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的教学方案

时间:2022-04-11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学设计

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而艺术创造作为人文素质的最高标志之一,成为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能力过程的首要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渗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的情景中轻松活泼地感受学习带来地乐趣。教师主动创设教学情境.变换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展示,变以往课堂气氛沉闷为活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如"色彩口头快速表达",教师根据学生学号安排20人进行练习,力图让学生释放情感,展开创造的联想,加之音乐烘托背景辅助教学,促使学生全身心体验设计教学的愉悦性,在实践中表现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不以具象绘画为目标,更不能以像或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

教学目标及内容:本课通过欣赏与评述,研究与讨论,实践与体验,评价与总结四个方面去研究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并试着从中寻求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美术再现了现实生活并通过欣赏与评述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可以表达主观情感,不同画家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风格,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

2.每一种色彩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色彩关系,通过欣赏与讨论及列举大量的作品,使学生感受色彩的主观情感及表现情感、情绪的形式。

3.通过实践体验表现色彩的主观情感,让学生掌握一些色彩知识,掌握色彩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统一。在实践中表现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不以具象绘画为目标,更不能以像或不像来作为评价的标准。

4.通过欣赏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

教学重点:能理解色彩结构在塑造作品中的主观表达,培养学生借助色彩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真实生活和表现主观情感,能理解色调对情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方法表现内心对生活真实的感受,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水粉画颜料、挂图、不同的照片、评价表、评价星图、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挂图、不同的照片。

教学过程:

jk251.cOm扩展阅读

美术教案-单元的教学方案


计划课时2课时

备课人:angeline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美术教案-花圃的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课题:初一课改实验教材《花圃》自编教案

制作人:深圳市布心中学王婧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教案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

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

1、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在我们深圳的爱国路上都会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你知道是什么吗?

2、花市上有很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几十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 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镂刻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相关教学方案


第五单元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欣赏、评述)

何英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初一学生由于年龄阅

历等方面的限制,对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美术设汁往往熟视无睹,

缺少发现美、挖掘美的能力,而学生的感知又是最敏锐的,只需

加以正确的引导,比如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正确培养,他们的

审美情趣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范畴。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

评述活动,比如咖啡具、果盘、椅子、手机、台灯、吸尘器等等

最常用的生活用品,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的材

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甩艺术的眼光

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

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

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

三、教学思路分析

欣赏生活用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挖掘生活

中的美的因素,从而提高串羡情趣。因此我要求学生课前就在生活中

搜罗一些别致独特的生活用品,把它带到课堂上来,在课堂教学中经

过系统的比较欣赏评述,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美观实用

的生活用品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把这种对美的理解延

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的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

情趣。

四、教具课件使用目的

通过展示各种生活用品实物,独特的造型、或和谐或鲜艳的色彩

便学生获得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多媒体展示的古今中外优秀的

生活用品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欣赏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

生的思路。

五、教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

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

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活用品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教师教具准备: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或多媒体课

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学具准备: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如小钟表、小茶杯、小像框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请学生以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

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

学习内容。

三、进入新课:

1、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

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也使人们在使

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享受。我

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

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的几种优秀生活用品,

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

示和归纳。

美术教案-纸浮雕的教学方案


美术教案

学科

美术

授课教师

构成

授课班级

一、3

课题

创造新的形态-----纸浮雕

日期

第三周,周二下午,第四节,2004年2月27日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表

学习

态度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活跃,勇于

实践,创新欲望强烈,学生之间能够开展合作交流。

基础

知识

由于上学期学习了《质朴的装饰形式----剪纸》和《传

递友情的使者-----贺卡制作》,掌握了各种剪、折、刻的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在本课进行较复杂的剪、折、刻卷的浮雕知识的学习实践。

基本

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美术知识并运用本课所学的浮雕的各种技法进行有创意的浮雕制作和拼合

知识:初步了解纸浮雕的特点、种类及设计制作方

法。

能力: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和立体表现能力。

审美教育:培养对抽象美的认识和创造力,表现材

料美与工艺美。

第2页

教学

重点

纸造型成形规律、种类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

难点

以折圆几何为主的造型方法,不同分合,创造新形态

教具

媒体

以纸浮雕范画若干。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分钟

15分钟

一、一、教学过程:检查学具

二、学习新课

1、1、教师提问学生:

你们知道什么浮雕吗?在哪里见过

回答正确。这些浮雕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回答正确。谁又能知道还有什么材料可做浮雕呢?

