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优质课件] 《爷爷和小树》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フ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⑵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⑷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2、自主识字。
⑴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⑵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⑶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⑷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⑸猜字游戏:
①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②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习第一段
⑴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⑵学生自己练习读。
⑶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⑷指名读。
⑸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⑹再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⑵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⑶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⑷板书:穿衣,不冷。
⑸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⑹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⑺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
⑻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⑼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⑽演一演第二段。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了《课件精选: 《爷爷和小树》教案(篇二)》,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 什么?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什么?
教学难点: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具准备:生字卡,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用卡片复习生字,开火车认读,同时组词。
2.朗读课文(齐读)。
二.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两幅图,同学们自己观察图画,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板书:爷爷和小树。
3.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
4,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件出示)一棵小树图,同学们看到了这是一棵小树,在课文中找一找,哪句话告诉我们这棵小树长在什么地方?
2.读这句话。(即第一自然段),复习一下生字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仔细看看这幅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现的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一段话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3.齐读这一段。
4.出示“暖和的衣裳”齐读
提问:暖和的衣裳指什么?
学生回答正确之后 问:爷爷为什么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
结果怎样?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再读这一段。
6.“暖和的”(课件出示)
我们说“暖和的衣裳”,还可以说暖和的什么?学生练习说。
7.间休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1.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看,什么季节到了?从哪里看出来的?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3.齐读课文第三段。
4,课件出示,“绿色的小伞 ?”
谁能根据老师的投影来提个问题?
(学生提问后,学生讨论回答)
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结果怎样呢?
5.带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6.课件出示“绿色的小伞” 齐读
出示“绿色的”
还有绿色的什么? (学生练习说)
六.再读课文,回归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1.这就是爷爷和小树的故事,请你们完整的读一遍,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
2.请大家再读一遍,你明白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读)小组汇报 (互相帮助,保护小树)
3.再读课文,带着爷爷和小树互相关爱的感情读(齐读)
4.小结:(指板书)引读。 冬天到了(生读)小树——(生读)
夏天到了——(生读) 爷爷(不热)
七.总结:
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这个故事,通过看图,朗读,提问和讨论,明白了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课后反思:
一.关于教材:在使用这本教材时我深深地感到一种浓浓的至爱亲情。爱的情感渗透到方方面面。这篇课文也不例外,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设计教学时,我们由浅入深,从事例中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反复朗读体验到这种感情。
二.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训练: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们采用“看图——找内容——提问题——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对刚进入学校的孩子很适用。到第三段时,就采取让学生自己根据填空设计问题的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符合了学生的特点。
三.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利用小组活动互助学习。教学中多次安排小组讨论,学习讨论很热烈。在回答问题
时,也尽量分配得当。
四.不足之处。令我感到分外遗憾的是:这次教学我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发挥。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没有扑捉到,这是由于备课时对学生信任不够,与新理念有所背离。
课改体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念正在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反映了这种变化。
1.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坦诚的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如,“这位同学观察真仔细,老师都没有注意到。”“你帮助了我们大家,谢谢你。”只是平凡的几句话,就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受。每
个人都渴望成功,这样就更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对集体生活的兴趣,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2.注重榜样效应。在教学中把握好个体学生和群体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例如这样评价,“刚才那位同学读课文时,这位同学也看着课文,边听边看可认真了!”“自读课文的时候一些同学能用笔把小动物的名字画下来。”老师在全班同学中树立起“典型”,以珍视的态度提醒全班同学注意,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多么自豪。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其他学生也会觉得亲切乐学。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从“裁决者”转变为“促进者”,给学生发展性、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都能快乐、自信、充满朝气的学习。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