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份"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能够解决您所遇到的困境。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完整的教案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请不要忘记关注我们的网站!
教学目的:
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好吗?
二、新授
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
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
哪硬件是什么呢?
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哪软件又是什么呢?
软件是人编写的程序,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设计,是智慧的`结晶,用不同软件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不同的任务。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了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通过世纪博士的讲解,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知道了计算机软件,请依据下列题目,填上“硬件”或“软件”。
画画。
。
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 )。
四、想一想
1、 对图2-6所示的计算机你还想加上什么设备?做什么用?
2、 你想让这台计算机做些什么事?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创作新图画》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并熟练掌握打开已存在的图画的方法
2、熟练掌握撤消和恢复操作的方法
3、掌握移动并调整图形大小及菜单方式的复制图形的方法
创作图画
过程与方法:
1、演示讲授
2、启发发现
3、任务驱动
4、小组协作
5、评比激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敢于实践的学习精神
合作交流增进他们互相促进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及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在画图软件中运用“合成画面”的画图方法,也是在对画图软件进行了进一步学习之后的阶段性综合运用、涉及到的知识及操作内容主要有:打开已存在的图画、移动并调整图画大小、撤消和恢复操作、图画的复制粘贴操作
让学生在已经较熟练掌握画图软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将使其对画图软件的综合使用能力、对图画创作的综合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目的、部分学生也可能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以往知识和技能掌握上的欠缺导致效果欠佳,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注重互动
[教学理念]
总的指导方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要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安排中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的第
本课的新课演示操作的步骤不是很多,但牵涉到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运用知识迁移,点拨学生将以前所学到的画图的知识和技巧加以综合和创新、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讲,就是将综合后的技能和创新的思维纳入到旧的知识体系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合成画面”的画图方法
2、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图画
[教学素材准备及媒体运用]
1、教材中的示例素材和学生练习用的图画素材
2、计算机网络教室中的多媒体广播教学和学生机监控
[课时建议]1课时
[时间分配]
应给予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在他们自主协作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你会怎样画呢?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请同学们把自己或者同桌想到的办法填在书上
2、师:在没有能直接画出我们需要的图形的工具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动脑筋,想出其它的方法画出来,书上38页告诉了我们画半圆的方法,你想的跟它一样吗?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遇到较复杂的图画的时候,在一张纸上直接画出来是很困难的,比如这幅图画(师出示图,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新课
(一)指导思路
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图以前我们学习过拼装图形的方法,类似的道理,我们可以分别画好树叶和瓢虫,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二)示例操作
操作步骤
教 师
学 生
策 略
被请到的学生接过鼠标控制权进行打开文件的操作,其余学生认真观察,可质疑。
新课以旧知识回忆开始,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此处可选择一位掌握不是很熟练的学生来操作,全班同学都来帮助指导。
2、将瓢虫复制后粘贴到树叶上 结合以前学习过的使用鼠标加键盘的方法复制图形,新授通过菜单进行图形复制粘贴的'操作过程。
提问: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相互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新知识的学习始终与旧知识紧密联系,利于学生记忆掌握,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应是掌握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细节问题,却是较关键的问题、此处可故意操作错误,让学生指正,既应用和复习到了“撤消/恢复”操作,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记忆。
3、移动并调整“瓢虫”的大小 演示在粘贴“瓢虫”后将其进行移动和大小调整的操作。
提问:
什么形状可进行大小调整操作?(一字箭头)
操作总结
师总结操作过程,强调过程中还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如框选对象时应选择“透明”选项;在调整对象大小未完成时不能单击该对象以外的范围。
为节省时间,避免重复,此步骤可由教师直接完成。
三、课堂实践操作
实践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具体班额确定,一般每组将老师准备的两幅画:一幅水仙图,一幅蝴蝶图组合成一幅画,要求有大小不一的一群(至少蝴蝶围绕水仙花,有的停在水仙花上,有的正飞过来、每小组以一幅为代表参加与跟其它组的评比。
实践要求:应突出组内的集体智慧,注重分工协作,注重创新。
四、评比激励
采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协作奖。
[课后练习]
教材40页“练一练”,请将思路写在书上空白处,然后在计算机上将“图9—6”画出来。
[教学反思]
1、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2、以引导为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练习可灵活根据班级情况有所变动。
教学目标:
1、掌握“选定”、“填充”2种工具的用法
2、能打开在默认位置的图画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选定”、“填充”2种工具的使用,打开默认位置的图画
教学难点:
选定的工具的使用
课前准备:
准备好的范例,并将一幅学生完成的典型画例发送到学生的。默认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一节课,同学们画的画可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教师出示图画)
2、谈话:你觉得怎么才能使这些画更美?(涂色、窗子歪了)
二、打开图画
1、回忆上节课保存画的过程。
2、(出示画的文件名)你能打开上次保存的画吗?今天我们来美化原来画的画,让学生自己看书试着打开这幅画。
3、学生上台尝试,教师补充讲解。
4、你还有其它打开方法吗?学生上台演示。
三、美化图画
(一)移动窗子
1、在填色前,我们先来将窗子移移正。
2、教师演示用“选定”工具,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鼠标的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学生尝试移动,你在移动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4、教师提出透明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来选择工具来设定。
5、学生继续移动窗子。
(二)填色
1、下面我们就开始为窗子填色,请同学们找出填色工具。
2、学生给自己的图画上色。
3、上色时你碰到了什么问题?(有时上色时颜色会漏出来),我们该怎么来解决?
(三)保存图画
当我们修改完后,我们一定要将我们的成果保存起来。
学生这次修改保存作品,保存时不再弹出保存对话框,心中可能有疑惑。为排除这种疑惑,让学生先保存再打开看看是不是刚才修改的作品。
四、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老师选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先让其它学生评价,再让作者自己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课堂小结。
本课是在学习了几课“画图”的基础上,第二次接触“记事本”这个软件。第一课活动是通过敲敲打打,初步感受键盘使用。而本课活动则是有目的地在记事本中整理英语句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键盘使用,掌握英文输入法,同时也对“记事本”软件进一步认识。
本课活动安排为整理学习过的英语句子,要求每个单词、标点符号、句子格式都正确。为此本课安排了三个小活动:一是按照字母表在“记事本”中输入26个英文字母;二是输入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三是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输入英语单词和句子。三个活动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承接自然,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
1课时
1、输入英文字母
教材中提供了大写的英文字母表,为学生输入大写字母提供了依据,此图可以检查自己输入的是否正确。学生可以按照该图输入大写字母,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记忆来输入。字母之间有无空格都是正确的。
课本中为学生提供的指法图,教师不用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指法图练习指法,但要告诉学生按照此指法输入,打字速度会提高很快。学生可自由练习键盘输入。
按caps lock键,键盘右上角的指示灯会亮起来,这时输入的是大写英文字母;按住shift键时输入字母,输入的也是大写。
2、整理英语句子
键盘上数字或标点符号键有上下标,即一键上有上下两个字符。在通常情况下,输入的是下标字符,按shift 数字或标点符号,输入的是键盘上标的字符。
长时间按住back space键,可以快速方便地删除光标前的多个字符;长时间按住delete键,可以快速方便地删除光标后的多个字符。
3、计算机使用卫生常识
在接触了计算机一段时间后,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计算机使用方面的常识。本课 “链接”是“使用计算机的卫生常识” ,让学生意识到长时间使用计算机身体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计算机,以便在计算机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能尽量减少计算机对人们的危害。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搜集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获得信息的方式;
3、信息的处理;
4、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
5、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
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的概念;
2、如何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
信息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引入
1、同学们在生活想必都听说过“信息”这个词语吧,那什么是信息呢?让我们先来描述几个场景。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听见什么以后,才走进教室上课的?(学生回答:铃声)对,铃声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是上课,什么时候是下课,什么时候集合等内容。
(2)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看书,书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知识,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书籍就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3)马路上人多车多,我们在十字路口过马路的时候,都要看什么?(学生回答:红绿灯)对,红绿灯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停,什么时候可以通行。
总结:上面我们举了三个例子,我们来总结一下,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一个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上下课的信息;第二个是利用文字来传播知识的`信息;第三个是利用图象来传递马路的信息。我们都可以看到,不管是采用什么方式,所谓的信息总是带有一个的内容和意思表示,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信息的是什么?
二、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利用声音、文字、图象等方式传递的内容。(第3页)
三、信息处理
信息是一种资源,但是当信息的量比较大的时候,要找到我们需要的的信息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好比图书馆有很多的图书,全部堆在地上,我们要从中找一本我们下节课需要的作文书,这样肯定是不好找的,但如果我们将所有的书分类,排列在书架上,就方便多了。
我们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也是一样的道理,将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综合、加工等操作,提出我们需要的信息,这就是信息处理。
四、为什么要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机准确;
3、存储量大。
五、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1、将原始信息输入计算机;
2、在计算机上处理信息;
3、输出处理好的信息。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电脑的各种功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了解电脑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同学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电脑的各种功能
[教学准备]: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的`概念,同时也知道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里面很重要的一局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计算机到底有哪些功能。
二、电脑功能的介绍
师:计算机又称为电脑。它的身手可大了。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大家来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所了解的电脑都有哪些功能。
同学以四人为单位,分组讨论。
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以板书形式出现,并加以补充和介绍:
功能1:存放资料
电脑存储设备可以存放大量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其实电脑的存储容量是很大的。一张普通光盘可以存放3亿多个汉字。但视频文件相对于文字来说,会占用更多的空间。
功能2:画漂亮的图
用电脑画图可以随意地改变颜色,改变形状。我们通过电脑可以很方便,快速地画出完美的圆形,能够用复制的方式,快速地画出草地等等
功能看电影或动画
电脑在我们娱乐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在网络上观看世界各地的电视、电影作品,不需要浏览到自身的电脑上,还可以通过电脑看电视台的节目。
功能看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等
现在许多学校都通过网络开设了网校,同学通过邮件、QQ、论坛等通讯工具与在异地的老师交流,安排作业和交作业。网络上的新闻的发布也比电视、报纸都来得快得多。往往一些重大事件都是最早在网络上分布的。
功能5:制作电脑课件
课件分成两种,一种是提供给老师使用,便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教学,也有助于同学们更形象地了解课文内容。另一种是提供给同学们使用的,这种课件通常用于同学们的自学。
功能6:电脑翻译
电脑能够快速地翻译英文单词或句子。不只能够进行中英互译,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语言,比方:日语、法语、韩语等,现在都可是在网络上找到翻译的工具软件。
功能7:制作数字电影
大家特别熟悉的一些动画人物,其实都是通过电脑设计完成的。而且电脑也在电影制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一些比较危险的高难度的动作局面,就可以用电脑来制作。
三、练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复命令的作用,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了解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3、学习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学习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三.教学准备:
在教师机上准备好教学中将会用到的LOGO图形,如图3-13、图3-14、图3-16、图3-17。
复习引入 复习用LOGO命令画正方形的方法 1、 T:还记得画出正方形的命令吗?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四个命令串: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画正方形一共用了8个命令,其实就是把FD 60 RT 90这个命令串重复执行了四次。凡是这种有规律的内容,LOGO语言提供了一个“重复命令”来简化它,这就是 REPEAT 命令
2、 T: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重复命令。 学生倾听。
1、 以正方形为例,讲解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1、 以长方形为例,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长方形;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1、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2、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五边形;
3、 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六边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总结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1、 通过以上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例子,总结出重复命令中每次转动角度和转动次数之间的关系:转动角度X重复次数=360度
2、 由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得到正多边形转角度数的计算方法:转动角度(外角)=360度÷边数 3、4、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正十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学生操作:用重复命令画正十边形,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1、 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正三十六边形;
3、 T: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正三十六边形已经很像一个圆了,所以今后我们说画圆,就是让小海龟画一个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一个圆;
4、 与学生讨论,改变重复命令中的哪一个命令可以改变圆的大小?得出结论:改变重复命令中FD命令的步数,就会改变圆的大小。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用重复命令画出正三十六边形并仔细观察;
学生参加讨论;
学生上机操作,用重复命令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 (教材图3-12)
1、 T:在重复命令里面又有一个重复命令,就叫做“重复命令嵌套”。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出的图形千变万化,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
2、 以图3-14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方法;
3、 以图3-16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另一种方法; 学生欣赏教材图3-13中的漂亮图案;
1、 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2中的四个图形,参考提示的内容,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画出来的;
2、 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其中的一到两幅图画。 学生参加讨论;
1、 小结本课内容:
(1) 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 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3) 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 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2、 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学生作品。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画出图画。
目标:
1、认识“资源管理器”,了解常用工具按钮的作用。
2、学会复制、删除文件和还原。
3、掌握层次目录管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教学任务:
复制文件到指定文件夹。
教学难点:
树形目录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和“我的电脑”一样,“资源管理器”也是Windows提供给我们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二、启动“资源管理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再单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就进入“资源管理器”窗口了。
我们可以看到,“资源管理器”明显地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以层次结构的方式列出了电脑上的所有资源,右边是当前文件夹下的文件和文件夹。单击左边文件夹,就可以看到这个文件夹的内容了。
三、 认识工具按钮
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源管理器的窗口中有一排常用工具按钮(如果没有,可以打开“查看”菜单,选择[工具栏],单击[标准搂钮],使它前面打√)。
1、剪切:将所选择的内容剪切到剪贴板中。
2、复制:将所选择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
3、粘贴: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目的地。
2、删除:删除所选的.文件或文件夹。
四、整理自己的文件
1、复制文件
①选中要备份的文件。
②单击[复制]按钮。
③选择复制目的地的文件夹或磁盘。
④单击[粘贴]按钮,就将所选的文件复制过来了。
2、删除无用的文件
选择要删除的文件,单击[删除]按钮,这时出现“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
单击[是],文件就被删除了,也就是扔到了回收站。
教你一招:打开回收站,可以看到被删除的文件。如果是误删了,可以选择这个文件,单击[文件]菜单中的[还原],误删的文件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作用。 2、掌握开关机的正确方法。 3、掌握鼠标单击和滑动基本操作。 4、对Window桌面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情感和价值目标: 1、意识到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 2、意识到要有效利用计算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的重要性。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机,而且知道了计算机本领很大。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无处不在,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正式开始接触计算机。
在我们接触计算机之前,先了解一下计算机都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帮助我们以后能正确地使用计算机。(以多媒体课件和实际设备辅助讲解) 老师已经把计算机的组成介绍给大家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游戏,小朋友要说出老师指的是计算机的哪个部件。好,我们现在开始! (以一列为一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顺序回答部件的名称。对回答流畅的小组,让全班同学击掌鼓励。如果发现学生对各部件掌握得不是很好,就让相邻小组学生充当提问教师,全班同学做裁判,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认识;如果发现学生已经掌握得较好,则用一些其他外型的计算机如笔记本和掌上型计算机来提问学生。)
好了,现在是时候让计算机来认识我们了。可是大家前面的计算机现在还没有启动,也就是说,还没有开机呢,所以我们从显示器上看不到任何东西。怎么办呢?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操作!(边讲解边操作) 第一步是让计算机“睁开眼睛”,办法就是按下显示器电源开关,接通显示器的电源。(同时提醒学生看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第二步是让计算机的“大脑”开动起来,办法就是按下主机箱的电源开关,接通主机箱的电源。(同时提醒学生看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让学生操作) 计算机“睁开了眼睛”,而且开动了“大脑”,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Windows professional和Windows XP的用户登录界面) 这是计算机想认识你的第一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开机步骤)
(边讲解边演示):开机后,大家会看到计算机的“桌面”。桌面上有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边讲解边演示):桌面上有很多下面有文字的图案,叫做图标。在桌面底部有一个长条,是任务栏。任务栏左边有个开始按钮。另外,桌面上还有一个箭头形状,我们叫它“鼠标指针”。这个指针的位置可以用鼠标来控制它。鼠标是我们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重要设备,通常有左键和右键。正确的使用鼠标方式是: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握住鼠标。请大家用正确的方式握住鼠标,然后让它在电脑桌上滑动,看看计算机的屏幕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练习,巡视并指导和点评,纠正错误的鼠标使用方式) (边讲解边演示):将鼠标指针移到“开始按钮”上,按一下左键后,立即松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鼠标单击就表示按一下鼠标左键。 (运行Windows XP附件的计算器应用程序,练习单击操作) 操作步骤 (1)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2)单击菜单中的“程序”选项,弹出程序子菜单; (3)单击子菜单中的“附件”选项,弹出附件子菜单; (4)单击子菜单中的“计算器”选项,弹出如图所示的计算器窗口。 (5)出一套简单的四则运算试卷,让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刚才的游戏很热烈,同学们表现都不错。不过,计算机也累了,应该让它休息一下了。怎么让计算机休息呢?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操作!(边讲解边操作): 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第二步单击“开始”菜单中“关机”选项。 第三步单击“关闭Windows”对话框里的“确定”按钮。 第四步计算机自动切断主机电源。 第五步切断显示器电源(提醒学生:关机时一定记住最后关掉显示器,千万不要让计算机“睁着眼睛”休息)。 (学生练习关机操作,巡视并作指导和点评)
六、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回忆开关机的步骤,并提醒学生开关机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七、课时小结 在学习了本课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在开关计算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示学生关注P.18的“你知道吗”里面的三项。)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小老鼠画图》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小老鼠”画图》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中第5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介绍了Windows中的“画图”程序,该程序是一个功能十分强的画图软件,它有16种绘图工具,有28种颜色,操作者可利用鼠标选择各种工具和颜色,绘制出一幅幅漂亮的图画来。
课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画图窗口的组成,重点介绍了工具箱;第二部分说明了用铅笔工具画图的具体步骤,方便学生使用其他工具;第三部分讲解了怎样退出“画图”程序;探究活动以选取彩色画图、模仿画图、自由画图为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画图窗口由哪些部分组成,能初步了解工具箱内16种绘图工具的名称,会用铅笔工具简单画图,尝试用彩色画图,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Windows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课了解关闭电脑;第三课了解从“开始”菜单中打开软件并关闭;鼠标的移动、单击等操作也比较熟练;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教学时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大胆进行尝试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铅笔画图的方法是教学重点,教学时可采用自学指导法和分段实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画画的经验,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的能力。 尝试彩色画图在“探究活动”中呈现,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提示,逐步尝试、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画画的兴趣,渗透美育教育。
技能目标: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知道用铅笔工具画图的基本方法,尝试使用彩色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了解工具箱内16种绘图工具的名称。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铅笔工具画图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尝试彩色画图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电脑范画计算机
教学程序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提示:电脑范画可以由教师自己做,学生基础好的也可以由高年级学生做。呈现方式可以是打印文件、多媒体管理系统集中展示。条件具备的可以张贴在教室里做长期展示,既可激发兴趣、提供范例,又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谈话:这些图画都是用我们的“小老鼠”画出来的。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小老鼠”画图。
一、瞧瞧我们的画图程序
1、打开“画图”程序
A、教师谈话:windows系统中已经有一个可以画图的软件,它的名字叫“画图”,隐藏在“附件”当中,你能找到它、打开它吗?
