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1

幼儿园音乐课程4—5岁教学提示:指导小朋友用优美、婉转的声音唱好歌曲,培养孩子习倡表达亲情、尊敬老人。首先请小朋友们听这首歌,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小朋友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优美规律。请将歌词中的“爷爷”换成奶奶、爸爸、妈妈,说出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并说出理由。

课堂游戏:

《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的:

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老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是甜蜜、温馨的,中秋节的月饼是香香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幸福的。

2、小朋友欣赏老师示范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小朋友唱准歌曲中的音符、节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提示:

老师可以为小朋友讲一些关于月饼的传说,以此丰富小朋友的常识。

(第三课:爷爷为我打月饼)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的内容,怀念红军爷爷,了解革命老人,尊敬革命老人。

2.喜爱学唱革命歌曲。

二、设计思路

在幸福关爱里“泡大”的孩子,在呵护有加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主动关心老人的情感意识,也较少接受革命传统歌曲的影响或学唱革命歌曲。该活动让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怀念红军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该歌曲反映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老爷爷关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在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

三、活动建议

谈话与启动――欣赏与感受――学唱与表演――感受与表达

1.准备与启动

①在区角活动内做些小白花,设问:“小白花是献给谁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小白花?”(给红军叔叔)

②月饼是怎么打的?我们打过月饼吗?以此引起幼儿回忆劳作活动的情景。

③启动谈话:“今天我们第X组的小朋友做了一些小白花,他们要献给红军爷爷,教师讲一则有关红军干革命的故事,“啊,摇蓝”的故事梗概,激起幼儿尊敬与爱戴革命老人的情感。引起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2.欣赏与感受

①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意义

②熟悉歌曲中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幼儿在欣赏中,教师可用语言激发幼儿去感受,当年红军生活艰苦,没有粮食,吃草根:没有棉布、穿草鞋,他们却在中秋节为娃娃们打月饼。红军爷爷关心小娃娃;小娃娃关心、敬爱革命老人等感人情景。在欣赏中,幼儿可能会出现许多的提问,教师可让幼儿讨论,也可以直接解答。由于孩子的情感形成是来自外来的影响与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反复欣赏歌曲,强化记忆,能使幼儿的情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加大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尊敬革命老人的情感。

3.学唱与表演

①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

教师可利用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及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教唱,加强力度,恰到好处地把握节奏,加重对歌曲情感表达的渲染,唱出怀念红军爷爷,革命前辈的深情厚意。

②集体学唱,师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共同学唱歌曲,让幼儿基本熟悉歌曲与内容。

③讲述歌词,通过提问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可让幼儿反复强化记忆,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中的寓意与情感,以教育与影响幼儿。

④自由组合,结伴学习唱歌(幼儿可自由结伴,手拉手随音乐的'节奏认真地学习歌曲,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把握节奏、正确演唱,体验情感。)

⑤幼儿可根据歌曲的节奏,内容自编表演的动作,在“我来表演”,中,充分发挥幼儿创编的能力以及对音乐对情感的感受力与表达力(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⑥出示红军爷爷的遗像。

4.感受与表达

出示红军爷爷的遗像,幼儿每人手中捧朵小白花,将小白花扎在照片的四周,以此表达怀念之情,敬意之情。

四、环境创设与材料

1.歌曲的录音(其中有两遍是只有音乐,没有歌词的)。

2.幼儿已见过红军爷爷的遗像,并学会做小花。

3.红军爷爷为幼儿做月饼的图片或幻灯片。

五、说明

1.学做小黄花或小白花等都由小朋友和教师一起确定,幼儿也必须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2.打月饼的印板。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的内容,怀念红军爷爷,了解革命老人,尊敬革命老人。

2、喜爱学唱革命歌曲。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节吗?中秋节要吃什么呢?

师:那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做的吗?做过月饼吗?

