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三年级劳动教案

时间:2024-08-03 三年级劳动教案 三年级教案

最新三年级劳动教案模板13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最新三年级劳动教案模板13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剪指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使学生知道剪指甲是保持个人卫生的好办法,了解剪指甲的意义

(3)、是学生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2、教学重点

剪指甲的方法和步骤

3、课前准备指甲剪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起朗诵儿歌,指甲刀,张开嘴,咬住指甲不松开。小小手,来帮忙,来帮忙,用力按下指甲断。脏东西,露出来,清洁卫生不忘掉。

师:同学们,看一下自己的小手,上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看看指甲里藏着什么东西?爸爸妈妈经常用指甲刀帮我们做什么?为什么要剪指甲呢?

(2)新授课

1)同学们,我们来到博奥学校,离开自己的父母,开始了自立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还能让爸爸妈妈来给我们剪指甲吗?

2)你们自己会剪指甲吗?知道怎么剪指甲吗?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探讨并作回答)

3)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样来剪指甲的?(边示范边讲解)

A、剪左手指甲,首先,将指甲剪按片翻起旋转到相应位置,再将指甲尖放在左手拇指和食指间。手心向内。其次,左手心向下,五指自然弯曲。再次,左手轻轻用力顺着指甲的曲线剪。注意不要剪得太深。

B、用同样方法剪右手指甲。

C、剪完指甲后,把手洗干净。

4)同学们,你自己会剪指甲了吗?来试一试吧?

5、小结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用气球制作简单的造型。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气球造型的制作及创新。

教学准备:

气球、打气筒、记号笔或眼睛贴、安全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五颜六色的气球可以烘托节日的气氛。十月一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让我们用多彩的气球喜迎国庆吧!

二、劳动基础

1.想一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气球让国庆的气氛更喜庆呢?

【小贴士】

一般选择普通的.空气气球作为造型材料,推荐使用打气筒,最好不要用嘴吹气球,禁止使用氢气。

2.练一练

单泡结:向气球内充气,但不能充满,尾部要预留一段,打结封口。用两手握住气球,反向旋转几圈,一个单泡就做好了。

双泡结:连续拧两个单泡,将两个单泡并排旋转几圈,转成一个双泡,将封口处的结从两个单泡中间穿过,固定。

三、劳动过程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气球是怎样变成鱼儿的!你也可以设计不同造型,准备好气球开始吧!

1.做小鱼身体:将一个红色圆形气球充气后打结,作为小鱼的身体部分。

2.做鱼嘴和尾巴:将两根黄色长气球充气后打结。一端各扭一个单泡,将两个单泡扭在一起做鱼嘴。根据红色圆形气球的大小留出合适的长度,剩余部分用同样的方法做出鱼尾。

组合美化:将鱼身和头尾组合起来,画(或贴)小鱼的眼睛,剪去鱼尾多余的气球。小鱼造型完成。

四、劳动成果

比一比谁的气球造型有创意,让这个国庆更喜庆了!

五、劳动评价: 我是超级“魔术师”!M.Jk251.coM

六、劳动日志

同学们,气球造型好玩吗?你设计了什么造型来表达喜迎国庆的心情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七、劳动拓展

气球造型变化丰富,生日、校庆等活动也经常使用,你还有其他创意吗?

八、劳动谚语

人们真正的财富是劳动的本领。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3

第一课 整理教室

学习内容:同学们自己动手整理教室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分工合作,一齐动手来整理教室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培养爱护书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教室

学习难点:怎样清扫天花板和墙壁高处的灰尘

教具准备:抹布等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的教室又该打扫了,让我们一齐动手来整理我们的教室吧。

二、说一说

(一)打扫教室

1、教室整理需要做哪些事?

2、怎样能使我们的教室更加整洁、美观?

3、要清扫天花板和墙壁高处的灰尘,应该怎么做?

4、为什么要戴上帽子和口罩?

5、擦黑板、擦窗户时,应注意些什么?

6、先洒水后扫地对吗?为什么?

(二)摆放桌凳

根据你们教室的情况,怎样摆放桌凳最合适?

(三)布置教室

1、教室正面怎么布置?

2、教室后面怎么布置?

3、教室两侧怎么布置?(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三、集思广益

教室整理好了,还应注意保持,应该怎么做?

四、动手做

大家一齐动手,把教室打扫干净、布置好。

五、评比台

你们的教室整理得怎么样?小组给予评价

六、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

第二课 种盆花

学习目标

1、学会种盆花。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

学习重点 学习盆花的种植方法。

学习难点 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

学习准备

1、各种花盆和花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春天到了,我们种点什么好呢?盆花,便于移动和管理,既能放在室外庭院、台阶,又能摆在室内陈列展览,所以人们都喜欢种盆花。

二、看课件

学生看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盆花

三、学技能

(一)选盆

黏土盆 陶瓷盆 塑料盆

(要根据花卉的习性来选择不同的花盆,最好选用黏土盆。)

(二)装土

可用腐叶土或人工调配的培养土。

1、花盆装土前,最好用300份水加1份福尔马林配成的药水进行消毒。

2、再用瓦片把花盆底部的排水孔垫住,铺上一层粗沙作为排水层。

3、盆内所装的土要细碎、疏松,不要装的太满。

(三)播种

1、盆花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

2、播种前先用水把盆花浇透,水全部渗入后,把种子均匀的撒在土上

3、再撒上一层细土盖住种子

(四)管理

1、花盆应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

2、在幼苗成长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盆土湿润,还要注意防冻保温

四、讨论

1、花盆装土前,为什么要进行消毒?

2、盆花一般在什么时候播种?

3、管理盆花,需要注意什么?

六、动手做

自己动手种盆花

第三课 做小标语牌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做小标语牌来装点学校。

2、观察探究-动手尝试-展示评价。

3、通过制作小标语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关心他人、尊敬师长、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通过制作小标语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行。

学习重点 掌握小标语牌的制作方法。学习难点 创新和基本的设计技巧。材料准备

硬纸板、白纸、墨汁、糨糊、细绳。工具准备 剪子、锥子、毛笔或彩色笔。学习过程:

一、播放音乐《劳动最快乐》。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两个好朋友,“小蜜蜂”和“小喜鹊”。大家欢迎吗?

2、“小喜鹊”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大家想听吗?(课件展示:用“小喜鹊”的语言向学生宣传关于学校要开展“告别不良行为,作文明学生”的活动,要求学生争做“文明小卫士”。)

3、师提问:要做文明小卫士,你应该为学校做些什么呢?

4、师:“学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只靠我们一个人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应用标语牌让大家都知道,一起作好“文明小卫士”。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制作标语牌。(板书:做小标语牌)

三、探究方法,合作交流。

1、师: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过标语牌?

2、课件展示标语牌,让学生初步感知。

3、大家喜欢吗?想自己制作一个吗?

4、下面就让我们的好朋友“小蜜蜂”教你一招。(课件展示制作小标语牌的过程。)

5、请各小组讨论小标语牌的制作方法。

6、让学生感知课本,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

四、生动手实践,加强师生互动。

1、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

2、学生动手制作,要求学生使用剪子、锥子时要注意安全。(课件出示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与展示。

1、组内先推选一件作品进行评价。看看谁的小标语牌既有新意又有创意。

2、挑选出各组的最好作品在全班展示评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教师总结评议。大家用自己的劳动制作了标语牌,大家在为学校创建文明学校的方面做出了努力,大家都是“文明小卫士”。

六、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今后,你还希望制作怎样的小标语牌?

七、实践、感想作业。

1、把你制作的标语牌挂在合适的地方。

2、以“我想制作这样一种标语牌”为题写一篇日记。

第四课 做毽子

学习目标:

1、学会几种做毽子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学会使用剪刀等劳动工具;通过做毽子,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做毽子;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精神。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动手解剖实物等方法来了解并总结出做毽子的一般方法。

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实践—再创造的基本学习方法。

学习准备:

1、工具和材料:鸡毛、包装带2米、垫圈、线、索线、布条、剪刀等

2、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毽子

3、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毽子的故事或相关资料。

4、课间让学生玩一玩踢毽子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踢毽子的体会。

2、交流收集的有关资料。

3、教师展示几种毽子,让学生认识,并相机揭示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

1、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及收集所获知识,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做毽子的基本方法。

2、拆一拆,仔细观察,研究做法,让学生进一步弄清做毽子的具体步骤及不同毽子在做法和材料上的区别。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和方法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三、探究解决

1、让学生及时反馈在初步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

2、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

四、动手实践

1、在研究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劳动作品的制作。

2、教师帮助,学生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提高。

五、竞赛巩固

1、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竞赛。

2、学生在竞赛后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六、总结评价

1、劳动作品展评。

2、学生谈谈自己劳动后的体会。

3、发散学生思维,思考其他种类毽子的做法并延伸到课外探究、尝试

第五课 做纸袋

学习目标:

1.让孩子们对坐纸袋产生兴趣。

2.学会制作纸袋的基本过程。

3.自主美化、自主设计纸袋。

4.让孩子在兴趣中接受环保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化作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学习重点、难点:制作纸袋的过程

学生准备:8开的长方形牛皮纸一张(或纸质较厚的纸,如旧挂历、白白纸等均可)、胶棒或双面胶、粗一点的绳子、小刀、剪刀、彩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

学习过程:

一.实物激趣导入本课内容,让孩子产生想要动手的愿望。

1.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做好的漂亮纸袋向同学们展示,可以让大家评价一下老师手中的纸袋:

(1)这些袋子漂亮吗?你喜欢吗?

(2)你发现了没有,这个袋子是用什么做的?

(3)使用纸袋有什么好处呢?

2.谈话导入:“同学们,既然使用纸袋有这么多的好处,让我们一起动手学学制作方法好吗?学过这节课之后,你就能自己动手做出这样的漂亮纸袋。说不定有的同学做的比老师的更漂亮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对纸袋产生制作兴趣。并让孩子知道,制作纸袋,不仅可以学会它的制作,还能上升到环保的高度。)

二.学习制作纸袋的基本过程。

1.多媒体出示制作纸袋需要准备好的东西,让孩子们自主检查是否准备齐全。

2.多媒体出示纸袋制作步骤:

(1)把长方形的牛皮纸(或其他纸质较厚的纸)对折,在一端留下宽约1.5厘米的边,以便粘贴。

(2)把留下的边缘折叠,粘贴在另一端边缘上。

(3)把粘好的纸折成方盒行,上下都留下开口。

(4)顺着上图虚线把纸盒两边向内折,老师演示折后的形状。

(5)把口袋的另一端折压成老师示范的样子,再沿虚线向上折叠,折成船行。

(6)顺着老师指定的位置画虚线,然后沿虚线相对折叠,粘贴住,做纸袋的底部。

(7)在纸袋开口处两边各打两个孔,分别穿上绳子,固定好。做纸袋的提手。

(设计意图:我采用课件出示纸袋每一步的制作过程,就是为了让孩子更清晰,一步一步按照要求做。)

三.观察比较自己和周围同学做的是否一样,并讨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觉得哪一步较难,是怎样克服的?

1.把自己做好的纸袋和同桌还有周围的同学比较一下,看和别人做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仔细观察究竟是谁做的不正确,修改一下。

2.小组讨论:哪一步制作较难完成,是怎样克服的。

(设计意图:让孩子做好之后自己仔细观察,是为了培养他们细心的习惯。讨论的过程则是加深对较难完成的一部的制作过程的印象。)

四.讨论交流:

用什么办法加固袋口,让提绳不容易吧袋口拉破?

(设计意图:让孩子动脑筋想一想好办法。让孩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也在这项设计中曾经纸袋的实用和耐用性。)

五.让孩子自主设计制作一个纸袋。并且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让纸袋漂亮、与众不同。

六.展示学生们好的创意作品,让大家来欣赏学习。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独创性,鼓励孩子创新。)

七.课后实践。

把做好的纸袋选一个最漂亮的送给妈妈,让妈妈购物使用。并记录下妈妈使用过程中对纸袋优缺点的说明,自己想办法改进缺点,让纸袋成为代替塑料袋的购物用品。

第六课 择菜、洗菜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正确择菜和洗菜的方法。

2、培养动手、动脑 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正确择菜和洗菜的方法 学习难点:摘掉不宜吃的部分和杂质,洗干净。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蔬菜在食用前,都要经过择和洗。蔬菜的种类很多,我们应该学会不同的择法和洗法。

二、让生尝试,选择择菜方法

1、带着问题独立看书

(1)蔬菜分为哪几类?各类蔬菜的择菜方法是什么?(2)洗菜的方法有哪几种?

2、指名回答问题1

3、四人一个小组,分工试着择菜

4、师桌上分四类蔬菜及工具,每类指名上台示范边择边说方法

5、师小结:可见不同种类要用不同的方法

6、小结注意事项:一定要把不宜吃的部分和杂质摘掉

三、1、指名回答问题

2、每组习自己择好的菜

3、请一人上台择、洗菜

4、小结:择菜的注意事项

四、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家务劳动大比武

五、师生共同说收获

第七课 洗茶具、餐具

学习目标:

1、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餐具的方法。

2、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学习洗茶具、餐具的方法。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生准备:茶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等。学习过程 洗茶具

一、导入,出示课题。

⒈看洗茶具的图片,弄清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⒉让学生小结清洗茶具的主要步骤,教师板书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①浸泡茶具; ②擦洗茶具; ③冲洗茶具; ④擦干、摆放。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茶具各步骤的操作要领。

⒈分组讨论,根据洗茶具的主要过程,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的要领。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⒉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⒊投影出示填写情况,师生评议。⒋小结:⑴浸泡茶具:加1~2滴洗洁精。

⑵擦洗茶具:不要用力过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

⑶冲洗茶具:从里到外,逐一冲洗。注意节约用水。

⑷擦干、摆放:用净布擦干水,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三、研究性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几种方法。

⒈在洗茶具时,最需要清除的是积在茶杯上的茶垢,除了用牙膏擦除,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⒉让每组学生分别用自己准备的辅助材料,擦洗一个有茶垢的杯子。⒊各小组代表介绍所用方法,并展示洗涤效果。

⒋提问:能不能用洗衣粉?为什么?

学生阅读书上的内容。

四、动手实践,分组洗茶具。

教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说说洗涤过程和注意点。

五、根据实际情况分项目进行评价。洗餐具

一、调查情况:

平时你在家洗餐具吗?谁来说说餐具怎样洗?

二、学习如何洗餐具:

1、观看洗餐具的图片。

2、说说洗餐具的过程。

3、每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1)小组讨论。

(2)参考“技术信息”,填写书上的表格。(3)师生共议,确定注意点。

4、讨论难点。

问:如果洗的碗很油腻,该用热水洗还是冷水洗? 如果一个碗鱼腥味很重,该用热水洗还是冷水洗? 小结:(1)油腻的碗要用热水洗,用冷水不能去除油腻。(2)鱼腥味很重的碗要用冷水洗,用热水洗不能去除鱼腥味。讨论夹过糯米糕的筷子、有粘底的锅该如何洗。

5、洗餐具可以有几种洗涤方法?怎样洗既干净又方便?

三、交流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

第八课 叠衣服

学习目的:学会叠衣服的方法和技能,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课前准备:上衣一件,长西裤一条,木板一块。学习过程:

一、根据课文开头的一段引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问:“小芳看见妈妈把晾干的衣服收下时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学生学会叠衣服。(本文的重点)结合图文,边讲授边示范。先教叠上衣,然后裤子。板书步骤和要领,加深学生的印象。板书:叠上衣的操作是:

1、把上衣钮扣扣好。

2、把上衣反向铺在床板上,用手抚平。

3、取肩宽的六分之一宽度,叠一条直边直到衣脚。

4、把袖子往衣背里叠。

5、叠另边的方法与2、3、4点相同。

6、以包住袖子下方为度,把衣脚往上叠。

三、进行练习叠上衣。要求学生按照板书的顺序去叠,加强堂上巡视,发现操作不当的,要求及时纠正。

四、指导学生叠裤子。(本文的另一个重点)指导方法与叠上衣的方法大致相同。

五、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主动做。”

六、关于想想做做。

第九课 认识几种工具

学习内容:认识几种常见的劳动工具 学习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劳动工具,并学会用法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锤子、钳子、扳子、螺丝刀等工具,你们认识它们吗?会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

二、学技能

(一)学生独立看课本

1、锤子

2、钳子

3、扳子

4、螺丝刀

(二)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

三、注意事项:

使用锤子、钳子、扳子、螺丝刀等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使用工具打闹或挥舞。

四、拓展

你还会使用什么工具?

五、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

第十课 正确使用干电池

学习内容:正确使用干电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使用干电池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电池,你们认识它们吗?会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

二、学方法

(一)学生独立看交流

(二)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

1、认识圆柱体干电池

2、如何安装干电池

3、长期不用该怎么办?

4、如何存放?

三、拓展

和家长交流正确使用干电池的方法

四、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

第十一课 电风扇的使用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电风扇的使用方法 2.掌握安全使用的一般知识 3.学会自己开、关电风扇 学习重点

学会自己开、关电风扇 学习过程

一、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电风扇的用途。

2.电风扇的种类:吊扇、楼顶扇、壁扇、落地式风扇、台扇、转页扇 3.电风扇的操纵装置

(1)调速开关(2)定时开关(3)摇头装置 4.电风扇的使用方法

(1)插电源(2)按开关、选风速(3)使用定时开关(4)使用摇头装置(5)关风扇

二、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使用电风扇时要注意的问题和有关保养的常识谈谈自己在使用风扇的做法和体会。

三、进行学习总结,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正确使用电风扇的方法。

第十二课 学查水表、电表、燃气表

学习内容:学会查水表电表、燃气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查水表电表、燃气表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谁水、电、燃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会查水表、电表、燃气表,随时可以知道自己家里用水、用电、用气的数量。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如何查水表电表、燃气表。

二、认识各种仪表

三、学习各种仪表的使用方法

(一)学生独立看课本

(二)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

1、电表

2、燃气表

3、水表

四、拓展

查看自己家的水表、电表、燃气表,计算本月应缴费用

五、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

第十三课 养兔子

学习内容:养兔子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养兔子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的习惯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

兔子温顺可爱,是我国普遍饲养的草食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养兔子。

二、学习兔子的饲养方法

(一)学生独立看课本

(二)说出饲养方法

1、兔舍的要求

2、兔子的饲养

3、疾病的预防

三、拓展

在家里养几只小兔子,并记录你的饲养体会

四、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

第十四课 害虫防治

学习内容:害虫防治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习害虫的防治方法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的习惯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只有及时防治,才能确保农作物丰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防治玉米虫。

二、生读课本,认识玉米虫

三、防治玉米虫的方法

(一)学生独立交流

(二)说出防治方法

1、科学使用秸秆,消灭虫源

2、投放“1605”颗粒剂

3、人工扑捉

4、灯光诱杀

5、释放赤眼蜂

三、拓展 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

四、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基本需求。

2. 学生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园艺技能,如播种、浇水、施肥等。

3.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如何避免伤害等。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能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果的喜悦,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2. 学生能够体验植物的生命力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基本需求。

2. 学生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园艺技能,如播种、浇水、施肥等。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图片或视频,介绍一些与园艺相关的知识,如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等,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命力。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等。例如,可以展示一些果树、蔬菜、花卉等图片,让学生看到植物的不同形态和生长环境。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植物有关的知识,如植物的种类、生长时间、需求等,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命力。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爱开心小农场”,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小农场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种植的乐趣和成果的喜悦。

二、植物的`生长

1.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基本需求。例如,教师可以介绍植物的生长阶段,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同时也可以介绍植物的基本需求,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基本需求,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摸土、浇水,感受土壤的湿度和植物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如阳光充足的环境、潮湿的环境等,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摸土、浇水,感受土壤的湿度和植物的需求。

三、园艺实践

1.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开始实践活动。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块土地,播种一些易于管理的植物,如小麦、豆类等。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植物的种类和特点,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

2. 引导学生进行播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撒种子、覆土、浇水等,让学生感受到种植的过程和乐趣。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发芽、生长、开花等,并让学生适时地进行浇水、施肥等管理活动,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3. 在实践中观察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如何避免伤害等。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铲子、锄头等工具,如何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并处理植物病虫害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发芽、生长、开花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周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总结

1. 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种植的快乐和成果的喜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过程和收获,如种植的植物种类、生长情况、收获量等,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2.引导学生思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如何让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学生身体力行,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我爱开心小农场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需求

园艺技能:播种、浇水、施肥等

安全知识:正确使用工具、避免伤害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园艺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等。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为后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5

第一单元:纸工初步

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贴、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编制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纸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

2、了解我国早期的造纸术和造纸方法。

3、介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教具准备:各类生活中常用的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纸——纸工制作的基本材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纸,纸的类型很多,它的用途十分广泛。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纸的图片、资料,互相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

三、集体学习

1、造纸术的发明。

2、早期的造纸方法。

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并会使用。

2、了解纸工制作的符号并掌握一些纸工的基本技法。

3、制作纸工时的安全防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根据制作符号制作纸工。教具准备:常用的纸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做纸工要用什么样的工具呢?你知道图上的虚线、实线、密集的小点子表示什么意思吗?(小组讨论)

二、认识纸工工具

1、剪刀:是最方便的裁剪工具。

2、美工刀:切刻的工具。

3、胶水:常见的粘贴材料,使用时注意卫生。

4、胶带:有双面胶、透明胶等,粘贴时干净又迅速。

5、直尺:用来计算、刻和划线的工具。

三、认识纸工制作符号

1、山线-------------------

2、谷线 —-—-—-—-

3、剪切线

4、粘贴面

5、挖切

四、教学纸工的基本技法

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剪、刻、贴、撕、拼、插、卷、编、植、山线切折、谷线切折、压引法。

五、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教师讲解,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折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山线和谷线。

2、能看懂制作步骤,并根据图例和说明学会制作“折扇”。教学重点、难点:山线和谷线的划痕折叠。

教具准备:折扇成品、制作步骤、纸工符号、消毒棉球、创可贴。学生准备:

(1)了解纸的相关知识,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纸制品或图片。(2)纸工工具。

(3)每人一张01号纸工材料。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的教育

1、教师强调纸工制作时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2、提醒学生山线、谷线折叠之前的划痕可以用针、刀,或者用没有油的圆珠笔芯刻划。

3、做纸工时剪切下的边角料要及时处理干净,装入垃圾袋。切刻材料时要垫上垫板,以免损坏课桌。

二、学生操作

1、学生尝试,小组合作,自主操作;

2、教师指点、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三、评一评

在完成作品后,可按照“方法正确,作品美观,团结互助,粘贴严整,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价。

第二单元:拼接玩具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拼接玩具。拼接玩具就是运用剪切、组拼、粘贴的击发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再拼出各种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小鸟和自己设计七巧板、八巧板等,进而启发学生剪切制作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并把他们拼摆组合成动物、人物、花草等有趣的图形。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审美情趣。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十五巧板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十五巧板”。

2、根据图例制作“十五巧板”。

3、学会使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动手动脑,发展思维。教具准备:十五巧板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直尺、剪刀、胶水和劳动制作材料02号,令备方形或圆形材料。教学过程:

一、了解十五巧板的历史,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做过哪些拼图玩具,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七巧板等)是啊!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大家都玩过了,那么你们玩过十五巧板吗?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关于十五巧板的历史,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五巧板呢?同学们想自己做一做、拼一拼十五巧板吗?

