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情感:
1.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2.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学习礼貌用语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含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从小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文明教养,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礼貌用语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本课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较全面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礼貌用语表达的含义及用法,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
本课分为三部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年级小学生对于礼貌用语并不陌生,教学应考虑他们原有的基础,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对礼貌用语含义的理解。即不要过于简单地教学生说礼貌用语,因为他们在口头上是会说的,要在会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每种礼貌用语的理解;但不要拔高,以较抽象语言讲述各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把握好本课教学要求的“度”。
2.要使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不能离开语言的具体环境,如课文中安排的特定具体环境,但不能只限于一种具体环境,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请求语的使用,课文安排在借书的具体环境中,教学中可扩展到问路:“请问……”;买东西:“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请你帮我……”,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经常使用。
3.礼貌用语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实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对别人友好的表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每种礼貌用语所表示的内心真情。例如,道歉语“对不起”,应是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用“对不起”表示道歉,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简单说一声“对不起”,应付一下别人。讲每一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要抓住当时应有的正确思想活动。在为别人着想的内心活动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好礼貌用语。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学会礼貌用语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3.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4.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1.磁带:课文、儿歌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
2.小电话模型。
3.小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中“想一想”)
1.你向谁说过“你好”?谁又向你说过“你好”?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当我们互相亲切地问候“你好”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非常高兴。因为“你好”是礼貌用语。(出示“你好”的卡片)
板书:礼貌用语
过渡:孩子们,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礼貌用语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课,我相信,学了这一课以后你们就会学到很多礼貌用语。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你好”。(出示课文插图一)
(1)介绍赵小刚和王强。
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测提赵小刚和王强。他们俩平时说话可有礼貌啦!瞧,在上学的路上,他俩见了面就……
学生猜想:他们早晨见了面就互相讲“你好”!
板书:你好
(2)问:你们什么时候用过“你好”?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互相问候了“你好”,心里非常高兴,新的一天学习生活都从这美好的问候中开始。
(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的有力措施。课文这样一开头就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他们立即萌生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念头。这样,课文从头至终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欣赏中就学到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礼貌用语。)
2.学习“请”。(出示课文插图二)
过渡:让我们接着再来看看赵小刚和王强的故事。
(1)王强有一本书,赵小刚很想借来看。他是怎么对王强说
(2)比较两种说法,看哪种有礼貌?咱们再来听听赵小刚是怎么说的?
板书:请
生:赵小刚用了“请”,为什么还要说“可以吗?”引导理解:表示和别人商量是非常有礼貌的。
(3)问:你什么时候用过“请”?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该用“请”。
小结:用上了“请”就表示对别人尊重,是很有礼貌的表现。
3.学习“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出示课文插图三)
(1)学生看图说图意,想赵小刚还书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说“谢谢”?
板书:谢谢
(2)王强又是怎么说的?
板书:别客气不用谢
(3)问:你们用过“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吗?怎么说的?
小结: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和礼物时都应说上一句“谢谢”,这样就让我们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4.学习“对不起”(没关系)。(出示课文插图四)
(1)有一天,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赵小刚被王强碰了一下,开始他的脸色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却笑了呢?
(2)想想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对不起(没关系)
(3)你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对不起”(没关系)?是怎么说的?
小结:“对不起”很神奇,能让小朋友变生气为开心,但说“对不起”一定要真心诚意。怎样才是真心诚意,请学生演示。师生共同评价。
5.学习“再见”。(出示课文插图五)
(1)放学了,赵小刚和王强一起走出校门,看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板书:再见
(2)你们在什么时候对谁说过“再见”?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结:要和别人分别时,说上一声“再见”,让别人心里感到很温暖。
6.学习“您”。(出示课文插图六)
师:从刚才他俩的表现,你们觉得赵小刚和王强是怎样的孩子?
生:他们非常懂礼貌!
师:所以老师要奖励小红花给他们!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您”
引导学生理解“您”和“你”的区别——“您”是长辈或比你大的人的称呼。想想可以对谁说“您”,比如:妈妈……
7.学生看书听录音,根据板书回忆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三、演一演(课后“演一演”)
1.说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2.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赵小刚和王强。
3.师生共同评价,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四、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
1.课后“比一比”。(出示课文“比一比”内容)
(1)如果小明立即说了“对不起”,会怎样?
