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数学策略教案

时间:2024-09-04

数学策略教案集合十二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数学策略教案集合十二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数学策略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1--93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解决有关行程问题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会准确合理地运用线段图表示相关信息。

2、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方法,理解两种基本思路。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老师请一个演员和我一起走一走:请一位学生,老师和学生分别站在讲台前的最左和最右。说:他站的地方是他家,我站的地方是我家,中间讲台是学校。早上我们同时从家出发来学校。(开始走,直到相遇)放学后,我们又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

2、看完我们的表演,你知道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吗?

小结:这是一个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板书关系式)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2、学生汇报整理信息的方法。

3、提问:根据你整理的信息,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应该先算什么?

4、追问:现在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5、展示学生不同的解法

6、反思解题过程

提问: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哪两位同学到前边来演示一下小明和小芳是怎样从家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进行整理?

学生的方法只要能把题目的数量关系清楚准确的表现出来教师就予以肯定。

教师进一步把画图、列表这两种方法的重点地方强调,使方法完善。

具体指导画线段图的方法步骤:

○1确定两点表示小明和小芳家,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线段上标出学校,学校应离小芳家近一些。

○2把小明家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小芳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表示1分钟行走的路程。4段表示行走的时间。

○3标注条件和问题。

明确:可以先分别算出两人4分钟各行的路程,然后求总路程;也可以先算两人1分钟共行的路程,再求总路程。

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把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写成等式看一看符合什么规律?

明确: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又一次证明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由一种计算方法想到另一种计算方法。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线段图或列表整理信息根据线段图或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

指名回答,指名表演

学生独立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学生修改自己的画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内交流。

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拓展运用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①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画的线段图加以完善。

②指名板演综合算式,并说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追问:你能由这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解法吗?写出算式后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课件进行变式练习

变试一试的线段图为环形跑道,动态演示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而行,两人最终相遇。在示意图上标注条件和问题,求跑道的长就是求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题意,并在书上把图画完整,独立列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解题思路

指名口答

独立计算、交流,结合示意图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的又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与上一节课有什么不同?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一般常用哪种解题策略?你还有什么收获?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科书第92-93页想想做做第1、2、3题

六、教后反思

数学策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实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在对解决问题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校园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因为要造牡丹公寓,宽减少了10米,这样前操场面积就减少了400平方米。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3)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2.出示第五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如果这个操场的长增加20米,或者宽增加1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数学策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

2.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说明:教材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在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片《曹冲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1.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在小书虫俱乐部成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说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

2.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3=6(元)

65=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说明: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时,注意充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表格的每一行,体会既可以从条件出发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想条件,初步明确地感受综合法和分析法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从而形成对这一解题策略的体验。]

三、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1.列表解决问题。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表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略)

2.书法长卷。

介绍:我校的才女邱叶红同学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小书法家。为迎接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专门书写了20xx米书法长卷,已经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叶红同学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书写20xx米书法长卷,一个星期写了21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10天能写多少米?

学生独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4.投篮比赛。

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为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为60分。

解决下面的问题:(1)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的五场比赛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得多少分?

[说明:练习以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地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数学策略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借助生动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还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对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设计如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教学一开始,通过班内学生比赛,发现课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现更加清晰、整齐,从而出示本课课题,并说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们解决较复杂数学问题时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比赛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学生现有对信息的搜集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感知列表呈现信息的优点和便利。】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学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用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组数据,分别是小芳家栽桃树、杏树和梨树的行数,以及三种果树每行栽的棵树,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由于之前的引导,学生们很快联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这些条件。潜移默化中,学生经历了从现实情境中选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构完整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条件的优点。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2、分析数量关系

本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这样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容易理解: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根据题中的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这里让学生自主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其意义不只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分析数量关系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同时留出空白,以便于课堂上的反馈与评讲。接下来,提出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放手让学生按照解答第一题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解题。

3、回顾和反思

在解决完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并通过交流,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以进一步提炼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体验分析数量关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这样,已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实际问题的教学走出教师教题型、学生记解法的困境。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设计意图: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1、“练一练”第一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整理题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对理解数量关系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2、第2题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体验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最后,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数学策略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倒过来推想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结合情境,出示条件

(多媒体出示甲、乙两个水杯)

师:我们先来看大屏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停顿片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杯比乙杯果汁多一些

师:还有呢?