二、指导学生制作十五巧板

指导学生按照图样,用正方形纸剪切出大小三角形4块,梯形2块,平行四边形1块,半原形2块,折尺形2块,不规则图形4块。制作完十五巧 板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制作的体验,并推选代表介绍本组的制作经验,展示制作成果。

三、拼图,体会创造性游戏的快乐

怎样才能拼摆好十五巧板呢?这儿有一首儿歌: 十五块小板都用到,不能多来不能少。不能重叠,不能离,十五块小板紧紧靠。先想想,再拼拼,拼拼、想想有创造。多动手,多动脑,看谁拼得多又好!

1、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完成十五巧板的拼图,看哪一组拼地最多做好。拼完后,给拼图赋予一定的意义,准备交流。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所拼的图案,向老师、同学们说明自己所拼图案的意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十五巧板,并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那么,学会了十五巧板、七巧板。你们能设计出其他的拼板吗?(五巧板、六巧板、八巧板)回家之后,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拼一拼,发挥你们的创造力,看谁拼得多、拼得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小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提供的圆形、半圆形、大小三角形等图形,拼出不同形态的小鸟。

2、结合制作内容,对学生进行要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发挥想象,拼出不同的小鸟形态。教具准备: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和03号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鸟或者自己养鸟的趣事,想象森林中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鸟飞翔的各种姿态,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制作

首先指导学生剪贴。其中,头部的剪贴是难点。头、眼睛等圆形部分的剪切,意在训练学生的双手及眼的协调性。一般左手拿纸样做圆形移动,右手拿剪刀沿边线做弧线运动,注意剪圆滑,不剪破,培养学生做事时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粘贴时,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顺序:翅膀——身体——头——尾巴——翅膀,胶水要适量地涂在反面,按先后顺序贴。应鼓励学生粘贴出各种姿态的小鸟——翅膀向上,翅膀向下,低头,回头的等等。摆放位置、版面设计也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展评

作品完成后,比比谁贴的画面最生动有趣。几个同学的作品连接起来,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百鸟飞翔图”了。根据画面,看谁能编出动听的故事。7 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训练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四、作业

回家后,自行设计制作用其它材料制作的小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猫头鹰 教学目标:

1、根据图例和文字说明学会制作“猫头鹰”。

2、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难点: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猫头鹰”。教具准备: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和04号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见过猫头鹰吗?在哪里见过的?它长得怎么样?你对它还有些什么了解?

二、制作

1、自学图例,说说制作“猫头鹰”的步骤。

2、老师相机指导制作的难点。

3、学生自行制作。

三、展评

作品完成后,比比谁制作的最生动有趣。几个同学的作品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美丽的“猫头鹰乐园”了。根据画面,看谁能编出动听的故事。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训练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第三单元:给节日增添欢乐

本单元围绕“给节日增添欢乐”这一主题,安排了学习制作团蛤、边花、拉花、四角彩灯手工制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饿热爱;同时,还可以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教师,给国庆节和元旦等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剪纸团花、边花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的剪纸工艺。

2、学会剪出单色对称图案的团花和花边。

3、用剪出的团花和花边装扮自己的教室。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剪出单色对称图案的团花和花边。教具准备:各式团花、花边作品

学生准备:剪刀、小刀、彩色纸、针、直尺、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制作兴趣

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欣赏团花、边花作品。观察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做什么用?曾经在哪见过?进而介绍剪纸,还可以引导学生奥妙卡纸上提供的网址,查找、学习剪纸小常识。

二、设计图样

剪团花、边花,设计图案是关键。剪团花,首先要掌握彩纸的对折方法。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可多准备几张彩纸,折叠好后,先设计外框,然后在外框内设计图案。设计图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醒学生画图时要留有挖空的部分,线条要富有变化,设计的图案才精美。

三、剪贴

剪时,手要捏紧,否则图案不容易完全对称,并且必须注意,不要剪断周边连接处,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剪,如果要挖去中间的一部分,可以用剪刀尖在中间轻轻穿一个小孔,然后插进剪刀尖沿图案轮廓剪。确实难剪的部分也可用刻刀刻。剪完之后,轻轻地按顺序展开,平整地粘贴在底板上,作品就成功了。

四、展示作品

五、欣赏、思考

欣赏彩色剪纸图片,思考、探究美化剪纸的方法,创作出更美观、更具有应用价值的剪纸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拉花(彩练)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制作拉花时是融折、剪、拉等几种技法为一体的。

2、学会制作拉花的基本步骤。

3、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漂亮的拉花。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会制作拉花的基础上,会自己设计制作拉花。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彩纸拉花成品、半成品

学生准备:六色彩纸、金纸、一米长彩线、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蜡光纸)一张纸,不仅能写字、作画,还可以做成剪纸作品,彩纸拉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出示彩纸拉花作品)。在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装点教室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彩纸拉花。

二、讨论制作拉花步骤

1、究竟怎样做拉花呢?(出示团花和拉花的单张)制作团花和拉花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组讨论。结论:先折叠,再设计图案,最后剪贴)

2、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小组讨论。结论:拉花是好多张粘贴连接起来的)

3、总结拉花制作过程:折叠---设计图案---剪---粘贴连接---串线。

三、实践操作

1、折叠。剪团花时我们学过折叠,下面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折纸。(可以用十字格折叠,也可以用米字格折叠)

2、设计纹样。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纹样呢?大胆想象,怎样美观就怎样设计。(学生设计,暂时不用)

3、教师巡视,找出设计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

4、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呢?(中心点留得适当,花纹可以用笔描得粗些,或者在剪口处用笔做记号)

5、修改纹样,动手剪一个拉花单位。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的拉花展开后最漂亮?

6、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组拉花。

7、展示:各小组把制作好的拉花挂起来。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拉花最漂亮,剪贴得最整齐。

四、总结

1、今天,我们教室真漂亮!

2、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装扮了我们自己的教室。

3、课后,有兴趣,我们再试试,一定越做越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四角彩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

2、了解“四角彩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装饰工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教具准备:四角彩灯作品

学生准备:针、线、剪刀、05号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指导、连接

指导学生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哟内个彩线制作穗子——剪下材料——折叠山线、谷线——将穗子和彩灯各部分连接起来。

二、重、难点讲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把弧形的“山线”和“谷线”折叠整齐,使之美观。教师不必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可以事先发给学生一张画有直线、弧线的纸,让学生联系怎样折叠“山线”“谷线”。练习中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开始很可能折叠得不整齐,很快,他们会想出不少办法,最后让学生总结,用哪种方法最方便,效果最好。

三、动手操作

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帮助解决,可以试着把问题摆在全班学生面前,让大家共同想办法。这样,效果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好得多。

第四单元 礼品包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2、学会运用纸工接插技术。教学重难点:盒盖的连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礼品包装盒示范作品,包装盒的资料及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备。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红丝带、07号手工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结合将要到来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母亲节、同学的生日等)引出礼品包装的主题。先展示各种精美的包装盒实物或图片,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

2.按照卡片上印好的职工符号正确制作礼品包装盒。包装盒的盒盖连接要运用职工插接技术,使难点,这里要借助示范作品讲解说明清楚。

3.装饰。装饰盒盖,可以选择制作材料上提供的图案,但最好由学生自己设计、装饰。包装盒制作完成后,可继续自行设计,用丝带在包装盒上扎蝴蝶结或进行其他美化装饰,使作品成为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4.作品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纸盒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盒的了解,培养学生“联想状物”、“借形造像”的能力。

2、学会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纸盒,创造出一件作品。教学重难点:制作的作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纸盒示范作品,纸盒的资料及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红丝带、废旧卡纸。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在过节或过生日的时候你们常常会收到礼品吧,用过的礼品包装盒你是怎么处理的?

2.家里经常买的一些食品或生活用品,他们大都有包装盒,爸爸妈妈是怎么处理这些包装盒的?

3.如果随便丢弃,会有什么害处?(污染环境,资源流失,浪费纸质材料等等)

4.除了制成再生纸,你认为废旧包装盒还能有神用途?

导入课题:废旧的纸盒除了能盛放其它东西,我们还可以利用它的形状、颜色等原有条件和特点,进行造型设计,通过在制造而成为一件艺术品、实用品或玩具模型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盒造型的作品。

二、设计制作:

1.展示、观赏纸盒造型示范作品。

说明:这些作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哀号,利用废旧纸盒原有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进行构思,设计而成的。如果18页中的人物,动物,16 器物,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等纸玩具,请大家在观赏这些作品时,认真思考原有纸盒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

2.设计,确定制作一件作品。

分析各自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纸盒,利用它们的形状、色彩等方面的条件,联想设计,确定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作品。

3.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思考讨论:

(1)制作过程中要运用那些纸工制作的计发?(2)除了用旧纸盒,制作中还要用到那些材料?(3)作品基本完成后,我们怎样把它装饰得更美观?

三、展示评价。

第五单元 陆上交通王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磁悬浮列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磁悬浮列车”。

2、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节剪切、折叠和粘贴的基本技法。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细心、条理、规范化操作。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磁悬浮列车示范作品,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备。2.学生准备:剪刀、刻刀、直尺、胶水、08①、08②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体温激趣,导入课题。

(1)你乘坐过哪些陆上交通工具?

(2)你知道目前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什么?

(3)说说你所了解的磁悬浮列车(可先播放磁悬浮列车的相关录像)。

2.制作磁悬浮列车车厢。

(1)复习几种手工制作符号及剪、刻、折、贴等基本技法:(2)观察示范作品,对照认清卡片上提供的“列车”各部件。(3)分别剪下各部件,有条理地折叠、粘贴(最好剪下一个部件就立即处理好,再剪下一个;否则部件过多,容易乱)。3.分小组将个人制作好的车厢组合成一列长长的磁悬浮列车。

4.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的车厢做得好,哪个小组的磁悬浮列车组合得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卡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卡车”。

2、了解卡车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卡车的车厢。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车示范作品,各种卡车的图片资料或多媒体课件及设备。学生准备:剪刀、美工刀、直尺、胶水、09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 根据制作磁悬浮列车的经验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自行制作完成卡车车身模型。

2. 设计制作车厢是难点。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完成再创造的制作过程。

(1)提问:卡车有哪些用途?不同用途的卡车车厢样子有什么不同?

(2)出示各种卡车的图片或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在小组里议论,交流各自知道的各种式样的卡车车厢。(4)画草图,设计车厢并完成制作。3.评价展示。

(1)在小组内自评、互评,评出具有最佳创意且制作精细的优秀作品。

(2)请优胜者上讲台展示作品,介绍制作经验,心得体会。

第六单元 化妆舞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面具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面具”。

2、了解面具的种类、材料等知识。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有创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样品,面具艺术的资料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卡纸、橡皮筋、10①、10②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了解面具。

1.展示各种各样的面具(可以让几个同学戴上),调动学生的兴致和动手制作的欲望。

2.赏析面具:从面具表现的题材内容上,从面具造型的形态上给面具分分类。烁烁我们见过的(从影视上,在舞会中)或自己使用过的面具。

3.介绍面具及面具的种类(人物、动物、卡通、平面,半拉体)

二、制作面具

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

2.对照示范作品读懂10①号卡片上的制作步骤示意图(小组内讨论)3.按步骤完成面具的制作。

4.用10②号彩色卡纸装饰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认为合适的颜色),尽可能装饰得与众不同。

三、设计,制作面具。1.熟悉面具的种类和面具的不同造型。

2.自备材料,创意设计,画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图。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

四、戴面具,做游戏。

1.猜一猜,我是谁?

选择一种游戏,戴上面具玩一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熊帽饰 教学目标:

1、根据制作面具的方法,学会制作“小熊帽饰”。

2、学会制作帽饰头箍。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会设计创作自己喜爱的帽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熊帽饰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纸带、卡纸、11号卡纸材料。教学过程:

1.制作头箍——要自备几条宽约3厘米,长约60厘米的纸带(质地较柔韧的)。制作时,按照自己的头围尺寸将纸带粘贴成圈做成头箍,然后与帽饰的主题部件粘贴链接起来。也可以用绳带(松紧带)作头箍。

2.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设计制作不同式样的帽饰。戴起来,开展课外文体娱乐活动。3.作品评价。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洗鞋的意义,教育学生经常洗鞋,保持鞋子卫生;

2、了解洗鞋常识,学会洗鞋。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布鞋或胶鞋一双,鞋刷一把,盆一个,肥皂一条或洗衣粉少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谈话:当布鞋和胶鞋弄脏或穿了一段时间后,不仅外观不好看,而且气味也不好闻,这是就要换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洗鞋。

(2)阅读课本15只17页,弄清洗鞋的步骤和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示范洗鞋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洗鞋方法。

第一步:浸泡初洗。在水中轻轻洗刷,刷掉鞋帮表面和鞋底上的泥土。

第二步:细洗。在鞋内、斜面、鞋帮擦上肥皂或洗衣粉再用鞋刷依次刷洗。

第三步:清水漂洗。一般要漂洗两三次。

第四步:晾晒。将鞋帮撑起,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胶鞋不要放在烈日下暴晒或火炉旁烘烤。

(2)实践练习。各小组学习洗鞋子。

温馨提示:

a、换水时不要把水撒泼在地板上。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3)请洗得最干净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小结:经常换洗鞋子既卫生,又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还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娴熟的劳动技能。

(2)回家后按照洗鞋的步骤方法帮爸爸妈妈洗一次鞋。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7

第一单元:纸工初步

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贴、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编制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纸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

2、了解我国早期的造纸术和造纸方法。

3、介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教具准备:各类生活中常用的纸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纸——纸工制作的基本材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纸,纸的类型很多,它的用途十分广泛。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纸的图片、资料,互相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

三、集体学习

1、造纸术的发明。

2、早期的造纸方法。

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4、介绍几种常用的纸。教学内容:(第二课时)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并会使用。

2、了解纸工制作的符号并掌握一些纸工的基本技法。

3、制作纸工时的安全防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根据制作符号制作纸工。教具准备:常用的纸工工具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做纸工要用什么样的工具呢?你知道图上的虚线、实线、密集的小点子表示什么意思吗?(小组讨论)

二、认识纸工工具

1、剪刀:是最方便的裁剪工具。

2、美工刀:切刻的工具。

3、胶水:常见的粘贴材料,使用时注意卫生。

4、胶带:有双面胶、透明胶等,粘贴时干净又迅速。

5、直尺:用来计算、刻和划线的工具。

三、认识纸工制作符号

1、山线

-------------------

2、谷线

—-—-—-—-

3、剪切线

4、粘贴面

5、挖切

四、教学纸工的基本技法

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剪、刻、贴、撕、拼、插、卷、编、植、山线切折、谷线切折、压引法。

五、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教师讲解,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制作折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山线和谷线。

2、能看懂制作步骤,并根据图例和说明学会制作“折扇”。教学重点、难点:山线和谷线的划痕折叠。

教具准备:折扇成品、制作步骤、纸工符号、消毒棉球、创可贴。学生准备:

(1)了解纸的相关知识,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纸制品或图片。(2)纸工工具。

(3)每人一张01号纸工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的教育

1、教师强调纸工制作时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2、提醒学生山线、谷线折叠之前的划痕可以用针、刀,或者用没有油的圆珠笔芯刻划。

3、做纸工时剪切下的边角料要及时处理干净,装入垃圾袋。切刻材料时要垫上垫板,以免损坏课桌。

二、学生操作

1、学生尝试,小组合作,自主操作;

2、教师指点、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三、评一评

在完成作品后,可按照“方法正确,作品美观,团结互助,粘贴严整,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价。第二单元:拼接玩具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拼接玩具。拼接玩具就是运用剪切、组拼、粘贴的击发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再拼出各种形象。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小鸟和自己设计七巧板、八巧板等,进而启发学生剪切制作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并把他们拼摆组合成动物、人物、花草等有趣的图形。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审美情趣。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十五巧板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十五巧板”。

2、根据图例制作“十五巧板”。

3、学会使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动手动脑,发展思维。教具准备:投影仪、十五巧板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直尺、剪刀、胶水和劳动制作材料02号,令备方形或圆形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十五巧板的历史,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做过哪些拼图玩具,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七巧板等)是啊!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大家都玩过了,那么你们玩过十五巧板吗?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关于十五巧板的历史,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五巧板呢?同学们想自己做一做、拼一拼十五巧板吗?

二、指导学生制作十五巧板

指导学生按照图样,用正方形纸剪切出大小三角形4块,梯形2块,平行四边形1块,半原形2块,折尺形2块,不规则图形4块。制作完十五巧板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制作的体验,并推选代表介绍本组的制作经验,展示制作成果。

三、拼图,体会创造性游戏的快乐

怎样才能拼摆好十五巧板呢?这儿有一首儿歌: 十五块小板都用到,不能多来不能少。不能重叠,不能离,十五块小板紧紧靠。先想想,再拼拼,拼拼、想想有创造。多动手,多动脑,看谁拼得多又好!

1、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完成十五巧板的拼图,看哪一组拼地最多做好。拼完后,给拼图赋予一定的意义,准备交流。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所拼的图案,向老师、同学们说明自己所拼图案的意义。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十五巧板,并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那么,学会了十五巧板、七巧板。你们能设计出其他的拼板吗?(五巧板、六巧板、八巧板)回家之后,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拼一拼,发挥你们的创造力,看谁拼得多、拼得好。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快乐的小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提供的圆形、半圆形、大小三角形等图形,拼出不同形态的小鸟。

2、结合制作内容,对学生进行要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发挥想象,拼出不同的小鸟形态。教具准备:投影仪、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和03号制作材料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鸟或者自己养鸟的趣事,想象森林中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鸟飞翔的各种姿态,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制作

首先指导学生剪贴。其中,头部的剪贴是难点。头、眼睛等圆形部分的剪切,意在训练学生的双手及眼的协调性。一般左手拿纸样做圆形移动,右手拿剪刀沿边线做弧线运动,注意剪圆滑,不剪破,培养学生做事时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粘贴时,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顺序:翅膀——身体——头——尾巴——翅膀,胶水要适量地涂在反面,按先后顺序贴。应鼓励学生粘贴出各种姿态的小鸟——翅膀向上,翅膀向下,低头,回头的等等。摆放位置、版面设计也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展评 作品完成后,比比谁贴的画面最生动有趣。几个同学的作品连接起来,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百鸟飞翔图”了。根据画面,看谁能编出动听的故事。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训练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四、作业

回家后,自行设计制作用其它材料制作的小鸟。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猫头鹰 教学目标:

1、根据图例和文字说明学会制作“猫头鹰”。

2、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难点: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猫头鹰”。教具准备:投影仪、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和04号制作材料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见过猫头鹰吗?在哪里见过的?它长得怎么样?你对它还有些什么了解?

二、制作

1、自学图例,说说制作“猫头鹰”的步骤。

2、老师相机指导制作的难点。

3、学生自行制作。

三、展评

作品完成后,比比谁制作的最生动有趣。几个同学的作品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美丽的“猫头鹰乐园”了。根据画面,看谁能编出动听的故事。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训练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第四课

小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小剪刀”。

2、了解剪刀的基本结构以及剪刀的活动是利用杠杆原理。教学重难点:剪刀的两部件在支点处的结合。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已经制作好的“小剪刀”1份。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针、线、04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使用的剪刀,了解剪刀的结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教师出示“小剪刀”成品,调动学生的制作兴趣。2.制作难点:

(1)将4片把手与4片垫片粘贴成剪刀的两部分,注意不要贴错。

(2)用针线将两部分固定。固定时,先将剪刀两部分的针孔对齐。是用针线时,要提示穿针,打结的方法,并强调针的使用安全。3.作品评价。

第三单元:给节日增添欢乐

本单元围绕“给节日增添欢乐”这一主题,安排了学习制作团蛤、边花、拉花、四角彩灯手工制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饿热爱;同时,还可以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教师,给国庆节和元旦等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剪纸团花、边花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的剪纸工艺。

2、学会剪出单色对称图案的团花和花边。

3、用剪出的团花和花边装扮自己的教室。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剪出单色对称图案的团花和花边。教具准备:各式团花、花边作品,相关的电教课件设备 学生准备:剪刀、小刀、彩色纸、针、直尺、笔等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制作兴趣

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欣赏团花、边花作品。观察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做什么用?曾经在哪见过?进而介绍剪纸,还可以引导学生奥妙卡纸上提供的网址,查找、学习剪纸小常识。

二、设计图样

剪团花、边花,设计图案是关键。剪团花,首先要掌握彩纸的对折方法。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可多准备几张彩纸,折叠好后,先设计外框,然后在外框内设计图案。设计图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醒学生画图时要留有挖空的部分,线条要富有变化,设计的图案才精美。

三、剪贴

剪时,手要捏紧,否则图案不容易完全对称,并且必须注意,不要剪断周边连接处,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剪,如果要挖去中间的一部分,可以用剪刀尖在中间轻轻穿一个小孔,然后插进剪刀尖沿图案轮廓剪。确实难剪的部分也可用刻刀刻。剪完之后,轻轻地按 5 顺序展开,平整地粘贴在底板上,作品就成功了。

四、展示作品

五、欣赏、思考

欣赏彩色剪纸图片,思考、探究美化剪纸的方法,创作出更美观、更具有应用价值的剪纸作品。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拉花(彩练)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制作拉花时是融折、剪、拉等几种技法为一体的。

2、学会制作拉花的基本步骤。

3、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漂亮的拉花。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会制作拉花的基础上,会自己设计制作拉花。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彩纸拉花成品、半成品

学生准备:六色彩纸、金纸、一米长彩线、剪刀、固体胶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蜡光纸)一张纸,不仅能写字、作画,还可以做成剪纸作品,彩纸拉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出示彩纸拉花作品)。在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装点教室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彩纸拉花。

二、讨论制作拉花步骤

1、究竟怎样做拉花呢?(出示团花和拉花的单张)制作团花和拉花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组讨论。结论:先折叠,再设计图案,最后剪贴)

2、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小组讨论。结论:拉花是好多张粘贴连接起来的)

3、总结拉花制作过程:折叠---设计图案---剪---粘贴连接---串线。

三、实践操作

1、折叠。剪团花时我们学过折叠,下面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折纸。(可以用十字格折叠,也可以用米字格折叠)

2、设计纹样。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纹样呢?大胆想象,怎样美观就怎样设计。(学生设计,暂时不用)

3、教师巡视,找出设计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

4、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呢?(中心点留得适当,花纹可以用笔描得粗些,或者在剪口处用笔做记号)

5、修改纹样,动手剪一个拉花单位。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的拉花展开后最漂亮?