(2)如果小明不说“对不起”,又会怎样?
(3)小结:说不说“对不起”的关系很大哩!以后要是你退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对!只有“真心尊重别人”,向别人道歉,别人才会原谅你。
板书:真心尊重别人
2.帮助下面的小朋友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1)小红借小方的刀用,小红说:“喂,把刀给我用用。”
(2)小云把笔还给小花,小云说:“谢谢!”叫小花说:“没关系。”
(3)小会见到老师说:“老师你好。”
(4)客人要走了,小刚应该说什么?
小结: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真光荣,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你们。
(“活动”是思品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让学生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知识。另外,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也是教学本课的手段之一,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后继续认真学习,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
五、练一练(出示课文“练一练”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礼貌用语,再同桌用小电话练习,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虽然,我们打电话时看不见对方,但是我们用上了礼貌用语,就显得很亲切了,心中就很温暖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了吗?
板书:学会
六、读一读
1.你愿意使用礼貌用语吗?为什么?
2.学习儿歌。(出示儿歌内容并放录音)
3.朗读儿歌。
板书: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七、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让我们这朵文明礼貌之花开满在我们的生活中,愿你们从小做个讲礼貌的孩子。
放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师生拍手齐唱。
板书:
四学会礼貌用语
“您”
真心尊重别人
学会
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待人宽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小继承发扬。
2、知道待人宽厚要诚恳、友善,在小事上不计较,能谅解别人,不要得理不饶人。
3、懂得待人宽厚,与人为善,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使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情感
1、体会待人宽厚是高尚的。
2、敬佩待人宽厚的人。
3、赞同诚恳、友善;厌恶为小事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的刻薄行为。
4、愿意培养待人宽厚的好品质,做一个待人宽厚的人。
行为
1、做到当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了自己或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时,能谅解别人,得理饶人。
2、做到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态度诚恳、友善,不尖酸刻薄,更不抓住不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三框中关于“待人宽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本课教育内容在小学是第一次出现,主要是教育学生与人为善,能原谅别人的过失,不记恨人,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将来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列举了两个事例,充分说明从古至今宽厚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大家学习这种好品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应重点抓住两点:(1)对自己来说,当别人由于误会或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时,能谅解、得理饶人;不计较小事,与人为善,和他人和睦相处。(2)对别人来说,在批评别人错误时,态度诚恳、友善,不尖酸刻薄,更不要抓住不放。
2、教学中要注意讲清:宽厚待人与讲原则是协调统一的。对集体和大家的利益应强调原则,不可拿集体和大家的利益送人情;对自己来说,如果是小事可以不计较。
3、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分层教学:先结合具体事例讲清什么是宽厚待人,引导学生悟出宽厚待人的真正意义。再指导学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明确宽厚待人与讲原则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待人宽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小继承发扬。
2、知道待人宽厚要诚恳、友善,在小事上不计较,能谅解别人,不要得理不饶人。
3、懂得待人宽厚,与人为善,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使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情感
1、体会待人宽厚是高尚的。
2、敬佩待人宽厚的人。
3、赞同诚恳、友善;厌恶为小事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的刻薄行为。
4、愿意培养待人宽厚的好品质,做一个待人宽厚的人。
行为
1、做到当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了自己或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时,能谅解别人,得理饶人。
2、做到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态度诚恳、友善,不尖酸刻薄,更不抓住不放。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宽厚待人?(主要通过具体事例)和为什么要宽厚待人?(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宽厚待人和讲原则的度。主要从个人和集体两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明辨是非)
教学过程:
一、列举事例、导入新课。
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对林红的做法怎么看?想一想,结果会怎样?
(把学生遇到过的事再现出来,引起大家的思考。学生会觉得林红得理不饶人,这样做的结果给老师带来麻烦,影响同学的团结。)
小结:谁也不愿受到伤害,谁也不愿被冤枉,可是这一切都是由于不理解、或者误会造成的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墨花》
(在自习课上,陈洁准备写大字,在研墨时,不小心将墨汁溅到了张敏的花衬衫上。陈洁想:这下可糟了,她会不会以为是我故意溅的呢?正不知怎么办时,张敏和气地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回家以后我自己洗一洗就行了。陈洁忙问:如果洗不掉怎么办呢?张敏爽朗而幽默地说:不要紧,只当衬衫上又添上几朵新花,不知底细的,还以为是什么新花色呢!)
