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当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一些原本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也因此受到冲击。因此,一些做人与融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加强,使我们下一代的品德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健康培养。“不打扰别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待人处世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明习惯,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
小学生每天都参与社会生活,在各种场合与他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态度。教育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娱乐的时候,不去打扰别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与别人共同生活的态度,为他们长大以后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教法建议:
1.教学应注意情感的激发。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不打扰他人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美好感情,它的价值在于由于自己没有打扰别人,而使他人安心工作、学习、休息和娱乐,创造出成果,这既体现自身的文明,也支持了他人对社会做奉献,教学中要渗透这一价值观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此外,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避免“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2.教学应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展开思维。例如:教学课文中的儿歌以后,可以提问:除了儿歌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或独自沉思、或同学交流,结合实际举出事例。
教学设计示例
五静悄悄别打扰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思考:当你做作业或睡觉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
1.小组交流:
(1)当同学做作业时,男同学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悄悄地走路?
板书:不打扰别人的学习
(2)当别人学习时,为什么不能打扰?
2.小结:
别人学习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动脑思考。所以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这是关心他人的表现。
过渡导语:
当别人工作时,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呢?
3.小组交流:
(1)当邻居叔叔工作时,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女同学是怎么做的?
(2)女同学为什么要劝阻这两位小朋友别打扰叔叔工作?
板书:工作
(3)如果女同学不劝阻这两位小朋友,会怎样?女同学为什么能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板书:心中有他人
4.小结:
只有心中想着别人,才会自觉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5.小组交流:
同学来找女同学,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让同学说话轻点?
板书:休息
当别人休息时,为什么说话要轻点?
6.小结:
不打扰别人休息,是体贴别人的表现,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7.全班交流:
(1)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不打扰别人?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板书:尊重别人的表现。
(2)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不打扰别人的例子吗?
8.总结:
关心别人、想着别人、体贴别人,才能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三、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出投影:“说一说”中的内容。
1.提问:
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休息,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为什么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应道歉?
2.小结:
当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说话声音要低;走路脚步要轻;听收音、看电视音量要小;不得已打扰别人时要道歉。
过渡导语:
下面请同学听故事,想一想,故事里的人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听一听(“听一听”中的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打扰别人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受人欢迎。)
放音频《新四军不惊动老乡》
1.小组交流:
一天夜里,下着大雨,新四军在哪儿宿营?老乡发现新四军睡在屋檐下、过道里以后,是怎么做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小结:
新四军关心人民,爱人民,为了不打扰乡亲们休息,宿营在过道里,乡亲们深受感动。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人爱。下面再来看看几位小同学的表现。
五、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打扰别人的含义)
出投影(“看一看”中的内容)。
1.同桌互相说说:
图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2.小结:
图1、图2中的这四位小朋友做得不对,他们打扰别人看书、学习。图3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他在不得已打扰别人时道歉了。
六、全课总结:
1.提问:
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休息?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2.总结:
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我们不要打扰,不得以要打扰别人时,要说明情况或道歉,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
板书设计:
五静悄悄别打扰
一、教学内容
1.词汇(略)。
2.继续学习时间表示法及有关句型。
3.复习祈使句的用法。
二、教具
录音机;手工制作的钟表。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时间表示法。教师不断变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穿插当时上课的真实时间),这一步骤可参考上一课教案。
2.指导学生做第58课第三部分问答。练习过程中,可教watch,give,to等单词。
3.放第57课第一段录音。教师先板书两个问题:
1)Isitanewwatch?2)CanMrHulookafterthewatch?
放录音一遍,学生回答黑板上的问题。再放录音,学生跟读两至三遍。
4.放第58课第一段录音。教师板书如下问题:
Whatcolouristhewatch?
