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音乐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

按照惯例,初中教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音乐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供大家参考。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课题:谁不说俺家乡好

年级:初中二年级

授课人:招远市魁星路中学李秀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山东民歌,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教学方案:

一感受山东

1、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观看“山东风光”录像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

参考资料:

[名胜古迹]: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济南、“齐国故都”淄博、“人间仙境”蓬莱、“世界风筝都”潍坊、“道教圣地”崂山和昆嵛山、“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获“2003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胜地

[山东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龄、李清照、焦裕禄、孔繁森等

教师: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3、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索、发现山东的民间艺术。

教师:请同学们围绕以下几个小版块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山东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

[民间美术]:以潍坊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农民画为代表

[地方戏剧]:吕剧

[山东曲艺]: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板等

[民间歌舞]:山东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

(小组讨论,教师归结)

4、欣赏胶州秧歌片段,体会山东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

(学生感受到山东秧歌具有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

5欣赏相声《山东话》片段,体会山东的方言韵味,师生学说几句山东话。

二、学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

1、欣赏歌曲《沂蒙山好风光》。(讨论《沂蒙山好风光》属于民歌的哪一类)

2、简介歌曲。

3、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及方言的运用,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格点和赞美家乡的自豪感

4、学生自学歌曲

(学生按小组自学歌曲,教师辅导学生;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5、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教师: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少了衬词不好,不能体现山东民歌的特点;少了拖腔不好,不能体现自豪感,优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优美动听

三、延伸与表现

1、认识招远的标志,观赏招远的风光片。

参考资料:

在中国的山东半岛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遍地藏金,以拥有全国最大的黄金矿田和全国最高的黄金产量而被誉为"中国的金都";这里是"龙口粉丝"的发祥地和主产区,被世人称为"银丝之乡";这里是最早引种日本红富士苹果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红富士之乡";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森林公圆、班仙洞等风景区;刚刚冠名的北京——烟台的“中国金都号”列车,使招远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冠名列车的城市;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山东招远!

2设置三个活动小组:音乐组、剪纸组、创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入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

[音乐组]:唱唱自己所会的山东民歌或观赏山东秧歌表演,模仿自编大秧歌。

[剪纸组]:教师发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自己设计剪纸。

[创编组]:“老调新唱”赞招远。

观赏招远风光,小组讨论用《沂蒙山好风光》的音调创编一首赞美招远的歌。

(各组创编并展示)

五、小结

教师:山东好,招远好,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

Jk251.coM编辑推荐

家乡的巨变


金汇中学初三(1)班执教:沈彩虹一、活动目的:1、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家乡的教育。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3、通过学生的调查、访问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4、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和艺术的素养。二、课前准备1、班干部会议,确定主题。2、班务会议确定具体内容和节目。3、具体准备:⑴全班分四个调查小组,分别介绍金汇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变化,以及立志为祖国、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远大理想。⑵材料的收集:几组有对比的新老照片。⑶小品《回家》,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金汇”谈变迁。4、活动场所:⑴本校四楼多媒体功能厅。⑵黑板上:书写本次活动名称及金汇自鸣钟图象三、活动实施方案:教师开场白引导点明活动宗旨:同学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的振兴发展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奉贤县作为大上海的南翼,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而我们的家乡——金汇镇,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不断地添柴加薪,作出了她应有的贡献。然而,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是否都了解家乡呢?她古老而又年轻,深邃而又明朗,既有着光荣的历史,更有着辉煌的前程。我们应该更多地认识她、熟悉她,因为我们对家乡了解得越多,就会对她爱得越深,为她奋斗的目标也就越明确。今天我们举办这个主题班会,就是要从不同的侧面来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家乡。上个星期,我们每个小组对家乡的调查已经结束了,哪个组先来汇报呢?第一组同学通过史料和实地考察,向同学们介绍金汇镇的一些基本概况和人文历史。教师:第一组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我们金汇镇一些基本概况和人文历史。接下来,我想请我们的历史老师——金老师来给我们谈谈我们金汇镇的变迁,他可是一位老金汇了,我们掌声有请。(金老师利用新老照片的实物投影,讲述金汇镇的变迁)从金老师和第一组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得知,金汇镇原是一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地方。然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象一阵春风,它吹醒了神州大地,吹绿了大江南北,我们金汇这个小地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组同学通过采访一些镇办企业,向同学们进述了金汇镇的工业发展史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而谈到如今的招商引资。并实地拍摄了一些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教师:看,这就是双菱集团前排厂房的照片,巍然耸立,气势磅礴,“双菱日出”,预示着我们金汇镇的经济将如同东升的旭日,有一个新的腾飞。第二组同学从我们金汇的工业发展史谈到了如今的招商引资。的确,改革的春风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了,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物质文明的提高,也带动了我镇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下面,我们请第三组的同学来谈一谈他们在我们这次活动中的一些所见所闻。第三组的同学从物质文明引伸到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以身边的人和事作了最有力的证明。他们向同学人展示了一些照片和录像带,并且以小品的形式向大家演绎了一位海外游子归乡找不到故居的经过,以突出家乡变化之巨。第四组的同学从自己身处的环境出发,向大家介绍了金汇镇现代农业的发展的情况,并表明了自己立志为家乡建设而奋斗的愿望。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从第一组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了我们金汇镇的基本概况和光荣历史,第二组的同学又为我们介绍了我镇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我们从第三组同学那里了解到了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在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逐渐进入了各家各户,第四组的同学不但给我们介绍了我镇农业发展的情况,更表示了他们的远大志向,是啊!我们可爱的家乡屹立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我们高歌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齐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师: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金汇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经过世代人的努力建成了如今这个繁荣富强的新金汇,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五大阳光及党对农村工作的精神指引下,我们金汇人民肯定会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和繁荣。金老师:一、英雄的家乡戚家军抗倭继光村众镇民义救美国兵游击队伏击日本军十儿女援朝献生命二、苦难的家乡A、衣头上帽子开花顶脚上鞋子脱后跟腰里束根稻柴绳要换行头等结婚二、苦难的家乡B、食一碗薄粥汤碗也不用搪坌脱三铁肚里空荡荡二、苦难的家乡C、住日里晒被不出门夜里纺纱不点灯朝天睏看见满天星侧转睏看见走路人二、苦难的家乡D、行路狭桥小不好走来去南桥黑两头女将近在灶前头男将远在水桥头