老师讲《啊,摇篮》的故事梗概,激起幼儿尊敬与爱戴革命老人的情感,幼儿珍惜自己的幸福生后,引起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2、欣赏与感受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意义。

3、学唱与表演

(1)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

(2)集体学唱,师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共同学唱歌曲,让幼儿基本熟悉歌曲与内容。

(3)讲述歌词,通过提问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可让幼儿反复强化记忆,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中的寓意与情感,以教育与影响幼儿。

(4)自由组合,结伴学习唱歌。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让幼儿讨论: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最喜欢吃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感悟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享受到了和谐声音的美妙。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个活动,老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活动起到更好的效果。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的内容,怀念红军爷爷,了解革命老人,尊敬革命老人。

2、喜爱学唱革命歌曲。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配套课件:

大班音乐课件《爷爷为我打月饼》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节吗?中秋节要吃什么呢?

师:那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做的吗?做过月饼吗?

老师讲《啊,摇篮》的故事梗概,激起幼儿尊敬与爱戴革命老人的情感,幼儿珍惜自己的幸福生后,引起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2、欣赏与感受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意义。

3、学唱与表演

(1)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

(2)集体学唱,师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共同学唱歌曲,让幼儿基本熟悉歌曲与内容。

(3)讲述歌词,通过提问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可让幼儿反复强化记忆,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中的寓意与情感,以教育与影响幼儿。

(4)自由组合,结伴学习唱歌。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尝试选择2~3种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爷爷为我打月饼》教师教学资源

2、月饼图片

3、圆鼓板、手铃、三角铁等乐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尝试选择2~3种乐器进行演奏。

设计思路:

1、图片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播放月饼图片)师幼共同欣赏月饼图片,交流月饼的特征,回忆中秋节习俗,引发幼儿兴趣!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儿歌。

师:“刘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月饼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儿歌)

(1)幼儿倾听,提问儿歌中有谁,在干什么等,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3、用肢体动作练习歌曲节奏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为儿歌伴奏“爷爷说打月饼很辛苦希望小朋友们为他的儿歌配上好听的伴奏,爷爷就不累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要怎么给儿歌伴奏呢?”(引导幼儿拍打肢体各部位为儿歌伴奏,拍手、拍肩、拍腿、跺脚、抖手等等)

(2)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身体动作,掌握歌曲节奏。

(3)将幼儿分成三组,先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肢体动作合作练习。

4、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

“刘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几样新朋友,为我们的儿歌配上好听的伴奏,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都有谁!”(师带幼儿认识乐器,并讲解乐器的使用方法)

“我们要怎么用这些乐器给儿歌伴奏呢?”(引导幼儿讨论选择适宜的乐器,如拍手的地方用什么乐器等。)

5、打击乐器演奏

(1)幼儿自由选择乐器,看教师指挥,集体演奏几遍。

(2)幼儿自由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3)组织幼儿收放打击乐器。

过程中提醒幼儿轻拿轻放乐器。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节奏图谱及乐器,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做小指挥。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并记忆歌词,感受歌曲中温馨的亲情,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感受歌词的性质、内容,并能创编相应的动作。

3、加深幼儿对我国民族节日的理解,怀念红军爷爷,了解革命老人,尊敬革命老人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爷爷、小孩子、月饼、月亮的图片。

2、教学挂图、教学CD。

活动过程:

1、准备与启动。

①在区角活动内做些小白花,设问:"小白花是献给谁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小白花?"(给红军叔叔)②月饼是怎么打的?我们打过月饼吗?以此引起幼儿回忆劳作活动的情景。

③启动谈话:"今天我们第X组的小朋友做了一些小白花,他们要献给红军爷爷,教师讲一则有关红军干革命的故事,"啊,摇蓝"的故事梗概,激起幼儿尊敬与爱戴革命老人的情感。引起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2、欣赏与感受。

