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十五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教学设计区别教案十五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1)

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老师们对学案定义的理解不尽相同,部分老师甚至混淆了教案与学案在功能上的区别。 教案的主体是教师,包括教师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各种任务、教学活动等的设计思路和组织方法,以及各项准备工作。而学案的'主体则是学生,其中融入了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体现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手段,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其中的各项任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分层设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可以内化知识,更能逐步形成某种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学案与学习目标相辅相成,依据学习目标制定,是引领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具体手段。学案大致可分为长期学案、阶段学案和课时学案。长期学案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阶段学案强调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课时学案反应学习目标的具体落实。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和客体为中心,能区分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及相对关系。

二、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三、活动流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伸出自己的右手。

T:右手能做哪些事呢?左手又能做什么?两只手一起就可以搬东西、吃饭、穿衣等等,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伸出右手,再伸出左手,握手、拍手。

T:右手、左手,握握手;左手、右手,拍拍手。

T:再在你们的身上找找,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2、听口令做动作

T:现在我们找到自己身上许多的好朋友,那么老师来说口令,你们来做动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快地找到。

口令: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右脚,跺跺你的左脚;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

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手……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好朋友面对面

教师请摸到头的小朋友搬起小椅子坐到右边这位小朋友的对面,成为一对好朋友。(各一个摸)

2、区别客体的左右

(1)请幼儿举起自己的右手

T:看看你的右手和好朋友的右手在同一边吗?为什么?(不是,相对坐的)

T: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右手在同一边呢?(站在同一个方向看)

(2)观察自己和好朋友的右脚、右眼、右肩等。

3、做游戏“用你的X手摸摸好朋友的XXX”

两两相对坐,根据教师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T: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能不能区分好左右。听老师的口令,用你的右手摸摸好朋友的左耳。

好朋友之间相互检查是否做对动作。

口令:用你的右手摸摸好朋友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拍好朋友的右腿。

(三)看图练习

坐回半圆,每人分发《小朋友的书数学》,翻到第6页“区分左右”,进行左右练习,进一步巩固关于左右的方位。

T:小鸡的左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猪的叫声。

小鸡的右边又是谁?请你学学小鸭的叫声。

小猫的左边是谁?请你学学小兔是怎么跳的。

小鸭的右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牛的叫声。

T:考考你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幼儿相互提问:

小猫的右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狗的叫声。

小兔的右边是谁?请你做一个小猫的动作。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一

活动名称: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别1和许多》3篇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二

活动名称:小猴儿摘桃子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准备:小猴头饰、桃树模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三

活动名称: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4)

1、认识1和许多,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2、大树一棵、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树叶。

师扮兔妈妈:“刚才,妈妈收到一封信,信上面说熊妈妈病了,她的孩子们都不在家,她一个人很孤单,很想念我们,宝宝们,我们一起去看看熊妈妈吧。”

1、兔妈妈带宝宝出发,途径一块萝卜地,兔妈妈提醒小兔每人拔一个萝卜送给熊妈妈。

(1)让宝宝们拔完后看看自己拔的是几个?(1个)并且要说出来。

(2)师:“宝宝们真能干,每人不多不少都拔了1个萝卜,现在把萝卜先给妈妈帮你们拿着吧。”——宝宝把萝卜都交给兔妈妈,这时引导宝宝们说“小白兔,拔萝卜,一个一个是许多。”

2、继续前进,兔妈妈带小兔们来到了玩具商场,妈妈再次引导幼儿每人给熊妈妈带一个玩具去。

(1)先引导宝宝们说出商场有“许多玩具”,然后每人拿一个。

(2)在兔妈妈的引导和鼓励下,宝宝和妈妈一起编出一句儿歌“玩具娃娃有许多,分成一个又一个。”

3、来到熊妈妈家里,兔妈妈请孩子们排队把礼物送给熊妈妈,提醒宝宝们边送边说“熊妈妈,我送给你一个玩具”、“熊妈妈,我送给你一个萝卜。”