3、提问:张敏是怎样对待陈洁的?张敏这样做的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思考,初步体会待人宽厚的表现。与前边林红的做法形成对比。做法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
小结:在生活中,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特别是当别人无意中冤枉了你,或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应当怎样做?是斤斤计较,不依不饶?还是以宽容的态度原谅别人?
我想大家从心里都会佩服张敏,因为她是一个待人宽厚的人。
板书:六待人宽厚
二、学习课文深入明理
1、听故事《韩琦玉佣人》,同时演示表现故事内容的投影片。教师加以描述。
(把课文故事,进行细节描述,使学生深受感染。)
提问:北宋名臣韩琦家中发生了什么事?佣人为什么痛哭流涕?
(使学生弄清事情的基本内容,体会佣人由于打碎玉杯,知道自己闯下大祸的害怕心理。)
提问:韩琦本人此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他神色不变?
(了解韩琦难过的心情,并且懂得由于他知道佣人不是故意的,所以用自己的神色不变,泰然处之,从而谅解佣人。)
提问:韩琦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韩琦的话语和做法,从而讲清待人宽厚的行为。)
小结:像韩琦这样,在别人无意中给自己带来损害时,能够做到宽容谅解别人,表现了宽宏大量的气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待人宽厚。
板书:能谅解别人宽宏大量
提问:像韩琦这样做,佣人和在场的人会怎样想,怎样说?
(使学生懂得,待人宽厚的人,会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赢得人们的尊重。)
小结:韩琦这样待人宽厚,表现出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他的故事流传到今天,说明人们都敬佩他,同时也说明这种作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板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录像,我们知道张敏是一个待人宽厚的人,看了下面这件事,相信大家会对她有更深的了解。
1、请大家看一段录像。(课文后半部分,张敏批评陈洁把墙弄脏。)
提问:张敏为什么批评陈洁?
(使学生弄清张敏维护集体利益时,坚持原则的表现。)
提问:面对张敏这样的表现,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张敏对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敢于批评,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同时批评时态度诚恳,说话在理。)
板书:批评在理态度诚恳
提问:想一想当陈洁弄脏张敏衣服时,张敏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引导学生认识张敏在个人受到损失时,不计较。这样两件事相互对应,形成对比。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反思。)
板书:小事不计较
提问:张敏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陈洁和同学们会怎样想?
如果她不这样做,会是什么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待人宽厚的两点好处,一是个人心理健康;二是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板书:个人心理健康
集体增强团结
小结:像张敏这样,在原则问题上,批评人时态度诚恳,以理服人;在个人问题上,不计较小事,能谅解别人。张敏做到了待人宽厚。张敏这样做,既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同时又有利于团结。
2、夸一夸班上能够做到待人宽厚的人。
(学生联系实际,学习身边的榜样。同时让被表扬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当时是怎样想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观点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遇到下面情况,自己会怎样做。
①当别人错怪了你,未向你道歉时……
②当别人无意中弄脏了你的衣服时……
③当别人在气头上对你说了气话时……
(主要目的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入认识待人宽厚的具体表现。学生可以在联系实际时,结合具体事件谈出自己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开阔思路,让学生说出在其它情况下,自己应当怎样做。)
小结:宽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人人应当以健康的心理,学会谅解别人,不在小是小非上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和谐,增强团结。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1、看投影:(课后评议题)
提问:张娟这样做好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在待人宽厚方面:首先吴蕾冤枉张娟是不对的,知错后主动道歉是对的;张娟受到冤枉非常气愤,当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依不饶是不对的,别人主动道歉,就应当宽容别人,不应当的理不饶人。)
2、投影辨析:说一说,他们应当怎样做?
①投影一:小名有一本十分讨人喜欢的漫画书,同学小强借着看时,不小心个弄脏了。小名应当怎样做?
(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不是故意的,他无意中损坏了你的东西,应当谅解。在小事上,不和同学斤斤计较。)
②投影二:同学们在一起玩,小李把果皮、易拉罐随手扔到路边,张明和同学们一起批评小李不应当这样,并且要求小李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小李认为,大家这样是跟他过不去,不能待人宽厚。小李的认识对吗?
