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老山界教案

时间:2024-07-01

老山界教案汇集。

我们为您特别挑选的“老山界教案”一定能够让您惊喜连连。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请将此页加入您的收藏夹方便阅览!

老山界教案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老山界》的第二课时。

首先我说一下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老山界》是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讲读课。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经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同时又恰切地使用了大量的精彩语句,做了许多生动的描写。

读了这篇文章会让我联想到更多的东西:譬如星夜翻山时,战士们互相鼓励的生动有趣的对话,以及那特殊的夜色:在“之”字拐的山路上,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星星。

又如:“半夜里,忽然醒来”那段,写的是露宿山腰,环境是那样的险恶,而红军看到的却是一番美景,其实是一种苦寒生活,是苦中作乐。这种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让我联想到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想起自己做和尚化缘时的自嘲诗――

天作帷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腿,恐为山河一脚穿。

这些又让我感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含义所在。这真是大英雄饱经磨难,方可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再如:作者写红军战士成功地翻越老山界,下山十五里的所见所感,体现出红军战胜困难后的乐观豪迈的情怀。这又让我联想到《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尼丸。

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让我们联想到的远不只这些,诸如: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等问题,在《老山界》一文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有所感悟,都能让人产生联想。但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没有必要讲的过细,过深,过于政治化,那些是他们以后要再认知的内容。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践行一种理念,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老山界》,不论是文学价值,还是精神价值都值得讲,而且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去讲。

因为此文中那些壮丽的景象,乐观的情怀,不屈的斗志,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这些,真的是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他们生活中多了幸福,少了理解幸福的能力;多了随遇而安,少了对生活的思考;多了自私享受,少了吃苦奉献。可以说当代的孩子几乎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缺少冒险、挫折教育;不知道逆境教育的意义,更不懂得风吹浪打对人和民族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以,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身上的这种优秀的品质,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努力和学生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真正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学习中养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为将来更好地贡献社会而做好准备,这正是我讲授此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实现自己的教学构想,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案:

2、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掌握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 教学重点:

1、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掌握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安排了六个问题进行探究。具体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再次速读文本,为什么还要读文呢?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感到:作文的水平是写出来的,文章的理解是读出来的。

第二个问题:“老山界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其难具体表现在哪里?”启发学生理解文本,剖析文本。并引导学生概括出: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第三个问题:“面对这样难以翻越的老山界,红军战士不但没有退缩,相反成功翻越,那么红军凭借什么精神翻越老山界的?”

学生能概括出凭借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至此,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学生起码能概括出三点:星夜行军、露宿山腰、下山所见。

想借此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三点,突破教学难点中的第一点。

第四个问题是:让学生跳读课文,顺次找出文中写时间的词语,并对应说出红军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行文线索的好处。借此完成教学目标2,落实教学重点中的1。

第五个问题是精读“半夜里,突然醒来”一段,指导学生勾画出重点词语及句子,揣摩其含义及作用,赏析此段,并为背诵,积累,仿写这段做准备。借此完成教学目标1和2,落实教学重点2。

第六个问题是研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学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的作用。明白“三十里”强调山高,是为下文写难以翻越埋下伏笔。结尾扣题,深化了主题,形成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再次让学生品悟到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长征中的巨大的作用。想借此完成教学目标1和2,落实教学重点2,突破教学难点1。

至此,六个问题探究完毕,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二、三个问题是针对探究主题而设,后面的三个问题是针对写作手法而设。

最后一个环节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办一期介绍长征和理解长征意义的手抄报。用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3,真正突破教学难点。至于板书设计我就省略不谈了。

总之,以上是我有关《老山界》一课的教学设计。当然这只是一种预设,实际教学中能否真正实现自己的构想,或还能生成什么,我还不能真实的加以说明,这有待于我实际教学之后进行反思,再去修正,尤其是因为自己学识浅薄,能力有限,水平一般,一定存在很多不足,诚望各位专家,同行加以指导,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今后的语文教学。

老山界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作为一篇老课文,本文有许多值得重点学习的特点:内容上是关于历史和世界奇迹的长征的回忆,可以以小见大,感受这一奇迹的伟大之处,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写法上有基本的记叙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精彩的描写对叙事的帮助和作用等值得学习。

学情分析

作为远离战争与动乱的新时代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可能不容易感同身受。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宏伟的题材,是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精彩的描写如何做到,需要在分析与体会中琢磨运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大概情况

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2.了解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的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老山界就是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活动过程

1.积累字词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苛()捐杂税缴()点缀()

