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数学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时间:2022-03-19 真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

数学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上课前,马晓云老师已经示范了这节课,对我感受颇深。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切忌把自己和学生都捆绑在教科书上,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接着用两次倒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是确实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先回忆面积单位先分后数的比较方法,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必需将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方块,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三、尝试自学,理解问题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体积单位时,采取尝试自学课本,理解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①看书自学体积单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②学生汇报学会的知识。③理解体积单位。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10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五、动手操作,注重比较。例如,区别1cm、1cm2、1cm3时,除了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外,更是让学生动手比画一下三者的区别。六、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练习“做一做”第2题,说一说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我原认为这个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但发现第一个长方体竟有个学生以为边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就是3立方厘米,受“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的概念影响。所以我在课堂中强调让学生自己说出因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这里有9个,整个大长方体的体积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总结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让学生用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自主摆成不同的形状,想想体积分别是多少?学生确实摆出了很多种形状,但在实物投影中展示得不够清楚,课前考虚不够周到。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猜一猜一些学生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有两个教学目的。第一,联系生活实际,考考学生对三个体积单位的理解。第二、我知道让学生完全猜出来是难度好大的,所以我也无设想学生能完全猜得准确,在学生猜的过程中,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形成一种表象,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同时学生猜得不够准确,也让我意识到,在前面的教学中我只强调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没有让学生很好建立2个、3个或10个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导致学生猜不准,也是个重要因素。七、个人反思。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倒如,没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单凭学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难建立三个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的。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jK251.COm精选阅读

生活中的负数


生活中的负数第课时:[教学内容]:温度。90——91页[教学目地]: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三,试一试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四.练一练。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五小调查。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板书设计]温度2℃○5℃1℃0℃0℃〇─2℃―2℃〇―5℃

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教案精选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竖式在练习本上计算(分两组,每组完成一题)

90.72÷24262.8÷18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课

1.揭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出示例2: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请同学仔细读题并列出算式。

117÷36=

(2)尝试着列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发现学生存在困难的地方,并鼓励同学自己说出遇到的困难。

(3)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除到被除数的末位还有余数”等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4)演示课件(1)

(5)练习,列竖式计算

25.5÷686÷16

(6)今天学习的小数除法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7)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可先组织学生讨论)

3.出示例3:

(1)由学生尝试到竖式完成,如遇到困难可以两人协商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问题。

(2)鼓励学生勇敢地摆出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4)演示课件(2)

(5)请同学用乘法验算我们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6)比较: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三、质疑调节

1.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的东西?

提问: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2)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相互帮助解疑,不能解决的集体讨论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组织讨论,最后全班订正。

24÷15=161.26÷28=0.7

2.列竖式计算。(分三组完成)

32÷56.6÷4610÷1637.5÷6

17.92÷321.26÷2816.8÷281.35÷27

快的同学完成另外几组,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自觉验算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大?

4.张村去年只有24家有电视机,今年又有30家买了电视机。张村今年有电视机的家庭是去年多少倍?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2、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3.25倍。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和平快乐氛围。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和平快乐氛围。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七色光》歌曲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七色光》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情放松。

一、复习生字

二、确立学习目标

1.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确立学习目标的思路。

引导学生经过默读诗题、诗文、尤其是读好课后训练要求的题目,然后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教师综合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三、情感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中的太阳,让学生谈谈: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喜欢太阳?

四、理解诗歌内容

(一)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读诗文。

2.抽四名同学分小节读一读诗文,读完后先自评,然后请同学评。

3.教师配乐范读诗歌,激发学生读好诗歌的愿望。

(二)指导精读,积累感情

1.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诗文,并用“﹏”画一画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2.把描写太阳动作的词语画上圆圈,引导学生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太阳对人、动物、植物的好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洒拔陪看。

4.小组讨论:“洒拔陪看”为什么用得好。

5.点名拟人方法的好处,为仿写做铺垫。

6.组内练习读第二小节诗文,组内自评。

7.学生自告奋勇读,其他同学评价。

8.师生看板书合作读。

9.练习背诵。

8.仿写训练,拓展深化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学生说说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3)伴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阳光下的事物,感受世间万物在太阳的照耀下更加美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引导学生用拟人的手法进行仿照第二小节诗文写一写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6)学生把自己仿写的诗文读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做评价。

(三)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文

1.观看云彩图,感受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景象。

2.找出第一句诗文中描写的两种事物。

3.找出第二句诗文中的两个动词。

4.通过板书指导背诵。

(四)朗读理解三、四节诗文

1.指导朗读三、四节诗文。

2.小组讨论:太阳就要到别的国家了,你们想让太阳带去哪些祝福?

3.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和平快乐氛围。

4.板书: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梦想

五、指导背诵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快乐氛围。

2.师生看板书回顾全文。

3.学生看着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

1.学生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

3.全班的同学,朗诵诗歌。

七、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方格本上。

板书:25.太阳是大家的

朵朵白云做了多少好事从西山落别的国家里

红彤彤的晚霞洒拔陪看趁小朋友

升起走向另外的国家小树和鲜花

落下等、盼

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梦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案精选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wǎn)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p练习优秀模板


教学设计内容修改意见教学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p5练习一教学要求:1、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使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2、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算一算,比一比。1、口算:p5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口算,并评讲。通过比较掌握口算方法2、笔算:p5第3题的中间两题。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验算。评讲:通过计算比较,归纳出相应的笔算方法。二、巩固练习p5第2题、第3题的其它几题学生在本上独立计算,计算要细心。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三、应用题补充:1、超市运来梨80箱,苹果320箱,运来的苹果是梨的几倍?2、超市昨天卖出苹果230箱,是梨的10倍,昨天卖出梨多少箱?3、p5第4题读题,审题,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4、p5第6题先填表,再观察,比较和交流。全班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四、思考题讨论p5思考题。1、如果第一次转换发生在5时以后,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次)2、如果第一次转换恰好发生在5时,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次)20+1=21(次)主备人:高峰龄感悟商的变化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91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