(引导学生认识,待人宽厚不等于对错误现象不批评,只要从友善出发,善意地帮助同学改正缺点,就是正确的。小李应当正确的理解待人宽厚。)
③投影三:在汽车上,由于人多十分拥挤,小倩被别人踩了一脚,新鞋黑了一大块,心里十分懊恼。这时,那个人不但不道歉,反而怪小倩自己不留神。小倩这时应当怎样办?
(小倩首先应当想,别人并不是故意以的,应当原谅他;即使那个人不懂得礼貌,不主动道歉,也不为自己受到损失,而与别人争吵,影响了乘车秩序,这才是宽厚待人。宽厚待人要从我做起。)
小结:同学们能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待人宽厚的道理,培养待人宽厚的好品质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宽厚待人是一个人的好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好品质,就会培养爽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一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大家都学做待人宽厚的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听一听、讲一讲、想一想
1、与父母说一说待人宽厚的话题。听一听他们的见解。
2、请你找一找待人宽厚的事例,讲给大家听。
3、想一想自己以前的做法,看看是否做到了宽厚待人,谈谈利与弊。
学会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情感:
1.愿意学习并使用。
2.以正确使用为荣。
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学习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含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从小使用的好习惯。
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正确使用,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文明教养,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本课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比较全面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表达的含义及用法,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
本课分为三部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年级小学生对于并不陌生,教学应考虑他们原有的基础,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对含义的理解。即不要过于简单地教学生说,因为他们在口头上是会说的,要在会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每种的理解;但不要拔高,以较抽象语言讲述各种的含义和用法,要把握好本课教学要求的“度”。
2.要使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的含义,不能离开语言的具体环境,如课文中安排的特定具体环境,但不能只限于一种具体环境,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请求语的使用,课文安排在借书的具体环境中,教学中可扩展到问路:“请问……”;买东西:“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请你帮我……”,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经常使用。
3.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实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对别人友好的表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每种所表示的内心真情。例如,道歉语“对不起”,应是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用“对不起”表示道歉,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简单说一声“对不起”,应付一下别人。讲每一种的含义和用法,都要抓住当时应有的正确思想活动。在为别人着想的内心活动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好。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学会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
2.愿意学习并使用。
3.以正确使用为荣。
4.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1.磁带:课文、儿歌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
2.小电话模型。
3.小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中“想一想”)
1.你向谁说过“你好”?谁又向你说过“你好”?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当我们互相亲切地问候“你好”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非常高兴。因为“你好”是。(出示“你好”的卡片)
板书:
过渡:孩子们,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的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课,我相信,学了这一课以后你们就会学到很多。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你好”。(出示课文插图一)
(1)介绍赵小刚和王强。
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测提赵小刚和王强。他们俩平时说话可有礼貌啦!瞧,在上学的路上,他俩见了面就……
学生猜想:他们早晨见了面就互相讲“你好”!
板书:你好
(2)问:你们什么时候用过“你好”?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互相问候了“你好”,心里非常高兴,新的一天学习生活都从这美好的问候中开始。
(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的有力措施。课文这样一开头就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他们立即萌生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念头。这样,课文从头至终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欣赏中就学到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
2.学习“请”。(出示课文插图二)
过渡:让我们接着再来看看赵小刚和王强的故事。
(1)王强有一本书,赵小刚很想借来看。他是怎么对王强说
(2)比较两种说法,看哪种有礼貌?咱们再来听听赵小刚是怎么说的?
板书:请
生:赵小刚用了“请”,为什么还要说“可以吗?”引导理解:表示和别人商量是非常有礼貌的。
(3)问:你什么时候用过“请”?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该用“请”。
小结:用上了“请”就表示对别人尊重,是很有礼貌的表现。
3.学习“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出示课文插图三)
(1)学生看图说图意,想赵小刚还书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说“谢谢”?
板书:谢谢
(2)王强又是怎么说的?
板书:别客气不用谢
(3)问:你们用过“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吗?怎么说的?
小结: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和礼物时都应说上一句“谢谢”,这样就让我们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4.学习“对不起”(没关系)。(出示课文插图四)
(1)有一天,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赵小刚被王强碰了一下,开始他的脸色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却笑了呢?