音乐教案-旋律音乐


旋律中的三和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有关三和弦的基本知识,并能听辨感受大小不同的和声色彩。

2、通过《月光》欣赏初步感受和声色彩变化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热爱。

4、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听辨大小三和弦,体会其不同的和声色彩。

2、尝试在歌曲的旋律中配置三和弦。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机、自制幻灯片、视唱谱等。

教学模式流程:

导入感知理解运用

《森林深处的杜鹃》吹奏讨论探索发现认识新知《月光》《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激发体验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

引言: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春天。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春天大森林去聆听杜鹃叫声(出示幻灯)感受一下作曲家是如何描绘森林的寂静和幽深的。

二、体验:

1、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乐曲介绍:这首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九首,钢琴轻柔优美的音响,描绘了寂静山林,单簧管逼真地模仿着杜鹃叫声,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幽深的莽莽森林。

(2)同桌交流,作曲家用了上节课什么知识来表现森林寂静和幽深的。

学生:和声

(3)吹奏一组三度的和声音程:并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

(4)一半同学吹,一半同学选择适宜色彩来标记和声色彩。

要求:两组交换,并请一个同学标到黑板上。

2、引出课题:三和弦

(1)要求:学生按上行、下行再吹奏一遍,老师加进第三声部。

(2)设问:这次吹的听上去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多了一个音;和声音响更丰富了,立体感更强了等等。

(3)教师弹奏,并请同学把老师加的音写出来。

(4)介绍各音的名称:

五音

三音

根音

(5)出示表格并讨论:(幻灯二)

结构色彩

要求:A、教师为七组音按上级数标记。

B、学生按小组讨论寻找七组音的组合规律及和声色彩

(6)学生回答:

(7)教师出示表格(幻灯三)并归纳。

结构色彩名称

大三度十小三度明亮大三和弦

小三度十大三度暗淡小三和弦

(8)学生说说三和弦的特点。

(9)揭示课题《三和弦》

三个音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所构成的和声音响效果就叫三和弦。

3、听辨大小三和弦:

要求:大三和弦用手心表示,小三和弦用手背表示。

4、再次体验,欣赏《月光》

导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它就是用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和声色彩变化来描绘一种特定的意境,请同学闭起眼睛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音乐意境呢?