1、师:“宝宝们,刚才我们去熊妈妈家的时候,我们家的大树上的叶子都给风吹落了,大树爷爷都伤心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帮助树爷爷长上叶子。)

2、请宝宝们每人拿一片叶子给大树爷爷贴上,边贴边告诉树爷爷“大树爷爷,我给你贴一片叶子。”。

3、在兔妈妈的鼓励下,孩子们再次和妈妈一起编出一首儿歌“许多树叶飞满天,宝宝一人分一片,一片一片合起来,树上叶子许多多。”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5)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11-01 16:04:29) 标签: 教育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即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法。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教育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教和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资源和学习活动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生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教学设计与教案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内容上来区分,教案是原来我们老师备课结果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案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备学生部分,教材部分,教法部分。教学设计则不同,它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教师学习进行教学设计除了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教案的理性反映,如果说教案着重于写“教什么,如何教”的话,则教学设计应该是着重于从教学理论上去叙述“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6)

能够区分“1”和“许多”。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课件准备:“奇奇妙妙去做客”图片;“1和许多”组图;“蜜蜜家”组图。

出示图片“奇奇妙妙去做客”,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天气真好,小猫蜜蜜邀请熊猫奇奇妙妙去自己家玩,奇奇妙妙高兴的答应了,我们也跟着奇奇妙妙一起去玩吧。

出示组图“1和许多”,引导幼儿区分“1”和“许多”。

1.出示组图“1和许多-1”。

——奇奇妙妙开开心心的出门啦,走着走着,奇奇妙妙发现路边长满了漂亮的小花。

——小朋友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花?

——红色的花有几朵?黄色的花有几朵?

2.出示组图“1和许多-2”。

——欣赏完漂亮的小花,奇奇妙妙又继续前进了,这次他们又发现了什么?

——这些蘑菇长的一样吗?

——有几朵大蘑菇?有几朵小蘑菇?

3.出示组图“1和许多-3”。

——终于要到蜜蜜家了,这时,奇奇妙妙又遇到了什么?

——原来是鸭妈妈带着小鸭子们出来玩,小朋友们看,有几只鸭妈妈?有几只小鸭子?

小结:当物体的数量只有一个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1”表示,比如:1朵红花、1朵大蘑菇、1只鸭妈妈。当物体的数量比一个多,我们数不清楚时,就可以用“许多”表示,比如:许多朵黄花、许多朵小蘑菇、许多只小鸭子。

出示组图“蜜蜜家”,引导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出示组图“蜜蜜家-1”。

——奇奇妙妙来到蜜蜜家,蜜蜜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招待奇奇妙妙。有哪些好吃的?

——小蛋糕有几个?

——1个给奇奇,1个给妙妙,1个给蜜蜜,1个给乐乐,1个给蜜蜜妈妈,1个给蜜蜜爸爸。盘子里的小蛋糕还剩几个?

2.出示组图“蜜蜜家-2”。

——桌子上有几杯饮料?

——1杯给奇奇,1杯给妙妙,1杯给蜜蜜,1杯给乐乐,1杯给蜜蜜妈妈,1杯给蜜蜜爸爸。还剩几杯饮料?

3.出示组图“蜜蜜家-3”。

——奇奇妙妙今天可真开心呀,临走之前,奇奇妙妙送了一份礼物给蜜蜜,但是礼物盒不小心掉在地上,里面的糖果都撒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帮奇奇妙妙把糖果装回礼物盒吧。1颗糖果、1颗糖果、1颗糖果……

——所有的糖果都装回了礼物盒,礼物盒里现在有多少糖果?

小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师幼一起找一找教室中的物品,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

——教室中有哪些东西是“1”个?哪些东西是“许多”个?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巩固幼儿关于“1和许多”的认识和理解,比如:教室里有几把小椅子?幼儿园里有几棵大树?幼儿园有几个滑滑梯?

