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测量课件

时间:2024-07-19

最新测量课件。

这里是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测量课件”的范文。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优秀的教学课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或许你能在这里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测量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们猜猜看,它在哪里呢?

(3)师:可是它说它不叫毛毛虫,叫一寸虫,什么是一寸虫呢?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呢?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大大的动物,比如说?可是还住着小小的一寸虫,但是,还住着爱吃一寸虫的知更鸟。有一天,知更鸟要吃一寸虫,一寸虫赶紧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

(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3.幼儿尝试初次测量,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1)师:我们来看,一寸虫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它要帮知更鸟的尾巴测量了,那谁来说一说,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呢?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一个跟着一个拍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叠。

师:一只一寸虫是一寸长,量出来用了3只一寸虫,那是多长呢?

(4)师:一寸虫真厉害,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那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学习一寸虫测量的方法呢?(想)

师:(出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一条线,看看上面有什么?(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起点,是一寸虫开始摆放的地方。请小朋友测量下这条线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这个小方格里。

师:在测量之前,你们想想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让幼儿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测量吧!

(6)讲评幼儿的操作,有问题的指出并纠正。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都学会了一寸虫的测量方法,一寸虫是一个跟着一个,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叠在一起,才能测量出来

4.幼儿再次测量,运用直线测量法,学习测量动物的某个部位,并简单记录。

(1)师:一寸虫帮知更鸟测出了尾巴的长度,知更鸟说:“好吧,你帮我测量了,我就不吃你了,可是我还有很多的朋友,你也要帮它们去测量一下,不然我还是会吃掉你的。”

(2)师:看看知更鸟的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图片:大象、长颈鹿、兔子)

(3)师:在测量之前,先请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些操作材料,有一张记录单,还有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寸虫,请小朋友来为知更鸟的好朋友测量一下。注意,找到这些图片上的红点,这是开始放一寸虫的地方。

(5)讲评记录单,请几个幼儿来分享一下。

师:你是帮谁测量的?你是怎么来量的?(幼儿的操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1)师:一寸虫告别的知更鸟和它的朋友,慢慢向前爬,在路上碰到了夜莺,夜莺要吃掉一寸虫,一寸虫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3)师:原来,夜莺要请一寸虫测量歌声,一寸虫想想歌声怎么测呢?小朋友说说看歌声能不能测量?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测量的,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测量的。

师:那一寸虫利用夜莺不知道歌声是不能测量的这个道理,她就逃跑了。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么做的?它对夜莺说:“好吧,那你开始唱吧,我来测量。”于是,夜莺开始唱了一起,一寸虫爬呀爬呀,一会爬到草丛里,一会儿躲在小花里,一会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真聪明,而夜莺不懂得测量,那我们小朋友呢,有没有学会测量了?(学会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量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的长度,积木的长度……等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虫去量一量有多长吧!

测量课件 篇2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提起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力约为10N.

举起20kg的小孩的力约为200N.

说明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介绍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分度值代表多少牛顿?

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五、小结.

测量课件 篇3

<title>_tool"style="background-color:#E590E5;padding:0px">教案示例</title>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一章的第五节已经测量过小灯泡的电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生]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利用电压表测出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然后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算出了小灯泡的电阻。

[生]为了测量更准确,还利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然后求平均值。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在上节课刚学过了电功率,谁来说说?

[生]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叫用电器的电功率。

[师]电功率能测吗?怎么测?

[生]可以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

[生]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功率。

[师]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

[生]小灯泡不能接在家庭电路上,应该用第二种办法测。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吗?

(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并且急着参与,会非常肯定地回答:能)

[师]大家一定还记得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同学们一起说)额定功率,如果不是在额定电压下叫什么功率,你想要测量的是什么功率,明白了吗?