生:它们两个杯子一共有果汁400毫升(配合大屏幕)

师:现在老师将甲杯中的果汁倒40毫升给乙杯,(大屏幕出示箭头图)

师: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大屏幕闪烁40毫升果汁,然后平移至乙杯)

生: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大屏幕出示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文字)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现在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板书:现在)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能说说现在甲、乙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

生:甲、乙两个杯子现在都有200毫升果汁。

师:为什么?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2:原来两个杯子分别有多少果汁?

(板书:原来)(大屏幕出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3、根据问题,揭示课题

师:怎样从现在杯子里果汁倒推到原来杯子里果汁的情况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操作演示、寻找策略

1、直观演示,感受倒推

师:刚才我们已经算出现在每个杯子里有果汁多少毫升?(200毫升)

(大屏幕显示由实物一个一个移动变成平面图形:两个杯子都是200毫升,并标明数据)

师:那原来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呢?(启发)我们不防再倒回去看一看。

(多媒体演示)

师:我们将倒给乙杯的40毫升还倒回甲杯,说明乙杯原来比200毫升多还是少呢?

生:少了。

师:只有多少毫升呢?

生:160毫升。

师:而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还倒回甲杯后,这说明甲杯原来是什么情况呢?

生:比200毫升多。

师:甲杯原来有多少毫升呢?

生:240毫升。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原来两个杯子分别有多少果汁?

2、整理表格,抽象概括

师:下面我们把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整理一下。

启发:甲杯是倒给了乙杯40毫升后还剩200毫升,所以甲杯原来有240毫升。乙杯是甲杯倒入40毫升后变成200毫升,所以乙杯原来有160毫升。(教师将表格填写完成)

3、完善课题

师: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呢?(列表、画图等等)

师:根据现在的去求原来的我们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策略呢?能取个名字吗?

生:我们是倒回去再想一想的。

师:我们将类似与这样的倒回去再想一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倒过来推想。(板书:--倒过来推想)

三、教学例2,应用策略

1、出示例二,提取信息

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师:问题的信息比较多,谁能将这些信息依次说一说呢?

2、整理条件,箭头图表示

师:小明原来有多少邮票?后来他的邮票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箭头图:

原来?张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3、分析题目特点,明确策略

师:大家觉得这道题目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生:知道了现在的,要求原来的。

师:知道了现在邮票的张数,要求原来的应该怎么想呢?

生:倒过来推想。

4、同桌讨论,提倡算法多样化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同桌两人一组讨论讨论,相互说说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思考,再用算式表示出来。(同桌讨论、教师了解讨论情况,适当指导,喊两名算法不一样的同学板书算式,)

第一种方法:52+30-24第二种方法:52+(30-24)

=82-24=52+6

=58(张)=58(张)

师:请你们分别说说你这样列式计算的理由吗?

生1:用52加30表示小明送给小军30张前的邮票数,再减去24表示小明在收集了24张前的邮票数,也就是他原来邮票的张数。

(教师板书倒过来想的过程:

原来有58张去掉收集的24张拿回送出的30张现在有52张)

生2:根据题目小明今年收集了24张。然后送给小军30张,可以知道实际上小明现在比原来少了6张,所以用52+6=58。

5、验证反思

师:刚才两名同学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觉得都很有道理,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呢?我们也可以顺着题目的意思来验证一下。(师生共同推算从原来到现在的邮票数)

师引导反思: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说说感受)

四、分层练习

1、基础练习并比较(多媒体出示)

(1)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车上坐了26名乘客,中途停车时,下了16位乘客,同时又有24名乘客上车,请问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2)一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有乘客若干名,中途停车时,下了16位乘客,同时又有24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有34名乘客,这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有多少名乘客?

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学生们独立思考,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你觉得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是知道原来坐车的人数,要求现在坐车的人数,一个是知道现在坐车的人数,要求原来的。

师:那么我们在思考时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知道原来要求现在的,我们就顺着想,如果知道现在要求原来的,我们就倒过来推想。

2、分组练习巩固

(1)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2)东东和芳芳原来共有60张画片,冬冬给了芳芳5张画片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画片?

(学生分组完成,指名板书,集体交流)

师总结:像这样的知道现在要求原来的,我们倒过来推想比较方便。

3、拓展提高

小华去参观动物园,先从大门向北走2格道熊猫馆,再向西北走1格到百鸟园,再向东走4格到猴山,最后向南走2格到蛇馆。你能在图中标出其他几个景点和大门的位置吗?

数学策略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365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准备:配套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建立模型

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提问: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想选择哪些条件?

你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把这些条件进行整理吗?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提问:这道题先算什么?183=6(元)56=30(元)

小华和小明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吗?怎样进行检验?

