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大家在写教案课件前考虑哪些问题?为了让您更满意栏目小编特别准备了一篇“高中语文课件”,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以下内容供你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文章生字词,学习文言词汇。
2、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作者和客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诵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王菲的《清风徐来》,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首歌的出处,看看这句话背后蕴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讲解文言词语。
明确:
古今异义:
浩浩呼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的意思。
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3)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一词多义:
望:①七月既望:农历的十六日,名词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看,动词
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声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大意。
3、再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一曲极其哀怨的萧声,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二人讨论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三)深入研读
1、同桌交流,说说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作者与友人出游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字词句,小组内说一说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歌声和萧声,这样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句话是对萧声的'详细描写,写出了萧声的呜咽,哀怨。为下文提出疑问,做出回答奠定了情感基础。
3、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哪些段落阐释了文章哲理?又阐述了怎样的文章哲理?
明确:三四两段阐述了文章哲理;
第三段写了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关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宽慰对方,表现了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作者的畅游赤壁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作者最开始游玩赤壁有着月夜泛舟的的舒畅;进而由萧声怀古伤今,突现悲郁之情;最后通过与客人的对话,明白了变化与永恒的哲理,再次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四)巩固提高
结合课文谈谈你有怎样的启示?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讲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将本篇课文写成一篇现代小散文。
蜀道难_
作者: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锦瑟
[唐]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sì)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摇篮语文精品课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
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 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的课件,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的睡着的?
幼:白云摇着它,它就睡着了。
幼:到了晚上星星就睡着了。
(2)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3)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评析:动用作表现白云、浪花、风和歌声的轻柔,去体验这些摇篮的特点。)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幼:轻轻的声音。
幼:不能太吵的声音。
幼:好听的声音来朗诵。
(4)引导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4.表演诗歌: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看谁做得最美。
(评析:通过讨论,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朗诵这首诗歌所要注意的声音,用轻轻地声音进行朗诵,意境很美,感受诗歌意境美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轻柔的热点。)
(三)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出了有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幼:蓝天里还有太阳。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出了花宝宝外,还会住着谁?
4.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滴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朗诵。
(评析:用插卡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创编故事,幼儿能看着图片完整地进行创编,既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也使得幼儿朗诵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进行完整地句子创编。)
(四)感谢妈妈。
1.妈妈很辛苦,把小朋友照顾地很好,妈妈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幼: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要喂我吃饭。
幼:妈妈生宝宝的时候,要去医院动手术,很痛的。
幼:妈妈要给我洗衣服,做饭给我吃。
幼:妈妈每天都送我上幼儿园。
2.妈妈这么辛苦,你想怎么感谢妈妈呢?(和旁边的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的感谢方法)。
幼: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得100分妈妈就会很高兴。
幼:我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幼:妈妈回家的时候我给妈妈拿拖鞋。
幼:我帮妈妈扫地。
幼:我给妈妈唱首好听的歌曲。
3.幼儿讲述感谢妈妈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感谢妈妈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送给妈妈一句好听的话,亲手做礼物送给妈妈,帮妈妈干家务等。
4.布置感恩小任务: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自己的妈妈。
(评析:回忆妈妈平时做的时候,很多的小朋友都能说出妈妈的辛苦,有的幼儿还想到了妈妈生宝宝时的辛苦,都说要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得100分来报答妈妈对自己的爱。报答妈妈的方法很多,没有局限在送妈妈礼物这个方面,思维很活跃,能说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延伸:
1.将图片放在语言区供幼儿自己练习朗诵诗歌。
2.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谢妈妈。
附内容: 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高中语文课件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逐渐朝着数字化、在线化的方向发展。在高中教育中,语文课件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详细探讨高中语文课件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课件进行语文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件的设计原则
1. 围绕教材设计:高中语文课件的设计需要紧密围绕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切割。课件内容应当与教材内容相呼应,有机地衔接起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
2. 突出互动性和趣味性:高中学生处于一个对学习内容更深入、更具探索性的学习阶段,因此,语文课件的设计应当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设计小游戏、加入多媒体元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3.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语文课件的设计应当尽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高中语文课程内容较多,因此,课件的设计需要明确课文的主题、知识点和教学要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重点,减少学习负担。
4. 多样性与差异化: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因此,语文课件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力求多样化。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课件,如PPT、视频、音频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高中语文课件的使用方法
1. 开展导入活动:语文课件可以作为导入活动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的展开打下基础。
2. 引导学习和讨论:高中语文课件的互动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课件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或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深化阅读与扩展学习:语文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扩展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设置链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探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
4. 检测与反馈:语文课件还可以用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教师可以设置课件中的测验或问答环节,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与指导。
结语
高中语文课件的设计与使用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在课件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紧密围绕教材内容,突出互动性和趣味性,简明扼要、多样化,以便提高学习效果。在使用课件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件进行导入、引导学习和讨论、深化阅读与扩展学习、检测与反馈等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利用语文课件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高中语文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诵读法,教师讲解法。
第二课时: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
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
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4、总结情、理、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猫》、《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
小结:
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我们不仅走进了作品,也走近了苏轼,感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余秋雨先生写给苏东坡的一段话,和大家互勉。
学生齐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说明: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课件来辅助教学,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课件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寡人之于国也》高中语文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文言词语并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3、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问学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也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寡人之于国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字的取独用法、“凶”“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
明确:点明主题——“民不加多,为何?”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进行答疑,解决“民不加多”的疑问。再次,解决“民加多”主要包括:农粮生产、水产养殖和林木种植。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而君王应有的态度是“王无罪岁”。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政策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是“以战喻”?
明确:
(1)梁惠王好战,对于战争十分熟悉,这样说,具有启发性,便于接受;
(2)运用比喻论证,且十分恰当和贴切,使话语和论证充满逻辑,文字的生动和从容,体现孟子的机智和风趣。
2、请同学们思考,以现代眼光审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内涵?
明确:
(1)解决温饱问题,有粮吃,有房住,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2)进行思想教化,兴办教育,敬老爱幼,文明之花盛放。
(3)严于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观条件。现代生活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问题。
3、本文论辩艺术的技巧有什么?
