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61-30+15
75-46+31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课后反馈: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
(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p61例题和做一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重点:加强一图四式的理解。初步从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的,从而加强交换换两个加法的位置得数一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师生交流: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61页,试着填一填。
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课题)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抛10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己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己一个五角星。
4)学生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1、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凑成一双手。
2、老师从1~9里面随便抽出一个数字,请你们根据这个数字编出有关10的3道加减法算式。
五、巩固深化
1、第61页做一做第1题。找出哪两张卡片能凑成10。
2、第2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3、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提高题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教学目标:
1、巩固笔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理概括能力。
重点:笔算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过程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验算还有估算。(板书笔算、验算、估算)
1、笔算
我们已经练习大量的万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是吗?你认为在笔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可以举例说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反馈!
根据学生整理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
进位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不忘加上进位“1“……
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相减不忘减去退位”1“,当中间有0的先向前一位退1再减。
注意判断有没有进位,有没有退位!
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笔算本领更高!
教材33页,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说后练,学生都能正确计算,但是速度快慢有非常大的差异]
2、验算
为什么要验算?(帮助检查计算结果)
复习加减法关系式!师根据回答板书: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师:请从刚才的练习题中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在边上验算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给自己评评星,看自己能获得几星级?
师;强调验算是第二次计算,马虎不得!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通过教师星级激趣,不少学生都能写出2种至3种的验算方法]
3、估算
为什么要估算?可以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片段:
生1:可以检查计算得对不对。
师:你可以举例说明吗?
生1:998+1=999999-998=1
生2:这是验算。
师:是啊,生1说的是验算,估算也是可以快速判断一些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请看:
999+111=1000
生齐说错了!
师:你怎么判断的?
生3;900+100已经=1000了,所以肯定不对了。
生4:999+1=1000,所以一定比1000大了。
生5:999就可以看作1000,加上一百多,不可能等于1000。
师:同学们说得真有道理。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检查。在计算结束后,我们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估算呢?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估算?
生6;妈妈买衣服135元和鞋子48元,带200元够不够?
师:谁能用估算来解决生6提出的问题?
生7:够的,135+48不到200
……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估算一般把数字估成整十整百整千。
4、解决问题32页第2题
阅读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指生回答并板书
上层和中层一共有多少本?
下层比上层少多少本?
三层一共多少本?
上层和中层的和比下层多多少本?
……
师:能给这些问题分分类吗?根据什么分?
同桌讨论
师:根据学生回答给同一类作上相同的记号。
5、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图意完成33页第2题。
我的困惑: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的速度差异很大,课堂上是否应该放慢脚步等计算慢的学生。我一般在较慢的几个学生间巡视,等到完成2个计算题后,才开始反馈。即使这样也要让快的学生等上一会,便鼓励他们多检查或向多星级挑战!但是因为在每个练习环节的一等再等,使课堂的节奏变慢。所以一堂课只能讲几道题,连教材中的无法按时按额完成。最后铃声响起的时候就有学生说:老师,一节课怎么只讲两道题呀?(因为导入时,笔算、验算、估算是一起出现的)
显然,课堂上的"等一等",使学优生无法得到更多的知识练习.如何平衡班级中的两头呢?
就是课堂时间该如何调配呢?
课时:1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分数混合运算(三)
学习内容:课本84页~85页
学习任务:
1、找出每道应用题的关键句子及等量关系。
2、画线段图表示等量关系。
3、列方程解决问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先找应用题的关键句子:比八月份节约了
2、理解题意,分析关键句子:“比八月份节约了”,就是指“九月比八月节约的部分占八月的”,
3、画线段图示:先画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即八月份的,再画相对量的即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
九月份:
4、等量关系式:八月份的(1—)是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1—)=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的量-八月份的量×=九月份的量
5、列方程或算术式:
○1(1—)x=12○2x-x=12○312÷(1—)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106.html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怎么写
下一篇:经典初中教案致同学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