①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意义。

②熟悉歌曲中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幼儿在欣赏中,教师可用语言激发幼儿去感受,当年红军生活艰苦,没有粮食,吃草根:没有棉布、穿草鞋,他们却在中秋节为娃娃们打月饼。红军爷爷关心小娃娃;小娃娃关心、敬爱革命老人等感人情景。在欣赏中,幼儿可能会出现许多的提问,教师可让幼儿讨论,也可以直接解答。由于孩子的情感形成是来自外来的影响与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反复欣赏歌曲,强化记忆,能使幼儿的情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加大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尊敬革命老人的情感。

3、学唱与表演。

①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

教师可利用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及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教唱,加强力度,恰到好处地把握节奏,加重对歌曲情感表达的渲染,唱出怀念红军爷爷,革命前辈的深情厚意。

②集体学唱,师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共同学唱歌曲,让幼儿基本熟悉歌曲与内容。

③讲述歌词,通过提问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可让幼儿反复强化记忆,以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中的寓意与情感,以教育与影响幼儿。

④自由组合,结伴学习唱歌(幼儿可自由结伴,手拉手随音乐的节奏认真地学习歌曲,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把握节奏、正确演唱,体验情感。)

⑤幼儿可根据歌曲的节奏,内容自编表演的动作,在"我来表演",中,充分发挥幼儿创编的能力以及对音乐对情感的感受力与表达力(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⑥出示红军爷爷的遗像。

4、感受与表达。

出示红军爷爷的遗像,幼儿每人手中捧朵小白花,将小白花扎在照片的四周,以此表达怀念之情,敬意之情。

活动延伸:

该歌曲反映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老爷爷关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在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个活动,老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活动起到更好的效果。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名字,理解歌词的情绪,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喜爱学唱革命歌曲。

重点与难点

知道歌曲名字,理解歌词的情绪,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活动过程:

一、谈话

你们听过“啊,摇蓝”的故事吗,简要讲述故事内容。

二.欣赏与感受

1、第一次欣赏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意义。

教师可用语言激发幼儿去感受,当年红军生活艰苦,没有粮食,吃草根:没有棉布、穿草鞋,他们却在中秋节为娃娃们打月饼。

2、第二次欣赏歌曲;熟悉歌曲中的歌词,理解歌词的情绪和内容

三.学唱与表演

①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

重点学习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及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教唱。

2、集体学唱。

3、提问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4、自由组合,结伴学习唱歌

四、幼儿可根据歌曲的节奏,内容自编表演的动作。

价值分析:

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愿望。

反复欣赏歌曲,强化记忆,能使幼儿的情感有一定的影响。

师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共同学唱歌曲,让幼儿基本熟悉歌曲与内容。

幼儿自由结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把握节奏、喜欢这首歌曲。同时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熟悉《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2.根据创编的节奏性,尝试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

3.在交换乐器时,通过看教师的体态、倾听教师的声音,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多次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磁带,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幼儿座位下放置铃鼓、串铃、圆舞板等乐器。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师播放歌曲磁带,幼儿倾听。

幼儿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回忆歌曲基本内容。

2. 幼儿尝试为歌曲创编节奏型。

教师完整地范唱,同时鼓励幼儿有节奏地拍手,进一步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整体结构。

教师:我来唱歌,你们用拍手的方法为音乐伴奏。(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跟教师一起边学唱歌曲边有节奏地拍手。

教师引导幼儿将拍手动作转化成“身体动作总谱”。

教师:现在我们不光要拍手,还要拍身体的其他部位。可以拍身体的哪些部位呢?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遇到不同节奏型时匹配身体不同部位。

教师反馈幼儿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教师:现在,让我们找一个小朋友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动作吧!(教师唱出一个欢快的`旋律作为提示)请大家密切注意,近来一位可爱的小朋友正在我面前,准备向我们展示他/她的特殊技能。小朋友,你准备好了吗?好,那么就开始吧!(小朋友站在舞台中央,展示着独特的舞蹈动作,或者演奏乐器,或者展示其他有趣的才艺。他们活力四射地展示出自己的优点,每个动作都精彩纷呈。观众们纷纷掌声雷动,对小朋友们的表演赞叹不已。)真是太棒了!我们为这位小朋友献上热烈的掌声和鼓励。谢谢你的精彩表演,小朋友!你的才华让我们大家都感到欣喜。让我们一起为这位可爱而勇敢的小朋友鼓掌!