家长可以在家中和幼儿玩找“1和许多”的游戏,加深幼儿对“1和许多”的理解。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7)

《学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走路”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2.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1.结合自己学步时的真实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感悟勇敢地、脚踏实地地实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时光飞逝,转眼间同学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但童年是每个人经历的最美好的时光,这期间有着太多精彩的瞬间和难忘的记忆。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同学小时候学习走路的照片,一起来看看。 师:看了这些照片,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2.师:听得出来,小时候我们学习走路的经历是温馨而充满乐趣的。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用照片留住了我们小时候学习走路的精彩瞬间,而作家赵丽宏却用自己细腻的文字和情感再现了他儿子小时候学习走路时的一幅幅生动画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他的作品《学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3.板书课题,指导“步”的写法。齐读课题,理解。? 二、初读感悟,体会儿时情景:?

1.请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句子读顺。思考:课文是围绕一件什么事来写的??

2.课文围绕着一个什么事情来写的?(儿子学走路) 三、创境自学,互动交流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

2.汇报交流,点拨引导:

预设:儿子学步时的快乐、紧张、兴奋、危险,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师总结:爱和期望(板书)

过渡:父亲把儿子学会走路的这一天作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所有的细节,包括儿子的腿脚怎么没劲儿、几把椅子包围、母亲的叫声、站在门口的笑容……都清清楚楚,观察越细,记叙越细,越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关注。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也正是因为父亲的爱,他对儿子的人生寄予了厚望。到底是怎样的期望呢? 3.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全文,哪些句子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1)在文章中选出关键词、句,画上横线,作上批注。

出示批注要求:勾划句子,标注出关键字词,写下你的体会。

(2)生交流汇报

出示汇报要求:

预设:A.谁来汇报汇报有关父辈的爱的理解和体会?

①“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你从“居然”和“永远” 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爱而惊喜,“居然”体现了父亲的欣喜之情,“永远”体现了在父母心中儿子会走路这件事的重大意义,也暗示了父母对儿子的爱。父母的惊喜,说明小孩学会走路这样极普通极普通的事在父母心中是何等重要。)

朗读指导:体会父亲的惊喜和兴奋的感情,尝试去掉“居然”读,指名读,范读。

过渡:“这一天”是怎样的一天呢?

②“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地大叫:“哎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

儿子此时又是什么反应?你是从那看出来的?儿子此时是很高兴。\“又兴奋又紧张\”、\“咧开嘴笑了\”……

(父母的惊喜,对儿子会走路那天的记忆深刻,动作、神态描写详细,充分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注和深深的爱。)

过渡:是啊,儿子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感到兴奋。学步的过程中带给儿子儿子怎么的快乐呢?

③引读: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

“冲过去”体现了什么?

④因此,儿子的生活从那时起就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只要有机会……

你的生活从此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理解“全新的内容”和“全新的意义”分别指什么?(内容:从无法支撑小小的身躯到能独立行走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飞跃,从此能独立行走到他想到的地方,是非常奇妙与美好的感觉。意义:从此踏上人生之路。)

过渡:是啊,自己可以走着去干这么多的事,学会走路的儿子是无比地快乐。但是,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除了快乐,还……(处处潜伏着危险)。

⑤有哪些危险?指名读这部分内容。

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 师:(轻轻地)第一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略重)第二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加强)第三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很强)第四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每次你都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这句话你反反复复读了五次,你从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学生谈感受,体会“摔倒”的痛苦和深刻含义(历经挫折,敢于面对困难,有勇气……) 师:我很欣慰地告诉大家,正是这种“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勇气”让文中的儿子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如今走上了美术专业的创作之路,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了。

⑥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重点理解:乐此不疲。即:形容人对某件事情非常喜欢不顾身体疲倦。赞美儿子的勇敢)有感情地读。?