呜咽()酣()然入梦蜷()咀嚼()

盛饭()落()得很远

B.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惊惶:

呜咽:

攀谈: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惊惶(huánɡ)苛捐杂税(kē)缴(jiǎo)

酣然入梦(hān)蜷(quán)呜咽(yè)

惊惶:惊慌,恐惧。

攀谈: 本文中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呜咽: 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2.背诵(或学唱)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五岭”之一越城岭,山高三十里,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就是本文中的老山界。

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

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一天下午山脚下(山沟)长征中的全体红军动身爬山

傍晚瑶民家“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的工作同志交谈,吃粥,贴标语,烧水喝

天黑山脚长征中的全体红军继续爬山

夜里山路上(山腰)长征中的全体红军露宿

半夜山路上(山腰)长征中的全体红军被冻醒,看夜景

第二天黎明山路上长征中的全体红军继续爬山,写标语帮助伤病员

下午山顶,宿营地长征中的全体红军看景致,煮粥吃

3.在文中勾划出最能反映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的语句,并说说你的感想。

示例:

(1)“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老山界山高谷深的特点,说明了红军的行路之难。

(2)“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及“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等语句,则形象地表现红军的睡觉之难。

(3)“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一句,体现了红军吃饭之难。

4.仔细品味下列语句,并指出其表达效果。

A.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示例:“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示例:“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路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和连绵。

D.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两次写火把,第一次写火把是以“之”字形状,暗示山高路陡;第二次写火把,侧重于展示“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山峰越是险峻,越能展现红军行军场面的“惊心动魄”;越是“惊心动魄”的场面,越是能够彰显红军的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E.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慣”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照着习惯”说明这里的百姓经常受到官兵、土匪的欺压,男人“躲”起来是怕红军也像原来的队伍一样抓壮丁。同时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F.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既表现出敌人对红军战士的无可奈何之情,也表现出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既构成了对敌人的嘲讽,同时暗示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目的。

G.第24节“抢一碗饭就吃”句中,“抢”字用得合适吗为什么合适。说明对饭的要求不高,而且时间紧迫。

归纳总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拓展探究

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样具体地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示例:我从红军的身上学到了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到底的精神,正如毛主席的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敢于接受困难和挫折的挑战,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断奋进。

老山界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三处景物描写)(难点)

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5000里的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亘古不变的英雄气概和不折不挠的坚毅精神浓缩在毛泽东笔下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然而此山此水真的寻常吗?今天一起学习《老山界》。

二、整体感知

1解题:老山界,五领之越城领,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三、内容精析

1、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的交流

2、根据找出的时间地点,试着复述课文

3、用简短的话概述课文的内容

4、由同学的复述体会你对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感受(难、艰难、辛苦等)

5、再读课文,找出难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

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陡极了…只有一尺多宽。”“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横着心躺下去” ……

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鼓着勇气前进”……

处境难“伤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由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6、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如何?表现出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打笑逗趣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表现他们:顽强不屈,艰苦乐观,昂扬奋发,不怕困难,没有丝毫的胆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注:包括几处典型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作用

四、拓展延伸

老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启示我们“活到老,学到老”,那么我们的学习道路只是万里长征刚起步,在这条路上也可能钱难万险,试想我们该如何走好学习这条长征路。

五、总结

学生小结(内容、特色、启发、探索、疑问……)

漫漫长征画卷就像是一篇神话,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仅是学习,都需要我们发扬长征精神,一路搏击!

六、作业

1、背诵景色描写的句子

2、继续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进一步体会长征精神

老山界教案 篇4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教学反思》

在这个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成为衡量学校和教师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名为《老山界教案》的教学比赛,并荣获一等奖。通过这次比赛,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深感收获颇多。

《老山界教案》是一场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教学课程设计比赛。通过此次比赛,我深入研究了老山界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并为此设计了一节关于老山界的自然地理课。在教学中,我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因此,我将整堂课分为准备、呈现、分享和反思四个环节。

首先,我在准备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资料,让他们事先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通过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已经对老山界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充分准备。

接下来,在呈现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实地影像等方式,生动地介绍了老山界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这些呈现方式既让学生有了具体的形象,又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关注度。

然后,在分享环节,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交流彼此所学,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在反思环节,我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引导他们回顾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同时,我也做出了教学反思,对所设计的教案进行了梳理和改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老山界教案》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当然,教学反思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其次,反思中我发现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和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而言,通过参加《老山界教案》一等奖教学比赛的经历,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山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2、作者介绍:

陆定一,生于19,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二、请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老山界教案 篇6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后生字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①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②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研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地图导入

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师讲:大家看到我们红军是从这里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完成了长征的壮举,而这其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爬的山,就是——老山界。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通过《老山界》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陆定一,参与了“长征”整个过程,当时是在“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本课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表示时间和地点变化的词,并注意在该时段与地点发生了哪些事情。

2、学生们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

3、师生共同完成“翻越老山界经过”的梳理。

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气儿跑下山去。

(四)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总写句”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看看有没有一句话能高度概括本文的所有内容?