6、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组拉花。

7、展示:各小组把制作好的拉花挂起来。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拉花最漂亮,剪贴得最整齐。

四、总结

1、今天,我们教室真漂亮!

2、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装扮了我们自己的教室。

3、课后,有兴趣,我们再试试,一定越做越好。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四角彩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

2、了解“四角彩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装饰工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教具准备:四角彩灯作品

学生准备:针、线、剪刀、05号制作材料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指导、连接

指导学生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哟内个彩线制作穗子——剪下材料——折叠山线、谷线——将穗子和彩灯各部分连接起来。

二、重、难点讲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把弧形的“山线”和“谷线”折叠整齐,使之美观。教师不必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可以事先发给学生一张画有直线、弧线的纸,让学生联系怎样折叠“山线”“谷线”。练习中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开始很可能折叠得不整齐,很快,他们会想出不少办法,最后让学生总结,用哪种方法最方便,效果最好。

三、动手操作

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帮助解决,可以试着把问题摆在全班学生面前,让大家共同想办法。这样,效果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好得多。

第四单元:礼品包装

第一课

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2、学会运用纸工接插技术。教学重难点:盒盖的连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礼品包装盒示范作品,包装盒的资料及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备。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红丝带、07号手工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结合将要到来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母亲节、同学的生日等)引出礼品包装的主题。先展示各种精美的包装盒实物或图片,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

2.按照卡片上印好的职工符号正确制作礼品包装盒。包装盒的盒盖连接要运用职工插接技术,使难点,这里要借助示范作品讲解说明清楚。

3.装饰。装饰盒盖,可以选择制作材料上提供的图案,但最好由学生自己设计、装饰。包装盒制作完成后,可继续自行设计,用丝带在包装盒上扎蝴蝶结或进行其他美化装饰,使作品成为漂亮的礼品包装盒。4.作品评价。第二课

纸盒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盒的了解,培养学生“联想状物”、“借形造像”的能力。

2、学会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纸盒,创造出一件作品。教学重难点:制作的作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纸盒示范作品,纸盒的资料及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红丝带、废旧卡纸。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在过节或过生日的时候你们常常会收到礼品吧,用过的礼品包装盒你是怎么处理的? 2.家里经常买的一些食品或生活用品,他们大都有包装盒,爸爸妈妈是怎么处理这些包装盒的?

3.如果随便丢弃,会有什么害处?(污染环境,资源流失,浪费纸质材料等等)4.除了制成再生纸,你认为废旧包装盒还能有神用途?

导入课题:废旧的纸盒除了能盛放其它东西,我们还可以利用它的形状、颜色等原有条件和特点,进行造型设计,通过在制造而成为一件艺术品、实用品或玩具模型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盒造型的作品。

二、设计制作:

1.展示、观赏纸盒造型示范作品。

说明:这些作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哀号,利用废旧纸盒原有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进行构思,设计而成的。如果18页中的人物,动物,器物,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等纸玩具,请大家在观赏这些作品时,认真思考原有纸盒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2.设计,确定制作一件作品。

分析各自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纸盒,利用它们的形状、色彩等方面的条件,联想设计,确定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作品。

3.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思考讨论:

(1)制作过程中要运用那些纸工制作的计发?(2)除了用旧纸盒,制作中还要用到那些材料?

(3)作品基本完成后,我们怎样把它装饰得更美观?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操作方面进一不提高动手能力,并学会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能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二课时)设计制作“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1、巩固剪、刻的技法,逐步学会粘贴和插接的技能。

2、引导学生在制作时养成细致、耐心的良好品质。

3、通过自学图例,学会四种动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用粘贴和插接的新技能,制作四种动物。

教具准备:制作好的动物造型作品及半成品各一份,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06、07、08号、小刀或针、直尺、剪刀、固体胶、彩纸、卡纸 教学时间:()月()日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谈话为主,了解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尤其是对动物的形体特点能作简要说明,为后面进行创作做好铺垫。

二、制作材料06号

1、观察制作材料,仔细观察制作符号,同桌说说每个符号的意思。

2、学习材料上的制作符号及制作步骤,教师板书:剪——刻——折

3、学生操作,小组互助。

三、制作材料07号

1、出示成品,观察、思考:这头牛的制作主要分为几部分?在进行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四、制作材料08号

1、出示成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观察,思考:为什么鸡头会动?

2、小组讨论,回答。

3、提示制作要点,引导学生自己按步骤图制作一只摇头公鸡。

五、组合、讨论 组合“动物世界”。讨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该生活在哪里呢?让我们用彩笔、卡纸为小动物设计营造一个美丽的家园,让它们在那里生活得更加快乐。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再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上两节课的制作,自己设计一个动物造型。

2、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动物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准备:一些制作好的动物造型

学生准备:卡纸、剪刀、固体胶、小刀、彩笔、动物图画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由前几节课的授课内容导入,激发学生主动要求制作的愿望。提出:“我们制作了一些可爱的动物造型,今天,饿哦们要来自己设计动物造型,还要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二、制作指导

1、提问:前几节课,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制作动物造型的?

2、指导学生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动物。

适时用实物投影出示一些动物造型供学生参考、借鉴,降低操作难度,鼓励学生尽量自己动脑筋进行创作。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指导。

三、合作创作。学生互相配合,设计创作。

四、评价作品

自评与互评结合,渗透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等方面的教育。

第一课

立纸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立体花”。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3、用花瓣组合成一朵立体花,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立纸花之范作品,相关的电教多媒体课件及设备。2.学生准备:美工刀、直尺、胶水、03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设计:

(一)了解墙面装饰。你认为经过装修的墙壁是不是更好看?(出示有关墙面装饰的图片——彩色涂料粉刷的墙壁、做出纹理效果的墙面、画有壁画的墙面、挂了花或装饰了浮雕的墙面等。)

你家的墙壁是怎样装饰的?说说你见过的经过装饰的墙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一种可以装饰墙面的工艺制品——立纸花。(展示立纸花作品)

(二)制作立纸花

1.制作立纸花的一个单元部件。

立纸花是由几片“花瓣”组成的,一个“花瓣”就是一个单元部件。制作件上已标出一些切割线,我们应该用什么工具?怎样切割呢?

小组讨论,并强调提示注意安全。

制作步骤:切割——将折线画痕——粘贴成圈——折叠 2.组合立纸花

看一看这些立纸花作品,观察、探究组合单个部件的方法。独立组合完成立纸花制作。3.如果制作卡上画好折线和切割线的部件不够,还可以在另一半卡纸上画出折线和切割线,自己设计制作部件。

(三)作品展示。

比一比,看谁的立纸花做得更漂亮。

(四)作品评价。

第二课

盛开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盛开的花”纸浮雕。

2、接触、认识、了解纸浮雕及浮雕艺术。

教学重难点:学习、掌握制作纸浮雕最基本的手法技巧。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盛开的花纸浮雕示范作品,有关浮雕作品及资料。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06号手工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制作一件纸浮雕作品。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吧。课件点击,请同学欣赏。

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件与花有关的纸浮雕作品

盛开的花

出示老师制作的作品。说:同学们,你看,这就是老师事先做好的,您喜欢吗?你呀,一定能比老师做得更漂亮,有信心吗?

二、新授:

(一)自学讨论

1.讨论制作步骤:先观察制作材料,想一想应该怎样制作,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据学生发言,明确制作步骤,并相机板书制作步骤:剪切、折叠、粘帖,三大步骤。

2.明确制作难点:说一说花瓣和叶片,花瓣要沿着剪切线剪开,叶片只有一张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说办法。折叠时出示老师事先折好的花瓣和叶片。让学生明确。粘贴时只需粘住叶子的底部和花瓣的底部即可,是拿出样子给学生看一看,明确一下。

(二)动手制作

1.接下来,以4人一组,做好后还要请同学来评一评,请小组长分工。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放音乐)

3.小组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会做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三)展示评比

1.在小组内自评,互评,一评谁做得好,二评哪个小组和做得最好。评出优秀作品,请做得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介绍制作经验。第一课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平时见到的圆纸筒都是由平面的纸张卷制而成的。

2、学会制作“小鸟的家”。

3、在制作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动手动脑,发挥想象,独立完成制作任务。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录像片“树林与小鸟”、“小鸟的家”示范作品。2.学生准备:剪刀、刻刀、胶水、02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放一段录像:小鸟的家在树林里,那里有茂密的大树,小鸟在那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学生可以先说说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然后导入课题。

2.制作之前先复习一下几种制作符号。

制作时,由学生自己观察,研究应该如何制作小鸟的家,理出操作顺序,再剪、刻、卷折、粘贴、插接。

整个制作过程,应该是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的过程。提倡在小组里,同学间及时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团结协作解决问题。

3.小鸟的家安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制作好的圆筒,使大树的树干,绿色的部分是树 叶的位置。树叶的设计、选择及怎样拜访,则要求各自发挥想象:你认为小鸟喜欢在什么树上安家?形态各异的树叶,造就了各式各样小鸟的家。这一制作步骤,意在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树叶创造性的安排小鸟的家,使制作件“小鸟的家”多姿多彩。4.作品评价。第三课

排气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排气扇”。

2、了解排气扇的基本结构,知道它是一种变体风车。教学重难点:了解该制作的结构和组合方式。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成品“排气扇”、“纸风车”各1份。2.学生准备:剪刀、美工刀、胶水、05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1.首先展示“纸风车”,提问:是什么使风车转动?风车可以帮助人们干哪些事?接着展示各种风车的图片,提问:风车以电风扇有什么区别?(风车将风力转化为其他动力,电风扇将电力转化为风力)再出示,说明“排气扇”成品。2.制作难点:

(1)排气扇外壳有多处需挖空,可以使用美工刀完成,操作中务必强调安全。(2)了解制作件的结构,按照正确的顺序组装。

3.通过“排气扇”的制作,使学生了解运用轮轴使纸玩具动起来的办法。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设计制作不同类型的纸风车。5.作品评价。

第五单元:纸编的乐趣

本单元共介绍了三种编织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练习,让学生对编织的击发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些激发进行编织练习,编织出美观实用的物品,并在编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耐心、信心、做事有恒心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编织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对编织方法的讲解配以实物的展示,效果才会更好,因为这些编织激发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若讲解不清楚,学生很难完成作品,要创作就更难了,最好能让学生边学边做,这样容易巩固。教学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第1—4课时)学习纸编 教学目标:

1、了解编织的基本技法。

2、会利用学会的编织技法,制作材料中的四件纸编作品。教学重点、难点:自学图例,学会制作纸编作品 教具准备:制作好的编织品及半成品各一份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09、10、11、12号,小刀、直尺、剪刀、固体胶、纸条 教学时间:()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编织的认知,可以讲述编织的历史,所用的材料知识等。

二、制作材料09号

1、剪下头部部件,裁纸条。

2、编辫子

3、粘贴,完成。

三、制作材料10号

1、切刻

2、穿编

3、穿编

4、贴牢背面

5、调整编织条

6、粘贴背板,系丝带、完成。

四、制作材料11号

1、切割

2~~~

4、穿编、粘贴

5~~~

7、折叠、粘贴到底板上

8、粘贴手、脚,完成。

五、制作材料12号

1、穿编、粘贴鞋带

2、粘贴鞋带与鞋底

3、粘贴另一层鞋底,完成。

教学内容:(第五课时)设计制作纸编物品 教学目标:

1、通过上几节课的制作,自己设计一个纸编作品。

2、通过设计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设计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具准备:设计制作的纸编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彩色纸条若干、卡纸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接触了用纸编织的方法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作品,其实用纸编的方法能做出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用纸条还能编出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二、总结、创作

1、小组交流。

2、分小组尝试编织,教师巡视帮助。

三、自主评价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请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第一课

磁悬浮列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磁悬浮列车”。

2、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节剪切、折叠和粘贴的基本技法。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细心、条理、规范化操作。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磁悬浮列车示范作品,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备。2.学生准备:剪刀、刻刀、直尺、胶水、08①、08②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1.体温激趣,导入课题。

(1)你乘坐过哪些陆上交通工具?

(2)你知道目前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什么?

(3)说说你所了解的磁悬浮列车(可先播放磁悬浮列车的相关录像)。2.制作磁悬浮列车车厢。

(1)复习几种手工制作符号及剪、刻、折、贴等基本技法:(2)观察示范作品,对照认清卡片上提供的“列车”各部件。

(3)分别剪下各部件,有条理地折叠、粘贴(最好剪下一个部件就立即处理好,再剪下一个;否则部件过多,容易乱)。

3.分小组将个人制作好的车厢组合成一列长长的磁悬浮列车。

4.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的车厢做得好,哪个小组的磁悬浮列车组合得好。第二课

卡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卡车”。

2、了解卡车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卡车的车厢。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车示范作品,各种卡车的图片资料或多媒体课件及设备。学生准备:剪刀、美工刀、直尺、胶水、09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1.

根据制作磁悬浮列车的经验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自行制作完成卡车车身模型。

2.设计制作车厢是难点。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完成再创造的制作过程。(1)提问:卡车有哪些用途?不同用途的卡车车厢样子有什么不同?(2)出示各种卡车的图片或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在小组里议论,交流各自知道的各种式样的卡车车厢。(4)画草图,设计车厢并完成制作。2.评价展示。

(1)在小组内自评、互评,评出具有最佳创意且制作精细的优秀作品。(2)请优胜者上讲台展示作品,介绍制作经验,心得体会。

第一课

面具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面具”。

2、了解面具的种类、材料等知识。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有创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样品,面具艺术的资料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设备。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卡纸、橡皮筋、10①、10②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了解面具。

1.展示各种各样的面具(可以让几个同学戴上),调动学生的兴致和动手制作的欲望。2.赏析面具:从面具表现的题材内容上,从面具造型的形态上给面具分分类。烁烁我们见过的(从影视上,在舞会中)或自己使用过的面具。

3.介绍面具及面具的种类(人物、动物、卡通、平面,半拉体)

二、制作面具

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

2.对照示范作品读懂10①号卡片上的制作步骤示意图(小组内讨论)3.按步骤完成面具的制作。4.用10②号彩色卡纸装饰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认为合适的颜色),尽可能装饰得与众不同。

三、设计,制作面具。

1.熟悉面具的种类和面具的不同造型。

2.自备材料,创意设计,画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图。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

四、戴面具,做游戏。1.猜一猜,我是谁?

选择一种游戏,戴上面具玩一玩。第二课

小熊帽饰 教学目标:

1、根据制作面具的方法,学会制作“小熊帽饰”。

2、学会制作帽饰头箍。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会设计创作自己喜爱的帽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熊帽饰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纸带、卡纸、11号卡纸材料。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1.制作头箍——要自备几条宽约3厘米,长约60厘米的纸带(质地较柔韧的)。制作时,按照自己的头围尺寸将纸带粘贴成圈做成头箍,然后与帽饰的主题部件粘贴链接起来。也可以用绳带(松紧带)作头箍。

2.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设计制作不同式样的帽饰。戴起来,开展课外文体娱乐活动。3.作品评价。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8

记一次劳动

记一次劳动(包括家务劳动)的要求是:要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目的】

1.记叙一次劳动的全过程,做到真实、具体、完整、有次序。

2.仔细观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步骤】

(一)写前训练

1.在作文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次劳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观其情,见其人,闻其声,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激发写作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回忆,口述劳动经过、场面、表现。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最后一段时间你参加了哪些劳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②这项劳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的,有哪些人参加?

③在劳动中大家表现得怎样?

2.比较下面几段话,看看哪一段写得具体、真实。

①我做饭时,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净。

③傍晚,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开始煮饭。我量了两碗米,再舀两瓢水倒进饭盆里,用手轻轻地搓。水浑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进盆里,让浮在水面上的糠皮、杂物顺水流掉。我又把杂在米中的稻壳和沙粒拣了出来。就这样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3.把下面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具体,要联系实际想一想,妈妈是怎样教的?洗衣服有哪些具体办法,要把过程写清楚。

【例文】

一天,妈妈指着盆子说:小红,这是你换下来的衣服,泡在水里已经十多分钟了。现在我来教你洗。

(二)习作指导

1.审题

把《一件难忘的事》和本次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异同,弄清本次作文题目的要求。

文题的不同点是:《一件难忘的事》对文题只限定了事件的性质,但没有限定写哪件具体的事,只要是自己深受感动的事就行,平淡的、印象不深的不能写。本次作文题目限定了内容范围,必须记一次劳动,超出劳动以外的事件不能写。

文题的相同点是:都要求记叙一件事,都有写具体的要求。

通过对文题的分析比较,要使学生明白,劳动一词涉及的面很广,可写社会公益劳动、校园劳动,也可以写家务劳动,但必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体验的劳动,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体会,不能虚构。

2.借鉴

引导学生重温《雨中》这篇课文,使学生借鉴课文是怎样写劳动过程的。例如《雨中》描述了一个阴雨的傍晚,群众帮助拉车送货的姑娘拾撒在地上的苹果的事,反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这也是写了一次劳动的过程。课文是按撒苹果--拾苹果--拾完苹果的顺序写的,先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起因,接着把过路人主动帮助拾苹果作为主要部分具体地描述。课文写了人们拾苹果时的表情、动作、语言;写了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写了姑娘的内心变化。这些都写得逼真感人。通过重温课文,要使学生明白,写一次劳动除了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外,还必须具体、逼真地再现劳动中人们的表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的等等。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外,哪些话要先说,哪些话要后说,哪些地方要总说,哪些地方要分说,哪些事要详说,哪些事要略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依据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参考文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命题和选材,可以提出一些文题供学生参考,并鼓励学生自己拟出有创造性的题目。

《妈妈教我学做饭》《周末大扫除》《植树》《记一次夏收劳动》

(三)独立试写

按照以上的训练和指导鼓励学生选择与劳动有关的感受最深的材料列出写作提纲,通过反复修改,然后进行写作。遇到疑难问题要记下来。

(四)质疑评议

1.让学生分小组分别交换自己的习作,细读后提出:还有哪些地方按要求写得不够详细,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根据他人的意见,再认真思考及修改。

教师要在巡视时了解学生试写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列出重点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将学生的习作按上中下三类,各分别选出一至二篇,在班上交流,师生分析,指出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五)修改成文

通过质疑评议和例文分析,让学生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或重写,教师同时分类指导。

(六)总结讲评

教师讲评要注意鼓励、引导,个性问题不宜课堂集中点评。要紧扣本次作文的要求,结合学生习作中暴露的问题,采用赏析的方法,或让学生读作文、谈体会,或印发佳作、出墙报等,同教师评点相结合。要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不足,找到修改的途径,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9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劳动。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上好劳动与技术课,使每个学生得到生机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坚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综合性、开发性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环节,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验工作,促进学生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与兴趣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获得全面积极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把今学期的劳动与技术课上好,特制定教学计划大体如下: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学,三年级共分四个班,每班学生数均将近60人。由于本学期我担任该年级的数学课,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该班学生非常喜欢上劳动与技术课,他们喜欢动手,做小制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与学生建立了比较深的感情,学生喜欢我,我也喜欢学生。这些都为我本学期继续上好劳动与技术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也非常乐意上该年级的劳动与技术。而且该年级学生上课纪律也非常好,思想集中。如果要说不足,那就是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差,需要教师耐心的辅导。我有信心使该年级的劳动与技术课上的更好。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中心,编排一些生活自理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加工工艺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简单的加工技能。教材强调实践性,每项内容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材注意与德育相结合。内容力求趣味性。注意与美育创造教育相结合,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开发学生创造力。教材内容力求切实可行,基本都能实施。教材留有10%余地,供补充乡土教材。教材附有劳动作业评价与反馈表,内容包括劳动技术和劳动态度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先进行自评,然后教师、家长予以评定。教材按家庭衣食起居和加工工艺两条技术系列安排,但在实施时,可根据季节、气候、设备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

   四、学期教学目标:

在今学期中,使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并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技术的设计和评价,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展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学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会手工工艺的制作,如:做毽子、剪纸工艺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六、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继续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是要求学生会做的,做到自己先会做。而且在课堂上认真做好师范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活与劳动课的兴趣。

2、做到每堂课准备充分,保证上课质量,按时进课堂。

3、对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辅导,关心他们,使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提高。

4、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经验总结。

5、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凡事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吸引学生或设置悬念,引起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录音、讲故事、谈经验等方法。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要把有关劳动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要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学生在实践中、劳动中往往注意力最集中,求知欲最为强烈。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开展“我有一双小巧手”“我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等活动,要求人人参赛,让每个学生在比赛中,认悦。

   8、参加公益劳动,开展学雷锋、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如为孤寡老人、烈军属打扫卫生,到街道旁进行义务植树,到车队擦洗公共汽车等。这样做不仅使自己学到一些生产劳动的本领,还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表现,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整理教室

      第2周    种盆花

      第3周    做小标语牌

      第4周   做毽子

      第5周    剪纸工艺

      第6周    做纸袋

      第7周    择菜、洗菜

      第8周    洗茶具、餐具

      第9周    叠衣服

      第10周    认识几种工具

      第11周    正确使用干电池

      第12周    电风扇的使用

      第13周    学查水表、电表、燃气表

      第14周    养兔子

      第15周    害虫防治

第一课  整理教室

学习内容:同学们自己动手整理教室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分工合作,一齐动手来整理教室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培养爱护书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教室

学习难点:怎样清扫天花板和墙壁高处的灰尘

教具准备:抹布等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的教室又该打扫了,让我们一齐动手来整理我们的教室吧。

二、说一说

(一)打扫教室

1、教室整理需要做哪些事?

