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实践体验“网络资源评价”

随着高中的教学工作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优秀的高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体验“网络资源评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的:

(1)了解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

(2)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活动步骤:

(1)教材中直接让学生对自己检索到的网络信息进行评价,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评价指标时可能有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先用一个例子向学生说明网络资源评价的方法,帮助同学正确理解这些评价指标。

(2)每位同学确定一个主题后,在因特网中检索有关的资源,并对这些资源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从中确定有价值的资源。

(3)每位同学将经过评价认为有价值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保存在一个指定的文件夹中与其他同学共享。

(4)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查找到的资源,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对这个资源共同进行评价,通过讨论确定该资源是否真正有价值。

活动评价:

在实践体验活动的常规评价指标中,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技能的评价标准与一般的评价标准有较大的区别,特说明如下。

操作技能中的正确熟练是指:对所收集的网络资源的评价结果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较为熟练是指:对网络资源的评价结果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基本掌握是指:对网络资源的评价基本正确。

而合作精神的评价标准也有本活动的特色。其中的主动合作是指:认真考察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有自己独到、正确的见解;较为合作是指:能够指出别人评价结果的错误;能够合作是指:能够谈一些看法,但没有新意。

由于我们进行网络资源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收集到的大量网络资源中,甄别出高质量的资源供我们使用,所以除了实践体验活动的常规评价指标外,我们还需要对通过本次活动分拣出的资源的本身质量进行评价。

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

资源质量

质量很高6分

质量较高5分

尚有价值3分

还需查找2分

资源质量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别是:

质量很高是指通过网络资源评价的活动后所获得的网络资料符合各项评价标准,质量很高。

质量较高是指获得的网络资源符合大多数评价标准,质量较高。

尚有价值是指获得的网络资料符合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价值。

还需查找是指获得的网络资料不符合最基本的评价标准,毫无价值。

Jk251.coM编辑推荐

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小编推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2.3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素材)

旅游资源评价

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划分。包括确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空间结构、数量和质量等级、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其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①资源本身的评价。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②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③客源市场分析。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①经验分析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②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分类

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划分。包括确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空间结构、数量和质量等级、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其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

1、资源本身的评价。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

2、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

3、客源市场分析。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1经验分析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2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单元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小编推荐)


第三单元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

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了解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内容。

2、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内容教学过程:

主备教案[导入新课]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但是多年来游人相对不足。其原因是什么?那么,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的旅游资源?[讲授新课]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引导学生理解旅游资源评价、开发、规划之间的联系,明确旅游资源评价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2、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3、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规划的依据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旅游资源价值的内容,完成投影表格的填空。

价值

内容

举例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教师讲解: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但就其评价内容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是对旅游资源自身品质和丰优程度的评价,其指标较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1、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组合状况2、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3、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针对上面的每一个方面,教师可举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小结:一种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多种价值与功能,例如“杭州西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组合,“桂林山水”自然景观的地域集中等。组织学生阅读图3-1-2“海南三亚风光”,分析三亚旅游资源的价值,并具体说明。[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了解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内容。[布置作业]新学案[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教后记:

高中教案我看网络


课题

(教学内容)

第一课我看网络

总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网络的基本概念。

2.网络的分类。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画网络结构图,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

情感目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了解,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点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种类、网络设备及连接方式。教法教具

计算机网络教室。

若干段网线,一小段光缆,网络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相关图文资料。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备注

1、课程引入:

用投影机投放出我们正在使用的网络教室的拓朴结构图:

让同学们在头脑中首先对我们正在使用的

网络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

2、任务分步:

第一任务: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

相关性的网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在屏幕上显示的分别代表着什么样的网络,

它们的形成对我们有什么具体的帮助?

(第小组以报表的形式进行总结,并由小组长进行发言汇报)

注意:要引导学生归纳出“网”的特点,就是资源的融会贯通、相互共享。然后再把思路从广泛的、现实生活中的“网”引申到计算机网络,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

(小组成绩比较)

第二任务:教师通过屏幕和实物展示简单常用的网络设备。

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网线的内部结构。要求各组回答:你们组所看到的网络在你的大脑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网线内部还有好几种颜色的线,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认为交换机有什么用处?

