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初二下学期美术教案的教学方案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要想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初中教案比较高质量?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初二下学期美术教案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课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艺术欣赏: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艺术成就

体现了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性画卷。

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是西方的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范。

体现了文学艺术既高于生活,又忠于生活。历史画,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又要进行艺术的提炼。

结论

《开国大典。是划时代的历史画卷,是西洋画(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杰作。

第二课中国画 ----山水(2课时)

第1课时:树木画法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 ——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2)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第二课时:山水画法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

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导言: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石头的画法: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创作步骤

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作业要求

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

第三课篆刻(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书法和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具与学具

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讲授新课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书法的分类: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篆书: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隶书: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楷书: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行书: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草书: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举例说明)

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设计印稿

章法篆刻: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

排列方法

单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双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左列作为“秋香”即可。

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

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三、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

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写印稿: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教学后记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钱就可购齐,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第四课诗意画(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在学习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基础上,运用笔、墨来表现生活和意境的情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意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画面意境的处理。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准备2~3幅诗意画和数幅学生作品。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国画颜料。

选择一首或一两句可入画的诗。

教学步骤

课前,将几幅诗意画和学生作品悬挂在教室里。

导言:根据墙上所挂的几幅作品,介绍什么是诗意画?诗意画的特点以及学习画诗意画的意义,然后转入新课。

作品欣赏:转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意画2~3幅,使学生懂得作诗意画如何立意、构图,以及笔墨的处理,为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作准备。

作品欣赏之一:

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发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作品欣赏之二:

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设问:

老师选择一首诗或一两句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

参考资料: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维《山居秋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画步骤:

立意、②构图、③勾线、④着色、⑤调整、⑥题诗、⑦盖章。

老师先只写几个序号,待示范和讲解完后,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补上。

学生作业

以一首诗或一两句诗为题作画,教师行间辅导,及时发现好的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作业要求

本课以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不必过多强调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

第五课写生色彩(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欣赏、指导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写生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色彩的能力。

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

静物画中的色调。

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难点:对写生色彩中条件色的认识与分析。

教具与学具

教具:表现物体明暗、冷暖的色彩挂图。适量的静物、衬布。

学具:水彩画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盘、盛水瓶)、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步骤

写生色彩是从写生出发,研究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变化规律。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蓝色花瓶、红色衬布等)

条件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

一般规律如教材16页下图所示。(根据范图分析)

在写生中怎样用色彩表现物体的明暗、冷暖关系。

我们来观察色圆柱体。(见图一)

假设这是一个浅桔黄色物体,那么真正表

现固有色的区域只有(2),其余的都要受

光源与环境的影响。

在色彩的明度表现上,与素描的明暗

表现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颜色,是加一定的对比色。

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现上,就一个

(1)(2)(3)(4)(5)物体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蓝色,那么暗部相

对的应呈暖蓝色。(展示色块冷暖对比图)

作品中的色调。

一幅作品由各种色相组成,由于光彩的物体具有色彩因素和倾向。把这种客观存在的色彩统一倾向,通过作者的感受,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来,就成为画面色调。

色调在一幅画中起着色彩支配作用。例如教本17页《佛像》作品的主要色彩由白色石膏和蓝色衬布所组成,光照射在画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衬布的蓝色通过光照,使物体有了统一的色彩倾向,这种蓝色倾向又被作者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因此这张画可以说是一张蓝色调的作品,又由于它整体色彩比较重,也可以说是张暗调子作品。

色调地表现作品主题,意境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佛像》作者用心把佛处在深暗、冷蓝的背景中,增强了佛的神秘和历史悠久的意味。

色调可以从明度上分别,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可以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子。可以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蓝调子等。

请同学们分析17面作品中的色调,边分析边总结肯定。《残留的玫瑰》暖调子,《石榴》暗调子,《窗台上的花》亮调子、中间调子,《同一静物》中一个是蓝调子,一个是红橙调子。

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要求画出两组亮部冷暗部暖,或亮部暖暗部冷的色块图。

对色彩冷、暖变化理解明确,明暗关系有条理。

第六课水彩静物画(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写生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初步尝试用水彩颜色,熟悉水彩画工具的性能,了解水彩画的干画法和湿画法二大技法。

2、初步学习掌握水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2、难点:水分和时间的掌握与条件的观察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1)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或教师习作。

(2)水彩颜色、水彩笔、调色盘、笔洗和水彩静物写生步骤范画。

2、学具:水彩颜色、毛笔、调色盘、盛水瓶、铅笔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水彩画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1、水彩画的工具性能和表现特点。

提问:第一册和第三册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知识,水彩颜色调色练习和铅笔淡彩练习,同学们知道水彩画的表现特点及工具性能有哪些?

