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1、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2.引出课题。++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新授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5、教学例2(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三、作业练习二第1、2、4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第72—7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看,小华和大生他俩也参加了比赛,约好在体育场门口见面。(出示挂图),根据图中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怎样列式?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用了4分钟,算式:152×4=(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㈠探究学习152×4=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估算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吗?
师:到底有多少米?怎样才能得到准确值呢?
生: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152×4,请你独立思考,列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汇报。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52
×4
608
师: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
师:刚才哪位同学估计600多米,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㈡、探究学习248×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152×4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提出的其他问题我们能解决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解决提出的问题,能口头解答的就口头解答。)
三、迁移练习
1、独立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算一算,看一看积是几位数。
261×38×123
621×38×321
师:你们想怎样计算这几道题?
生:口算;估算;笔算。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各题的积。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得数。)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每组算式积的位数会不一样?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三位数?什么情况下积的位数是四位数?(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完成第73页第5、6题。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9853.html
上一篇:中学德育工作计划(3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