2、怎样能使我们的教室更加整洁、美观?

3、要清扫天花板和墙壁高处的灰尘,应该怎么做?

4、为什么要戴上帽子和口罩?

5、擦黑板、擦窗户时,应注意些什么?

6、先洒水后扫地对吗?为什么?

(二)摆放桌凳

根据你们教室的情况,怎样摆放桌凳最合适?

(三)布置教室

1、教室正面怎么布置?

2、教室后面怎么布置?

3、教室两侧怎么布置?

(学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三、集思广益

教室整理好了,还应注意保持,应该怎么做?

四、动手做

大家一齐动手,把教室打扫干净、布置好。

五、评比台

你们的教室整理得怎么样?小组给予评价

六、课堂小节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10

三 年 级 劳 动 与 技 术 教 案 变幻的花结

教学目标:

1、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编有创意的花结。教学重点:

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创编有个性的花结。教学准备:

缎带,订书机,双面胶,透明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五彩缤纷的缎带可以编制出一个个美丽的蝴蝶结,我们可以把他们扎在小姑娘的辫梢上,戴在小朋友的衣服上,还可以装饰在漂亮的礼品盒上„„赶快动手做吧!

二、学习花结的制作。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你知道单蝴蝶结是怎样编制的吗? 2实践探索。

挑选你满意的缎带,学习编制花结。单蝶结编制方法:

A在缎带的一端留10厘米折成一个圈。

B将较长一端的缎带折向中心点,往下绕圈。C较长一端的缎带绕至后面。D继续绕向前,成为一个圈。

E缎带向右,从短缎带的背后向前绕一个圈。F缎带穿过绕成的圈,使圈包住花结。

G双手拉紧缎带的两个圈和两端,调整好比例,使它成蝴蝶结形。双蝶结

A绕两个大小不同的缎带圈。

B将小的缎带圈重叠放在大的缎带圈上。C用一根缎带在中心打结,并整理成形。3评一评。

你做的是单色蝴蝶结还是双色蝴蝶结?好看吗?

三、课后拓展延伸。

花结的式样多种多样,编制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借助书本提示,挑选自己喜欢的花结自己编制。五彩的小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缎带制作五彩的小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各色纸缎带,剪刀,双面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老师制作的这些小花,漂亮吗?这些小花也是用五颜六色的纸缎带穿编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些小花。

二、学习小花的制作过程。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小花,你有什么发现?

想一想:小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编制小花有几个步骤?

2、实践探索。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编制前,可以在每根纸缎带的带头处标上序号,然后对照图示编制。B、说一说。

你是怎样对照图示编制小花的?你如何给小花搭配出满意的色彩? C、想一想。

小花的各组成部分运用了哪些编制方法?

三、课后拓展延伸。

1、相互欣赏自己创编的小花,让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

2、看图欣赏龙,运用直线和直线转弯的编制方法,试着编制出一条巨龙。

3纸编小帽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皱纹纸制作五彩的小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小帽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

各色皱纹纸,剪刀,白板纸,布料,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戴上一顶草帽会感觉特别凉爽,麦秆、芦苇、塑料绳、草绳、皱纹纸都能编制草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皱纹纸制作自己有个性的小帽。

二、学习小帽的制作过程。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小帽,你有什么发现?

想一想:小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编制小帽要注意些什么?

2、实践探索。

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自主学习三根编制法,四根编制法,注意纸绳不断地交叉编成辫子是基本的编制方法。B说一说。

你是怎样对照图示编制小帽的?如何装饰小帽的,说说你的创作意图? C想一想。

你觉得编制草帽有趣吗?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后拓展延伸。

1、相互欣赏自己创编的小帽,让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

2、看图欣赏,运用这样的编制方法编制其他的小饰物。挂历纸的妙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挂历纸制作小饰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发明旧挂历纸的用处。教学准备:

挂历纸,厚板纸,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幅幅精美的挂历不仅给人生活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当一年过去时,你是否将挂历纸都收集在一起了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挂历纸的用途。

二、小组学习构思挂历纸的用途。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纸盒和纸杯垫都是用挂历纸编成的,它们的制作方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你有什么发现?

2、实践探索。

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学习编制纸杯垫的方法。(做纸条——编制垫子——绳带穿编打结收边——收尾涂漆)

B说一说。你是怎样对照图示编制杯垫的?说说你的创作意图? C想一想。

你觉得挂历纸还可以做什么?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后拓展延伸。

1、相互欣赏自己创编的杯垫,想一想能不能把它编成小篮子。

2、想一想挂历纸还能做什么,自己制作有特色的小饰品。叶形盘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牛奶盒制作叶形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制作叶形盘的方法。教学准备:

牛奶盒,包装纸、直尺,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废旧牛奶盒丢掉了多可惜啊,让我们借助它们美丽的图案,独有的轻巧,用自己的双手编制出漂亮、实用的物品。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牛奶盒制作叶形盘。

二、小组学习构思牛奶盒的用途。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纸盘像树叶吗?这就是用牛奶盒制作出来的。温馨提示:在制作之前牛奶盒要清洗干净。

2、实践探索。

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学习制作叶形盘的方法。(裁剪清洗——裁长条——编制——装饰)B评一评。

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评装饰后的叶形盘。C想一想。

你觉得牛奶盒还可以做什么?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后拓展延伸。

1、相互欣赏叶形盘,想一想能不能用牛奶盒制作别的东西。

2、用截、裁、穿编的技巧做一个果盘。自制盘垫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废弃的包装纸制作盘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在自学观察的过程中,学习制作盘垫的方法。教学准备:

包装纸、小木棒、胶水,细铁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废弃的包装纸,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自己动手编制出大小不同的盘垫。

二、自主学习盘垫的制作。

1、观察思考。

你知道一张张的包装纸是怎样变成一根根的圆纸棒的呢?编制盘垫中又运用了哪些编制方法呢? 2实践探索。

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学习制作盘垫的编制方法。(卷纸棒8根——编盘垫——学接枝)B试一试。

盘垫不仅可以用“井”字排列法编制,还可以用“十”字排列法编制。动手试一试。

C评一评,说一说。

谁的盘垫既平整又美观?

三、课后拓展延伸。

1欣赏盘垫,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制作的更精美,装饰墙面。2用所学的编制方法用身边的其他材料编制更多的作品。中国结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绳子编制中国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和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观察学习制作中国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准备:

中国结绳,剪刀,钉板,珠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一根绳子按一定的规律在手中绕来绕去,就能编制出各种各样的中国结,有趣极了,试着自己动手编一个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结吧!

二、学习编制中国结。

1、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看看吉祥花,吉祥鞭分别是用几根绳子编成的呢?与同学相互交流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2实践探索编制吉祥鞭和吉祥花。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B评一评。

在小组李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C想一想。

能编制出其它中国结的吉祥饰品吗?尝试一下。

三、课后拓展延伸。

1用截、裁、穿编的技巧编制中国结。2向同学们介绍一件自己编制的作品。手编毛线垫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毛线编制毛线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在编制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编制毛线垫的方法。教学准备:

硬纸板,毛线、直尺,铅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废旧的毛线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穿编起来,可以编织出一个个可爱的毛线垫,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毛线编制作品。

二、小组学习构思毛线垫的作品。

1、观察思考。

你会编制毛线垫吗?怎样编制的?仔细观察毛线垫,你有什么发现? 2实践探索。

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

(1)定点,在硬纸板上每隔1厘米定一个圆点,并剪出槽。(2)固定毛线,进行十字缠绕(3)固定号齿口的毛线,收边。B评一评。

同学间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的建议。C想一想。你觉得毛线还可以做什么?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创作一个毛线编制作品,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创作意图,分享成功的喜悦。

9、针钩毛线垫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针钩毛线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编制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

学习钩针的起针与针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线按照一定的方法,用钩针编织,可以编织出一个个可爱的毛线垫,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毛线编制作品。

二、小组学习构思毛线垫的作品。、1、观察思考。你会编制毛线垫吗?怎样编制的?仔细观察毛线垫,你有什么发现?

2、实践探索。

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

(1)学习钩针起针,学习基本辫子针。

(2)看看编织图示,学习针法(3)学习流苏的制作方法。B评一评。同学间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的建议。C想一想。你觉得毛线还可以做什么?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课后拓展延伸。

创作一个毛线编制作品,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创作意图,分享成功的喜悦。

10、温暖的围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织围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2.让学生掌握两种最简单又最重要的基本针法:上针、下针编织针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4.使学生学会编织围巾,并为自己的父、母亲或者他人编织一条围巾,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种最简单又最重要的基本针法

上针、下针编织针法 教学 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围巾、照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 过程 1.展示几条围巾成品,揭示课题

2.讨论织围巾的过程: 挑选毛线、绕毛线、起针、编织、加流苏

3.学生活动:挑选毛线(自己喜欢的颜色、毛线的粗细等)两人合作绕毛线 4.学习起针方法:(PPT)

1)用绒线打一个活结套在棒针上

2)左手拿棒针,把绒线挂在右手食指上,再把右手食指上弯曲的绒线套在棒针上

3)抽紧套在棒针上的绒线

4)重复2~3动作,直至起到所要求的针数 5.学习两种最简单又最重要的基本针法: 上针、下针编织针法(PPT)下针编织针法:

下针编织又称为正针编织,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基本编织针法 下针编织时,一根棒针位于左手,另一根棒针位于右手,首先将右棒针从上右边第一个线圈的左侧插入到该线圈中,并使右棒针位于左棒针下面,然后,用右手握住右棒针,将贴在右棒针上的绒线从线圈中勾出,最后,将左棒针上的这个被串套的线圈从左棒针上脱下,以后依次从右向左编织,在右棒针上就增加了一个横列的新线圈。上针编织法:上针编织即反针编织,与下针编织针法一样,也是一种又简单又重要的编织针法 上针编织与下针编织针法正好相反,首先将右棒针由右向左插入左棒针上的一个线圈内,并使右棒针位于左棒针上方,然后,将绒线绕在右棒针上,并将这绕在右棒针上的绒线从线圈中挑出,最后,将左棒针上这个被串套的线圈从左棒针上脱下

6.学习加流苏的方法: 剪下你想要的长度的两倍的毛线对折„从织好的围巾针角的缝隙中穿过把两端从对折的地方穿过。(学生操练)7.为父、母亲或者 他人编织一条围巾,表达自己的爱心。

11、小方篮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过程与方法: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3、感受穿编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 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照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出示课题 二.教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2、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 ?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 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三.欣赏拓展: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上网自学创意篮子的制作)

12、小藤篓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竹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过程与方法: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竹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3、感受穿编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用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 教学 准备 教学用的资料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出示课题 二.教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2、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剪裁长度相同的藤条,交错编织,如何使小篓子立起来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怎么处理篓子的开口,用橡皮筋固定。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篓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三.欣赏拓展: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上网自学创意篓子的制作)

复习1 变幻的花结 个性化备课 复习内容: 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 教 学 目 标 复习目标: 1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编有创意的花结。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创编有个性的花结。复习准备 复习准备: 缎带,订书机,双面胶,透明胶 复习过程 复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五彩缤纷的缎带可以编制出一个个美丽的蝴蝶结,我们可以把他们扎在小姑娘的辫梢上,戴在小朋友的衣服上,还可以装饰在漂亮的礼品盒上„„赶快动手做吧!

二、学习花结的制作。1观察思考。仔细观察,你知道单蝴蝶结是怎样编制的吗? 2实践探索。挑选你满意的缎带,学习编制花结。单蝶结编制方法: A在缎带的一端留10厘米折成一个圈。B将较长一端的缎带折向中心点,往下绕圈。C较长一端的缎带绕至后面。D继续绕向前,成为一个圈。E缎带向右,从短缎带的背后向前绕一个圈。F缎带穿过绕成的圈,使圈包住花结。G双手拉紧缎带的两个圈和两端,调整好比例,使它成蝴蝶结形。双蝶结 A绕两个大小不同的缎带圈。B将小的缎带圈重叠放在大的缎带圈上。C用一根缎带在中心打结,并整理成形。3评一评。你做的是单色蝴蝶结还是双色蝴蝶结?好看吗?

三、课后拓展延伸。花结的式样多种多样,编制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借助书本提示,挑选自己喜欢的花结自己编制

复习2 五彩的小花 个性化备课 复习内容: 学习用缎带制作五彩的小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 学 目 标 复习目标: 1学习用缎带制作五彩的小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花结的制作方法。复习准备 复习准备: 各色纸缎带,剪刀,双面胶,卡纸 复习过程 复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老师制作的这些小花,漂亮吗?这些小花也是用五颜六色的纸缎带穿编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些小花。

二、学习小花的制作过程。

1、观察思考。仔细观察小花,你有什么发现? 想一想:小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编制小花有几个步骤? 2实践探索。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编制前,可以在每根纸缎带的带头处标上序号,然后对照图示编制。B说一说。你是怎样对照图示编制小花的?你如何给小花搭配出满意的色彩? C想一想。小花的各组成部分运用了哪些编制方法?

三、课后拓展延伸。1相互欣赏自己创编的小花,让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2看图欣赏龙,运用直线和直线转弯的编制方法,试着编制出一条巨龙。

复习3 纸编小帽 个性化备课 复习内容: 学习用皱纹纸制作五彩的小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 学 目 标 复习目标: 1学习用皱纹纸制作五彩的小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小帽的制作方法。复习准备 复习准备: 各色皱纹纸,剪刀,白板纸,布料,胶水 复习过程 复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炎热的夏天,戴上一顶草帽会感觉特别凉爽,麦秆、芦苇、塑料绳、草绳、皱纹纸都能编制草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皱纹纸制作自己有个性的小帽。

二、学习小帽的制作过程。

1、观察思考。仔细观察小帽,你有什么发现? 想一想:小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编制小帽要注意些什么? 2实践探索。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自主学习三根编制法,四根编制法,注意纸绳不断地交叉编成辫子是基本的编制方法。B说一说。你是怎样对照图示编制小帽的?如何装饰小帽的,说说你的创作意图? C想一想。你觉得编制草帽有趣吗?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后拓展延伸。1相互欣赏自己创编的小帽,让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2看图欣赏,运用这样的编制方法编制其他的小饰物。

复习4 挂历纸的妙用 个性化备课 复习内容: 学习用挂历纸制作小饰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教 学 目 标 复习目标: 1学习用挂历纸制作小饰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2在制作的过程通过看图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发明旧挂历纸的用处。复习准备 复习准备: 挂历纸,厚板纸,胶水,剪刀 复习过程 复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幅幅精美的挂历不仅给人生活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当一年过去时,你是否将挂历纸都收集在一起了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挂历纸的用途。

二、小组学习构思挂历纸的用途。

1、观察思考。仔细观察纸盒和纸杯垫都是用挂历纸编成的,它们的制作方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你有什么发现? 2实践探索。A仔细看图,并尝试着编制。学习编制纸杯垫的方法。(做纸条——编制垫子——绳带穿编打结收边——收尾涂漆)B说一说。你是怎样对照图示编制杯垫的?说说你的创作意图? C想一想。你觉得挂历纸还可以做什么?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

三、课后拓展延伸。1相互欣赏自己创编的杯垫,想一想能不能把它编成小篮子。2想一想挂历纸还能做什么,自己制作有特色的小饰品。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11

课题 1:花球朵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做彩色花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实践——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制作花球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剪花球和整理花球。

教学准备:各色皱纹纸、剪刀、订书机、针、线。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教师戴一串花球,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这些花球圆圆的、茸茸的,漂亮吗?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花球。板书课题:花球朵朵

二、观察讨论,掌握方法: 1.每组分发一个花球进行观察思考。2.感知课本,进一步掌握花球的制作方法。

3.指名回答制作方法,教师适时板书:订牢、剪圆、剪边、整理。

三、教师示范: 1.教师利用半成品示范作花球的方法与步骤。2.让学生来整理花球。

四、学生动手实践 1.学生动手制作花球。

2.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养成良好制作习惯,不要把纸屑 散一地。

五、展示与评

1.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花球。2.把你的方法与体会和同学们交流。

六、拓展: 1.花球可以作成许多饰品,非常有趣,花球还有什么作用? 2.希望同学们课后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饰品。板书设计:花球朵朵

方 法:订牢、剪圆、剪边、整理 课题 2:小船扬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折小船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自己看图折叠小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观察动手实践与教师示范掌握的方法学会折小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环保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折小船的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看图自己折叠小船。

教学准备:小船、正方形彩色纸或彩色包装纸等。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揭示课题: 1.欣赏小船,激发学生兴趣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发现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4.纸折的小船可好玩了,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吧!5.板书课题:小船扬帆

二、感知课本,初步尝试: 1.让学生感知课本中的图文

2.学生动手尝试制作小船,不懂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

三、教师示范、掌握方法:

1.教师示范折小船的步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2.提示学生慢慢拉,小心不要拉破了

四、动手实践 1.学生动手折小船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分享快乐 1.展示作品然后评价

2.折小船时,你是怎样在折叠中使它角对着角、边对着边!把你的方法告诉你 的小伙伴

3.回家可以试试它能平稳地“航行” 板书设计:小船扬帆 材 料:各色彩纸、剪刀 课题 3:折剪图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折纸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过程与方法:观察思考——实践探索——教师示范——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制作、精益求精的劳动习惯以及审 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折纸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教学难点:设计与剪出图案。

教学准备:示范用图案、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彩色纸、剪刀和铅笔。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图案,让学生观察欣赏。2.提问:你发现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折剪图案。

二、感知教材,学习实践 1.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6— 8页。

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折纸方法, 然后剪出来。(每位学生可以选一 到两种试一试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的折纸方法,剪出的图案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示范,掌握正确方法 1.教师示范折剪图案 2.适时归纳板书:(1边续对折;(2对角折三次;(3对角折四次;(4三角花折叠;(5五 瓣花折叠

四、学生动手实践

1.学生动手折剪出各种图案。

2.鼓励最先剪完的同学试着剪一剪喜花和盘长结花。

五、评价与拓展

1.鼓励学生小组内互相评价,谁的图案剪的漂亮剪的与众不同。

2.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制作一件折剪作品,并用剪出的作品装饰你们的 教室。

板书设计: 折剪图案

1连续对折;2对角折三次;3对角折四次;4三角花折叠;5五瓣花折叠 课题 4:可爱的纸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制作纸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与大胆创新的过程与方法学习制作纸 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纸偶的制作,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制作兴趣,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制作纸偶的方法。教学难点:纸偶的组合。

教学准备:成品与半成品、白纸板、有色纸、剪刀、圆规、胶水、针线、彩笔等。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教具,激发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纸偶,大家看它可爱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可爱的纸偶》出示课题。

二、观察讨论、制作方法: 1.思考:它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呢? 2.你还能想到那些材料适合制作纸偶? 3.小组讨论: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白纸板和彩纸。讨论分析一下运用哪 些方法制作纸偶? 4.指名说说纸偶的制作方法,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剪圆片、粘圆筒、做头部组合,提醒学生注意圆片的大小不一样。

三、教师示范: 1.教师利用半成品对学生示范。

2.引导学生怎样能一次剪出几个圆形纸片,注意各组的卫生与安全。

四、动手制作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纸偶,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工。2.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3.教师巡视,对困难学生进行帮助。

五、作品展评 1.展示作品。

2.选出大家认为做得最好的纸偶,并请该组的同学说说。

六、小结与拓展

1.今天我们用白卡纸彩纸制作了可爱的纸偶。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材料适合制 作纸偶,(教师同时出示各种废弃材料制作的纸偶课后大家可以试着做一做, 还可以把各自的纸偶集中起来,排演一场小小的纸偶剧。

板书设计:可爱的纸偶

方 法:剪圆片、粘圆筒、做头部、组合 课题 5:人物剪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制作人物剪纸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与大胆创新的过程与方法学习制作人 物剪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制作兴趣。教学重点:制作人物剪纸方法。

教学难点:人物剪纸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成品与半成品、有色纸、剪刀、胶水等。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教具,激发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剪纸,大家看它漂亮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做《人物剪纸》出示课题。

二、观察讨论、制作方法: 1.思考:它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呢? 2.你还能想到那些材料适合制作纸偶? 3.小组讨论: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白纸板和彩纸。讨论分析一下运用哪 些方法制作剪纸呢? 4.指名说说剪纸的制作方法,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用铅笔画好剪纸稿样,或用拓样的方法复制成品。固定剪刻。

先内后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圆后方、先繁后简的顺序进行。

三、教师示范: 1.教师利用半成品对学生示范。

2.引导学生怎样能画好任务的稿样,注意各组的卫生与安全。

四、动手制作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工。

2.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3.教师巡视,对困难学生进行帮助。

五、作品展评 1.展示作品。

2.选出大家认为做得最好的剪纸,并请该组的同学说说。

六、小结与拓展

1.今天我们用彩色的纸只做了人物剪纸。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我们一 定要好好运用它,让它既能装饰环境,美化生活,又能发扬我们的民间艺术,课 后大家可以试着做一做,还可以把各自的剪纸集中起来,装饰我们的教室。板书设计:人物剪纸

方 法:画图案——固定剪纸样(先内后外 课题 6:纸珠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制作纸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激趣——思考探究——示范——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纸珠的制作,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制作兴趣。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制作纸珠的方法

教学难点:卷(包括要卷紧和要卷得有规律

教学准备:成品作品两件,半成品,尺,铅笔,剪刀,固体胶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物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纸珠项链和手链,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谈话: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做的。

2.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纸制作纸珠。板书课题:纸珠

二、学生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项链上的纸珠共有几种?(三种

2.每组分发三颗纸珠, 让学生动手拆开探究, 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纸卷成的? 3.学生汇报三种纸珠的形状,教师同时画图板书。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卷纸珠,强调要卷得紧才美观。2.请一学生尝试,提出要注意的地方。3.教师概括方法并板书:画—剪—卷—粘

四、动手实践

1.学生动手制作纸珠,要求认真、仔细、注意保洁。2.教师巡视指导,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评价与延伸

1.教师对卷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2.让学生回家后把它穿成自己喜欢的项链或其它工艺品。板书设计: 纸珠:画——剪——卷——粘 课题 7:有趣的纸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纸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用语。过程与方法:观察探究——动手尝试——展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纸雕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创新和基本的雕刻剪技巧。

教学准备:纸雕成品和半成品,色卡纸,铅笔,直尺,美工刀,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纸雕成品让学生欣赏。师:老师带来了几个朋友,看看它们都是谁?(孔雀、狮子、机器人等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做有趣的纸雕。

二、探究方法

课时:1课时

1.师:它们都是用一张平面的纸做出来的,那怎样才能做出这样有趣的立体造 型呢? 2.请各小组讨论纸雕的制作方法。3.学生汇报制作方法,教师适时进行板书。4.让学生感知课本,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画——剪切——折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制作纸雕。

2.示范时强调一些专用符号和用语。

四、学生动手实践

1.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

2.学生动手制作,要求学生使用美工刀时注意安全。3.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与拓展

1.组内先推选一件作品然后全班进行评价。看看谁的纸雕作品既有新意又有创意。

2.教师出示一幅作品,激发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制作与探究。3.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画——剪切——折 课题 8:美丽的绣球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绣球花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观察探究——动手尝试——展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生活热情,提高生活情趣。教学重点:掌握绣球花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绣球花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绣球花的成品和半成品,紫色手揉纸、绿色纸藤、铜芯电线、胶水、剪刀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你见过纸做的鲜花吗? 师:老师带来了纸折的花,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2.教师出示绣球花成品让学生欣赏。

二、探究方法

1.师:观察绣球花的成品, 结合书中的图片, 你能试着做一做绣球花的花瓣吗? 2.请各小组讨论绣球花的制作方法,参考书中 17-19页。

3.学生汇报制作方法,教师适时进行板书。4.让学生感知课本,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1是制作花团,(2是制作叶子,(3三是进行组合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制作绣球花。

2.示范时强调一些专用符号和用语。

四、学生动手实践

1.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

2.学生动手制作,要求学生使用胶水粘连组合时注意方法。3.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与拓展

1.组内先推选一件作品然后全班进行评价。看看谁的绣球花作品既好看制作又精致。2.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做花团——做叶子——组合 课题 9:立体纸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立体纸工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观察探究——动手尝试——展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立体纸工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几何多面体的,制作不同的多面体。教学准备:正方形彩色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纸雕成品让学生欣赏。

师:这些纸折得几何多面提色彩缤纷,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2.观察思考:你能看出这些多面体的折合方法吗?