回答正确。下面我每人发一张纸,你们想办法把它做成各种各样的任意浮效果

教师选择成功作品展示。说明纸的材料可做浮雕-----教师出示课题:创造新的形态-----纸浮雕。

电脑显示:

展示纸浮雕的若干张作品边欣赏边讲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纸浮雕的制作方法。

学生回答

在一个平面上出现凹凸不平有起浮的就叫浮雕。如:英雄纪念碑、九龙壁等。

是用石头、木头、铁、铜、石膏可以做浮雕。

学生动手做,自己做自己。

学生回答

纸浮雕

学生欣赏

学生可问问题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对浮雕材料的认识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欣赏培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开阔思路提高对纸造型的兴趣。

第3页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分钟

板书一、介绍制作方法:学生总结。

1、折、卷、刻、插、粘、剪,教师进行各个方法的演示。

板书二、介绍纸浮雕种类:

电脑显示

各种纸浮类型:

⑴自然型→风景、树

⑵几何形出示步骤图

⑶拼合粘贴人物

电脑显示

出示若干张图纸

三、布置作业:

板书三、步骤1、用硬材料先挌铅

笔画线

2、折时注意不要撕

3、折完粘在纸板上

教师巡视辅导,适当给予帮助。

四、小结:展评作业

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立体造型能力,望今后同学们作出更多更好的纸浮雕作品来美化生活。

学生观察

思考,研究,总结。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欣赏,仔细观察

学生加以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发挥。

学生设计制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集体作品,如花蓝、风景画,分工明确。

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演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纸浮雕的各种方法,为创造新形态打下基础。

丰富对纸浮雕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对纸浮雕的联想能力。

为学生提供参考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创造立体能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对纸浮雕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审美能力。

第4页

课后作业:

自己设计一种新的浮雕,类型不限。

板书设计

创造新的形态------纸浮雕

一、一、纸浮雕的方法

折、卷、刻、粘、插、剪

二、纸浮雕种类

1、自然形2、几何形3、拼合形

三、布置作业要求

1、1、用硬材料先挌一下铅笔印

2、2、折时小心深浅一致

3、3、粘接要结实

课后自我评估:

美术教案-黄河畅想的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

一、录像(音乐片段)

1.听歌学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曲,与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看那组同学唱得好。

2.《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词的内容讲什么?

回答:这首歌是陕北民歌,歌颂黄河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人民的勤劳与淳朴。

二、提问:同学们对黄河的了解有多少?(学生自由发挥)

答: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

2、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国土面积。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黄河在九十万年前只是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是在独立的内陆湖盘水系的基础演变过来的。

三、看录像“黄河一方土——壶口瀑布”

1、黄河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挥)

答:气势雄伟。

2、为什么叫它壶口瀑布?

答:滚滚洪流注入深潭,水波急溅,如茶壶注水。

3、黄河壶口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挥)

答:如千军万马咆哮、奔腾而来。

4、欣赏亚洲飞人成功飞越黄河的图片。

四、欣赏黄河第一湾图片

黄河第一湾与壶口瀑布有何不同?

答:壶口瀑布水势汹涌,奔腾咆哮。黄河第一湾犹如静谧的少女躺在大山的怀抱,文静娴淑。

四、关于黄河的赞颂

1、欣赏关于黄河的诗歌朗诵

2、欣赏反映黄河的绘画与雕塑作品。

3、欣赏关于黄河的诗词。

朗诵《将进酒》

放映黄河的图片

提问:用《将进酒》的那一句诗词形容这张图片最适合?

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是如何理解《将进酒》这首诗词的?(自由讨论)

答:诗中鼓吹饮酒行乐,其实是借酒消愁,表现了李白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同时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他的乐观自信,方纵不羁的精神。

生活中的酸碱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重要性质:酸碱性;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2、初步学会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酸碱性的方法。

3.了解酸和碱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增进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酸和碱强弱程度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

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诊断:

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2、nahso4是酸吗?

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诊断上节课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情景引入:

nahso4不是酸,但其水溶液显酸性。所以只要溶液中含有较多h+的显酸性,只要含有较多oh-的溶液显碱性。

问题:厨房中有两杯醋溶液,你怎么知道哪杯浓度更大?

可以通过尝的方法得出哪杯溶液浓度大

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下面我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我这有一瓶待测液,取少量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呢?

仔细观察,了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

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时养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调: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用完后要进行洗涤)

点拨: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只能准确到整数)要精确的测定就要使用ph计

按照老师的点拨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教案-美术概说相关教学方案


第一课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民间美术的教学方案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谢艳月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作品首先要搞清的概念、种类,了解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的一般欣赏要点。

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708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