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实用教案]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篇一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实用教案] 跟踪台风的卫星教案篇一》,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台风的危害性和气象卫星的神奇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跟踪台风的卫星》。

2、复习字词:课文中的生词你们记住了吗?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

盯住 监视 设在

避进 厉害 撑牢

嘲笑 惊慌 泄气 懒洋洋

狂怒 狂暴 疯狂 怒吼声

有这么多人想读啊?那就请一列小火车领着大家读。(开火车领读)

3、小朋友们的字词掌握得真不错。谁来说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那你觉得卫星怎么样?

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三到八自然段)

(一)自读感悟

1、过渡: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有一股台风刚刚形成,气象卫星就已经紧紧地盯住了它。他们之间会有怎样激烈的较量呢?让我们打开书本,继续学习课文。

2、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三到八自然段,读完找找课文中描写台风的句子,用——划出来;再找找描写卫星的句子,用~~~~划出来。边划边想:你从找到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同伴促读

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划的句子以及你的体会。

(三)全班交流

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描写台风的句子?

A、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根据回答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台风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指名回答)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2、台风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我们来亲眼看一看。(播放台风录象)

3、你觉得台风怎么样?(生答,师小结:台风的威力很大!)

台风都干了哪些坏事?(生答,师小结:台风的危害也很大!)

4、台风如此的凶猛,鱼儿、船儿、树儿甚至我们人类都对它望而生畏!而如今这颗不起眼的小卫星竟然盯住它,还说要跟踪到它消失为止,想象一下台风当时的心情怎样?

(贴图:台风)你们看,台风可生气了,书上哪个词语写出了台风的恼怒?(板书:狂怒)

“狂怒”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好这个词语?(指名读)

有点发怒了,谁能再凶狠一点。(再指名读)

老师感受到了,你怒发冲冠,近乎疯狂了。我们一起读。(齐读)

5、现在,谁能来学着它发怒的样子来读一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你读得真好,像极了做尽坏事的台风,谁再来?(再指名读)

你“嘿嘿”这个词语读得特别好,把台风的狂妄自大也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读,把台风对卫星的蔑视也读出来。(齐读)

6、台风是这么对气象卫星说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句子)

点红:狂暴、猛扑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把台风的疯狂读出来?(指名读)

你这个台风太善良了,还不够恶狠狠,谁再来?(再指名读)

你读得真好,让老师充分感受到了台风是个疯狂的暴君。我们一起来。(齐读)

7、引读:可他哪里知道——。

(贴图:卫星)(板书:离地三百公里)我们常见的飞机的飞行高度最高也只能达到12公里,而气象卫星站要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它居高临下把台风盯得紧紧的,这也是气象卫星的神奇之处。所以他一点儿也——不怕台风,还偏偏爱——跟着台风走。

点红:偏偏。

谁能读好气象卫星的话?(指名读)

你的语气真坚定!谁再来读(再指名读)

你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小卫星啊!我们一起来做做这勇敢的小卫星。(齐读)

8、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读得这么好,想不想来分角色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到四自然段)

9、小结:狂妄的台风想吓跑卫星,没想到这神奇的气象卫星偏偏要跟着它走。这是卫星与台风第一回合的较量。

B、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过渡:台风眼看对付不了卫星,就想了个什么招?台风可真狡猾!谁来继续交流刚才你找到的描写台风的句子?

2、(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自己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点红:呼呼呼)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3、引读:不知奔了多长时间,他的眼前忽然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4、气象卫星的本领真是高强。台风逃得那么快,他仍然能紧紧地跟踪着他(点红:紧紧地),真了不起!如果你是卫星,看到台风逃跑,你会怎样对台风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畅所欲言。预设:可恶的台风,你哪里逃?坏东西,你逃不了了……)

5、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你读得真好,语气里充满了对台风的嘲笑。(相机点红:嘲笑)

卫星早就看透了台风的那些鬼把戏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6、这一部分我们也来分角色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7、小结:狡猾的台风想甩掉气象卫星真是没门!这是卫星与台风第二回合的较量。

C、精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过渡:台风想逃又逃不掉,还被嘲笑一番,他有没有老老实实,甘拜下风?

你怎么知道的,谁来继续交流你划的描写台风的句子?