(2)想想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对不起(没关系)
(3)你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对不起”(没关系)?是怎么说的?
小结:“对不起”很神奇,能让小朋友变生气为开心,但说“对不起”一定要真心诚意。怎样才是真心诚意,请学生演示。师生共同评价。
5.学习“再见”。(出示课文插图五)
(1)放学了,赵小刚和王强一起走出校门,看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板书:再见
(2)你们在什么时候对谁说过“再见”?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结:要和别人分别时,说上一声“再见”,让别人心里感到很温暖。
6.学习“您”。(出示课文插图六)
师:从刚才他俩的表现,你们觉得赵小刚和王强是怎样的孩子?
生:他们非常懂礼貌!
师:所以老师要奖励小红花给他们!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您”
引导学生理解“您”和“你”的区别——“您”是长辈或比你大的人的称呼。想想可以对谁说“您”,比如:妈妈……
7.学生看书听录音,根据板书回忆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
三、演一演(课后“演一演”)
1.说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
2.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赵小刚和王强。
3.师生共同评价,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四、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
1.课后“比一比”。(出示课文“比一比”内容)
(1)如果小明立即说了“对不起”,会怎样?
(2)如果小明不说“对不起”,又会怎样?
(3)小结:说不说“对不起”的关系很大哩!以后要是你退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对!只有“真心尊重别人”,向别人道歉,别人才会原谅你。
板书:真心尊重别人
2.帮助下面的小朋友正确使用。
(1)小红借小方的刀用,小红说:“喂,把刀给我用用。”
(2)小云把笔还给小花,小云说:“谢谢!”叫小花说:“没关系。”
(3)小会见到老师说:“老师你好。”
(4)客人要走了,小刚应该说什么?
小结:能正确使用真光荣,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你们。
(“活动”是思品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让学生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知识。另外,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也是教学本课的手段之一,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后继续认真学习,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
五、练一练(出示课文“练一练”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再同桌用小电话练习,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虽然,我们打电话时看不见对方,但是我们用上了,就显得很亲切了,心中就很温暖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会使用这些了吗?
板书:学会
六、读一读
1.你愿意使用吗?为什么?
2.学习儿歌。(出示儿歌内容并放录音)
3.朗读儿歌。
板书: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七、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自觉使用,让我们这朵文明礼貌之花开满在我们的生活中,愿你们从小做个讲礼貌的孩子。
放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师生拍手齐唱。
板书:
四学会
“您”
真心尊重别人
学会
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尊敬别人的表现。
2.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
情感:
1.以为荣。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
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国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教育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要把当前的小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人人讲文明。懂礼貌,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比较正反事例,懂得应该,知道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只有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别人愿意与之交往。要使学生以讲文明礼貌为荣,愿意,为下一课学习礼貌用语打下基础。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本课的重点是从正反事例比较中引起学生思考,提高认识。比较的事例有课文故事,有“比一比”栏目中的事例,有回忆自己的事例,还有比喻手法中“风”的艺术形象,比较的角度有的是从对方的不同表现比,有的是从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从对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从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清道理。讲道理不要脱离事例,分析事例不要就事论事,要将事与理教合,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在比较正反事例时,不要只强调对人不礼貌就办不成事,为办成事就要,似乎只为办成事才需,使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这是不符合礼貌教育的本意的。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着重提出: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树立自己讲文明、有礼貌、有教养的形象。当然不文明,对人不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使别人不高兴,不愿与你交往,因此事情也就办不成。
3、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表演路路主动要求还锤子的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尊敬别人的表现。
2.比较正反事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
情感:
1.以为荣。
2.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行为:
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
教具准备
1.根据“想一想”栏目和课文内容制成录像带。
2.根据“比一比”栏目制成投影片两张。
3.根据“读一读”栏目制成录音带。
4.采访使用的话筒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看录像:路路去传达室借锤子,推开门就进去,对着传达室的老爷爷喊:“嘿!锤子在哪儿?”老爷爷看报纸,没理他。
提问:
路路为什么没把锤子借来?
