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我的双休日的教学方案

时间:2022-04-18 世界地球日的策划方案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肖塘中学初二(4)班执教:钟菊红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安排双休日活动,真正过一个松弛身心,满足爱好,获得成长,自由而有意义的双休日。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活动准备:1、确定主题,拟定过程。2、学生准备一块展示学生才能的板报。3、编写《明天会更好》的歌词。4、排练有关本次班会的有关节目。5、准备录音机、磁带、幻灯片、投影仪等。三、活动重点: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安排双休日活动。四、活动过程:(一)引入部分主持人:“双休日该怎么过”,这是现在学生、家长、老师所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这两天时间该怎样安排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主张,有的赞成双休日该学会休息,学会玩,有的赞成双休日该继续学习,补一补自己在五天学习中所缺的东西,究竟哪一种安排是合理的呢?我们今天就此展开讨论。宣布:初二(4)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学生明确怎样才是有意义的双休日1、小品表演:⑴《打成一片》内容:几位学生周末在一位同学家中玩,玩得很疯,到了星期一不仅作业没完成,而且上课没有了精神。⑵《补课是件好事》内容:两位同学在星期天到一位老师家中去补课,准备应付星期一的考试,可结果呢?主持人:这两个小品是我们平时很多同学在双休日中的真实生活,它虽然引人发笑,却也耐人寻味,这两种对待双休日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究竟是否合理呢?我们请同学就此展开辩论。2、辩论赛:⑴辩题: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双休日。正方观点:双休日应该学会休息,学会玩。反方观点:双休日应该继续学习。⑵辩论规则:正反方代表各4人,第一轮:双方代表发言,表述自己方的观点,每位代表发言时间为1分钟;第二轮:自由辩论,双方用一定理由说明自己的见解或剖析对方观点,双方各3分钟;第三轮:请下面同学提问,请正、反两方辩友回答,时间2分钟;第四轮: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时间各1分钟。3、班主任老师点评。⑴出示幻灯片A:德国心理学家雷尔教授近日披露他的研究结果:过久的松懈会导致智力永久减弱。他认为:平常注意保持脑部活动的人,到年老时会比别人更能保持心智独立,不须依赖他人。所以每人每天应做10分钟的“脑力体操”。让脑子活动起来。⑵出示幻灯片B:人的一生假如能活到80岁,那么共计有70万个小时,其中休闲时间占49.7%,睡眠时间占33.3%,上班时间占11.4%,在校学习时间占3.9%,自学时间占1.7%。⑶点评: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了如何过好双休日对提高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质量是何等重要,对我们学生来说要在这两天中既要休息,通过身体放松,欣赏音乐,去大自然活动等,又要给自己充电,真正做到劳逸结合过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双休日。(三)小组交流首先,各小组同学畅谈自己对双休日活动的体会,或者可以交流自己感到最有意义的双休日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在双休日中准备的节目。1、第一组:相声《取长补短》。甲乙两位同学,一位善长学习,一位精于玩,他们谈自己听了本次班会课后的体会。2、第二组:“少年报小记者的采访。用记者采访和版面形式展示同学们的双休日生活。3、第三组:故事《友谊》。这是发生在班中的一个真实故事,开学初,袁倍佩同学骑车不小心摔坏了脚,经诊断骨裂,要两个月不能来校,同学们在班干部的带领下成立周日补课小组,使她倍受感动。4、第四组:配乐诗朗诵《少年,少年》。内容:我们是花儿少年,我们也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不仅有刻苦而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有丰富而活泼的课余生活。(四)展示学生在双休日中学习生活的片断1、二胡独奏《赛马》(曲了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2、舞蹈《青春迪士高》(舞蹈表现了我们新一代中学生充满活力,意气风发的时代风貌。)(五)结束部分1、主持人小结:今天的班会至此已接近尾声,通过本次活动,我们都应该明白怎样过一个松驰身心,满足爱好、获得成长的双休日,使自己拥有充实而又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共同祝愿《明天会更好》。2、全班同学齐唱《明天会更好》明天会更好作词:初二(4)班全体同学轻轻放下沉重的书包,走进大自然的怀抱,看看忙碌的世界,已经变得精彩地转个不停。春天多么温馨,夏日充满激情,让昨日脸上的的疲惫随记忆风干了。抬头寻找天空的的翅膀,鸟儿高飞幸福欢唱,带走昨日的困惑,无尽的烦恼,带来我们的笑容。秋天金黄灿烂,冬天不再寒冷,用甜蜜累累的果实迎接更大的收获。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高兴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五、教案说明:1、“双休日该怎么过?这是现在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班中学生对此意见分歧也很大,从他们的周记中发现,有的同学纯粹是玩,浪费了这两天宝贵的时间,所以我就拟定了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确怎样过有意义的双休日。2、整个活动过程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引出主题;第二部分是通过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表现我们学生目前的双休日生活,再通过辩论,让每个学生明确怎样才是合理的,有意义的双休日,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化;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些节目来表现学生对辩论的结果的看法:第四部分是展示学生的才能;第五部分是结束。3、整个活动气氛欢快,通过小品、辩论、相声、故事等丰富形式,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让每个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受,从而实现教育的升华。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日里的歌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能够自信地独唱或他人一起表演,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能够针对不同的节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与风格的音乐,并为节日设计节日单或歌单.

