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汇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平均分的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

课件动态演示。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桃子?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猴。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用圆片代替桃子,想办法分一分。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分组活动,教师参加活动,适时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只小猴1个

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4个。

三、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狗妈妈分骨头。(课件)

(1)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骨头。黑狗妈妈有2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个他们的孩子吗?

(2)出示填空题。

①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根。

②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根。

③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根。

(3)解决第1个问题。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黑狗妈妈的问题。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几根?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填一填。

(4)解决第2、3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2、出示小熊咪咪分食物的课件和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

谈话:班里需选16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探讨。

五、总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2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的猫有理,但一抛出“公平”两字,自然的会想到是小黑猫,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

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

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

之后汇报交流。

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劳动节第二任务:美化校园。

小花猫:把10棵树种到5个花坛里,每个花坛几棵树?

小白猫:15朵共插到3个花盆里怎么分?

小黑猫:12张画贴到三个走廊里。

叫学生到电脑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

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

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萝卜图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电脑动画课件。

小兔子:嗨,你好!我拔了6个萝卜,想把它们分给我的好朋友们,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小仙鹤:哎呀呀,这个问题太难了,快请教一下咱们的小朋友吧。

小兔子: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小朋友们,我想把6个萝卜分给几个好朋友,可以怎样分呢你们能帮帮我吗

[评: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小兔子分萝卜的情境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亲切感,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谈话:同学们赶快行动吧,用眼前的萝卜图片摆一摆,分一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2.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有:分成3份,每份2个;分成3份,一份1个,一份2个,一份3个;分成2份,一份是2个,一份是4个;分成2份,每份3个)

[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所倡导的。这里教师设计的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

3.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助小兔子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评:教师给孩子营造了宽松的空间,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既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锻炼了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4.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同学们每人面前有8个桃子图片,如果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动手试一试。分完后,给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集体交流。

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子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虽然分成的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

[评: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分萝卜的基础,而且又是在自己动手中认识平均分的。此时,让学生平均分桃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贴:挂有8个桃子的树)

老师正想把它们分给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_______个小朋友。)

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子。(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子)

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

[评:教师设计摘桃子、分桃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愉悦地探索,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体验着学习知识的快乐。]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第2页试一试。

教师说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2题。

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

4.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用小棒摆;在图上圈一圈;画14个△,再圈一圈),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评:安排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先是安排判断练习,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再安排操作练习,借助动作思维把平均分的概念进行具体运用,最后让学生自己选择策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为以后学习求商做些经验积累。]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4

课题: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5页,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媒体运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旅游前一般要做好哪些准备?2.出示例3图说:图中的小朋友也准备去春游,看他们多高兴呀!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把你得到的有关信息在小组内说一说。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交流自己旅游的地点和方式及旅游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小组内交流从图中收集到的信息。学生可能说出:1.小朋友们准备去湖面划船。2.租船处有一位阿姨在值班。3.每条船只能乘4人。4.一共有24人准备租船。5.这些人要租多少条船?......各小组选代表汇报。借助春游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收集有关的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投影

二、教学例3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板书:24人要租多少条船?2.讨论租船方案。问:你能根据收集得信息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3.组织交流租船方案。4.提问:你喜欢哪一种租船方案?5.小结:像这样的问题,虽然解决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所以就需要租6条船。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可能提出:1.一共有多少人准备去划船?2.一共要租多少条船?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可能想出的方法有:1.每4人一条船,可以让同学们每4人站在一起组成一组,一共有几组,就需要几条船。2.每4人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这样的6组,所以要租6条船。3.6X4=24,所以需要租6条船。各小组选代表汇报租船方案。自己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小组合作探究租船方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投影

三、强化解决问题的方法1.出示15页做一做提问: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助小熊分一分吗?2.组织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帮助小熊分一分。3.组织汇报交流。可能回答出:图中讲的是小动物们准备就餐的事。有12根筷子,分给6位,每位一双够吗?用小棒自己分一分,然后把分的方法和结果在组内说一说。汇报交流分的方法和分的结果。借助小熊分筷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分筷子的过程中熟悉平均分的方法和结果,同时也自然渗透了爱护动物的教育。投影

四、实践应用1.练习三第4题出示图,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萝卜。组织班内交流。2.练习三第5题出示图,问:你能帮小明把这些香蕉平均分给小猴子吗?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组织汇报。3.练习三第6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组织汇报比较两道题的异同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说明:平均分物品时,要使每份分的同样多。4.全课小结观察,获取信息。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各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可以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然后完成课本上的填空。汇报分的方法和结果。自己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然后把想法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相同点:把15个方木块平均分,不同点:所求的问题不相同。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通过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实质,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和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5

教育方针:

1、 让学生在丰厚的实践活动中树立起“均匀分”的概念。

2、 经过操作、沟通,自主探究处理问题的方法,体会处理问题战略的多样化。

3、 开端感触“均匀分”在日子中的效果,培育学生处理问题的才干和使用的认识。

教育要点:

1、 在实践中树立均匀分的概念。

2、 培育学生处理问题的才干和认识。

教育难点:培育学生处理问题的才干和认识。

教育预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育进程:

一、温习引进,预习新课

1、判别:

这样是均匀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便是均匀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均匀分)分完后,同位彼此说说是把几个均匀分红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现分的进程,说说分的成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明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色?这样的分法是均匀分吗? 在均匀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来处理。

3、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出这道标题的题意。把讲义上的空白处填充完好。

能够在操练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能够同桌相互沟通。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操练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什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红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均匀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现分的进程,说说分的成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什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红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均匀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现分的进程,说说分的成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求几个鱼缸?在操练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成果。

教师提醒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红几份,每份分地相同多,也是均匀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进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处理。

三、沟通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当令指点、辅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具体解说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发问:

在均匀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动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成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 清晰常识

针对沟通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践上是从8里接连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下,0停止。)

2、在均匀分时,你怎样了解均匀分、每份、几份?