明确:
(1)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对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2)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由“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到“斯天下之民至焉”,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3)口语化,生动多趣。辩论说理讲求方式方法,循循善诱,争取主动,易于接受。
(四)拓展延伸
补充说明有关于孟子的思想主张和治国策略。
明确:
(1)“民贵君轻”的安邦之策;
(2)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论”;
(3)延续了孔子的“仁政”思想;
(4)不同于庄子的“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孟子风格是阐论明理的现实主义。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回顾文章的条理和思路,并结合深入研究部分提出的三个问题,巩固知识要点。
教学目的: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
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
教学的难点:
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问的同时,教师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二、检查预习作业
1、根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内容制成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
2、让一名学生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学生补充说明。
教师明确:
本诗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辟之奇写蜀道之难;第二段,以奇峻荒凉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出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然不离“难”、“险”。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朗读: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每个学生朗读以后,请全班学生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教师应及时订正。
三、分组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内容):一种是,教师把收集上来的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系统整理归纳后,编上号,如果问题特别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如果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另一种是,教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讨论,而只让每个小组讨论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活动方式:
学生:
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交流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同学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讨论的问题,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解释,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
教师:
要密切注意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二、三自然段。
2、收集各小组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准备下节课发言。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你不妨看看四年级上课件8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也激发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在练习中,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正负数的读写与比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了解“你知道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比较温度的高低。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你喜欢听天气预报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温度可以怎么表示(一般用℃)如23度该怎么表示,请两生上黑板写。(写出课题)
2、我们课堂上也来了一位天气预报播音员,她请你当记录员,把她报的各个城市的气温用自己喜欢的记录下来。
播音员: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昆明15℃,海口21℃,长沙5℃,西安0℃,天津—2℃,长春—8℃,哈尔滨—15℃。
学生记录。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记录方式。师选择几个典型的交流,请学生说说想法。师对各种表示零下温度的方法都给予一定的表扬。
3、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能看懂,可是别的人能看懂吗?要有个规范的写法。
4、自学书本p84的内容。
5、学后汇报,该如何表示0下温度?提问:—8℃,前面的符号叫什么?该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
零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零上的温度我们可以直接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老师告诉大家,零上的温度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每个数前面加个“+”,读正x℃。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也可以不读。但零下的温度必须加“—”。
2、以前我们学的0表示什么也没有,那这里的0度是不是没有温度?
三、巩固练习。
1、看温度计表示温度。
(1)学习看温度计。
(2)根据画面和温度计,让学生在作业纸2(1)中表示。
(3)反馈。
2、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部分地图:大连—4℃,上海5℃,烟台0℃,北京—9℃,宁波9℃
提问:①上海与宁波,哪个城市温度高?相差( )度。
②大连与北京,哪个城市温度低?相差( )度。
③上海与北京,哪个城市温度高?相差( )度。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6℃ 23℃ —2℃ 0℃ —12℃
⑶变式练习。
青岛的气温是—3℃,太原比它低9度,太原( )℃;福州比青岛高9度,福州( )℃。
四、自学“你知道吗?”
师:刚才,以温度为例,学习了正负数,知道了,如果以0度为分界线,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知道最早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
(1)出示课本第87页“你知道吗?” 自学。
(2)指名说一说通过自学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五、拓展。
1、小调查,老师前两天从网络上了解到部分城市的气温。出示调查表格:
—9℃
7℃
9℃
—3℃
1℃
15℃
13℃
16℃
25℃
23℃
2、除了这种办法外,你还可以采用什么调查方法?
思考:(1)哪个城市的气温最高,哪个城市的气温最低,分别是多少?
(2)把各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低到高排列出来。
(3)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这6个城市的位置,想一想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六、课堂小结。
21℃
正数 15℃ +
—2℃
(2)按要求把相应的城市圈出来,再填空。
①上海与宁波,哪个城市温度高?相差( )度。
②大连与北京,哪个城市温度低?相差( )度。
③上海与北京,哪个城市温度高?相差( )度。
6℃ 23℃ —2℃ 0℃ —12℃
(4)青岛的气温是—3℃,太原比它低9度,太原( )℃;福州比青岛高9度,福州( )℃ 。
四年级品社课件: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公民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将开始学习品社课程,这门课程将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公民。一个好的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和规则,还要尊重他人,关心社区和环境,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首先,一个好的公民应该遵守法律和规则。法律和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们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作为一个好的公民,我们要尊重并遵守这些法律和规则。我们要知道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随地涂鸦,不在课堂上打闹,等等。通过这些行为,我们展示了自己的责任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其次,一个好的公民应该尊重他人。这意味着我们要善待他人,包括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同学。我们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学校,我们要尊重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互相帮助和合作。在家庭中,我们要尊重父母和祖父母,学会言听计从。通过这样的行为,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另外,一个好的公民还要关心社区和环境。我们的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要为它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清洁等,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帮助他人。此外,我们还要关心环境保护。我们要节约用水和用电,垃圾分类,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通过这些行为,我们能够帮助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它更加美丽和可持续。
最后,一个好的公民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和图书馆、参加义卖和慈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友善交往的能力,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在四年级的品社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公民。通过遵守法律和规则、尊重他人、关心社区和环境,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我们将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公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的社会创造美好的未来!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1、教师准备鲸的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还想找出各种理由来劝说我放弃这个主意,。老师可不是这样容易被说服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就是讲的鲸,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老师的依据。
要求,读通课文,了解鲸的知识。
师:只有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才有说服力。所以请你们再读课文,想想: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说服老师不养鲸这种鱼了。
现在大家有足够的理由来劝说老师了吗?重申一遍,我准备养一条大鱼──大鲸鱼,你准备怎么说服我?