注意:要让学生认识网线及交换机的作用和网线采用色彩分类的作用。d在此部分可采用学生自先分组理解,教师最后讲解和总结的方式。

(小组成绩比较)

第三任务:让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现实网络,让他们分析我们教室里的网络,大家上网时的互联网络,以及我们整个学校的网络,它们这些网络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从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按网络规模分类方法,从而把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并能对不同的网络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小组成绩比较)

随堂综合任务:让学生对现有教室里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认识,并让大家回忆开始上课时给大家的一张网络分布结构图,提供如下图标,让大家地行联接成为一张正确的网络结构图。

(小组成绩比较)

3、学生自评:

4、评价及成果展示:

评选本节课最优小组,予以小组表扬。

展示优秀的网络拓扑图作品,予以个人表扬。

5、课后讨论:

a、网络比单机有哪些优势?

b、你知道有哪些无线网络技术呢?c、你认为网络还会向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继续延伸?教学反思:1、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学期开设的第一节网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internet,认识ie浏览器,怎样打开ie浏览器。由于这节课关于网络的术语比较多,而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想上网浏览。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应该先让学生浏览一些好的网页,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再跟他们说,了解一些上网术语,对他们更好的认识网络有帮助。这样学生知道了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自然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课了。所以在讲授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演示了教学课件,把这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做到了课件当中。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同时,还知道了上网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网上信息知道怎样取舍。2、学生自学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协作学习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掌握80%,剩下的老师讲解。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只是照着书读,没有进行思索,离开书本让他用自己的话说根本说不出来。显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由于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我设计的自学这一部分并不成功。当然,在教学活动当中,一节课的设计难免不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反思。我觉得应该提倡"两个允许,三个一点",即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尝试;允许小进步,不允许原地踏步。"三个一点"即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通过反思,初步培养了我的反思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质。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化。

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知道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理解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4)记住我国主要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和近海油的分布。

(5)了解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2.智能的培养: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3.思想教育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记住最大的渔场、盐场和近海油田的分布。

教学难点: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

--:

复习提问:

1.我国主要的煤田有哪些?

2.我国主要的油田有哪些?

3.我国主要的铁矿有哪些?

4.江西德兴、云南个旧、山东招远,

甘肃金昌分别以哪一种有色金属矿为主?

今天我们学习第5节海洋资源。

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乌金的储存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这说明海洋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读图回答:

1.我国拥有多少千米海岸线(18000多千米)

濒临哪几个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我国海域南北跨哪几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北温带)

由此可以说明我国海域十分辽阔,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海洋资源也十分丰富。下面大家看一组数字。(找同学读课文)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由于我国大陆沿岸的海域广阔,对发展海洋水产事业非常有利。下面大家看p1006.18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

1.我国大陆边缘的海洋,多为深度超过200米的浅海区。海水浅,阳光可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2.在这些浅海中,有众多的河流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业提供了大量的饵料,又有从高、中、低纬南下的沿岸流。在寒暖流交汇地方,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冷到上层,使得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点丰富,吸引大批鱼群。

3.此外,我国沿海港湾,岛屿特别多,浅海渔场多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水温适中,冬季不结冰。

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其中舟山渔场是我国第一大渔场。

海盐和海底石油: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矿产。

1.我国是海盐生产大国。

(1)我国海岸线长,其中有很多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适于晒盐,这些适于发展盐业的海滩就有几百万公顷。

(2)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我国多数盐场都有良好的蒸发条件。其中河北长芦盐场为我国最大的盐场。(这里雨季前的二、三个月,天晴风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全年的海盐大部分就是在这时生产的。

2.海底石油的开采。

我国近海石油资源相当丰富,近年来,经过多次钻探,已在几个海域中发现了含油气的盆地。看图p6.22主要含油气的盆地: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东沙盆地。

三、海洋资源的保护。(找同学读课文理解)

板书提纲

§5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二、主要渔场和盐场。

(东海)舟山渔场长芦渔场(河北)

中国最大中国最大

三、海洋资源的保护。

亲身体验主动感知(小编推荐)


----“吨”的认识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

师:老师这有一袋重25千克的大米,你想搬一搬,感受一下有多重吗?