(1)学生欣赏音乐《月光》中教师拉上窗帘(出示幻灯四)设置夜景。

(2)暂停音乐,让学生突然感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3)简介乐曲。

这就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写的《月光》,乐曲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注重和声的各种轻淡,浓重的变幻,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月光色彩变化。

(4)继续欣赏:

要求:用绘画,文字或肢体语言等表现音乐中月光的变化。

(5)同学把感受到的月光讲给大家听。

(6)教师小结:

和声音响效果的明暗浓淡之分,具有渲染音乐色彩的作用。

流程说明

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关键是教师恰当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有意识由和声音程逐渐引入到三和弦,通过学生的吹吹看看、听听、议议等一系列自主活动探索并发现新知三和弦。最后通过《月光》欣赏,进一步体验和声色采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优美的情感体验中巩固了新知识的理解。

三、创造:

1、出示乐谱

2、分高低声部吹奏。

3、为歌曲再配置一个声部。

4、借助口琴学习吹奏第三声部。

5、吹奏创编的第三声部。

6、同学分三个声部吹奏。

7、请同学说说加了一个声部后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8、小结:这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要求: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小结三和弦的知识点。

流程说明

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本课时通过为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配置第三声部既使学生学习水平由”掌握“上升到“创新”,又使学生从创作成功的喜悦中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教案说明:

旋律中的三和弦是初中阶段和声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旋律立体构成中音程知识的加深,同时又为以后和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三和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教材内容,及郁文武老师关于中小学音乐学科改革行动纲领的辅导讲座,我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激发—体验—创造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一、以听觉为先导,激发情感。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要创设一种可激发学生某种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有关的知识中去。如: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创设音乐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和声的音响效果,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感受三和弦的和声音响效果打下了铺垫。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索发现新知。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学关键是教师的恰当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由和声音程逐渐引入到三和弦中,通过学生的吹吹、看看、听听、议议等一系列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索发现并认识新知——三和弦。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和弦知识后,我又不失时机请学生欣赏《月光》,使他们进一步体验到和声色彩变化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值得一提是欣赏过程中环境的创设及肢体语言的运用,既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成性思维使他们在美的情感体验中巩固了新知识的理解。

三、以即兴创作为抓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培养,提高学生音乐的创造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设计了创作这一环节,通过为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配置第三声部,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尝试着创作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由“掌握”上升到“创新”,同时使学生在创作成功的喜悦中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感知了美,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丰富的情感,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乐学和高效。

我这样安排,其出发点,正如行动纲领提及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审美功能,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的音乐课不求人人都必备一副好歌喉,但求人人都有一副懂音乐的耳朵,其中既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欣赏实践,也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中以入情入理的介绍、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通过自己的实践,亲自体验、感受,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育人。

音乐中的和声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怎样使学生听“懂”音乐,其中懂得辨析和声是相当重要,尤其三和弦和声是最基本的,作为音乐教学,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使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教育,能“懂”得音乐中表达的内容,做到大体吻合,作为初中学生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一味的讲授,变得枯燥乏味,于是,我就采取了以听为入手,让学生从欣赏中辨析,而后以吹吹;自己去感受体验,有所体会后,再进行创作,变机械传授为感性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自己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音乐果然是音响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案-网络音乐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和感受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能通过听来区分清楚三种唱法;

2.通过欣赏不同唱法的歌曲,使学生爱唱、敢唱、能唱;

3.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唱法,欣赏和学唱,参与和表现歌曲。

【教学设备】

1.电子琴或者钢琴;

2.多媒体网络教室及相关网页。

【教学难点】学生能较清晰地辨析三种不同的唱法;要理解不同的发声方法会形成不同唱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热身练唱。

1.演示自制动画《唱歌有益长寿——广西巴马文化调查》。

2.结合观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为什么唱山歌能有助于长寿?

3.教师利势引导,“既然唱歌使人健康长寿,我们不防就从现在做起,经常唱唱歌,愉悦身心,争取做个长寿人。现在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最近学习的歌曲(热身)。

二、视听歌曲片断,判别三种不同唱法。

1.播放歌曲片断。

a.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国大舞台》、《大中国》片断。要求听清歌词。

b.初步体会三首歌曲运用的不同唱法。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师生交流讨论。教师:我们大家知道这三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不同的唱法,也以自己的理解表达了一些看法,但对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好像没能说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请网络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我们通过上网来查找相关资料。

a.学生上网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b.讨论民族唱法的特点有哪些?

c.网上有哪些关于美声唱法的相关信息?(学生发言)你能试一下吗?学生个别或者集体试唱美声唱法的歌曲《送别》,教师伴奏。

d.教师运用美声唱法范唱《乡音乡情》,感染学生。

e.你了解通俗唱法吗?(学生发言)你知道哪些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呢?(即兴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

f.个别或者集体演唱学生感兴趣的通俗歌曲,体会通俗唱法的特点。

3.视听与区分。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和我们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三种唱法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那么我的网站上有许多歌曲可以视听,大家可以上网视听,看你能不能区分他们运用的是哪种唱法。

a.学生视听。b.请学生说说视听了哪些歌曲,各自运用了哪些唱法?