师:乐此不疲。乐?(快乐)那“此”在这里是指什么?(走路)走的是什么样的路? 师:刚才同学提到的这些路你用一个词概括?(困难、艰险、坎坷、曲折……) 师:这样的路,孩子却喜欢走,走的乐此不疲。 师: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这句话。

过渡:学步,从蹒跚而独立的几步开始。从学步的那一刻起,独立和勇敢、好奇与探寻就存在于我们的天性之中。难怪父亲会说——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过渡:学步的过程有这么多的危险,所以,儿子学步的过程牵动着父母的心。当儿子摇摇晃晃地走着,一不小心摔倒时……

⑦“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你趴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起来。我奔过去把你抱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 好险哪,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正中,戳出一道又深又长的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

(儿子摔倒,撞在铁栏杆上,父母“心如刀割”,“不忍”看伤口,又“担心”儿子的眼睛。这种心痛、不忍、担心,与对儿子的希望、赞赏和鼓励交织在一起,矛盾的心情体现了父母对儿子各方面的爱。)

朗读指导:你能读出父辈的心疼么?

师说:这次摔得最严重,留下了学步的代价和纪念。父亲虽心疼,但仍寄予儿子什么?

⑦师:父亲期望儿子怎样走啊?(板书:勇敢、脚踏实地) 师:其实,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都有着这样的期望。一起读一读——孩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师:其实这就是你的父母想要对你说的话! 全班齐读。

3.师小结:人生只有学步,才能迈步,直至成长。在作者眼中,儿子学步的意义就在于他开始迈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因此,父母会惊喜、赞美、还有担忧和期望。?

四、拓展理解,升华感悟 1.你从学步中体会到了什么?

2.面对父母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你想说什么,在“我的视角”里写几句。 3.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赵丽宏走进了童年,与他儿子一道,回忆了儿时那令人自豪、兴奋,让我们学会勇敢、独立、坚持不懈的学步经历。其实,人生不就是学步吗?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像学步那样有冲劲、有勇气、有信心,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同学们让我们拿出百倍的勇气与信心迎接人生的考验与挑战吧!

五、总结课堂:

师:同学们我们即将告别童年,随即踏上下一段人生旅途时,今天老师也想送一句话给大家!

信心是成功的铺路石,用心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李禄华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向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学步时的情景。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了解到的学步经历,写一篇短文。 七、板书设计: 勇敢

学步 脚踏实地 走好人生之路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导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生活中李老师总是喜欢精打细算,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题图: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况。

师:从图中看到什么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5袋赠一袋,也就是6袋12.9元。

生:很容易会提出: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别是多少元钱?等问题(课堂生成)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解决“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书课题: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一)。

明确目标:看到这个课题和这幅主题图,你能猜想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是什么

吗?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成为可能。能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巧妙落实、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容易提出多种相关问题,针对生成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自主学习之前,我们共同看“自学指导”。(白板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第1-4题。

2.根据导学问题,先尝试自主完成。

3.然后组内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

4.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板演、练习讲解,作好展示准备。

在自主学习之前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式,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

预设:学生大约用6-8分钟时间自主学习。(独学与对学)

导学1:观察教材第61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说一说。

预设:

生1: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11.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12.90元(或者说6袋牛奶12.90元也可以。);

生2: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3: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生4:学生可能会“估计”出两个商店牛奶每袋约多少钱。(虽然后面安排了这个导学问题,但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有必要适度、适当的评价鼓励。)

……

【设计意图:虽然本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已经有提及到,但我们仍然建议学生要经历这个信息、问题的梳理过程。本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对学、经历完成阅读文本,读懂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简要记录在学案上,培养学生记录学案的能力,创造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导学2:

阅读教材第61页“甲商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计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钱?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

预设:(在思考“导学1”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钱呢?学生可能会想到如下方法:

(1)

