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众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79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能在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在统计中,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和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反映了这组数据的总体状况。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种新的统计量:众数(板书:众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表中的原始数据
(1)看一看:在做试验的9人中,发芽几粒的最多?有几人?
(2)写一写:把9人的发芽粒数写成数列。
(3)算一算: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是多少?
(4)想一想:你认为在我们研究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时用平均数14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这9个数据中,由于有两个数据明显偏小,拉低了平均数。因此用平均数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合适的。
(5)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来表示这批种子的发芽状况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6)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众数的意义、求法和用途。
(7)辨一辨: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求这组数据众数的思考过程
3、做“练一练”第2题。
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公园里有一群人在做游戏,(出示场景图:教师38岁,8个小朋友分别是7岁、6岁、6岁、6岁、6岁、9岁、6岁、6岁)
你认为用平均数还是用众数来表示这群人的年龄?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里的平均数是10岁,而场景图中没有1个人是10岁,大部分是小于10岁,发现用平均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总体水平,所以用平均数来表示这群人年龄的总体情况不太合适。而这里出现最多的是6岁,所以用众数6来表示比较合适。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并具体解释求出的每一个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这一问题,并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3、在一次数学竞赛中,20名学生的得分情况如下:70,70,80,100,60,80,80,70,90,50,80,80,70,90,80,70,90,60,80。
在上面这组数据中,众数是多少?
4、一名射击运动员连续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9,8,8,9,10,9,8,8,7,1。在这一组数据中,众数是(),平均数是(),用()数来描述这位运动员的射击水平更合适些。
四、小结: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你认为众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练习2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协农具?能说说他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片,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
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
二、弄清农具用途
1、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他们的用途。
2、交流。
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便有关于犁的记载。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犁铧的上方一般有用来把犁起的土翻到一边的犁镜。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供人手扶,掌握方向。
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耧: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有横木扶手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同时能够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
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有平刃铁器。
三、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1、指名读题。
2、自由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再交流。
3、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耕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4、小结后齐读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和欣赏
1、读题,明确要求。
2、根据课后注释正确的朗读全诗,借助注释体会诗的大致意思。
3、介绍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照明诚由江宁乘舟去芜湖,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李清照的人生观,是她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感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谴责。
4、再读诗句,了解四楚霸王项羽,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读要描写的文字。
3、读贴,注意行楷的行笔、运笔过程,还应注意整幅字的行款和章法。
4、练习描红,要一气呵成。
5、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2、读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在生活中,一段时间会有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如当年的申奥成功、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神舟”五号升天等。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近人们又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吗?让我们也来关注一下。
4、交流话题
5、选择奥运会的话题交流,充分表达。
6、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辨析
3、练习
课题六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11-6=513-7=6
课后小记:
★学什么
导学提示: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仅体现了我国高超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国与国的交往,打开了崭新的一页,每个
炎黄子孙都会因此而骄傲。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课文。
★怎样学
一、读文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扫清障碍
把你不懂的词语划下来,然后借助词典理解词义。
三、仔细推敲
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旁边标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测一测
一、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遣()魁()夷()拳()
遗()魅()姨()券()
缰()俘()乘()撕()
疆()浮()乖()嘶()
二、词语世界(把词语补充完整)
雄伟()()浩浩()()扶()携()
()()自若化险()()()()摸摸
严()以()万里()()人()人()
三、句子平台(在课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1、。
2、。
五、课文传真(先按原文填空,然后按你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朗读。)
1、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这些大船又叫“”。每艘室船长,宽,有那么高。船上有振桅杆和面风帆,可以乘坐,需由人驾驶。船
上配备着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先,希望。各国君臣看见,使者的,没有,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老百姓听说的船队来了,也都,
争相。
3、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狂风,海水。巨浪,仿佛。面对,郑和总是,指挥船队在,一次次。
4、郑和远航,之大,之长,之广,达到了的顶峰。它表现了,也开阔了。
★再提高
相关链接
郑和航海知识小考察
从年月日起,朝的率领船队先后次远航,最远曾到达。关于郑和远航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在下面: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XX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XX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XX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一、全课总结
(略)
二、完成课外作业