(欣赏水彩画作品)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颜料画在特制的白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清新、透明、轻快等特点,水彩画技法在用水用色和用笔方面同我国传统的中国画技法有很多近似的地方。水彩画工具简便,携带方便,适宜在短时间内作画,是学习色彩造型较理想的画种。

2、水彩画技法的的基本练习

(教师示范并讲解掌握水分的时间及用笔的方法)

画好水彩画,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描基础和色彩知识外,关键在于掌握好水分和时间,只有用水稀释调合水彩画颜料渲染在白纸上的绘画才能叫做“水彩画”,由于水的作用,才使水彩画产生出清新、透明、润泽、轻快、简洁等特点。

①稀释练习和渗化练习

这两个练习是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分和时间,是水彩画技法的关键的基本练习。通过稀释和渗化练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水彩的色相和在水的稀释下所产生的深浅变化以及渗化时所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

②干画法色快练习

干画法是在前一层颜色干后再涂上第二层,层层加深的多层画法,但叠色一般以三遍色为宜,以免次数过多而造成色彩灰暗混浊。干画法有干后重叠、干后并置、枯笔、点彩等技法。

③湿画法色块练习

湿画法是在画纸的湿底子上着色或接色的技法,包括湿时接色、晕化、渲染湿时重叠等。湿时连接或重叠、晕化,使色与色之间相互渗化、逐渐过渡,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课堂练习

在作业本上进行稀释练习,渗化练习以及干画法和湿画法的技法练习,要求初步了解与掌握基本技法。

(四)巡回辅导学生练习、讲评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辅导学生做好练习,对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布置下节课必须带的绘画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提问:干画法与湿画法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何特点?

总结:干画法是在画纸的干底子上着色或在第一遍色的纸面水分干后再着色的方法。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明显的物体,湿画法是湿时连接和重叠,趁第一遍色未干即着色,使各种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不明显的物体。

“水彩静物”这一课,由于写生条件不具备,故改为临摹范画《书》,基础好的学生可临摹《包壶》作业。

1、临摹水彩静物的作画步骤(挂范图),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视听、手临摹同步进行。

①打轮廓

在大小适中的水彩纸或作业本上,用铅笔轻轻打底稿,注意构图适当,轮廓准确。

②略分明暗

用铅笔将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暗部及阴影部轻轻画出,注意不要太黑太密。

③着色

《书》干画法:第一遍整体色调应轻淡,基本平涂,色块之间避免渗化。待干后再罩上暗部色彩,层层薄涂,深入刻划,逐渐达到色彩与形体造型完美的效果,叠色一般以三遍为宜,避免造成色彩灰暗混浊。

《包壶》湿画法:一般先画亮面,待干时画中间面,再画暗面,使多种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达到塑造形体和质感的色彩效果。作画过程中可将湿画法和干革命画法结合运用。

④调整画面,完成作业。最后整体观察,不足的地方适当调整。

(三)本课作业要求与注意事项

临摹范画《书》和《包壶》

1、要求学生以写生色彩的条件色观察方法塑造物象形体、空间关系,表现光线与色彩的冷暖变化。

2、学生应该将颜料挤入调色盘内用水稀释调色,不要用毛笔直接在锡管中上沾一点画一笔,干巴巴的往画面上涂抹,使画面枯涩而失去水彩画润泽流畅的特点。

3、湿画法作业要求一气呵成,用笔果断迅速,色彩肯定,避免重复,接色的时间和水分的干湿要恰到好处,画出的效果要明快流畅,能充分体现水彩画的特点。

(四)总结

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七课立体构成(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和立体的过渡------半立体构成。

2、难点:什么是构成和构成制作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1)立体和半立体构成图片;(2)立体、半立体构成成品若干;(3)实物彩印包装盒和湖南竹编半笠等;(4)画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体;(6)学生平面构成的优秀作业若干并贴好。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硬纸板。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2、拿出学生做的平面构成作业挂在黑板的一头,启发和回忆学过的平面构成。

提问: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

3、出示半立体构成的制成品和一张根据平面构成做成的半立体构成的三角点构成。

提问: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

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而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4、前面我们回忆了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而立体构成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

5、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

图四图五图六

成和混合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21,左上图是线立体构成,左2是面立体构成,左3是面立体构成,右上为块立体构,右下为混合构成。

6、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

7、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将其裁成四个正方形小方块。(图四)

①拿出其中一小块,在它中间画两条虚线(图五),要使用权面能凸起一块,必须画两条虚线。

②用剪刀背尖或刀背尖用力在虚线上画印痕。

③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把中间的小方块切割下来。(图五)

