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实用模板]《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七)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实用模板]《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篇七)》,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1、圆柱的认识是西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M.jK251.coM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二、教法、学法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本课我采用了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归纳总结、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使学生重新认识几何体为以下认识圆柱体做好铺垫。

2、出示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圆柱和圆锥,导入新课。

3、出示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动脑。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底面剪下,观察形状后再比较。

(2)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4)用直尺量一量圆柱体的高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圆柱体的高都相等。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2、通过观察几何体练习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对新知加以升华。

3、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以高。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首先出示:

1、读出下面各圆柱体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2、判断

3、出示课后作业对本节所学新知进行适当拓展。练习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的凸显教学效果。上课伊始,我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就对本课产生一种兴趣。课中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轻松的突破了难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展开前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价和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国共产党同进步,体验成功。

jk251.coM小编推荐

圆柱圆锥的认识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判断出圆柱和圆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圆锥特征,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对策: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若干个。

2、学生按练习五第3题样做好小旗。

3、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圆柱、圆锥体教具。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1.师: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我们已经重点研究过了?

2.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出示图)

二、新授教学(一)认识圆柱

(一)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认识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新授教学(二)认识圆锥

1、在刚才的图片中,还看到其他几种物体,如房屋屋顶、蛋筒等,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揭示:圆锥(板书,并出示图形)

2、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3、根据教材中的物体插图,抽象出立体图。

4、利用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让学生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5、组织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6、重点认识圆锥的高(图略)

(1)看图介绍圆锥的高。

(2)讨论:如何量出老师手中圆锥体的高?

(3)组织交流,指名测量。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独立思考,组织交流,说明判断方法。

2、练习五第2题:先从圆柱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再从圆锥的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然后根据第2题上观察到的图进行连线。

3、练习五第3题:先想象各种小旗快速旋转后的形状,将结果告诉同桌。再旋转验证。

4、练习五第4题:按要求进行操作,并计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

亲手制作圆柱“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断与评析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四人合作制作圆柱,指一人代表小组介绍如何制作的。(边介绍边用实物投影展示。)

生a:我们组从3个圆、2个长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不用另一个长方形?

生:因为另一个长方形卷起来比这两个圆大。

生b:我们组从3个圆和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中选择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生c:我们组从3个圆、1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中选择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斜着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通过制作圆柱和这三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d: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开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生e: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评析: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改变了课本上沿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的做法,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选择合适材料的基础上,合作制作一个圆柱。通过小组交流,理解了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圆柱的体积⑵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p33,例5练一练,练习七4-9【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计算圆柱体容器的容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①底面积6平方厘米,高4厘米。②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③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分米。④底面周长6.28米,高2米。二、新课。1、揭示课题,圆柱体的容积。①说明圆柱体容积的意义。②用什么方法计算圆柱体的容积呢?(用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来计算圆柱的容积,应测量圆柱容器里面的有关部位的长度)2、教学例5。⑴出示例5,指名读题。⑵讨论:①题目里要我们计算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②题目里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是否符合容积的要求?⑶学生试做,阅读课本。⑷集体评讲。①列式是否正确。②书写是否规范。③单位名称是否统一。④取近似值是否符合要求?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0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3、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为1米的圆木。①如果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割开成两个同样的半圆柱,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②如果把它截成三个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③如果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四、总结、质疑。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五、作业:练习七5、6、9。

数学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先让学生充分地数数,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头脑中初步形成有关10的具体数量,丰富了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由具体事物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接着抽象出数字10,经过两次抽象概括,初步建立10的数概念;最后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找“10”,使学生知道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5、数字顺序。

(1)出示计数器。师:我们来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珠子吧!(9颗)

仔细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拨了一颗珠子,现在是10颗珠子),刚才的过程说明了什么?(9添1是10)。

(2)出示尺子。数字朋友已经在上面排好队了,你能帮助10找到它的位置吗?(10在9的后面)

(3)请学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较10与9的大小。

(1)10和9谁大呢?为什么?

(2)结合着点子图来说一说10和9谁大?

(3)用式子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字进行排队,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知道数的顺序,了解数的大小。】

7、10的组成

(1)师: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和明明还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快数数有多少个?但是礼物太重了,需要分装在两个袋子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礼物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有几种分法,是怎样分的?

(2)学生汇报分法,教师板书。

(3)看到每一组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

(4)这么多的式子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把10个礼物分别装成两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助人的欲望,于是对“10的组成”的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了最佳激活状态,不言而喻,“10的组成”将迎刃而解;随之,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10的组成”,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掌握“10的组成”,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8、指导书写1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60页做一做。

2、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圆柱的体积教学优秀模板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

教师拿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准备投入烧杯中。

师:同学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将圆柱形的物体投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上升一些。

生:圆柱形的物体挤掉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生:圆柱体占有一定空间。

师:我们通常把这个空间叫体积。

生:我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

师:同学们发现得都很精彩,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圆柱的体积。

生: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圆柱的体积。

二、比较大小、创设求圆柱体积的情景。

教师又拿出一个圆柱。(底面略小而高长一些,体积相差不多)

师:这两个圆柱的体积,哪个比较大一些?

