得数

教材P52、摆小棒,填得数

(2)看图填得数

生看图,独立计算,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游戏

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互相出题,一人说算式另一人说得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三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P5354练习五、14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生进一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第4题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练习

1、计算练习五1、2

生独立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订正是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送信

先弄清题意,用连线的方法完成。

3、练习五、4看图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你能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吗?

第2小题,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

4、实践活动

两人一组,每人准备10元,20元、50元人民币各一张,一人扮演顾客,一人扮演售货员,购买东西,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5、课堂小结:

你本节课运用了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什么问题吗?

6、P54思考题

可让生先独立思考,若不能解答可小组讨论交流,有余力的生完成

6以内减法教案 篇5

一年级数学练习题《20以内退位减法》

一、口算题

13-6= 8+7= 11-3= 14-5=

6+9= 15-7= 17-8= 14-7=

9+6= 11-7= 12-7= 3+8=

14-6= 13-5= 4+8= 12-9=

8+6= 16-7= 13-4= 11-9=

12-8= 13-7= 11-6= 13-9=

9+7= 14-3= 18-7= 16-2=

二、文字叙述题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2,减数是4,差是多少?

三、应用题

1.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又飞来5架,现在有多少架?

2.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还剩下7个,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

3.张生种了6棵树,加上秋生种的`一共15棵,秋生种了多少棵?

4.大生有13个气球,里面有8个红气球,其余的是黄气球,黄气球有多少个?

6以内减法教案 篇6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一)

姓名:_______时间:_____做对了_____题(共50题)

5+4=3+6=4+2=9+0=2+7=1+7=6+4=7+3=2+3=0+10=10-2=9-3= 8-7=9-5=6-2=5-4=10-9=7-3= 8-4=7-6=3+()=100+()=44+()=91+()=8

2+()=6

7+()=8

6+()=73+()=10

()+8=10

()+3=8

()+4=6

()+2=9

()+0=6

5-()=2

3-()=2

5-()=1

8-()=4

()-5=5

()-1=8

()-0=106+()=104+()=85+()=710+()=103+()=52+()=94+()=63+()=36+()=91+()=108+()=95+()=10()+5=10()+2=5()+6=9()-1=8()+6=6()+7=8()+0=5()+1=7()+2=9()+2=8()+3=7()+3=8()+3=10()+2=4()+6=7()+7=109-()=26-()=110-()=87-()=67-()=710-()=59-()=010-()=49-()=50-()=08-()=210-()=36-()=47-()=49-()=74-()=4()-3=3()-6=2()-7=3()-0=6()-9=1()-3=0()-3=5()-5=1()-2=7()-4=3()-2=7()-6=4()-3=6()-6=1()-5=4()-7=0

6以内减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连续退位减法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

4、判断对错:

32162873241582

-93()-473()-2538()-847()

2381454786675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

78=80-()87=()-()99=()-()

198=()-()297=()-()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准备)男生组:

574+200453-300456+198725+79

748-97356-299

女生组:574+200453-300456+200-2725+80-1

748-100+3356-30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6以内减法教案 篇8

10以内加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的练习以及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头饰、萝卜图片、信箱图片、“一休”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题)

二、复习设计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分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分成,齐练2—10各数的分成。

(1)对口令:练习2~5各数的分成。

(2)口答:①7的分成有哪几组?

②9的分成有哪几组?

(3)打手势:练习6和8的分成。

(4)打手势说分成:边打手势边说10的分成。

2.板演:

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

3○4=7 6+4=□ 7+3=□

8○2=6 □+□=□ 7-3=□

□-□=□ □-□=□

3.读题计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课件投影)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4.悄悄算:(课件投影)

(单号组同学先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做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同学计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5.订正板演,并提问:

(1)第一组题

3、

4、7各叫什么?

8、

2、6各叫什么?