2、提问:要求小军买了多少本,你们能先列表整理吗?

(学生根据自己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

列式为:183=6(元)426=7(本)或305=6(元)426=7(本)

3、比较:在列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如果把两次列的表格合并起来,你能说出括号里的得数吗?

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二、初次应用

出示试一试:同学们用盆景美化教室。三年级有4个班,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5个班,三年级每个班放8盆,四年级每个班放7盆,五年级每个班放10盆。

先根据下面的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放多少盆?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盆?

3.?(自己提一个问题,列表解答)

三、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字典图)。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购球情境)。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四、拓展提高

创设情境播放商品降价信息:

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本店由于街道拆迁,所有文具降价大甩卖喽!书包原价80元现价50元,文具盒原价20元现价12元,卷笔刀原价10元现价4元,钢笔原价15元现价8元。

小力:我买3个文具盒。小红:我买4个书包。小芳:我买10个卷笔刀。

问题1:小红比小芳多付多少元?问题2:小力比小红少付多少元?

让学生先设计表格,再听录音,记录有关信息,然后解答。

五、课堂总结

数学策略教案 篇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摘 要: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的组合,是连接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因此,它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现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概括出了几点目标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全面与简洁;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04-02

一、全面与简洁相结合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设计全面而又简洁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很多人研究的对象。有人认为,设计上位目标如学科目标和单元目标要全面,而课时教学目标只要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就可以了;也有人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只要描述双基目标就可以了”,认为“情感目标其实是附皮之毛”,渗透于其他目标之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刘家宏,2005)。这些意见虽然片面偏激,但是有两点意见是可取的:第一,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确定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第二,关注知识目标。知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和前提,方法能力目标是工具和武器,情感态度目标是内驱力和政治立场”(白月桥,2004)。因此,双基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建议首先设计双基目标,再设计其他范畴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目标。以四年级上册《简单数据整理》为例,首先设计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知道原始数据与数据整理的含义、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组成、会看简单的统计图表、明确条形图的意义、会填写统计表、能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等,其中课堂的主要目标是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双基目标相对应的其他范畴的目标,如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养成仔细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体验统计图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信息意识、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等,其中基本目标为初步认识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最后将选定的目标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得出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如“初步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体验统计表的简洁明了和条形图的形象直观”。

这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目标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的要求。

二、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一般描述的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终端结果,没有把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纳入目标内容。在目标描述上基本都采用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例,过去制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形同虚设。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认识到这一弊端带来的危害,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认识到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方法这些结果,它还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实际上新课程还提出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等结果的描述,更要重视这些结果形成过程的描述,使用形成、养成、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仍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目标设计为例,根据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目标制定为“经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层面立体的整合,由静态走向动态与静态的整合,不仅体现了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的要求,而且赋予了教学目标以“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三、心理描述与行为描述相结合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在教学中调控教学和进行评价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具体、准确,目标的描述一般也要采用行为描述,并使用能够观察与测量的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指出、比较等。但是,在研制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目标的行为描述并非十全十美,它存在以下不足:(1)有些范畴(如情感、态度、审美、人格)的目标,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是很困难的;(2)行为目标也很难准确地反映隐性目标。如“掌握分数的意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等目标,改为行为描述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述清楚的。因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目标的心理描述。心理描述通常使用一些能愿感官动词,如愿意、乐于、欣赏、了解等,它的优点是概括性和完备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把握教与学总方向的作用;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为了使目标的完备性与可操作性都得以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心理描述和行为描述相结合的思路。

四、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

所谓多维分析,就是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和目标分类理论的要求,从多个维度(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所谓综合设计,是指对教学目标的不同层面(如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学生发展状况的不同层次进行通盘思考,并对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多维分析保证了教学目标多元性与均衡性,综合设计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保证了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前后连贯、动态整合、形成合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进行多维分析,又要进行综合设计。

依据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简便易行,教师只要做到“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分析”的要领即可。例如,制定“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它所属的内容(空间与图形),知道上位目标(单元目标或课标中的具体目标),了解学生的特点等,然后从微观上进行分析:从知识技能维度上分析,它的主要目标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从过程方法能力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从情感态度维度上分析,主要目标是获得探究经验和成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出教学目标:“经历长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获得数学探究的经验和成功体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操作实践能力。”这种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设计思想,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设计出的教学目标,维度全面,叙述简洁,前后连贯,有效解决了目标片面冗长、前后脱节等问题。

数学策略教案 篇8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图中两个量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指出:两个量的关系,换一个角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

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菠萝,右边放上四个香蕉,天平平衡。)

提问:现在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两个菠萝,要使得天平平衡,右边可以放些什么?