根据学生找到的依据,灵活指导学习相关内容:
1、认识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及相关特点:
找出相关段落第2、5、7自然段,读一读。
师质疑:有一次,我看到这样一张图片,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鲸,但是它们喷出的水柱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鲸喷水图)
过渡:
这可真是个学问呀。看来呀,鲸的确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但是它非常地有趣。不是鱼,我也要养。所以,你还是从其他方面来想想办法吧。
2、认识鲸的大:
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它很大?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它特别大?指导朗读。
过渡:鲸是很大,你看这句话。最大的.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两千公斤。我不养十六万公斤的,我养个小点的还不成吗?从鲸很大这一方面,你说服不了我,还是从别的方面找找突破吧。
睡觉:鲸的睡觉是挺有意思的,可是光听同学们这样读,我还是想象不出来它究竟是怎么个睡法。你觉得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白?生共同画鲸睡觉的样子。
师:原来鲸是群居的动物,养一条还行,养多了可真养成不起了。那好吧,大家说服了老师。这鲸啊,老师就不养了。
今天真是要谢谢同学们想办法说服老师,不过更得得感谢文章的作者。他为你们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你知道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将他的资料展现给大家的?
列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也都是不错的说明方法,今后你要说明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用着他们。
请你帮老师个忙,查查小动物的资料,然后像课文中介绍鲸那样介绍一下你向老师推荐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4.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重、难点:
了解电脑的神奇以及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具体设施,这些设施又是如何工作的,都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或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子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教师出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由同学来做电脑住宅的讲解员。要求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按一定的顺序,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的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5.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6.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板书设计:
30电脑住宅
一切电脑、指挥
(门外──门口──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
安全、方便、舒适
(神奇)
资料链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0页。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教材给出了两种帽子的价格,通过计算得出皮帽的价格正好是布帽价格的5倍,进而引出倍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是概念性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有一个过程,因此在研究两数的倍数关系时,要给学生充分地思考和说理时间,不可急于求成。活动二,通过对比计算两组题目,揭示出一组没有余数,另一组有余数,在没有余数的一组算式中,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通过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数及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判断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练一练第2题,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7、8、9、10的倍数,是《课标》的基本要求,要在学生尝试找的基础上,指导找的方法。如,7的倍数,就用7依此乘1、2、3、4……等数,即7、14、21、28……。教材还设计了猜数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有关倍数的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
2、我能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倍数,我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心得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知道倍数的含义。
用语言描述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倍数的概念。
一、炫我两分钟
学生主持:
今天我考考大家:一条裤子80元,一件上衣240元。这件上衣的价钱是这条裤子的多少倍?(找学生回答并进行适当评价);一本作文书16元,一本童话书6元。这本作文书的价钱大约是这本童话书的多少倍?(找学生回答并进行适当评价)。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异同点呢?
(教师做总结后,自然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探究的“倍数”的问题与之前学生了解的“倍”的问题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回忆旧知蔚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计算下面两组题。
(1)40÷8=(2)43÷8=
12÷3=11÷3=
315÷15=637÷15=
通过比较两组题的计算结果,我发现两组题的不同:
教师讲解“倍数”的概念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下面的问题:
1.我能举出几组倍数的例子:
2.对于“倍数”,我想提醒大家:
课上尝试小研究
在1~50的自然数中,7的倍数有()。
怎样找又快又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通过计算确定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通过自己的尝试、交流,概括出这种新的两个数关系的含义。通过查找7的倍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数含义的理解;通过总结找一些数的倍数、总结方法,使学生认识解决问题寻求优化方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小组互助合作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的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3、组内讨论:通过探究你发现了哪些新知识,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进行有序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交流有序、倾听认真、评价深入,小组交流才能真正有所成效。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梳理和概括,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引向深入,总结方法。
教师点拨:如果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举例:90除以18没有余数,我们就说90是18的.倍数),一个数可能是几个数的倍数(如12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
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5……,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尝试进行总结交流,加深对获取知识点认识,通过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点比较、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五、教师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或总结:
1、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4、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
【设计意图: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确保学生学习的扎实、有效。】
六、挑战自我
1.下面哪道题的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说说你的理由。
156÷3992÷27351÷27
【通过练习,强调、加深认识:“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判断对错。
(1)28÷7=4,所以28是倍数。()
【通过练习,强调、加深认识:“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6的倍数只有6、12、18、24、30。()
理由:。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3)54是6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让学生感受一个数可能是几个数的倍数】
3.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和9的倍数。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10的倍数9的倍数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渗透集合思想。】
4.找朋友。在下面的数中,找出有倍数关系的数。看哪组找的多。
【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对倍数的理解与判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最优方法的选择。】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七、反思梳理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是怎样学到新的知识的?总结自己的表现。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八、拓展延伸
一个数是7的倍数,而且比30大比40小,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sson 9。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话题是What’s your number?,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掌握简单动物的单词、本学期接触this和that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字母Kk,Ll和单词kangaroo,lion并在此基础上进行What’s this?It’s a….句型教学,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为后面继续学习该话题做好铺垫,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乐于表演,喜欢游戏,其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ho’s this? Who’s that?句型和一些简单动物的名称,学生对动物和字母应该不陌生,对单词的学习应该不很困难。但要想真正的运用所学的句型来询问不认识的动物或物品还需教师的引导与适时点拨。在充分学习和练习的基础上,逐步去感知、感悟,最后达成运用的目标,应该可以做到。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字母Kk,Ll和单词kangaroo,lion并掌握句型What’s this?It’s a….并能熟练进行交流
2.能力目标:能够用所学单词句型,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英语来询问不认识的动物或物品介绍自己的物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际的愿望,使他们逐渐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友爱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合作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根据本课教学分析及教学目标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三会单词:kangaroo,lion和字母Kk,Ll
(2)句型:单词并掌握句型What’s this?It’s a….并能熟练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自编chant,能够运用句型来询问不认识的物品。
四、说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1.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口语会话练习。
2.播放《What’s this ?What’s that?》flash歌曲,让学生唱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天气真好,让我们去动物园去看看小动物吧。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过的小动物单词,复习旧知,教师利用“What’s this?”进行提问,让学生感知的的含义。
(二)Presentation
1.游戏,Let’s guess.做动作来猜动物名称,之后做袋鼠跳跃的动作,给出单词。
2.板书、拼写单词kangaroo,利用chant K,K, kangaroo来掌握这个单词。教师提问:“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A kangaroo或It’s a kangaroo.同桌互问What’s this? It’s a kangaroo.,利用计时器看哪组用时最短,给予奖励。
3.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展示lion,教师提问What’s this ?板书、拼写单词lion,利用chant L,L, lion来掌握这个单词。教师提问:“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A lion或It’s a lion.同桌互问What’s this? It’s a lion.,利用计时器看哪组用时最短,给予奖励。
4.播放课文动画,仔细观看后回答问题:What’s this?学生跟读后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课文。
5.拓展joey ,lion cub等单词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Practice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学生展开新的对话,如: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What’s this? A …. Wow, it’s small/big/cute.What colour is it? It’s ….