④用手指进行折叠、边讲解边示范、边检查学生制作的情况。

8、待大部分学生作业完成了,问同学们是否可得出结论。

小结:用一张平面的纸(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半立体构成。

第二课时:半立体构成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点、线的构图。

2、上节课,大家做半立体构成面的单位形,现在请同学们能否讲一下,什么是半立体构成?(学生回答)

3、半立体构成-------就是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它是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同样都是可以用点、线、面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有纸、玻璃、塑料、金属、石膏、陶土、木材等。我们现在用纸来做。

面的半立体构成较为容易,同学们都已做了二个。(要求同学们将画好的点和线构图拿出来)

4、点的半立体构成(出示点、线制成品)

构成点的凸起与下凹的基本单位形有圆点、椭圆点、半圆点、方点、三角点以及同学们已画好的方点、圆点和三角点的构图。

①先作方点的半立体构成,分四步:

a.在纸上画好方点位置、在平面方形中画“米”字虚线;

b.在虚线上用刀背用力画印痕;

c.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注意“米”字四周实线的四角处不要切割,以免全掉下来)

d.进行折叠:用手把交叉的虚线向上捏凸起,把十字虚线按下去。

②三角点半立体构成和方点差不多。(图六)

③下凹圆点的半立体构成方法和上面相同,只是把两半圆部分按下去。

5、线的半立体构成。

和线平面构成一样,有直线、弧线、折线等半立体构成。(在平面的纸张上制作凸起和下凹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曲线就很难折叠成。)

同学们画好的构成是凸起的线半立体基本单位形。步骤:

a.在平面纸上作凸起的线必需画三条虚线或四条虚线;

b.在画好的虚线位置上用刀背尖画印痕;

c.在实线位置上切口;

d.折叠。(先把中间一条虚线捏凸起来,另二虚线朝反方向捏)

小结:

上节课做而半立体构成和今天做的点、线半立体都是基本单位形,如把点、线的单位形有规则的上下左右排列就会形成大片的构成图样。

请同学们注意,点线的半立体是看它所处面积的大小而,如在一张小纸上可以说它是面,在很大一张纸上的面的半立体可以说成是点的半立体。另一方面,在设计构图时要注意切口的两边都要没有点或线,否则凸起部位不能持久,很难立起。

6、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讲方法每人设计一个有规则的点或线,或面的大片半立体构成,设计时首先构好图,哪一部分凸起,哪一部分下凹,哪个地方需切割......这些都要在设计图中构思好,这磁才能产生半立体的效果。

出示一些半立体制作品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不要仿老师示范的形态。

7、行间辅导。

8、根据大家制作情况进行小结。

第八课纸盒包装设计(2学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和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纸盒包装的形式、作用、特点和要求。

2、学习绘制和装饰纸盒的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盒面的装饰和配色。

2、难点:纸盒的结构设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各种结构的纸盒包装设计样品、素描纸、浆糊、剪刀、尺、水彩颜色等。

2、学具:素描纸、尺、圆规、塑料水彩笔、水彩颜色等。

四、教学步骤

本课按排为二节课,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纸盒包装的作用、特点和形式。并要求学生在纸盒展开图上构思盒面装饰的铅笔稿。

第二课时讲解盒配色特点和涂色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纸盒面的配色,并完成作业。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按定情绪。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包装设计的作用: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商店购物时,你一定会被那设计精巧的包装所吸引。的确,好的包装设计能吸引购买者的注意,能传达商品信息激发产品的销路。特别是当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在销售市场中引起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包装的外形能否直接抓住顾客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量。

(二)包装设计的特点:jK251.COm

商品的“外衣”就是设计家为它设计的“商品包装”,一个好的包装具有哪些特点呢?

1、包装既能保护商品,便于储藏、运输、携带,也能美化生活。例如:课本范图-----“毛巾包装”既方便携带,又美观精致。“火锅包装”便于开启。

2、鲜明地标明商标的名称、其形状易读、易辨、易记。例如:课本“电子系列包装”、石英电子钟商标的名称简易、明确,封面构图易辨,购买者一看便知道是“钟”的包装。

3、包装的外观造型要具有独特的风格,使购物者有新鲜感。例如:课本“糖果包装”和“食品包装”。

4、与同类商品在市场上竞争时,具有比较鲜明的识别标志具有独特的风格。

5、能刺激购买者的购买欲。

6、色彩的处理要与商品的品质、类别、分量互相配合,达到统一与调和的效果。

(三)包装设计的形式:

商品包装的形式很多,有纸袋、纸贴等。其中以纸盒最为普及。纸盒设计分为结构设计和装潢设计,两者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

1、结构设计:

常见的纸盒在结构形式上,大致分为:六面体、圆柱体和多面体数种。其中以六面体形式的纸盒应用最多。

2、装潢设计:

文字、图形、标志、色彩是装潢设计中的四大形式要素。

a.盒面装饰一般以文字为主,纹样为辅,两者互相结合。我们应掌握好各种字体的写法,字体要书写得正确美观。文字既可作设计标志用,也可作说明用。甚至在一件包装设计中完全用文字表现,也能朴素无华地突出重点。

b.纸盒装饰的图形要和商品内容一致,发挥摄影、抽象造型、装饰纹样、结构设计等手段,也可用绘画方法表现。中国的包装应该体现中国的民族色、地方物色,如用中国画,中国书法,使我们的包装设计具有民族风格。

c.标志的设计既要使人有记忆感,容易辨认,容易记住,还要有联系感,商标与产品之间要有联系,使人看后产生联想。

d.在现代消费市场上,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效果,具有提高商品销路的决定作用。因此,盒面装饰应色调统一明快,引人注意。成功的色彩应用,能给消费者留下极深的第一视觉印象,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四)纸盒包装设计的步骤:

1、首先要确定纸盒的造型和展开图。

2、确定哪个面是主要的,哪个面最易被观众注意;哪个面是次要的;哪个面是装饰;哪个面不要装饰。

3、画铅笔稿。先画主要部分的装饰,纹样要简练、切题,文字要明确、清楚,安与纹样应取得平衡呼应,并注意到它们的比例和位置。其它像厂名、文字说明等,可按排在其他几个面上。

(五)构思设计纸盒包装:

要求学生设计一只简单的纸盒,并在纸盒展开图上画盒面的铅笔稿,要求盒面造型新颖、大方、文字和纹样要美观、醒目、内容、形式不限。(六)课堂小结:教师巡堂指导并讲评小结,指出学生在构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表扬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纸盒包装设计的作用、特点和形成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构思设计了纸盒包装的初稿,今天我们将着色装饰盒面,完成作业。

三、讲授新课。

(一)分析纸盒包装的配色特点:

1、商品包装设计成功与否,其色彩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

作为一个包装设计者,不但应具有绘画色彩的知识和表现技艺,也要了解商品包装色彩的特点,就色彩的规律而论,包装设计的色彩运用与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是有不同特点的。我们前面所学的“写生色彩”和“水彩静物画”中,色彩的运用多注重于描绘对象的光色规律,写实性强,多用间色,而装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一般多着重于色块、线条的组合,强调形式感,多用原色。

2、纸盒装潢设计应注意色调统一、明快、和谐和醒目,引人注意,让人通过视学印象而产生联想。

3、配色时应考虑到印刷工艺和成本,用不多几色取得较好的配色效果。

4、要重视色彩的明暗对比和冷暖对比,效果强烈、突出,给人以明快、洁净的感觉。

(二)着色步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1、涂底色。要求色彩要调匀。

2、涂字与纹样。

3、盒面配色的整体修改和调整。

(三)学生课堂涂色,完成作业。

1、装潢着色。

2、粘贴成所需的纸盒包诸。注意面、边、角的造型变化。

(四)小结

1、巡视指导学生作业。

2、优秀作业展评。

JK251.com延伸阅读

美术教案-初二美术教案模板


初二美术包装装潢设计教案

40cm 30cm白卡纸两张)

2.讲述上节课的作业情况。(总结前几节课的平面设计知识)

(二)讲解新课

1.出示包装盒,导入新课。说明每一面的平面设计图案,总结学习装饰画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在怎样把平面设计应用到包装盒上。

2.商品包装的定义与作用

商品包装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样的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满意,达到商品包装的装潢目的?提问,然后总结:(有以下特点)

(1)介绍商品的名称,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颖,具有视觉吸引力,同时方便消费者与同类商品进行直观比较。

(3)给消费者提供方便,包括携带、储存、使用以至保护、维修等。

(4)富有装饰艺术性,能为消费者增添美的享受。

4.简介三大类包装的特点和作用。

(1)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是以运输和保护商品为目的,一般采用木箱、瓦椤纸箱、箩筐、塑料袋等,将商品装入,其装潢可以从简。例:电视机的外包装,整箱的萍果等。

(2)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或"原包装")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外貌,其包装装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为了销售,除了保护商品外,还要起美化、宣传商品,方便商品陈列展销,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叶等。

(3)陈列包装(又称"展销包装")是在销售包装的基础上外加宣传广告,或设置的包装盖能撑起来露出商品部分陈列,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的包装形式。例:名酒包装,咖啡包装等。

5.包装设计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2)商品包装的造型及视觉设计;(3)是选择简便、省时、省料的包装方法。(4)是选择适合包装档次的包装材料。