B、学生自己尝试找到并打开“画图”程序,教师巡回检查。
C、抽生说自己是找到并打开“画图”程序的过程、方法。
提示:从“开始”菜单中打开程序是前面已经学习并反复练习的操作,此处实际上是一次操作复习。
2、了解“画图”窗口。
A、学生自由观察打开的“画图”窗口,交流自己的发现。
B、学生结合课本插图颜料盒、工作区。把书上相关语句勾画出来。
提示:勾画圈点是语文课堂上常见的学习方法,结合观察,能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潜移默化。此处可以请学生读勾画的语句。
C、抽生交流:工具箱、颜料盒、工作区在我们画图的时候分别有什么作用?
提示:联系美术课学习经验,降低电脑的神秘度,有利于学习。
D、教师质疑:刚打开的“画图”窗口太小,你有办法使它最大吗?
提示:最大化操作此前没提过,第七课中有专门介绍,此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
3、认识工具箱
A、学生观察工具箱,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工具,猜猜它们的名字。
提示:猜名字不一定要准确,关键是看学生能够根据按钮图形产生联想,为下面试探操作打基础。
B、学生自由读课本2两段文字,利用图5-2,看书上告诉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工具的名字。
C、两人一组,合作完成“试一试”,用书上的方法试探各按钮的名称,并写在图5-3括号里。
提示:“试一试”中空格教多,因为试探的方法一致,合作有利于节省时间。 电脑较少的学校,也可以三人一组、四人一组。
D、教师考学生几个常用工具的名字。想想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处教师可用美术课当中的工具,如铅笔、直尺、排笔(刷子)、橡皮擦,让学生从“画图”窗口中找对应的按钮。
二、用“小老鼠”画图
1、尝试选择工具
A、谈话:电脑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工具,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工具,我们先来尝试用铅笔画图,
B、 学生看书,分步尝试选择铅笔画图,边尝试边说自己的发现。
C、师生一起明确:用鼠标点击“铅笔”按钮,按钮仿佛凹下去了,鼠标指针变成了铅笔,并且可以用它在“纸”上画图。
提示:此处为重点,实际操作时间很短,但过程一定要求学生严格实施,边尝试、边观察、边说。基础的落实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D、学生用铅笔在“纸”上模仿画走路的人、小鹿。
提示:模仿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鼠标“画”的具体方法,大致形似就可,不过高要求。
E、学生尝试选择、使用其它工具,观察工具栏中的变化,注意体会其它工具的不同作用。
F、教师总结:选择“用颜色填充、取色、铅笔”工具时,只是按钮发生变化,选择其它工具时,工具栏下面的灰色小块中会出现更多的东西,这是这些工具的辅助选项。画图时,结合使用,功能更多。
提示:其他工具的使用涉及辅助选项,相对较难,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有所发现即可。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尝试的.习惯,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2、尝试彩色画图
A、阅读“探究活动小猪,观察铅笔的变化。
B、尝试用铅笔右键点击一种彩色,观察颜料盒中的变化。分别用左键、右键画图。说出点击颜色画图有什么规律。
C、教师明确:左键选取的颜色和右键选取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在画图中,要大胆尝试,去发现“画图”软件的神奇功能。
提示:此处学生知道颜料盒中有两种彩色状态,分别代表左右键画图颜色即可,不需要将“前景色、背景色”的概念告诉学生。学生掌握用左键取色画图的习惯做法居多,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左右键结合取色画图。
3、尝试自由作画。
A、谈话:我们知道了怎样选取工具、选取颜色,就请小朋友们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和灵巧的小手,用“小老鼠”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吧。
B、学生尝试自由作画,教师指导。
C、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用了哪些工具。师生共同评价。
提示:自由做画,学生自由发挥,不在乎质量好坏,但要要求画面有一定主题。学生尝试新的工具时遇到困难,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当给予帮助。
三、退出“画图”程序
1、谈话:要下课了,我们应该先退出“画图”程序,关好电脑,记得怎样做吗?
第二课中学习的关闭窗口、关闭电脑的方法操作。教师提示图画的保存。
提示:退出软件、关闭系统前面已学过,此处为运用,应尽量作到操作准确。学生如要保存作品,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教师适当帮助。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为不保存,待讲授文件的保存后或者作品有一定水平后再保存。
课堂小结
1、谈话: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3、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画图”程序的简单操作,并且第一次画出了美丽的图画。“画图”里的秘密还有很多,相信小朋友们以后一定能发现的。
提示:让学生说收获,有利于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同时能建立成就感,有利于不断进步。
后记
信息技术教学受制因素很多,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情况、设备情况、师资情况灵活处理。笔者认为应该坚持的总体思想是:在实验、观察、归纳中明确现象、总结规律,注重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在落实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精选”,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华世纪坛的构造及各部分的象征意义。弄清作者的参观顺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的方法独立识字
2、查找相关的图片,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体会文中描写中华世纪坛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世纪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华世纪坛的构造及各部分的象征意义。
2、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2、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
3、老师出示文中中华世纪坛的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4、指反馈,评议。
5、老师导言;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下这雄伟壮观的中华世纪坛。
6、板书课题,学生的课题,知识生字;坛。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中华世纪坛的地理位置。
1、老师导言:你们要想参观中华世纪坛,得先弄清楚它在北京的什么地方才行!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3、反馈说说中华世纪坛的地理位置。
4、结合学生说的老师板书方位,让学生感知中华世纪坛的地理位置之好。
5、学生练习朗读课文中的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6、引导体会临接望依四个词的准确、性象、精当。
7、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参观中华世纪坛的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3、结合每段的的朗读,说说每段所介绍的对象。
4、学生画出各段中描写作者参观路线与参观对象的句子。
5、指名反馈说句子,集体评议。
6、齐读句子,说说作者共参观了中华世纪坛的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参观的?
7、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1、老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世纪坛玉渊潭中央两侧创造长宽探针统一
历史构成圆形组成电视台艺术馆
2、齐读生字,词语。
3、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重点强调。
5、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抽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名说说: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先后参观了中华世纪坛的哪些地方?
3、老师导言:就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足迹走一走,看一看这些地方吧。
二、学习课文,认识中华世纪坛
1、整体入手感知。
(1)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介绍中华世纪坛。
(2)反馈评议。
(3)引导理解这段话表达的意思。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2、分段学习、认识、体会。
(1)文中哪些地方是介绍中华世纪坛的壮丽景象?哪些地方又体现了中华世纪坛是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永恒纪念?
(2)指导学习第二段。
思考:在这段中哪些地方写景观壮丽?哪些地方写纪念文明?
指名反馈,评议。
出示相关课件,认识文中描绘的中华世纪坛的圣火广场上清水流淌、圣或跃动的壮观景象。
简介长江,黄河以及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体会文中所描绘的两个象征意义。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总结学法,引导自学。
学生回忆刚才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运用学发,同桌自学课文三、四、五段的内容。
(4)分段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3、引导谈体会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介绍,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世纪坛的壮丽及它对祖国悠久文明的纪念?
4、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5、老师小结,引导学生再次感悟作者的参观顺序及抓住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绘,介绍的写作方法。
一、教材分析
《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生灵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昆虫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这四种昆虫的特点,培养热爱生灵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四、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蜻蜓、瓢虫等昆虫的外形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
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那有人喜欢昆虫吗?了解这些昆虫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
2.学习第2自然段,提问“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话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
2.学习拟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
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2.重点研读“可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
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态度,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五)布置作业
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复习音序查字法;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
3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情况下、总是怎么样”的句式写句子;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读得不准的,让学学生自己纠正,填写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恢复、健康、烈士、抚摸、乡亲、新奇。
答案;(1)挽词;(2)将信将疑;;930如释重负;940安然无恙。
4、教学第4题。
指导步骤:(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3个句子。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3)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5、教学第5题。
该题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并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指导步骤:
1)教给学生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的基本方法。一般说完整的句子至少至少包括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如果一句中缺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是不完整的,意思也就无法表达清楚。
2)用上述方法去检验练习中的句子,就能发现,第2句是完整的句子,它将了“谁”“怎么样”
3)用同样的方法把地(1)、(3)句补充完整。
指导步骤: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笔答时,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并加上标点符号。
本题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先让学生评评读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然后让学生轻自由朗读,边朗读边体会短文的思想感情,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接着指名试读,评议订正;
最后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注意把小刚“焦急———高兴———失望————快乐”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1、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看课外书的兴趣。初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懂得日记的内容和格式。
3、初步学会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观察日记,语句要通顺,意思要连贯。
写一则日记,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1、教学什么叫日记和日记的内容。
⑴、联系本单元学过的《雷锋日记》和《不合群的小蝌蚪》,告诉学生:写日记一般都是记自己做过的事,也可以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⑵、为了防止学生记“流水帐”,教师可提问“是不是一天当中所有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统统几下来呢?”
⑶、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写日记要有重点,选择一天生活中自己觉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义的事做为日记的内容。一般来说,一天的日记写一两件事就行。由于记的事情少,所记的事情可以记的具体一些。
2、“理解坚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⑴、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重要的事情几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对自己是个教育。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作文练笔的好方法。经常认真地写日记,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⑵、要求学生从今天开始经常写日记,养成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定期检查。
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日记本来是写当天发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练习,可写任何一天的事,写明几年几月几日。内容是“观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如家里、上学路上、学校、公园等。如果是“物”,小动物、玩具、新开的商店都可以写。写什么内容想好后,注意日记的格式,再把要写的内容写成一段话。
5、提示学生,要写好日记,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个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思考。
6、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金色的草地》一课。
本课是以“色彩”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发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有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2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初读质疑
3、细读解疑
4、 总结延伸
设计意图;
新课改以来,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提高。学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中非常明确的阐述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发展论,就“语文课程”的解释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言语能力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使阅读教学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组教材、改良教学结构、突出学生实践”为突破口,进行“块状推进,整合优化”的实践,以期达到减少头绪、强化综合、丰富阅读教学内涵之目的。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在处理教材上“炼真金”,洞悉各类课文的个性,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大胆剪裁,精心重组,可以将课文转化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养习惯、发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在此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感知,了解全文,提出问题。
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大致把握后,为他们在部分中的学习搭起一个认知背景面,并为部分学习时紧密联系整体找下底座,使学生的学习更趋丰富。
教学前加强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始初读,正确连贯的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设定学习目标。当然学生所提问题很可能是离散的、肤浅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随即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纯问题(如知识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焦点式的一、二个问题上。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颜色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因此我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感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这一方面的学习首先要围绕焦点问题展开,其次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体悟感情,实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又从思想情感到语言文字的提升。
1、创始情境,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传神,充满童真童趣。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揪”到“不再随意揪”;从“寻开心”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2、以读为本,深化感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进入了角色,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通过默读、自读,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语句,划出重点词语,把它们作为语言训练的依托点,引导学生组织、转化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表演。如:通过“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领而顿、促使学生主动读书。从自主性读,到感悟性读,再到评价性读,学生自然的感受到蒲公英颜色变化的原因,此时课文的语言已积淀于心,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三、总结延伸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由“我”为题引出的,通过学习也可启发学生明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读的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课文中出现的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说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习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
2、理解“煮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哪吒闹海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2、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体会哪吒勇敢,正义的精神。
教学准备:CAI教学课件、磁铁板书卡片(三张:闹水晶宫、大夜叉、斗三太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播放龙王兴风作浪的动画影片(同时师述)
师述:上节课咱们说到那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小哪咤决心要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今天,咱们就跟着小哪咤到那东海里去闹一闹,怎么样?来,咱们自由地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哪吒闹海给你留下怎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这部分课文
2、指名说说哪吒闹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的?
3、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了你这种感受,把它画下来,好好的读一读,待会读给大家听。
三、精度感悟。
1、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指导。
指导的重点句:
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1)、读这句话时你想到了什么?他有这样的感受,你听出来了吗?
A(如果学生没听出来)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有没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给大家听
B(如果学生听出来)你能来读读吗?
(2)出示闹水晶宫动画片段。
相信你们有了更深的感受了,再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师小结板书:这下龙王的水晶宫可天翻地覆了,哪吒闹起水晶宫来可真不含糊。(板书:闹水晶宫)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1)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2)演一演(重点体会闪趁势)
(3)带着你的体验再来读读这句话。
(4)师小结:笨拙的夜叉哪里打得过机灵敏捷的小哪吒呢?(板书:打夜叉)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1)这小小的乾坤圈,真能把夜叉打死吗?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1)根据学生朗读点评,想去看看哪吒斗三太子的精彩片断吗?
(2)哪儿最精彩?谁也想把这精彩的句子读一读。(指名)
(3)评:他读得精不精彩?