2.竞赛:act , ask and answer.
(四)拓展训练
1.编一个chant ,What’s this?What’s this?What’s this ,GaoWei?A lion.A lion.It’s a lion.
3.编一个新的chant ,并设计一些动作。
(五)Homework
用英语询问自己不认识的物品或动物。
五、说教法
我将采用情景法、全身反应法、直观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What’s this ?这个话题为核心,以语言功能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媒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达成上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六、说学法
我采用歌曲和chant贯穿整堂课中,利用实物投影、课件等多种手段,真实利用身边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操练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在交流中记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知语言和习得语言,从而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
《电脑住宅》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课文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追求。
【学情分析】
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要注意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像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介绍的电脑带给人类的便利。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像,自我设计电脑住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它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这节课,我们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生字和新词:
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综合、判断。
3、指名分段读课文,生评。
4、再读课文,思考:
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你的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再读理解
1、默读课文:
看看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那里有哪些奇妙的功能?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具体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电脑
住宅
4、小组合作研究,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注明各部分的神奇之处。
四、想象创作
1、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2、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家住宅。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得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地21世纪,创造出自己的那份“神奇”。
六、相关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划线“ ”:
仓(chāng cāng)库 储(chǔ cǔ)存
烹(pēng hēng)调 判(bàn pàn)断
2、课文中的住宅设计有哪几个地方?请列举出来。
3、把你设计的“电脑住宅”写一写。
【板书设计】
30*电脑住宅
设置
人类↗ ↘电脑
舒适的生活←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打上小问号)(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
○(选择第一部分)自主读书,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
○(选择第二部分)自主读书,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小组中交流让你感动的语句。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运用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的关键。
1、把母鸡的罪状一一列举出来,以“这是一只( )的母鸡。”的句式。
老舍先生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母鸡的叫声?引导重点理解“如怨如诉”,感受母鸡“无病呻吟”的形象。
这一组描写动物的文章都用上了这样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它是怎么炫耀的?能通过读把这只爱炫耀的母鸡展现在我们眼前吗?
2、小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先说——齐读第一句,再用具体事例写出讨厌的原因,(板书)这种围绕中心句的写法,就叫——总分式写法,你在哪篇课文中也见识过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本组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写作特点上都涉及拟人化的写法,所以在“讨厌”板块的设计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勾联前三篇文章学习的内容,结合本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相似之处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对本组文章表达方法的领会。
(二)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尊敬之处。
1、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
2、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3、学生交流反馈有体会的句子。
a:第5自然段:抓住“挺着脖儿、歪着头、挺着身儿”这几个动作的词来体会“负责”。
b:第6自然段吃食的情景,将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体会慈爱。
c:与抢食的大鸡作斗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母鸡的勇敢。
d:从夜间啼叫体会母鸡的负责辛苦。这是一位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劳的鸡母亲。
理解词义:这里再一次具体地描写了母鸡的叫声,这是怎样的叫声?联系上下文想想这里的“顶”是什么意思?
想象画面:透过这两个“顶”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黄鼠狼来了,鸡妈妈顶尖锐、顶凄惨地叫些什么?黄鼠狼朝小鸡们扑来啦,鸡妈妈又会怎样?)
回旋引读:孩子们,是什么让母鸡这样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付出呢?是啊,这都是出自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呀!(板书:母爱)难怪老舍先生赞叹道:“它伟大,因为它是——。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这样的母亲让人感动,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这样的母亲让人尊敬,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麻雀喂食图)请学生用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把从图上看到的、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写,巡视指导,指名说,评议。
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中,对于母鸡夜间啼叫的段落,教师采用精读课的精教细讲,在这里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而对于板块中的'其它段落,则是采用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解疑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在最后,教师抓住文章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这一写作特点,设计了写话练习,运用写法,感受母爱,练笔和激情,一举两得。
1、辨析《猫》和《母鸡》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2、那么除了情感表达方面,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还用上了哪些方法?(围绕中心句、用具体事例、拟人手法)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异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本组中的《猫》与《母鸡》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并且所涉及的题材、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难得可贵的是,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六、
许多作家描写动物的佳作也都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阅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一篇《麻雀》,这也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回家仔细读读,想想它与《母鸡》这篇文章有何不同,相信你读完之后,对于如何写动物,如何表达情感会有更多的收获。请小组长将文章分发给大家。(出示作业:阅读《麻雀》)
【设计意图】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展。《麻雀》与《母鸡》的共同点是赞美了母爱的伟大,不同点是由于作者是外国的作家,所以在语言、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这样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利益。
希望这份"四年级英语课件"能够解决您所遇到的困境。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是为加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职业发展提供的有效支持。我的经验和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希望如此!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语言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听、说、读、写单词:nice,shy,clever,naughty。了解a bit的用法。
②掌握介绍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型:“He’sShe’s very nice/naughty…”以及He’sShe’s a…teacherpupil句型。
2.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He’sShe’s very nice/naughty…”句型。
(2)学生会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He’sShe’s very
nice/naughty…”以及He’sShe’s a…teacherpupil句型。以此来提英语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能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相互了解,加强相互协作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广交朋友的情感态度。
一、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更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务必要体现单元教学中单课教学的逐层推进。