二、探究方法

1.指导学生观赏丰富变化的立体纸工(教师的范品,课本中的图例 ,感受其奇 妙多变的艺术美。

2.说明这种立体纸工可以面面观,与纸浮雕对比,使学生认识这种柱体是圆雕 的一种。提问:用什么方法才能制作出这种立体纸工 ?(答案:方法很简单,用卷 接法。

3.讲解设计制作步骤:参照书本 20-22页, 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平行四边形单元, 指导学生按书本的步骤来操作, 再把三个单元拼成三菱锥状, 作为多面体的基本 单位。

4.拼合常见的几何多面体:(粽体、立方体、球体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制作立体纸工。

2.示范时强调一些专用符号和用语。

四、学生动手实践

1.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2.学生动手制作。3.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与拓展

1.组内先推选一件作品然后全班进行评价。看看谁的几何多面体作品既有新意又有创意。

2.教师出示一幅作品,激发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制作与探究。3.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折出立体四边形——拼出三菱锥——拼合常见的几何多面体 课题 10:飞机上天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瓦楞制作一架飞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欣赏——看图识图——尝试实践——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教学重点:制作飞机的方法。

教学难点:画飞机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作品、瓦楞纸、美工刀、剪刀、白乳胶、直尺、铅笔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物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瓦楞纸飞机,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2、让学生观察发现飞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指名回答

3、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瓦楞纸做飞机。

二、尝试技能,明确方法

1、观察实物

(1提问:怎样把飞机做成功?(2教师综合学生所述并进行小结。

2、阅读理解

(1怎样画图呢,请大家打开书 23页。(2根据书中介绍请学生进行初步尝试制作。(3学生小结实践情况。

三、实践方法,培养能力

1、学生实践制作瓦楞纸飞机的方法。要求:(1制作认真,讲求质量。

(2看谁做得快,而且跟别人有所不同,有所创造的作品。

2、教师辅导: 教师针对情况进行辅导。

四、评议小结,延伸拓展

1.评议:每一组进行评比,选出最好的一名。2.请制作好的同学谈制作感受。3.延伸拓展: 回家后用瓦楞纸还可以制作其它的工艺品,如:笔筒、像框等。板书设计: 飞机上天啦

方法:1画图 2剪彩 3粘接 课题 11:插片彩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插片彩灯的几个主要步骤,能熟练做出彩灯。过程与方法:欣赏——自学——示范——实践——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 有条理、有程序的劳动习惯, 培养学生审美及心灵手巧的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彩灯的方法 教学难点:绘图、组装等

教学准备:吹塑纸、剪刀、尺、索线、教具和半成品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的劳动课先请大家欣赏一件工艺品(出示彩灯 2.教师介绍有关无宵灯及花灯的来历 3.板书课题:制作彩灯

二、讲解示范,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自学课文内容, 初步了解制作彩灯需要哪些工具及材料, 分别有哪几步? 2.指名答。(相机板书制作方法绘图——剪刻——装饰——组装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4.师小结:下面同学们就参照课本,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制作彩灯,我们来比 一比谁做的彩灯漂亮,剪下的废纸请放入小篓子里,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三、动手实践,巩固认识 1.学生根据感知方法,动手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对动手较慢学生重点指导,对带有普遍性问题再强调,着重 指导强调灯片大小一致。

3.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好作品。

四、展评总结,扩展延伸

1.将小组推荐的好作品进行展示,指导欣赏。

2.指名评价。

3.让制作者说说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哪些地方,突破难点,扩展深化。4.教师总结评议,激情延伸。

今天大家都学得很认真, 做得很仔细,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做的彩灯装饰美化自己 的房间, 大家课后还可以采用别的方法自己设计其它式样的花灯, 看谁最会动脑 筋。

板书设计: 插片彩灯 方法:绘图——剪刻——装饰——组装 课题 12:凌波仙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水仙花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欣赏——感知——实践——展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仙花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做花的步骤

教学准备:教具、剪刀、纸、花蕊、铜芯线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物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水仙花让学生欣赏 1.这盆水仙花好看吗? 2.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同学们做吗?

二、自读课文,感知方法

引导学生看课文 P27-28页制作步骤,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教师板书并小结。

三、动手实践

学生通过感知方法动手制做,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全。

四、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好作品

让制作者说说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 突破难点 , 扩展深化.板书设计: 做花蕊——做花瓣——做花朵——做球茎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12

劳动与技术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卢善记

12.生豆芽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实验,探究黄豆的发芽条件:具有生长了的种子、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学会观察、记录的简单方法:抓特征,记录有关数据,通过数据反映变化。3.发芽率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黄豆发芽条件:具有生长的种子、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学会观察记录的简单方法:抓特征,记录有关数据,通过数据反映变化。课前准备

适量黄豆 能漏水的筐 干净的罩布 小盆 教 学 过 程 修改记录

一、提问,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吃豆芽吗?豆芽是怎样生长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生豆芽?

二、教师将自己提前生的豆芽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指导学生筛选黄豆。

1、教师讲解生豆芽的黄豆要粒大,饱满,不能要那些干瘪霉烂的 黄豆。

2、学生动手精心挑选黄豆。

四、教师讲解生豆芽的方法

1、把捡好的黄豆放到一个小盆里,加上水,泡上半天时间,2、等黄豆差不多都泡涨了,就用清水冲洗一下,上面盖上打湿的笼布,遮住光,保持湿度,3、一般天气不热的情况下早晚各冲洗黄豆一次,热时早中晚各冲洗一次即可,差不多3-4天就可以吃了。

4、要特别注意,在操作过程中,所有东西都不能沾上油。

五、学生按教师讲解的要求生豆芽。

六、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七、检查评比,看谁生的豆芽长得壮长得快。

八、教师小结本次活动。

九、学生谈收获体会。

十、课后延伸:学生用自己生的豆芽做豆芽菜。

板书设计: 生豆芽

13.水培蒜苗 教学目标

1.实验的可比性。选择两个同样大的小盘,两盘蒜瓣的大小和数量要尽量一致,使学生知道这样才有可比性。

2.实验观察要抓重点。观察记录是,要注意抓住蒜苗长度、宽度、颜色等特征。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的可比性。实验观察要抓重点。课前准备

两个同样大的小盘,两盘蒜瓣的大小和数量要尽量一致,水 教 学过程 修改记录 想一想

猜谜: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全扯破。今天,我们做一个水培蒜苗的实验。做一做

用牙签将蒜瓣相互连接起来,分别放到两个小盘里,盘子里注上水。一个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盘放在阴暗处。一周后,这两盘蒜瓣都长出了蒜苗,它们会有什么不同呢? 说一说 这两盘蒜苗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拓展

把蒜瓣栽在花盆里,长出的蒜苗会怎样呢? 请你认真地进行管理,看它不能长成一头新蒜?

板书设计: 水培蒜苗

14.喂养小金鱼 教学目标

1.自己喂养小金鱼,并学会科学的喂养方法进而掌握小金鱼的生活习性。

2.学习鉴别金鱼的品种。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喜爱小动物,愿与它们交朋友。教学重点难点 给小金鱼喂食 换水 课前准备

鱼缸若干个,各种鱼若干条,金鱼若干条;鱼食、面包、馒头渣等;录音机、磁带、小鱼操;环境准备:海底世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记录

一、观察发现

1、一起来跳小鱼操

2、参观海底世界,学生观察发现海底世界里的小生物。

3、猜谜语:小金鱼

4、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观察小金鱼的外形特征

二、自由探讨(提供充足材料)

1、小金鱼爱吃什么?

2、小金鱼喜欢生活在哪里?

三、交流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及时鼓励和表扬勇于探索的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不仅使学生知道了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互相交流能力。

四、深入探索

1、小金鱼都有哪些种类?

2、小金鱼用哪里呼吸?

3、小金鱼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多媒体演示,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正确答案。

五、思品教育

1、爱护小金鱼,不捕捉小金鱼

2、小金鱼离开了家园,离开了亲人,心里会很难过。请小朋友来帮帮它。

六、结束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小金鱼送回家结束。活动延伸:将小金鱼放置于饲养角,请学生喂养小金鱼,并随时对其进行观察,增强学生对小金鱼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如:小金鱼死后是睁着眼睛的,因为它没有眼睑等。)

板书设计: 喂养小金鱼

15.便笺盒 教学目标

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便笺盒,并说一说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巧用废弃纸盒设计、制作一个美观实用的便笺盒。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成品,学生体会成功的轻松和愉悦。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设计制作便笺盒,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如何对废弃纸盒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课前准备

各种废旧纸盒、剪刀、彩纸、胶水、彩笔、直尺等。教学过程 修改记录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纸盒,向学生介绍盒子的形状、颜色、用途和作用。

2、组织学生介绍各自的纸盒

3、提问:在平时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纸盒的?

4、出示范作,说明自己对纸盒的处理。

5、揭示课题: 便笺盒

6、说一说便笺盒有哪些功能。

二、艺术实践

1、分析思考:怎样使你带的纸盒变成一只便笺盒?

2、尝试制作: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制作出一个便笺盒的雏形。

3、小组选出1—2件作品介绍制作经验。

4、给同学的设计制作提供一些建议。

5、你在制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6、加工、装饰:用不同的方法对便笺盒的雏形进一步加工、装饰,使之更新颖、美观、实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三、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小组内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评价:你认为谁的设计最好?如果让你来评价的话,你看重便笺盒的造型美观,还是看重实用功能?说一说理由。

四、总结

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寻找身边的一些废弃材料;具有一颗创造的心,把它们变成可以美化我们生活的东西

板书设计: 便笺盒

16.巧插蔬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能力。2.体会创造性劳动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

技术要点:

1.蔬菜插制小作品的步骤:先构思设计作品,然后根据设计选择合适的蔬菜作材料,接着对材料进行剪切、雕刻,最后用牙签把他们连接在泡沫塑料板上。

2.认识蔬菜的色泽、形状和质地。

3.左右手配合使用剪刀、水果刀和竖刀,对蔬菜进行剪切和雕刻。课前准备:

蔬菜插制的工艺品、各种蔬菜、牙签、水果刀、小型切菜板、剪刀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出示蔬菜插制工艺品:同学们这些用蔬菜插制的工艺品你喜欢吧,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仔细看看每一幅作品用什么蔬菜插制的。

二、想一想

1.怎样用这些蔬菜制作成工艺品呢?(学生讨论)2.制作这些工艺品需要哪些工具?

3.构思设计一幅美丽有意义的画面,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蔬菜,接着是剪切、雕刻,最后是拼插。

三、说一说 制作蔬菜工艺品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

1.设计方案确定后,根据什么选择蔬菜?(根据形状、色泽和质地选择蔬菜)

2.怎样把蔬菜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对蔬菜剪切、雕刻以后,用牙签连接在泡沫塑料板上。

四、做一做

想不想亲自插制一件蔬菜工艺品? 好吧,看谁的作品最精美、最有新意!

注意:工具不要碰伤手,垃圾不能随地乱丢,不要刻坏桌面。

五、评一评

你给自己插制的作品起名字了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学习: 板书设计 巧插蔬菜

17.缝制饰物袋

教学目标

通过制作小饰物袋,了解缝制作品的一般过程和相应的制作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意识,体验劳动的喜悦。技术要点:

1.根据构思画出外形草图。2.按照纸样在织物上裁剪面料。

3.手工缝纫中穿线、打针结、打止针结三种基本技法。4.手针和锋线的使用方法。

5.回针针法,通过手缝小饰物袋,了解缝制作品的一般过程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小饰物袋式样、材料和制作方面的资料。2.教师准备面料、针、线、划粉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同学们母亲节就要来到了,你准备怎么感谢妈妈辛勤的付出?你想送给妈妈一份怎样的礼物?(适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缝制小饰物袋送给妈妈。

2.商店里,有许多精美小巧的饰物袋。看一看,老师收集的小饰物袋的式样、材料(展示实物)

3.你还收集了哪些式样的小饰物袋?仔细观察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怎样封口?制作时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学生设计草图:先确定要制作的小饰物袋的外形,然后画出草图。画裁剪图:出示一饰物袋。它分前片后片两部分,还要确定袋口和袋身的大小。

7.教师讲解穿线、打针结、打止针结三种基本技法。

8.提示:两块面料的缝合,常用回针针法;开口处扎眼、穿绳、系扣。9.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0.评一评:你缝制的小饰物袋是不是无漏洞,是否好系好开,造型是否美观。作业: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再为自己或同学设计、缝制一个漂

18.洗袜子 教学目标:

1、学习洗袜子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活动准备:袜子、肥皂、脸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在家里会做哪些事情?(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朋友在家里自己洗过袜子吗?(引起幼儿兴趣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洗袜子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二;准备袜子、肥皂、脸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在家里会做哪些事情?(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朋友在家里自己洗过袜子吗?(引起幼儿兴趣)

2、学习洗袜子。

教师:因为脚上会出汗,袜子每天都要换洗。袜子的什么地方最脏?(出示一双脏袜子,让幼儿观察,并能说出袜跟、袜头等处最脏。)教师讲解洗的方法:先将袜子浸湿,再涂些肥皂,然后来回搓,尤其是脏的地方应多搓几次,最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3、幼儿操作。

幼儿每人一双袜子、一只脸盆,学习洗袜子。教师巡回指导。

4、组织幼儿晒袜子,并进行讲评,让幼儿自己说说哪几双袜子洗得最干净。

19.学用微波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波炉的一般使用方法和微波炉的一般原理。

2.能够使用它正确加热食物,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3.培养学生家务劳动学着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阅读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加热食物的器皿。正确设定加热的火力和时间。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同学们对微波炉可以说不陌生了,因为我们的家里基本上都在使用。

2、谁能说说使用微波炉的好处? 用它热饭、做菜,又快又好,食物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保持不变,并且没有油烟,能保持环境清洁,他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二、说一说

听老师说说: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呢?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具有反射、穿透、吸收的特性。这样的微波使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等分子相互碰撞、摩擦产生热量。也就是说,微波炉是靠摩擦产生热的原理加热烹调食物的。

三、试着做做:

你是如何使用的。如何选择火力和正确的加热时间。

四、想一想:

使用微波炉时,首先需要看懂“说明书”,这是为什么? 使用微波炉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拓展学习;认真看看使用说明书,了解一下微波炉除了加热食品外,还有什么用途?

20.劳动小能手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和同学间的技术交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科学的劳动方法,2.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和劳动的情感。重点;懂得简单劳动中也有科学和技术。

难点;劳动中懂得优质,省时,节约,及自身保护的方法。教学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公益劳动图片。二;说一说;

1.提问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 2.说一说具体做法。3.谈谈劳动后的体会? 三;评一评 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谁是劳动小能手。

(从劳动中的优质、省时、节约、自身保护等方面谈一谈)板书; 劳动小能手

21.小发明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教学,渗透“需要是创新的源泉”,树立“小学生也能搞发明”的意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学准备

书,自带手工发明的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下面是几位小朋友的创新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很好的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看书上的图,举例:

A 看书时,为保持良好的坐姿,调整阅读角度,解放双手进行书写,发明制作了“卡书器”。它可以根据书本的大小,上下移动固定卡。

B 把几种液体调味剂盛在一个分格的壶里,就成“多味调料壶”。C为了帮助老年人增加听力,用薄金属片做成的“助听器”。D为了解决油漆滴落而发明的“特制油漆刷”。二。想一想

以上几位小学生的作品对你有什么启发?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三拓展练习

你发现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想想改进的方法,试着对它们进行改造好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小发明并展示。板书设计

小发明

22.各种工作都重要 教学目标:

1.让小学生对社会职业有初步的了解。

2.懂得各种工作都很重要,进而明白未来职业与现在学习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他们经常接触的职业有初步了解。通过活动在生动的创造性活动中,感悟出更多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大家一起看图片,猜猜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

2、大家边看边交流,各抒己见说说你对这些职业的了解。

3、你的父母都是做什么的,为了我们生活得更美好,你知道有哪些人正在为我们服务?请你举例说明。

4、你对他们的工作有什么进一步的了解。

5、读书中的拍手歌。多种形式朗读

二、小品表演

1、你长大想做什么?

2、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

3、大家当评委,看看谁的小品演得好,为什么? 你还能给他们的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进一步体会每项工作的重要性)

三、拓展学习:

你们大家的理想都很出色,刚才同学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小要做哪些准备?

四、教师小结:

老师为你们加油,为你 们打气,希望你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开始行动。

三年级劳动教案 篇13

第一课包书皮

教学内容:怎样包书皮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包书皮 能力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包书皮 教学难点:包书皮的过程 教具准备:包书皮的纸、剪刀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

同学们包过书皮吗?

二、自主探究,讲授新知

1、学生看课本,自主探究

把书皮对折,量好书的上下边际,用小刀把书脊背处的上下边际距折线部分2公分左右(视书的厚薄而定)裁开,向内折叠,把书放入后四边折叠即可.

2、教师指导

书皮纸一定比书大对吧,用书皮纸裹住书后延书的各条棱压出痕迹,一共八条,之后把正面右下角的书皮纸往封面中心的方向向上折叠,当下方折线与书的右下角的角相齐时,把书皮纸按着开始压出的痕迹向书皮里面折,你就可以看到右下角的小三角了。其他各角如法炮制就可以了。

三、拓展延伸 加角的方法: 先按一般方法包至底面纸边折入前。然后在预计书角处向外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平行折痕数毫米再反向折入一个直角三角形.继续按一般包法完成包书程序,则所包的书有一角象是套上一只角,有立体感。依此方法可给底面各套上两角.这样,一个书皮就完成了

四、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学会包书皮)

jk251.cOm扩展阅读

最新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本文作者经过精挑细选为你编辑了“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相关内容。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老师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上课。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1

【日积月累】

1.赞美祖国的成语:山清水秀、江山如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锦绣河山

2.描绘山水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青山碧岭、水平如镜、一泻千里、水天一色、水波不惊。

3.描写祖国河山的名句。

长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习题解答】习题3答案:这首诗从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名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等方面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习题4答案:我们爱你——京剧的字正腔圆,皮影的活灵活现,书法的笔走游龙,国画的栩栩如生。

我们爱你——北京长城的蜿蜒起伏,云南石林的千姿百态,陕西兵马俑的惟妙惟肖,山西云冈的神奇美妙。

我们爱你——古筝的情悠意长,笛子的悠扬婉转,二胡的柔婉连绵,腰鼓的厚重回响。

我们爱你——南京板鸭的芳香扑鼻,金华火腿的皮薄肉嫩,宝应大闸蟹的鲜美。

2郑成功

【日积月累】

3.不同方式的看:眺望、环视、仰望、俯视、瞻仰、浏览

4.中国历史上的名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

郑和——七下西洋,扬威异域戚继光——抗击沿海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

5.爱国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褒义词:慷慨激昂、载歌载舞、喜出望外

贬义词:横行霸道、负隅顽抗、惊恐万状

造句:1.温在剑桥大学里慷慨激昂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2.在乡里横行霸道多年的不法分子今天终于被逮捕归案,百姓们无不拍手叫好。

习题4答案: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语;认识逗号,进一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3、学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说话,初步课文,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

2、学习4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韵母:eiinganeneng

2、比一比,读一读:in---ingen---eng

3、用卡片开小火车认读:我、国、天、爱、女、们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出示词语天安门读准安、门

2、你知道天安门在哪里?出示词语:北京读准北、京。京是后鼻音,要多读。告诉学生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国务院都在北京。

3、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有什么?