6.包装盒的设计形成(分包装盒和包装袋)

请同学回答所知道的几种盒的形式,然后总结:

(1)折叠纸盒──是用厚纸制成的盒状容器。厚纸先按盒展开的图形裁切,并在折叠处作压痕(可用小刀背刻划),再折叠成可启口的纸盒(课本第18页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两用彩色笔”的包装盒)。

(2)扣盖式折叠纸盒──这是盒身和盒盖分离的折叠纸盒。在不盛装产品时,纸盒可折叠成片状,使用时拉开成盒,盖扣在盒自上。

(3)抽屉式折叠纸盒──又称屉匣盒,由盒身与抽匣两部分组成。押匣像抽屉状要能塞进盒身(外壳),所以设计时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点.折叠后用粘合剂粘在折叠处的边角即成。

(4)手提式折叠纸盒──在包装盒体上装有提手,便于携带。(课本第18页下图中的"宝宝桔味饼干")。

(5)固定纸盒──形体比较固定的包装纸盒,一般用纸较厚,刚性比折叠纸盒强。(如课本第18页彩图中的"王一品斋笔庄笔盒"、"中国书画墨盒"、中国楹联盒"等。

7.制作步骤:

(1)构思立意:首先想好是为什么目的而设计的,设计时,先要考虑放什么物品,决定它的高、宽、长,采用哪种盒子的形式,然后用铅笔画出折叠纸盒示意图,(教师提供资料)。

(2)折盒:把示意图中的实线用剪力剪掉,把虚线用小刀背刻一痕迹,然后折叠盒子。

(3)盒面设计:(下节课具体讲解)

(三)布置作业

要求同学设计并制作一只放置美术用品的专用盒,可在课后完成。

(四)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布置下节课需带的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盒、水罐等)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2.教师讲评上节课作业情况,并展示制作较完整、较精美的作业,指出优缺点。

(二)讲解新课:

1.总结上节课内容,引导下文。

2.包装装潢的社会意义:

包装装潢是商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首先介绍盒面设计要求

(1)盒面的文字(商品名称、企业名称等)、标志、图形必须与企业、商品性质相符。文字要求醒目,易认,具有诱惑力。

(2)盒面装饰形状是受盒的形状所制约的,图形宜用适合纹样,可运用均齐式或均衡式构成。并要具有装饰意味。

(3)色彩的配置方法与书籍封面色彩、装饰画色彩、手帕装潢色彩、招贴广告色彩等基本一致。

让学生回答几种色彩配置方法,然后总结,复述:

A.装潢美术所采用的装饰色彩带有共同特点,一般都运用对比色协调或类似色、同类色配置法。

B.色彩和图形一样受到所放置内容的性质所决定,必须研究其个性特点,才会使作品形式新颖,具有独特的诱人魅力。包装盒要求色调明快,和谐,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和陈设环境的协调。

C.内容决定色彩的依据。

包装盒的色彩应根据所放置物品的性质来考虑:

放置儿童用品:色彩应以鲜艳的对比色调为主,符合儿童的天真、活泼性格,并用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放置日常用品:应以大方,明快的色彩。

放置贵重物品:色彩应以丽的细纹纹样为宜。

放置学习用品:色彩应文静,大方的和谐色调为主。

D.几种常见的色彩配置方法:

调和色配置法:这是一种色相性质相近的色彩配置法,分同种色的同类色两种配置方法。如绿和粉绿、涂绿的配置。

对比色配置法:是指性质不同的色彩配置法,如红与绿、青蓝与黄橙色等的配置,运用对比色配置,效果强烈、醒目、鲜艳。

(三)布置作业

在上节课制作方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确定图形,上好色彩。(只画盒面)要求:着色要均匀,边缘颜色要整齐,画面保持整洁,图形和色彩并能符合内容。

(四)学生练,教师巡回辅导

九、总结:

教师把方盒制作较好,图形和色彩较理想的作业向班里展示,并对全班作业加以讲评。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和所需工具。(讲评时,优秀的指名表扬,以加强学习兴趣;较差的作品不指名,指出缺点,以改正)

体育教案-初二铅球相关教学方案


寓德于教内容:培养进取、求精、守纪品质

课堂设计:

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义务教育各年级的必修课程。

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二、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发展基本技能;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们要由专业老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授教及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练习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一般是双教材,它既能授予学生新知识,又能教会学生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培养他们的体育乐趣,有时通过分组轮换的教学方式还能较好地锻炼体育骨干、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之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也是沟通老师与同学的桥梁之一,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觉练习的守纪品质。本课就是以“弯道跑”这一复习教材为途径,由体育骨干带领、组织同学到指定地点完成一系列练习,从而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守纪的练习习惯。