在四年级下册《This is my new friend》单元中,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单元教学目标为:学习词汇、句型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情感认知。笔者在第一课时以in the restaurant为主题,让学生扮演The waiter,通过点菜学习词汇,操练what do you have for dinner?I have……,为下课时作“埋伏”。在第二课时以At home为主题,记者采访The waiter的形式,学习What did you have?for……I had……新句型。第三、第四课时进一步巩固新句型,学生会区分健康与不健康的食品,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单元教学中单课教学逐层推进,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每一个单个课时的教学,教师往往侧重“个案”研究,这样备课的教师对于整个单元往往不能完整把握,教第一课时的时候不知道第二课时要干什么,使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被割裂,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碎片,对一个单元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英语教学,是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更加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能结合单元的主题对各个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每一个课时都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全面性。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而细致的把握。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Look at those jeans》这一单元时,笔者创设了一个Jack’s favorite day的整体情境,将look and say,look and learn和say and act的文本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再构,在一个统一的语境下反复输入有关school subject这一主题的知识点,虽然每一课时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和主题密切相关,循序渐进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的复现又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反复巩固所学新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三、 教学策略设计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探讨,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构建了教学目标,“学什么”和“教什么”的设计已经初步完成。接下来就要开始研究怎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解决“如何学”和“如何教”的问题。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主要有“对话课”“阅读课”“综合课”等三种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对话课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听说法导入新授的单词和功能句型;再从整体上感知对话,把握相关话题;在活动和情境中练习和巩固本课时重点的单词和功能句型;设置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单词和功能句型谈论相关话题,从而实现语言知识到语用的过渡。
笔者在四年级《T his is my new friend》一单元时,教师阅读课上做了许多词卡:a cleaner, a cook, a hotel worker, a office worker, a driver, a teacher, a postman……为学生介绍他人职业时,输出口语对话做铺垫。在学生朗读词卡后,我还要求他们随意造句。
在综合课中则可以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活动或任务评估学生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笔者在教五年级《An English friend》一课时,设计了调查表:1、Who’s your friend? 2、How old is he/she? 3、Where does he/she? 4、What subject does he/she study at school? 5、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on Sunday?同时我也设计了以下汇报表: friend is He/She is .He/She lives in .He/She studies at school. He/She usually on Sundays.而这些调查表,完全是建立在语篇教学中进行大量英语听读、朗读训练基础上的,完全是在整体性教学的过程中在让学生获得大量的英语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
四、 教学过程设计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设计,笔者一般采取“整体——局部——整体”的实施原则,从整体安排教学环节,形成单元框架结构,之后深入到每个单课环节的安排。
例如,教学《这课涉及的词汇包括常见的肉类、蔬菜、主食、饮料,通过常见的食品、饮料名称的学习以及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的问答学习,进一步了解一般过去时态所表示的含义。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炼与概括,形成对某一类词汇的总分认识与表述。
我将单元课时划分与整合如下:
第一课时(Food for today):教师让学生回忆早饭吃了什么,在此过程中练习用过去时态表示早晨吃的食物。同时引出“今天午饭或晚饭想吃什么”的话题,在讨论中,让学生懂得食物的健康以及晚饭要少吃的道理,建立合理饮食的观念。同时,在讨论喜爱吃的食品过程中,知道食物的分类以及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的区分。
第二课时(Healthy food):在上节课用一般过去时描述早饭的基础上,再次用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昨天的晚餐及今天的早餐和进行问答,其间告诉学生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形式和一般疑问句形式。通过早饭吃什么的讨论,进一步巩固已学单词,懂得早饭的重要性,了解饮食习惯,并学会合理评价他人的饮食习惯。
第三课时(Healthy life):通过阅读了解一日三餐的重要性,了解“合理饮食搭配和运动”才能保持健康的道理,进一步巩固和操练核心语言内容,从中学会健康生活。
第四课时(Read a story):通过动物故事的阅读,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型,并从中懂得饮食健康的重要性,懂得要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总——分——总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避免了枯燥的跟读导致的疲倦和乏味。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在过程中感知了知识。这样的英语学习是愉快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悟和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art A Let‘s talk & Let’s play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听说“Where is...?It‘s in/on/under/near...”等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的句子。
2.学生能听懂并会说表达建议的句子“Let’s go and see!”。
3.学生能够理解Let‘s talk的含义。
4.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5.学生能通过游戏来进一步巩固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生能在情景中运用“Where is...?It’s in/on/under/near...”询问和回答物品位置的句子。
(2)学生听懂并会说表达建议的句子“Let‘s go and see!”。
2.教学难点:
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1.Warm-up
(1)复习已学句型:This is...I have...
教师手拿一本书,说:I have a book.This is my new book.
(2)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模仿句子。
(3)当学生能够说出句子时,教师可提问:“Where is it?”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回答:“It’s on/in/under/the...”。
(4)在学生回答“Where is it?”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near 一词,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near 的含义并运用。
2.Presentation
(1)Let‘s talk
①教师介绍人物并展示情景对话:
出示人物头像:This is Zhang Peng,and this is Sarah.They have a new classroom.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OK,Let’s go and see!(间接引出新句子,教师领读新句型)。
出示一张教室图:This is a new classroom.Let‘s go and have a look.
②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
How many desks in the classroom?
Is the new classroom big?
Where is Sarah’s picture?
③教师让学生通过视听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做必要的帮助。
④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⑤教师请学生解释“Let’s go and see!”的意思,并告诉学生Let‘s go and see!是建议去看看。
⑥再次观看教学课件,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分角色朗读。
⑦让学生三人一组,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对话。最后评选最佳表演奖。
(2)Let’s play
①自读对话。
②小组内表演。
③学生根据内容自创对话。
④学生上台展示。
3.Practice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教室内的物品互相问答:-Where is it?-It‘s in/on/near/...
4.Task practice
Play a game
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闭上眼睛,然后教师把身边的物品藏起来,物品藏好后,教师提问Where is my book?学生开始用句型“It’s on/in/under/the...”回答。(其他学生可以利用声音的大小来提示寻找物品的学生,离物品越近声音就越大;离物品越远,声音就越小。)
5.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会话。
(2)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创编一个新对话并表演。
听力部分(20分)
一、听录音,选择你所听到的单词或词组。(每小题读两遍。5分)
( )1. A. class B. glass C. grass
( )2. A. lift B. litter C. little
( )3. A. boat B. coat C. note
( )4. A. sing B. sign C. swing
( )5. A. walk B. work C. water
( )6. A. cake B. cage C. cock
( )7. A. stand up B. get up C. pick up
( )8. A. keep off B. take off C. turn off
( )9. A. It means you must stay away from the building.
