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五彩的路教案

时间:2024-08-31

五彩的路教案。

我们选择了最有价值的“五彩的路教案”资料供读者方便参考。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编写完整的教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仅供研究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

五彩的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了解壮族文化。

2.通过听、说、读、写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传统手工艺。

教学内容:

1.通过资料和图片介绍壮族三月三节日的来历和庆祝形式。

2.讲述传统美食——椒盐饼的制作过程,并让孩子亲自动手挑选材料并制作出椒盐饼。

3.学习传统手工艺——绣球,并指导孩子亲自动手制作出绣球。

4.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了解壮族传统民间舞蹈——锦阳踩高跷,并参与其中。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壮族三月三节日来历和庆祝形式,通过图片和资料的介绍,让孩子了解节日的重要意义。

2.讲述传统美食——椒盐饼的'制作过程,并让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椒盐饼。首先,教师准备好面粉和馅料,让孩子亲自动手挑选材料;接着,教师演示制作面饼的过程,孩子们一边观看一边学习;最后,让孩子们亲自制作出椒盐饼,并尝试自己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饼干。

3.学习传统手工艺——绣球。教师准备好绣线、针和色彩鲜艳的棉线球,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出绣球。首先,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引领孩子们学习绣球的基本步骤;接着,让孩子们亲自制作,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了解壮族传统民间舞蹈——锦阳踩高跷,并参与其中。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介绍,让孩子先了解此舞蹈的来历和演出形式;接着,让孩子亲自尝试踩着高跷上演绎相关动作。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五彩的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由来、习俗等。

2.学会防范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壮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幼儿了解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加深幼儿对壮族文化的认知。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幼儿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2.如何通过游戏和手工等形式,加深幼儿对安全知识的印象。

3.如何促进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

1.制作大型场景图。

2.准备相关歌曲和音响设备。

3.为幼儿准备绘画用具、颜料、画纸等材料。

【教学过程】

1.唱歌学习(5分钟)

老师播放《三月三》儿童歌曲,引导幼儿跟唱。

2.游戏体验(20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进入“乡村田野”场景中,了解危险并学会防范。

3.制作手工(20分钟)

幼儿用画纸和颜料制作传统壮族头饰,了解壮族文化和风俗。

4.反思总结(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总结活动收获。

五彩的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的文化含义和安全意义。

2.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习基本安全知识。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

1.《壮族三月三安全教育》PPT。

2.《安全提示卡片》。

3.《小手拉大手》歌曲。

4.装饰用品:彩旗、花环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小鬼当家”引入主题

老师模拟“小鬼当家”的情景,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家中的安全责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了解壮族三月三节日

通过PPT的形式介绍壮族三月三节日的起源、文化和安全意义,让幼儿初步认识壮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和安全意义。

3.安全知识学习

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利用《安全提示卡片》展开安全知识的学习,教授火灾、电器安全、食品安全等基本知识,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4.团队合作游戏

利用彩旗、花环等装饰用品进行团队合作游戏。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装饰任务,最后评选出最美的装饰团队。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5.歌曲“小手拉大手”

教唱歌曲“小手拉大手”,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家人、朋友互动,互帮互助,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6.总结教学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自我保护。

五彩的路教案 篇4

小班美术活动:《五彩的泡泡》教案

--教师:瑞安市安阳向阳幼儿园(吴美丽)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泡泡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学会用油画棒画封闭的圆。

三。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体会活动的乐趣。

重点:通过观察和欣赏,让孩子了解泡泡的特点。

难点:锻炼孩子小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画一个闭合的圆圈。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带领幼儿玩吹泡泡、学跳律动《我爱洗澡》

——物质准备:吹泡泡玩具一个、炫彩棒和画纸若、教学***、《我爱洗澡》**’、圆形玩具、水粉颜料(用抹布本蘸好)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爱洗澡》**,幼儿律动。

——提问:洗澡时我们我们搓啊搓出了许多什么东西?

2、老师吹泡泡,幼儿观察

--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泡沫?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还有的是什么样的?

——3游戏:吹泡泡

--这么漂亮的泡泡,让我们看看玩吧!

--问:你用手抓泡泡了吗?为什么?

--老师在托盘里吹泡泡,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泡泡门是否关上了?用手戳一下,泡沫破裂时会发生什么?

3、表演游戏:戳泡泡

--老师把他的手转成一个圈,另一个老师戳了一下,另一个老师弄了个泡泡。

——幼儿也游戏一次。

4、小结:你看,泡泡都圆圆的,关好门的,没有关好门的泡泡就破了。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有一串串的、手拉手的,有大的,也有小的,真的漂亮极了。让我们一起来把泡泡画下来吧。

5、幼儿自由作画

-要求:注意清洁油漆,不要在桌子和身体上画画

——分发材料:炫彩棒一组两盒拆开放在篮子里、画纸一人一张。

——幼儿自由选择炫彩棒作画,教师一旁引导。

6、评价总结

-迅速将儿童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欣赏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问:你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是关于好门吗?什么样的泡沫没有画出来?