[投影]测量要求

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

(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经过以前的探究活动,已能了解实验活动的基本程序,所以,不必过多讨论,用投影提醒学生即可)

[投影]

[设计实验]

设计思想(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规格)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观察: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做第(2)个实验时,需小心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免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因电压过大而烧坏灯泡,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指导)

[分析和论证]

[评估]

[交流](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和大家交流。(要求同学配合投影上台讲解)

[投影]

第一组实验报告

[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

[说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其两端电压,因为要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所以电路中要接入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实验器材]:

1.小灯泡:额定电压________。

2.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___________W,允许通过最大电流___________A。

3.电源___________V;

4.开关;

5.导线

[说明]电源的选择应考虑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的1.2倍,但不能过大。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略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说明]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注意:

(1)连接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估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最大值,选择合适的量程,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法。

(3)连接好以后,每个同样检查一遍,保证电路连接正确。

2.合上开关前,应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调整。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或变小,怎么调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或变小。

[实验结论]

由公式计算小灯泡的功率。(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

[结论]

(1)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

(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评估]

能想到问题,我们都考虑,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

[师]我们这组同学非常自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互相交流,谈谈你在设计实验及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认为实验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一错,滑动变阻器阻值就从你想的最大成为实际的最小,合上开关就容易使电表偏转过激。

[生]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也很重要,如果接反了,表针“反打”也会损坏电表的。

[生]实际接线前可以先将实物按电路图中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再连接,这样接起来不容易连接错,检查也容易。

[生]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开始在阻值最大的位置,调节的时候阻值从大到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会从小变到大,测量时为什么不先测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依次测量等于额定电压和高于额定电压的功率,以免变阻器阻值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还容易错?

[生]在不是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用电器的功率不是额定功率,该叫什么呢?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非常棒,谁能来解释刚才那几个同学的两个问题呢?

[生](同学讨论)不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时就叫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就可以。

[生]我们认为先从低于额定电压开始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先测额定电压更好,这样在观察小灯泡亮度时有明显的区分,容易观察。

[师]不知道那组同学对他们的解释满不满意,下去以后可以参照以前实验继续探讨。

[生]老师,我们发现今天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装置与上一章测“小灯泡电阻”时的装置一模一样。

[师](教师表现很在意)是吗?还有什么?

[生]测量的内容也一样,都是灯泡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生]实验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也基本一样…

[师]有不一样吗?

[生]两次测量的目的不同,上次是要测电阻,这次是要测功率。

[生]从今天的测量数据也可以算出小灯泡电阻。

[师]可以的话,大家算一下电阻。

[生]三次测量算出的电阻值基本相同,但有小的差别,将三次测量的值加起来算平均值就知道小灯泡的`电阻了。

[师]大家都求出电阻了吗?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电阻可以求平均值,今天测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生]上次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这次是为了比较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和发光情况。

[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比较计算电阻的公式和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式中的电流和电压相同吗?

[生]如果是同一次测量,就是同一个电流值和电压值。

[师]大家将式中的电流替换电压或用电压替换电流,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板演:

[师]同学们看变形出来的公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电灯铭牌上一般标的都有,就可以利用它们直接求小灯泡的电阻。

[生]如果知道小灯泡不是在额定电压下,而是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手中的小灯泡上的额定值,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再求出实际电压下电流值和功率值,和你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有误差,分析原因。(也可留在课后完成)

哪组同学认为你们的实验非常有特色,可以展示给大家,共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锻炼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板书设计

[测量原理]

[结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来决定,在额定电压下,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测量课件 篇4

绘本以活泼的画面讲述了许多生活中的小机械,他们让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省时省力,以盖树屋为例,介绍了杠杆、轮轴、滑轮、螺旋、斜面等简单机械,让孩子们明白这些简单机械的作用,告诉孩子们生活的妙招,让孩子学会慢慢联想,把所能知道的串在一起。

可能书中所列的物品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不易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孩子探索的兴趣,在阅读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我的物理知识。

预设为大班语言活动,通过阅读活动了解一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知道工具的最大意义就是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一、认识这些工具。你在哪见过?它叫什么名字?

二、猜测工具的用途。你知道它用来干吗的?为什么这么想?