3、在均匀分时,清晰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联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讲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均匀分咱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讲义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能够分红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6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范文范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范文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 “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的猫有理,但一抛出“公平”两字,自然的会想到是小黑猫,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

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

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

之后汇报交流。

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劳动节第二任务:美化校园。

小花猫:把10棵树种到5个花坛里,每个花坛几棵树?

小白猫:15朵共插到3个花盆里怎么分?

小黑猫:12张画贴到三个走廊里。

叫学生到电脑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

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

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4枝粉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枝另一人3枝

其中一人2枝另一人也2枝

在这些分法中,前一种每人分到的不是同样多,后一种分得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枝粉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二、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1、示图片(8个桃)

如果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8个图片,动手试一试,分完后,给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集体交流。

(1)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瞧,老师手里是什么?把有桃子的卡片拿出,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每个小朋友分给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子,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页)

2、第2页试一试

教师说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

4、想想做做第三题

指明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还继续学习平均分。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8

。小龙的妈妈买了10个黄澄澄的大鸭梨,小龙说:“梨是我妈妈买的,我的应该多,

小学生作文大全

”另外三个小朋友一起说:“我们是客人,我们多才对。”最后一个小朋友说:“我们平均分吧。”小朋友都同意了。他们一起动脑筋,列出了算式“10÷5=2”,最后小龙他们都吃到了香甜的大鸭梨。原来生活中也少不了

一、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9

教育方针: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均匀分”的含义,开端了解均匀分的方法。

2、经过学生具体操作均匀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培育学生的协作认识与实践才干。

3、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及调查、比较、剖析、归纳的才干。向学生浸透朴素的人人相等思维。

教育要点:

让学生阅历均匀分的进程,清晰均匀分的含义。 教育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阅历“均匀分”的进程,树立均匀分的概念。

关键词:

相同多 均匀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育时刻:1课时

教育进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爱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现已为明日的春游预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咱们一同去看看都有哪些食物?(出示课件图片)

2、调查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调查得真细心,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相同多。 板书:“每份分得相同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相同多?(让学生宣布自己的定见,诱发对“均匀分”的重视)

二、探究沟通,处理问题

1、 学习例1,引进均匀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物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使用20枝铅笔替代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相同每份分相同多。

A、 小组评论分配计划,杰出怎样分每份才干分得相同多。

B、 学生着手实践,分一分,教师巡视参加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现分配计划。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相同多叫均匀分。

2、 稳固“均匀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了解题意。指名说说“均匀分红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红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相同多)在“均匀分”下注明每份相同多。

B 、着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替代面包,着手分一分。

C 、同桌沟通,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均匀分红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均匀分”把方才分食物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均匀分红5份。

(1)小组先评论分法,再着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替代橘子。

(2)展现汇报分的进程。

(3)引导学生细心调查评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分,能够一个一个地分,也能够几个几个地分,最终分完的成果有必要每份相同多。)

发问: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快、精确)

4、 独立进行均匀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结,用铅笔替代矿泉水,着手分一分。

(2)沟通: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稳固使用,消化进步

1、 操练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依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替代梨。

(2)自己着手分一分,将梨子均匀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替代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进程和成果。

2、 操练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结,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依据标题的要求想怎样插就怎样插。(并涂上色彩)

(2)沟通展现插花成果,并说说自己的主意(杰出均匀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美丽。选出每瓶插得相同多的,着重把12朵花均匀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操练三第2题

(1)清晰标题要求,学生独立判别。

(2)团体沟通,说清判别的理由。

4、 联络日子实践评论沟通:在咱们的日常日子中哪些当地你看到了是均匀分的?

四、回想收拾,反思提高 。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成?要注意什么?

五、拓宽延伸

把自己家的生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均匀分一分。

六、教育反思

《均匀分》教育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端部分,在备课时我重视学生的爱好培育,这节课的首要方针是让学生了解均匀分的含义,在教育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点评一下分得对错,教师修订,最终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均匀分。

我以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当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均匀分”,经过火组评论分配计划,再按计划进行“均匀分”,经过小组沟通,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协助,不光收到了杰出的教育效果,并且让学困生也在相等愉悦的`气氛中感触到了学习的趣味,不只让学生接近了“均匀分”,并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爱好,他们上课特别的活泼,上课气氛很活泼。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把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根底。

小学平均分的教案 篇10

《分草莓》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在分数目较大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利用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比除数小。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从而引出除法竖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

3、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或者是7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如果商是7,则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商不能是7,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用6试商。

我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完整地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我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加深学习新知的印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更加完整、更加清晰的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671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