教学方法: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前播放《祝愿歌》

2、提问引入节日话题

二、我们的节日

1、节日名游戏接龙比赛。

提问:我们一年里常过的节日有哪些?

宣布竞赛规则并主持比赛,及时评分反馈。

2、节日的分类与节日民俗。

用提问等方式引导交流话题,学生自由回答,交流互动。

1、听赏歌曲,说出歌名及适合演唱的节日。

A《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国庆节

B《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节

C《烛光里的妈妈》母亲节

D《夕阳红》重阳节

E《一二三四歌》建军节

2。小结:歌曲的主题与节日的主题一致的类型是节日歌曲的首选。

四、歌声里的祝福

1、听赏《祝愿歌》

(1)听赏全曲

提问:A本歌适合在什么节日演唱?

B除祝福类歌曲外,还在哪些类型的歌曲适合在大多数节日演唱?

(2)感受旋律特点。(前半拍休止)

(3)体会歌词意义。

2、学唱《祝愿歌》

(1)用M或LA模唱全曲

(2)学生跟原声带唱一遍

(3)跟伴奏带完整地演唱一遍

(4)饱含热情地演唱(男女声先合后分,互送祝福)

我是什么的教学方案


30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钱老师给大家请来位小魔术师,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板书)

3、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认真地读一读,相信会读书的孩子就能猜出它是谁。

4、生自由读课文。

5、师:谁能告诉我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呢?指名说(水)

6、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7、师:这位小魔术师都有些什么魔法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它能变什么?

2、指名说(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平时,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云?

4、那小魔术师又是怎么打扮云的?(再读课文)

5、瞧,小魔术师在不同时间给云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真有趣!让我们一起想象云多变的色彩,美美读这段(注意抓住“披”)

6、指名读—评读---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魔术师除了能变“云”,还能变什么?

2、自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说。(雨、雹子、雪)

3、再读课文,找一找雨、雹子、雪是怎样掉到地面上的?用铅笔勾画有关字词。

4、指名说

5、课文为什么要用“落、打、飘”?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

6、理解“落、打、飘”,注意读法。

7、生试读,指生读,评价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魔术师不仅会变魔术,你们想知道它平时是怎样生活呢?

2、自读第三自然段

(1)水平时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

(2)(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大会?

(2)这些生活方式,(穿衣服,披红袍,睡觉等)这些都是谁所具有的?

(3)放录像或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水在这些地方不同的情景,来帮助理解:

水在池子里它(睡觉)安安静静;在小溪里它(散步)慢慢前行;在江河里它(奔跑)流速快,充满生机;在海洋里它(舞蹈、唱歌、开大会)波涛翻滚,气势磅礴。让我们把对这段的理解拟人化些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自由读,评价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们想多了解这位小魔术师吗?它具有哪些性格呢?