2.小结:
路路对老爷爷没礼貌,不尊敬老爷爷。老爷爷对他很不满意,就不愿意把锤子借给他。
二、议一议。
过渡语:
路路没有把锤子借来,平平拉着路路一起又去借锤子,这次他们借来了吗?
1.看录像:平平去传达室借锤子(课文内容)。
提问:
(1)平平是怎样向黄爷爷借锤子的?
板书课题:
(2)黄爷爷对平平什么态度?
小结:
平平,黄爷爷喜欢他,愿意把锤子借给他,还夸奖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学生分组讨论。
从路路和平平借锤子的事情中,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有礼貌别人喜欢
小结:
与人交往时要,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使别人愿意和你交往。反之,对人没礼貌,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别人不愿意和你交往。
板书:尊重别人
三、演一演。
过渡语:
路路知道错了,决心向平平学习,主动要求去还锤子。你知道路路是怎样还锤子的
吗?
1.请学生表演。
2.提问:
这次黄爷爷对路路什么态度?.
3.小结:
是好孩子,人人都会喜欢。
四、比一比。
师:冬冬家附近有一个足球场,常有人把球踢过铁栏杆,让冬冬帮助捡球。
1.出示投影片(“比一比”栏目内容)。
提问:
(1)冬冬两次都把球扔过去了,但两次的心情不同。你知道冬冬这两次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不同?
(2)假如你是冬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结:
在和别人交往中,应该有礼貌。对别人以利相待,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高兴。反之,对别人不礼貌,不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不高兴,事情也办不成。
五、说一说。
过渡语: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要讲礼貌。下面,请你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讲礼貌和不讲礼貌的事情。
1.说说你与别人之间互相有礼貌的事,并说说事情的结果。
2.说说你见过的不讲礼貌的事。
3.小结:
,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增进团结和友谊,使别人高兴,还可以把该做的事做成。对人不讲礼貌,损坏友谊和团结,让人讨厌。我们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
六、读一读。
师:为了记住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
1.看书17页。
(1)听儿歌的录音。
(2)学生跟老师读。
(3)师生齐读。
2.提问:
读完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
对人温和有礼貌,人人心里温暖,处处受人欢迎。
七、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三课,知道了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这样做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三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情感:
1.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2.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行为:
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学习礼貌用语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礼貌用语的含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培养学生从小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一个国家的人们能否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对个人来说,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文明教养,反映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水平。因此,教育学生从小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礼貌用语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谢谢”等礼貌用语,在幼儿园中也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本课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比较全面地教给学生,使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每种礼貌用语表达的含义及用法,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语言。
本课分为三部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年级小学生对于礼貌用语并不陌生,教学应考虑他们原有的基础,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对礼貌用语含义的理解。即不要过于简单地教学生说礼貌用语,因为他们在口头上是会说的,要在会说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每种礼貌用语的理解;但不要拔高,以较抽象语言讲述各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把握好本课教学要求的“度”。
2.要使一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不能离开语言的具体环境,如课文中安排的特定具体环境,但不能只限于一种具体环境,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如请求语的使用,课文安排在借书的具体环境中,教学中可扩展到问路:“请问……”;买东西:“请给我……”;向老师请教问题:“请您给我讲……”;请求同学帮助:“请你帮我……”,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经常使用。
3.礼貌用语的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实质:人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对别人友好的表示。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每种礼貌用语所表示的内心真情。例如,道歉语“对不起”,应是自己由于打扰别人,影响别人而感到内心不安,用“对不起”表示道歉,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简单说一声“对不起”,应付一下别人。讲每一种礼貌用语的含义和用法,都要抓住当时应有的正确思想活动。在为别人着想的内心活动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好礼貌用语。
教学设计示例
第四课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
3.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4.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请”、“您”、“你好”、“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1.磁带:课文、儿歌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
2.小电话模型。
3.小红花数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中“想一想”)
1.你向谁说过“你好”?谁又向你说过“你好”?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当我们互相亲切地问候“你好”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非常高兴。因为“你好”是礼貌用语。(出示“你好”的卡片)
板书:礼貌用语
过渡:孩子们,你们还想学到更多的礼貌用语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四课,我相信,学了这一课以后你们就会学到很多礼貌用语。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你好”。(出示课文插图一)
(1)介绍赵小刚和王强。
师: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测提赵小刚和王强。他们俩平时说话可有礼貌啦!瞧,在上学的路上,他俩见了面就……
学生猜想:他们早晨见了面就互相讲“你好”!