(4)师小结板书:龙王父子再凶狠,勇敢的小哪吒也敢和他们斗一斗。(板书:斗三太子)
2、师总结:小哪吒为了百姓,大闹水晶宫,打死夜叉,斗败三太子,我们对哪吒顿生钦佩之情。来。咱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待会老师选那些读的认真,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3、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师述:哪吒这么一闹,惩治了龙王父子,从此他们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板书),想象一下,太平日子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2、指名畅所欲言。
3、师述:百姓们,现在你们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
4、生交流。
五、课本延伸,讲故事。
1、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机智勇敢的小哪咤,想把哪咤闹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吗?咱们先来练习练习,待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2、生自由练习后指名配合动画片讲故事。
3、除了讲故事的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表达对哪吒的喜爱和钦佩?生交流作为课后作业
认识“骨、莫、巢”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
学习生字,了解诗意,想象画面。
刚才同学背诵了许多诗词,我听同学们的背诵啊,虽然诗背得正确,节奏也还准确,只是好像缺少了点古诗的韵味。还记得那首《春晓》吧,我们就用这首诗来找找感觉。据说古人吟诵是讲究平仄的。(板书:平、仄 )我们这样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没有对错。那我们就试着把一、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四声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比如题目:“春”是几声?“晓”呢?师标记平仄。谁来读读?(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你觉得你为什么比他读得好?“晓”是仄声,读得短) 好,我们来看看诗句。(课件出示)
谁来试一试?春——眠——不(短促)觉——晓;找到感觉了吗?
当然,不但如此,还要注意五言诗自身的节奏。这样读起来就显得自然流畅了。 谁来读读整首诗?
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来了,到处都听到了鸟的鸣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的古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那,关于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 出示作者简介,了解诗人。
1、鸟一直都是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诗人白居易是怎样写鸟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78页,端好书,坐直。下面大家就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仔仔细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后两遍,要尽量把诗句读通顺。
大家读得很投入。那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听听他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
2、我们已经学过、背过许多古诗词了。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古诗词呢,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一种韵律美。像这首古诗,它是一首七言诗,它该有怎样的节奏,在哪里作停顿能更好些呢?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感受感受。
谁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出来古诗的节奏?(读得真是有板有眼)
3、看,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古诗的感觉,那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听听谁读得更有诗的感觉。
4、就这样,我们用心地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古诗。把这首七言诗读得既正确,又有节奏,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轻轻地放下书,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师配乐读)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感受说得不好就再读读古诗)。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2、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这一句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不要打鸟,哪个词? 学习“莫”字:(出示字理图)像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日落时分,白昼结束,夜晚快要来临。莫有“日落”“太阳已尽”之义,后来引申为“无”“没有”之义,又用做副词,意思就是“不”“不要”。那么诗中的“莫打”就是——什么意思?(不要打)那诗人是要劝谁不要打鸟呢?君,这个“君”指的是谁?你?他?我?都是,每一个人,是吧。对,这里的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可以指任何一个人。谁来读读这句?
学习“巢”字:这个字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那对于这个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看这个字的字理图:在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几只雏鸟,多么温馨的画面!根据这一的画面古人发明了这个字,最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巢”字。所以,这个巢就是——小鸟的家。
看看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们,时时刻刻在自己的巢中——生:望母归。那是怎样一个“望”啊?只是简单的看吗?那是眼巴巴地——等啊,盼啊,期待啊 ……妈妈的归来。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4、引读: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那只自由飞翔在林间给孩子觅食的鸟妈妈,你也会大声地对猎人说——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在巢中翘首待哺的.小鸟,你会可怜地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到这群小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当我们看到鸟妈妈焦急地振翅归巢,我们也一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同情——
5、是啊,同学们,其实小鸟跟我们一样,所有的动物也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骨肉亲情,诗句中也有跟我们一样的体会,哪两句?谁来读读?(课件出示)。
6、我们先来看第一句。道是什么意思?(说)微是指:轻微,微贱。那么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谁说这群小生命微贱?读读这句。
7、是啊,再微小也是——生命啊!也是一般骨肉一般皮啊!看看第二句,
b、那么骨肉又指什么?像我们人一样的骨头和血肉,其实,骨肉还有一层意思,谁知道?比如:老师说,你是妈妈的骨肉。难道说,就是指你是妈妈的骨头和肉吗?不是,是妈妈的亲人,是和妈妈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跟妈妈都有着骨肉亲情。所以,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也有着骨肉亲情啊!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它们和人有一样的骨肉,有一样的皮毛。所以说,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小鸟,它的孩子在巢中正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8、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
9、多么让人心动的画面啊!谁愿意来动情地读读整首诗?(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啊!字字句句都读到他心里去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诗人白居易饱含深情地劝说人们要爱护鸟类,无不让我们心生同情。现在我们就伴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
读得太有味道了。相信那些现在手执枪的人,此刻要是听到了你们的朗读,定会放下屠杀之意。我们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走进了诗的字里行间,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读懂了作者,真好!老师相信,这首诗现在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同学能背下来了吧?谁来试一试呢?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该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而不该成为人类餐桌的美味,也不该 成为人们笼中的观赏。但是,总是有些人喜欢用锁住鸟儿的自由来博取自己的快乐。课后就有这样一首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大家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很有味道)一起来读读。是啊,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真是意味深长啊!关于描写鸟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背一背?生自由背。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课下,同学们可以好好想想,我们平时该怎样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为生态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在课下写下你的感悟心语。最后,让我们再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的含义,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纸折的五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出示有关钻石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钻石)漂亮吗?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来谈谈对钻石的了解。(金刚石,硬度很高,很值钱)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问家长等)这样的方法真不错,使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2、播放一组采矿的活动场面及钻石改变人们生活的画面。师:钻石虽然漂亮,但它们的得到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也显得特别昂贵。可以说一颗钻石往往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钻石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师:钻是一个什么字?(多音字)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zuān)组什么词?真不错。
二、阅读课文、讨论释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要求:借助拼音、字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读通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把它写在记录本上,与老师一同讨论。
3、抽生分段读并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用勾出来。学生进行反馈,引导找出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并同桌互相朗读。
(二)、明确要求,落实目标。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生自由朗读。
2、师: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3、生小组讨论后回答:(1)钻石到哪里去了(2)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3)练读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
(三)、抓住重点,品析感悟。
1、钻石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勾出两人谈话的句子,练读。
(1)、抽读。(纠正字音)
(2)、同桌分角色读。调动情感体会思想感情。抓住急忙焦燥不安不自然友善等词语进行体会。
(3)、引读:四个引读问题:
钻石不见了,我来之不易的工作可能会失去,因此非常着急地喊到?失业者见自己被发现的,很不自然地说?因为我想起妈妈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相信他一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于是真诚地说?失业者也正如母亲说的那样,心地的确是善良的,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赢得了我的尊重,他说?
(4)、同桌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我与失业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与动作应协调,师作指导。
(5)、齐读。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现在请你们来谈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自由说,师引导归纳:人的心地大都是好的,如果偶尔犯错,只要相信他本质不坏,能够改正,也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2、联系实际举出事例。
(1)、在生活中,你遇到或看到过类似的事吗?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学会宽容、学会尊重的处世方法。板书:学会宽容
(3)、评选班里的宽容星并把这颗星挂在教室醒目位置。让全班同学针对刚才的标准进行评比,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教育。
四、总结谈话,拓展练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姑娘一样理解、宽容别人,相信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那么事情的结局会让人满意的。有一句叫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五、课后拓展。
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练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问问他们的看法。
2、如果别人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说说自己是如何对待的,把心理话记在日记本上。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认识诗歌的“阶梯式”结构方式。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3、感受“我”全家对于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本诗及理解诗中“我”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谁愿意说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海的诗歌。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练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读准诗中每个生字的读音,学习一类生字,认读二类生字,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四、感悟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五、巩固练习,指导背诵诗歌。
2. 指导书写“鼓”字。其他字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位置来书写。
3. 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描写海的文章或诗歌、佳句读一读,以扩展学生对海的认识。
4. 教师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书籍,如《海的女儿》、《海上日出》等。
一、读一读,背一背,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道题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他们喜欢哪一句话,就可以去抄哪句话,如果想要把整首诗都抄下来,也可以)
二、读一读。
三. 写一写。
(这道题中的字都是学过的一类字,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这些词语)
鼓起、录音机、肌肉、软片、无穷无尽。
学习目标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输血的知识。
教学设计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2.下面就让我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到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输shū,不要读sū;恒,读hng,不读hn;拭读sh,不读s。
研读献血过程,体悟美好心灵
1.小组认真研读第5~11自然段。
a.个人默读,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b.组长组织大家按下面的顺序进行讨论。
献血过程
阮恒表现
心理活动
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他想:
他想:
献血中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想: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想: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想: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想:
c.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会死去;但为了不影响献血,又竭力掩饰自己的害怕与痛苦。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会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来,但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饰。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来越无法掩饰,但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b.通过小组间有感情朗读竞赛,来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
各小组自己设计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齐读、表演读等),参加比赛。
识写生字
眉不要少写一竖;垫不要少写一点;酒不要少写一横;柔不要少写一点。
第二课时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2.找学生读一读。
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1.在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共同学习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时,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议论阮恒一点儿也不勇敢。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阮恒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呢?我们一会儿要组织一次辩论。
2.再认真读一遍全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在文中标上序号。
3.组织辩论,深入体会阮恒为朋友所做的无私奉献。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认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师插入:是呀,课文说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么紧急,文中有个词语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举手时,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勇敢,是颤抖着,还放下去又举起来;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在哭。
教师插入:课文中写阮恒哭用了几个不同的词呢,反方快来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声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真是有点儿不勇敢。
正方:对方别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以为把血全献给了朋友自己就会死去。他是害怕这个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饰,当医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写他始终没哭,不是更能表现他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吗?
正方: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设身处地为阮恒想一想,他还是一个孩子,当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时,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与痛苦呢?任何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克制,他为了朋友,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吗?
有感情朗读全文
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我们认识到阮恒不仅勇敢,而且为了友谊情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了解综合性学习情况
1.交流本班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情况。
2.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父母之爱的了解与理解,非常令人感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感受这份亲情,比如写日记,为照片写说明,阅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成长记录》,并准备向父母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师范文大全精心挑选了一篇关于“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的文章相信你会喜欢。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一份好的教案能够让教师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相信阅读本文会为您的精神世界和人际关系带来新的提升!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一册重点句型和单词
MODULE 1-------Hello!hello-------Hi!hi-------Hello!I’msam。-------Hi!Sam。3--------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4--------Goodbye,Amy。--------Bye-bye,Lingling。5--------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MODULE 2
1--------What’s your name?--------I’m Daming。
2--------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Sam。
3-------Good afternoon。-------Good afternoon。
Iam
howareyoufinethankgoodbyebye-bye
goodmorningMrMsWhatisyourname
what’s =what is
afternoon
4-----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boyboysandgirlgirls-----Good afternoon,Ms Han。
5-----How are you?------I’m fine。And how are you?fine------I’m fine,too。Thank you。too6、I’m a boy。
7、I’m a girl。
MODULE 31、Stand up。Stand up,please。
2、Sit down。Sit down,please。
3、Point to the door。
4、Point to the window。
5、Point to the blackboard。
6、Point to the bird。
7、Point to the desk。
8、Point to your desk。
9、Point to the chair。
10、Point to my chair。
MODULE 4
1-------What colour is it?standupsitdown thedoorwindowblackboardbirddesk chairwhat
please
-------It’s yellow。It’s=it isyellow
2、It’s red,blue and green。redbluegreen
3、It is a black dog。aanblackdog
4、It is a blue cat。cat
5、It’s a green cap。cap
6、It’s a panda。
MODULE 5
How many……?1-------How many?-------Three。
2-------How many boys?-------Five。3-------How many girls?-------Seven。
4、How many dogs?
5、How many cats?
MODULE 6、This is my school。
2、This is my classroom。3、This is my English teacher。pandamany
Howmany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eleventwelveschoolclassroom
Englishteacherpupil4、I’m a pupil。thisthat 5-------What’s this?
-------It’s a pen。penpencilbagbook 7-------What’s that?-------It’s a pencil。
MODULE 7、Happy birthday。2-----Here’s your present。------Thank you。
3、Here’s your cake。4-----How old are you?
------I’m nine。How old are you?
------I’m nine,too。
MODULE 8
1------Is it a dragon?------Yes,it is。
2------Is it a cat ?-------No,it isn’t。
3、I don’t know。
4、Look,it’s a kite。happybirthdaypresent
herehere’s=here iscakehatinoldhow olddragonkiteyesnonotisn’t=is notknow
lookhelp
5-------Where is the cat?wherewhere’s=whereis------It’s in the green bag。6-------Where is the bird?-------It’s in the green bag,too。7-------Is it the yellow bag?-------No,it isn’t。8-------Is it in the green bag?-------Yes,it is。
MODULE 91、This is my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ma/grandpa。
2、That’s me。
3、He is a doctor/farmer/policeman/nurse。4、She is a doctor/farmer/policeman/nurse。
MODULE 101、This is his body/arm/hand/leg/foot。
2、This is her mouth/ear/eye/nose/head。
3、These are his feet。
4、Point to your leg and arm。
单词分类
颜色:red/orange/yellow/green/cyan/blue/purple/black/white/数字: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eleven/twelve 学校相关:book/bag/pen/pencil/classroom/school/window/door
chair/desk/blackboard/
职业:pupil/teacher/doctor/driver/nurse/policeman/farmer代词:I/my/me/you/your/it/he/his/she/her/what/this/that/many家庭称谓: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ma/grandpa冠词:a/an/thebe 动词:am/is/are
动物:dragon/cat/dog/panda/bird/bear/lion/tiger/monkey/elephant/身体五官:mouth/body/head/nose/ear/eye/arm/hand/leg/foot/动词:point/sit down/stand up/look/help/thank/bye-bye
其他分类:how/too/and/Ms/Mr/now/to/on/in/where/here/know/no
yes/not/hello/hi/friend/kite/cake/present/name/football/basketball/morning/afternoon/evening/English/birthday/boy/girl/hat/cap/
Introduction to the Lesson
Title: "My Family"
Grade: Third Grade
Subject: English
Textbook: English textbook for third grade, published by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Lesson Duration: Two 40-minute periods
Objective:
- To introduce and practice vocabulary related to family members.
- To learn and use the possessive pronouns "my" and "your."
- To develop listening, speaking, and reading skills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 To create a positive and encour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Materials Needed:
- English textbook for third grade
- Flashcards with pictures of family members
- Chart paper and markers
- Whiteboard and markers
- Worksheets with exercises related to family members and possessive pronouns
Lesson Plan:
I. Warm-up (5 minutes)
- Greet the students and ask how they are feeling today.
- Sing a song related to family, such as "We Are Family" or "The Family Finger Song."
- Ask students to share something about their families, such as the number of siblings they have or their favorite family activity.
II. Introduction (10 minutes)
- Display flashcards with pictures of family members and introduce the vocabulary, including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and baby.
- Repeat the words several times, and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after you.
- Use the flashcards to create sentences about the family members, such as "My father is tall" or "My sister is funny."
- Ask students to repeat the sentences after you.
III. Listening Activity (10 minutes)
- Read a short story or dialogue about a family and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 Use gestures and facial expressions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tory.
- After reading, ask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o check their understanding. For example,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story?" or "How many brothers does the main character have?"
IV. Group Activity (15 minutes)
-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of 4-5 students.
- Give each group a piece of chart paper and markers.
- Instruct the groups to draw a picture of their families and label each family member using the vocabulary learned.
-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use possessive pronouns, such as "my father" or "your sister," when discussing their drawings.
- After completing their drawings, have each group present their artwork and explain the family members using the possessive pronouns.
V.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y (15 minutes)
- Provide each student with a worksheet containing sentences with missing words.
-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sentence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possessive pronouns, such as "my" or "your."
- Monitor the students as they work on the worksheet, offering assistance if needed.
- Review the answers as a clas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explain their choices.
VI. Recap and Closure (5 minutes)
- Review the vocabulary and possessive pronouns covered in the lesson.
- Ask students to share something new they learned about family members or possessive pronouns.
- Sing the family song again as a closing activity.
Homework:
- Assign a simple homework task related to family members and possessive pronouns. For example, students can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their family or draw a picture of their favorite family activity.
Assessment:
- Obser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 during the activities.
- Review completed worksheets for accuracy in using possessive pronouns.
- Assess oral presentation skills during the group activity.
- Provide constructive feedback and encouragement to reinforce learning.