——小朋友画的泡泡有大有小,颜色是五颜六色、有手拉手的,一串串像葡萄似的泡泡,真的是美极了!我们一起去外面吹泡泡吧!

五彩的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了解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起源、历史、文化及其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概述:三月三的起源。

2.历史:三月三的演变。

3.文化:三月三的渊源。

4.风俗习惯:三月三庆祝活动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

1.概述:三月三的起源。

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壮族三月三节源于“山神节”,是古代壮族祈求神灵保佑农业收成、祛病消灾的民间活动。后来,三月三节逐渐成为壮族传统节日,并成为壮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2.历史:三月三的演变。

三月三节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壮族长期的民族生活中,三月三节的习俗逐渐形成,演变成今天的庆祝活动。三月三的历史渊源深远,见证了壮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进程。

3.文化:三月三的渊源。

三月三是中国南方地区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体现。壮族三月三节融合了汉、满、回、苗等多个民族的经验和文化元素,形成了富有壮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在这一节日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歌舞、乐器演奏、手工艺品制作以及美食文化等多种文化表达形式。

4.风俗习惯:三月三庆祝活动的特色。

为庆祝三月三节,壮族人民会举行一系列的特别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活动是“跳三月三”。跳三月三是指在节日当天,壮族人民会穿上节日盛装,在大广场上跳壮族传统的舞蹈,颂扬祖先智慧,祝福子孙昌盛。此外,在节日庆典活动中,人们还会品尝传统的美食和玩具,品尝壮族特色美食和文化产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四、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2.领读、听力、口语练习。

3.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效果评价

经过三节三风俗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增强跨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达到多元文化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中,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

五彩的路教案 篇6

目标:

1、能跟着音乐较合拍地做动作。

2、能停、看信号,在音乐结束后迅速找到相应的颜色场地。

准备:

1、在场地上画红、黄、蓝、绿等大圈。

2、准备红、蓝、黄的图标。

3、配套音乐CD或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欣赏。

2、熟悉音乐,学习律动。

1)听音乐合拍地拍手。

2)听音乐做小碎步并加上拍手。

3)更换动作听音乐做小碎步再分别做拍手、跺脚动作。

4)跟着老师完整地做律动,重点练习最后一句在头上拍两下手。

3、开展音乐游戏。

1)听音乐做律动,教师在最后一小节说:“红颜色。”幼儿迅速跑至红圈内。

2)幼儿速度慢时,教师可用数数,摇小铃铛等方法引导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红圈”。

3)游戏重新开始,教师更换指令,让幼儿分别去找蓝、黄、绿等场地。

玩法:

1、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2、最后在头顶拍两次手时,教师有节奏地说:“红颜色”。

3、幼儿迅速站到红色圈内。

4、或教师在最后一个小节处举起手中的蓝色画片片(图标)

5、幼儿迅速站到蓝色圈内。

6、依次方法教师灵活运用。

五彩的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1、3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1、同学们见过水池吗?(说说见过的水池的样子、特点)

2、见过五颜六色的水池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3、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找出介绍五彩池的部分。

3、再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段落层次。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藏、折(多音字)

折、丈、矗(翘舌音)

笋(平舌音)

2、认清字形:

藏、碟、镰、矗、耀、驾

3、讨论如何记好生字、词。

4、同学互相检查自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段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1)、这段话讲什么意思?

2)、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

4)、“没想到”和“真的”指的是什么?

5)、理解“腾云驾雾”、“神奇”的意思。

3、全班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

2、思考讨论:1)、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什么?(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3)、“晴朗”指的是什么?

4)、在晴朗的日子里五彩池是什么样的?

5)、理解比喻句: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6)、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

7)、五彩池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3、巩固练习: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形状。

3)、说说五彩池的神气表现在哪儿?

〈四〉、课堂小结:

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给你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部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一、二部分。

2、说说五彩池的样子、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3、说说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为什么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课文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等突出五彩池的`特点,帮助我们学习景物描写。

2)、适当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具体。

3)、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更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3、试背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五彩的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看幼儿示范,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彩色的点,表现美丽的大鱼。

2、学会认真、耐心地进行美术活动。

3、欣赏表现鱼的各种形式,感知了解点画特有的风格,提高幼儿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棉签若干,颜料盘每组2-3盘。

2、水墨画、油画棒、水彩等形式表现的各种形态的鱼。

3、在白纸上画一条鱼的线条。

活动过程:

一、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有头没有颈,身上亮晶晶,有翅不能飞,没脚倒能行。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二、教师出示范例——鱼。

教师:图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笔、什么颜料画的吗?

向幼儿简单介绍绘画的方式,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欣赏幼儿用书,了解棉签画的特点。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鱼身上有什么?鱼鳞是怎样的?你知道鱼身上的鱼鳞是用什么表现的?

出示黑板上白色线条鱼以及棉签和颜料,请个别幼儿分别上来示范在大鱼身上画点点,表现彩色的鱼鳞。

四、介绍操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鲜艳的颜色。

在指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点画活动。

点画要均匀,画面要用棉签点满空白的地方,不要留很大的空间。

五、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个别指导。

六、展示幼儿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大鱼。

七、带领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网小鱼。

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004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