2、(根据回答出示课文六、七自然段)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你觉得这时的台风和刚才比起来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它可真是变本加厉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暴跳如雷)

“暴跳如雷”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你还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点红:疯狂)

我们一起来做做这疯狂的台风,把台风发怒到极点的样子读出来。(齐读句子)可是——(引读下面的话)

JK251.com延伸阅读

[实用教案] 托班的语言教案篇一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 托班的语言教案篇一”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熟悉故事,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难点:熟悉故事,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老公公在种萝卜,等萝卜长大了,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听教师讲故事一遍,提问:

1、老公公叫谁来帮忙了?(老奶奶)

2、老奶奶叫谁来帮忙了?(小姑娘)

3、小姑娘怎么说的?(唉,来了来了)

4、接着谁来了?(小狗)

5、小狗怎么说的?(汪汪汪,来了来了)

6、小狗喊谁?(小花猫)

7、小花猫怎么说的?(喵喵喵,来了来了)

8、小花猫叫谁呢?(小老鼠)

9、小老鼠怎么回答?(吱吱吱,来了来了)

三、大班幼儿表演故事一遍,感受欣赏活动的乐趣。

四、指导个别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团结的道理。

高中教案人造卫星【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使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等状况有初步了解,使多数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较正确的图景;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知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发射与回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能解决天体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还应注重卫星的发射过程.请教师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模型

二、地球同步卫星

三、卫星运行速度与轨道

卫星从发射升空到正常运行的连续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轨道.例如发射轨道、转移轨道、运行轨道、同步轨道、返回轨道等.有些卫星的发射并不是直接到达运行轨道,而需要多次变轨.例如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先发射到近地的圆轨道上,再变为椭圆形转移轨道,最后在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同步轨道.因此发射过程需多级火箭推动.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

问题:

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

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4、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请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

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1、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2、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

二、人造卫星的发射

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

回答:三级火箭

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

(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

A、8000kmB、1600kmC、6400kmD、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1600km

故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

(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

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一样大

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学生编写相关论文。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历史过程。

2、我国的人造卫星现在在天空中飞翔的有多少颗及它们的周期。

[实用课件] 识字教案篇一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课件] 识字教案篇一,供大家参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特别是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的成果。

一、学会观察,引导发现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组合、书写规律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可只要仔细观察分析,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呢?

(1)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了解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占的位置,如学习“人”、“个”、“大”时,应让学生先分清这三个字中的“捺”有何不同,分别占什么位置。

(2)学会对比观察,区分形近字细微的差别,例如:己——已,末——未,田——由。

(3)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如写“片”字时,教师除了用彩色粉笔区分笔画,还应该强调“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右边)”的书写规则。

(4)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学生亲眼目睹同学的书写,能对自己的书写起到警示的作用;另外,让学生进行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对自己的书写大有益处。

2、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

“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3、引导学生在阅读、运用中巩固识字心理学家认为,人的6—12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学会质疑问难,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也可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写,由旧知生出新知,在运用中巩固,扩大识字量。

二、学会方法,体会识字乐趣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呢?

1、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目”字;“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十张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着眼”——“看”字等。

2、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3、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时,我编了一句这样的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俩花——臭美”。

4、比较法。汉字在文本里的出现遵循了先易后难先繁后简的原则,所以由独体字可引出许多新字,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在具体的语音环境中,也同样用比较的办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

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

“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字可以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

“做”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游戏”等。“作”是进行工作或活动,如“写作”、“作品”、“假装”等几种意思。在分清“坐、座、做、作”的音、形、义的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例如: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又如在教学“元、园、完、玩、远”时,我侧重从字形和字义上帮助学生识记,使学生懂得:“元”的意义第一是开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帅”等;第三是主要的意思,如“元气”、“元音”等。

“园”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有如“花园”、“菜园”、“田园”“果园”“公园”等;第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园林”、“乐园”、“动物园”等。“远”只距离大所以是走之儿旁,如“远方”“远近”“远处”

“完”是结束的意思,如“完成”、“完了”、“完工”、“做完”、“写完”等。“玩”是游戏的意思,如“玩耍”、“玩火”、“玩水”等。又如教形声字“马、妈、吗、蚂”时,我先让学生掌握“马”韵母是“a”表声,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教学“妈、吗、蚂”时,我则指导学生分清生字的哪一部分表形,哪一部分表声。然后指导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妈”是跟女人有关,所以部首是“女”旁;“吗”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是助词,是用“口”旁;“蚂”是跟虫类有关,所以部首是“虫”旁。5、形象记忆法。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他们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6、玩中学的游戏教学也是一种好办法。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三、注重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素养,有机地实施三维目标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娄湘生教授非常诚恳地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在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书写习惯和姿势,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孩子学会,而是让孩子会学,让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学习“林”字时,可谈到森林资源的保护,渗透环保意识;学习“愿”时,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并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实用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实用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

2. 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考虑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局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

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

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

40 ÷ 2 = 18 ÷ 6 = 200 × 4 =

42 ÷ 2 = 80 ÷ 4 = 75 ÷ 3 =

其中80 ÷ 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同学口算75 ÷ 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

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同学计算)

反馈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第一道例题。

(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

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

师:你会列式吗?