三年级英语上册How are you
一、选择与汉语意思想对应的单词 序号填在括号内
[] thank A []hello B早晨
[]how C []morning你
[]you E
(我)是 []am F 再见 你好 []goodbye G谢谢 []are H 很好 D 怎样 []fine I是 []good J
好的四、选择题(将序号填在桤前括号内)
1.[] Good __________(早上), Sam.A morning B amC how
2.[] How are ______(你), Sam? A IB you C hi
3.[] I’m ______(很好), thank you.A hello B goodbye C fine
五、争做小翻译家
二、根据汉意思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1.Good morning, Sam 1.早上好,萨姆 2.How are you, Sam.Good morning, Sam.[] Good morning ,3.I’m fine, thank you.Amy[] 4.Hello, how are you2.你好吗,萨姆?How are you Sam.[] I’m fine, Sam[]
3.我很好谢谢你!
Bye-bye, thank you[] I’m fine, Thank you []
4.再见,小伟。
Hello, Xiaowei[] Goodbye, Xiaowei[]
5.再见,小红。
Bye-bye, Xiaohong[] Hello ,Xiaohong[]
三、选择合适的汉语将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
[] [] [] [] [] [] [] [] 红
Good morning, SamA 早上好艾米。Good morning, AmyB 你好吗?
How are you?C 早上好萨姆。I’m fine.D 谢谢你 Thank you.E 我很好
Hello, I’m Xiaohong.F 你好我是小伟 Hi, I’m XiaoweiG 再见,小伟 Goodbye, Xiaowei H 你好,我是小
《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是一本针对三年级学生编写的英语教案。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的特点、内容和使用方法,并从教学角度分析其优势和适用性。
教案以外研社的版式为基础,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充满活力。封面色彩鲜艳,图片质量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部的内容布局清晰,分章节编写,结构合理。同时,教案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插图以及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源,能够生动有趣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案的内容丰富多样,覆盖了英语的基本技能。教案按照学生的学习进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案中涵盖了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每个章节都配有课文、练习题和活动任务,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勇于尝试。教案中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教案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教案使用了简单的英语句子和短语,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运用英语表达。教案中的例句和对话有着丰富的语言模式和实际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案中还附有音频资料和练习册,方便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是一本优秀的教学辅助资料,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教案内容详细、具体、生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教案的布局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所使用的语言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是一本理想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英语水平。
关于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我们可以详细、具体且生动地描述。以下是一篇超过1000字的文章。
第一课:Greeting(问候)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问候语句“Hello”和“How are you?”。
2. 能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问候和回答。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张包含问候语句的大海报。
2. 学生准备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海报并问:“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如何用英语来问候别人吗?”鼓励学生用手势或中文表达出自己对问候的认识。
2. 新授(10分钟):
教师用PowerPoint展示问候语“Hello”和“How are you?”。将这两个词用中文解释,并教授其正确发音。然后,教师请学生跟读这两个问候语,并进行发音练习。
3. 启发(10分钟):
教师现场表演两种问候语的应用场景,例如老师问学生“How are you?”,学生回答说“Fine,thank you。”。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演练这些场景。
学生可以自由配对,进行问候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适时走访学生,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巩固(15分钟):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份问候对话表演。每个学生都要在表演中使用到两个问候语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候的情景,如在学校的门口、在超市里、在家里等等。
5. 完成任务(10分钟):
学生拿出纸和铅笔,写下自己学到的两个问候语,并附上中文翻译。然后,学生找一个伙伴,用问候语与对方进行交流。
6. 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使用这两个问候语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7.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出示一份问候语对话的图片,学生需要根据图片写下对话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明天的课上准备讲述自己所写的对话。
第一课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两个最基本的问候语句,也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这些句子与人交流。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问候语的使用方法。在写作业和与伙伴的对话中,学生进一步练习了这些句子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安排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并提供演示和练习的机会。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掌握程度的机会。希望这样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授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时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
一、教案概述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的英文单词和句子,能够简单地进行日常交流;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教材:《外研社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二、教学步骤
1. Warm-up(热身)
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唱一首英文歌或者玩游戏。
2. Presentation(呈现)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新的词汇和句型。
3. Practice(练习)
通过听、说及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的知识,加深理解。
4. Consolidation(巩固)
利用一些练习题或小游戏来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Extension(拓展)
通过一些扩展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者创作小短文等。
6. Homework(作业)
布置一些任务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背诵单词、完成练习或者预习下节课内容等。
三、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2. 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或伙伴练习,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习。
3. 游戏化教学法
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录音机、图片、实物、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组小组活动的成果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的详细安排。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和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pen、pencil、book、schoolbag。
2).能利用“What’s this? It’s a „”What’s that? It’s a „”询问别人物品名称并能作出回答。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图片听、说相应的单词。
2)能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并识别物品的名称。
3、情感目标
通过体验、参与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听懂、会说、会运用句型“What’s this? It’s a „” “What’s that? It’s a „”询问并识别物品的名称。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通过Tom和Amy的对话展开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即What’s that? It’s a „课型为新授课。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运用What’s this? It’s a „What’s that? It’s a „进行问答;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呈现并巩固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询问他人某物,在活动中运用身边实物,体现英语学习生活化。
四、教学用具:
单词卡片、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步骤:
Step 1.Warming-up(热身复习)
1.Greeting
师生互相问好。然后唱《Good morning,sam 》
Step 2.Presentation(课文导入)
1.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拿起一支钢笔盒向学生提问:What’s this ? 如果学生回答不了
教师就做出相应的回答:It’s a pen 再拿起一支铅笔向学生提问:Oh!What’s this ? 请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It’s a pencil”同时板书句型:What’s this ? It’s a „
2.教师一手拿钢笔一手拿铅笔向学生说唱韵诗:pen and pencil。后请学生集体和个别表演韵诗。
3、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画片,让学生利用句型:“what’s this?”
“It’s a„”进行操练,复习有关动物的单词。再指向远处的门问:Oh!What’s that ? 请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It’s a „”同时板书句型: “What’s that ? It’s a „”
Step 3 text learning(课文学习)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Now look here,how many thing? Can you say in English?)
教师把物品都呈现在屏幕上,指着一个书包问:“What’s this ? 如果学生不会就用汉语回答,然后教学“schoolbag”的发音。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pen、pencil、book边学习边把单词板书在It’s a „的后面。
3.结合板书,操练句型,读到What’s that?时指向远处的门窗,让学生回答:It’s a door.It’s a window.4.完成活动3.listen and colour.教师说出书中物品的颜色,例如:It’s a black pen.要求学生在书中涂上此物品的颜色。
5.Do you know what do Amy and Tom do ?
Now listen and point.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指图。
6.再放录音(How many things can you hear in the tape?),听完让学生回答问题。
7.播放录音,让学生逐句跟读两遍课文。.同桌一组扮演Amy and Tom进行对话。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课文。
Step 4.Practice(操练巩固)
1.Play a game.(拿出一个包,里面放着一些东西,让学生通过深受触摸猜出是什么。(What’s this? It’s a „)
2.Listen and say, then chant.1)放韵句的录音,让学生体会旋律的节奏。
把韵名中的pen and pencil 换成book and bag, chair and desk等,再跟录音一起唱,增强单词的记意。
2)再放录音让学生跟唱,并注意节奏。
3)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全班齐唱。
Step 5 Summary(归纳)
1.把活动1中的韵名pen and pencil 换成book and bag, chair and desk等,再跟录音一起唱,增强单词的记意。
2.全班齐读板书。
六、板书设计:
Module7 Unit2 What's that?
What’s this?(图片)It’s a...What’s that?(图片)It’s a...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完善工作,是新教师需要认真地去做的,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三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期待这些技巧能够为你的 恋爱 生活带来改善!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
4千克
(等于4个砝码),
1千克
(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
1千克
(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
4千克
(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
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一、教学内容:
7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初步体会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观察讨论、游戏活动等发挥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培
养他们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践与活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思品教育,培
养学生爱科学,珍惜时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及特殊二月的区分
五、教学准备:
1、日历一本
2、每人备好年历卡,20xx年——20xx年,月天数填写表一份
3、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幻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生:“日历”。
师:为什么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因为日历每天都要撕去一张纸到了年底只剩下日历皮了”。
生:“日历有三百多页纸,每过一天就要脱衣服一件。”
师出示“一本日历”观察。
师:“日历上都记载着什么?”
生:“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观察20xx年历,你想了解到什么知识?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3、师: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
师:为什么?
生:知道了一个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个月的天数乘上12就会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师:观察我们已备好的年历卡,然后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在已备好的表里。(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填写自己的表格)
4、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一组交流发现规律,指名发言。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在学习中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哪位同学玩过荡秋千的游戏?这么多同学玩过,还记得当时是怎样荡的吗?(可组织学生参加荡秋千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体验。通过荡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虫子的研究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制定策略—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学生回答)
师:你们荡秋千时比赛过吗?怎么比的?
(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荡秋千比赛。
(出示图)
师:小明、小芳、妞妞正在进行一场荡秋千的比赛。她们比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荡的次数最多。猜猜,相同时间内,你认为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三种观点,有的说小明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短;有的说小芳荡的次数最多,因为她轻;还有的说妞妞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长。(教师边说边板书板书)到底谁说的对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二、实验操作。
1、熟悉实验器材。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这套实验器材和荡秋千又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再观察拴小球的绳,掂一掂两个小球,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是绳长相同,两个小球轻重不同,相同时间内荡的次数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会合作,会学习。
2、学生做实验一。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一的表格,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小明和小芳秋千的长相同,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时有分工,有合作,一个人能完成这个实验吗?
师:由此可见,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习很重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在相同时间内,绳长相同,轻重不同,荡秋千的次数与体重无关;那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猜可能会和绳长有关。)
3、学生做实验二。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二的表格,各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根据实验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在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通过两次试验,你认为他们三人谁荡的次数最多?说说理由。
4、教师。
三、课后思考。
师:有的同学家里有挂钟,时间不准确时奶奶会调里面的两个按钮,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思考这其中的道理。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一(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笔算能力,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确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
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那这节课同学们就到习题王国里去展示一下身手吧!(板书出示)
三、1、口算游戏
30÷1042÷3120÷40150÷50
210÷3060÷4540÷6900÷50
360÷30960÷4720÷8360÷60
全班一齐口算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
下面的商对吗?正确的商是多少?
出示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回答
3、计算比拼
162÷39568÷47196÷23490÷16
先开火车的形式,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比赛。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想一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4、实际应用
⑴、有趣的信息
一个人18分钟可吸入空气,平均每分钟吸入()升。
人在婴幼时期,一天需摄入肉类,谷类,需要的谷类是肉类的()倍。
⑵、王大爷有3个种植草莓的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草莓。
①如果每箱装12千克,一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可以装多少箱?3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共可装多少箱。
②每千克草莓卖7元钱,王大爷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
(综合题,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信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再独立解答)
(练习时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思路不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二、: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一些练习,除法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继续努力。
1.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的书的末尾要和第二个因属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数学 - 3的认识。
2.使学生知道3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3.结合插图使学生知道尊敬工人。
教具、学具准备:3的主题画挂图、绒板、计数器、小棒、点子图、方木块、1和2的`数字卡片,2和3的组成。学生准备3根小棒,1、2、3的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提问:
"这是几?"
"2和1比,准大?2大于几?"
2.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
提问:"1和1组成几?"让学生举点子图。
二、新课
1.数数量是3的物体。
(l)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工人生产电视机的一面。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提问:
"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在生产电视机?"
"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
(2)学生操作。
提问;"拿出3根小棒,举起来给我看一看。"学生拿出以后,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把小棒放在桌子上。
教师出示绒板,上面贴好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三角形。提问:
"谁能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摆。
"数一数,你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教师:刚才我们认真观察了主题图画,数出画上有3位工人阿姨,有3台电视机;又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人和东西的数量都可以用3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板书"3"。
2.认数字3。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3字,提问:
"谁认识这是几?"
"我们一起来看看3的字形像什么?"老师指出3的字形像耳朵。
领读两遍3字。
3.教学3以内数的数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3的认识》。提问:
"先拨两个珠子,再拨一个珠子,一共拨了几个珠子?"
"2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3个珠子去掉 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②学生操作。先摆2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请一名学生回答:"2根小棒添上几根小棒是3根小棒?"
③出示绒板。教师在绒板上贴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提问:
"这是几个点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1个点子的图的下面写1。
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
教师:现在这3个数排好队了,请一个小朋友按顺序把这3个数读一读。再提问:
"按照数的数序, 2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2添上几是3?"
"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去掉几个是2?"
4.比较2和3的大小。
①出示方木块。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有几块?"板书:"3 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那么我们可以在3和2中间写一个大于号,开口朝着3,边说边写出"3>2"。提问:
"这个式子表示3大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个式子就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两遍。
②出示方木块。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
"左边有几块方木块?右边呢?"板书:"2 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那么我们在2和3的中间也可以写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尖的一边对着较小的数2,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一个"
5.3的组成。
让学生摆出3根小棒。提问:
"你能把这3根小棒分成两堆吗?"学生动手分,教师注意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同时说明每个人分的不一样没有关系。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当学生回答左边摆2根右边摆1根时,教师板书"2 1";当学生回答左边摆1根右边摆2根时,教师板书"1 2"。
教师:刚才大家分小棒分得很好。从分小棒可以看出,3可以分成2和1,3还可以分成1和2,也就是2和1组成3,1和2也可以组成3,同时把前面板书写成和。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
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
6.写数字3。
教师边说边在四字格中示范"3"的写法。3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里,要一笔写成,3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上半圆稍小些,下半圆稍大些,口向左开。
带领学生照着黑板上的"3"字书空两遍。
让学生在桌于上用手指空写3,把笔顺练熟。
让学生在教科书的写数字练习格里练习写3。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做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猫图,然后问学生:图里画了几只小猫?学生回答以后,再让学生在图下面的括号里写1。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每个括号里应该填几,再集体订正。第2题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第及题的做法
教学内容:
图形与拼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变形和六边形。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时分配:
观察鸟巢2课时
欣赏壁画2课时
课时1信息窗1--观察温馨鸟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小树都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出示课件:春天的美丽景色:各种树木、花草,一些小鸟…)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个小朋友出来踏青,看到了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这三个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鸟有家,有的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做鸟窝吧?
(一)出示长方体实物
1、怎样来做这个长方体的鸟窝呢?
2、集体交流: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都是长方形的。
3、什么是长方形呢?我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
5、把长方形折一折小结: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二)出示正方形实物
1、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鸟窝,怎么做呢?
2、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发现…
2)用直尺量四条边,发现…
4、小结: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它是平面图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就给每条边起了共同的名字"边长"。
三、巩固练习
a)请你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纸上设计一扇长方形的门和两扇正方形的窗
1)先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设计
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作业设计:
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课时2信息窗2--鸟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6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五边形和六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五边形和六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3、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平面图形
二、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2、小结:我们通常以"边"的数量给它命名,所以叫它"五边形"。
3、出示:是什么图形?
根据五边形的.经验,学生都能说出这是"六边形"。
4、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种平面图形,有五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五边形";有六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剪一剪。
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剪出的形状的特征。
2、找规律,画一画、圈一圈
1)独立观察,发现其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猜图游戏:p77、4
通过游戏渗透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3、奇妙的六边形
拿一张的纸,怎样切一刀,使它变成长方形呢?
作业设计:
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五边形六边形
课后反思:
经过栏目小编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英语三年级教案”,如果您需要再次访问此页面请及时收藏。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老师上课时会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试题预览
初三英语总复习中考模拟考试卷一
III.选择(25)
1. - ______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a useful tool book.
- Yes, that’s quite right.
A. An B. A C. Some D. Several
2.Does Tom often play _____ football after _____ school?
A./, / B./, the C.the, / D.a, a
3. -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City Library is?
- Turn left ________ the second crossing, and you can find it on your right.
A. on B. in C. at D. to
4. - You don’t know all of the teachers in your schools, do you?
- No, I only know _____ of them.
