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化学教案

时间:2024-09-25

2024化学教案。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化学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化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教材难点: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重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海水中的物质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以海洋中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范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教材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 些终生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部分比较关注的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认识可能不足,对如何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环境问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应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讲述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动漫引入 指导学生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指导学生学习镁的制取和利用 指导学生学习海底矿物部分

实验探究:蒸馏法淡化海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投影):出示一幅海洋漫画

(问题):从图片中,你知道海洋中都含有哪些资源?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全。 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共享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

化学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包括了氢在自然界的存在,氢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内容,重点是氢气的化学性质,难点是点燃氢气与空气混合气发生爆炸的原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记住氢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

b、记住氢气的化学性质一可燃性,并能熟练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C、知道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掌握检验方法。

D、常识性知道气体的爆炸极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这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意目标

a、知道化学实验既有兴趣又存在危险。b、养成科学、规范、严谨的实验习惯和态度。

(4)哲学目标

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实验、讨论、对比、归纳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三、说学法

本课时教给学生善于细致观察的实验习惯,教给学生善于思考、善于严谨分析实验现象的学习态度,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 查阅资料 互相讨论 实验探究

结论应用。

四、说教学程序

1、先前提测评,然后引入新课。

上课之前,演示氢气球上升的实验,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由引引入前提测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认知前提,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在情感上进入学习新课状态,接着引入新课。

2、展示教学目标。

在屏幕上展示本课教学目,学生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学有方向。

3、目标实施

(1)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氢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2)做好演示实验

a、演示[实验3——4]氢气流吹肥皂泡,该实验直观地证明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突然袭击出氢气“氢”的特点,在观察和描述氢气的特理性质过程中要随时和氧气相应的.对比,然后小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b、先用排水法收集氢气验纯两次(其中一次有意在试管内留有少些空气),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当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接着演示[实验3——5]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火焰的颜色,再用一千南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烧怀外壁(发烫——放热),看一看烧怀的壁(有水珠)。在屏幕上播放本实验的录像,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加深实验现象。

C、演示[实验3——6]点燃氢气跟人气的混合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接着设疑:同样是氢气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能安静地燃烧,而混合气体却会发生爆炸?然后播放动画录像来解释其中的原因,这样就把微观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和具体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接着小结出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的范围,遇火都会发生爆炸,因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强调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d、演示[实验3_7]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验纯两次,并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当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时,应该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否则会发生危险,并解释这样操作的原因。

(3)小结本节课内容

4、达标测评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设置达标测评题,了解学生达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

五、说板书:

化学教案 篇3

物质的分散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 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 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设计思路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 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 物进行分类。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我们 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 效应)

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实验现 象: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实验结论:溶液和胶体对光的作用是不同的 。

应用:如何用 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实验2] 胶体 的净水作用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实验步骤: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至片刻。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中的液体变得澄清。

实验结论: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凝聚沉降,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

应用:自来水厂用含铝或含铁的化合物做净水剂,其实是利用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有关胶体性质或应用的例子吗?

[过渡] 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当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时,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散系——溶液、胶体和浊液。事实上,即使同样为溶液,物质在溶解时也有差异,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则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验2] 溶液的导 电性实验:

实验步骤: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 和蔗糖溶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

实验现象:NaCl、NaOH、HCl溶于水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水后不能导电。

分析:溶于水能导电的NaCl、NaOH、HCl称为电解质,而酒精、蔗糖称为非电解质。为什么电解质溶液会导电?原来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结论: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里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表示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 由移动的离子的式 子。

[练习]

书写氯化钠、硫酸和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

化学教案 篇4

[考试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基本操作方法、误差分析等。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3、滴定法的综合应用。

[要点精析]

中和滴定原理(对于强酸、强碱溶液的滴定反应):

强酸与强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2O , 所以:n(H+) = n(OH-),

即:c(H+)V(H+)=c(OH-)V(OH-),可写成:

或:

由上式可知: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与未知浓度的强碱(或强酸)反应,如果测出恰好中和时二者的体积,即可由上式计算出未知液的浓度。

2、中和滴定中的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有: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HF)、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KMnO4等氧化剂)、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移液管等.

试剂有: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某溶液)、待测溶液(要测浓度的某溶液),指示剂。

酸碱中和滴定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它们的变色范围:

酚酞:____(无色)_____8___(浅红)____10____(红色)_______;

甲基橙:___(红色)_____3.1___(橙色)_____4.4___(黄色)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常用淀(与I2有关时);用KMnO4作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不要加指示剂,KMnO4本身就是指示剂.

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滴定管是一种精确量具(0.01mL),滴定管有酸式和碱式之分,酸式滴定管用来盛酸性溶液(或KMnO4等氧化剂),碱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碱性溶液。

(2).滴定管使用时,先用自来水洗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再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后,注入待盛溶液,注意驱赶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2位(0.01mL)。

(3).进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顺时针方向不断地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匀。滴加到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时停止滴加,记录读数V2。

(4).滴加溶液的体积为V2-V1。为了使结果更可靠,应该重复进行三次滴定,最终取三次滴定结果的平均值。

4、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①洗涤 ②查漏 ③润洗 ④注液 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 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 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 ④计算

如:用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1).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再用KOH标准溶液润洗2-3次.

(2).取KOH标准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处.

(3).把盛有KOH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4).调节碱式滴定管液面至”0”或”0”以下某刻度,记下读数V1。

(5).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或用移液管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作指示剂。

(6).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V2.

(7).重复操作3次,求平均值。

注意: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球(或活塞)将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当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加,并记录读数V2。

5、中和滴定结果的误差分析

消耗标准液多,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液少,结果偏低。

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几种情况: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2).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就进行滴定,到终点后消失.