4.讨论交流。教师:我们基本上可以区分唱法了,不过,三种不同的唱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a.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法?为什么?

b.网络投票,大屏幕演示投票结果。c.小结投票结果。希望课后学生们能大胆尝试不同唱法,体会不同唱法独有的风格。

三、知识延伸,提出思考。

a.播放民歌《辣妹子》,请学生说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品?

b.教师分析歌唱演员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要求学生思考歌唱演员的这种风格和特点是否是不能改变的,并说出理由。

c.提供关键字“宋祖英”、“美声”,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信息。

d.教师提出,一位民歌演唱家为什么也能适应演唱美声唱法的歌剧歌曲。

e.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手的演唱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努力,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就能够演唱其他风格歌曲的道理。

f.全课小结:本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不同唱法的音乐知识,开始时我们还说了唱歌可以延长寿命,为什么唱歌能延长寿命?说到底是因为唱歌能使人快乐,人始终保持快乐、乐观的情绪,心情愉快,就会身体健康,也就长寿了,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爱唱歌、经常唱歌。

点评

一、《聊聊歌唱》课上网络用得好,保障了“聊”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聊”的自由度、提高了“聊”的效度和质量。

课内四次用网络,次次有新意,对课的深入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首次是在学生对三种不同发声方法有了感性认识,但苦于缺乏音乐“专用词汇”之际,网络起到了“拐杖”作用,帮学生理性了解了不同发声的特点和差异,提高了学生以后听歌的“品位”;第二次用网是在“视听”阶段,满足了不同欣赏爱好学生的视听需要;再度上网,出现在“网络投票”,学生们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则能从这种真实中掌握每位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审美取向,这对教师今后教学的把握,意义不可谓不大;最后一次上网,显现的教学作用是知识拓展,潜在的作用是教会了学生一种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

二、本课教学任务完成在课内,课的教育意义延伸于课外。

教育学生利用唱歌,为自身生活营造快乐,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通过列举“经过努力,原来专长唱民歌的演员可以唱好美声”的事实,告知学生事物是在变化的。这里充满着辩证法。

音乐教案-作者


课题

《送别》

课时

1

课型

综合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

2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3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教具

电子琴

多媒体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年》

2演唱《送别》

重点

演唱

难点

523471—

板书设计

《送别》

523471—

教材分析

《送别》是李叔同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是一首段体的歌曲,D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教学步骤

教学要求与方法

一、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九、总结

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欣赏《童年》

介绍学堂乐歌

放《送别》

出示李叔同的画相与简介

出示发声练习与要求

熟悉D大调音阶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

小结

学生基本能有感情演唱,并对学堂乐歌有了一定了解。

音乐教案-环球之旅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

——亚洲之声

总目标: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了解日本音乐、朝鲜音乐、印度尼西亚音乐、印度音乐特征。

教时分配: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樱花》,体会日本特色的都节调式。

(2)通过律动和表演,感受朝鲜、印尼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教师学生聊轻松话题:长假中开心快乐的事?(旅游)

(2)全班学生成立旅游团,去亚洲各国旅游,最后评出最佳音乐小导游。

二、朝鲜民歌(投影朝鲜族风情照,学生猜测旅游的第一站地点)

1、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熟悉的朝鲜民歌?师生共同演唱

2、欣赏歌曲《清津浦船歌》

投影问题:(1)歌曲的情绪?

