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时间:2022-03-19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教案 英雄只有一个

教学目标: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ZW5000.cOm 作文5000网)

导入: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在你们印象中,哪些生物是最小的?总结,有些生物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单细胞生物。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种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看看它的结构如何?蚂蚁、细菌…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大家看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这与它的命名有什么关系?介绍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如纤毛的作用:运动。表膜:呼吸。食物泡:消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草履虫是蓝绿色的,椭圆形,因为被染色像鞋子,履就是鞋的意思为什么是蓝绿色的?

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书本上找出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利与有害总结。有利:净化污水,吞食细菌,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有害:寄生虫,造成赤潮

复习观察显微镜的过程显微镜的基本步骤是:显微镜的目镜分为:5*,10*,16*显微镜的物镜为分:10*,40*观察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转用高倍镜,注意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光了还是暗了?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学生自由观察辅导学生解决问题对实验中的问题提出。布置作业:报告册p20四,p22四教学反思: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之前的课堂上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除了是观察草履虫外,还是一节复习课,让学生更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在这节课上发现了有很多同学分辨不出哪个是高倍镜、低倍镜,所以观察时很容易出错。可能在介绍显微镜时没有强调好,发现了一个技巧,在讨论显微镜的物镜时最好让学生用黄色代表10*,蓝色代表40*,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应先用黄色,再从蓝色。还有草履虫的各部分的作用,我让学生全部都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样便于理解和记忆,但又怕以后的考试时学生不会写上书本上的完整答案。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让学生真正做上草履虫的实验,不是只是看装片,因为装片上并不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的运动纤毛。

jk251.cOm扩展阅读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经典初中教案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天华中学朱海敏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本节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教材将这一节知识安排在学完细胞及细胞构成的生物后,主旨就是突显病毒的特殊结构,因此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是本节的重难点.以病毒发现的过程为主线,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逐步获得对病毒特点了解的过程.运用换位思考法,让学生从科学家、病毒的角度去思考,从而获得关于某个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sars、禽流感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病毒到底是怎样作用的,它有哪些特征,学生还是很懵懂,因此在授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有意识地搜索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病毒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想了解更多知识的欲望.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识别各种病毒,并能够说出病毒的特点和结构组成,明确病毒是生物.2、能力目标:①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病毒的各种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②通过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巩固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③了解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关系,培养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三、重点和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的生活.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回顾非典事件,提出相关问题:引起非典的元凶是什么?什么是病毒?由此引入课题。2、数据说明很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提出问题:除sars病毒外,你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积极思考2、列举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生作品介绍请已经制作了幻灯片的同学上来演示。学生上台演示她们所搜集到的有关病毒的资料。扩展知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三、病毒的发现1、按照人类认知的规律介绍病毒的发现史。2、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大小,让学生明白病毒实在太小了,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3、展示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并简单介绍,丰富知识的同时进行卫生教育。4、提出问题:假设你是科学家,你还想研究病毒哪些方面呢?1、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2、了解不同的病毒形态。3、换位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四、病毒的结构1、复习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引起思考:病毒有细胞结构吗?2、展出三种病毒的结构图,让学生找出共同点,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3、提问题,作铺垫: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为什么还属于生物呢?1、回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2、观察图片,得到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3、展开联想,病毒能生活和繁殖,所以是生物.1、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2、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五、病毒的生活和繁殖1、提出问题:假设你是病毒,身体结构如此简单,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2、播放动画,介绍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3、小结过渡1、换位思考,展开联想,理解病毒独特的生活方式-----寄生.2、观看动画,描述病毒繁殖过程.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语言描述的能力。六、病毒的种类1、提出问题:病毒千姿百态,那如何给它分类呢?病毒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引出分类的依据.2、介绍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观察讨论,认识病毒的种类.学会科学分类的方法.七、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阅读书本74页.2、展示病毒凶残的一面和灿烂的一面.阅读、思考培养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八、总结提出问题: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回答问题整合知识开始附:教学流程图情景导入学生讨论、归纳三、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电子显微镜下的各种病毒学生互动简单小结学生互动四、病毒的种类学生讨论、归纳病毒的正反作用学生阅读、思考cai简单小结二、病毒的结构结束病毒的结构图caicai噬菌体的侵染过程简单小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cai总结学生介绍作品一、病毒的发现cai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简单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


第14课

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孕育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懂得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

2.珍惜独特的生命价值,逐步提高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

3.引导学生探询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人的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教学过程:(用电子幻灯片提纲展示)

(点击播放视频)生命的起源

问题导入: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探究活动:同学们,你们一般都在14、15岁,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呢?从而引出探究话题。

课题:“生命只有一次”

标题: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问题:生命的奇迹,我们的生命是怎样孕育而成的?

课件演示:观看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

问题:我们对父母有哪些认识?今后应怎样对待父母?

问题:现在对生命有什么感想?今后将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标题:我是独特的

出示图片:双胞胎姐妹。由此引出讨论话题。

问题:世界上是否存在相同的生命?

问题:世界上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吗?

自我分析:我是独一无二的。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指纹、性格、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观察指纹、掌纹(四人一组,发给每组一盒印泥、一张白纸)。请学生把自己的指纹印在纸上相互比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说说指纹在日常生活中有何作用?