(2)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习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习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2.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习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习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习。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创设游戏宫的情景:宫内设置一个停车场,场内一辆大汽车和许多辆小汽车,宫内上方一个大气球和许多小气球,萝卜种在土里(萝卜每人一个),一张桌子、一个布娃娃,许多皮球和书,门票每人一张,兔妈妈头饰一个

2、两个布袋:一个里面有一个皮球,一个里面有许多积木教学过程:

一、去游戏宫玩引出课题。

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游戏宫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律动进活动室)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

师:游戏宫到了,游戏宫里不能随便进去,要有票才能进去,你们手上有票吗?(没有)妈妈手上有票吗?(有)有多少?(许多,多说几遍)现在妈妈把票分给你们,请你告诉妈妈你手上有几张票?(一张)师:刚刚妈妈手上有许多票,现在呢?(没有了)票到哪里去了?(发给小兔子每人一张)教师小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许多张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票。

2、进游戏宫。

师:孩子们,进游戏宫时要遵守规则,不要拥挤,妈妈在门口收票,孩子们等下把票给妈妈再进游戏宫。(幼儿进游戏宫)孩子们,你们手上有票吗?(没有了)那妈妈手上有吗?(有)有多少?(许多)妈妈把你们手上一张一张的票收回放在一起,就成了许多的票,所以说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三、区别“1”和“许多”。

1、请小朋友找找游戏宫里什么东西是有1个,什么东西有许多个?

2、摸布袋游戏:请幼儿摸摸两个口袋里有分别有什么?有多少?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10)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习重点目标阐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设计.它是课前的一个准备.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

教案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而教学设计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教学结果.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也称课时计划,即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法。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

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教育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系统的知识。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是将教和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11)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目标: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活动反思: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数概念。”“1”是自然数中最小的数,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许多”是一个笼统的词汇,它表示集合中有两个以上元素。区分1和许多,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幼儿集合概念初步形成和感知元素分化过程的关键所在。《领域》中把这个活动分为了两个课时进行,课时一是感知区分1和许多,而课时二是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今天我把两个课时整合成一个课时完成。整个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虽然时间稍长一些,但孩子们玩得非常轻松。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12)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张茸茸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趣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教学难点:

拓展课本知识,进一步探求太空生活的奥秘,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词语。谈话激趣。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谈话激趣:2003年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了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他在太空生活了近1天。2005年聂海胜和费俊龙叔叔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升空。他们在太空中生活了近5天。请看,这就是神州六号升空的情景。(播放“神舟”六号发射升空视频,揭题) (板书课题:太空生活趣事多)

二、细读品悟,感知趣味。

课文告诉我们太空生活的哪几件趣事?(比赛朗读课文并回答)

过渡:睡觉、喝水、走路、洗澡这些事在我们生活中看来很平常,可在太空中就特别有趣。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宇航员睡觉有趣呢?(板书:睡觉)

创设情境(1、2):

1.学习第二自然段——睡觉有趣(女生齐读文段) (1)说说我们在地面上睡觉的样子(学生演示睡觉)。

(2)平时我们是怎样睡觉的?航天员在太空怎样睡觉呢?(出示太空睡觉图)(指名回答) 理解:安稳觉

过渡:那宇航员在太空又是怎样喝水的呢?

2.出示第三自然段-----喝水有趣 (齐声朗读)(板书:喝水) (1)请两名同学演示喝水。 (2)出示在太空喝水图。 提问:航天员在太空怎样喝水呢?(指名回答) 小结:水在太空中失去了重量,这种现象叫失重。 3.第四自然段:走路更有趣(板书:走路) (1)说说为什么有趣?