A. a few B. few C. a little D. little
5. How wonderful! The _____is made of _________.
A.house , glass B.house, glasses
C.houses, glass D.houses, glasses
6. Every morning Mr. Smith takes a ______ to his office.
A.20 minutes’ walk B.20 minute’s walk
C.20-minutes walk D.20-minute walk
7. Uncle Tom asked ______ to help write the cards.
A.my B. me C.myself D.I
8.The man ______ Mary was so tall that she could hardly see the show.
A.in front of B.in the front of
C.at the back of D.at the beginning of
9. The garden _______while the Greens were away from home.
A. took good care of B.was taken good care
C.was taken good care of D.was taking good care
10. --Have you finished _____the book?
--Not yet. I’ll try _____it to you before Friday.
A.reading, returningB.to read, to return
B.C.reading, to return D. to read, returning
11. Many people watched the boys ______ the mountain at that time.
A.climb B.climbing C.to climb D.climbed
12. India had the second ______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largest B.larger C.most D.smallest
13.When father was young, he ______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A.was made work B.was made working
B. C.made to work D.was made to work
14. Five-year-old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________?
A.are they B.aren’t they C.were they D.have they
15. --____I put my coat here?
--Sorry, you ______.
A.Must; mustn’t B.Do; don’t C.can; needn’t D.May; can’t
16. Tom wants to try _____some of his ideas.
A.on B.off C.out D.to
17. Could you tell me if it _____tomorrow?
A. rain B.will rain C.raining D.rains
18.Do you know ______ at the bus stop?
A. whom they are waiting for B.who they are waiting
C. whom are they waiting for D.who are they waiting
19. The teacher asked all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to keep their eyes _______.
A. close B. to close C. closing D. closed
20. ______ there any good news in today’s newspaper?
A.Are B.Is C.Have D.Has
21. He is seriously ill; there is ______ hope for him.
A.a few B.few C.little D.a little
22. We’ll go for a picnic if it ________tomorrow.
A. isn’t going to rain B. won’t rain
C. doesn’t rain D. isn’t raining
23. - __________ will your brother be back from Canada?
- In about a week.
A. How soon B. How often C. How long D. How many weeks
24. - Jeff was ______ careful ______ he made no mistakes in the exam last time.
- That’s true. He is one of the most careful students in our class.
A. such, that B. such a, that C. so, that D. too, to
25. - The man _______ is smoking is looking for his wallet.
- Oh, I know him. He’s Li Lei’s father.
A. which B. who C. whom D. what
IV.完形填空(10分)
Once a beggar (乞丐)had walked about five miles in the hot sun. He was quite tired and wanted to 31. As he came to a crossing, he saw a tall tree, On one side 32 the tree he saw a board(木牌) . “Take This Road To Franklin” was written on the board.
“I will rest under the 33 ,”said the beggar. “I can lie on the board while I sleep.”
As the beggar 34, a doctor rode up to him.
“Wake up, beggar!” said the doctor. “I am lost. Can you tell me 35 road to take to Franklin?”
“It is too hot to think,” said the beggar. “Thinking is work in such a 36 day.”
“Here is a dollar,” said the doctor, “now, will you think?”
“Of course, I will, sir!” said the beggar, “37 that road to Franklin.”
After a while, a driver stopped to 38 the beggar which road to take to Franklin.
“You must give me a dollar,” said the beggar, “for me to start thinking.”
The driver gave him a dollar. “Turn to the left,” the beggar said.
The beggar went back to 39. Before long a farmer woke him up.
“ Which is the road to Franklin?” he asked. The beggar got 40 dollar and the farmer went along the road.
“A doctor gets paid when he doctors.” Said the beggar to himself, “A driver gets paid when he drives, and a farmer gets paid when he farms. But this time a beggar got paid, and all he did was thinking!”
26. A.drink B.eat C.rest D.ride
27. A.with B.of C.by D.for
28. A.tree B.sign C.road D.bed
29. A.thought B.said C.passed D.slept
30. A.right
2.能听说读: Where is the cat? It's on /in/under… .
学生在听做.听说和听读等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听音模仿等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教师热情地用Hello song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并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做Free talk.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英语课堂上来。
2.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说唱以前学过的英语童谣:Please stand up.
1.Where’s the cat?
逐渐出示以前复习过的`各种物品,利用玩具猫和包的位置的关系呈现和学习句型。Where’s the cat?It’s in/on/under the bag.以及单词 where,in,bag.
2.Is it in the green bag?
拿出绿色袋子和黄色袋子,让学生学会说green bag,yellow bag,达到脱口而出,方便后面句子的操练。
看谁反应快:老师说in/on/under,学生快速用手势做出反应。
1.播放动画课文,要求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
4. TPR游戏:教师向学生发出指令,例如“Put your book on your desk. Put your pencil in your bag. Put the ruler under your pencil-box.”由学生根据听到的指令作出反应。
在生活实践中主动用Is it a…?来询问自己不能确定是什么的物品,练习学到的句型。
一、教学内容:
Let’s say and Let’s sing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英语打招呼、告别;
2.使学生会唱字母歌;
3.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活学活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打招呼
2.学会唱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游戏教学法:学生通过游戏掌握本堂课的单词和句型。在本课堂中,表演对话等活动对单词和句型进行操练。
2、实践行动法:以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情景,操练学生口语能力。
3、歌唱教学法:通过教唱歌曲和随机改编歌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巩固和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记得更深
刻和更牢固。歌曲使人轻松、快乐。歌曲使人记忆深刻,通过歌唱学习英语能长久记忆。老师唱问,学生唱答,一唱一和,快唱快和,慢唱慢和,灵活贯通。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快乐。
五、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写字母a、b、c、f、x让学生认,区别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英语。
2.介绍英语
3.说一说,你知道的英语词汇。那么我们今天从最简单学起。
(二)新知
1.认识图片上xhello/hi
反复练习,要每个人都说。
4.讲解goodbye byebye bye 再见,拜拜
5.对话练习
Goodbye misswangbyebye/bye
反复练习,每个人都说
6.hello、byebye合起来练习
7.观察英语与汉字的写法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组成英语单词的教字母,英语单词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字母组成。所以要学好英语得必须掌握好26个字母。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字母歌。
播放字母歌视频,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字母歌
表演唱
8.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打招呼用hello,告别用goodbye。
七、板书设计
Hello
Hello
Hi
Goodbye
Bye
Byebye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及句子。
2.能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与他人进行交流。
After learning unit3, what have you learned?
Words:farmer doctor family grandma
She is a teacher.
1. 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2.Read the text in roles.
3.Try to make a dialogue by themselves.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rind,then introduce her/him to your group members. Step6 Chant
Part3 in page 23.
Do some exercises.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3bunit4《time》第二课时。这节课的语言题材是时间,语言功能是学生学习用英语what’s the time? it’s …o’clock.it’s time to… shall we …?等句型谈论在某个时刻做某件事情。通过该堂课的学习主要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时间观,要求比较高。而且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英语还不到一年的三年级小朋友,要让他们达成这些目标还有一定的困难。再有,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鉴于这三方面的因素,我采用了网络教室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我特意为学生制作了《time》的专题站,通过网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在网站中,我生成了这样一些资源,有让学生休息放松时听的一首动画音乐,有锻炼学生听力的听力题和课文录音,分别可以让学生戴上耳机自己做和自己听,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动画游戏,更有贴近学生生活,英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这些资源的创设为我本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网络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采用了“网络、情景、兴趣、活动”教学法。
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人机互动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一。
课堂中网络的介入使得好多东西都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借助网络呈现的画面生动而又活泼,内容丰富而又广泛,为孩子们提供的语言素材新颖而又有趣,使得孩子们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本堂课中,在学生唱歌、做听力、做游戏、听朗读这些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网络强烈的交互功能,以及给现代课堂带来的便捷。通过这些网络活动,课堂中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情景教学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二。
在课伊始,我让学生唱上一首英语数字歌,既复习了旧知,更把学生的情绪转移到英语上来。唱歌过程中,数字1-10让学生用手势打出,让学生边唱边表演,而且老师也十分投入地和学生一起演唱,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准备开始学习。
在学习have lunch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我做饥饿状说:i’m hungry.引出have lunch,让学生在说chant的过程中利用实物来理解识记新词组。在教学go home , watch tv时,都创设了情景。网络情景与生活情景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完成任务以后,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本堂课的教法之三。
恰到好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从学生的信心中也会得到教书的快乐。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听力练习,做完了游戏,完成了表格,有感情地朗读完对话,出色地运用所学知识编对话进行交流之后,教师都不忘用不同的形式,用不同的鼓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载体,在活动中学英语是本堂课的教法之四。
语言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进行交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time作为一条主线贯穿着始终。通过网络的介入,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再通过生活化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
在我这些教学方法的指引下,学生也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自主学习法。在本堂课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朗读、做听力、通过游戏操练句型等环节中。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主要体现在做游戏,自编对话,表演对话等环节中。
再次是情景体验法。情景教学是本堂课自始至终的主线,学生的时间观是如何培养的,就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体验出来的。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以下几点是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重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进步与成功。
借助网络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活泼的动画画面,大量的听力练习以及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网络强烈的交互功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授课人:郭礼文 时间: 班级:
一、目标再现
1.学习现在完成时态的构成以及与现在的关系和对时间状语的要求,以及现在完成时的陈述句形式和疑问句形式及其简略答语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一些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掌握过去分词的构成。
2.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有关“借物、寻物”的交际用语,正确运用Have you got…?和Do you have…?及其简略答语。
3.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特别是used to,pay for,think of等用法。
4.利用阅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
5.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对课文故事予以简述。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现在完成时态,围绕“The lost book”开展教学活动。学习了有关“借物和寻物”的交际用语以及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及相关事项,着重使用了“Have you got…”这种句式,通过对话,教学了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和构成,重点分析过去某个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学习了过去分词的构成和动词加ed后的读音,if引导的从句中时态的使用,同时还学习了一些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与区别。
1、语言难点分析
ago 与before
ago与before 是两个表示“以前”的概念的单词。在用法上,它们的区别是较大的。
1)ago和一般过去时的动词连用,表现现在以前的过去时间,它不能用于完成时态,例如:
Your friend was here a week ago, wasn't he? Of course he was.
before可以和完成时态连用,也常常与never连用,表示在早先或过去的某时间的“以前”。例如:
I never met him before. He's new to me.
下面以three years ago和three years before为例来进行比较。three years ago用于过去时态,表示从今天算起的“三年以前”;而three year before用于过去完成时态,表示从三年以前算起的过去。试看下面的比较:
A. I met him three years ago. We've been friends for 3 years.
B. I had met him three years before. I met you in 1992.
句A表示:“(从今天算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句B表示:“(从三年前追溯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一次。”
2) 另外before与ago单纯在形式上的区别是before可以单独使用,ago必须与别的表示时间的词连用。例如:
I have read it before. It is a very good novel.
I read it 3 years ago. But I can't remember everything about it.
例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Yes, I _____it five minutes_______.
A. have found, before B. found, before
C. has found, ago D. found, ago
解析 ago表示从现在算起的多少时间以前,用于一般过去式的句子中,before则表示从过去看的某时间以前或泛指以前,常见于完成时态。从本句的答语“我5分钟前找到的”中,可以判断是从现在算起的五分钟前,故选D。
full与fill
(1)fill v.把……填满,常与with连用。如:
Please fill the bags with rice. We've got to take them to the poor family in the village.
fill也可以表示状态。相当与 be filled with。如:
Smoke filled the room. = 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smoke.房间里浓烟弥漫。
(2)fill in填入、填写、塞满,如:
–Please fill in your telephone number and your name.
–OK, But may I borrow your pen?
–What shall I do if I want to find a job here?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3)full adj. 满的,充满的。其结构是be full of=be filled with,如:
The basket is full of apples. = The basket is filled with apples.Enough for all of us.
The bag full of books is mine. Please carry it for me, It's too heavy.
lose与 miss
1)两者都表示“丢失”。lose的语气较强,含有丢失后不易找到;miss含有“发现丢失”之意。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可换用。例如:
You said you have lost your watch. When did you miss it? 你说把手表丢了,你什么时候丢的?
2)lose通常用过去分词(lost)作定语或表语;而miss则用其ing形式(missing)作表语或定语。例如:
Is there anything missing (Is there anything lost) ?
Nothing, so far as I know.
on与about
二者都是介词,意为“关于,论及”等,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相替换,但二者有点区别:about常用于简单的或浅显的论述等,是一般用语,多用于讲故事,谈话;思考等;on多用于系统论述或专题讲演、论著等,具有学术性,如:
The teacher told us a story about Lei Feng. It's very moving.
He will give us a talk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他将给我们做个关于党史的报告。
come up with
come up with= find or produce (an answer)意为“提出,提供”,它是由动词和介词一起构成的短语动词。它的另一个意思是“赶上”。例如:
I hope you can come up with a better plan than this. 我希望你能提出个更好的计划。
We shall have to work hard to come up with them. 我们要努力工作,赶上他们。
类似的词组有:
catch up with come in for
pay for
pay for意为“给……报酬”,“付款”。常见句型有:(1) pay for+货物,(2) pay+名词/代词+for+物。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book?那本书你付了多少钱?
I'll pay you five yuan for it.我将为此给你五元钱。
I'm afraid can't pay you anything for it.我恐怕不能为此给你任何报酬。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以前是一位语文老师。
used to
used to意为“过去经常”,它只有过去式,用于各种人称的单、复数,表示过去存在的,但现在已经停止的情况或习惯,后接动词原形。例如:
They used to come on foot,but they don’t do that again. They often come by bus. 他们过去经常步行来,现在不了。他们经常乘车来。
used to是表示过去经常重复的动作。在表示过去的习惯时,used to是比较规则的习惯,它与would不太一样,would侧重于叙述过去的光景,used to侧重于和现在相对照。
used to的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可以用助词did或自身形成构成。美国人多用助动词 did;英国人多用used to本身。如:
–Did you use to go there?
–Yes, very often./No, only seldom.
I used not to like Beijing opera, but now I’m very fond of it.我过去不喜欢京戏,但现在非常喜欢。
他过去不常抽烟。He didn’t use to smoke.== He used to smoke.
注意区分be used to所表示的意思是“习惯于……”,后跟名词或动名词,used是一个形容词。例如:
I’m not used to drinking.我不习惯喝酒。
She is used to running in the morning.她习惯早上跑步。
have got
I think I've got one.我想我有一个。
英语中表示“所有”用have,口语中常用 have got,其否定形式为haven't got,疑问形式为Have…got…?在美国英语中常使用don't have,Do… have…?例如:
I've got a book about chemistry. = I have a book about chemistry.我有一本化学书。
He hasn't got an umbrella. = He doesn't have an umbrella. 他没有雨伞。
–Have you got a pencil sharpener? = Do you have a pencil sharpener?
–Yes, here you are.
2、语法:现在完成时
注意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的几个副词:already;just,yet, ever,never等。already,just多用于肯定句,yet,ever,never多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如: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my homework.我已经完成了作业。
He has just had his meal. 他刚吃过饭。
Have you ever heard this song?你曾听过这首歌吗?
They haven’t left yet.他们还没动身。
We have never seen so beautiful flowers.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
三、习题精选(印发给学生)课堂检查辅导
初三英语单元过关自查练习(UNIT 1)
Ⅰ. 词汇练习
A. 词语释义(从右栏中找出与左栏意思相近的词语)。
( )l. return A. about
( )2. pity B. at the moment
( )3. think of C. in all places
( )4. everywhere D. ready to help others
( )5. ever E. give back
( )6. helpful F. come up with
( )7. now G. feeling sorry for someone
( )8. on H. at any time
B. 根据句意和首字母补全单词。
1. I'll meet s______ foreigners at the airport this evening.
2. Bruce made two s______ and put all of his books on them.
3. Please write your name, address and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on the f_____.
4. A: Are you often a______?
B: Yes, twice a year.