2、自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说(温和、暴躁|)

4、它温和时会做什么?暴躁时又会做什么呢?

5、分角色读。女生读表现水温和的部分,男生读表现水暴躁的部分。

6、这会你们应该能猜出这位神奇的魔术师是谁了吧?(水)

7、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8、总结:是啊!水不仅可以变,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

9、再读全文,边读边想:除了从课文中,了解到水的变化,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还可以发现水有什么变化?

10、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小组讨论。

11、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

12、小结: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板书:(保护)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自信让我如此美丽的教学方案


第二单元第一节教案

授课时间学期总课时6

课题自信最美总课时21

备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自信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努力使自己成为自信的人,感受自信的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自信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感受自信的美。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自信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感景自学合作运用

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因勇敢自信而摘取世界指挥家大赛桂冠的资料。

资料回放: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留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没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才,小泽征尔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语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的精心设计的“圈套“!

提问:看了“小泽征尔故事”,你有何感想?

心灵冰点的代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1页:“可怕的心灵冰点”这一材料。

提问:对比“小泽征尔”,你看了这则故事又有何心灵上的撞击?

通过上面两个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自信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人缺乏自信是多么的可怕!进而使学生理解,在社会生活中,要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适应社会,首先应该思考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

自信者的舞台

1、在课堂上创设氛围,激励学生上“班级的舞台”展示“自信的我”,活动形式可以是唱歌、跳舞、朗诵、绘画演奏等。通过此活动,让那些自信的、有才能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也让其他同学去感受那种自信的美。

2、评选班级“自信之星”:

发动学生,根据进入初中来班级同学各方面的表现,评选出“自信之星”若干名。

3、小记者采访:

(1)采访“自信之星”:你被选为“自信之星”有何感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采访未被评上的同学若干名:你知道自己没被评选上的原因吗?你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你打算今后将怎样做?

自我解剖

你有过因自信而获得成功的经历吗?你有过因失去信心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经历吗?请将你的经历记录下来,并就此在班内交流。

音乐之声

播放零点乐队的mtv《相信自己》,在音乐声中,升华本堂课的主题,并为下一堂课作辅垫。

【板书】

第二单元提升自我适应社会

第一节:自信让我如此美丽

自信最美

【作业布置】

见作业本

§.的教学方案


§7.2转盘游戏

教学目标:

1.在试验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通过试验总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3.通过转盘游戏进一步突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复习一些基本统计量的意义、运算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4.能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1.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难点:列举简单事件所有发生的可能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针指在什么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

条件:任写6个-10至10之间的数.

二、课堂活动:

1.游戏规则:

(1)任意抽一组数,算出这组数的平均数;

(2)自由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落在某个区域;

(3)根据转动和刚才的计算得到结果.

2.议一议:

(1)这个转盘转到哪部分的可能性大?

(2)在做上述游戏的过程中,你如何调整卡片上的数据的?

(3)将各小组活动进行汇总,”平均数增大1”的次数占次数的百分比的多少?”平均数减少1”的呢?

(4)如果将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还是减少?

3.试一试:

请设计一个转盘,使得它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比落在白色区域的大.小明设计的转盘有三种颜色,你觉得可能吗?

4.练一练:

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分别转动这两个转盘,你认为转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说明理由.

5.小结: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一定发生的、很可能发生的、可能发生的、不太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的?

6.作业:

1.见作业本.

2.书面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的教学方案


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崔宁宁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哪些数?是不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呢?(可先让学生举例回答)

由此创设下列情境:

情境一:据气象台播报,2005年1月12日,南京的最高气温为零上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度,问:若将零上9度记为9℃,零下3度能记为3℃吗?

