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三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注意用好平时积累的语言和有新意的词句。因此,在设计这节习作课的时候,我注重从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入手,在学生把握了秋天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尽情地表达;并提醒学生用好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愉快地写作文。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发,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意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关注。

课前准备:

组织一次秋游或课外观察活动;准备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特点。

1、导入秋天。

(老师激趣谈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同学们,老师刚才朗诵的这句诗,大家知道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思考回答。)

好!有的同学说是春天,有的同学说是秋天。有好景、又有黄、绿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节呢?老师请大家注意,诗里写的是橙黄橘绿水果成熟了!对,秋天。

看来我们还得逐字逐句地仔细观察和体会,才能弄懂诗句的意思。

2、感受秋天。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播放多媒体秋天的景色。)

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影片中播放的有蓝天、白云映照着平静的水面,城市里街道两旁金黄的树叶,山上火红的枫叶,果园里成熟的果实,农田里成熟的瓜果、丰收的粮食等等。)

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刚才看过的影片,谈一谈各自看到的秋天景物的片断。老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激励学生大胆地口头表达,让学生互相评论。)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秋天景物之外,根据大家的观察,你自己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把握秋天的特点

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见,谈谈你见到的秋天的模样吧。(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各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觉得秋天有哪些特点?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说的不是其它季节的特点就行。)

二、激发想象,描绘心中的秋天。

1、(师)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激发学生尽情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jk251.coM小编推荐

积累·运用三·习作语文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习作》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注意用好平时积累的语言和有新意的词句。因此,在设计这节习作课的时候,我注重从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入手,在学生把握了秋天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尽情地表达;并提醒学生用好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愉快地写作文。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发,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意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关注。

课前准备:

组织一次秋游或课外观察活动;准备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特点。

1、导入秋天。

(老师激趣谈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同学们,老师刚才朗诵的这句诗,大家知道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思考回答。)

好!有的同学说是春天,有的同学说是秋天。有好景、又有黄、绿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节呢?老师请大家注意,诗里写的是橙黄橘绿水果成熟了!对,秋天。

看来我们还得逐字逐句地仔细观察和体会,才能弄懂诗句的意思。

2、感受秋天。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播放多媒体秋天的景色。)

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影片中播放的有蓝天、白云映照着平静的水面,城市里街道两旁金黄的树叶,山上火红的枫叶,果园里成熟的果实,农田里成熟的瓜果、丰收的粮食等等。)

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刚才看过的影片,谈一谈各自看到的秋天景物的片断。老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激励学生大胆地口头表达,让学生互相评论。)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秋天景物之外,根据大家的观察,你自己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把握秋天的特点

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见,谈谈你见到的秋天的模样吧。(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各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觉得秋天有哪些特点?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说的不是其它季节的特点就行。)

二、激发想象,描绘心中的秋天。

1

、(师)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激发学生尽情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提示:视觉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天空很蓝、云很白;秋天是金黄色的(树叶);秋天是火红色的(枫叶)、、、、、、

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精选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导语。

2.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fu)摧毁(cuihui)

2.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屡次上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了,有了这个词更能说明任务艰巨。

指导朗读这句话。屡次比雨点还密压要重读。

(2)分组讨论句子: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战斗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请求任务)

小结学习方法: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体会重点词语、句子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想一想这一段的意思,用四个字概括。

三、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三段。

1、分组学习,讨论,朗读。

出示要思考的问题:(1)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3)黄继光负伤后又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

(3)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比较以下句子,并加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下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点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却没有退却,表现的英勇顽强。)

(2)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体会句中的数量词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的意志。)

(3)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比较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尤其是第二次,说明了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3、段意:英勇献身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后,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2、归纳段意:占领阵地。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注意从黄继光的语言、行动,读出战斗环境的险恶和黄继光坚强的意志,体会他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2、结束语:

二、指导背诵811自然段,练习背诵。

三、巩固及加深练习。

1、组词。

役()屡()暴()塌()膛()

设()缕()爆()踏()躺()

规()()()晕()()()

启()()()()黎()()

朝chao()zhao()鲜xian()xian()

2、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

上甘岭()是抗美援朝()中,其中夺取敌人的5979高地的()是关键的一仗。

(提示:战争战役战斗)

积累·运用四语文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

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完成阅读

1、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学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改变身份,引生入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来上课,还要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一种书包,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原价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学见面,优惠价40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导学生还价!)

(点评:通过教师改变身份,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购物讲价的重要性。学生当时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2、因势利导,引出课题。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买的价格不同,问: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讨价还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本领。师板书课题,生打开课本。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师:刚才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还价的重要性。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

(也可让学生看课本或从刚才的情景中领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说。)

(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

3、师:老师把大家介绍的方法总结成了还价宝典,请看大屏幕,指名朗读。

4、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习。

三、自由结合,摸拟训练。

1、师: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练习的注意事项,指名朗读。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教室当成申泰大市场,把你的课桌当柜台,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看谁最会卖,看谁最会买。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书包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点评: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景,使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身份、讲价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把同类商品合到一块儿,分成几个小商店)

四、边演边评,锻炼能力。

1、师:有句俗话叫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看看到底是卖家精还是买方精。请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表演的同学哪儿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还价。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拔。(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还价方法,交易情况)

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点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训练,是师生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还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注重多元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总结评价,归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哪一位同学演得更好?(生不评师评,若有分歧可让学生举手表决。)

2、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

3、小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购物讲价和学生学会生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

附:还价宝典

一、货比三家,摸清情况;

二、想好底价,稳扎稳打;

三、挑出毛病,借机还价;

;四、装作不买,刺激商家;

五、态度诚恳,语言文明

练习要求:

一、有问有答,互相配合;

二、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三、价格真实,符合实际;

四、卖家赚到钱,买家少掏钱,大家笑开颜。

简评:

此份教案的执教者获区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七册《积累运用四》的口语交际《购物讲价》。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口语交际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习语文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同时注意教给评价方法,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结合起来,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轻松幽默,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口语交际环境。教学效果较好。

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精选


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zh)江笔墨(mm)东北角(jiǎoju)

来历(lli)当(dānɡd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黄继光语文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四年级上册《黄继光》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导语。

2.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fu)摧毁(cuihui)

2.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屡次上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了,有了这个词更能说明任务艰巨。

指导朗读这句话。屡次比雨点还密压要重读。

(2)分组讨论句子: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战斗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请求任务)

小结学习方法: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体会重点词语、句子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想一想这一段的意思,用四个字概括。

三、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三段。

1、分组学习,讨论,朗读。

出示要思考的问题:(1)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3)黄继光负伤后又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

(3)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以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注意重点引导比较以下句子,并加强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下来。

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点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却没有退却,表现的英勇顽强。)

(2)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体会句中的数量词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的意志。)

(3)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比较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尤其是第二次,说明了啊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3、段意:英勇献身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后,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2、归纳段意:占领阵地。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注意从黄继光的语言、行动,读出战斗环境的险恶和黄继光坚强的意志,体会他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2、结束语:

二、指导背诵811自然段,练习背诵。

三、巩固及加深练习。

1、组词。

役()屡()暴()塌()膛()

设()缕()爆()踏()躺()

规()()()晕()()()

启()()()()黎()()

朝chao()zhao()鲜xian()xian()

2、选词填空。

战斗战役战争

上甘岭()是抗美援朝()中,其中夺取敌人的5979高地的()是关键的一仗。

(提示:战争战役战斗)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102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