5. I met Mr. Green in the street in London o______ last year.
C.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y haven't found the ____child yet. (lose)
2. I got up late this morning and what was ______(bad), my bike was broken on the way.
3. I think books can make people ______. (happy)
4. Jane came up with a good idea a few days ______. (late)
5. Mr. Green ______to get-on-line when he was young. (use)
6. John's hobby is ____ basket ball .(play)
Ⅱ. 单项选择
1. Granny looked for her book, but she couldn’t find it ______.
A. somewhere B. everywhere C. anywhere D. nowhere
2.-When did you ______the book to the library?
-Yesterday afternoon.
A. borrow B. lend C. give D. return
3. The man took away the dictionary but did not ______.
A. pay it B. pay for it C. cost it D. spend it
4. English teachers often encourage the students _______ English aloud.
A. read B. reading C. to read D. readed
5.- ______he ever ______abroad ?
-No, never.
A. Did, go B. Is, been C. Has, been D. Has, gone
6. How long may I ______ the history books?
A. keep B. lend C. borrow D. return
7. She______ an English teacher.
A. uses to B. used to C. use to be D. used to be
8. One day the librarian ______ an idea.
A. came up B. came with C. came up with D. came up to
9. Now her lost books are usually______ the library.
A .returned B .returned to C. paid D. paid to
10. My hobby is ______all kinds of coins.
A. to collect B. collecting C. to pick up D. picking up
11. Can you ______who has lost the watch?
A. look for B. look up C. find D. find out
12. My postcard is still on the desk. Why ______you ______it ?
A. haven’t, posted B. didn’t, post
C. wasn’t posting D. won’t, post
13. The man ____France will give us a talk ____his country.
A. from, on B. of, in C. of, about D. from, of
14. He is too old to ______the name of that book.
A. pick up B. think of C. come up D. fill in
15. 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 ____my mother. It's time for her to be back.
A. can be B. may not be C. must be D. mustn’t be
16. I don’t know where Mr. White has gone. You’d better ask ____.
A. else somebody B. other somebody
C. somebody else D. anybody else
17. When he saw a ticket on the ground, he stopped ____.
A. to pick it up B. pick it up C. to pick up it D. pick up it
18. He says that he will ______to me in three days.
A. return the money B. return back the money
C. get the money back D. pay back the money
19. Father ______the city of New York three days ago.
A. leave B. left to C. left off D. left for
20. Tom ______ there for 10 months since he ______ back to his hometown.
A. has lived, gets B. has lived, got C. lived, go D. lived, has got
Ⅲ. 同义句转换
1. You can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after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同义句转换)
You______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______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2.I have never heard such a piece of wonderful music. (同义句转换)
This piece of music is______ ______ wonderful piece I've ever heard.
3. May I borrow your bike?
____you ____your bike ____ ____ ?
4.When he was young, he worked on a farm, but now he doesn't.
He ___ ____ ____a farmer.
5. Her bike was lost, and my bike was lost, too.
Her bike was lost, and ____ ____ ____.
Ⅳ. 短文填空,一空一词。
A library is a collection (收集)of books. It ______ ______quite small or it may be large.
Libraries, both big ______small ones are for us to use. You may go to read books there. You may ______books from it.
There are a lot of story ______and other kinds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You can borrow them
if you have a ______card. You must read _______many books as you can. It will be helpful.
When you borrow a book, you must ______your card. The assistant writes a date in the book.
Then you can take it ______. But you must give it back to the library _______ the date.
Ⅴ. 补全对话
根据对话内容,在每个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使对话完整,合乎情景。
A: Excuse me.
B: What can I do for you?
A: I want to 1 a book about art. But I can’t 2 the name of it.
B: 3 does it 4 like?
A: It has a lot of 5 pictures.
B: Is it thick or 6 ?
A; It’s not thick. It’s only 7 one hundred 8 .
B: I see. Please 9 a moment. I’ll go and 10 it out for you.
Ⅵ. 完形填空
A good dictionary is a very good tool(工具). It will tell you not only what a word means but also 1 it is used. A dictionary needs to be printed (印刷) again about every ten years. Languages develop and a good dictionary must show these new changes.
A new English dictionary will only tell you 2 most people use the language today. It will not tell you what is right or wrong. It may tell you the right time to use a word. If only many people use a word, a dictionary will either tell this or not list(编列) it. 3 dictionaries will tell you many interesting facts. If you type a word and the word is too long, look it up in your dictionary. All dictionaries show you 4 to break (分拆)a word. And they also 5 you how a word is spoken.
Every dictionary, of course, tells you what a word means. But some words, like “get” or “take”, may have dozens of meanings. In some dictionaries, the main meanings are often list first. The other newest meanings are listed last. So before you use your dictionary, you should always 6 the front part. This part explains 7 .
Some dictionaries also show you where a word comes 8 . Do you know that the word “brand (标记)” comes from an old word? This old word means “to burn”. This is because hundreds of years ago people burned their own names on tables or boats to show who 9 them. They also burned their names on their farm animals __10 they would not be stolen.
Your dictionary also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facts in it. After you have learned to
use a dictionary, it can become your best useful book.
1. A. when B. where C. why D. how
2.A.how B. what C. why D. if
3. A. Every B. Some C. All D. Many
4.A.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5.A.say B. talk C. show D. write
6.A.see B. look C. watch D. read
7. A. how use it B. to use C. how to use it D. use it
8.A.into B. up C. by D. from
9. A. builds B. makes C. build D. made
10. A. when B. in order C. so that D. before
Ⅶ.阅读理解
A
What is a library for? Most libraries have books and other things to read. Many of them have things to listen to. Some libraries even have computers (电脑). Very few people would think of a library as a place to live in.
One library in New York City turned into a home for 250 people for several days. These were all people near the library. They moved into their library for a very special reason(特殊的原因). They slept on the floor. Why did the people move into the library?
The people moved into the library because the city wanted to close it to save(节省)money. These 250 New Yorkers loved their library. They didn’t want to lose it. So they moved in. They knew that the library couldn’t be closed if they were living inside it. At last the city agreed to keep the library open, and the people all went hom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1. This story happened in the libraries in Australia.
2. The library almost closed to save the city money.
3. The library had 350 people living there.
4. The people in this story maybe like to read books.
5. A closed library would keep the people quiet.
B
We have a big well-equipped(配备完整的) library in our school. There is a librarian (图书管理员) in charge of(掌管) it. Students of the school may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but they may not lend them to others. Students may borrow three books at a time. They may keep the books for 2 weeks. If they do not return them on time, the librarian mustn’t lend any more books to them.
There are a number of rules for good behaviour(行为举止) in the library. Students should put back the books in their right places on the shelves. They should leave th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in good order(顺序). They should take the books carefully and keep them clean and don’t break them. Students may not talk or make any noise in the library. They should keep quiet when they are passing along outside the library.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6. How many librarians are in change of the library in the writer’s school?
A. Only one. B. Two. C. Many. D. Three.
7.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duties of the librarian.
B. The rules of the library.
C. How long the students may have the library books.
D. Students can talk loudly in the library.
8. How many books can students borrow at a time?
A. One book. B. Tow books. C. Three books. D. Four books.
9. When the students finish reading th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the should _______.
A. put them back in their wrong places
B. put them back in other places
C. put them back in right places
D. put them in any places
10. When the students are passing outside the library, they should ______.
A. keep clean B. keep the books for two weeks
C. keep making noises D. keep quiet
附:参考答案:
Ⅰ. A. 1-8 EGFCHDBA
B. 1.several 2.shelves 3.form 4.abroad 5.once
C. 1.lost 2.worse 3.happy 4.later 5.used 6.to play
Ⅱ. 1. C 2. D 3.B 4. C 5. C 6. A 7. D 8. C 9. B 10. A
11. D 12. A 13. A 14. B 15. C 16. C 17. A 18. D 19. D 20. B
Ⅲ. 1.can't, until 2.the most 3.Can, lend, to, me 4.used, to, be 5.so, was, mine
Ⅳ. may, be, and, borrow, books, library, as, show, away, before
Ⅴ. 1.borrow 2.remember 3.What 4.look lour 6.thin 7.about 8.pages 9.wait 10.find
Ⅵ. 1. D 2. A 3. D 4. B 5. C 6. D 7. C 8. D 9. D 10. C
Ⅶ. 1. F 2. T 3. F 4. T 5. F 6-10 A B C C D
四、布置作业
1、预习UNIT 2
2、完成 初三英语单元过关自查练习(UNIT 2)
3、疑难摘要出来。
五、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课程是校本课程。要成为高素质的学生,除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健康教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安排: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取向,本课主要设计四个模块的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自己,树卫信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克服自卑、树卫信心。
第二部分:积极主动,学会学习。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全力投入学习生活。 第三部分:调整情绪,协调关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
情绪,建卫和谐、正确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应使学生在了解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解决实际的心理困惑,学以致用,为此:
1.不宜过多采用文化课程的讲授方式。
2.不宜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掌握有关心理学名词概念与原理原则上。
3.多采用活动,讨论反思等互动体验式的形式。
4.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二)一、学情分析
三年学生进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三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以此为目的将这部分教材分为五个内容:
1、自我认识
2、学习策略 3、人际关系 4、思维训练 5、其它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的潜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2、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
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游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注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3、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快乐成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健康教学计划(三)本学年第一学期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三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 1 )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 2 )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 3 )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
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3.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培养爱清洁、讲卫生,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零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钥匙,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上,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不利健康的问题和隐患,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加以克服和解决。
3.启发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已知,发挥联想,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特别是探索微生物世界奥秘的热情。
关于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教案,我们可以详细、具体且生动地描述。以下是一篇超过1000字的文章。
第一课:Greeting(问候)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问候语句“Hello”和“How are you?”。
2. 能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简单的问候和回答。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张包含问候语句的大海报。
2. 学生准备好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海报并问:“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如何用英语来问候别人吗?”鼓励学生用手势或中文表达出自己对问候的认识。
2. 新授(10分钟):
教师用PowerPoint展示问候语“Hello”和“How are you?”。将这两个词用中文解释,并教授其正确发音。然后,教师请学生跟读这两个问候语,并进行发音练习。
3. 启发(10分钟):
教师现场表演两种问候语的应用场景,例如老师问学生“How are you?”,学生回答说“Fine,thank you。”。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演练这些场景。
学生可以自由配对,进行问候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适时走访学生,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巩固(15分钟):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份问候对话表演。每个学生都要在表演中使用到两个问候语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候的情景,如在学校的门口、在超市里、在家里等等。
5. 完成任务(10分钟):
学生拿出纸和铅笔,写下自己学到的两个问候语,并附上中文翻译。然后,学生找一个伙伴,用问候语与对方进行交流。
6. 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使用这两个问候语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7.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出示一份问候语对话的图片,学生需要根据图片写下对话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明天的课上准备讲述自己所写的对话。
第一课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两个最基本的问候语句,也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这些句子与人交流。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问候语的使用方法。在写作业和与伙伴的对话中,学生进一步练习了这些句子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详细具体且生动的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安排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并提供演示和练习的机会。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掌握程度的机会。希望这样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授三年级英语外研版时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7下)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7下) 初三年级英语复习教案(一)(6课时) 初一(下册)共12单元(需6课时) 1―6单元3课时,7―12单元3课时 【知识梳理】 I. 重点短语 1. a bottle of 2. a little 3. a lot (of) 4. all day 5. be from 6. be over 7. come back 8. come from 9. do one’s homework 10. do the shopping 11. get down 12. get home 13. get to 14. get up 15. go shopping 16. have a drink of 17. have a look 18. have breakfast 19. have lunch 20. have supper 21. listen to 22. not…at all 23. put…away 24. take off 25. throw it like that 26. would like 27.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28. in the morning / afternoon/ evening 29. on a farm 30. in a factory II. 重要句型 1. Let sb. do sth. 2. Could sb. do sth.? 3. would like sth. 4. would like to do sth. 5.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6. How do you spell …? 7. May I borrow…? III. 交际用语 1. ―Thanks very much! ―Youre welcome. 2. Put it/them away. 3. Whats wrong? 4. I think so. I dont think so. 5. I want to take som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6. Give me a bottle of orange juice, please. Please give it / them back tomorrow. OK. 9.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10. Dont worry. 11.I’m (not) good at basketball. 12. Do you want a go? 13. 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14. Do you have a dictionary / any dictionaries? Yes, I do. / No, I don’t. 15. We / They have some CDs. We / They don’t have any CDs. 16. ---What day is it today / tomorrow? ---It’s Monday. 17. ---May I borrow your colour pens, please? ---Certainly. Here you are. 18. ---Where are you from? ---From Beijing. 19.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in New York? 20. ---Do you like hot dogs? ---Yes, I do. ( A little. / A lot. / Very much.) ---No, I dont. ( I dont like them at all.) 21. ---What does your mother like? ---She likes dumplings and vegetables very much. 22.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I go to school at 7:00 every day. 23. ---What time does he go to bed in the evening? ---He goes to bed at 10:00. IV. 重要语法 1.人称代词的用法; 2. 祈使句; 3.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4.动词have的用法;5.一般现在时构成和用法;6.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构成和用法 【重点讲解】 1. Thats right./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 That’s right意为“对的”,表示赞同对方的意见、看法或行为,肯定对方的答案或判断。例如: I think we must help the old man.我想我们应该帮助这位老人。 Thats right.或 Youre right.说得对。 That’s all right.意为“不用谢”、“没关系”,用来回答对方的致谢或道歉。例如: Many thanks. Thats all right. Sorry. Its broken. Thats all right. All right.意为“行了”、“可以”,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或要求。有时还可以表示“身体很好” Please tell me about it. 请把此事告诉我。 All right.好吧。 Is your mother all right?你妈身体好吗 2. make/do 这两个词都可以解释为“做”,但含义却不同,不能混用。make指做东西或制东西,do指做一件具体的事。 Can you make a paper boat for me? 你能为我做个纸船吗? He’s doing his homework now.他正在做他的.作业。 3. say/speak/talk/tell say:是最口语化的最普通的一个词,意为“说出”、“说道”,着重所说的话。如: “I want to go there by bus” , he said . 他说,“我要坐汽车到那里去。” Please say it in English .请用英语说。 speak : “说话”,着重开口发声,不着重所说的内容,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 (即后面不能直接接宾语 ) 。如: Can you speak about him? 你能不能说说他的情况? I don’t like to speak like this. 我不喜欢这样说话。 speak 作及物动词解时,只能和某种语言等连用,表达在对话中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如: She speaks English well.她英语说得好。 talk : 与 speak 意义相近,也着重说话的动作,而不着重所说的话,因此,一般也只用作不及物动词, 不过,talk 暗示话是对某人说的,有较强的对话意味,着重指连续地和别人谈话。如: I would like to talk to him about it . 我想跟他谈那件事。 Old women like to talk with children.老年妇女喜欢和孩子们交谈。 tell : “告诉”,除较少情况外,一般后面总接双宾语。如: He’s telling me a story.他在给我讲故事。 tell a lie 撒谎 tell sb. to do sth. /tell sb. not to do sth. Miss Zhao often tells us to study hard. 4. do cooking/ do the cooking do cooking 作“做饭”解,属泛指。do the cooking 特指某一顿饭或某一家人的饭。cooking为动名词,不能用作复数,但前面可用 some, much修饰。从do some cooking可引出许多类似的短语: do some washing 洗些衣服 do some shopping 买些东西 do some reading 读书 do some writing 写些东西 do some fishing 钓鱼 从以上短语可引申出另一类短语,不能用some, much或定冠词。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boating 去划船 go swimming 去游泳 5. like doing sth./ like to do sth. like doing sth. 与like to do sth. 意思相同,但用法有区别。前者强调一般性的爱好或者表示动作的习惯性和经常性;后来表示一次性和偶然性的动作。例如: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but he doesn‘t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Li Ming. 他喜欢踢足球,但是他不喜欢和李明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 at e》第二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L at e》第二课时,let’s learn 和let’s d部分,这节课主要学习有关头部各个部位的单词,并通过TPR等游戏活动巩固运用所学的词汇。下面来说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听、说、认读ear, ee, nse, uth,face五个单词,并会说句子This is ……(同时这也是本堂课的重点)
2、能力目标:能听懂Let’s d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如tuch ur face、clse ur ee、pen ur uth…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听说认读ear ee nse uth face
2、会听并跟做Let’s d
(三)、教学难点
1、ear和ee在音形义上的不同,uth的正确读音
2、能够用This is…介绍自己的五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ear ee nse uth face的单词卡片和图片
2、相关视频和
二、设计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学生
英语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他们对英语是充满好奇并很感兴趣的,而且他们好模仿,爱表现,教学时必须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本课主要内容是头部各部分名称,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自身头部资源和TPR教学法进行游戏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人为本,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以任务型教育原则,以游戏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等多法并用的方式进行单词教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学。
五、说教学步骤
第一步:歌曲热身,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跟着录音机齐唱歌曲: “hell”。学生一边唱一边跟节奏拍手,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英语课堂。
接着是自由会话,目的是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环节我会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会话。
Gd rning, Bs and girls. I a Miss Li. Nice t eet u!