让学生看着图连起来说:这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天安门前升起了五星红旗,一只只白鸽飞向蓝天。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课题就是北京天安门。学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拼拼读读课文。

2、教师范读、领读。

3、指名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卡片认读生字词,重点正音:京

2、师生共同分析字型,理解字词。

北:看看课堂作业上的笔顺,第一笔是什么?第四笔呢?学生书空。北是东南西北的北。

京:用口、小来分析字型。

北京是什么?让较多的学生说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安:女字的头上有个像盖子似的,我们叫它宝盖头。安是由上面的宀和下面的女合成的。这是上下结构的字,以前我们还学过哪几个上下结构的字?

门: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天安门在哪里?(让较多的学生说说)

五、书写指导。

北:第一笔的竖写在竖中线的左边一点,然后写横和提,横在横中线上。右边先写撇,写在横中线上。

京: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些,小的要写在竖中线上。

安:宀不要写得太阔,女字的横要写得比宝盖头长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词。

2、朗读,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上节课学的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北,说说笔顺。

3、你知道北京吗?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引导学生扩散性思维。)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有几个句号?一句话中间有这么一个师板书小圆点加尾巴,,像豆芽似的,叫逗号,它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表示一句话还没说完,要停一停。

2、领读、齐读。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我们为什么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而天安门象征着北京,看到了天安门就像看到了北京。我们人人都爱自己的祖国,也爱北京、天安门。)

3、领读、齐读天安门前国旗升,学习生字前、升。

前:左下月有什么变化?(撇改竖)前就是前面的意思。请两位学生一前一后地站着,让全班同学回答:谁在前?谁在后?然后再用前组组词。

升:谁能看作业本上的笔顺来书空?你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天安门前升国旗的情景吗?

师:每天早晨,解放军战士在天安门前升起了国旗,国旗在天安门前高高飘扬。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这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前升起了第一面无星红旗,这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朗读全文。

1、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热爱祖国的首都北京,热爱天安门,要读出这样的感情。爱读重音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苏珊的帽子(板书),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苏珊得了癌症,接受了三个月的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心里很难过,但老师理解她,同学们尊重她,最后,她开心的笑了。

2、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批读文)你从文中的批注当中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①谁是苏珊?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

②苏珊戴上帽子后的心情怎样?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苏珊和帽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课文,并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5、课件出示: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参照老师提供的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批注下来。

2、老师发现大家的批注都做的很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呢?

生:我从一二句中知道了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身体里长了一个小小的肿瘤。

生:我在“小小”“竟”“三个月”“更瘦小”“掉光了”这些词语下面加了“。”我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苏珊小小年纪就要经受癌症化疗这些大人们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苏珊是多么的不幸。

生:我在“落”下面加了“。”因为它是个多音字。

生:我很喜欢“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抗争,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落下的功课,然而,每天光着头到学校去上课,这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这句话,在它下面画了“”

3、文中的“这”指什么?(每天光着头到学校上课)怎么办?(戴帽子)

4、师批注: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苏珊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只有戴上一顶帽子来遮住身心的伤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帮助小苏珊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边进行批注。

2、指导朗读。

3、生质疑:为什么是“下星期一”戴帽子?

生:我读懂了批注当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同学们仿戴帽子?”这个问题,它表面上是同学们学习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其实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她是想避免苏珊到校后的尴尬,保护她的自尊和更容易受伤的心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星期一到了,戴着帽子的苏珊来到了学校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进行批注。

生:我在“犹豫”下面画了“?”,我查了字典知道犹豫的意思是拿不定主意。

生:我在“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下面画

了“?”,她担心什么?她犹豫什么?

2、指导朗读。

3、假如你是苏珊班级里的一位同学,看到苏珊那样的担心,那样的犹豫,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苏珊走进教室后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

生:我在“五花八门”下面加了“。”,它与前面的“越新奇越好”相照应。

生:我在课文右边批注了:看到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帽子,苏珊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生:我从“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这句话中感受到老师的办法真好啊,她巧妙地解决了苏珊的难题。

5、指导朗读。

6、是啊,此刻,我仿佛看到了苏珊那如花的笑脸,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苏珊这几个月以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为苏珊有这样聪明而又细心的老师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师范读。

2、小组交流,谈体会,并进行批注。

3、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珊已经消除了心里的阴影和同学样一起快乐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尊重、充满关爱的班集体。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苏珊是不幸的,因为病魔让她小小的身体备受折磨,但苏珊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拥有关爱她,尊重她的老师和同学,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苏珊的老师和同学那样的人,那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每一个懂昨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愿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尊重与平等,让世界充满爱。

五、作业。

对阅读材料《将军和士兵》进行批注。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积累童话故事,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给学生听。

2.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是谁写的?看来同学们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

3.板书课题。

二、交流读书收获

1.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三、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1.出示《安徒生童话》的封皮。

(1)学生找书名和作者。

(2)你读过《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吗?

2.出示《丑小鸭》的故事梗概。

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他很“丑”。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他评头论足,说:“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起,其实庸俗不堪。相反,“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结婚”。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就在“广大的世界”里有天晚上他看见了“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说不出的兴奋。”这就是天鹅,后来天鹅发现“丑小鸭”是他们的同类,就“向他游来……用嘴来亲他。”原来“丑小鸭”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即使他“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3.出示《丑小鸭》的片段内容。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

(1)师生一起阅读。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3)阅读时,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4)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5)师生评议。

四、读童话故事《稻草人》和《格林童话》

1.介绍叶圣陶及《稻草人》

当你进入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的世界,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是怎样眨眼,月亮是怎样微笑。你还会知道,田野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辛苦和悲伤。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代表作《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第一块丰碑。

2.介绍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打开《格林童话》,你能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德国民间故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灰姑娘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心存美好,真诚待人;傻小子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他勇闯魔归宫,惩罚了恶魔们……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整理而成的。《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五、童话故事推荐会

1.谁来向大家推荐优秀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2.小组交流。

3.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读书的好习惯?

出示泡泡语:每次读完书,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4.小结:是啊,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同时我们要好好爱惜书籍,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

六、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

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6

【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20)(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21)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22)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liúɡàijúcánjūnchénɡyóuàojú

赠刘盖菊残君橙犹傲橘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课件出示2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4)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课件出示25)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26)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7)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课件出示28)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板书: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国、你、是、他、们、都;认识□(方框)、(单人旁)、(日字头)、(右耳旁);掌握你他中国中国人我们是等词语;进一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3、学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会用我你他和爱说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说话,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和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拼读音节:menshidouguo

2、用卡片认读:日、玉、地、走

3、认读偏旁和基本笔画:

二、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问:知道这是什么吗?(认读卡片中国。)谁知道中国的全称叫什么?谁能用我们的祖国叫。来说一说?

2、指着长城问:这是什么地方?告诉学生: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它象征着祖国。

出示投影覆盖片,告诉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你认识吗?(可让学生上台来指图说说)他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都是什么人?(中国人)

3、出示课题,齐读。

三、初读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四、教学生字词。

1、分别指名读五句话。

2、卡片认读生字词,重点正音:是翘舌音。们轻声。都避免与多混淆。

3、教学新偏旁。认识方框儿、单人旁、日字头。

4、师生共同分析字型,理解字义。

国:全包围结构,外面是方框儿,里面是玉。写时要先里头,后封口。

你: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旁?右边书空。谁能用你说一句话。

是:上面是什么头?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他:可以用哪个字帮助记忆?

们: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的笔顺是怎样的?我们的们还可以说什么们?

五、书写指导。

今天学的生字中哪几个是左右结构的?

你、他、们:左右结构写时左窄右宽。

国:最后一笔封口,里面玉的一点别丢。

是:日写的窄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巩固字词。

2、朗读、理解课文,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新学的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国、们,检查笔顺是否正确。

3、用是说一句话。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指导学生分句读。

2、在语言训练中理解、运用三个代词:我、你、他。指名三人上来,三人轮换边用手指自己或别人,边说:你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他是中国人。

3、小朋友,你是哪国人呢?让学生一个个起立响亮地说:我是中国人。教师说:我也是中国人。我们都是师指课题,让学生齐声回答:中国人。所以我们都爱自己的国家中国。

4、指导朗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做一个中国人是光荣的,自豪的,我们都热爱中国。朗读课文时,要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热爱。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同桌对读。

三、句式训练。

指导做课后作业第1题,把句子说完整。

1、我们都是()。还可以说:我们都是小学生。

2、我们都爱()。还可以说: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轻轻涌动像彩虹

(死海)奇乐

含盐量高浮力大/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9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不知所措惶恐懂事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清晨惶恐红艳艳阳台花丛懂事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10

每个三年级数学教师要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三年级数学教案能够提升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三年级数学教师的工作大有脾益。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2)教师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习:做一做第1题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3)拓展延伸: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一、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习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习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课件出示32)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书写下来。所见: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 tiǎo

送 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关+辶=送”。

(3)(课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课件)送挑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35)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交流。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课件出示36图文)知有儿童挑促织。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课件出示37图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1.(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读一读。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课件出示39)

(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课件出示40)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_,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读诗。

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指导背古诗: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五、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课件出示4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读一读,背一背。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篇12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英语三年级教案十三篇


经过栏目小编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英语三年级教案”,如果您需要再次访问此页面请及时收藏。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老师上课时会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

试题预览

初三英语总复习中考模拟考试卷一

III.选择(25)

1. - ______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a useful tool book.

- Yes, that’s quite right.

A. An B. A C. Some D. Several

2.Does Tom often play _____ football after _____ school?

A./, / B./, the C.the, / D.a, a

3. -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City Library is?

- Turn left ________ the second crossing, and you can find it on your right.

A. on B. in C. at D. to

4. - You don’t know all of the teachers in your schools, do you?

- No, I only know _____ of them.

A. a few B. few C. a little D. little

5. How wonderful! The _____is made of _________.

A.house , glass B.house, glasses

C.houses, glass D.houses, glasses

6. Every morning Mr. Smith takes a ______ to his office.

A.20 minutes’ walk B.20 minute’s walk

C.20-minutes walk D.20-minute walk

7. Uncle Tom asked ______ to help write the cards.

A.my B. me C.myself D.I

8.The man ______ Mary was so tall that she could hardly see the show.

A.in front of B.in the front of

C.at the back of D.at the beginning of

9. The garden _______while the Greens were away from home.

A. took good care of B.was taken good care

C.was taken good care of D.was taking good care

10. --Have you finished _____the book?

--Not yet. I’ll try _____it to you before Friday.

A.reading, returningB.to read, to return

B.C.reading, to return D. to read, returning

11. Many people watched the boys ______ the mountain at that time.

A.climb B.climbing C.to climb D.climbed

12. India had the second ______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largest B.larger C.most D.smallest

13.When father was young, he ______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A.was made work B.was made working

B. C.made to work D.was made to work

14. Five-year-old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________?

A.are they B.aren’t they C.were they D.have they

15. --____I put my coat here?

--Sorry, you ______.

A.Must; mustn’t B.Do; don’t C.can; needn’t D.May; can’t

16. Tom wants to try _____some of his ideas.

A.on B.off C.out D.to

17. Could you tell me if it _____tomorrow?

A. rain B.will rain C.raining D.rains

18.Do you know ______ at the bus stop?

A. whom they are waiting for B.who they are waiting

C. whom are they waiting for D.who are they waiting

19. The teacher asked all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to keep their eyes _______.

A. close B. to close C. closing D. closed

20. ______ there any good news in today’s newspaper?

A.Are B.Is C.Have D.Has

21. He is seriously ill; there is ______ hope for him.

A.a few B.few C.little D.a little

22. We’ll go for a picnic if it ________tomorrow.

A. isn’t going to rain B. won’t rain

C. doesn’t rain D. isn’t raining

23. - __________ will your brother be back from Canada?

- In about a week.

A. How soon B. How often C. How long D. How many weeks

24. - Jeff was ______ careful ______ he made no mistakes in the exam last time.

- That’s true. He is one of the most careful students in our class.

A. such, that B. such a, that C. so, that D. too, to

25. - The man _______ is smoking is looking for his wallet.

- Oh, I know him. He’s Li Lei’s father.

A. which B. who C. whom D. what

IV.完形填空(10分)

Once a beggar (乞丐)had walked about five miles in the hot sun. He was quite tired and wanted to 31. As he came to a crossing, he saw a tall tree, On one side 32 the tree he saw a board(木牌) . “Take This Road To Franklin” was written on the board.

“I will rest under the 33 ,”said the beggar. “I can lie on the board while I sleep.”

As the beggar 34, a doctor rode up to him.

“Wake up, beggar!” said the doctor. “I am lost. Can you tell me 35 road to take to Franklin?”

“It is too hot to think,” said the beggar. “Thinking is work in such a 36 day.”

“Here is a dollar,” said the doctor, “now, will you think?”

“Of course, I will, sir!” said the beggar, “37 that road to Franklin.”

After a while, a driver stopped to 38 the beggar which road to take to Franklin.

“You must give me a dollar,” said the beggar, “for me to start thinking.”

The driver gave him a dollar. “Turn to the left,” the beggar said.

The beggar went back to 39. Before long a farmer woke him up.

“ Which is the road to Franklin?” he asked. The beggar got 40 dollar and the farmer went along the road.

“A doctor gets paid when he doctors.” Said the beggar to himself, “A driver gets paid when he drives, and a farmer gets paid when he farms. But this time a beggar got paid, and all he did was thinking!”

26. A.drink B.eat C.rest D.ride

27. A.with B.of C.by D.for

28. A.tree B.sign C.road D.bed

29. A.thought B.said C.passed D.slept

30. A.right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2】

2.能听说读: Where is the cat? It's on /in/under… .

学生在听做.听说和听读等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听音模仿等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教师热情地用Hello song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并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做Free talk.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英语课堂上来。

2.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说唱以前学过的英语童谣:Please stand up.

1.Where’s the cat?

逐渐出示以前复习过的`各种物品,利用玩具猫和包的位置的关系呈现和学习句型。Where’s the cat?It’s in/on/under the bag.以及单词 where,in,bag.

2.Is it in the green bag?

拿出绿色袋子和黄色袋子,让学生学会说green bag,yellow bag,达到脱口而出,方便后面句子的操练。

看谁反应快:老师说in/on/under,学生快速用手势做出反应。

1.播放动画课文,要求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

4. TPR游戏:教师向学生发出指令,例如“Put your book on your desk. Put your pencil in your bag. Put the ruler under your pencil-box.”由学生根据听到的指令作出反应。

在生活实践中主动用Is it a…?来询问自己不能确定是什么的物品,练习学到的句型。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Let’s say and 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英语打招呼、告别;

2.使学生会唱字母歌;

3.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活学活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打招呼

2.学会唱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游戏教学法:学生通过游戏掌握本堂课的单词和句型。在本课堂中,表演对话等活动对单词和句型进行操练。

2、实践行动法:以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情景,操练学生口语能力。

3、歌唱教学法:通过教唱歌曲和随机改编歌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巩固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记得更深

刻和更牢固。歌曲使人轻松、快乐。歌曲使人记忆深刻,通过歌唱学习英语能长久记忆。老师唱问,学生唱答,一唱一和,快唱快和,慢唱慢和,灵活贯通。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快乐。

五、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写字母a、b、c、f、x让学生认,区别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英语。

2.介绍英语

3.说一说,你知道的英语词汇。那么我们今天从最简单学起。

(二)新知

1.认识图片上xhello/hi

反复练习,要每个人都说。

4.讲解goodbye byebye bye 再见,拜拜

5.对话练习

Goodbye misswangbyebye/bye

反复练习,每个人都说

6.hello、byebye合起来练习

7.观察英语与汉字的写法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组成英语单词的教字母,英语单词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字母组成。所以要学好英语得必须掌握好26个字母。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字母歌。

播放字母歌视频,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字母歌

表演唱

8.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打招呼用hello,告别用goodbye。

七、板书设计

Hello

Hello

Hi

Goodbye

Bye

Byebye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及句子。

2.能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与他人进行交流。

After learning unit3, what have you learned?

Words:farmer doctor family grandma

She is a teacher.

1. 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2.Read the text in roles.

3.Try to make a dialogue by themselves.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rind,then introduce her/him to your group members. Step6 Chant

Part3 in page 23.

Do some exercises.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5】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3bunit4《time》第二课时。这节课的语言题材是时间,语言功能是学生学习用英语what’s the time? it’s …o’clock.it’s time to… shall we …?等句型谈论在某个时刻做某件事情。通过该堂课的学习主要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时间观,要求比较高。而且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英语还不到一年的三年级小朋友,要让他们达成这些目标还有一定的困难。再有,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鉴于这三方面的因素,我采用了网络教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我特意为学生制作了《time》的专题站,通过网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在网站中,我生成了这样一些资源,有让学生休息放松时听的一首动画音乐,有锻炼学生听力的听力题和课文录音,分别可以让学生戴上耳机自己做和自己听,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动画游戏,更有贴近学生生活,英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这些资源的创设为我本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网络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采用了“网络、情景、兴趣、活动”教学法。

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人机互动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一。

课堂中网络的介入使得好多东西都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借助网络呈现的画面生动而又活泼,内容丰富而又广泛,为孩子们提供的语言素材新颖而又有趣,使得孩子们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本堂课中,在学生唱歌、做听力、做游戏、听朗读这些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网络强烈的交互功能,以及给现代课堂带来的便捷。通过这些网络活动,课堂中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情景教学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二。

在课伊始,我让学生唱上一首英语数字歌,既复习了旧知,更把学生的情绪转移到英语上来。唱歌过程中,数字1-10让学生用手势打出,让学生边唱边表演,而且老师也十分投入地和学生一起演唱,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准备开始学习。

在学习have lunch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我做饥饿状说:i’m hungry.引出have lunch,让学生在说chant的过程中利用实物来理解识记新词组。在教学go home , watch tv时,都创设了情景。网络情景与生活情景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完成任务以后,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三。

恰到好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从学生的信心中也会得到教书的快乐。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听力练习,做完了游戏,完成了表格,有感情地朗读完对话,出色地运用所学知识编对话进行交流之后,教师都不忘用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鼓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载体,在活动中学英语是本堂课的教法之四。

语言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进行交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time作为一条主线贯穿着始终。通过网络的介入,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再通过生活化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

在我这些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学生也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自主学习法。在本堂课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朗读、做听力、通过游戏操练句型等环节中。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主要体现在做游戏,自编对话,表演对话等环节中。

再次是情景体验法。情景教学是本堂课自始至终的主线,学生的时间观是如何培养的,就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体验出来的。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以下几点是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重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进步与成功。

借助网络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活泼的动画画面,大量的听力练习以及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网络强烈的交互功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6】

授课人:郭礼文 时间: 班级:

一、目标再现

1.学习现在完成时态的构成以及与现在的关系和对时间状语的要求,以及现在完成时的陈述句形式和疑问句形式及其简略答语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一些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掌握过去分词的构成。

2.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有关“借物、寻物”的交际用语,正确运用Have you got…?和Do you have…?及其简略答语。

3.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特别是used to,pay for,think of等用法。

4.利用阅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

5.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对课文故事予以简述。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现在完成时态,围绕“The lost book”开展教学活动。学习了有关“借物和寻物”的交际用语以及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及相关事项,着重使用了“Have you got…”这种句式,通过对话,教学了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和构成,重点分析过去某个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学习了过去分词的构成和动词加ed后的读音,if引导的从句中时态的使用,同时还学习了一些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与区别。

1、语言难点分析

ago 与before

ago与before 是两个表示“以前”的概念的单词。在用法上,它们的区别是较大的。

1)ago和一般过去时的动词连用,表现现在以前的过去时间,它不能用于完成时态,例如:

Your friend was here a week ago, wasn't he? Of course he was.

before可以和完成时态连用,也常常与never连用,表示在早先或过去的某时间的“以前”。例如:

I never met him before. He's new to me.

下面以three years ago和three years before为例来进行比较。three years ago用于过去时态,表示从今天算起的“三年以前”;而three year before用于过去完成时态,表示从三年以前算起的过去。试看下面的比较:

A. I met him three years ago. We've been friends for 3 years.

B. I had met him three years before. I met you in 1992.

句A表示:“(从今天算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句B表示:“(从三年前追溯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一次。”

2) 另外before与ago单纯在形式上的区别是before可以单独使用,ago必须与别的表示时间的词连用。例如:

I have read it before. It is a very good novel.

I read it 3 years ago. But I can't remember everything about it.

例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Yes, I _____it five minutes_______.

A. have found, before B. found, before

C. has found, ago D. found, ago

解析 ago表示从现在算起的多少时间以前,用于一般过去式的句子中,before则表示从过去看的某时间以前或泛指以前,常见于完成时态。从本句的答语“我5分钟前找到的”中,可以判断是从现在算起的五分钟前,故选D。

full与fill

(1)fill v.把……填满,常与with连用。如:

Please fill the bags with rice. We've got to take them to the poor family in the village.

fill也可以表示状态。相当与 be filled with。如:

Smoke filled the room. = 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smoke.房间里浓烟弥漫。

(2)fill in填入、填写、塞满,如:

–Please fill in your telephone number and your name.

–OK, But may I borrow your pen?

–What shall I do if I want to find a job here?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3)full adj. 满的,充满的。其结构是be full of=be filled with,如:

The basket is full of apples. = The basket is filled with apples.Enough for all of us.

The bag full of books is mine. Please carry it for me, It's too heavy.

lose与 miss

1)两者都表示“丢失”。lose的语气较强,含有丢失后不易找到;miss含有“发现丢失”之意。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可换用。例如:

You said you have lost your watch. When did you miss it? 你说把手表丢了,你什么时候丢的?

2)lose通常用过去分词(lost)作定语或表语;而miss则用其ing形式(missing)作表语或定语。例如:

Is there anything missing (Is there anything lost) ?

Nothing, so far as I know.

on与about

二者都是介词,意为“关于,论及”等,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相替换,但二者有点区别:about常用于简单的或浅显的论述等,是一般用语,多用于讲故事,谈话;思考等;on多用于系统论述或专题讲演、论著等,具有学术性,如:

The teacher told us a story about Lei Feng. It's very moving.