B. It means you should keep off the grass.
C. It means you shouldn’t make noise here.
( )10. A. Can I have an ice cream?
B. Can I watch TV now?
C. Can I play computer games?
二、听录音,选择正确的应答。(每小题读两遍。5分)
( )1. A. It is fine. B. It’s September. C. It’s Saturday.
( )2. A. She is a teacher. B. He’s a doctor. C. You shouldn’t climb the tree.
( )3. A. Be a teacher. B. Go to the park. C. Play computer games.
( )4. A. No, you can’t. B. No, you aren’t. C. No, you don’t.
( )5. A. There are many animals. B. I can see many animals. C. We are looking at the signs.
三、听对话,根据所给的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每小题读两遍。5分)
( ) 1. Where is your watch?
A. It is at home. B. I don’t have a watch. C. It is in the classroom.
( )2. What does this sign mean?
A. No littering. B. No smoking. C. No parking.
( )3. Where is the girl from?
A. She is from Japan. B. She is from China. C. She is from Australia.
( )4. What time do you begin your lessons?
A. 7:50. B. 8:10. C. 8:05.
( )5. What colour is Tom’s sweater?
A. blue B. black C. brown
四、听录音,完成下列句子。(短文读三遍。5分)
Jack is Ben’s .He is only .He has a lot of .Now he is the and Ben some questions public signs.
笔试部分(80分)
一、找出划线部分读音与其余三个不同的选项。(6分)
( )1. A. bread B. head C. mean D. sweater
( )2. A. sorry B. dog C. no D. box
( )3. A. look B. book C. food D. foot
( )4. A. quickly B. sign C. pick D. litter
( )5. A. public B. suddenly C. must D. put
( )6. A. cake B. make C. cage D. grass
二、单项选择。(10分)
( )1. You must stay from the building.
A. away B. out C. off D. up
( )2. The park keeper points a sign on the grass.
A. of B. in C. with D. to
( )3. I know about public signs.
A. lots of B. many C. a lot D. a lots of
( )4. The sign “No parking”.
A. mean B. means C. looks D. look
( )5. There’s American student in my class, she is girl.
A. an, a B. a, an C. an,the D. a, the
( )6. There is a house .
A. nearly B. near C. nearby D. about
( )7. Your book is under the chair. Please .
A. pick up it B. pick it up C. pick them up D. pick up them
( )8. Grandma is sleeping. We make noise.
A. should B. shouldn’t C. can D. must
( )9. This is ruler. You should give to .
A. she, it, her B. she’s, her, it C. her, it, she D. her, it, her
( )10. — What _______ on the plate? — There _______ some bread.
A. is; are B. is; is C. /; is D. are; is
三、翻译词组。(15分)
1.在墙上 ________ 2.问一些问题 ___
3.散步 _____ 4.捡起 _________
5.keep off the grass ________ lic signs _________
7.make noise ______ 8.different things __________
9.No smoking. ______ 10.look around ___________
四、用所给单词适当形式填空。(10分)
1. Look, the old man (water)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
2. The sign (mean) “Do not touch”.
3. Liu Tao likes (play) football very much.
4. These (watch) are from his parents.
5. This is not (I) bag.
6. Helen dances (beautiful).
7. — What does that sign mean?
— It means you shouldn’t ___________ (litter) there.
8. — Can you see that sign?
— Yes, I think it means “No _____________ (swim)”.
9. My grandfather ____________ (take) a walk with his dog after supper every day.
10. — Who ______________ (teach) you Chinese lessons?
— Mr Li.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 Li Ming can sing an English song. (改为一般疑问句)
Li Ming an English song?
2. We should be quiet in the reading room. (改为同义句)
We noise in the reading room.
3. It means “No littering”. (对画线部分提问)
it mean?
4. The children are flying kites in the playground. (改为否定句)
The children kites in the playground.
5. That’s an apple. (改为复数句)
apples.
6. means, walk, on, shouldn’t, the, we, it, grass. (连词成句)
.
六、完成对话。(5分)
A. There is a sign on the birds’ cage.
B. It means “No eating and drinking”.
C. Let’s go.
D. we can’t park our bikes here.
E. They all mean different things.
B: Hi! Look, there are a lot of signs here.
G: Yes, they are public signs.
B: . What does it mean?
G: .
B: Oh, I am thirsty. Can I drink some juice?
G: No, you can’t. Look at that sign. It says we shouldn’t eat and drink here.
B: I see. Look, there’s a sign over there. It says “No parking”. What does it mean?
G: It means
B: All right.
七、翻译句子。(12分)
1.Mr Smith正在公园里散步。
Mr Smith in the park.
2.他们正在干什么?他们正在打扫教室。
What they ? They the classroom.
3.太晚了。我必须回家了。
It’s too 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 go home now.
4.你看见那个在草地上的标志了吗?它是什么意思?
Can you ___________ the _________ on the grass? What ________ it _________?
5.你不应该发出响声,孩子们在睡觉。
You _________ ____________ noise, the children _________ __________.
6.在我家附近有许多花。
There are a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round our house.
7.一位警察朝他走了过来。
A policeman __________ __________ to him.
八、阅读理解。(10分)
A
Sandy is my cousin. He is only four years old. He likes to touch everything. One day, Sandy and I are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Suddenly, Sandy sees some bees on the flowers. He is very happy. He walks on the grass and catches them. Then a park keeper comes up to us. He points to a sign on the grass and says, “Can’t you see the sign?”
Sandy says, “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you shouldn’t walk on the grass. Fine ten yuan.” “Oh, sorry, sir. I don’t know the sign. I just have five yuan. I put only one foot on the grass.” The park keeper laughs and says, “OK, I won’t fine you. Remember don’t do it again.”
( )1. How old is Sandy?
A. Six. B. Five. C. Four. D. Three.
( )2. Where are they taking a walk?