活动:展示自我:说说我自己,以此感受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全班集体活动:可以选取几位富有个性的学生起来介绍。我的可爱之处,我与众不同的地方(注意:要防止负面影响,不能同学外号,尤其不能取笑有缺陷的同学)(教师通过学生自我表现,深化教学情境,促进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即教学情境场。教学情境场提供了学生展示才艺和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交融的情境中,增进了解,加强友谊,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独特,学会尊重他人,爱惜生命,发挥优势,展示风采。从而初步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观察思考的能力,也强化了个体意境场。)

小结:可见每片树叶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也是独特的。

案例评析

从播放视频——《生命的起源》开始,以学生自身的生命话题切入,以此导入新课,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命的孕育、对父母的认识、对待自己的生命等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这种以问题为牵引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接着出示图片:双胞胎姐妹。由此推出探究主题——生命的独特性,自然引出讨论话题:世界上是否存在相同的生命?世界上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吗?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观察指纹、展示自我,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这节课,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尝试让学生参与研究和探索,全课学生主体突出,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以问题为纽带,启发学生思考每个人的生命独特性,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好汉三个帮——论学习中的互助相关教学方案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初中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本站收集了《一个好汉三个帮——论学习中的互助相关教学方案》,供您参考。

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因此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互助合作,互惠互利,共同进步。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这么一个故事。

附:天堂和地狱

有一个天真的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狱为何物,便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于尽,哲学家把孩子领到一个地方,小孩看到,在很大很深的池子旁坐着一群老者,他们在用很长很长的勺子十分费力地从池子中舀汤喝,尽管空气中飘荡着汤的鲜美味道,这些老者却长得瘦骨嶙峋。哲学家告诉孩子,这就是地狱。

紧接着,孩子又跟着哲学家来到另一个地方。同样阔大的池子,同样的汤,同样长长的勺子,不同的是这些老者,在用长勺给对面的老者舀汤喝的同时,也喝到了对方送过来的汤。小孩子发现这些老者们,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小孩子若有所恩地说,“我知道了,这里就是天堂o’

同样的池子,同样的汤,同样的人,但天皇与地狱中的景象却形成了天壤之别,这二者究竟不同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回答。

二、请同学们再看以下一个材料,看完后请说说你的读后感。

附:小材料

著名的电器镇温州柳市占有全国低压电器的一半产量。这里共生着一个庞大的低压电器企业群,正泰电器、德力西等几家大企业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在这个金字塔的下面,是1200个私营或家庭协作厂。媒体评价:“与其说是正泰成就了1200个协作厂,不如说是那1200个协作厂成就了正泰。”正是这1200个企业群,在整体上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大生产的格局,大幅度节约了制造成本及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高度评价。

据了解,正泰95%以上的零部件在本地采购,与上游企业形成非常安全稳定的信用关系,流动资金占用量达到最小。近几年,正泰每年以60%增长率高速增长,去年产值

60个亿。2002年,正泰董事长南存辉说,放慢点速度,增长30%。

三、好,现在我们来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各抒已见:

(1)“作业抄袭”,“考试合作”,你怎样看?

(2)怎样认识和处理帮助别人和自我学习的矛盾?

四、互帮互学

请你和其他同学自愿结成互助学习的对子或小组,确定互助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写在各自的书本上。

互助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五、心理链接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某些独特的见解,因而不愿和别人交流,生怕被别人学去,超过了自己:殊不知封锁和保守只能作茧自缚。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自己的见解是否都正确,见解的丰富和发展,都能在“集思”中得到验证和实现。互相探讨的过程就是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集思”会使每一个参加者都受益不浅。“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十分重视“集思”。参加他们聚会的人中除维纳创立了控制论外,冯·诺意曼成为“博弈论”奠基人、二进制计算机的创始人之一,别格罗和戈德斯汀是计算机设计的最早参与者,麦克卡洛和匹茨成了“神经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奠基人,罗森勃吕特也是控制论的开拓者之一……。这些学科,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史上闪闪发光的明珠:“集思”对人对己都大有裨益。

六、提倡互补与互助

什么是互补?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比如,你擅长文,我擅长理,我们可以互补;你思维活跃,我思考深刻,我们也可以互补。彼此的互补使人在横向得以发展,走向全面。

什么是互动?就是互相推动。这通常是兴趣相投、专长相近的那种情况。这种情况的交流,给人以“够层次”的感觉,正如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彼此的互动使人在纵向得以发展,实现提高。

一句话,互补使人全面,互动使人深刻。,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经典初中教案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写好初中教案?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经典初中教案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课题】【课时】1课时【教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材分析】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00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教学思路】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网络用word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室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如何在word2000中插入声音。(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改方法。(3)、了解如何在word2000中加入页面边框。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贺卡中声音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4分钟)教师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学生说,鲜花、书……教师说:“鲜花,书固然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word制作贺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讲授新课:(30分钟)1.学生打开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可以相互操作给学生看,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钟)附学习网站知识点:1)贺卡背景的制作2)贺卡中图形图片的个性化设置3)文字的动态效果4)贺卡中声音的加入5)贺卡边框的制作6)艺术字颜色形状等的制作2.学生学习完后,教师向学生展示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操作解答,6组完成后,一个用word制作的多媒体贺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即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点,又可以掌握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5分钟)教师说,刚才我让同学上来解答的问题过程,就是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可以打乱的,下面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制作一个以母亲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teacher\素材文件夹里。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教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钟)学生作品展示:(6分钟)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在教师机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同时如果下面同学有疑问,本组同学需进行解答。教学评价:(3分钟)学生分别给除本组外的其他5组打分,然后汇总,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教师总结:(2分钟)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word2000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922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