学生们可能会找第一段,这时要提醒学生,第一段是“决定要”,事情还没有发生,不具有总结性;也可能会找最后一段,这时要提醒学生,这一段只有评价,没有人物地点等信息,不具有概括性……

2、找出该句——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为什么此句能概括全文?时态是完成时,有主要人物,有主要事件。

3、分析该句的组成部分,并从这几个部分入手,撬动对整篇文章的分析。

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有哪些呢?(难翻的、笨重的、战胜了)

第二课时

(一)分析如何“战胜”“难翻的”老山界。

1、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预估学生们能答出:山高、路陡、睡不好、吃不饱

老师稍加提示再总结出:有伤病员、有敌军追赶

老师再让同学们分析一开始接触到瑶民的句子,抓住“照着习惯、躲、请、惊惶”等字词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出一个隐形的困难:当地的民众害怕与躲着红军

2、分析如何克服民众害怕红军的困难?

①瑶民怕红军,所以红军是如何做来消除这些害怕的?

讲解介绍红军、送米、保护房子和篱笆

②我们做的这些,最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军民关系呢?

展示这些句子:

那女人哭起来了。

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

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总结:我们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们与瑶民之间的关系是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的,而且军民之间相互理解。

③总结:是军民一心的作风让红军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3、分析如何克服山高、路陡、睡不好等困难?

①句子分析:

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抓住“都想”

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抓住“横着心”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抓住“坚强意志”

结论:红军就是靠“你争我赶、不服输的劲儿;咬牙坚持下定决心、坚强勇敢”等的意志战胜了诸多困难。

②句子分析:

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总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发现没有人懒惰、懈怠,大家是分工合作,靠着团结一致战胜了诸多困难。

③句子分析: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抓住“奇观”的含义分析,这里既是指见到的。奇特壮观的景象、也只红军长征这一伟大事业、还有一种革命必胜的乐观心态。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抓住搞笑的语言分析出乐观。

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抓住“矮子”分析得胜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态。

总结:这是一支遇到困难不退缩,而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困难的队伍。

(二)分析“笨重”与“难翻”之间的矛盾之处。

1、“笨重”强调的是我们自身方面的困难:大家并不是轻装上阵,相反,队伍庞大、有伤病员、有马匹、有随身的行李,更有追击的敌人。

2、“难翻”是在侧重表述客观方面的困难。

3、总结:自身条件如此差,要翻越的山如此难,越是笨重,越是难翻,越是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而这一切,我们的红军队伍做到了。

(三)情感表达

1、如果你是队伍中的一员,当你翻越了这么难翻的山之后,你会如何直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预设学生答案:我好骄傲啊!我好自豪啊!我们真的太厉害了!

2、作者并没有如此直接说,可是我们能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呢?

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

这些就是作者使用的间接抒情的句子,同样能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还使这种情感的表达很丰富。

(四)批注分享

文中还有几处句子,在现今读来,还是有一些独特的地方。请任选一句,完成批注并分享。

1、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可以从“模模糊糊的梦境”的角度去解读这种奇妙的感受。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可以从拟人、嘲讽去解读。

3、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可以从人生路上的苦难重重,我们该如何去克服解读。

总结:学生们言之成理即可。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词(全班)

2、写写读后感,200字左右(部分)

(六)板书设计

老山界

笨重的我们 战胜了 难翻的老山界

革命乐观 山高路陡

团结互助 吃睡不好

坚强勇敢 敌人追赶

军民一心 伤病员多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句贯穿于整篇文章的解读,并注重具体字词、语句的分析,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揣摩能力。可是在情感渗透、革命传统氛围的熏陶上做得不够,在革命情怀的解读上存在欠缺。

老山界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二、教学设想:

(一)预习要求:

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

(二)教法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师板书:老山界难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

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

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生速读课文

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归纳整理,师板书

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文章主题

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

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

(三)感悟、延伸

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

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

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902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