A. In the school. B. In the park. C. In the zoo. D. On the grass.
( )3. Are there any bees on the flowers?
A. Yes, there are. B. No, there aren’t. C. Yes, there is. D. No, there isn’t.
( )4. What does the sign on the grass mean?
A. Don’t touch. B. No climbing. C. Keep off the grass. D. No parking.
( )5. Which sentenc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park keeper fines Sandy ten yuan. B. The park keeper fines Sandy five yuan.
C. The park keeper gives Sandy five yuan. D. The park keeper doesn’t fine Sandy.
B
Nancy has got a fever. Ben and Yang Ling are going to the hospital to see her. They get some fruit for Nancy. In the hospital, Ben sees a lot of signs on the wall, “No parking”, “Be quiet”…. Yang Ling sees a special(特殊的) sign on the door. She doesn’t know the sign. She asks a nurse near the door about it. The nurse tells her that it means “No entry”. The sign means other people shouldn’t go inside(里面) the room except(除了) the doctors and nurses. At last(最后), Ben and Yang Ling find Nancy. They hope she will get better soon.
判断下列句子与短文内容是否相符,相符的用“√”表示,不相符的用“×”表示。
( )6. Nancy is ill in hospital.
( )7. Ben and Yang Ling get some flowers for Nancy.
( )8. The sign “No entry” on the door means “闲人免进”.
( )9. A doctor tells them the answer.
( )10. There are many signs in the hospital.
Step 1:设评比,热身复习做铺垫
利用三年级学过的“Look at these trees, this tree is tall, that tree is short. Look at these monkeys, this monkey is fat, that monkey is fat.”全班分AB两队竞得peaches,在设计了本节课的评比机制的同时,又复习了描述人物外貌的单词:tall, short, fat, thin,为这节课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做了铺垫,同时老师和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朋友的样子,不仅为学习句型:He’sShe’…做了铺垫,也很好地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渲染了学习英语的气氛。
Step 2:引任务,情景再现学新知
开课接热身中谈论朋友外貌的话题,直切本课的任务主题:Talk about friends’ character.以真实的照片、录像情景再现,引导学生了解身边同学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性格特征单词的含义,采用层层铺垫,以旧引新的方法导学新单词的发音,抢读单词,做“性格花开,落谁家“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熟练地掌握了单词,同时有意适时的语言评价“You’re very clever.”、“Don’t be shy”也不断地让学生加深了对单词的印象。
Step 3:探课文,理解文意练句型
1.通过简单的问答,以“搭配性格卡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初步让学生感知重点单词在文中的运用。
2.根据文意,引导学生初步练习句型:He’sShe’s +形容词
根据文意,通过板书:He’sShe’s niceclever…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征:I’m He’sShe’s verya bit….“介绍自己喜欢的羊羊”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轻松掌握所学句型。
3.层层深入学习句型:He’sShe’s +名词短语
通过板书He’sShe’s +名词短语(a…teacherpupilird),以及富有动感,滑稽十足的“动感同学照片”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操练,介绍身边同学的性格特征,先是练说:He’sShe’s a ___ pupiloygirl,然后逐步放手结合孩子们喜欢的聪明的一休、小燕子赵薇、黑猫警长等图片,让学生练说He’sShe’s a ___ ____.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引导学生梯度学习,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句型的学习,为更好地学习全文做好了铺垫。
Step4:品课文,巩固拓展高能力
回归课文,通过跟读、填空读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一(Let’s act)表演、替换课文,介绍组员朋友,增强小组的合作团结意识。
活动二:介绍生活中朋友的照片,综合所学的介绍人物外貌和性格
特征的单词,从课堂走向生活,操练运用句型,同时与开课的外貌句型复习形成了首尾呼应,达到了对人物的完整介绍。让学生在表演、介绍自己朋友的氛围中轻松练习了所学习的知识,提高了语用能力.
Step 5:测试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检测:看图片,写单词。通过生生互相评价:Whose writing is nice?强调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布置作业:进一步仿读课文表演课文,同时让学生准备照片,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了学具的准备,很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准备照片,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了学具的准备。
Step6:总结评比,渗透德育
1.总结本节课的得分情况,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2.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广交朋友,真诚待人,互相帮助。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句子“Let me/Let's…”并做出正确的回应。
2.能够了解let引导的祈使句。
3.能够利用学过的动词短语创编let引导的祈使句。
4.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let引导的祈使句并做出正确回应。
2、教学难点:
能识别句型“Is this the…?和Is that the…”的不同用法并在真实情景中正确使用。
三、课前准备
人物头饰,教学光盘,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1.教师随机指着教室里的物体,学生用英语说出来,复习所学过的单词。
2. 教师播放Let's do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练习课本第5页Let's do部分的句子。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祈使句或动词短语,老师鼓励学生上台带领其他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Step 2:Presentation
1.教师做擦黑板的动作,让学生发出相应的指令:Clean the blackboard.从而引出单词clean,并教读,加深理解单词clean的意思。然后教师说出需要打扫的地方,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带有clean的动词短语,如:clean the windows;clean the desks(由clean the desks引出the teacher's desk.);clean the classroom;clean the doors…。
2.教师边擦窗户边说:“Let me clean the windows.”并向学生解释“Let me…”的含义以及用法。找几名学生说出更多“Let me…”的句子,边说边做,巩固句型 “Let me…”。
3.教师请几名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擦窗户,边擦窗户边说Let's clean the windows!教师教读该句子,并引导学生弄清“Let me…”和“Let's…”的区别。
4.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不同的人物做着打扫教室、擦门、擦窗户、擦讲台、擦桌椅等图片,根据不同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句子。
5.教师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做抬水的动作,学生很吃力,教师走过去帮忙,并说:Let me help you。
6.播放录音三遍,学生听录音,跟读并翻译听到的内容。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并戴上人物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
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_tension
1.完成Let's play部分的任务。
(1)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制作骰子的纸模板。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选出六个操作性强的动词短语写在纸模板上,制作骰子。
(3)学生分别掷骰子,创编对话。最后选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
2.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上台发指令,其它成员做相应的动作,如:clean the windows、 desks chairs door 、blackboard teacher's desk…,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Step 4:Homework
学生回家自制一个骰子,看看自己在家里还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自然的英语学习场景,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管理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让学生明白“Let me…”和“Let's…”的用法和区别,将英语课堂的学习直接带入实践活动中去,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和要求。
第二课时
Unit 1 My classroom
Part B