三、师幼共同阅读。

1.先看看这页上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偶数页)

2.师:那看看,他们想了什么办法?用到什么东西?是怎么用的?(奇数页)

四、完整欣赏故事。

五、激发幼儿想象。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人是很聪明的,发明的东西都能帮助我们干活。要是你会发明,你会发明什么呢?为什么?

测量课件 篇5

科学《测量水温》教案

第一部分:聚焦问题

.活动:观察桌子上的水有什么不同?

2.介绍(ppt图片):不同温度的水有不同的作用。

3.根据介绍,请你们选择,几号杯的水适合做哪些事情?

4.提问:大家的选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怎样解决呢?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学习使用温度计

一、选择温度计

(出示三种温度计图片)谈话:这里有几种温度计,那么你会选哪一种呢?

讲解:一般说来,水的温度在0—100摄氏度,所以要选择测量范围大于0—100摄氏度的实验室温度计。

二、学习使用温度计

.提问: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呢?

学生发言

提示:上学期学习过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是怎样做的?

总结:温度计的结构和方法

2.测量水温和测量气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言

总结:相同点:①检查温度计②等液柱平稳了再读数③视线要与刻度相平

不同点:①温度计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②不能碰杯壁杯底③在水中读数

3.提问: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4.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示范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针对一点错误进行讲解,再一次规范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强调一下双手紧握温度计上端,双肘支撑在桌面上稳当)

5.小组分工

提示:有四杯水要测量,还要记录水温,怎样分工?

(预设:有学生提出,水温已经变了,可以回答:可以根据测量时的水温重新推测。)

6.学生实验

①领温度计(每组安排了一个坏的温度计,作为检测)

②分组开始测量

③进行判断,哪杯水适合做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汇报

7.提问:为什么这一次大家的测量结果如此一致?

第三部分:拓展认识

Ppt介绍恒温热奶器,55度杯、恒温泡脚盆等与水温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鼓励学生发明一个能够提示温度的恒温水杯。

测量课件 篇6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评价:10秒钟卧撑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就越强。

5.象限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象限跳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就越强。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灵敏性测量方法。

(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第六节 协调性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它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基础。协调能力好的人做一个动作或参加一项运动时,身体各部位就会配合得很好,且动作协调优美;协调性差的人,做出的动作可能会生硬、别扭。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协调能力的测量形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

二、协调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足球曲线运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中既要观察目标,又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运球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足球曲线运球所需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协调性越好。2.双脚连续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3岁到6岁幼儿。

评价:双脚连续跳测验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就越强。中国幼儿双脚连续跳评分标准见表5-27。

3.对墙传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传球过程中的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对墙传球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性就越好。

4.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12岁以下:垒球、网球、沙包;12以上:手球、实心球。

评价:投掷距离越远,则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就越强。4.投准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视觉与上肢做动作的协调能力。适用对象:7岁至老年人。

评价:投掷命中率越高,则受试者视觉与手臂的协调性就越好。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

(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

测量课件 篇7

活动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P54————P55《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的: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准备:

1、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桶、刻度尺、量杯或量筒。

2、水、沙子。

3、乒乓球、苹果、木块、泡沫;橡皮泥、鸡蛋(熟的)、石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出示钢笔水瓶它(钢笔水瓶)的体积也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来吗?

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

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思考、交流。)

[点评:一上课就拿出橡皮泥,在之前已经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橡皮泥即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样来计算。孩子有的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然后老师说那墨水瓶怎样来计算,得想办法。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学生汇报。动脑思考是好习惯,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在同学汇报时,请你思考,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生1:水溢出的方法。

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生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生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明确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想到的这几种方案,来设计测量一下这个墨水瓶的体积究竟是多少。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物体要完全浸没。

生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生3: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老师也有几点下提示与大家分享,请看屏幕。

1、实验前:制定测量方案,明确分工;

2、实验中:轻声交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

3、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请小组内同学首先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并填写报告单,然后开始测量。(教师发现不同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小组汇报。(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测得墨水瓶的体积是多少?板书三种方案测得的数据。(m.BmRBh.COM 笔墨评语网)