体育运动的项目中,投掷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对身体有全面发展的作用。本次课是以“铅球”这一投掷项目为主教材。而滑步推铅球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较高,特别是对协调能力尤其讲究,掌握它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中强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求同学不厌其烦、勤奋刻苦地训练基本功。此外,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体力和臂力都还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了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将掌握技术与训练力量相融合、相贯通,即:在发展体力的基础上,学习技术,在学习技术时注意发展体力,使课的形成灵活多变,既有技术的掌握又有力量、协调性的训练(游戏小推车、弯道跑的素质练习等)。

初中学生从儿童进入了少年阶段,是人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之一。根据其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上应该尽量以多种方式、富有兴趣、利于健康竞争的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鼓励积极进取,创造热烈的练习氛围,以寻求快乐的体育情趣。所以,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巩固旧知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弯道跑的教学中还安排了以下练习内容:

1 跨过障碍物(或标志线)提高跑的步幅

2 跳绳提高跑的步频、增强下肢力量

提高灵活性、协调能力

3 哑铃上举增强上肢力量,提高爆发力

3 前滚翻提高技巧、平衡能力

培养良好的方向性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突发

事件,以提高应变能力

本课的教学容量大,能较广泛地运用体育教学的七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讲解示范、形态语言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男、女生区别对待等)、从实际出发原则(场地、器材的适当安排使用等)。而课的总体设想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练习为主线。当然,设想与实际教学会有差异,且本课的设想一定还有许多不尽之处,本人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灵感,去补充、完善教学效果。在此,诚恳地希望得到听课老师的批评、指正,以督促本人教学的进步。

谢谢各位光临指导!

教学内容、任务

一、进一步学习提高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增强上肢力量。

二、复习改进弯道跑技术,提高身体素质。

三、通过组织教法,培养进取、求精、守纪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一)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报告出缺勤人数,队形如图(1)

(二)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男生

△△△△△—女生

△△△△△

○—体育委员

★—老师

图(1)

(三)徒手操4节

1、踝腕关节2、肩关节

3、腰部运动4、弓步跳跃

(四)游戏

方法:全班分男、女生各4组,相对而立(如图(2)所示)。听到哨音后,按以下路线进行游戏:

小推车蛇形跑快速跑

A ======== B ========= C ========== D

(起点)快速跑小推车

A(D)处同学到达D(A)处后站到队伍后面,直至每人均完成(A→D)或(D→A)。注:小推车路程男生大于女生。

……… ………

……… ………

△………△△………△

△………△△………△

AB★CD

(图2)

二、基本部分(分组轮换):28

一 侧向滑步推铅球;二 弯道跑

轮换方法:

女生先铅球后弯道跑

组织教法:

铅球由老师授课、指导,弯道跑练习由体育骨干按老师要求组织同学进行练习、复习。

一 侧向滑步推铅球

教学要求:

滑步成直线,上体能保持原来姿势,并有超越器械动作。

教学重点:

摆与蹬结合、蹬与收压结合。

组织教法:

1、讲解示范(队形如图3),重、难点的强调。

2、学生练习,队形如图(3)。

数学教案-下学期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等概念的区别.

2.理解射线及其端点、线段及其端点、延长线等概念.

3.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几何语句.准确区别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几种几何图形.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射线、线段的具体实例体验形象美;通过射线、线段的图形体验几何中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学:直观演示、阅读理解与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以直观形象来理解概念,以动手操作体会画法及性质的比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三)疑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四)解决办法

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讨论,针对直线、射线的概念、图形性质进行对比归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从而解决三者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疑、难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直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知识,阅读书本相应段落、自己动手操作等,使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画法等.

2.通过反馈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及与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画图题,增强对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的模式进行教学,再辅以练习巩固.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直线的实例,上节我们也举出了很多实例.我们知道,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只向一个方向延伸(可用电脑显示),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一种新的几何图形—射线.

板书课题:

[板书]1.2射线、线段

探索新知

1.射线的概念

师:通过演示,我们发现射线向一方延伸.其实,它是直线的一部分,我们给它一个定义(板书射线的定义).

[板书]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如图1,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就是一条射线,点就是这条射线的端点.

图1

【教法说明】关于射线,教师可更形象地解释:“射线”就是像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一样,因此,取名“射线”.这样可使意义与名词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对于定义只简单提一下;不作发挥,并告诉学生:我们以后还要学很多图形的定义.

2.射线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3页,射线的表示方法这一自然段,并在练习本上表示一条射线,并注意射线的表示方法中应注意什么.