Let’s learn & Colour and say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子: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 The door is orange.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an, computer, teacher's desk, wall, floor。
3.能根据所描述的有关物体颜色的内容对物体进行正确的涂色。
4.能够用学过的颜色单词和本单元单词对教室进行简单描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fan, computer, teacher's desk, wall, floor。
2、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This is…”句型介绍自己的教室,并能运用所学过的颜色对教室进行简单描述。
三、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光盘,彩色大转盘。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出示关于教室的挂图,教师找学生上台用“This is…”句型来介绍已经学过的与教室有关的物体,如:This is the classroom/teacher's desk/light/door/picture/blackboard/window…。
2.教师出示彩色大转盘,一个学生拨动指针使转盘转动,当停止时,其他学生回答I see red (yellow green blue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Step 2:Presentation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并说:Look! This is the new classroom.Let's see what's in the classroom. 首先展示风扇,并问:What's this? 引导学生回答fan, 并提醒学生注意fan的发音。
2.教师拍拍讲台上的桌子,T:Is this a desk? SS: No. T: What's this? SS: 讲台。T:It's a teacher's desk. What colour is it?SS:Yellow。
3.用实物教学法教授单词floor,wall,computer,并说出其颜色。
4.教师利用单词卡片来复习所学单词。
5.播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三遍,让学生跟读、模仿并翻译Let's learn的内容。
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_tension
1.教师引导学生看教室的图片,边看边说:Look! This is my new classroom. The door is orange. The wall is white. The floor is green… 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教室,并介绍自己的教室。
2.完成Colour and say部分的内容。
教师出示教室的图片。T: It's a new classroom. But it's not very beautiful. I need some colours to make it beautiful. Can you paint it?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教室的图片涂色。涂色后,模仿课件的提示语音,每组选一名学生进行汇报。
S: Look! This is our new classroom. The door is_______. The_______ is_______…
Step 4:Homework
用英语把你的教室描述给父母或者朋友听。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实物加设想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理想教室,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效果显著。在巩固拓展板块,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自己的教室,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句型。
第三课时
Unit 1 My classroom
Part B
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 & Let’s sing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按要求完成Read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
2.能够按要求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练习。
3.会唱歌曲We have a new classroom。
4.掌握三会单词window,desk,chair,floor,wall,door以及重点句型:Where is the…? It's in/on/under/near the…。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方位介词in,on,under,near的含义。
(2)能按要求完成Read and write和 Let's check的练习。
2、教学难点:
能运用方位介词自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三、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本单元的单词图片,让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句式对图片进行描述。
This is a…The… is… (颜色)。
2.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幅教室的图片,和学生问答。
T: What's in our classroom?
S1: …is in our classroom.
T: Where is it?
S1: It's… the....
Step 2:Presentation
完成Read and write部分的任务。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单词:in/on/under/near等方位介词,通过动作演示或者动画课件带领学生复习。然后,展示出Read and write部分的教学挂图,与学生展开对话,T:Where is the green book? SS:It's on the desk。
2.教师将需要提问的物体圈出来,让学生两人一组对话,运用句型:“Where is the…? It's in/on/under/near…”进行问答,然后找小组代表汇报问答,其他小组评价。
3.学生看Read and tick or cross部分的内容,一边看图一边朗读句子,根据图片和句子内容做出判断,然后师生核对答案,并让学生口头回答错误句子的正确答句。
4.Look, choose and write.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Where is the bag?
Where is the newspaper?
Where is the computer?
(2)学生拼读单词desk,chair,window。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正确书写。
(4)在确定学生基本掌握后,要求学生完成Look,choose and write部分的句子。
(5)学生利用下列句式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写自己的教室。
Where is the…?
It is in/on/under/near the .
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_tension
1. 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任务。
( 1) Listen and tick or cross.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出示Listen and tick or cross中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猜测对话内容。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Listen and tick or cross的练习。师生核对答案,然后再听一遍录音,教师对错得比较多的题目进行指导。
(2)Look and circle.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Look and circle部分的教学挂图,并提问:What's in the classroom?
学生回答完毕后,给出Look and circle部分A和B两个答案,让学生选出正确的选项,并在自己书上圈出来。
2.完成Let's sing部分的任务
教师播放歌曲“We have a new classroom”。听第一遍时学生感受旋律,听第二遍时,学生边听边跟唱,多听几遍,最后分组比赛。
Step 4:Homework
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五、板书设计
Unit 1My classroom
Part B:Read and write & Let's check & Let's sing
window, desk, chair, floor, wall, door
Where is the…? It's in/on/under/near the….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丰富,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在Read and write部分,教师不仅巩固了重点句型以及方位介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书写板块,教师可采用讲解、练习、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听力部分,教师要耐心指导,引导学生听重点信息。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加、减法的表达形式,能并较熟练地unyong英语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2、通过教学Let's talk,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Meet”介绍他人,并在适当的场合熟练运用“Welcome”及其礼貌用语。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单词ask,answer的发音和认读,要求根据自然拼读法能写出单词ask和plus。
2、能借助语音、语调表达情感。
3、较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加、加法的计算。
4、能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表示欢迎的`用语,加、减法的英语表达法,鼓励用语,道别用语。
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问候与复习
二、Let's play 游戏。
三、Magic box单词教学
1、教学单词minus和plus。
(1)复习minus和plus。
(2)引出单词ask和plus。
2、在复习的工程中,使用更多的鼓励用语。
3、教学“Good for you。
四、Let's talk对话教学
1、通过图画猜测图画大意。
2、将听前活动写在黑板上,然后听音。
3、检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作适当讲解。
4、学生再听,练习,表演。
五、Listen,circle and say
六、完成《课堂活动评价手册》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8496.html
上一篇:理发的日记集锦十三篇
下一篇:早上发朋友圈的句子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