(2)在宇宙飞船里走路,宇航员必须怎样做? (3)指导朗读。

4.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呢?(指名回答) (板书:洗澡) (1)适时切入话题。(出示太空洗澡图)

(2)洗澡遇到什么难题?科学家为航天员想出了什么办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三、知识回顾,拓展延伸。

过度:太空中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回顾并寻找新发现。 1.播放《航天员太空衣食住行》视频。 2.提问新发现。

四、课堂练习(出示练习指名回答)

五、教师寄语

同学们,太空是那样的广阔无边,而与太空相比,我们每一个人又是这样的渺小,但是经历人类的不懈努力,我们克服了重力,乘坐宇宙飞船在太空中生活。如果你也想成为太空英雄,请你从现在开始,学好文化知识,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六、布置作业:我是太空小导游

《太空生活趣事多》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文中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读课文注重新奇有趣的语气,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养成教育基本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增强。为激发他们对太空知识的好奇心,结合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引导他们认识航天员在太空有趣的生活,以及为什么有趣的原因。我担心部分同学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没有爱动脑的习惯。所以,我预想兼顾坐在后排学生,以便带动所有孩子的探知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感受太空生活的有趣。

(二)能力目标:

1、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初步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让学生上网查找太空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与地球生活的不同之处,激发了解航天科技的兴趣。

2、通过对太空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着眼于二年级学生的学情,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引导比较法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讨论——模拟演示,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第

一、检查字词。播放视频谈话导入。在这个环节,我出示了7组词语,指名学生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字词积累,播放《神六飞天演示》谈话导入。第

二、品读感悟,感知趣味。我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对课文2-5自然段讲到的太空趣事以及产生的原因引导认知,期间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言的训练。第

三、知识拓展。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航天员太空衣食住行》短片加强回顾。使学生快速地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

四、教师寄语,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尝试练习讲一讲太空趣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

六.教学反思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教师: 张茸茸 学 校:赖家坡学校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以客体为中心来正确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红圆点20张:

活动过程: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

来,来,来,举起你的左手来。幼儿:我的左手举起来;

(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问: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总结:我的和你们相反,你的左边我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

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教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篇五

一、说活动教材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它的教育性、价值性和实际性,活动目标既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活动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四、说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在活动室的左右挂上一些东西;

2、蓝绿带子40条,课前绑在幼儿手上;

3、幼儿用书《数学》第十二页、剪刀、胶水;

五、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区分左右手

我开始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来考考你:“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幼儿回答后引出答案:手。师: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现在你知道哪只左手哪只右手了吗?我来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说的做)

1、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请举起右手并招招手、竖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请举起左手握个拳头、眨眨眼;(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2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3、游戏:你说我做

-----游戏前,请幼儿将蓝绿两种不同颜色的带子绑在手上。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举起左手或右手(如:请右手是蓝带子的小朋友举手,请左手是绿带子的小朋友举手)

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确了解不多,所以环节一中我从左右手入手,因为孩子知道右手会帮我们做很多事,如:写字、画画、拿筷子、提东西等,对左右手的掌握概念会比较好,为下一环节认识身体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铺垫。

环节二、区别左右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

2、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听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如:请你抬起左脚,请你抬起右脚;(教师看幼儿是否举队,纠正个别不对的)进行数次后可提高难度,要求幼儿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动作;(我说左脚,你抬有右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

环节三感知左边、右边

1、幼儿交流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幼儿改变方位后再说说自己的两边各有什么?

3、游戏:小熊搬家:完成幼儿用书12页,请小朋友帮小熊把一些家具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14)