追问:还可以怎么放?

指出:从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能把一个物体换成与之相等的另外一个物体。

4、口答准备题: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指出:这两题我们都是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就能得出所要求的问题。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读题

2、分析探索

提问:也同样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这题与刚才的两题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两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种杯子里,而这题是把果汁倒入到两种不同的杯子里。

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

追问:那该怎么办?同桌先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谈话: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该怎么办?

追问: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啊,刚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4、列式计算

A:把大杯换成小杯

提问: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板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追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板书)能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吗?每个大杯呢?(板书)

小结:在用这种方法解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来的也是每个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换成大杯

谈话:那反过来,把小杯换成大杯呢?(板书)

提问: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再把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

提问:这样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个大杯。(板书)

提问:能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吗?每个小杯呢?(板书)

5、检验

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6、小结

谈话: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把大杯换成小杯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指出:解这题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看成一种杯子。

(二)练习十七第1题

谈话:把这道题目,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提问:把你的做法讲给同学们听。

追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对它进行检验。就请你口答一下检验的过程吧!

(三)教学练一练

1、出示题目

谈话:自己先在下面读一遍题目。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题与刚才的例1相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关系是用分数来表示的,而这题已知的是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的差数关系。

提问:那么这题中的大盒还能把它换成若干个小盒吗?那该怎么换?谈话:现在你能做了吗?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学生试做

4、评讲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个球,就可以换成小盒;另外一个大盒也是这样。

提问:现在这7个小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还是100个吗?几个?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来的是每个小盒装球的个数。

追问:把小盒换成大盒也能做吗?把原来的5个小盒换成5个大盒,现在这7个大盒中,一共装了多少个球?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来的是每个大盒装球的个数。

谈话:把大盒换成小盒算出结果的请举手!把小盒换成大盒算出结果的也请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是喜欢把大盒换成小盒来计算。

5、检验

谈话:同桌相互检验一下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

提问:解这题时你觉得哪一步是关键?

指出:哦!还是把两种不同的盒子换成一种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题。

三、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完整课题)

提问:那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能给大家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

指出:哦!当把一个量同时分配给了两种物体时,而且这两种物体是有一定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

追问:那解题时该怎么替换呢?(那在用替换的方法来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怎么来替换?)

指出: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板书)求出一种物体的数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种物体的数量。

四、巩固练习

1、用33元钱正好可以买12本练习本和8本硬面抄,练习本的单价是硬面抄的1/4。练习本和硬面抄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一袋薯片比一盒巧克力便宜3元。妈妈买了8袋薯片和15盒巧克力,一共花了91元。薯片和巧克力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练习十七2(机动)

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把两种物体看成同一种物体

1、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共需要9个小杯

720(6+3)=80(毫升)验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24080=3(倍)

2、把小杯替换成大杯共需要3个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数学策略教案 篇9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内容:国标版第十一册8990页例1,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七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曾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曹冲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称大象重量这个难题的?

师:想称出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而年仅七岁的曹冲却想到将大象替换成石头,通过称石头的重量得到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数学策略教案 篇10

解决问题练习课

1、六年级男生有120人,女生是男生的7/8,六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4,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2、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3,第二天卖出360千克,还剩下总数的4/9,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3、一块地4公顷,其中3/8种水稻,3/4公顷种蔬菜,剩下的种油料作物,油料作物有多少公顷?

4、一本书共3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5,第二天看了80页,还剩多少页?

5、商店有梨3200千克,苹果是梨的4/5,苹果比梨少多少千克?

6、一本书共42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7,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

7、一筐苹果的2/7正好是48千克,一筐梨的重量比一筐苹果重1/8,一筐梨重多少千克?

8、一批化肥分给甲乙丙三队,甲分到总数的1/4,乙分到总数的3/8,已知甲乙共分到48吨,这批化肥共有多少吨?

9、果园有桃树360棵,正好是梨树的3/5,杏树的棵数比梨树多1/6,果园有杏树多少棵?

10、工地有一批砖,用去2/5,还剩块,如果用去5/8,还剩多少块?

11、工程队三天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第三天修了80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2、三个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1/10,第三队比第二队少修1/6,第一队修了462千米,第三队修了多少千米?

1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240千米,第二天修了总数的1/4,还剩下360千米没有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14、一台收录机今年的售价比去年降低了1/4,前年售价比去年多1/4,今年售价48元,前年售价多少元?