生: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他们都是猜的。第一个圆柱它虽然高一些,但底面积小一些;第二个圆柱虽然底面大一些,它是的高少了一些。无法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组讨论)

生:准备半杯水,将第一具圆柱浸没水中,作好标志,再把第二个圆柱浸没水中,作个标志,哪个水面上升的高一些,哪个圆柱的体积就比较大。

师:这个方法好。如果要准确地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讨论)

生:要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后就好解决了。

三、大胆猜想,感知圆柱体积公式。

师: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圆柱的高有关,一个圆柱它的高增加,它的体积也会变大些。

生:和圆柱的底面大小有关,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增加,它的体积也会变大些。

师:很好!大胆地推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应如何计算?(小组讨论)

生:我猜想用圆柱的底面积乘以它的高就可以求出体积。

师:你同意他的猜想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小组觉得他的想法很有道理,因为圆柱体可以看作是有很多个相同的圆叠加起来的。

生:我们小组也觉得的有道理,因为以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是底面积乘以高。

四、小心求证,论证圆柱体积公式。

师:同学们都很会大胆猜想,但还要小心地论证猜想的科学性。

教师拿出一具圆柱体体积教具,把它藏在衣服里,只露出一具底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圆形。

师:你还记得圆面积转化什么图形的面积来求它的公式的吗?

生:把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把整个圆柱拿出来,问:怎么求这个圆柱的体积呢?(小组讨论)

生:可以把这个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会求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体积。

师: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转化的。

生上台操作展示。生:我们把圆柱平均分成16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所以,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求。

师:你同意吗?照这样做一遍,然后说一说如何求圆柱的体积。

教师课件出示将圆柱分成32份和64份后拼成长方体的过程。然后总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体。

最后学生自主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数学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模板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

解:∵

∴.

(2);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

∴.

(3)

学生口答.

解:∵,

∴.

例2填空:

(1);

(2);

(3);

(4).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例3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

分析学生讨论:①怎样才能不改变公式的值?②怎样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解:.

(2).

解:.

例4判断取何值时,等式成立?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果:

∴.

(二)随堂练习

1.当为何值时,与的值相等()

A.B.C.D.

2.若分式有意义,则,满足条件为()

A.B.C.D.以上答案都不对

3.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A.B.

C.D.

4.若把分式的和都扩大两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两倍B.不变

C.缩小两倍D.缩小四倍

(三)总结、扩展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性质中的可代表任何非零整式.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4.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整系数形式,体现了数学化繁为简的策略,并为分式作进一步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布置作业

教材P61中2、3;P62中B组的1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多边形的内角教案模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2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2.如图4-9,求的度数(打出投影).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并知道外角和是360°.类似地,四边形也有外角,而它的外角和是多少呢?我们还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就不具有这种性质,为什么?下面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外角

与三角形类似,四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四边形的外角,四边形每一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所以它们是相等的.四边形的外角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即它们的和等于180°,如图4-10.

2.外角和定理

例1已知:如图4-11,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分别为,每一个顶点处有一个外角,设它们分别为.

求.

(1)向学生介绍四边形外角和这一概念(取四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一个邻补角相加的和).

(2)教给学生一组外角的画法——同向法.

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1,或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延长各边,如图4-12,这四个外角和就是四边形的外角和.

(3)利用每一个外角与其邻补角的关系及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证得:

360°

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①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已知三个条件就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已知一边一夹角,作三角形你会吗?

(学生回答)

②若以为边作四边形ABCD.

提示画法:①画任意小于平角的.

②在的两边上截取.

③分别以A,C为圆心,以12mm,18mm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D点.

④连结AD、CD,四边形ABCD是所求作的四边形,如图4-13.

大家比较一下,所作出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的大小不固定,所以四边形的形状不确定.

③(教师演示:用四根木条钉成如图4-14的框)虽然四边形的边长不变,但它的形状改变了,这说明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教师指出,“不稳定”是四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还应使学生明确:

①四边形改变形状时只改变某些角的大小,它的边长不变,因而周长不变它仍为四边形,所以它的内角和不变.②对四条边长固定的四边形任何一个角固定或者一条对角线的长一定,四边形的形状就固定了,如教材P125中2的第H问,为克服不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4)举出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和克服不稳定的实例,向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总结、扩展】

1.小结:

(1)四边形外角概念、外角和定理.

(2)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应用和克服不稳定性的理论根据.

2.扩展:如图4-15,在四边形ABCD中,,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4.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24中1、2

补充:(1)在四边形ABCD中,,是四边形的外角,且,则度.

(2)在四边形ABCD中,若分别与相邻的外角的比是1:2:3:4,则度,度,度,度

(3)在四边形的四个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个钝角,最多有_____个锐角,最多有____个直角.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3273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