【教法说明】学生看书能看懂的问题,教师就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己支配自己,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

学生看书后回答射线的表示方法,教师演示画出图形.

(1)用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表示,但端点字母要写在前面.如图2,记作:射线.

图2

(2)射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3:记作射线.注意“射线”两个字要写在的前面.

反馈练习:〈出示投影1〉

如图3: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吗?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吗?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吗?

图3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练习,强调射线的方向性.端点相同,方向相同的射线才是同一条射线.

3.射线的画法

由学生看书后,在练习本上练习画图,找同学到黑板上画一条射线并表示出来.由学生说出画射线的要领.如图,画射线一要画出射线端点;二要画出射线经过点,并向一旁延伸的情况.请同学们说出:射线与射线的端点,并画出这两条射线.

4.线段的概念

教师由射线定义引出线段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射线.我们研究了其表示方法,画法.那么,在直线上取两点又该怎么样呢?画出图形.

我们叫这两点间的部分为线段.(板书定义)

[板书]线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如:长方体、正方体的棱等就是线段.

【教法说明】介绍线段定义后,可让同学们说出我们周围线段的实例,以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想像力.同时,也帮助理解线段的概念.

5.线段的表示方法

师:像直线和射线一样,线段也有两种表示法.你能依照直线和射线的表示方法,试着说出线段的两种表示方法吗?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线段的两种表示方法:如图4,、为端点的线段,可以记作线段或线段;也可以记作线段.

图4

【教法说明】有直线、射线表示方法的基础,对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不必强加给他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出其表示方法,体会其中的成就感.教学中一定注意,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够理解、能够通过自身垢体会悟出的知识,教师就不要一味地“灌”,要使学生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思考:线段和线段是同一条线段吗?

6.线段的画法

学生自己画线段,体会其画法,总结画线段的要领.

学生活动:在练习上画线段,同桌讨论画线段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归纳注意问题.

(1)画线段时,要画出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不要画出向任何一方延伸的情况.(在这里可提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会说出:向两方延伸则成了直线,向一方延伸则成了射线.定会领略出射线、直线、线段的区别.)

(2)以后我们说“连结”就是指画以、为端点的线段.说明:“连结”是几何的专用名词,专指画出两点间的线段的意思.

7.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师:上节我们研究了直线的有关问题,这节我们又研究了射线和线段,通过我们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吗?

学生活动:同桌间相互讨论,在练习本上小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教法说明】学生总结一定不会有层次,但要放手让他们讨论,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这也是学习几何中常用的方法,对一些概念、图形性质等往往需要对比归类,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从开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教法说明】对于练习中的第1题要让学生把图形和几何的语句统一起来;第2题也可问以为端点有几条射线;第3题要注意所填的词应恰当.

(四)总结、扩展

由学生填写下表,归纳本节知识点.

八、布置作业

看本节所讲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美术教案-花圃的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课题:初一课改实验教材《花圃》自编教案

制作人:深圳市布心中学王婧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教案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

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

1、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在我们深圳的爱国路上都会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你知道是什么吗?

2、花市上有很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几十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 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镂刻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地理教案-初二物理


初二

科目

物理

授课时间

2004年12月9日

课题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关键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课型

讲授课

授课时数

1课时

累计课时数

4课时

教学进程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2)(3)(2)什么是升华?(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学生答:像雪(人造雪)学生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学生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学生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回答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三、教学小结(7分钟)四、作业布置教师引导7、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8、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调查家中冰箱的种类。书P43第3题学生活动学生1:书P43(一)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回答:升华吸热液化放热学生2:书P43(二)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3:书P43(三)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回答:(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1、活动:(1)过程(2)观察到的现象(3)结论2、升华和凝华的定义3、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说明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四升华和凝华

一活动:

1过程

2观察、记录现象

3结论

二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四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

教学后记

1、通过课前预习和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梳理,提高了同学们总结归纳的本领,同时巩固了所学的重点知识,对本节内容的扎实掌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课前对人工降雨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的奥妙和实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人造“雪”的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学会合作和交流。

4、通过交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气氛热烈而友好,一些问题甚至老师也不能马上完整的给予详解。

5、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望。

美术教案-单元的教学方案


计划课时2课时

备课人:angeline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美术教案-黄河畅想的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

一、录像(音乐片段)

1.听歌学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曲,与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看那组同学唱得好。

2.《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词的内容讲什么?

回答:这首歌是陕北民歌,歌颂黄河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人民的勤劳与淳朴。

二、提问:同学们对黄河的了解有多少?(学生自由发挥)

答: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

2、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国土面积。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黄河在九十万年前只是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是在独立的内陆湖盘水系的基础演变过来的。

三、看录像“黄河一方土——壶口瀑布”

1、黄河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挥)

答:气势雄伟。

2、为什么叫它壶口瀑布?