(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

(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6.打手势算:(课件投影)

老师说出10以内加减法题共10道。学生打手势表示口算的结果。

7.对口令:(课件投影)

老师按投影的题,说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同学说得数,要求脱口而出。

8.游戏——“评选优秀邮递员”:

黑猫和白猫是邮递员,由两位学生扮演。每人送10封信,每封信上都有一道题。谁先算出这道题得几,就把信投进贴在黑板上的编号是几的信箱里。送信时,谁投得又对又快,谁就是优秀邮递员。

谁当黑猫?(发黑猫头饰让学生戴上。)

谁当白猫?(发白猫头饰让学生戴上。)

比赛结束,检查后给获胜者发奖。

9.视算:看算式写得数。要求看准题,写对得数。视算题是10以内加减法题,共8道。

10.听算:听题写得数。要求听准题,写对得数。听算题是10以内加减法题,共8道。

11.游戏——“拔萝卜比赛”:

白兔和灰兔比赛拔萝卜,由两位学生分别当白兔和灰兔。老师说10道题,谁先算出得数,谁就到黑板前面来拔编号是几的萝卜。拔得又对又多的获胜。

谁当白兔?(戴白兔头饰。)

谁当灰兔?(戴灰兔头饰。)

比赛结束后,给获胜者发奖。

12.速算比赛:

计算课本上的式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题目见课本第46页第10题,共20道题。

完成后订正,评出前五名并发奖。

13.智力竞赛:看谁最能动脑筋。

(1)和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几道?(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差是3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总结:

这节课我们做了大量的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做到计算正确,得数脱口而出。我们还没有达到要求,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争取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板书: 10以内加减法练习

数的分成:5的分成,8的分成,10的分成。

3 + 4 = 7 8 – 6 = 2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反思: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学生思考。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由于低年级学生喜欢动物,思维方式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将孩子们衷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情境引入,激励学生来完成本来枯燥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练习设计体现多样性和有层次性。

练习内容题型不同,层次不同,既避免练习的单一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老师的关注面还不够大,尽可能地去观察各类学生,防微杜渐,预防差下生过早的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弥补这些不足之处,逐步完善数学教学。

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

傅 娟 2012年5月

6以内减法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100

(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1

二单元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  独立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 备注                                                             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 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备注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减法     (  )-9= 11 ― 9 =   12 -  9 = 教学反思:       No:2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备注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备注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8+(  )=12  8+(  )=14 12-8=  (  ) 14-8=(   ) 8+( )=15  8+(  )=17   15-8= ( ) 17-8 =  (  ) 教学反思:       NO:3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备注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备注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DDDD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6以内减法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去过游乐园吗?还想去吗?今天,黄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学生开火车口答、抢答,复习9加几的内容。

创设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出示P11P12的主题图。

这里人真多呀,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你想提问题吗?(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加法或减法的问题。)

师:阿姨的气球好漂亮呀,走,我们去看看,阿姨和小朋友在说什么呢?请大家读一读。

师:是呀,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让学生在游乐园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算法。

师:15-9怎么算呢?孩子们,想想看,以前进行计算的时候咱们用过那些方法?

对学生进行算法的指导。

15-9等于几,怎么知道的呢?(或者怎么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组的小伙伴吧。比一比,看哪组的孩子说的认真,听得仔细,方法最多。

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交流。

3、集体汇报

师:孩子们交流的特别好,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其他组的孩子,你们和黄老师做什么呢?(认真听!)

算法一:9+6=1515-9=6

算法二:10-9=11+5=6

算法三:15-5=1010-4=6

算法四:15-10=515-9=6

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计算15-9的多种算法。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初步掌握探究的方法,知道解决问题非策略的多样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4、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6个。

5、应用方法:

过渡:游乐园里还有套圈、买风车、猜字谜的小朋友,你还想到那里去看看?想去看套圈的举手!想去看买风车的举手!想去看猜字谜的举手!

数一数,这个小男孩投了几个圈?套中了几个?有几个没套中呢?

谁有办法很快知道有几个没套中?

三、课间活动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小火车为咱们送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让我们一块儿唱起来,跳起来。

四、巩固练习

过渡:轻松之后,咱们继续学习。

1、例1

请把书翻到第12页,请孩子们自己学一学例1: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

师:书上画的风车图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12-9的?他们俩你喜欢谁的方法?

过渡: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做一做吧!!!