He will give us a talk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他将给我们做个关于党史的报告。

come up with

come up with= find or produce (an answer)意为“提出,提供”,它是由动词和介词一起构成的短语动词。它的另一个意思是“赶上”。例如:

I hope you can come up with a better plan than this. 我希望你能提出个更好的计划。

We shall have to work hard to come up with them. 我们要努力工作,赶上他们。

类似的词组有:

catch up with come in for

pay for

pay for意为“给……报酬”,“付款”。常见句型有:(1) pay for+货物,(2) pay+名词/代词+for+物。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book?那本书你付了多少钱?

I'll pay you five yuan for it.我将为此给你五元钱。

I'm afraid can't pay you anything for it.我恐怕不能为此给你任何报酬。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以前是一位语文老师。

used to

used to意为“过去经常”,它只有过去式,用于各种人称的单、复数,表示过去存在的,但现在已经停止的情况或习惯,后接动词原形。例如:

They used to come on foot,but they don’t do that again. They often come by bus. 他们过去经常步行来,现在不了。他们经常乘车来。

used to是表示过去经常重复的动作。在表示过去的习惯时,used to是比较规则的习惯,它与would不太一样,would侧重于叙述过去的光景,used to侧重于和现在相对照。

used to的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可以用助词did或自身形成构成。美国人多用助动词 did;英国人多用used to本身。如:

–Did you use to go there?

–Yes, very often./No, only seldom.

I used not to like Beijing opera, but now I’m very fond of it.我过去不喜欢京戏,但现在非常喜欢。

他过去不常抽烟。He didn’t use to smoke.== He used to smoke.

注意区分be used to所表示的意思是“习惯于……”,后跟名词或动名词,used是一个形容词。例如:

I’m not used to drinking.我不习惯喝酒。

She is used to running in the morning.她习惯早上跑步。

have got

I think I've got one.我想我有一个。

英语中表示“所有”用have,口语中常用 have got,其否定形式为haven't got,疑问形式为Have…got…?在美国英语中常使用don't have,Do… have…?例如:

I've got a book about chemistry. = I have a book about chemistry.我有一本化学书。

He hasn't got an umbrella. = He doesn't have an umbrella. 他没有雨伞。

–Have you got a pencil sharpener? = Do you have a pencil sharpener?

–Yes, here you are.

2、语法:现在完成时

注意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的几个副词:already;just,yet, ever,never等。already,just多用于肯定句,yet,ever,never多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如: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我已经完成了作业。

He has just had his meal. 他刚吃过饭。

Have you ever heard this song?你曾听过这首歌吗?

They haven’t left yet.他们还没动身。

We have never seen so beautiful flowers.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

三、习题精选(印发给学生)课堂检查辅导

初三英语单元过关自查练习(UNIT 1)

Ⅰ. 词汇练习

A. 词语释义(从右栏中找出与左栏意思相近的词语)。

( )l. return A. about

( )2. pity B. at the moment

( )3. think of C. in all places

( )4. everywhere D. ready to help others

( )5. ever E. give back

( )6. helpful F. come up with

( )7. now G. feeling sorry for someone

( )8. on H. at any time

B. 根据句意和首字母补全单词。

1. I'll meet s______ foreigners at the airport this evening.

2. Bruce made two s______ and put all of his books on them.

3. Please write your name, address and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on the f_____.

4. A: Are you often a______?

B: Yes, twice a year.

5. I met Mr. Green in the street in London o______ last year.

C.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y haven't found the ____child yet. (lose)

2. I got up late this morning and what was ______(bad), my bike was broken on the way.

3. I think books can make people ______. (happy)

4. Jane came up with a good idea a few days ______. (late)

5. Mr. Green ______to get-on-line when he was young. (use)

6. John's hobby is ____ basket ball .(play)

Ⅱ. 单项选择

1. Granny looked for her book, but she couldn’t find it ______.

A. somewhere B. everywhere C. anywhere D. nowhere

2.-When did you ______the book to the library?

-Yesterday afternoon.

A. borrow B. lend C. give D. return

3. The man took away the dictionary but did not ______.

A. pay it B. pay for it C. cost it D. spend it

4. English teachers often encourage the students _______ English aloud.

A. read B. reading C. to read D. readed

5.- ______he ever ______abroad ?

-No, never.

A. Did, go B. Is, been C. Has, been D. Has, gone

6. How long may I ______ the history books?

A. keep B. lend C. borrow D. return

7. She______ an English teacher.

A. uses to B. used to C. use to be D. used to be

8. One day the librarian ______ an idea.

A. came up B. came with C. came up with D. came up to

9. Now her lost books are usually______ the library.

A .returned B .returned to C. paid D. paid to

10. My hobby is ______all kinds of coins.

A. to collect B. collecting C. to pick up D. picking up

11. Can you ______who has lost the watch?

A. look for B. look up C. find D. find out

12. My postcard is still on the desk. Why ______you ______it ?

A. haven’t, posted B. didn’t, post

C. wasn’t posting D. won’t, post

13. The man ____France will give us a talk ____his country.

A. from, on B. of, in C. of, about D. from, of

14. He is too old to ______the name of that book.

A. pick up B. think of C. come up D. fill in

15. 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 ____my mother. It's time for her to be back.

A. can be B. may not be C. must be D. mustn’t be

16. I don’t know where Mr. White has gone. You’d better ask ____.

A. else somebody B. other somebody

C. somebody else D. anybody else

17. When he saw a ticket on the ground, he stopped ____.

A. to pick it up B. pick it up C. to pick up it D. pick up it

18. He says that he will ______to me in three days.

A. return the money B. return back the money

C. get the money back D. pay back the money

19. Father ______the city of New York three days ago.

A. leave B. left to C. left off D. left for

20. Tom ______ there for 10 months since he ______ back to his hometown.

A. has lived, gets B. has lived, got C. lived, go D. lived, has got

Ⅲ. 同义句转换

1. You can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after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同义句转换)

You______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______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2.I have never heard such a piece of wonderful music. (同义句转换)

This piece of music is______ ______ wonderful piece I've ever heard.

3. May I borrow your bike?

____you ____your bike ____ ____ ?

4.When he was young, he worked on a farm, but now he doesn't.

He ___ ____ ____a farmer.

5. Her bike was lost, and my bike was lost, too.

Her bike was lost, and ____ ____ ____.

Ⅳ. 短文填空,一空一词。

A library is a collection (收集)of books. It ______ ______quite small or it may be large.

Libraries, both big ______small ones are for us to use. You may go to read books there. You may ______books from it.

There are a lot of story ______and other kinds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You can borrow them

if you have a ______card. You must read _______many books as you can. It will be helpful.

When you borrow a book, you must ______your card. The assistant writes a date in the book.

Then you can take it ______. But you must give it back to the library _______ the date.

Ⅴ. 补全对话

根据对话内容,在每个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使对话完整,合乎情景。

A: Excuse me.

B: What can I do for you?

A: I want to 1 a book about art. But I can’t 2 the name of it.

B: 3 does it 4 like?

A: It has a lot of 5 pictures.

B: Is it thick or 6 ?

A; It’s not thick. It’s only 7 one hundred 8 .

B: I see. Please 9 a moment. I’ll go and 10 it out for you.

Ⅵ. 完形填空

A good dictionary is a very good tool(工具). It will tell you not only what a word means but also 1 it is used. A dictionary needs to be printed (印刷) again about every ten years. Languages develop and a good dictionary must show these new changes.

A new English dictionary will only tell you 2 most people use the language today. It will not tell you what is right or wrong. It may tell you the right time to use a word. If only many people use a word, a dictionary will either tell this or not list(编列) it. 3 dictionaries will tell you many interesting facts. If you type a word and the word is too long, look it up in your dictionary. All dictionaries show you 4 to break (分拆)a word. And they also 5 you how a word is spoken.

Every dictionary, of course, tells you what a word means. But some words, like “get” or “take”, may have dozens of meanings. In some dictionaries, the main meanings are often list first. The other newest meanings are listed last. So before you use your dictionary, you should always 6 the front part. This part explains 7 .

Some dictionaries also show you where a word comes 8 . Do you know that the word “brand (标记)” comes from an old word? This old word means “to burn”. This is because hundreds of years ago people burned their own names on tables or boats to show who 9 them. They also burned their names on their farm animals __10 they would not be stolen.

Your dictionary also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facts in it. After you have learned to

use a dictionary, it can become your best useful book.

1. A. when B. where C. why D. how

2.A.how B. what C. why D. if

3. A. Every B. Some C. All D. Many

4.A.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5.A.say B. talk C. show D. write

6.A.see B. look C. watch D. read

7. A. how use it B. to use C. how to use it D. use it

8.A.into B. up C. by D. from

9. A. builds B. makes C. build D. made

10. A. when B. in order C. so that D. before

Ⅶ.阅读理解

A

What is a library for? Most libraries have books and other things to read. Many of them have things to listen to. Some libraries even have computers (电脑). Very few people would think of a library as a place to live in.

One library in New York City turned into a home for 250 people for several days. These were all people near the library. They moved into their library for a very special reason(特殊的原因). They slept on the floor. Why did the people move into the library?

The people moved into the library because the city wanted to close it to save(节省)money. These 250 New Yorkers loved their library. They didn’t want to lose it. So they moved in. They knew that the library couldn’t be closed if they were living inside it. At last the city agreed to keep the library open, and the people all went hom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1. This story happened in the libraries in Australia.

2. The library almost closed to save the city money.

3. The library had 350 people living there.

4. The people in this story maybe like to read books.

5. A closed library would keep the people quiet.

B

We have a big well-equipped(配备完整的) library in our school. There is a librarian (图书管理员) in charge of(掌管) it. Students of the school may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but they may not lend them to others. Students may borrow three books at a time. They may keep the books for 2 weeks. If they do not return them on time, the librarian mustn’t lend any more books to them.

There are a number of rules for good behaviour(行为举止) in the library. Students should put back the books in their right places on the shelves. They should leave th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in good order(顺序). They should take the books carefully and keep them clean and don’t break them. Students may not talk or make any noise in the library. They should keep quiet when they are passing along outside the library.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6. How many librarians are in change of the library in the writer’s school?

A. Only one. B. Two. C. Many. D. Three.

7.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duties of the librarian.

B. The rules of the library.

C. How long the students may have the library books.

D. Students can talk loudly in the library.

8. How many books can students borrow at a time?

A. One book. B. Tow books. C. Three books. D. Four books.

9. When the students finish reading th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the should _______.

A. put them back in their wrong places

B. put them back in other places

C. put them back in right places

D. put them in any places

10. When the students are passing outside the library, they should ______.

A. keep clean B. keep the books for two weeks

C. keep making noises D. keep quiet

附:参考答案:

Ⅰ. A. 1-8 EGFCHDBA

B. 1.several 2.shelves 3.form 4.abroad 5.once

C. 1.lost 2.worse 3.happy 4.later 5.used 6.to play

Ⅱ. 1. C 2. D 3.B 4. C 5. C 6. A 7. D 8. C 9. B 10. A

11. D 12. A 13. A 14. B 15. C 16. C 17. A 18. D 19. D 20. B

Ⅲ. 1.can't, until 2.the most 3.Can, lend, to, me 4.used, to, be 5.so, was, mine

Ⅳ. may, be, and, borrow, books, library, as, show, away, before

Ⅴ. 1.borrow 2.remember 3.What 4.look lour 6.thin 7.about 8.pages 9.wait 10.find

Ⅵ. 1. D 2. A 3. D 4. B 5. C 6. D 7. C 8. D 9. D 10. C

Ⅶ. 1. F 2. T 3. F 4. T 5. F 6-10 A B C C D

四、布置作业

1、预习UNIT 2

2、完成 初三英语单元过关自查练习(UNIT 2)

3、疑难摘要出来。

五、课后反思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7】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课程是校本课程。要成为高素质的学生,除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健康教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安排: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取向,本课主要设计四个模块的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自己,树卫信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克服自卑、树卫信心。

第二部分:积极主动,学会学习。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全力投入学习生活。 第三部分:调整情绪,协调关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

情绪,建卫和谐、正确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应使学生在了解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解决实际的心理困惑,学以致用,为此:

1.不宜过多采用文化课程的讲授方式。

2.不宜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掌握有关心理学名词概念与原理原则上。

3.多采用活动,讨论反思等互动体验式的形式。

4.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三年学生进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三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以此为目的将这部分教材分为五个内容:

1、自我认识

2、学习策略 3、人际关系 4、思维训练 5、其它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的潜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2、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

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3、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三)

本学年第一学期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三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 1 )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 2 )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 3 )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

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3.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培养爱清洁、讲卫生,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零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钥匙,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上,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不利健康的问题和隐患,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加以克服和解决。

3.启发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已知,发挥联想,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特别是探索微生物世界奥秘的热情。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8】


关于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我们可以详细、具体且生动地描述。以下是一篇超过1000字的文章。


第一课:Greeting(问候)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问候语句“Hello”和“How are you?”。


2. 能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问候和回答。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张包含问候语句的大海报。


2. 学生准备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海报并问:“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如何用英语来问候别人吗?”鼓励学生用手势或中文表达出自己对问候的认识。


2. 新授(10分钟):


教师用PowerPoint展示问候语“Hello”和“How are you?”。将这两个词用中文解释,并教授其正确发音。然后,教师请学生跟读这两个问候语,并进行发音练习。


3. 启发(10分钟):


教师现场表演两种问候语的应用场景,例如老师问学生“How are you?”,学生回答说“Fine,thank you。”。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演练这些场景。


学生可以自由配对,进行问候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适时走访学生,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巩固(15分钟):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份问候对话表演。每个学生都要在表演中使用到两个问候语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候的情景,如在学校的门口、在超市里、在家里等等。


5. 完成任务(10分钟):


学生拿出纸和铅笔,写下自己学到的两个问候语,并附上中文翻译。然后,学生找一个伙伴,用问候语与对方进行交流。


6. 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使用这两个问候语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7.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出示一份问候语对话的图片,学生需要根据图片写下对话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明天的课上准备讲述自己所写的对话。


第一课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两个最基本的问候语句,也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这些句子与人交流。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问候语的使用方法。在写作业和与伙伴的对话中,学生进一步练习了这些句子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安排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并提供演示和练习的机会。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掌握程度的机会。希望这样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授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时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9】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7下)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7下)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6课时)   初一(下册)共12单元(需6课时) 1―6单元3课时,7―12单元3课时 【知识梳理】 I. 重点短语 1. a bottle of 2. a little 3. a lot (of) 4. all day 5. be from 6. be over 7. come back 8. come from 9. do one’s homework 10. do the shopping 11. get down 12. get home 13. get to 14. get up  15. go shopping 16. have a drink of  17. have a look 18. have breakfast  19. have lunch 20. have supper 21. listen to 22. not…at all 23. put…away 24. take off 25. throw it like that 26. would like 27.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28.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evening 29. on a farm 30. in a factory II. 重要句型 1. Let sb. do sth. 2. Could sb. do sth.? 3. would like sth.  4. would like to do sth. 5.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6. How do you spell …? 7. May I borrow…? III. 交际用语 1. ―Thanks very much! ―Youre welcome. 2. Put it/them away. 3. Whats wrong? 4. I think so. I dont think so. 5. I want to take som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6. Give me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please.  Please give it / them back tomorrow. OK. 9.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10. Dont worry.  11.I’m (not) good at basketball. 12. Do you want a go? 13. 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14. Do you have a dictionary / any dictionaries? Yes, I do. / No, I don’t. 15. We / They have some CDs.  We / They don’t have any CDs. 16. ---What day is it today / tomorrow?  ---It’s Monday. 17. ---May I borrow your colour pens, please?  ---Certainly. Here you are. 18. ---Where are you from?  ---From Beijing. 19.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n New York? 20. ---Do you like hot dogs? ---Yes, I do. ( A little. / A lot. / Very much.) ---No, I dont. ( I dont like them at all.) 21. ---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She likes dumplings and vegetables very much. 22.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I go to school at 7:00 every day. 23. ---What time does he go to bed in the evening? ---He goes to bed at 10:00. IV. 重要语法 1.人称代词的用法;  2. 祈使句; 3.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4.动词have的用法;5.一般现在时构成和用法;6.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构成和用法 【重点讲解】 1. 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That’s right意为“对的”,表示赞同对方的意见、看法或行为,肯定对方的答案或判断。例如: I think we must help the old man.我想我们应该帮助这位老人。 Thats right.或 Youre right.说得对。 That’s all right.意为“不用谢”、“没关系”,用来回答对方的致谢或道歉。例如: Many thanks. Thats all right. Sorry. Its broken.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意为“行了”、“可以”,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或要求。有时还可以表示“身体很好” Please tell me about it. 请把此事告诉我。 All right.好吧。 Is your mother all right?你妈身体好吗 2. make/do 这两个词都可以解释为“做”,但含义却不同,不能混用。make指做东西或制东西,do指做一件具体的事。 Can you make a paper boat for me? 你能为我做个纸船吗? He’s doing his homework now.他正在做他的.作业。 3. say/speak/talk/tell say:是最口语化的最普通的一个词,意为“说出”、“说道”,着重所说的话。如:   “I want to go there by bus” , he said . 他说,“我要坐汽车到那里去。” Please say it in English .请用英语说。 speak : “说话”,着重开口发声,不着重所说的内容,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 (即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 ) 。如: Can you speak about him? 你能不能说说他的情况? I don’t like to speak like this. 我不喜欢这样说话。 speak 作及物动词解时,只能和某种语言等连用,表达在对话中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如: She speaks English well.她英语说得好。 talk : 与 speak 意义相近,也着重说话的动作,而不着重所说的话,因此,一般也只用作不及物动词, 不过,talk 暗示话是对某人说的,有较强的对话意味,着重指连续地和别人谈话。如: I would like to talk to him about it . 我想跟他谈那件事。 Old women like to talk with children.老年妇女喜欢和孩子们交谈。 tell : “告诉”,除较少情况外,一般后面总接双宾语。如: He’s telling me a story.他在给我讲故事。 tell a lie 撒谎 tell sb. to do sth. /tell sb. not to do sth. Miss Zhao often tells us to study hard. 4. do cooking/ do the cooking do cooking 作“做饭”解,属泛指。do the cooking 特指某一顿饭或某一家人的饭。cooking为动名词,不能用作复数,但前面可用 some, much修饰。从do some cooking可引出许多类似的短语: do some washing 洗些衣服  do some shopping 买些东西  do some reading 读书 do some writing 写些东西 do some fishing 钓鱼 从以上短语可引申出另一类短语,不能用some, much或定冠词。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boating 去划船 go swimming 去游泳 5. like doing sth./ like to do sth. like doing sth. 与like to do sth. 意思相同,但用法有区别。前者强调一般性的爱好或者表示动作的习惯性和经常性;后来表示一次性和偶然性的动作。例如: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but he doesn‘t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Li Ming. 他喜欢踢足球,但是他不喜欢和李明踢。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 at e》第二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L at e》第二课时,let’s learn 和let’s d部分,这节课主要学习有关头部各个部位的单词,并通过TPR等游戏活动巩固运用所学的词汇。下面来说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听、说、认读ear, ee, nse, uth,face五个单词,并会说句子This is ……(同时这也是本堂课的重点)

2、能力目标:能听懂Let’s d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如tuch ur face、clse ur ee、pen ur uth…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听说认读ear ee nse uth face

2、会听并跟做Let’s d

(三)、教学难点

1、ear和ee在音形义上的不同,uth的正确读音

2、能够用This is…介绍自己的五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ear ee nse uth face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2、相关视频和

二、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学生

英语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他们对英语是充满好奇并很感兴趣的,而且他们好模仿,爱表现,教学时必须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本课主要内容是头部各部分名称,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自身头部资源和TPR教学法进行游戏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以任务型教育原则,以游戏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等多法并用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学。

五、说教学步骤

第一步:歌曲热身,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跟着录音机齐唱歌曲: “hell”。学生一边唱一边跟节奏拍手,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英语课堂。

接着是自由会话,目的是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环节我会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会话。

Gd rning, Bs and girls. I a Miss Li. Nice t eet u!

第二步:介绍朋友。教师示范,学生运用所学句型This is…介绍同桌。

让学生互相介绍,运用句型This is…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说英语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鼓励的宽松的氛围中交流,每个学生都敢于和乐于开口说英语,学习热情就特别高涨。

第三步:呈现新知,教学新词

1、视频引入新课,介绍新朋友Tedd Bear

2、教读新单词

(1)出示Tedd Bear头像卡片,逐渐引出新单词ear ee nse uth face

(2)教读单词,注意nse,uth的发音

(3)多种形式认读,穿插指令动作clse,pen,tuch

3、巩固所学单词,操练句型

(1)出示单词卡,抽查学生读,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巩固单词,用“This is…”句型介绍自己的五官(同桌互相介绍)

设计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读,将教读与动画视频恰当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单词,避免长时间跟读的疲惫。学生在句型中学习生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步:趣味操练,强化新知

(1)游戏:扩展性活动(见):What’s issing?

(2)听指令,作出相应动作(Let’s d) 跟着视频节奏完成动作。

设计理念: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强化了所学的单词。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1】

授课人:郭礼文 时间: 班级:

一、目标再现

1.能够运用过去时态来谈论过去的经历和运用现在完成时来谈论由过去开始,与现在相联系或有影响的经历。

2.学习和归纳有关环境和污染方面词汇,且能够正确运用它们来描述所见所闻。

3.进一步学习现在完成时态,特别是它的时间状语的表达法:for…或since…

4.归纳总结哪些动词是延续性动词,哪些是非延续性动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特别是与一段时间连用时只能使用延续性动词。

5.培养自己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能运用所学知识来报道周边的环境问题。

二、重点难点解析

1.have been (to) 与 have gone (to)

have been与have gone都表示现在完成时态,表明动作已经发生了,但它们之间的含义是有不同的。

1)“have been in + 地点名词”或者“have been + 表位置的副词”含义是“在某地呆得过多久”。例如:

Mr Zhang has been in this school for ten years.He knows everyone here.

张先生在这所学校呆了十年。

I have been here since I began to work.It's just like my home.

我工作以来一直呆在这里。

2)“have been to +地点名词”表示“曾经到某地去过(多少次)”。例如:

Miss Brown has been to China twice.That's why she speaks Japanese very well.

布朗小姐来过中国两次。

Have you ever been here before?

你以前到过这儿吗?

3)“have gone to +地点名词”或“have gone + 表位置的副词”其含义是“到某地去了”(人已不在此地),注意:这种结构不用于第一人称,也不用于第二人称,它仅用于第三人称。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A: Where's Tom?