第二步:介绍朋友。教师示范,学生运用所学句型This is…介绍同桌。
让学生互相介绍,运用句型This is…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说英语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鼓励的宽松的氛围中交流,每个学生都敢于和乐于开口说英语,学习热情就特别高涨。
第三步:呈现新知,教学新词
1、视频引入新课,介绍新朋友Tedd Bear
2、教读新单词
(1)出示Tedd Bear头像卡片,逐渐引出新单词ear ee nse uth face
(2)教读单词,注意nse,uth的发音
(3)多种形式认读,穿插指令动作clse,pen,tuch
3、巩固所学单词,操练句型
(1)出示单词卡,抽查学生读,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巩固单词,用“This is…”句型介绍自己的五官(同桌互相介绍)
设计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读,将教读与动画视频恰当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单词,避免长时间跟读的疲惫。学生在句型中学习生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步:趣味操练,强化新知
(1)游戏:扩展性活动(见):What’s issing?
(2)听指令,作出相应动作(Let’s d) 跟着视频节奏完成动作。
设计理念: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强化了所学的单词。
授课人:郭礼文 时间: 班级:
一、目标再现
1.能够运用过去时态来谈论过去的经历和运用现在完成时来谈论由过去开始,与现在相联系或有影响的经历。
2.学习和归纳有关环境和污染方面词汇,且能够正确运用它们来描述所见所闻。
3.进一步学习现在完成时态,特别是它的时间状语的表达法:for…或since…
4.归纳总结哪些动词是延续性动词,哪些是非延续性动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特别是与一段时间连用时只能使用延续性动词。
5.培养自己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能运用所学知识来报道周边的环境问题。
二、重点难点解析
1.have been (to) 与 have gone (to)
have been与have gone都表示现在完成时态,表明动作已经发生了,但它们之间的含义是有不同的。
1)“have been in + 地点名词”或者“have been + 表位置的副词”含义是“在某地呆得过多久”。例如:
Mr Zhang has been in this school for ten years.He knows everyone here.
张先生在这所学校呆了十年。
I have been here since I began to work.It's just like my home.
我工作以来一直呆在这里。
2)“have been to +地点名词”表示“曾经到某地去过(多少次)”。例如:
Miss Brown has been to China twice.That's why she speaks Japanese very well.
布朗小姐来过中国两次。
Have you ever been here before?
你以前到过这儿吗?
3)“have gone to +地点名词”或“have gone + 表位置的副词”其含义是“到某地去了”(人已不在此地),注意:这种结构不用于第一人称,也不用于第二人称,它仅用于第三人称。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A: Where's Tom?
B: He's gone to the shop.
A: Has Mary gone there with him?
B: No, she hasn't.
2. Businessmen are afraid of newspapers and TV stations. 生意人害怕报纸和电台。
be afraid of… 意思是“害怕……”。afraid是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表语,后跟名词或动词的-ing形式(指自己不能决定而突然发生的事),与frightened的意思相同。be afraid后也可跟动词不定式表示“害怕做某事”即:be afraid to do sth.。另外,afraid后还可跟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意思是“担心,恐怕”。例如:
(1)I am afraid of mice. 我害怕老鼠。
(2)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不要怕犯错误。
(3)I'm afraid to tell her the truth. 我不敢告诉她真相。
(4)I am afraid you are ill. 恐怕你是病了。
(5 )I'm afraid (that) we may not catch the train. 我担心我们可能赶不上火车。
3. As soon as other people hear it, they go out with their rubbish and throw it in.
当人们一听到它,他们就出来把垃圾扔进去。
as soon as -……就……,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表示主句的动作紧跟从句的动作发生。必须注意 as soon as possible(one can),它表示“尽可能快地”。
例: (1)He'll write to me as soon as he gets to Beijing. 他一到北京就会给我写信。
(2)You should do your work as soon as possible. 你应尽快地做事。
4. …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1) take care of保护,照顾,保管。如:
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books. 请保管好你们的书。
Can you take care of my baby while I'm away? 我出去时你能为我照顾我的孩子吗?
(2)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在这里是动名词短语作主语。也可以说: It'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5.It's our duty to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保持我们的环境干净整洁是我们的责任。
(1)it在这里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o keep our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又如:It's a pleasant way to help keep our city clean.
(2)keen后面可跟带现在分词的复合结构。如:
He kept me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yesterday.他昨天让我等了很长时间。
keep后面也可跟带形容词的复合结构。如:
You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 to keep you healthy.你应该多运动来保持健康。
6.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如果每人都对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make a contribution to…意思是“对……做贡献,捐赠”。to是介词后跟名词或动词的-ing形式。例如:
(l)Thom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托马斯爱迪生对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It is our duty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为环境保护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
make是英语中非常活跃的动词之一,和不同的词搭配具有不同的含义。又如:
make a face做鬼脸 make a living谋生
make a mistake犯错误 make friends with交朋友
make fun of开玩笑 make one's way挤出一条路
make room for让座 make up one's mind下决心
My friend Emma made fun of my job once time. She said that my job is rather making a living than career manage. I made up my mind to run my company successfully, which could make her realize she had made such a mistake. Then I made my way in mass society. I made good as a manager. I stay here and make sure that I have made a go of the business. I make of what Emma have done for me, luckily, I made friend with her.
7. The more trees, the better的结构
这里是“the more,the more…”句型表述结构,它的意思是“越多越好;越……,越……”。例如: Start your work, the sooner, the better. 开始工作吧,越快越好。
The more I think of it, the happier I am. 我越想越高兴:
The harder you work, the greater progress you will make. 你越用功,进步就越大。
The longer we stayed there, the more we like the people there.
我们在那里呆得越久,越喜欢那里的人民。
注意:在“the more…,the more”这个句型中,“the”不能省略。
8.… need to do better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需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得更好。
do well in在某方面干得好。do better in在某方面干得更好。
在in后面加名词或动名词。例:He does well in playing football.他足球踢得很好。
9.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
(1) 延续性动词: 表示动作能够持续发生一段时间的动词。如:
be, have, know, work, live, study, teach, speak, talk, draw, wait, wear, walk, sleep等。
Miss Gao has been here since 7:00.
高小姐七点起就到这儿了。(此句中不能用arrived或come)
I have had the bike for five years.这辆自行车我已经买了五年了。(不能用bought)
(2) 非延续性动词
表示一个动作刚刚发生即告结束。如:
come, go, arrive, reach, see, hear, close, leave, begin, start, lose, fall, join, die, get up等。它们可以用于完成时态的第一种,说明某个动作的结果还存在。但它们不可以用于完成时态的第二种。
Grandpa Wang has died. 王大爷已经去世了。
The film has begun.电影已经开映。(现正放映)
这类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如:要表达“王大爷已经去世两年了”应这样写:Grandpa Wang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 而不能写成:
Grandpa Wang has died for two years.
注:在for+时间段或 since+时间点的词组或句子上进行画线部分提问要用how long。同时用how long开始的句子中的谓语要用延续性的动词(时态不限)。
三、典型例题解答与分析
1. 词语练习: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 -______you have locked the door.
-You needn’t worry about it. I _________I locked it before we left. (make sure, be sure)
2) Don’t worry! We’ll water the flowers as soon as we ______ home. (will arrive, arrive)
3) I’m very much ___________the teacher.
I’m __________ they won’t come to my party. (afraid of, afraid that)
4) Susan _______ _______ that she would have chance to come to China some day. (kept hoping, kept on hoping)
解析:1) Make sure; am sure (此句意思是:确定一下你是否锁门了。be sure回答是:别操心了,我肯定锁了。)
2) arrive (as soon as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所以当表示将来时时,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
3) afraid that (第一句话空后因为是一个名词,且意思是:害怕。afraid that第二句话空后是一句话,所以用that来连接一个从句。)
4) kept hoping (此句意思是:她一直希望有一天会有机会来中国。表示持续不断的动作或状态用keep doing…。)
2. Jim has been at the factory _______ two years ago. A. for B. since C. before D. after
解析: 答案为B。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状语与谓语的关系。for后跟时间段表示一段时间,since后跟时间的起点,表示一段时间,before 表示在什么时间之前,after则表示在什么时间之后。本句是完成时态,指自两年前以来如何,且两年前是个时间的(起)点,因此,此处应用since。
3. Mr Smith has taught here ______ten years ago. A. for B. before C. since D. in to
解析:现在完成时态除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外,还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开始,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常常和for或since所构成的时间状语连用。for后面的宾语表示的是一段时间,而since后面则是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点。since还可作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一般过去时态,主句用完成时态。所以,根据题意本题答案为C。例如:
(1)I’ve been here for over two years.我来这儿两年多了。
(2)I’ve known him since ten years ago.十年前我就认识他了。
(3)He has worked in this factory since he came to China.他自从来到中国就一直在那家工厂工作。
另外,由for和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不能与终止性动词的肯定式连用,但可和其否定式连用。又如He hasn’t come to Beijing since 1992. 从1992年以来,他就没来过北京。
4. Our teacher ______ Linda can come to join us. A. wishes B. asks C. tells D. hopes
解析: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wish和hope的用法的掌握。hope后面接从句,其引导的宾语从句的连词that可以省去;而wish后面也可以跟宾语从句,但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用虚拟语气,也就是could come.本句中,“老师希望琳达来”这种愿望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说不可能实现。例如:I wish I may live to see it. 我希望还能活着看见这件事。
We wish (that) I were young again. 要是我能返老还童该多好呀!
(以上两句均为虚拟的语气)
We hope (that) you will start off early. 我们希望你早点动身。
He hopes (that) they can meet in Changsha. 他希望他们能在长沙见面。
5. She ______ go home now.
A. had better not to B. had better not C. had not better D. had not better to
解析: 答案为B
这里的had better相当于一个情态动词,表示一种语气,意愿,汉语的意思是“最好”,“还是……为好”。构成这种句子的否定形式只需在后面直接加not就可以了。例如:
You’d better not go now. 你现在还是不走为好。
We had better not make fun of him. 我们最好不要跟他开玩笑。
注意:not后面不能用to,更不能在had和better中间加not。
6. 下列各勾划线部分均有一处错误,找出并将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 )1) He has come back for a month.
A B C D
( )2) I haven’t heard from my wife since a long time.
A B C D
( )3) Jane had on her hat and coat and went out.
A B C D
( )4)He paid 50 yuan on the dictionary.
A B C D
( )5) Are you sure you’ve looked for the dog?
A B C D
解析 1)A,come是终止性动词,不能和表示一段的时间状语连用,应改为been。
2)C,since后须跟时间的(起)点,表示一段时间,a long time是一段时间,应该将since改为for。
3)A,have on表示状态,此句的意思是“戴上帽子、穿上大衣走了出去”,所以动词需要表示动态的词,应改为put on。
4)C,用 pay来表示付钱时,它的搭配介词应是 for。
5)D,look for是寻找,而此句问的是找到,所以应使用found。
四、习题精选 初三英语总复习单元自查练习(UNIT 2)疑难解答。(本习题课前发给学生)
I.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 river has become _______ and _______ since two years ago. (dirty)
2. We'd better keep the fire ______(burn).
3. _____ are afraid of newspapers and TV stations. (businessman)
4. What ____ weather it is today! (pleased)
5. We find English very ____in our daily life. (use)
答案:1. dirtier, dirtier 2. burning 3. Businessmen 4. pleasant 5. useful
Ⅱ.根据句意和首字母补全单词。
1. All her neighbours s______ her to be an actress.
2. Don't p______ the dirty water on the yard.
3. Everyone should make a c ______ to improving our environment.
4. Planting more trees can make our city g______.
5. His gift m______ her very happy.
答案:1. supposed 2. pour 3. contribution 4. green 5. made
Ⅲ.句型转换
1. Please finish it as soon as you can. Please finish it ____ _____ ____ ____.
2. She died two years ago. She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two years.
3. I bought the book three days ago. I _______ _______ the book _______ three days.
4. He has done all the work. He has done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I got a letter from her last week. 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ast week.
6. There was a lot of rain yesterday. It ________ ________ yesterday.
7. We borrowed two books last week. We ____ ____ the books since last week.
8. He bought this new bike a month ago. He ____ ____ this new bike since a month ago.
9. He became a member of Greener China last year.
He ____ ____ a member of Greener China ____a year.
10. When did the train arrive here? How long ____ the train ____ here?
答案:1. as soon as possible 2. has been dead for 3. have had, for 4. the whole work
5. heard from her 6. rained heavily7. has kept 8. has had 9. has been, for 10. has, been
Ⅳ. 选择填空
1.How long has Jim ____ at this school? A. arrived B. come C. studied D. gone
2. The little girl is afraid of ____ at night. A. go B. goes C. going D. went
3. As soon as he ____, he will write to me. A. arrives at B. arrives C. reaches D. gets
4. The teacher is ____ with what we did. A. pleased B. please C. pleasure D. pleasant
5. ____ will he be back? In a week. A. How long B. How soon C. How often D. How many
6.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for ______ every day.
A. one and half hour B. one and a half hour C. one and half hours D. one and a half hours
7. Who draw ______ Jack? A. so well as B. as well as C. so better than D. as good as
8. The girl had a short rest and did her homework ______ she reached home.
A. after B. before C. when D. since
9. 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______ we were young. A. for B. since C. after D. before
10. They ______ very busy last month. A. are B. were C. be D. have been
11. There ___ a park near our school since two years ago.A. is B. was C. has been D. will be
12. Lucy is very free. Look, she __ a model ship.A. makes B. made C. has made D. is making
13. Many students in our class ______ glasses over their eyes in class.
A. put on B. dress C. wear D. get dressed
14.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__ improve our environment?A. do B. to C. do for D. do to
15. They've found a way to ___ that waste thing.A. do B. do with C. throw D. move away
16. We find the book very ______. A. interest B. interesting C. interests D. interested
17. She has _____ finished her lunch, but she hasn't washed her bowls ______.
A. already, yet B. just, already C. already, just D. just, yet
18. Uncle Wang has been here ______ ten years ago. A. for B. since C. in D. at
19. They went to London ______ just over five months. A. for B. since C. before D. when
20. The weather was ______ it is today.
A. not as wetter as B. not wetter than C. more wetter than D. wetter as
答案:1. C 2. C 3. B 4. A 5. B 6. D 7. B 8. C 9. B 10. B
11. C 12. D 13. C 14. D 15. B 16. B 17. A 18. B 19. A 20. B
Ⅴ.改正下列句中的错误
1. If it won't rain tomorrow, we'll go for a picnic.
2. What did he do when you came in?
3.That's a quite beautiful picture. I like it very much.
4. Can you hear the sound of the boys play outside?
5. They watched the traffic at 9:00 yesterday morning.
6. While my mother was doing the housework, I did my homework.
7. He took off the shoes, throw it on the floor and then read a newspaper.
8. What was Li Ping listening when you saw him?
9. He opened the door and saw the man of downstairs.
10. The man felt asleep half an hour later.
答案:1 . won't rain →doesn't rain 2 .did he do → was he doing 3. a quite →quite a
4. play → playing 5. watched → were watching 6. did → was doing 7. throw → threw
8 . listening → listening to 9. of → from 10. felt →fell
Ⅵ.完形填空
通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短文后各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的一项。
Water is the 1 important of all the things we eat and 2 . ___3__ understand this but 4 quite true. The human body can go without _5 _ for a long time, yet two ___6 three days 7 water can usually make people die.