(2)随音乐数拍子,感受强弱规律

3、复听歌曲,随音乐打拍子,感受朝鲜音乐特点:有明显的三拍子倾向

三、日本民歌《樱花》(多媒体投影樱花图片)

1、教师介绍樱花:属于蔷薇科,春季开花,春日相邀赏花是日本一种传统民俗风情活动。

2、欣赏歌曲:投影问题:a歌曲的速度?

b歌曲的旋律特点:

c歌曲中出现的音:

3、学生讨论交流

4、演唱歌曲

(1)学生哼唱旋律(教师语言启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

(2)演唱歌曲

(3)学生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尝试感受

三、印尼歌曲《星星索》(投影印尼著名建筑和大海,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为以下的教学作准备)

1、学生欣赏歌曲,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律动演唱表达歌曲意境。

四、小结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

五、反馈:听三首歌曲录音,判断国家

六、由学生评价最佳音乐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七、欣赏三个国家的器乐片断,拓展本课内容。

(投影三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形状,简单文字介绍)

教学后记:本课通过成立旅游团,评选最佳音乐小导游,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学生通过拍打节奏,律动演唱等方式,了解了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而多媒体教学用具的使用使整节课充满艺术美,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音乐教案唱脸谱


我精心设计的音乐教案——《唱脸谱》

湖北宜都谭平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音乐教案-桑塔露其亚教案


桑塔.露琪亚》教案(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单位:杭十三中音乐组

年级:初一(11)班时间:2004年10月22日星期四

课型:综合课

教材:人教版(13)七年级

课题:第三单元:欧洲风情第一节《桑塔.露琪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重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点: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具:钢琴,音响,电视机。

教材分析: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二:导入新课(1:导语: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民歌,老师和大家走进意大利――――)2: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论撒(通过影像资料)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请学生讨论(如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请学生观看帕瓦罗第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阳》――帕瓦罗第)

2让学生讨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五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请学生讲解歌曲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2)学唱歌曲:A:请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歌曲的旋律

B:老师带领学生来练习曲中的变化音。

C: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D:完整演唱第一段,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请学生设计此歌演唱方案(演唱情绪等)

4)请两位以上的学生演唱个别段落,来展示他们设计的演唱情绪。

六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在创造。

1)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2)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

七小节和布置作业

1)下去练习歌曲第二段。

2)去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音乐教案-渴望春天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十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例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日志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课题:钢琴独奏曲 翻身的日子

课型:专题音乐欣赏课

年级:初二年级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时:一教时

教师:镇海中学杨晓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 翻身的日子 ,感受钢琴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接受)

2.学习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波音,钢琴这儿个音乐知识.(了解,学会)

3.通过欣赏 翻身的日子 ,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也使学生产生对今天的好日子无比珍惜之情,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的未来.(接受)

二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曲 翻身的日子

音乐知识,钢琴,设音,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

三教学方法

钢琴独奏曲 翻身的日子 原为作曲家朱践耳为大型记录片 伟大的土地改革 所配的插曲,为管弦乐曲.后由储望华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全曲为加引子和尾声的三部曲式,旋律吸取了陕北,山东吕剧音乐的音调和表现手法.作者对民族民间音乐较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使作品非常成功,钢琴家把管弦乐曲改编成钢琴曲,保持原曲的内貌.

朱践耳:安徽泾县人,1949年起,先后在上影制片厂,新闻电影制片厂,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任专职作曲.作品有 节目序曲 ,交响大合唱 英雄的诗篇 ,交响幻想,曲 血染的红花 等.

储望华: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湖南蓝田.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作品有 钢琴变奏曲 , 江南情景组曲 , 新疆随想曲 ,参加了钢琴协奏曲 黄河 , 战台风 的创作,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钢琴:大型西洋键盘乐器,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浑厚,刚柔相宜,表现力很强.它不仅能独奏,伴奏,而且也能在乐队中发挥很大作用.

设音:也称涟音.常见的有上波音和下波音两种.

调式:在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并以一个音为核心(这个音叫主音)构成的体系,叫做调式.

音阶:把调式中的一系列音,按照高低顺序曲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叫做音阶.

五声音阶:由1,2,3,5,6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五音音阶.这五个音依次称为宫,商,角,徽,羽.

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而构成的各种调式,中做五声调式,.用什么音非主音,就中做什么调式.

五教学重点

感受钢琴音色,丰富的表现力,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旋律的无穷魅力.

六教学难点

理解五声音阶,五声调式;感受用西洋乐器表现的中国作品.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心前曾欣赏过的一些独奏曲.

例:大提琴独奏曲 梦幻曲 ,?子独奏曲 早晨 ......

教师引言: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伤口是由被称为最辉煌的乐器---钢琴演奏的,题目是 翻身的日子

3新授课

介绍钢琴;曲作家朱践耳,储望华;作品创作背景.

初中音乐

请学生感受气氛;储望华;作品创作背景.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总结:(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音庆的场面,气氛热烈,情绪喜悦)

请学生分辩是西洋味浓还是中国民族风味浓?(中国民族风味浓).

