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精选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选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实物卡片),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有较多的不足:

1、对练习题的正确处理。因此在教学例题后,如果觉得是学生难以把握住的要拿出来先讲,而不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了再拿出来讲,这样时间就浪费了。

2、要充分让学生说。不会说要领着说,再放开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在说的时候理会计算的过程。并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激情是带动学生热情的关键。将教师的激情、活力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相结合,以情动情,让学生饱含着热情去学习。而我这一点做的是远远不够的。

4、对生成的课程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如像在课中一学生对16除以4等于4读成16除号4等于4,没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说明除法算式的读法。本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有待加强。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教案范文精选)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而例4除法的含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我从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苹果开始,通过分东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接着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帮小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课上通过请学生演示帮小熊分竹笋的过程从而引出除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让让学生认识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整节课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时在知识点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通过让学生分东西,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有部分学生对除法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说出每一个数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义?

2、练习题的设计较单一,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练习题应有梯度。

数学下册除法初步认识练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反思:

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模板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将分数应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结合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经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

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新知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思考到:学习一定要有一定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所以后阶段也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对应的复习资料,保证每天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精选


【学习内容】

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设计特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迁移整除知识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板书设计】

几分之一

几分之一的分数写法:

几分之一的意义:表示从总的份数中取了1份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①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③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四、课前准备

1、量身高。

2、了解食品的价格。

3、寻找生活中不同单位的小数。

4、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师: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平时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生答。

师:那你知道它的价格吗?(生答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我们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个点就叫做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小数,你们谁知道小数点前边的数表示什么,后边的数表示什么呢?

2、谁能说出几个这样的数(生举例,师写省略号),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

3、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小数;

大家一起再把这些小数读一遍;

下面老师再出示几个小数,谁会读?

生读小数。

4、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a、电费收据单上有小数b、称水果时,电子称上出现过小数

c、看见路标上有小数d、数学书的后面

e、铅笔,中性笔的规格是0.5毫米

f、一瓶饮料有1.25升

5、小组汇报

6、同学们查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查了资料,想不想看一看,谁愿意读一读?(生读小数)

7、大家读的真不错,你们会写小数吗?请把这三个小数写在练习本上,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三、突出重点,理解意义

1、我们已学过元角分,大家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角?

2、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4、那么2角你能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吗?为什么呢?

5、8角呢?

6、出示1分=元=()元,组内讨论。

7、汇报交流。

(师板书: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1分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

8、5分呢?

9、19分,你还会吗?为什么呢?

10、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四、联系巩固,课化提高

1、课前老师已经留了一个作业,让大家量身高,谁愿意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2、生汇报。

3、你能用小数来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吗?

4、老师也量了身高,你们能猜出老师的身高吗?

老师的身高是1米70厘米,你们能用小数来表示吗?(1.7米或1.70米,因为70厘米就是7分米)

5、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看谁能够写的最多(用3、0、9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的多)

五、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的真棒,说说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呀?

2、老师要留一个小作业给大家,刚刚我们用小数说出自己的身高,那么如果没看到人,只看到一组表示身高的小数,能否知道谁高谁矮呢?这个问题给大家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单元乘除法教学反思 教案精选


《小树有多少棵》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大部分同学都掌握地不错,但少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方法出了问题,计算起来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如:200÷4,部分同学结果等于500.对这些学生还要加强课后辅导.部分学生容易受定性思维的影响,将除法当成乘法计算.

《练习一》在本课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及两位数的口算乘法都掌握地比较好.但在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时,却出现混淆的情况.不能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需要多少钱》这节课把旧教材中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两个课时放在一个课时中教学,给学生和教师都增加了难度.学生课后反馈情况来看,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完全掌握,还要加强对下层生的辅导.

《植树》这节课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兴奋起来,然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探索.在学生说算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对那些有不同算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口算乘法,主要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发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还不太理解算理,特别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计算时,容易混淆。

(2)学生对于运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进行计算的题型掌握的不够好,如()÷5=600,这种题做的不够好。部分学生容易把除法题目看成乘法题目。

(3)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懂得看题,不会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由此看出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还比较差,还需加强与语文学科的配合。

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难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乘、除法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多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并且自己是怎样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案范本] 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 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这节课以游戏贯穿整节课,通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经验。能接触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去的思考问题。

教学例题中用到了边阅读边思考是第一种方法孩子们学的都不错,第二种方法我单纯的教学生连线法,课后觉得其实上课时应该说明这个连线法也是要变阅读边连线,学生会理解的更透彻。

课前摸眼睛的活动就吸引了孩子,课上用猜一猜神秘嘉宾柯南作为导入,孩子们更想和柯南一起活动,也很想成为小侦探,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我觉得这个导入真的很适合这节推理课,这样就很自然的教学例题。例题的列表法,班长用的方法很独特,很新颖,当时我看到他的解法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我试讲了两个班都没有这样子做法的孩子,使得这节课更加的充实,真是太好了。

练习孩子们做的也不错,老式的电脑孩子还以为是最贵的呢,可惜我并没有对学生解释那种后面带音箱的是老式电脑才会是最便宜的,要是解释一下孩子们会更加明白的。另外柯南送给孩子的一首儿歌孩子也非常感兴趣,创色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致高涨,我也很兴奋,就多叫了一组上台表演,最后总结时就拖延了一点时间。

教案范文: 风筝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教案范文: 风筝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风筝》一文围绕风筝叙述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在教学预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同样的情一起飞,让孩子们读文入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体会,让孩子们感悟文章的情感,学会把事写具体,把自己的情感变化通过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抓住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件发展线,感受他们的心情由激动到快活,再到着急,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的这种心情的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在理解“精心”一词时,采用换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认真、仔细、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见得孩子们在做风筝时的认真样。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抓住语言的空白点,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羡慕地、高兴地、激动地读好——“放得这么高!”特别是放风筝一段,我想着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体验风筝飞起来时孩子们的激动与兴奋,再读一读。可是同学们没有读出来,可能是没有体会到、感受到?还是老师的指导描述不够?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019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