Many people don't understand how 8 water the human body needs 9 work well, and many people do not drink enough, 10 in hot weather. Our body is mostly water about 11 . 12 we don't have 13 , we'll feel tired and many will get ill. So you ___14 , how important water 15 to us all.
( ) l. A. more B. most C. much D. many ( ) 2. A. have B. drink C. take D. cook
( ) 3. A. Not many people B. Though we don't C. Many people D. Some of us
( ) 4. A. it's B. its C. it D. is ( ) 5. A. food B. water C. drink D. meat
( ) 6. A. but B. nor C. and D. or ( ) 7. A. in B. through C. with D. without
( ) 8. A. many B. much C. widely D. a bit ( ) 9. A. and B. the C. to D./
( ) 10. A. even B. ever C. almost D. hardly
( ) 11. A. 15% to 25% B. 25% to 35% C. 65% to 75% D. 95% to 100%
( ) 12. A. Because B. If C. Since D. For ( ) 13. A. some B. enough water C. a little D. a few
( ) 14. A. hear B. look C. find D. know ( ) 15. A. be B. am C. is D. are
答案:
1.B (根据句意和定冠词the来判断important要用最高级。)
2.B(eat和drink是一个搭配。)
3.A(根据but一词可确定前面的句子应是一个否定句,所以答案C、D不能用。英语中有though就不能用but,所以答案B也不对。只有答案A是对的,意思是:不是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它的确是个事实。)
4.A (略)
5.A 6.D
7.D(这三个答案要一起考虑。这句话得意思是:人们没有食物可以活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没有水两或三天通常就能使人死去。这里food和water是一对对比词。)
8.B(在英语中water是个不可数名词,要用 how much来修饰。)
9.C(这句中得need是个实义动词,后接一个不定式。)
10.A (根据句意是:许多人喝水都不够,既使是在热天。)
11.C(根据事实填。)
12.B(这句不仅根据句意,而且还要注意到这个复合句的主句是将来时,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符合这条规则。)
13.B(当enough修饰名词时可以放在名词前,也可以放在名词后。)
14.D(这句意思是:所以你知道……。)
15.C(water是个不可数名词,所以动词用单数。)
Ⅶ.阅读理解
A
Basketball is still a young game. It is not a hundred years old. In the winter of 1891 , a certain college was having some trouble with its boy students. The weather was bad and the students had to stay indoors. As they could not take part in their usual outdoors sports, they were unhappy and some even got into fights from time to time.
At last, some of the teachers at the college asked Dr. Naismith to invent a game so that the students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play. It was not easy to invent such a game because it had to play indoors, and the court was not very large.
Dr. Naismith thought for a few days and invented a kind of ball game. It was a fast, exciting game with much moving and passing of the ball. It was played between two teams. In order to make a score the ball had to be thrown into a box. As he could not find boxes of the right size, he had to use fruit basket instead. That is how the game got its name.
( ) 1. Basketball is____.
A. Not yet an old game B. an old game
C. a game with a long history D. already two hundred years old
( ) 2. The students felt unhappy because ____.
A. they often fought each other B. they couldn't play outside
C. they couldn't find time to play D. they didn't like to play
( )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Some students asked the teacher to invent something for them to play.
B. Dr. Naismith couldn't invent a new game.
C. Some teachers asked Dr. Naismith to invent a new game.
D. Dr. Naismith asked the teachers to invent the new game.
( ) 4. When the students played the game, they needed to ____.
A. buy balls B. run and pass the ball
C. jump and throw the ball D. both B and C
( ) 5. The game got its name from ____.
A. the ball itself B. the basket itself
C. both the basket and the ball D. not the basket but the ball
答案:1. A 2. B 3. C 4. D 5. C
B
Early rising is helpful in more than one way. We all need fresh (新鲜的) air. But air is never so fresh as early in the morning. Besides, it is useful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Secondly, early rising helps us in our studies. In the morning we learn more quickly and find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what we learn.
Thirdly, early rising can give a plan to our work for the day. We can not work well without a good plan.
Fourthly, early rising gives us enough time to get ready for our work, such as to wash our hands and faces and eat our breakfast.
Late risers may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form (形成) the habit of early rising. They have to make an effort (努力) to do so. As the English proverb (谚语) says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富有) and wise.”
( ) l. Air is fresh __________.
A. early in the morning B. at the time when you get up
C. when you are sleeping D. late at night
( ) 2.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________.
A. help us to memorize what we learn B. is good to our health
C. gives us enough time to study D. make us tired and sleepy
( ) 3. We can't work well ________.
A. if the weather is bad B. if we get up early
C. if we have not a good plan D. in summer, autumn, winter
( ) 4. Early rising gives us enough time _____.
A. to get ready for our work B. to wash our faces
C. to brush our teeth D. to eat breakfast
( ) 5. Late risers should try their best _______
A. to form the good habit of early rising B. to remember some English proverbs
C. to sleep as many hours as possible D. to get up earlier than everyone else
答案:1. A 2. B 3. C 4. A 5. A
Ⅷ. 书面表达
根据中英文提示,写出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英文文段。所给的英语提示语必须都用上。
一天,李雷和他的同学到公园去。他看到一个人随地吐痰,他怎么做的呢?后来他又看见什么了,他有何感想呢?
spit on the path, run up to, tell, not, when, they, arrive, the centre of the park, some children, run here and there on the grass, many people, step on it, while, take, photos, get very angry, say to, angrily, should, ask them, everybody's duty, protect, environment
答案:
One day Li Lei went to a park with his friends. He saw a man spit on the path, he ran up to him and told him not to spit. 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centre of the park, he saw that some children were running here and there on the grass, and many people were stepping on the grass while they were taking photos. Li Lei got very angry. He said to his friends angrily, “We should ask them that it's everybody's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五、布置作业
1、预习UNIT 4
2、完成练习:初三英语总复习单元自查练习(UNIT 4)
3、摘录疑难问题
六、课后反思
【课题】Recycle 2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水果类、动物类、玩具类、颜色类的词汇以及一些常见的形容词。
【教学难点】主动复习意识的培养和认读能力。
【教具准备】
1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各种颜色的蜡笔。
2 教师和学生准备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图片。
3 教师准备一张放大的 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图片。
4 教师准备red, black, purple, pink,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这几种颜色的单词卡。
5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录音带和第一册 Unit 3 的歌曲 “Colour Song”的磁带。
6 教师准备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教师播放Unit 6 B Let’s chant 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读歌谣,复习字母。
(3)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3 “Colour Song” 的歌曲录音,师生共同拍手演唱 。
(4)游戏:开火车
T: Let’s play a game, OK?
S: Great.
六至七人一组,做传球的游戏。从第一个学生开始 Hi/Hello/Good morning, A. I like bananas. And you? 第二个学生回答I like apples. 并提问 Hi/Hello/Good morning, B. I like apples. And you? 以此类推。(A,B代表学生姓名,内容以所学表示个人喜好食品为主)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猜猜颜色” 的游戏。
让一个学生手中藏一种颜色的蜡笔,上前主持游戏,请其他同学猜颜色。学生们众说纷纭,复习所学的颜色单词。猜对的学生给与奖励并由他负责主持下一轮游戏。
(2)放投影或将放大的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图片挂在黑板上。
师生讨论这幅图片的内容。教师询问:What can you find/see in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
(3)教师播放Listen, colour and sa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用手指课本上的文字,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按照书上的要求,给找到的物品涂上颜色。
(5)游戏:比一比,找一找,画一画。
按照课本上 “Find and draw ”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找找小动物们爱吃的水果,并画出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表扬每组的前两名。
(6)请同学说说小动物们爱吃的水果。如:The elephant likes .… The rabbit likes .…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BINGO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本单元所学动物、水果等单词的图片,将图片随意选取9个,摆成每行3个图片,共摆3行的形式。
如:
游戏方法为: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们就将听到的那个单词的图片翻过去(如果没有就等到下一轮)。当翻过去的图片成一条线时(可以是横线,竖线,斜线),学生大声说:BINGO 。说BINGO 的同学可得到贴纸或红花。
(2)教师将 Find and draw 中的动物竖着排成一列,贴在黑板上。另请几个学生个自拿一种水果的图片贴在喜欢它的小动物旁边。最后,教师用:(The elephant) likes (bananas).的句式练习表述。
(3)学生俩人一组,以问答的形式练习教室内的物品或图片的样子。如:
A: What colour is the bus?
B: It’s orange.
Or:
A: Is the desk yellow?
B: Yes, it is. / No, it isn’t.
(4)让几组学生上讲台前指着图片或物品进行以上练习。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42页的练习。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猜单词
教师展示动物、水果、玩具等单词的图片, 通过图片的背面让学生猜单词。目的在于进一步复习4—6单元的单词。
【板书设计】
【课 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会说表示一年12个月份的单词,并尝试认读。
2. 能在四线三格中规范地抄写上述单词。
3. 能够用My birthday is in ... 表达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
4. 能够跟随录音演唱本课的歌谣。
二、教学建议
A. Look, listen and chant.
1. 创设语境,热身准备
教师可以借助本单元主情境图,或通过创设其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如:教师可以找一位当月出生的学生(或恰巧是教师本人),假设今天是其生日,教师可以指着挂历介绍:Today is his/her birthday. Let‘s sing Happy Birthday for him/her.
2. 导入新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大家唱完生日歌曲后,可以指着第58?59页的主情境图说:Look, Lily’s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Joy‘s birthday is in May. Whose birthday is also in November/ May in our class? Whose birthday is in January/February/March ...?
Tip:通过上述师生交流,逐一引出12个月份的单词,使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意思、读音和使用有初步的感受。此环节不需要学生大量输出语言,学生只要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应即可。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案》,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以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课文
1、教学内容
《认识液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三课。
2、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
《认识液体》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已学习了《认识固体》。了解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液体。
本课是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其他性质的认识。在探究液体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研究以及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实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目标——认识液体。
3、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有性质。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2)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广漠,知道液体的颜色、味道、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等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体验液体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的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这样说到:“学生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一个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要依据”。因此,本课为了让学生认识液体的性质,我设计了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等,为学生全面认识液体的多和种性质,提供多种探究方法。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以①自主学习,②提出疑问,③实验探究,④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知道表述一种液体只从它的颜色、气味、味道等这些表面性质是不够的,还要从它的形状、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去说,才能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全面,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亲复种标准的基本理论,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我根据这一理念,运用简单易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根据学生在上一课中所学《认识固体》的知识,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液体》。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猜这些常见液体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凭什么来判定。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颜色、透不透明、气味、味道,接着向学生交代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性质)
这样以旧引新的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急于了解、认识液体的其他性质。
(二)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
这是本课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时机。
1、引导学生知道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研究液体的性质。
2、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猜测——怎样研究——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各小组一边做实验一边完成表格的填写。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经过、发现及得出的结论。
(三)全文小结。
通过回顾本堂课所学的有关液体的知识,最后得出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四、说知识延伸
在本课结束之前我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去观察、猜测、研究,我让学生回去做实验,把两和睦不同的液体倒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做好记录下节课来汇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清晰,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3、认识液体
性质:颜色、气味、味道、透不透明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二、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四、蜗牛赛跑。
1.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蜗牛爬得快?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让蜗牛在棉线上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让蜗牛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爬行)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让蜗牛在白纸上爬行,画出蜗牛爬过的路线,然后用细线沿着纸上的路线放好,记下起止点,把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的路程。)
……
3.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五、交流、小结。
蜗牛是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教学建议:
1.棉线要根据蜗牛的大小来选择,不能太细,以免蜗牛掉下来。
2.蜗牛赛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尽量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局限于一二种方法。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第三课《水就是生命》。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及科学喝水,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地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根据新课标要求,再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理解“水就是生命”含义,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课文中的2——6自然段。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教学难点:学习排比、比喻句,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导读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这是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确定的。
三、课时安排:根据课文内容,教授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水就是生命的含义及科学饮水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的步骤有五步: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情,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神奇魅力,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引入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二)引导初读、识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溶、胃、尿、泄、唾、惕、剂、疫)并学习。
(2)解释词语(新陈代谢、不言自明、粗制滥造、吐故纳新)。
(学习生字、扫清生字障碍,为学生阅读打下基础。)
2、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大意:课文介绍了水的重要性和科学饮水的知识。
(三)朗读、感悟课文: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齐读,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我分6点进行:
1、理解水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相关的句子,老师整理归纳,板书:
①溶解加工食物。
②血液、淋巴液运送氧气和营养。
③尿液排除废物。
④呼吸、排泄和出汗带走热量。
⑤唾液、泪水滋润口腔、眼。
⑥腹泻排毒、眼泪护眼。
以上作用都与水有关。(估计第一课时讲到这个内容)
2、理解水的作用:学生讨论、明确(指导学生学习“水是技艺高超的化学师……勤奋又忠诚。”等句子)水的作用是:维护生命。板书(见上图)
3、指导学生朗读“液、汗、泪……活不成”。体会水维护生命的重要作用。学习运用排比、比喻句的`作用。
4、指导学生科学饮水。
①多喝水,少喝饮料。
②喝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科学饮水。
③每天早晨喝一杯淡盐水。
5、质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6、小结:
①学习课文,认识水是很重要的,它构成了人的生命的道理,懂得了科学饮水的知识,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
②掌握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拓展。
水很重要,但人类却不珍惜,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五)作业。
写一篇作文:看看社区周围,人们是怎样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从学生感知开始,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拓展设计又带学生走出文本,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设计体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
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刘燕
联系电话:0533-5413400
8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本单元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加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P.16-17,例1、练习四)
(2)三位数加三位数。(P.18-21,例2、练习五)
2、减法
(1)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P.22,例1)
(2)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2)
(3)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3)
3、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P.27,例1)
(2)减法的验算。(P.28,例2)
4、整理与复习(P.32-33)
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材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加、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例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均是以讨论的形式呈现的,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1
课题 连续进位的加法 课时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例1
教具学具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课件
教学
目的
要求 掌握“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加法连续进位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100)的进位加法。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使学生了解中国野生动物的情况,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连续进位的方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教 学 过 程
一、展示交流,导入新课
①学生分组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
②课件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等图片,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
③课件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引导学生了解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
④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算式
学生提出的加法问题可能有 : 581+110 1244+376
110+98 17+7 98+25 98+17……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①学习例1,引导学生尝试求98+25的结果(让学生充分发言说出多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②课件演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98+25=123
③学生“做个小老师”,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边讲一讲竖式计算的方法。
其余学生给予评价,发表意见。
④同桌互说竖式算法,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⑤独立完成计算98+17。(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
找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自评:如果计算正确、竖式书写漂亮就在作业本上画一个星。
三、运用新知 解决问题
①做一做 第1题
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②做一做第2题: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③练习四第1题,连一连
第2题: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了解野生动物知识
随音乐声,课件播放有关中国野生动物的知识。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2
课题 连续进位的加法 课时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例2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
目的
要求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老师想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
实物投影展示,结合学生情况进行评议。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二、学习新知
① 师:前几天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些资料,搜索到了中国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种类,课件出示例2“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② 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376+284
学生估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口算估计出和的范围。
③ 要是想知道一个精确数该怎么办?引出竖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讨论,最后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找多个学生说一说)同时教师板书。
提问: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才能不会出错?
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课件出示课本15页“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说一说在表中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① 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② 练习五第1、2题
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高兴吗?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NO3
课题 连续进位的加法 课时 3 教学内容 P.19练习五
教具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 学 过 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
海上有许多的帆船, 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提问:你能不能估算出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面向全体,练习提高
(1)课件出示: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提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2)学生做20页第5题。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教师讲评。
(3)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4)课件出示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5)课件出示: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学生做21页第9题。
①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让学生充分发言。
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
②要选择最短的路线,“走哪条路最近?”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7)拓展练习
21页第10题
三、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教 学 札 记
备课
时间 领导
签字 领导签字
时间 上课
班组 上课
时间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8458.html
上一篇: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下一篇:中队会课件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