同学列式,教师板书。

(2) 在交流中掌握方法。

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

① 因为200 × 4 = 800, 所以800 ÷ 4 = 200;

② 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 因为8 ÷ 4 = 2,所以800 ÷ 4 = 200。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

(3) 在练习中巩固算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

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先让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2. 教学第二道例题。

(1) 创设情境。

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

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回答,板书:986 ÷ 2)

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估算。

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

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

(3) 笔算。

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同学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

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

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竖式?

同学说每一步计算,教师板书。相机提问:

① 先算几除以几?

② 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 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成18个十)

④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4) 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

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家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

同学口答。

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

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身是如何计算的。

集体反馈。

(5) 小结。

师:请大家回顾刚才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三、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 笔算练习。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竞赛。“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竞赛。听到110米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刘翔)

师:看刘翔的竞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目就可以观看竞赛了。同学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然后集体反馈。

2. 数学医院。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别同学因为自身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

3. 说说体会。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竞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竞赛实况)

4. 实际应用。

师:刚才那一场场精彩的竞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竞赛准备竞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一共有732只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现在有120个纸筒够装吗?

引导同学得出:

(1) 120 × 6 = 720(只),732 - 720 = 12(只);

(2) 732 ÷ 6 = 122(盒),122 - 120 = 2(盒)。

让同学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考虑过程。

5. 拓展提高。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示,“金麟”非常高兴,想与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电脑出示:

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

同学猜数,并交流考虑过程。

四、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人造卫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使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等状况有初步了解,使多数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较正确的图景;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知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发射与回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能解决天体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还应注重卫星的发射过程.请教师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模型

二、地球同步卫星

三、卫星运行速度与轨道

卫星从发射升空到正常运行的连续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轨道.例如发射轨道、转移轨道、运行轨道、同步轨道、返回轨道等.有些卫星的发射并不是直接到达运行轨道,而需要多次变轨.例如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先发射到近地的圆轨道上,再变为椭圆形转移轨道,最后在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同步轨道.因此发射过程需多级火箭推动.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

问题:

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

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4、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请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

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1、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2、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

二、人造卫星的发射

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

回答:三级火箭

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

(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

A、8000kmB、1600kmC、6400kmD、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1600km

故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

(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

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一样大

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学生编写相关论文。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历史过程。

2、我国的人造卫星现在在天空中飞翔的有多少颗及它们的周期。

物理教案 人造卫星【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万有引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使学生对人造卫星的发射、运行等状况有初步了解,使多数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较正确的图景;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知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发射与回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能解决天体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还应注重卫星的发射过程.请教师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模型

二、地球同步卫星

三、卫星运行速度与轨道

卫星从发射升空到正常运行的连续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轨道.例如发射轨道、转移轨道、运行轨道、同步轨道、返回轨道等.有些卫星的发射并不是直接到达运行轨道,而需要多次变轨.例如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先发射到近地的圆轨道上,再变为椭圆形转移轨道,最后在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同步轨道.因此发射过程需多级火箭推动.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

问题:

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

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4、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请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

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1、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2、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

二、人造卫星的发射

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

回答:三级火箭

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

(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

A、8000kmB、1600kmC、6400kmD、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1600km

故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点到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

(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

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一样大

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学生编写相关论文。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历史过程。

2、我国的人造卫星现在在天空中飞翔的有多少颗及它们的周期。

实用教案:《我的老师》说课稿精选一篇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我的老师》说课稿精选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能力目标:自读自悟,以读促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个性化朗读、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科学求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三、说教学方法

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活教材,通过感悟朗读、拓展补白等方式,提升语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紧扣学生的关注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质疑解难、拓展学习、读读议议、读写结合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潜能。

四、说教学流程

课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接下去是第一环节:携问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考查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要引导学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怀特森先生的初步看法。

第二环节是:精读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的畅意表达,灵活开展教学。设计了情境导读“看到这鲜红的零分,同学们个个都很愤怒,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你会有什么反应?” 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得了零分,谁也不高兴,可怀特森先生其实也是用心良苦的,谁来替他说说话?” 学生进入怀特森先生的角色,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然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怎么想的?

第三个环节是:延续话题,赞美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以“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导入6——7自然段的学习,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

第四个环节是真情感言,情洒最好的老师。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写写学了本文的学习感言,从而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100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