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2、例3,“练一练”和练习七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正确判断真分数与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把“1”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表示(一)。师问:3/8表示什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二、教学新课1.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内容。2.教学例2.(1)出示例2及图。师问:把1个圆看作“1”,怎样用涂色部分来表示1/4、3/4和4/4呢?学生在书上完成涂色。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涂色的?师追问: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例各有几个1/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追问:4个1/4就是多少?怎样涂色(涂满)要表示5个1/4,应该怎样涂色呢?(用2个图形)指出: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需要用2个图形。学生完成涂色。(5/4)师问:5个1/4用分数怎样表示呢?(5/4)5/4里有几个1/4?(5个)说一说5/4表示什么?(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2)探索发现。师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生答:涂色部分不满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是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单位“1”时,分数的分子比份平大。3.教学例3.(1)出示例3师问:你能用涂色部分表示下面的分数吗?学生独立完成涂色。展示学生作业,讨论两个问题。1表示每个分数,分别要涂几个1/5?2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指导分类师问: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汇报分类结果,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有:1分子﹤分母1/43/43类分子=分母4/4分子﹥分母10/513/55/42分子﹤分母1/43/42类分子≥分母4/45/410/513/5揭示概念师: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活着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3)板书课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真分数、假分数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小结。4.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右边两组图应该把1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看作单位“1”),哪些分数是真分数?假分数有哪些?(2)完成第2题。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1题。(1)学生独立描点。(2)指导观察: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1之间,假分数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师问:这样分布说明什么?(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2.完成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师追问:有什么发现?(分母是8的真分数有7个,分子是8的假分数共有8个),分母是8的假分数有多少个呢?3.完成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4.完成练习七第4题学生在书上完成填写。交流汇报结果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四、课堂总结师:今天你又有哪些收获?跟大家说说你的收获!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是比较合理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方面做的也比较到位,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方面还是比较好的,本篇教案面向大多数学生,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点,1、在难点突破方面做的不够到位。2、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数学术语说的不够准确。
希望听课的领导教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3月19日,我听了牛老师的苏教版五年级“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两个概念。这一课的内容是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牛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理解、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全课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牛老师以写出分数并说出以“谁为单位一”这件学生们都熟悉的学习知识情景,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这些都把学生置于实践生活情景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数学问题变成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探索性、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感知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用到实际。
二、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经历学习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的重要方式。牛老师这节课,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觉参与,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关注个性发展。
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牛老师这堂课运用“你说的真棒!等语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不同的观点:
一、本节课牛老师在强调以“谁为单位一”的问题上强调的不够,牛老师再说的时候也说成“一共分”,而没有说“平均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因为在本节课中就出现了学生不会找“单位一”,“单位一”应该是“一个整体”。
二、我认为在这节课上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待于加强,本节课牛老师在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有些忽视,导致学生无论是自己读,还是集体读的效果不是太理想。
三、数学课堂的严谨性应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我认为在无论是练习还是内容讲解,不要太随意,该写在黑板上的必须板书出来,不能说一说,或随便举例。
总之,数学课堂的成功与否,因素是诸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是无止境的,真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愿我们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我们的课堂水平。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一、复习:二、巩固练习口算练习11-6=14-6=13-7=12-8=11-9=12-5=13-4=12-9=13-8=11-5=13-6=12-3=14-8=15-7=16-9=练习四:第3—7题第3题:要求都算对,计时比赛第4题:用数学第5题:加减法题放在一起,混合练习,巩固“想加算减”的口算方法第6题:在○里填上””或“=”第7题:只给画面,要求可以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学生独立完成,或印在纸上,及时收集学生计算情况,纠正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广泛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生评价,学生应学会自我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用线连的形式进行提高练习,同位互评。及时纠正错误。学生独立完成,针对情况进行评价,提高计算效率。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可能提出加法、减法多种问题。分组内讲想法,提问题,算得数,并组织全体汇报这道题借助学生的对话提供信息,要求学生解答的“知道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完备的应用题。多补充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规律从而找到这类用数学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提高练习四、小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生:有13个圆,其中黑圆有6个,白圆有几个?生:有13个圆,其中白圆7个,黑圆有几个?生:有7个白圆,6个黑圆,共有几个圆?13-6=713-7=66+7=13教后记:有部分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成了加法算式,应该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每个数个代表什么数,或者什么意思,问的问题就是要求的数,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自己体会一下,让不会的学生多说,多做。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乘加,乘减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1~4的乘法口诀算乘加、乘减题。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乘加,乘减的原理。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挂图: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其中最后一个鱼缸有彩纸事先挡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谈话:看来小朋友们掌握的乘法知识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出示出第4个鱼缸)二、探究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提出疑问: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师:原来是这样,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生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三、拓展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四、归纳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五、应用教材第12页第1、3、4题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第3题,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猜一猜第(1)题图中的人数多,还是第(2)题图中的人数多?再列式算一算,你猜的对吗?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列出一步计算的乘法算式?第4题,能帮帮茄子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乒乓球拍吗?六、课堂作业教材12页第2题。板书设计:乘加乘减例题
a4+4+4+4+2=14b4×3+2=14
c2+4×3=14d2+4+4+4=14试一试
3×4-2=□
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12-412-314-816-9
8+913-614-511-215-7
17-8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略)
四、完成作业
p17:7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5042.html
上一篇:16年幼儿园秋季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