情境二:某班举行数学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下载完整版:2.1比0小的数(一)教学设计(如果不能下载,请右击用迅雷下载)

上一篇:2.1比零小的数(2)

下一篇:没有了

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1.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挂图

2.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挂图

3.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绘制以下表格

(1)我国各温度带≥10℃的积温表

(2)我国温度带分布地区的填充表

(3)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品种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具体步骤如下:

[提问]我们在初一学过“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复习]教师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承转]那么,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教师讲述:第四章的标题为“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天气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我国的气候。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板书]

一、气温的分布

[展示图片]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让学生看课本封页彩照16和17)。

[提问]这两张照片都是春节前后拍摄的。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讲述]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之夜。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板书]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展示挂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5)。

[读图回答]1.黑龙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约为-30℃)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20℃左右)

3.计算一下,我国南北一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相差约50℃)

4.自北向南,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愈往南,气温愈高)

5.在图上找出0℃等温线,在课本图4·5上用色笔描出,看看它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山脉的分布一致。(教师向学生说明,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记住)

[归纳]从一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自北向南增高;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那么,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如此悬殊呢?

[读表]阅读课文中的“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讨论以下问题:

1.比一比,在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读表回答)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纬度位置是形成我国南北温差悬殊的一个重要原因。冬季,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愈高,正午太阳高度愈低,白昼愈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也就愈少,因而气温愈低;反之,纬度愈低,气温则愈高。我国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员辽阔,南北所跨近50个纬度,因此气温相差很大。

我国南北温差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冬季风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4·6。

[提问]1.从冬季风的源地、风向考虑,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2.从图上看,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等地难以受冬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这是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讲述]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频频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我国南方由于距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中间有重重山岭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风的影响弱,降温程度远比北方小。由此可见,冬季风的影响使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更加悬殊。

[承转]上面讲述的是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下面我们再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展示挂图]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学生回答:我国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黑龙江省北部约为16℃,海南省南部约为28℃,我国南北七月平均气温相差仅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因为这里海拔特别高,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归纳]从七月平均气温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和大小兴安岭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气温均在20℃以上,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读表讲述]为什么夏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夏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大多数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大。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比南方要低一些,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l、2。

[板书]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提问]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热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请同学们想一想: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教师指示,学生回答: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来划分的,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讲述]那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一个地方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呢?人们一般用农作物生长期内积温的多少来反映?

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积温。

[板书]1.温度带划分的指标:≥10℃积温

[展示表格]用小黑板挂出我国各温度带的≥10℃积温表。让学生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温度带,从家温带到热带≥10℃积温的变化情况。

[挂图]挂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指图讲述]根据≥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形成了一个天高地寒的高原气候区。

[板书]2.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气候区。

[读图回答]阅读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或课文图4·8,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寒温带分布在什么地区?中温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教师指图,学生回答。)

2.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别分布在什么地区?这两个温度带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的哪条等温线一致?(教师指图,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纠正。)

3.学校所在地属哪个温度带?

[板书]3.温度带的分布

[填表归纳]在以上读图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我国各温度带分布的填充表(见下表),指导学生填出各温度带的分布地区。

[讲述]不同的温度带,积温的多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温度和热量条件,从而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熟作也不一样。

[展示表格]用小黑板挂出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品种表,或阅读课文中的“我国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品种有什么不同。(学生读表回答)

[练习]完成课文“做一做”练习:

1.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图4·9),算一算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七月份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读图回答: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34℃,温差悬殊;七月份两地相差约5°~6℃,温差不大。)

2.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图4·5),看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为什么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教师提示,学生回答。从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上看,四川盆地在4℃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在4℃以下。这两个地区虽然纬度相似,但四川盆地的地形封闭,受冬季风的影响要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小得多,所以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

3.当地属什么温度带?冬、夏季气温如何?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品种?作物一年可以几熟?(学生议论,教师提示、说明。)

(布置作业)

1.选做复习题3。

2.在填充图册上完成有关的填图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分布

1.温度带划分的指标:≥10℃积温

2.主要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气候区

3.温度带的分布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907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