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精选: 电压物理教学设计之一

时间:2022-06-30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小编为你推荐《教案精选: 电压物理教学设计之一》,希望您喜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

导出课题: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

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猜想:串联电路中,每个灯泡电压小于总电压。

5.交流讨论:实验中哪些数据不符合结论,为什么?操作是否正确?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6.总结: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问题3: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谁能解释一下课前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呢?

回答3:当电路中只有一只小灯泡时,它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而两只小灯泡的电压之和才等于总电压,所以此时没个小灯泡电压减小,亮度变暗。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流程。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


(北京第八中学章浩武)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演示实验: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怎样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见图①。

提问:

(1)这种接法行不行?测出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量程的选择和试触。)

(3)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这个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压。

3.进行新课

介绍这堂课的实验目的和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测干电池电压,研究干电池串联、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②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③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__。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④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二、按图⑤,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

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1)一个小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伏,要用几节干电池,怎样连接?

(2)在图⑥甲中,VA=6伏,VB=______,VC=______,在乙图中,V1=2伏,V=6伏,V2=______。

(四)说明

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严格要求学生按电压表使用规则进行实验操作。

2.培养能力,其中包括:按要求画电路图,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

电压表教案示例之一【荐】


(北京市第八中学章浩武)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2.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

(三)教具

教学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每两人一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

2.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叫电压表。

(出示几种电压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方面,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采取跟电流表对比的方法,来学电压表。

3.进行新课

出示几块电表,其中有电流表、电压表,请一位学生上来挑出哪些是电压表,然后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些电表是电压表?(看表盘上标的安母V)

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是电压表。电压表的种类也很多,有教学用电压表和学生用电压表,从测量范围来看,有伏特表、毫伏表、微伏表(介绍它们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板书:

1.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叫电压表。

2.常用的电压表是伏特表。>

提问:通过观察教学电压表,你可以知道哪些有关内容?

(要求知道: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的位置。)

利用投影幻灯或做演示实验,练习电压表读数。读数之前,先复习在电流表读数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的(要求:先说出电压表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最后从指针位置说出电压表的示数)。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学生用电压表,并用投影幻灯片配合,请同学回答学生用电压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要求:在学习学生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学生能回答出下列几点:

量程:它有两个量程。若用“+”(或“-”)和“3”两个接线柱,量程是3伏。若用“+”(或“-”)和“15”两个接线柱,量程是15伏。

最小刻度值:量程是3伏时,要看下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要看上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5伏。

零刻线的位置。)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学生用电压表的读数(要求:读数过程要有序,先说出所用量程,再认出最小刻度值,最后说出指针表示的是多少伏)。

板书

1.使用前,先要观察电压表。

2.电压表读数方法同电流表。

3.学生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量程是3伏时,最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最小刻度值是0.5伏。>

在复习电流表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边演示,边讲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并且对比它跟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利用幻灯,将一只灯泡、开关、电源和电压表的模拟元件放在投影幻灯的平台上,用粗线代表导线,边讲边接电路)。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提问:电压表的接线柱旁边刻有“+”、“-”号,为什么这样做?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提问: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学生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小量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选用量程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练习:先画出电路图,再在电学示教板上接入电压表(全体同学都画出电路图,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接线)。

(1)把一个灯泡接入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1、L2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L1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辅导学生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符号。

4.小结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表格如下:

(也可由学生课下归纳,作好小结。)

(四)说明

1.电压表是在学习了电流表之后讲授的,这两个电表的不同点明显,相同点也清楚。因此,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是有好处的。

2.这堂课的难点是怎样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求教师做好示范,还要学生多练才行。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教案之一【推荐】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4.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四)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一 精选版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4.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四)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太阳语文教学设计之一精选


《太阳》语文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特点大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语文教案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一(教案范文精选)


语文教案-《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结合舷挛募吧钍导世斫饪挝闹写示涞囊馑迹谠亩林谢鄞视铩?br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最近刚下了一场雪,大家有没有到雪里玩呀?玩了什么游戏?人们赞美雪,不同的人对雪的感受不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初读课文,扫请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的把课文读一读,注意看准生字、新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新词看准了吗?谁想来大声的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严重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4、播放录像或课件: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5、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6、指导朗读。

7、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由质疑,自主解疑。

(了解作者艾青,诗中所写的小孩究竟是谁等。)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六、总结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作业设计: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语文教学设计之一(教案范文精选)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语文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皱裙、寝食不安、孵卵育雏、雏鸟、有利可图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生物共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能悟出大自然中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道理。从而对探求自然奥秘和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或小黑板、投影片,并适当搜集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其中强化共栖、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皱裙、雏鸟、孵卵育雏、剔牙等词语的认读,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

2、导人阅读探究的谈话:(指板书)今天我们学习《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这篇课文。从刚才的检查可以看出,同学们预习得很好。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

二、引导把握全文,交流阅读体验。-

1、什么是共栖?课文说的是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那么说了哪儿种生物共栖现.象呢?同学们自己迅速地看全文,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反馈。((1)犀牛黑色小鸟〈犀牛鸟〉;(2)鳝鱼燕千鸟〈牙签鸟〉;(3)金黄鼠百舌鸟。)

2、交流阅读体验。同学们把自己阅读时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组织小组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说(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搜集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

三、阅读体验,点拔难点,突出重点。

1、请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共栖现象,把它读其他学生昕,再说说它们为什么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学生自发起来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并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同时相机利用课文插图等图片点拨、诱导,并适当板书。)

2、自主朗读,巩固认识。学生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再练习读一读。(教师巡视。)

3、组织深入理解、探究。

(1)同学们,你们今天读得很好。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还昕到过、或是看到过类似我们课文中说到的生物共栖现象吗?先互相说说,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搜集信息,以便调控下一步的教学。)

(2)反馈、点拨。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点拨,最后教师自己也可以简单列举几种其他的生物共栖现象。

(3)通过今天的课,同学们想想,这些生物共栖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物世界是有联系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

板书设计:

14、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

凶猛强大的巨兽

朝夕与共,和睦相处(互惠互利)

弱小无比的小雀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3519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