答:滚滚洪流注入深潭,水波急溅,如茶壶注水。

3、黄河壶口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挥)

答:如千军万马咆哮、奔腾而来。

4、欣赏亚洲飞人成功飞越黄河的图片。

四、欣赏黄河第一湾图片

黄河第一湾与壶口瀑布有何不同?

答:壶口瀑布水势汹涌,奔腾咆哮。黄河第一湾犹如静谧的少女躺在大山的怀抱,文静娴淑。

四、关于黄河的赞颂

1、欣赏关于黄河的诗歌朗诵

2、欣赏反映黄河的绘画与雕塑作品。

3、欣赏关于黄河的诗词。

朗诵《将进酒》

放映黄河的图片

提问:用《将进酒》的那一句诗词形容这张图片最适合?

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是如何理解《将进酒》这首诗词的?(自由讨论)

答:诗中鼓吹饮酒行乐,其实是借酒消愁,表现了李白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同时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他的乐观自信,方纵不羁的精神。

美术教案-纸浮雕的教学方案


美术教案

学科

美术

授课教师

构成

授课班级

一、3

课题

创造新的形态-----纸浮雕

日期

第三周,周二下午,第四节,2004年2月27日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表

学习

态度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勇于

实践,创新欲望强烈,学生之间能够开展合作交流。

基础

知识

由于上学期学习了《质朴的装饰形式----剪纸》和《传

递友情的使者-----贺卡制作》,掌握了各种剪、折、刻的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在本课进行较复杂的剪、折、刻卷的浮雕知识的学习实践。

基本

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美术知识并运用本课所学的浮雕的各种技法进行有创意的浮雕制作和拼合

知识:初步了解纸浮雕的特点、种类及设计制作方

法。

能力: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和立体表现能力。

审美教育:培养对抽象美的认识和创造力,表现材

料美与工艺美。

第2页

教学

重点

纸造型成形规律、种类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

难点

以折圆几何为主的造型方法,不同分合,创造新形态

教具

媒体

以纸浮雕范画若干。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分钟

15分钟

一、一、教学过程:检查学具

二、学习新课

1、1、教师提问学生:

你们知道什么浮雕吗?在哪里见过

回答正确。这些浮雕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回答正确。谁又能知道还有什么材料可做浮雕呢?

回答正确。下面我每人发一张纸,你们想办法把它做成各种各样的任意浮效果

教师选择成功作品展示。说明纸的材料可做浮雕-----教师出示课题:创造新的形态-----纸浮雕。

电脑显示:

展示纸浮雕的若干张作品边欣赏边讲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纸浮雕的制作方法。

学生回答

在一个平面上出现凹凸不平有起浮的就叫浮雕。如:英雄纪念碑、九龙壁等。

是用石头、木头、铁、铜、石膏可以做浮雕。

学生动手做,自己做自己。

学生回答

纸浮雕

学生欣赏

学生可问问题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对浮雕材料的认识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欣赏培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开阔思路提高对纸造型的兴趣。

第3页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分钟

板书一、介绍制作方法:学生总结。

1、折、卷、刻、插、粘、剪,教师进行各个方法的演示。

板书二、介绍纸浮雕种类:

电脑显示

各种纸浮类型:

⑴自然型→风景、树

⑵几何形出示步骤图

⑶拼合粘贴人物

电脑显示

出示若干张图纸

三、布置作业:

板书三、步骤1、用硬材料先挌铅

笔画线

2、折时注意不要撕

3、折完粘在纸板上

教师巡视辅导,适当给予帮助。

四、小结:展评作业

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立体造型能力,望今后同学们作出更多更好的纸浮雕作品来美化生活。

学生观察

思考,研究,总结。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欣赏,仔细观察

学生加以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发挥。

学生设计制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集体作品,如花蓝、风景画,分工明确。

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演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纸浮雕的各种方法,为创造新形态打下基础。

丰富对纸浮雕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对纸浮雕的联想能力。

为学生提供参考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创造立体能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对纸浮雕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审美能力。

第4页

课后作业:

自己设计一种新的浮雕,类型不限。

板书设计

创造新的形态------纸浮雕

一、一、纸浮雕的方法

折、卷、刻、粘、插、剪

二、纸浮雕种类

1、自然形2、几何形3、拼合形

三、布置作业要求

1、1、用硬材料先挌一下铅笔印

2、2、折时小心深浅一致

3、3、粘接要结实

课后自我评估:

民间美术的教学方案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谢艳月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作品首先要搞清的概念、种类,了解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的一般欣赏要点。

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626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