15、一根铁丝长4米,用去1/4后,再用去2/5米,共用去多少米?

16、修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3,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5,还剩多少米?

17、仓库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卖出总数的3/8,第二次卖出总数的1/4,两次共卖出380袋,这批化肥共有多少袋?

18、有一批布,做上衣用去全长的1/3,做裤子用去全长的1/4,这是还剩下米,这批布全长多少米?

19、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看了总数的1/5,这是还剩下8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0、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3小时后还剩下全程的3/4,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1、饲养场养了1000头牛,第一次卖出总数的13/20,第二次卖出150头,还剩多少头?

22、某小学共有学生600人,六年级学生占全校的1/4,六年级男生占全年级的8/15,六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23、有一堆煤共120吨,第一个月烧了总数的1/5,第二个月烧了总数的1/4,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烧多少吨?

24、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280米,第二周挖了全长的3/8,还剩下420米没有挖,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25、一批水泥共674千克,第一次用去120千克,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7/8,还剩下多少千克?

26、果园有梨树1200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5/8,是杏树的6/5,杏树种了多少棵?

27、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55千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7,还剩下65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28、一批化肥,第一次运走300包,第二次运走180包,还剩下总数的2/5,还剩下多少包化肥?

数学策略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索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教学重点

复习已学内容并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回忆-反思-整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倍数和因数

(一)提问:你会把自然数的分类吗?

教师板书:

1、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

偶数有:2、4、6、8、10......

奇数有:1、3、5、7、9......

2、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三类:

(1)只有1和本身2个因数,是质数,有:2、3、5、7、11、13、17、19......

(2)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是合数,有:4、6、8、9、10、12、14......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特别指出: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4是最小的合数。9、15等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二)巩固练习

1、在下面个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1、10、25

2、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哪些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

2、15、8、17、20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指名学生有序地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只要分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二、复习找规律

(一)提问:

1、用数字1、2、3,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指出:我们思考问题时一定要做到有序思考。

2、用数字0、1、2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二)巩固练习完成书第116页第12题

读题后提问:

1、你知道这些菜中那些是蔬菜?哪些是荤菜?

2、你会搭配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写数时要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先和同桌说说,再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说怎么想的?

三、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提问: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这些策略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116页第13题

指名读题并提问:(1)当长8米时,宽应该是几米?能不能画图思考一下?

(2)、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3)、如果羊圈长6米呢?你能算出宽是多少米吗?

2、完成书第116页第14题

学生默读题目后讨论:(1)第(1)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2)第(2)题的数量关系式又是什么?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画图并思考,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时说说如何思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要求学生边画图边思考)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汇报

五、作业设计

完成书第116页第14题

六、教后反思

4、整理、复习升与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

数学策略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收集有效信息,并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通过列表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一理念为依托。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探索解题策略展开,先出示有很多信息,但隐含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信息,选择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感知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然后通过两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达到策略内化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要从方法、策略入手。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初步感知用列表来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出问题:

(1)你听到了或看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每本笔记本多少钱?

每枝钢笔多少钱?

小华买笔记本用去了多少钱?

小军买了几本笔记本?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一步计算的马上解决。

2、解决小华买笔记本用去了多少钱?

(1)找有用的信息

①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钱?图中那么多信息,你打算怎么办?

②那么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呢?请你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2)记录信息

①如果要求你们把这些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你会怎样记录?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信息。

③汇报展示方法: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录信息的吗?

大家觉得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有:完整地记录信息的方法

摘记数字记录的方法

摘录重点的方法

(3)优化方法:

①如果现在再让你记录,你会选择哪种记录的方法?为什么?

③再来说一说:刚才他是怎么样记录的?

④在摘录重点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添上表格线,使它成为一个表格。

⑤你能看着表格直接列式解答吗?

(4)揭示课题

3、初步应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1)现在你们能不能也用列表的方法把求小军买多少本笔记本?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2)汇报展示: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记录整理信息的吗?

(3)列式解答。

二、通过观察比较,巩固列表的方法,并对列表的方法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

(1)观察这两个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其实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格来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共18元

小华

5本

共?元

小军

?本

共42元

(3)还有更简单一些的呢?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现在你能把括号里的数填出来吗?

三、实践应用,再次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1、解决买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先整理信息。

(2)汇报展示并列式解答。

2、录音播放商店降价的信息:

(1)现在有2个问题,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解答。

问题一:丽丽和芳芳一共付了多少元?

问题二:丁丁比丽丽少付多少元?

(2)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解答。

四、课堂总结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129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