教师:我们一起跟着小明来做动作。(教师带领全班模仿小明的动作,在有节奏的音乐中进行练习,每个动作重复四次)。

3.引导幼儿先集体后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教师:现在,我将担任指挥,带领大家随着音乐做动作。请大家留意最后一个动作要与我一致。(我们将练习两种不同的节奏类型)。

教师指挥幼儿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我来指挥。我指挥到哪一组哪组就做动作。

4.引导幼儿演奏打击乐器。

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空手做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

教师:请你们先看看椅子下是什么乐器,然后看我的指挥,空手做演奏乐器的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拿打击乐器,集体演奏1—2遍。

教师指导幼儿自由交换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老师(放低音量):在我们进行乐器交换之前,请大家把手中的乐器轻轻放在椅子上,然后找到你想要演奏的另一个位置。当我数到3时,请大家快速找到自己新位置下的新乐器。

5.教师组织幼儿收放打击乐器,结束活动。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尝试用2-3种乐器与同伴合作演奏。

3、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乐于向家长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重难点:

重点目标:熟悉《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目标:尝试用2-3种乐器与同伴合作演奏。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学唱《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曲。

2、在幼儿园或家里有过做月饼的体验。

二、物质准备: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多媒体课件、图谱、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响板)。

三、场地准备:面向老师坐马蹄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关键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呀?

过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月饼呀?

教师小结:中秋节那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二)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导语:有一首有关月饼的好听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关键提问:刚才歌曲里唱到了是谁为我们打月饼呀?

教师小结:爷爷为我们打月饼,月饼里包含了爷爷对我们的爱!

(三)玩“打月饼”游戏,尝试用肢体动作练习歌曲节奏。

1、引导幼儿学爷爷打月饼的过程,初步感知乐曲的节奏特点。

关键提问:你们会打月饼吗?月饼是怎么打出来的呀?

教师小结:爷爷是先揉揉面,把面里包上馅,放到一个模具里打出来的。

2、借助图谱,逐句分析,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练习歌曲节奏。

教师导语: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爷爷把打月饼的制作秘籍送来了,你们想不想学?

关键提问:我们看看这些月饼有什么不一样呀?

教师小结:大月饼我们慢慢的打,小月饼我们快快的打。

3、将幼儿分成三组,先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挥幼儿分工合作“打月饼”。(2-3遍)

(四)分组配乐,幼儿尝试运用2-3种乐器与同伴合作演奏。

1、结合图谱,师幼共同制定配器方案。

教师导语:小乐器想要打出好吃的月饼也要分工合作,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关键提问:你想让哪个乐器宝宝负责来打月饼?

让哪个乐器宝宝负责来闻香气?

2、幼儿轻取乐器,看教师指挥,集体演奏2-3遍。

教师导语:下面就跟着宋老师的指挥,让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和乐器宝宝一起来打月饼吧!

3、幼儿自由交换乐器,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

(五)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乐于向家长表达自己的爱。

关键提问:今天我们和小乐器都学会了打月饼的本领,我们要感谢谁呀?你们想怎么感谢爷爷呀?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给爷爷捶背,倒杯水来感谢爷爷,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

关键提问:你除了想感谢爷爷还想感谢谁呀?为什么呀?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感谢生活中帮助我们照顾我们的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那今天你们打了这么多月饼,我们听着音乐打着好吃的月饼,回班分享给更多的好朋友吧!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在表演区投放《爷爷为我打月饼》节奏图谱及乐器,让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