2、做一做

第一题。大家齐读题目要求。11-9怎么摆,怎么算的?板书:11-9=2。16-9=7等于几?

第二题:请大家看到第二题。师读题。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怎么算的?请拿着书上来告诉大家。

3、出示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对了,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9,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十几减9的减法。

五、游戏:

过渡: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几减九的题目)。愿意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六、回到主题图

刚才在游乐园里,我们去看了卖气球,又去看了投圈,孩子们一定还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请下来后再仔细观察书上得第10页和11页,把你的问题告诉小伙伴,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用探究出的办法回到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案精选篇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61-30+15

75-46+31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课后反馈:

一年级教案数学5以内的减法


一年级教案数学5以内的减法 篇1

5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对于减法,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减法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图,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接着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吃掉、飞走、去掉、走掉“等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练习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对于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都是比较熟练了,只是对于算理就有点说不清了,需要教师着重引导他们理解减法计算的算法,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从分与合的思考出发,或者让学根据自己从前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在练习的时候,我通过运用开小火车等一些小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口算的速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秀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以后应多强化训练。另外学生合作交流还应进一步加强。

一年级教案数学5以内的减法 篇2

10月份,上了一节课《5以内的减法》。课后,在听取了部分老师的评价后,我回顾了整个过程,下面我来谈谈本人对这节课的看法:

1、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一年级开始逐渐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教学设计当中,我就有意识地渗透这个理念。在教学例题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表述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能够完整地说出数学问题。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开口,我还采用自己说、同桌说等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组织比较到位:我采用了:看谁做得好,看谁坐得最最好;谁的眼睛最漂亮;谁是第一名等语言来组织课堂纪律。因此,整节课大部分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好。但是,这样的次数可能过多,影响了整个环节的流畅性以及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把握好分寸。

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不足之处:

1、 语言不够简练、生动。在去年的教学中,我常常被师傅指责,说我的声音太难听,我想这不会仅仅说的是我的音色,更说是我语言的生动性。常常羡慕语文老师能够用那么刚柔并济童话般的语言来表达。在今天课堂上,,我并没注意自己的语言,问了其他的老师后,发现自己可能有些紧张,语言表达上有些啰嗦,表述得不流畅,甚至会出现口头禅或者是“方言普通话”,这是非常不好的,以后要改掉。如何提升语言的生动性,我觉得我可以多听听语文老师的课,把他们的那种语音语调学过来,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2、 评价不到位:今天上下来,有教师向我提出,你会评价学生,但是你只会评价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而有些其实他说的也不错了,但是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的学生,你却会批评他,这样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当头棒喝,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也非常注意评价学生,而且评价得自认为不错。现在想来,发现自己却好似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后,我要多以鼓励性的语言来对待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3、 今天最大的为题就是没有把减法的意义突显出来。在课堂上,我是以教师进行小结的方式直接帮助学生归纳出减法的意义。很明显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课后问他们什么是减法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他们仍然停留在表面的例子中,没有深入。因此,在作业中,也出现了2-1=1等这样的情况。这说明我做的功夫还不到位,课后与师傅交流了一下,如果在例题中再说5表示什么,-2呢?3呢?时,能够继续追问:也就是在哪里去掉了2个,其实就是在总数中去掉2个;或者在例题中,出现减法算式时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做?多问几次,学生就会明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来做。看来,以后对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要多思考,寻找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有很多,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能够使自己不断提升。

一年级教案数学5以内的减法 篇3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5以内的减法认识。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完全培养好,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而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所以还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我利用故事导入,游戏操练的形式,将新知教授和操练巩固串在一起,变枯燥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运用夺旗竞争的比赛组织课堂纪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同时调节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去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而且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精神都很饱满,教师很有激情,学生也很活跃,都能很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得教学的效果良好。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目标也做得不错,将减法与感恩分享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感恩分享的快乐和礼仪。在教学环节中,时间的分配较为合理,预设了25分钟的学生巩固操练的过程。由于对时间预计较准确,教案的实施也很顺利的完成。板书设计中,功能分区明确,直观,能清晰的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的操练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675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