B: He's gone to the shop.

A: Has Mary gone there with him?

B: No, she hasn't.

2. Businessmen are afraid of newspapers and TV stations. 生意人害怕报纸和电台。

be afraid of… 意思是“害怕……”。afraid是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表语,后跟名词或动词的-ing形式(指自己不能决定而突然发生的事),与frightened的意思相同。be afraid后也可跟动词不定式表示“害怕做某事”即:be afraid to do sth.。另外,afraid后还可跟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意思是“担心,恐怕”。例如:

(1)I am afraid of mice. 我害怕老鼠。

(2)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不要怕犯错误。

(3)I'm afraid to tell her the truth. 我不敢告诉她真相。

(4)I am afraid you are ill. 恐怕你是病了。

(5 )I'm afraid (that) we may not catch the train. 我担心我们可能赶不上火车。

3. As soon as other people hear it, they go out with their rubbish and throw it in.

当人们一听到它,他们就出来把垃圾扔进去。

as soon as -……就……,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表示主句的动作紧跟从句的动作发生。必须注意 as soon as possible(one can),它表示“尽可能快地”。

例: (1)He'll write to me as soon as he gets to Beijing. 他一到北京就会给我写信。

(2)You should do your work as soon as possible. 你应尽快地做事。

4. …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1) take care of保护,照顾,保管。如:

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books. 请保管好你们的书。

Can you take care of my baby while I'm away? 我出去时你能为我照顾我的孩子吗?

(2)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在这里是动名词短语作主语。也可以说: It'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5.It's our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保持我们的环境干净整洁是我们的责任。

(1)it在这里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o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又如:It's a pleasant way to help keep our city clean.

(2)keen后面可跟带现在分词的复合结构。如:

He kept me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yesterday.他昨天让我等了很长时间。

keep后面也可跟带形容词的复合结构。如:

You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 to keep you healthy.你应该多运动来保持健康。

6.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如果每人都对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make a contribution to…意思是“对……做贡献,捐赠”。to是介词后跟名词或动词的-ing形式。例如:

(l)Thom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托马斯爱迪生对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It is our duty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为环境保护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

make是英语中非常活跃的动词之一,和不同的词搭配具有不同的含义。又如:

make a face做鬼脸 make a living谋生

make a mistake犯错误 make friends with交朋友

make fun of开玩笑 make one's way挤出一条路

make room for让座 make up one's mind下决心

My friend Emma made fun of my job once time. She said that my job is rather making a living than career manage. I made up my mind to run my company successfully, which could make her realize she had made such a mistake. Then I made my way in mass society. I made good as a manager. I stay here and make sure that I have made a go of the business. I make of what Emma have done for me, luckily, I made friend with her.

7. The more trees, the better的结构

这里是“the more,the more…”句型表述结构,它的意思是“越多越好;越……,越……”。例如: Start your work, the sooner, the better. 开始工作吧,越快越好。

The more I think of it, the happier I am. 我越想越高兴:

The harder you work, the greater progress you will make. 你越用功,进步就越大。

The longer we stayed there, the more we like the people there.

我们在那里呆得越久,越喜欢那里的人民。

注意:在“the more…,the more”这个句型中,“the”不能省略。

8.… need to do better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需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得更好。

do well in在某方面干得好。do better in在某方面干得更好。

在in后面加名词或动名词。例:He does well in playing football.他足球踢得很好。

9.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

(1) 延续性动词: 表示动作能够持续发生一段时间的动词。如:

be, have, know, work, live, study, teach, speak, talk, draw, wait, wear, walk, sleep等。

Miss Gao has been here since 7:00.

高小姐七点起就到这儿了。(此句中不能用arrived或come)

I have had the bike for five years.这辆自行车我已经买了五年了。(不能用bought)

(2) 非延续性动词

表示一个动作刚刚发生即告结束。如:

come, go, arrive, reach, see, hear, close, leave, begin, start, lose, fall, join, die, get up等。它们可以用于完成时态的第一种,说明某个动作的结果还存在。但它们不可以用于完成时态的第二种。

Grandpa Wang has died. 王大爷已经去世了。

The film has begun.电影已经开映。(现正放映)

这类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要表达“王大爷已经去世两年了”应这样写:Grandpa Wang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 而不能写成:

Grandpa Wang has died for two years.

注:在for+时间段或 since+时间点的词组或句子上进行画线部分提问要用how long。同时用how long开始的句子中的谓语要用延续性的动词(时态不限)。

三、典型例题解答与分析

1. 词语练习: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 -______you have locked the door.

-You needn’t worry about it. I _________I locked it before we left. (make sure, be sure)

2) Don’t worry! We’ll water the flowers as soon as we ______ home. (will arrive, arrive)

3) I’m very much ___________the teacher.

I’m __________ they won’t come to my party. (afraid of, afraid that)

4) Susan _______ _______ that she would have chance to come to China some day. (kept hoping, kept on hoping)

解析:1) Make sure; am sure (此句意思是:确定一下你是否锁门了。be sure回答是:别操心了,我肯定锁了。)

2) arrive (as soon as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所以当表示将来时时,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

3) afraid that (第一句话空后因为是一个名词,且意思是:害怕。afraid that第二句话空后是一句话,所以用that来连接一个从句。)

4) kept hoping (此句意思是:她一直希望有一天会有机会来中国。表示持续不断的动作或状态用keep doing…。)

2. Jim has been at the factory _______ two years ago. A. for B. since C. before D. after

解析: 答案为B。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状语与谓语的关系。for后跟时间段表示一段时间,since后跟时间的起点,表示一段时间,before 表示在什么时间之前,after则表示在什么时间之后。本句是完成时态,指自两年前以来如何,且两年前是个时间的(起)点,因此,此处应用since。

3. Mr Smith has taught here ______ten years ago. A. for B. before C. since D. in to

解析:现在完成时态除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外,还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开始,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常常和for或since所构成的时间状语连用。for后面的宾语表示的是一段时间,而since后面则是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点。since还可作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一般过去时态,主句用完成时态。所以,根据题意本题答案为C。例如:

(1)I’ve been here for over two years.我来这儿两年多了。

(2)I’ve known him since ten years ago.十年前我就认识他了。

(3)He has worked in this factory since he came to China.他自从来到中国就一直在那家工厂工作。

另外,由for和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不能与终止性动词的肯定式连用,但可和其否定式连用。又如He hasn’t come to Beijing since 1992. 从1992年以来,他就没来过北京。

4. Our teacher ______ Linda can come to join us. A. wishes B. asks C. tells D. hopes

解析: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wish和hope的用法的掌握。hope后面接从句,其引导的宾语从句的连词that可以省去;而wish后面也可以跟宾语从句,但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用虚拟语气,也就是could come.本句中,“老师希望琳达来”这种愿望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说不可能实现。例如:I wish I may live to see it. 我希望还能活着看见这件事。

We wish (that) I were young again. 要是我能返老还童该多好呀!

(以上两句均为虚拟的语气)

We hope (that) you will start off early. 我们希望你早点动身。

He hopes (that) they can meet in Changsha. 他希望他们能在长沙见面。

5. She ______ go home now.

A. had better not to B. had better not C. had not better D. had not better to

解析: 答案为B

这里的had better相当于一个情态动词,表示一种语气,意愿,汉语的意思是“最好”,“还是……为好”。构成这种句子的否定形式只需在后面直接加not就可以了。例如:

You’d better not go now. 你现在还是不走为好。

We had better not make fun of him. 我们最好不要跟他开玩笑。

注意:not后面不能用to,更不能在had和better中间加not。

6. 下列各勾划线部分均有一处错误,找出并将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 )1) He has come back for a month.

A B C D

( )2) I haven’t heard from my wife since a long time.

A B C D

( )3) Jane had on her hat and coat and went out.

A B C D

( )4)He paid 50 yuan on the dictionary.

A B C D

( )5) Are you sure you’ve looked for the dog?

A B C D

解析 1)A,come是终止性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的时间状语连用,应改为been。

2)C,since后须跟时间的(起)点,表示一段时间,a long time是一段时间,应该将since改为for。

3)A,have on表示状态,此句的意思是“戴上帽子、穿上大衣走了出去”,所以动词需要表示动态的词,应改为put on。

4)C,用 pay来表示付钱时,它的搭配介词应是 for。

5)D,look for是寻找,而此句问的是找到,所以应使用found。

四、习题精选 初三英语总复习单元自查练习(UNIT 2)疑难解答。(本习题课前发给学生)

I.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 river has become _______ and _______ since two years ago. (dirty)

2. We'd better keep the fire ______(burn).

3. _____ are afraid of newspapers and TV stations. (businessman)

4. What ____ weather it is today! (pleased)

5. We find English very ____in our daily life. (use)

答案:1. dirtier, dirtier 2. burning 3. Businessmen 4. pleasant 5. useful

Ⅱ.根据句意和首字母补全单词。

1. All her neighbours s______ her to be an actress.

2. Don't p______ the dirty water on the yard.

3. Everyone should make a c ______ to improving our environment.

4. Planting more trees can make our city g______.

5. His gift m______ her very happy.

答案:1. supposed 2. pour 3. contribution 4. green 5. made

Ⅲ.句型转换

1. Please finish it as soon as you can. Please finish it ____ _____ ____ ____.

2. She died two years ago. She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two years.

3. I bought the book three days ago. I _______ _______ the book _______ three days.

4. He has done all the work. He has done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I got a letter from her last week. 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ast week.

6. There was a lot of rain yesterday. It ________ ________ yesterday.

7. We borrowed two books last week. We ____ ____ the books since last week.

8. He bought this new bike a month ago. He ____ ____ this new bike since a month ago.

9. He became a member of Greener China last year.

He ____ ____ a member of Greener China ____a year.

10. When did the train arrive here? How long ____ the train ____ here?

答案:1. as soon as possible 2. has been dead for 3. have had, for 4. the whole work

5. heard from her 6. rained heavily7. has kept 8. has had 9. has been, for 10. has, been

Ⅳ. 选择填空

1.How long has Jim ____ at this school? A. arrived B. come C. studied D. gone

2. The little girl is afraid of ____ at night. A. go B. goes C. going D. went

3. As soon as he ____, he will write to me. A. arrives at B. arrives C. reaches D. gets

4. The teacher is ____ with what we did. A. pleased B. please C. pleasure D. pleasant

5. ____ will he be back? In a week. A. How long B. How soon C. How often D. How many

6.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for ______ every day.

A. one and half hour B. one and a half hour C. one and half hours D. one and a half hours

7. Who draw ______ Jack? A. so well as B. as well as C. so better than D. as good as

8. The girl had a short rest and did her homework ______ she reached home.

A. after B. before C. when D. since

9. 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______ we were young. A. for B. since C. after D. before

10. They ______ very busy last month. A. are B. were C. be D. have been

11. There ___ a park near our school since two years ago.A. is B. was C. has been D. will be

12. Lucy is very free. Look, she __ a model ship.A. makes B. made C. has made D. is making

13.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______ glasses over their eyes in class.

A. put on B. dress C. wear D. get dressed

14.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__ improve our environment?A. do B. to C. do for D. do to

15. They've found a way to ___ that waste thing.A. do B. do with C. throw D. move away

16. We find the book very ______. A. interest B. interesting C. interests D. interested

17. She has _____ finished her lunch, but she hasn't washed her bowls ______.

A. already, yet B. just, already C. already, just D. just, yet

18. Uncle Wang has been here ______ ten years ago. A. for B. since C. in D. at

19. They went to London ______ just over five months. A. for B. since C. before D. when

20. The weather was ______ it is today.

A. not as wetter as B. not wetter than C. more wetter than D. wetter as

答案:1. C 2. C 3. B 4. A 5. B 6. D 7. B 8. C 9. B 10. B

11. C 12. D 13. C 14. D 15. B 16. B 17. A 18. B 19. A 20. B

Ⅴ.改正下列句中的错误

1. If it won't rain tomorrow, we'll go for a picnic.

2. What did he do when you came in?

3.That's a quite beautiful picture. I like it very much.

4. Can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boys play outside?

5. They watched the traffic at 9:00 yesterday morning.

6. While my mother was doing the housework, I did my homework.

7. He took off the shoes, throw it on the floor and then read a newspaper.

8. What was Li Ping listening when you saw him?

9. He opened the door and saw the man of downstairs.

10. The man felt asleep half an hour later.

答案:1 . won't rain →doesn't rain 2 .did he do → was he doing 3. a quite →quite a

4. play → playing 5. watched → were watching 6. did → was doing 7. throw → threw

8 . listening → listening to 9. of → from 10. felt →fell

Ⅵ.完形填空

通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短文后各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的一项。

Water is the 1 important of all the things we eat and 2 . ___3__ understand this but 4 quite true. The human body can go without _5 _ for a long time, yet two ___6 three days 7 water can usually make people die.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 how 8 water the human body needs 9 work well, and many people do not drink enough, 10 in hot weather. Our body is mostly water about 11 . 12 we don't have 13 , we'll feel tired and many will get ill. So you ___14 , how important water 15 to us all.

( ) l. A. more B. most C. much D. many ( ) 2. A. have B. drink C. take D. cook

( ) 3. A. Not many people B. Though we don't C. Many people D. Some of us

( ) 4. A. it's B. its C. it D. is ( ) 5. A. food B. water C. drink D. meat

( ) 6. A. but B. nor C. and D. or ( ) 7. A. in B. through C. with D. without

( ) 8. A. many B. much C. widely D. a bit ( ) 9. A. and B. the C. to D./

( ) 10. A. even B. ever C. almost D. hardly

( ) 11. A. 15% to 25% B. 25% to 35% C. 65% to 75% D. 95% to 100%

( ) 12. A. Because B. If C. Since D. For ( ) 13. A. some B. enough water C. a little D. a few

( ) 14. A. hear B. look C. find D. know ( ) 15. A. be B. am C. is D. are

答案:

1.B (根据句意和定冠词the来判断important要用最高级。)

2.B(eat和drink是一个搭配。)

3.A(根据but一词可确定前面的句子应是一个否定句,所以答案C、D不能用。英语中有though就不能用but,所以答案B也不对。只有答案A是对的,意思是:不是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它的确是个事实。)

4.A (略)

5.A 6.D

7.D(这三个答案要一起考虑。这句话得意思是:人们没有食物可以活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没有水两或三天通常就能使人死去。这里food和water是一对对比词。)

8.B(在英语中water是个不可数名词,要用 how much来修饰。)

9.C(这句中得need是个实义动词,后接一个不定式。)

10.A (根据句意是:许多人喝水都不够,既使是在热天。)

11.C(根据事实填。)

12.B(这句不仅根据句意,而且还要注意到这个复合句的主句是将来时,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符合这条规则。)

13.B(当enough修饰名词时可以放在名词前,也可以放在名词后。)

14.D(这句意思是:所以你知道……。)

15.C(water是个不可数名词,所以动词用单数。)

Ⅶ.阅读理解

A

Basketball is still a young game. It is not a hundred years old. In the winter of 1891 , a certain college was having some trouble with its boy students. The weather was bad and the students had to stay indoors. As they could not take part in their usual outdoors sports, they were unhappy and some even got into fights from time to time.

At last, some of the teachers at the college asked Dr. Naismith to invent a game so that the students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play. It was not easy to invent such a game because it had to play indoors, and the court was not very large.

Dr. Naismith thought for a few days and invented a kind of ball game. It was a fast, exciting game with much moving and passing of the ball. It was played between two teams. In order to make a score the ball had to be thrown into a box. As he could not find boxes of the right size, he had to use fruit basket instead. That is how the game got its name.

( ) 1. Basketball is____.

A. Not yet an old game B. an old game

C. a game with a long history D. already two hundred years old

( ) 2. The students felt unhappy because ____.

A. they often fought each other B. they couldn't play outside

C. they couldn't find time to play D. they didn't like to play

( )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Some students asked the teacher to invent something for them to play.

B. Dr. Naismith couldn't invent a new game.

C. Some teachers asked Dr. Naismith to invent a new game.

D. Dr. Naismith asked the teachers to invent the new game.

( ) 4. When the students played the game, they needed to ____.

A. buy balls B. run and pass the ball

C. jump and throw the ball D. both B and C

( ) 5. The game got its name from ____.

A. the ball itself B. the basket itself

C. both the basket and the ball D. not the basket but the ball

答案:1. A 2. B 3. C 4. D 5. C

B

Early rising is helpful in more than one way. We all need fresh (新鲜的) air. But air is never so fresh as early in the morning. Besides, it is useful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Secondly, early rising helps us in our studies. In the morning we learn more quickly and find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what we learn.

Thirdly, early rising can give a plan to our work for the day. We can not work well without a good plan.

Fourthly, early rising gives us enough time to get ready for our work, such as to wash our hands and faces and eat our breakfast.

Late risers may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form (形成) the habit of early rising. They have to make an effort (努力) to do so. As the English proverb (谚语) says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富有) and wise.”

( ) l. Air is fresh __________.

A. early in the morning B. at the time when you get up

C. when you are sleeping D. late at night

( ) 2.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________.

A. help us to memorize what we learn B. is good to our health

C. gives us enough time to study D. make us tired and sleepy

( ) 3. We can't work well ________.

A. if the weather is bad B. if we get up early

C. if we have not a good plan D. in summer, autumn, winter

( ) 4. Early rising gives us enough time _____.

A. to get ready for our work B. to wash our faces

C. to brush our teeth D. to eat breakfast

( ) 5. Late risers should try their best _______

A. to form the good habit of early rising B. to remember some English proverbs

C. to sleep as many hours as possible D. to get up earlier than everyone else

答案:1. A 2. B 3. C 4. A 5. A

Ⅷ. 书面表达

根据中英文提示,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英文文段。所给的英语提示语必须都用上。

一天,李雷和他的同学到公园去。他看到一个人随地吐痰,他怎么做的呢?后来他又看见什么了,他有何感想呢?

spit on the path, run up to, tell, not, when, they, arrive, the centre of the park, some children, run here and there on the grass, many people, step on it, while, take, photos, get very angry, say to, angrily, should, ask them, everybody's duty, protect, environment

答案:

One day Li Lei went to a park with his friends. He saw a man spit on the path, he ran up to him and told him not to spit. 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centre of the park, he saw that some children were running here and there on the grass, and many people were stepping on the grass while they were taking photos. Li Lei got very angry. He said to his friends angrily, “We should ask them that it's everybody's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五、布置作业

1、预习UNIT 4

2、完成练习:初三英语总复习单元自查练习(UNIT 4)

3、摘录疑难问题

六、课后反思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2】

【课题】Recycle 2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水果类、动物类、玩具类、颜色类的词汇以及一些常见的形容词。

【教学难点】主动复习意识的培养和认读能力。

【教具准备】

1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各种颜色的蜡笔。

2 教师和学生准备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图片。

3 教师准备一张放大的 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图片。

4 教师准备red, black, purple, pink,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这几种颜色的单词卡。

5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录音带和第一册 Unit 3 的歌曲 “Colour Song”的磁带。

6 教师准备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教师播放Unit 6 B Let’s chant 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读歌谣,复习字母。

(3)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3 “Colour Song” 的歌曲录音,师生共同拍手演唱 。

(4)游戏:开火车

T: Let’s play a game, OK?

S: Great.

六至七人一组,做传球的游戏。从第一个学生开始 Hi/Hello/Good morning, A. I like bananas. And you? 第二个学生回答I like apples. 并提问 Hi/Hello/Good morning, B. I like apples. And you? 以此类推。(A,B代表学生姓名,内容以所学表示个人喜好食品为主)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猜猜颜色” 的游戏。

让一个学生手中藏一种颜色的蜡笔,上前主持游戏,请其他同学猜颜色。学生们众说纷纭,复习所学的颜色单词。猜对的学生给与奖励并由他负责主持下一轮游戏。

(2)放投影或将放大的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图片挂在黑板上。

师生讨论这幅图片的内容。教师询问:What can you find/see in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

(3)教师播放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用手指课本上的文字,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按照书上的要求,给找到的物品涂上颜色。

(5)游戏:比一比,找一找,画一画。

按照课本上 “Find and draw ”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找找小动物们爱吃的水果,并画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表扬每组的前两名。

(6)请同学说说小动物们爱吃的水果。如:The elephant likes .… The rabbit likes .…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BINGO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图片,将图片随意选取9个,摆成每行3个图片,共摆3行的形式。

如:

游戏方法为: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们就将听到的那个单词的图片翻过去(如果没有就等到下一轮)。当翻过去的图片成一条线时(可以是横线,竖线,斜线),学生大声说:BINGO 。说BINGO 的同学可得到贴纸或红花。

(2)教师将 Find and draw 中的动物竖着排成一列,贴在黑板上。另请几个学生个自拿一种水果的图片贴在喜欢它的小动物旁边。最后,教师用:(The elephant) likes (bananas).的句式练习表述。

(3)学生俩人一组,以问答的形式练习教室内的物品或图片的样子。如:

A: What colour is the bus?

B: It’s orange.

Or:

A: Is the desk yellow?

B: Yes, it is. / No, it isn’t.

(4)让几组学生上讲台前指着图片或物品进行以上练习。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42页的练习。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猜单词

教师展示动物、水果、玩具等单词的图片, 通过图片的背面让学生猜单词。目的在于进一步复习4—6单元的单词。

【板书设计】

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3】

【课 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会说表示一年12个月份的单词,并尝试认读。

2. 能在四线三格中规范地抄写上述单词。

3. 能够用My birthday is in ... 表达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

4. 能够跟随录音演唱本课的歌谣。

二、教学建议

A. Look, listen and chant.

1. 创设语境,热身准备

教师可以借助本单元主情境图,或通过创设其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如:教师可以找一位当月出生的学生(或恰巧是教师本人),假设今天是其生日,教师可以指着挂历介绍:Today is his/her birthday. Let‘s sing Happy Birthday for him/her.

2. 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大家唱完生日歌曲后,可以指着第58?59页的主情境图说:Look, Lily’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Joy‘s birthday is in May. Whose birthday is also in November/ May in our class? Whose birthday is in January/February/March ...?

Tip:通过上述师生交流,逐一引出12个月份的单词,使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意思、读音和使用有初步的感受。此环节不需要学生大量输出语言,学生只要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应即可。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448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