其他步骤同前。注意在本课过程中,不断穿插问学生当时的真实时间。如果有的学生没有表,鼓励他们按真实情况依照第58课第三部分列出的句子应答,并解释两段对话中的祈使句。
5.指导学生做练习册第57课2、3题,第58课第1题。
6.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2)练习朗读第57、第58两课中的对话;3)完成练习册上习题。
四、交际用语
1.What'sthetime,please?请问几点了?
这是询问时间最常见的句子。也可以说成:Whattimeisit,please?回答时,使用It's…这个句型,再加上表示时间的基数词。例如:
A:What'sthetime,please?请问几点了?
B:It'seleventhirty.11点半。
2.时间表示法
本单元出现的时间表示法比较简单。如果时间刚好是整点的话,在相应的数词加上o'clock即可。例如:
A:What'sthetime,please?请问几点了?
B:It'sthreeo'clock.三点整。
但要注意,一是时间是整点时,才可以这样使用。如果是几点过几分或差几分几点,都不能用o'clock表示。另外,超过12,就得用hour来表示。o'clock是oftheclock的缩写形式,在整点时也可省略不用。
不是整点的时间,表示起来也很容易。使用基数词,先说出几点,再说出几分。例如:
A:Whattimeisit?现在几点?
B:It'stenforty-five.10点45分。
如果是几点零几分(一般是一分到九分),这个零要用英文字母o表示。例如:
A:Whattimeisit?现在几点?
B:It'ssevenofive.7点零5分(o读字母音)。
3.Idon'thaveawatch.我没有手表。
have表示“有”的意思。它在构成否定式时,有两种变化:一是像上面的句子中,借助助动词don't,构成否定式;一是在have后面直接加not,缩略形式为haven't。上面这句话也可以说成:Ihaven'tawatch。此外,have还有单数第三人称的变化形式,当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时,如:he,she,it等,have要变为has。例如:Hehastwobrothers.他有两个兄弟。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1、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3、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不读sì;“兽”读shòu,不读sòu;“殖”读zhí,不读zí;“蔬”读shū,不读sū;“较”读jiào,不读jiǎ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三十课打赌
教学要求:
1.认识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3.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读全文,看拼音并联系上下文认识“打赌、上了瘾、呵斥”等3个生字词。
2.用较快速度熟读课文,想一想从课题“打赌”入手,对理解课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围绕课题,提出了3上问题:为什么打赌?怎样打赌?打赌的结果怎样?
4.再读课文,围绕这3个问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参阅“阅读提示”,提出讨论题目。
(1)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2)“真正的男子汉”的意思是什么?
(不拘泥于这两个题目,如果学生能提出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则更好。)
2.班级讨论。
要求:仔细读课文,认真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加以证明,并认真读好这些语句。
(1)讨论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①从“打赌”的结果看,是不是值。
“我”和爸爸原先各有什么不良习惯,现在怎样了?
“我”爱吃零食有哪些具体表现?
小结:为了改掉坏习惯而打赌,有个好结果,值得。
②从打赌的过程看,“值”在哪里?
我和爸爸是怎样经受了说话算数的考验的?
他们经受的仅仅是吃不吃零食或者抽不抽烟的考验吗?
(引导学生从体验艰辛、锻炼毅力、培养意志这一层意义上去讨论,并通过朗读相关语句去理解、去感悟这一层意义。)
小结:为磨练意志而打赌,意义更大,确实值得。(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应予以尊重。如,认为“打赌”不值,有可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却养成一个凡事好打赌的坏习惯等。)
(2)讨论“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意思。
先找出最能表达“真正男子汉”特点的一个词语(说话算数),再找出写“我”和爸爸“说话算数”具体表现的语句。
小结:真正的男子汉说话算数,有改掉坏习惯的决心、意志和实际行动。
三、联系实际,个体感悟。
你有没有类似“打赌”这样的经历?愿不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说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听的学生从怎样改掉坏习惯、靠什么力量改掉坏习惯上去体会他人的经历,领会做人的道理。
课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感兴趣的其他同学的经历写下来。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4347.html
下一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