4、同样的墨水瓶测得的结果不相同,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分析误差的产生:1、不同方法误差的产生;2、同一种方法为什么结果也不相同?)三种方案比较中择优,水上升的方法在理论上误差最小。想更精确,我们可以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老师在课前运用水上升的方法多次测量后得到墨水瓶的体积大约为115立方厘米。

[点评: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袁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来测量。如果我们可以测量,你想你打算怎样来测量墨水瓶?学生有的用水,用沙子,到底用什么方法?老师引领学生明晰了探究的思路,和学生共同的制定出了方案,有了方案之后再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操作和试验。

5、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几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都用到了水来测量;

生2:都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等积变形”,这也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6、请选择桌面上1—2个喜欢的物体,就运用这种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将上浮物体的情况提出来。)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如何解决的。

生:将上浮物体系上一个重物来测量;

生:将上浮物体埋入沙子中,运用沙测法。(板书)

7、我们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了这转化的数学思想呢?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可以放在量筒里测量;

师演示。行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四、小结。我们今天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题。但今天课上测量的都是相对较小的物体,更大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呢,这个问题就留个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解决吧!

总评: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以往旧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只在习题中出现过,新教材却将它纳入例题范围,这是因为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其中,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测量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1.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3.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1.师: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4.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方法,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条围巾,还有许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帮老师量一量到底哪条围巾才是老师想买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记录结果,提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测量课件 篇9

长度单位的自述

一天,长度单位的弟兄们到一起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公里”老大哥,它首先发了言:“我们长度等单位是个国际大家庭,今天来参加会的是我们大家庭中的少数派,人们对我们非常生疏,因此,我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首先从会场中央站起来一个说道:“我叫‘引’,是中国籍的单位长度,中国古代《汉书:律历志上》有我的名字,所以我的年龄很大啦!是中国籍古时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千米)=30(市)引.”说完就坐下了.

接着从会议室一个角落站起一个“单位”大声喊道:“我叫‘码’,是英籍长度单位.英语‘yard’的译名,1码=3英尺,1英里=1760码.与公制及市制的关系是:1码=0.9144米=2.743市尺.”

“码”发言完后,就一个接一个的说开了.“我叫‘节’,我是无国籍‘人士’,也可以说,每一国都是我的国籍,因为我是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也可用于度量水流速度和水中兵器(如鱼雷)的速度.我是离不开长度的,海里是我的爸爸,小时是我的妈妈.1节=1海里/小时,例如,某船相对于静止水面的速度为15海里/小时,那么它的航速就是15节”.“我叫‘链’,生长在海上,是海上计量短距离的一种专用单位,我是一海里的十分之一.”

“我的名字大约谁也没听说过吧!我叫‘浔’;海洋测量中计量水深的专用单位,也可以说是无国籍人士,1浔=1/100链=1/1000海里=1.852米.”

“我叫‘町’,是日本籍,也是一种长度单位,是国际长度等单位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我的面孔怪僻.所以大家见的不多(町=1/36日里,1公里=9.167町=0.2546日里).”

大家发言完后,“公里”说:“很好!我们初次见面,大家认识了一下,我们快回各自的岗位吧!继续发挥我们各自的伟大作用.”

测量课件 篇10

1.4、科学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正确使用刻度尺上的刻度

2、和测量范围;学会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的测量结果。

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5、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记法。教学过程:

引入:怎么测一个不规则石头的体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使用

1.通过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同类标准量比较的过程,并举实例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感受一下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长度测量方法,如用伸开的双手去量,用脚步去量,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一个初

练习

测量课件 篇11

第七章 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质的概念、内容、测量方法;

2.了解并掌握体质测量的基本内容以及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内容;

3.掌握体质综合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重点难点:

1.体质测量的基本内容;

2.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内容; 3.体质综合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七章 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体质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和范畴 1.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的质量,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质的范畴

体质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系统,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体质的范畴

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

(2)生理功能水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爬等;

(4)心理发育水平: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情感等;(5)适应能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理想体质稳定的特征