什么是演讲稿?与教案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演讲稿?与教案的区别是什么? 演讲、报告或教课前所写的底稿。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 ㈠演讲的性质 演讲,它包括讲话和演说两种形式。前者具有平实性、汇报性和表态性的特征;后者则追求艺术性、鼓动性和感染力。不管是讲话还是演说,实际上都包含“演”和“讲”两个基本要素。其中“讲”是主要部分,即通过有声语言传达信息;“演”即“表演”,是态度和姿态的表演,即通过无声的形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表情等)强化有声语言的效果。只有“讲”和“演”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作用。 ㈡演讲稿的概念和作用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演讲时所使用的书面文稿。一场成功的演讲,首先需要有一篇精彩的演讲稿。演讲稿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演讲的成败。 演讲稿在演讲中可发挥如下作用: ⒈整理思路 演讲最忌信马由缰、无目的地纵横驰骋、东拉西扯、言不及意。而写作演讲稿,可使演讲者在拟写演讲词的过程中根据演讲的目的与主题要求,整理演讲的逻辑思路,以保证演讲自始至终有的放矢,紧扣主题。 ⒉推敲构式 要通过演讲达到引人入胜的现场效果,这就不能不对演讲稿的篇章与语言结构作一番认真推敲。首先看结构是否精巧地突出了重点,其次看语言构式(陈述、疑问、反诘、对偶、排比等)运用是否精当……这些都需要在演讲稿中外化定型。 ⒊临场有据 有了精心拟写的比较满意的演讲稿,又作了事先演习,走上讲台就会胸有成竹、信心十足,获得较好的临场效果。即使偶有疏漏,也可凭手稿提示而从容掠过,不着痕迹。当然,演讲应当以脱稿为好,捧稿照读终难有好的效果。 ⒋控制时限 演讲一般有一定时间限制。倘若信口倾吐,就很难控制时间。而通过讲稿事先测读,则能保证在一定时限内完成演讲任务。 ㈢演讲稿的特点 ⒈针对性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一定的场合,面对特定的对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文字形式。因而,首先要求演讲稿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是为某个特定的宣传任务而存在的。其次,演讲还要看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演讲内容与形式。要尽量结合听众的实际情况讲他们感兴趣的事,并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最忌随心所欲、自以为是。因而在演讲中,要注意缩短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⒉情感性 我国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美国作家韦拉凯瑟说:“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每位演讲家都应当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诀,十分有效。”可见,演讲者要把火热的激情洋溢在讲词里,抒发在声调中,这样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⒊传声性 演讲的本质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因而,演讲稿也就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做到句子要简短,句式要变化,语言要明白,声调要起伏,语气要自然,用词要通俗。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稿讲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取得良好的效果。 ⒋鼓动性 鼓动,就是用声调、词句、姿态激发听众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这是演讲的目的。除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演讲词的鼓动性外,更有效的方法是演说者对于自己的论题、主张以及对自己的听众,有一种休戚相关的真挚感情,用自己心灵的呼声去冲击别人的心灵。 (四)与教案的区别 1.教案、讲稿都是对所有教学要素的综合运用,但讲稿更具有针对性。 2.教案概括性强,而讲稿更具体、更细致。 3.教案时控性强,但讲稿不讲究时控,更讲究艺术性。 4.教案涉及了所有的教学手段,但讲稿主要涉及讲话的部分。 5.教案具有规范性,但讲稿更具有个性。 6.教案具有普遍识读性,而讲稿可以自己识读即可。

教学设计区别教案(篇15)

信任

教材分析

《信任》通过记叙在桃林主人不在的情况下,“我”和丈夫到桃林自己动手采摘桃子、自觉付款一事,是“我”体验到了人被信任的喜悦,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入手,初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信任》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

(2)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我们是怎样到果园的?

二、细读课文,围绕线索,深切领悟

1、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勾画下来做好批注

2、你如何理解“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篮子里。祝您愉快!”假如当时是你看到这句话时,你会怎样想?

3、公路边的公式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4、从这些纸条你感受到了什么?

4、桃林中除了狗和猫,桃园主人没有出现,你怎样理解?

[通过学生长谈,使学生认识到,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

三、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桃林主人不在,看到纸条上的字时,作者会怎样想?假如是你,又会怎样想?

2、你如何理解信任和被信任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1、“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2、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

五、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1、文章是怎样叙述的?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的叙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采用第一人称,加强了文章的说服了。同时,在写往桃园赶的路上,一波三折,为下面的记叙作了铺垫]

[信任(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822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