板书:你好
(2)问:你们什么时候用过“你好”?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互相问候了“你好”,心里非常高兴,新的一天学习生活都从这美好的问候中开始。
(运用多媒体的音像功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的有力措施。课文这样一开头就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他们立即萌生了想知道为什么的念头。这样,课文从头至终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欣赏中就学到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礼貌用语。)
2.学习“请”。(出示课文插图二)
过渡:让我们接着再来看看赵小刚和王强的故事。
(1)王强有一本书,赵小刚很想借来看。他是怎么对王强说
(2)比较两种说法,看哪种有礼貌?咱们再来听听赵小刚是怎么说的?
板书:请
生:赵小刚用了“请”,为什么还要说“可以吗?”引导理解:表示和别人商量是非常有礼貌的。
(3)问:你什么时候用过“请”?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该用“请”。
小结:用上了“请”就表示对别人尊重,是很有礼貌的表现。
3.学习“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出示课文插图三)
(1)学生看图说图意,想赵小刚还书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说“谢谢”?
板书:谢谢
(2)王强又是怎么说的?
板书:别客气不用谢
(3)问:你们用过“谢谢”(别客气、不用谢)吗?怎么说的?
小结: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和礼物时都应说上一句“谢谢”,这样就让我们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4.学习“对不起”(没关系)。(出示课文插图四)
(1)有一天,大家一起玩的时候,赵小刚被王强碰了一下,开始他的脸色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却笑了呢?
(2)想想他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对不起(没关系)
(3)你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对不起”(没关系)?是怎么说的?
小结:“对不起”很神奇,能让小朋友变生气为开心,但说“对不起”一定要真心诚意。怎样才是真心诚意,请学生演示。师生共同评价。
5.学习“再见”。(出示课文插图五)
(1)放学了,赵小刚和王强一起走出校门,看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板书:再见
(2)你们在什么时候对谁说过“再见”?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结:要和别人分别时,说上一声“再见”,让别人心里感到很温暖。
6.学习“您”。(出示课文插图六)
师:从刚才他俩的表现,你们觉得赵小刚和王强是怎样的孩子?
生:他们非常懂礼貌!
师:所以老师要奖励小红花给他们!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
板书:“您”
引导学生理解“您”和“你”的区别——“您”是长辈或比你大的人的称呼。想想可以对谁说“您”,比如:妈妈……
7.学生看书听录音,根据板书回忆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三、演一演(课后“演一演”)
1.说赵小刚和王强用了哪些礼貌用语?
2.请两位同学上台扮演赵小刚和王强。
3.师生共同评价,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四、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
1.课后“比一比”。(出示课文“比一比”内容)
(1)如果小明立即说了“对不起”,会怎样?
(2)如果小明不说“对不起”,又会怎样?
(3)小结:说不说“对不起”的关系很大哩!以后要是你退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对!只有“真心尊重别人”,向别人道歉,别人才会原谅你。
板书:真心尊重别人
2.帮助下面的小朋友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1)小红借小方的刀用,小红说:“喂,把刀给我用用。”
(2)小云把笔还给小花,小云说:“谢谢!”叫小花说:“没关系。”
(3)小会见到老师说:“老师你好。”
(4)客人要走了,小刚应该说什么?
小结: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真光荣,老师奖励小红花给你们。
(“活动”是思品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让学生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巩固了知识。另外,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也是教学本课的手段之一,能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后继续认真学习,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学习。)
五、练一练(出示课文“练一练”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礼貌用语,再同桌用小电话练习,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
小结:虽然,我们打电话时看不见对方,但是我们用上了礼貌用语,就显得很亲切了,心中就很温暖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学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了吗?
板书:学会
六、读一读
1.你愿意使用礼貌用语吗?为什么?
2.学习儿歌。(出示儿歌内容并放录音)
3.朗读儿歌。
板书: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七、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自觉使用礼貌用语,让我们这朵文明礼貌之花开满在我们的生活中,愿你们从小做个讲礼貌的孩子。
放录音: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下载,师生拍手齐唱。
板书:
四
“您”
真心尊重别人
学会
相亲相爱心中温暖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