引导幼儿在表演区根据节奏图谱找不同的打击乐器,尝试更多的配器方案,进行打击乐合奏。

2、引导幼儿尝试做小指挥。

在表演区创设“打击乐专场音乐会”,让幼儿自己当小指挥,来指挥小乐手们进行打击乐演奏。

【课后反思】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一首旋律欢快,歌词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富有情感的2/4拍歌曲,中班幼儿对于一拍一下的节奏型已基本掌握,但在集体中保持与音乐、同伴配合的协调能力还尚欠缺。下面我就此课进行一下自我反思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与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打击乐活动氛围,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的幼儿对教师的琴及打击乐器很感兴趣,常常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相互摆弄敲击着乐器,还不时地从嘴里发出乐器咣咣咣、嗒嗒嗒、叮叮叮、咚咚咚等不同的声音,虽无节奏规律,但已产生初步的节奏型。幼儿的这一好奇现象,让我们觉察到幼儿对打击乐器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在这之后的教学中,我们开始教幼儿逐步认识乐器,学习用耳朵听辩乐器发出的声音,用嘴巴模拟出声音节奏型,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打击乐的最初兴趣。

二、巧妙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打击乐的特殊性决定了持乐器的方法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打击乐的效果优劣,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问题却容易被教师忽路。乐器不同,所持方法也不同。如果持乐器的方法不对,则敲击出的声音会很不好听甚至有可能是噪音。因此,教师要特别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持乐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不是敲击的声音越大越好听。所以,要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持乐器方法、正确的'敲击方法表现。打击乐活动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需要积累的过程,同时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完成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大日标,不断调整小日标,做到循序渐进。

三、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进行“加”、“减”法。

(1)图谱使用做“减法”。

在前期的试课中我在使用图谱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本末倒置,通过第一次试讲活动结束后让我明确了,图谱是为了帮助孩子降低看乐谱的难度而设计的,理解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而呈现的。我却把一张谱子里将图示分颜色、加入动作图片提示、加入乐器选择标志,理想中将本节课所有新授信息在一张图上应有尽有的呈现,这样不但没有降低难度,反而将一日了然的东西提升到了看地图的难度。

(2)情境的辅助做“加法”。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在一节教育活动中加入游戏情境,孩子才能兴趣盎然,徐卓娅老师曾说过:“音乐教学游戏化,就是为了让本来没有意思的活动变得有意思。”我开始设计的环节没有加入游戏情境,整节课下来,比较干,没有亮点,在通过专家老师的指点后,我加入了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跟爷爷学习打月饼,自己打月饼,给老师打月饼的游戏情境,一遍遮层层递进让幼儿一直保持高度的有意注意。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要重视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手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保持注意的稳定性,达到活动的目的。

本节活动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配器的过程中,如果让幼儿多尝试不同的配器方案进行演奏会更好,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让幼儿多进行尝试,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一定会让幼儿多尝试,大胆尝试,让幼儿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发展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协调技能,发展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演奏活动中获得音乐的享受美。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质,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通过歌曲,了解与中秋节有关的风俗。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重难点:

能表现歌曲的抒情性。

演唱时注意歌曲中的停顿

活动准备:

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课件与图片(见加密狗)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复习部分

复习歌曲《大中国》,让幼儿有精神地唱出声势。

(二)、 讨论:中秋节

1、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中秋节)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中秋节除了要吃月饼外,还有什么和其他节日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中秋节,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3、教师播放课件【视频欣赏一】,让幼儿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习俗

二、 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一)、教师弹琴,幼儿欣赏。

1.关键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爷爷为我打月饼》,你们听完有什么感觉?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

小结:这首歌曲舒缓优美,歌词充满对爷爷的爱,是非常抒情的歌曲。

2、提问: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弹歌曲旋律部分,幼儿跟随拍旋律节奏

1)有节奏的拍腿

2)有节奏地拍手

2、幼儿跟随钢琴有节奏地边拍手边念歌词

3、演唱歌曲[工作总结之家 M.dG15.cOm]

重点指导:注意休止符停顿部分,用舒缓的声音演唱

1)集体演唱

2)个别幼儿演唱

三、延伸活动

1、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播放课件【视频欣赏二】,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让幼儿讨论: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最喜欢吃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感悟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享受到了和谐声音的美妙。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个活动,老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活动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2977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