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是: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刺激的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1.遗传与体质

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和先天条件,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人体存在着种族和血缘的特点,人体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均受遗传的影响。

2.环境与体质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人数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及卫生保健制度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水平都有

直接的影响。

四、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体质测量的内容

体质测量的内容及指标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质研究的价值和效果。因此,选择测量指标时,必须遵循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客观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测量的规范化、标准化。

一、我国体质测量方案

1.《国民体质测量标准(成年人部分)》简介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简介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标准简介

二、国外体质测量方案

1.美国健康、体育、康复协会青少年测试方案 2.日本体力测定方案

3.有关国际组织的部分体质测试指标

第三节 体质的综合评价

所谓体质的综合评价,是指对构成体质成分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其价值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

一、体质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1.综合评价指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并能较

全面、准确而有效地反映个体或群体的体质状况。

2.应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性别、年龄特点及其指标的连续性,以便进行横向、纵向分析研究。

3.评价指标应准确地测量,并可用一定计量单位进行描述,便于记录和评价。

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测验,应尽是避免选用易受主观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较大的项目。

5.应考虑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评价指标要少而精,简便易行。6.尽可能做到现行有关测验制度的一致性。

二、各类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指标的“权重”是表示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制订和应用

第四节 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一、亚健康状态 1.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2.亚健康的表现

躯体疲劳乏力、易累,肌无力;体力活动后全身不适,体力难以恢复;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胃肠机能紊乱,食欲不振;关节痛,肌痛,头痛,淋巴结肿痛;关节痛,肌痛,头痛,淋巴

结肿痛;咽炎,呼吸紧迫;失眠、头脑不清醒,记忆力下降;心理不愉快,情绪不稳定,紧张,易怒,焦虑等;社会不适应,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减退。

二、亚健康的分类 1.躯体亚健康状态 2.心理亚健康状态 3.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 4.慢性疲劳综合症

三、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原因

亚健康状态可能是由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

1.社会心理因素 2.不良生活方式 3.环境及其他因素

四、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1.健康标准的自我监测

体重基本稳定;体温、脉搏、呼吸基本正常;大便基本定时,每日一次;每日进食量正常、稳定;一昼夜尿量正常;睡眠正常。

2.亚健康自觉量表(表7-10)3.亚健康症状30项量表(表7-11)

4.心理健康测试与评价 5.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测量

五、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价 1.躯体状况评价 2.酒精及药物评价 3.营养状况评价 4.社会健康状况评价 5.精神健康状况评价 6.情绪健康状态评价 7.压力控制评价 8.智力状况评价 9.职业健康评价 10.环境健康评价 11.健康评价结果汇总

六、参加体育活动、根除亚健康 1.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2.选择合适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负荷 3.注意和防范运动风险

测量课件 篇12


建筑测量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建筑设计、建筑制图以及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尺寸、位置、高度等的测量。在建筑测量课件中,学生将学习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处理等内容。


在课件的第一部分,会详细介绍建筑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筑测量依托于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际测量。这一部分将涵盖测量的基本概念,例如测量单位、测量原理、测量误差等。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并了解不同测量原理的应用。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建筑测量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在建筑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测距仪、水平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来进行测量工作。课件将详细介绍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全站仪,如何校正仪器误差以及如何防止仪器受到干扰。


第三部分将涉及建筑测量中的测量误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建筑测量中,我们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修正。课件将介绍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并教授误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将学会通过数据处理,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修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一部分将介绍建筑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将通过实际建筑工程的测量案例,了解测量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测量建筑地基时,需要使用探地雷达等设备来检测地下障碍物;在测量建筑物高度时,可以通过使用三角测量法来确定结果。这些实际应用案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测量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通过建筑测量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丰富的建筑测量知识和实践能力。他们将学会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熟练运用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测量工作。他们还能够处理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建筑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小编认为,建筑测量课件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课程。通过学习建筑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处理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学生将全面了解建筑测量的实质和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将为未来的建筑工程带来丰硕的成果。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182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