生(齐):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学生活动略)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很重,搬不起来。

生2:我勉强能搬起来。

师:一袋大米重25千克,4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生3:重100千克。

师:40袋呢?

生4: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师:对,我们就说1吨=1000千克,如果把1000千克的大米装成1大包,你想象一下,让你去搬,你觉得怎样?

生5:肯定搬不动。

生6:我想我能搬得动。

师:搬25千克的大米,你觉得怎样?

生6:我能搬得动。

师:1000千克里面有几袋25千克的大米?

生6:40袋。

师:如果把40袋的大米装成1大包,让你去搬,你能搬得动吗?

生6:我想我还是能。

师:如果有机会,请你试一试好吗?谁来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7:28千克。

生8:32千克。

师:请同桌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有多重?(学生活动略)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说一说吗?

生9:我的同桌不重,我背起来了。

生10:我的同桌非常重,我背不动。

(师有意让生10说,因为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

师:请生6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6:我同桌很轻,我轻松背起来了。

师:这位(班上最重的)也是你的同学,请你也来背背他。

(生6背时显然很吃力,背上的同学差点摔下来,听课的老师忍不住笑起来了)。

师:请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6:太重了,我差点摔倒。

师:你(胖小子)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11:50千克。

师:多少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

生齐:20个

师:请问生6,20个这样的身材的同学合起来,让你去背,你认为怎样?

生6:肯定把我压扁。

师:你认为1吨的东西对你来说怎样?

生6:非常重,老师,我改变主意了:1吨的大米我想我也搬不起。(这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预先调查)请你算一算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

生3:大约33个。

师: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齐:26人。

师: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

生齐:不够。

师:你觉得1吨怎样?

生齐:对我们来说太重了。

[反思]

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

首先让生搬一搬大米,亲自感受1袋25千克的大米的重量,再通过想象感受40袋大米的重量,进而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接着让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生根据平均体重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上述“吨的认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时,我让生展开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在我备课和多次试教中,学生均回答“不可能搬得动”。没想到这节课竟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件”我当时有点紧张,我想如果能很好的处理它,很可能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许这男孩只是预先没听明白老师的问题吧,于是我重新引导一次,没想到还是失败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想我还是能”。好“固执已见”的一个男孩!为了圆场,我说了一句:“如果有机会,请你试一试”,然后回到了预设的下一个环节:让生互相背一背。我一边机械般地教学,一边为自己的话“如果有机会,请你试试。”而后悔,怎样引导才能改变这男孩的想法呢?我边教边想,还是让他在体验中感悟,自己说服自己吧!刚才错过了搬大米这个教育资源,现在得好好抓住背一背这个教育资源了。于是,我有意让一个学生说说他背的感受(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然后顺水推舟让那个“固执已见”的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如果20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1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的回答是:“肯定把我压扁”。并难为情地说:“老师,我改变想法了,1吨的大米我想我还是搬不动,太重了”。在老师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这男孩在体验中被说服了。此时,听课的老师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满意的笑声,但我明白,我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还是不够的,还有待于不断磨砺、发展。

经过反思,如果再让我上第二次,我想我在第一次引导失败时,我选择的不是回避而是积极面对,尊重学生的想法,然后及时引导,让他再一次体验。一袋25千克的大米你搬起来了,你真能干!2袋这样的大米就是50千克,(把两袋叠起来)你能搬吗?请上来试试并帮老师把大米从这搬到讲台。我想即使是力气再大也无法能按要求去完成,从而进一步引导他,如果是40袋就是1吨,让你去搬,你能搬得动吗?我想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搬不动。”从而进入下一环节“背一背”。我想我如果这样处理将会更满意、更完美。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及时抓取,细心呵护,用心挖掘,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多姿多彩。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34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