(3).锥形瓶用待测液进行润洗.

(4).滴定后,滴定管的尖嘴处悬有标准液液滴。

(5).滴定后,仰视滴定管读数。

(6).滴定前,俯视滴定管读数。

(7).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

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几种情况:

(1).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即取待测液.

(2).滴定时,待测液溅出了锥形瓶.

(3).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4).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

(5).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6、例题

例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碳酸溶液的pH=3.9,试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是

A.选石蕊作指示剂,颜色由蓝变红 B.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橙变黄

C.选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的红色褪去 D.选甲基橙作指示剂,颜色由黄变橙

解析:选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接近恰好中和时的pH值。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与该滴定后溶液的pH值3.9接近,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因滴定时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故指示剂甲基橙颜色由黄到橙色。

答案为D

例2.用某仪器测量一种溶液时,正确读数时为amL,仰视读数时为bmL,俯视读数时为cmL,若a>b>c,则所使用的仪器可能是

A.量筒 B.酸式滴定管 C.碱式滴定管 D.容量瓶

解析:量筒无“0”刻度,刻度在上方;滴定管“0”刻度在下方,刻度在下方。量溶液仰视时读数偏下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俯视时读数偏上方,对于量筒读数偏小,滴定管读数偏大;容量瓶不能用来测量溶液的体积,只有一个刻度。

答案为BC

例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溶量瓶中配制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瓶移取)量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D,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先配置250mlNaOH溶液,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1)C,A,B,D,E。

(2) 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

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化学教案 篇5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铝及铝合金》,让学生了解铝的主要性质,能运用铝的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掌握铝的主要性质,结合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铝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

3、通过动手实验及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对科学持续的内在兴趣。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学法:学生预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四、教学过程

军事的发展其实也离不开化学,制造导弹、飞机的材料都要用到铝合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铝的世界。

[图片观察]同学们看,这幅图(如图1所示)展示了铝的很多用途。用途由性质决定,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讨论、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分组讨论一] 由图片讨论并归纳出铝的物理性质。 [第一次展示高压锅] 请看,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铝制高压锅,高压锅中都有这样的一张说明书,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下说明书中关于清洗高压锅的注意事项。这位同学读的内容已经显示在大屏幕上了(如图2所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组讨论二]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从说明书中可以看出,铝能与酸、碱等物质反应。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分组实验] 铝与酸、碱、盐的反应。这是点滴板,今天的实验就在点滴板中进行,主要做三个实验:铝与酸、碱、盐的反应。(如图3所示) 实验过程中请仔细观察现象。

[汇报现象]已经完成实验的小组请举手。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同样是铝片与硫酸反应,不同小组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停顿)原来是硫酸的浓度不同,有的小组发的是稀硫酸,有的发的却是浓硫酸。请到课本P68中寻找答案。

[启迪升华]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不一定都有气体产生,这几组同学观察非常仔细,没有主观臆断,而是尊重事实,科学探究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分组讨论三]常温下,铝片在浓硫酸中会“钝化”,在空气中能不能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呢?请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一下。

[归纳总结]铁容易生锈,而铝难腐蚀。为什么呢?铁在空气中被氧化,表面生成的Fe2O3是疏松的,不能阻止了内部的铁进一步发生反应。铝比铁更活泼,但铝在空气中生成Al2O3是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发生反应。(如图4所示) [第二次展示高压锅]拿出高压锅并敲打,铝制高压锅能否经常用钢丝球擦洗?

[引导释疑]擦了不是更亮吗?(停顿片刻)擦了氧化,再擦再氧化,虽然漂亮,但越擦越薄。

[提出问题]铁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铝比铁活泼,铝在纯氧中也能燃烧吗?

[教师讲解]铝粉在氧气中燃烧。利用盛有二氧化锰的广口瓶,加适量的双氧水可产生氧气,用棉花包裹铝粉,点燃。

[军事应用]军事上利用这个反应来制造信号弹、燃烧弹,还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分组实验,大家观察到:铝不仅与酸溶液反应,也能与强碱溶液产生气体。铝与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钠盐,叫偏铝酸钠。反应中铝元素由0价升高到+3价,那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请讨论确定一下。

[分组讨论四]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归纳总结]从元素守恒看,气体可能是氧气或氢气。从化合价看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能降低的元素只能是氢元素,生成的是氢气。是不是呢?请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如图6所示) [演示实验二]师生合作完成铝粉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

[得出结论]这种气体可以燃烧,果然是氢气。

[第三次展示高压锅]钢丝球对高压锅是物理损害,而酸碱性食品腐蚀高压铝锅是化学损害,原理是酸、碱先破坏表面氧化膜,继而再与内部的铝反应。

[播放视频](野外焊接钢轨)

[提出问题]视频中焊接钢轨用到的那袋试剂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三]利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铁钉。下面我来模拟这个实验,这是埋在沙里的两根铁钉,将它们相互靠近,同学们可将这两根铁钉想象成两根钢轨,再向试管中加入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一定量氯酸钾,氯酸钾高温产生氧气,助燃。插上镁条,镁条燃烧可以产生反应需要的高温。(如图7所示)

[课堂巩固练习] 1.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场合的使用须加以控制的是

(

) ①制铝锭 ②制易拉罐 ③制电线、电缆 ④制包糖果用的铝箔 ⑤制炊具⑥制防锈油漆

A.①②④⑤⑥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⑥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硫酸溶液、烧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 (

A.1∶l

B.2∶l

C.3∶

1 D.1∶3 3.铝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

4 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五、教学反思

(1)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视角巧妙进入化学视角,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课堂上每个实验都有震撼力。实验现象很“刺激”。学生激动、欢呼,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将是何等深刻。

(3)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视频,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878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