作品采用了民族徽调式创作的手法才会显出民族风味浓.

讲解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

练习P44第3大题第4小题.

分段欣赏(1)欣赏引子

感受引子的气势气势怎样?这种气氛出现在开始,有什么艺术效果?

(气势开阔,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请同学展开想象男女老少是如何喜庆翻身的日子的?

(敲锣打鼓,欢歌笑语......)

请学生分辨引子是模拟哪种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

再一次来感受引子的气氛,请同学们听音乐.

(2)欣赏第一主题

听音乐,充分展开想象,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扭秧歌的画面)

这一主题到画内心较细腻,描绘出人们心情是怎样的?

(甜美的心情)

请几位同学与老师一起扭一下陕北秧歌.

这部分旋律出现了设音,教师讲解波音,并请学生找出波音.

(3)欣赏第二主题

请学生听音乐,比较一下第一主题的旋律处在高音区,哪一主题的旋律处在低音区?

(第二主题的旋律处在低音区)

如果第一主题使大家想象到了女子与小孩,那么第二主题又使想象到了什么?

(老人,男子)

教师弹旋律以加强学生印象.

教师总结:不同的旋律都表现出人们喜悦的内心;喜庆的人中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4)欣赏第三主题

请学生听音乐,听辨旋律中的强弱变化是怎样的?

这个强弱变化使人想象到什么?

人渐渐增多;气氛越来越热烈;要把全曲推向高潮.

请学生分析旋律.

音乐采用浓缩和不断重复的手法,把全曲推向高潮.

请学生演唱第1,2行谱子来体会这种气氛.

听音乐,再一次感受第三主题渐强的气氛.

(5)欣赏尾声

请学生听音乐,感受气氛,并与引子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子的变化再现,气氛更加热烈)

分析创作方法

八度上行----刮指到低音区----高音区双手和弦结束全曲.

这种钢琴演奏技巧把全曲推向最高潮.

听音乐,再一次感受尾声的气氛.

完整地欣赏全曲

请学生谈谈最喜欢曲子的哪一部分?

整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总结: 翻身的日子 这部作品较短小,但每一部分都是精华;用西洋乐器钢琴来表现中国民族的风味,两者结合完美;使大浓领略了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民族

旋律的无穷魅力;欣赏了 翻身的日子 ,使我们略有所思,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日子.

4作业:(1)书上第43面第3题

(2)在课外找出2部由钢琴演奏的外国作品,二部由钢琴演奏的中国作品

5下课

6板书设计

翻身的日子

--钢琴独奏--朱践耳曲

储望华改编

热烈的气氛喜悦的情绪民族风味浓

引子 一 二 三 尾声

调式音阶气势开阔甜美心情喜悦心情f-p-f引子变化现现

五声音阶先声夺人陕北秧歌山东吕剧推动气氛气氛更热烈

五声调式鼓点节奏女子,小孩男子,老人人越来越多刮指八度上行

波音

经典初中教案音乐教案-雨花石


通过欣赏《祖国,慈祥的母亲》,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通过欣赏《魔王》,了解舒伯特及其创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欣赏〈〈跳蚤之歌〉〉,了解音乐家如何用音乐来抨击现实。

1、复习歌曲,进行歌谱的教学。

2、欣赏音乐。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

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感情真挚,演唱时要求用连贯优美的声音,唱出纯朴而又高尚的心愿。

学唱歌谱,进行抽测,利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三、乐曲欣赏:

一)〈〈祖国,慈祥的母亲〉〉

这首歌把祖国比作慈母,抒发了人民对祖国无限深切的爱。歌曲结构为单二部曲式。第一部旋律建立在级进和小跳的基础上,第二段如奇峰突起,旋律猛然跃到全曲最高音上,然后蜿蜒下行,内心深处的激情像爆发的火山,奔泻的急流,得到尽情的抒发。

二)〈〈魔王〉〉

1、舒伯特,见书上P14,强调他的音乐接近平民。学习他勇敢创新的精神。

了解〈〈魔王〉〉的创作过程。

2、朗诵歌词,在里面有多少角色,各自角色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诵,表现什么样的性格。

3、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4、进行欣赏。体会音乐伴奏的特色,及各角色的旋律进行体会表现人物性格。歌唱者的表现力度。

三)〈〈跳蚤之歌〉〉

通过欣赏跳蚤之歌,体会讽刺幽默的歌曲来表现对当时朝政的讽刺。

四、小结下课。

雨花石

魔王

跳蚤之歌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429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